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劫灰志-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二人又是异口同声地说,把气氛弄得有点尴尬。

    公孙波站起身,手里拿着一个四四方方的大红锦盒:“知道这是什么吗?丞相,你是个道士,可否卜一卦,猜猜这里面是什么?”

    百里中正居然不假思索,答道:“深渊黑潭,骊龙颔下――此是赤光夜明珠也。”

    公孙波也感到诧异,道:“爱卿真非凡人也。不过你好歹装样子算一下,直接就答出来,不显得无趣么!”

    百里中正的回答依旧简洁:“未敢欺君。”

    这个回答让皇帝很受用。皇帝掀开盒子,果然里面是一颗斗大的珍珠,放出赤色光彩,艳丽绝伦,照得比宫灯还亮。

    “这是当年南国进贡的宝物,天下罕有的赤光珠。”公孙深道,“皇兄拿此物出来,是何用意?”

    公孙波笑道:“随我来。”说完,一手托着赤光之珠,一手按着天子之剑,阔步而出。公孙深与百里中正紧紧跟随,三人默契得连步伐都完全一致。皇帝走在最前,来到自己的寝室龙寐殿之内。殿内没有点灯,但夜明珠却照得一屋光辉,把本来就富丽堂皇、装金饰玉的龙寐殿映衬得更加华美。皇帝回头看那两人低着头停在门外,道:“进来吧,这里没别人。”

    确定里面没有妃嫔,公孙深与百里中正这才小心翼翼地踏进龙寐殿。

    公孙波蓦然把天子之剑拔出来,寒光瞬闪,铮然有声。公孙深与百里中正不禁神色一变,公孙波见状笑道:“不用怕,你们看。”

    他把三尺长剑平托着,递进墙上那个巨大的鎏金瑞兽首口中。那金兽首竟然带有机括,把长剑一口咬住,叼在嘴里。

    这时,锦帐纱幔之中那张白玉龙床发出金石之声,慢慢地掀起,赫然现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

    莫说百里中正,就连公孙深也没见过这个黑洞。天底下除了皇帝,不会有别人知道这张龙床的奥妙所在。

    这个黑洞深不见底,公孙波却一只脚踏了进去,并且站稳了:“随朕来,这里有台阶,小心。”

    二人满腹疑问,亦步亦趋,随着公孙波走下去,果然是一级级的石阶,走了十几级,上面的龙床复又关起来了。好在夜明珠源源不断地散发出夺目的华光,不然这地底世界里便尽是无边的黑暗了。

    也不知道走了多少级,转了几次弯,三人终于踩到了坚实的地面。

    “这里已是最底处。”公孙波道。

    映入三人眼帘的,竟然是一个巨大的池,池子里满满的都是漆黑却又如岩浆似的液体,不断冒着泡,仿佛在沸腾一般,却感觉不到热量。在池子的中心处,这些漆黑的液体好像被什么牵引着一样,凝聚成一把巨大犁头的形状,伸出池面浮在半空,有两三丈高,而且还在不断流动,十分骇人。

    “这是……什么……”公孙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瞠目结舌,忍不住自言自语起来。

    百里中正的脸色却没有什么变化。公孙深留意到这一点,不禁朝百里中正喊道:“丞相,你知道这是什么,是吗?回答本王!”

    百里中正冷冷道:“贫道在古书上见过类似的描述,只不过没想到今天会亲眼见到……”

    “到底是什么?”公孙深已经乱了方寸,忘了向皇帝求证才是最直接的方法。

    百里中正一字字道:“地血劫灰。”

    “劫灰?”公孙深并没有听过这种东西。

    皇帝公孙波这时候开口了:“不愧是丞相,见闻之广博,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这……”公孙深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需要贫道为王爷解释一番吗?传说中此物乃是天精地血,是大国州的真正龙脉,掌握着大国州的兴衰……”百里中正嘴里说着,额头上却渗出汗珠来。当然,公孙深早就满额大汗了。

    朱雀大君公孙波此刻却一脸自信的微笑,道:“四弟无须紧张。此物只有历代帝王才知道,是机密中的机密,比传国玉玺还重要得多。朕每天就睡在这玩意上面,现在你知道朕的日子不好过了吧。”

    公孙深惊道:“那……为何要让我们……”

    他看了看百里中正,百里中正却好似神游太虚一般,浑浑噩噩,面无表情。

    公孙波面朝劫灰池,张开双手,仿佛在感受海风一般,尽管这里一丝风都没有:“因为今天朕要做一个抉择,一个天下无双的抉择。”

    公孙深不由得联想到很多东西,思绪却乱作一团,不知道该怎么说话。皇帝忽然转过身来,笑着道:“丞相,你是知道的吧?”

    “不可!”百里中正蓦地低吼道,“陛下请三思!”

    “朕意已决。”皇帝把眼睛眯成一条线,嘴角上扬,“朕谋划这件事十年了,今天就要把它付诸实施。”

    公孙深听得一头雾水,扯着百里中正的衣袖,道:“丞相,到底是怎样一回事!”

    未等百里中正回答,皇帝自己先说道:“四弟,朕之所以叫你来,是因为朕有可能要把帝位传给你。当然,如果朕死了的话。”

    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了。公孙深已经有些期期艾艾:“什……什么?皇兄你不……”

    皇帝微笑道:“朕要在丞相的协助下,举身赴此池,以龙血重塑神器!”

    “陛下,你这可是在找死啊。”百里中正的言语里已经没有什么敬畏了,他此刻的心情恐怕天底下只有皇帝能够领会。

    “这个仪式,只有一个人做过!”皇帝公孙波神态忽然变得狂放,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又接着道:“知道吗?做过这件事的人只有开国祖帝!是他,把劫灰塑成了那池中的乾坤犁,以社稷为田地,以山河为阡陌,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说到这里,他又狂笑起来,笑声堪比洪钟,在整个地宫之中回荡。

    “陛下,你疯了。”百里中正冷眼看着狂笑着的公孙波,咬着牙一字字道。

    “是!朕疯了!”公孙波几近发狂,“朕要拿自己的命,赌一把。一百八十九年前,祖帝让三教掌门为他加持,合力把劫灰塑为龙脉神器,奠定三甲子气运,但如今,朕要更进一步,改造神器!”

    百里中正并不接话,公孙深已是云里雾里。

    “来吧!用你的道术,助朕成就千秋伟业!”

    公孙波慷慨激昂地说着,忽然又转过来对公孙深道:“四弟,如果此事失败,你就是新的皇帝,所以你必须知道这个秘密,懂了吗?”

    公孙深总算理清楚头绪,喊道:“皇兄,不可啊!”

    公孙波道:“天子之剑,是地宫之钥;天子之血,是劫灰之引;天子之心,是神器之形。能助朕的,只有你了,百里中正。从你签下君臣协定,血液在帝王鼎中相溶的那一刻起,你就无法退出了!”

    百里中正已说不出话了。

    公孙波道:“你,终究是朕的臣。臣,是不可以违抗君命的。来吧,成败结果朕都会承担,你只需要尽力而为就是!”

    百里中正垂下了头,双手飞快地合上。

    “好!”公孙波见状,大笑起来,纵身便往劫灰池中跃去。

    “皇兄!”

    公孙深想阻止,哪里来得及,皇帝就在池边,一跃而下,猛然落入那黑色浆液之中,却溅不起一丁点波澜。顿时,整个地宫剧烈震动起来,公孙深吓得魂不附体,再看百里中正,身上不知何时披着鹤氅,戴上道冠,口中念念有词,泥丸宫上漫出冲天灵气,骤时神目瞬开,目中射出两道金光直照劫灰池底,竟然照出皇帝身形!

    地宫之内,伴随着烈震猛摇,无数神鬼声响飘荡在劫灰池上空,如怨如泣,如叹如诉,虽虚无缥缈,却摄人心神。公孙深两腿一软,跪在地上,眼睁睁看着这一切,茫茫然不知所措。

    “通天灵术,急急如律令!”

    百里中正急吼一声,剑指一刺,一道沛然气劲遁入池中,把池中劫灰搅动起来,竟在池心形成一个漩涡!

    “主上!听得到吗!”百里中正嘶吼着,“就是现在!”

    池底的公孙波仿佛有所感应,奋力一挣,从池中冲天而起,一把抓住神器乾坤犁,大喝一声,半空中化现出朱雀双翼,赤光掩天盖地,所有劫灰全都渐渐混染火红之色,发出幽幽艳光,真正与岩浆一般无二。片刻之后,偌大的乾坤犁――散!

    “啊……”公孙波大叫一声,“赐朕新器!”

    话音未落,只见散落的红色劫灰迅速重新凝聚,卷在半空,慢慢形成一条火柱,然后仿佛有神鬼运使着无形锤斧,打磨这根火柱,慢慢变化,慢慢成形,最后竟现出一柄巨大的八面直剑!

    霎时间,劫灰剑气充斥着整座地宫,公孙深与百里中正只觉得心口一闷,好似被重击了一般,不由往后退了三四步,体质较弱的公孙深更是已然嘴角呕红!

    这时公孙波被一股怪风托着,缓缓回到池边地面,回身看着池心,只见红光褪去,那些劫灰渐渐恢复黑色,犹如墨汁一样,而那柄巨大的剑,也已经稳定下来,立在池心上空。

    公孙波忍不住大笑起来,道:“这便是朕的剑意!”

    百里中正满头冷汗,闭起眼睛,似乎极为痛苦,却仍冷笑道:“陛下,接下来会怎样?”

    公孙波看了看百里中正,道:“朕尚不清楚。不过,你应该知道,祖帝当年取走一捧劫灰,撒在京郊一块麦田之中,隔年那块麦田便丰收了。于是祖帝发现此物之妙用,便又取了一石劫灰,分给十三州牧,让他们去使用。所以,朕也要取走一捧,试试看到底是什么用处。”

    方才运用神目,导致百里中正的双目非常疲劳,现在仍是闭着。他苦笑道:“臣今日损耗半生元功,为陛下做了这件逆天之事,今后怕是……”

    公孙波道:“丞相之功,高于万仞之山,朕不会忘记。今后朕不会让你需要上阵杀敌,你只需要运用你那无双的智慧,辅佐朕完成霸业。哪怕有一日轮到朕披坚执锐,亲自奋战,丞相也不用动一点武功。”

    百里中正的笑容终于不是苦笑了。

    公孙深擦了擦嘴角的血,看着自己那位伟大的兄长,问道:“那么,取走一捧劫灰后如何试之?”

    公孙波眉峰一凛,道:“尚需五百壮士。”

    因为私人事务,断更很长一段时间,现在起恢复更新

    (本章完)
………………………………

第47章 中都急召

    汉开边一袭白衣,手执折扇,站在江畔的龟背坡上,迎着风眺望江面的波涛。一身黑衣,腰悬竹节的墨城则在他的身后,默默地注视着他的背影。

    “你有没有觉得今天的风,和往日有些不同?”汉开边忽然问。

    “风?”

    尽管这个问题有点莫名,但墨城却很认真地思考。他伸出五指,感受风的流动,然后得出结论:“是的,有点不一样。”

    汉开边回身看着墨城,道:“你也感觉到了?”

    墨城点头道:“是的。今天的风有点怪异,不是正风。”

    汉开边又道:“你看那江面,怒潮汹涌,与往日大不一样。”

    墨城走上前去,一观滔滔长江,但见浪拍岸边礁石,激起雪样浮沫,涛声更为澎湃。

    “历史长河,总会有惊涛骇浪。倘若天下有乱,苍生有难,你当如何?”汉开边问。

    墨城毫不犹豫地回答:“天下兴亡,丈夫安能坐视?苍生有难,君子自当力救。”

    “君子?你也信儒?”

    “信,也不信。”

    “何解?”

    “我信的是仁义,我不信的是忠孝。”墨城道,“仁义是必须的,忠孝却是不可强迫的。”

    汉开边眉峰一凛,略微有怒,道:“一派胡言!你难道觉得人可以不孝吗?”

    “若君王昏庸无道,残暴荒淫,万民是否还要忠于他?”墨城答道。

    “昏君,必当灭亡。暴君,天下共诛。有能者取代无能者,有德者取代无德者,此乃天道之常理,没有谁可以例外。”汉开边道。

    墨城追问道:“那么,如果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不好,那这个儿子还需要尽孝吗?”

    汉开边沉默片刻,又转身朝向江面,开口道:“忠,其实是忠于天下,忠于民族。孝,其实是报答生养之恩。二者皆是为了俯仰无愧,前者你理当可以理解,后者你仍需时日体会。待到你与我一般年纪,不,也许更早,你就会明白‘孝’字在你心里是什么了。”

    墨城没有接话。汉开边又接着道:“你之前中毒时曾癫狂起来,意欲伤害陈剑,你可知道?”

    墨城道:“我听营里的人说了。”

    “那好,唐夫人说你体质有异于常人,可是属实?”

    墨城居然承认:“是,我的体内有一股力量。在危急之时,它会被激发,试图保护我。”

    汉开边对墨城如此态度感到有些讶异,道:“也就是说,这种事情会再发生吗?”

    “我从未因为这股力量攻击过身边的人。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攻击监军大人,我也感到奇怪。”墨城道,“也许是巧合,也许是问题出在监军大人身上……”

    汉开边道:“据我所知,体内带着这种异力之人,必有独特的身世背景。营里五百兵士,只有你的身世是没有记录在册的,为什么?”

    墨城闭紧了嘴巴,二人陷入沉默。

    良久,墨城才说道:“别问我的身世,会给你带来麻烦。”

    “麻烦?”汉开边道,“什么意思?”

    墨城道:“身世如何并不重要,不是吗?殷谦、殷玉是市井小贩,文允渔家儿郎,华策云是没落将门,林大哥是游侠,杨大哥是商贾,,我们不都齐聚一堂,在将军的麾下效力吗?我的愿望是帮助将军取得功名,这不就足够了吗?”

    看到墨城说这话时的清澈眼神,汉开边不由怔住。他想起了年少时的自己,眉峰微微颤动,片刻后才苦笑道:“你说的不无道理。”

    墨城叹了一口气,说道:“发狂之事,我会把它解决好。请将军给我点时间,给我十天。倘若我再有这般事体,将军可以把我当场格杀,无需留情!”

    “一定要处理好。”汉开边道。

    墨城点了点头,与汉开边一起眺望着江面上的滚滚浪涛,心里亦是思绪万千。这时一员小将策马赶到,飞速下马,来到汉开边面前,正是文允。

    “你怎么来了,营里有事?”汉开边问。

    文允道:“将军,军营里来了一位使者,说有要事报给将军。”

    “回营!”汉开边飞快上马,“你们都随我回营!”

    两个少年不敢怠慢,骑着快马紧跟在汉开边后面,一同回营。

    使者端坐在大帐内,手里捧着热茶,并不急着喝。他身形削瘦,却穿着宽大的衣服,梳着高高的发髻,眼神十分清澈。腰间悬挂的那把黑鞘剑,狭长而古朴,没有多余的装饰,显得很内敛。陈剑、汉官仪二人正陪坐在一边,对这个使者显得有几分畏惧。

    汉开边喘着气跑进帐内,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汉某来了,抱歉,今早有事外出,不知使者尊驾要来,故来迟了。”

    使者微微一笑,道:“不必紧张,汉先生。容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丞相大人的侍卫――枯山。”

    “原来是枯山先生,失敬了。”汉开边道,“劳烦先生亲自前来,必是要紧事,不知丞相有什么指示?”

    枯山道:“丞相要你立刻带着全部人马赶赴中都,不得有误。”

    汉开边道:“这般紧急……先生可知要去中都做什么吗?”

    “这不是你该打听的,也不是我能够透露的。”枯山笑了笑,“事情紧急,丞相让我陪你一起上京,快去准备吧。”

    汉开边不敢耽误,立刻召集人马,拔营启程。五个百夫长各领手下兵卒,行动迅速,很快便把营帐收起,把辎重打包、装车,收拾妥当,全员集合,纪律严明,队列井然,已颇具正规军气质。

    枯山骑着一匹年迈的瘦马,站在营门旁边观看,也不由赞道:“好,确实好。”

    陈剑听他这么说,便道:“大人说的是什么好?”

    枯山微笑道:“陈监军,没想到你们没有带兵的经验,却能把这五百人管理得井井有条,换作是我可办不来。让我对着五百个凡夫俗子说教,我宁可去放羊。”

    陈剑道:“只要能亲善士卒,做到同甘共苦;军法严正,做到赏罚分明,那么无论是五人、五百人还是五万人,都是一样可以带领好的。”

    “看来这个汉开边还真是有点料。”

    “汉开边虽然没有带过兵,但他带过商队,做过小吏,对于引领众人有着独到见解。”

    枯山点了点头。汉开边骑马过来,对陈剑道:“走之前是否先和太守打声招呼,免得失了礼数。”

    陈剑道:“我们是丞相的部曲,这种事还轮不到太守过问,不必多此一举。我们尽快启程,乐太守过后自然会知道的。”

    枯山对陈剑投去赞赏目光,道:“说得没错,快走吧,部曲督大人。”汉开边点了点头,又策马回去,呼喝指挥。

    “出发!”

    尽管前途如何仍未可知,这五百兵勇还是朝着帝国的心脏迈出了坚定的脚步。

    中都,丞相府内绿树成荫。

    百里中正躺在一张靠椅上,显得疲惫不堪。当然他并不是刚刚做过什么剧烈运动,而是上次耗费的元力到现在还不能复原。一条白布覆盖住他的双眼,敷着夹带百花芬芳的药膏,这有助于他更好地闭目养神,他运用神目过度,终究要付出点代价。

    然而他现在心里想的却是皇帝那张狂笑着的脸。

    “搞了半天,给我成立部曲,就是为了这件事么……”百里中正心里暗自苦笑,“还真把我算计进去了,皇上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皇帝让百里中正将首辅亲军召来当做劫灰的试验品,理由是这件机密之事暂时不可让正规军与其他官员得知。这个理由非常充分,作为丞相的百里中正更是责无旁贷,毕竟全天下也就三个人知道这件事。对于皇帝来说,这支首辅亲军不过是一群刚刚纠集起来的草民,拿来做试验再合适不过了。试验成功,固然是好,权当给百里中正一份大礼;试验失败,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对百里中正来说,不是这样。他怎么忍心让五百个无辜之人冒着这种风险?更何况,这里面还包括了他所看重的人才――汉开边与陈剑。百里中正不禁叹了一口气,仰面朝天,似乎在以神识一问苍天。

    此时,焦水蓦地闪出来,护在百里中正身前,道:“什么人!出来!”

    百里中正淡淡道:“不得无礼,是道友归凤池。”

    焦水一愣,看见一道杏黄色人影在院墙外一跃而入,速度极快,身姿翩翩,定睛一看,那人头戴金色琉璃道冠,身着金线边杏黄道袍,手持镶玳瑁檀木柄拂尘,形貌岸然,赫然是那来自西国精骛山心游观的道长归凤池。

    归凤池那张坚毅稳重的脸似笑非笑,道:“道友,小别几日,怎么成了盲人?”

    百里中正坐直身子,摸了摸包裹双目的白布,苦笑道:“不,没瞎呢,只是需要休息。”

    归凤池慢慢走过去,道:“那么着急寻吾,是有什么事么?”不想焦水突然喝止道:“站住,不得靠近。”归凤池倒也听话,真的停下脚步,微微转过身道:“哼,忠犬护主,贫道惹不起啊。”

    焦水闻言大怒,正欲和归凤池计较,百里中正连忙道:“别这样,都是道友,何必出口伤人?”

    归凤池道:“打个比方而已,道友不必在意。”

    “好一个道友!”焦水道,“你再口出不逊,休怪我铁掌无情!”

    归凤池冷冷道:“吾只是给百里一个面子。若真要打,你绝非吾的对手。”

    “狂徒!”焦水怒道,“你好大的口气!”

    “好了,我与归道长还有要事相商,你莫要激动。”百里中正道。

    焦水强压着怒火,闭口不言。归凤池道:“吾之前就说了,你总会需要吾帮忙的。说吧,目标是什么人?”

    百里中正一字字道:“汉开边。”

    “嗯?”归凤池也不禁疑问,“为什么是他?”

    究竟百里中正意欲何为,归凤池又会如何行动?汉开边一行人的命运又将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完)
………………………………

第48章 此去路遥未可知

    “你要吾杀汉开边?”归凤池道,“这个简单,包在吾身上。”

    “非也。”百里中正忙道,“我现在双眼运使不出望气之术,我希望道友你可以帮我一观汉开边之气运。”

    “这又是何故?”归凤池问道。

    百里中正道:“若他气息不对,我要让他逃命。还有,道友也要帮我再一观中都气势。”

    归凤池道:“望气术一年半载内只可以用一次,代价不小,你倒是狮子大开口。”百里中正也只好苦笑:“道友道术精深,必有办法相助。若不是万不得已,我也不会求你做这种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