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为龙之道-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后的十年,赵元武。哦不,游龙子为他起了一个道号――元武子,并且传了他本门功法――聚元锻体术和一些五行术法,又用灵药为他洗经伐髓、奠定根基,师徒二人就开始了游历天下的生活。
在这一路上,元武子见到了太多的惨事和黑暗,战争与杀伐,本来他还会去打抱不平,而游龙子也没阻止他,他也知道元武子只是激于一时义愤,这也说明他还存有侠义、慈悲之心,只是还太年轻,看不穿事情的本质,只有经历的多了,才会渐渐看透。
元武子没有辜负游龙子的期望,在初始的热血过了,尤其是遭受了几次挫折后,他就慢慢冷静下来,渐渐认识到了,他自己力量的局限性,而这时游龙子就会为他讲解天下大事、人生哲理,乃至道法经义。
通过这些,元武子才逐渐领悟到,当此乱世,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管不了多少不平事的,因为整个天下都乱了,而他只有一个人,即使能力再大,即使是像他师父游龙子那样的神通法力,也难以分身他顾,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人间的事情,还要靠凡人来解决,所以,他也渐渐的变得理智,对事实也就看得通透了许多,但只并不代表他就变得冷血,该管的事,他还是会管,只是行事更正确,目光更长远,不再盲目冲动。
比如:打劫,他从前只会将山贼驱赶走,就不会管了;而现在他会将山贼都打成残疾,又收走他们的兵器,这样他们下次就不会再出来害人了。
同时,他还发现虽然田地荒芜、百姓穷困,但是那些道观佛寺的香火却越发的兴盛,而通过游龙子的讲解,他就明白了为什么天下越乱,这些教门却越发兴盛的道理,无他,在太平时节,人人都有饭吃、有衣穿,靠自己的努力就能活得很好,不必去信仰那些虚无缥缈的教派求得生存;而在乱世,天灾人祸的摧残,使百姓活不下去了,而这些教派因为有暗中修真者的支持,所以不怕兵祸波及;自身又有出家之后赋税徭役减免的特权、本身也囤积了大量的粮食,所以大批百姓为了生存,同时也是对这世道太过恐惧,就接受了这些教派的信仰、宣泄精神上的压力、以求得到解脱。
信教的人越多,那些教派背后的修真者就可以从中挑选出跟多的适合修真的弟子和人才,而一个教派想要兴盛、强大,除了大量的炼器材料、灵药仙丹、高深法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弟子和人才的多少了,别的不说,如果有争斗,两方个人实力相等,那肯定是人多的一番获胜的几率大;又或者是本门出了一名或几名绝世天才,而且又没有中途陨落,就可以使门派保持兴盛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都是有先例的:禅宗就是因为出了达摩、昙宗、慧能这几名绝世天才,才能如此兴盛,大明寺也是因为除了鉴真这样的绝世天才、当世大德,即使后来远渡日本,隐居幕后,也经常会传信指点,帮助大明寺发展。而且在他走前也为大明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才在短短两百多年间,将大明寺从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门派,发展成了如今弟子上千、信徒无数分寺遍布中原,高手如云,威震天下的佛门圣地。
而乱世,正是难得的为修真界提供弟子人才的时机,所以,才会有“凡间的乱世,修真界的盛事,天下越乱,教门就越发兴盛“这种现象的出现。
;
………………………………
第五十一章 名声大噪
第五十一章名声大噪
游龙子和元武子住进太原城的第二天,就在道观租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用白布铺好,上面摆放了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又在布面上画了一幅乾坤八卦图和灵芝图,那张写着“济世安民,通天妙手”的白布还是挂在长杆上,插在桌子后面的地上。游龙子坐于椅子上,元武子垂手立于其后,听候吩咐。
他们这幅奇怪的阵势,倒真是吸引了不少人。不过大多是好奇于白布上的话,无它,口气实在太大了,自大唐灭亡,这世道就越发的乱了,各地藩镇纷纷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争夺人口、地盘,单说这太原,就换了好几个主人。
因为太原地处要冲、土地肥沃、商业发达、赋税丰厚、文化昌盛、人口众多,在这等乱世中,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谁得了之后再将其消化,综合实力就会立刻提升一截,因此被各地诸侯所觊觎。
由于连年的征战,百姓早已不堪重负,人心思安,而现在的太原太守刘和,却是一位难得的好官,他出任太守以来,劝科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军队,发展商业、这些在平时可以说是越权、收揽民心、图谋不轨的举动,在当今的乱世却是难得的善政、也无人惩罚他。
太原的民力在他的一系列手段下渐渐恢复,百姓也十分爱戴他,而附近的诸侯对他的本事很警惕,也不是没动过兴兵来犯的念头,但是也怕两败俱伤,被别人渔翁得利,所以一直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袭击。太原就在这样微妙的平衡中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直到如今,所以这里的百姓也多了几分自信,如今看到了游龙子师徒挂出的这幅字,也不禁感到惊讶与嘲笑。
“他们口气好大呀,说的好像自己比刘太守还厉害。”
“也不一定,我看这两位相貌不俗,也许真是世外高人也说不定。”
“这年头儿,江湖骗子多了,谁知到他们到底有没有本事,上去试试就知道了。”
“是呀是呀,真金不怕火炼,大牛你平时胆子最大,你去试试吧。”
“谁说的,俺才不去呢,俺娘说了,这些人都是江湖骗子,不然敢去招惹他们,不然被他们卖了还帮他们数钱呢。”
百姓推推嚷嚷,却谁也不敢去试试游龙子师徒的本事。
刘和出身贫苦,也十分了解民间疾苦,即使在当官后,也时常微服出巡,视察民间情况。今天他处理完政务后,就像往常一样外出视察民情,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他见多识广,自然不是这些贫民百姓可比的,知道市井之中多奇人、中原大地藏龙卧虎,这对师徒既然口气这么大,说不定真的有几分本事,再一看,不禁暗道了一声好,这两位果然相貌非同一般:
后面一位年轻的,虎背熊腰、身高丈二,相貌威武;前面坐着的中年道士,面目白净,眼光深邃、面色慈和、手持紫金拂尘,一身紫色云丝八卦袍,配上项下的三寸短须,显得仙风道骨,一副世外高人的气质。
刘和这一眼就看出这两人不简单,不说别的,光看那根紫金拂尘,怕不是要有十斤重,紫金可是贵金属,价值甚至超越黄金,更别说这根紫金拂尘成色十足,造型别致,价值估计在百万钱以上,俗话说得好“财帛动人心“,带着这么一个宝贝,还能若无其事的外出,丝毫不怕那些打他主意的贼人,恐怕是真有本事。
于是拱手向前,说道:“道长有礼了,刘某见二位这标语,颇有些莫名其妙,不知二位都有何种本事呀?”他也是单刀直入,想要试探一下。
游龙子看着刘和,笑着说:“贫道所学甚广,可谓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乃至安邦定国、治理天下无所不晓,甚至道法修行也略知一二,所以才敢夸口‘济世安民,通天妙手’。不知这位居士想问些什么?”
刘和一听,心里有些不喜,暗道:“这道士口气也忒狂妄了些,且让我试上一试。”想罢就问:“道长既然晓得玄门秘术,那就请看看吾之年龄,究竟寿元还有几何呀?”
游龙子也不着恼,他拿出纸笔,递给刘和,说:“我亦擅长测字,既然居士想问年龄寿元,就请写两个字吧。”
刘和接过纸笔,略想一下,便挥笔在纸上写下了“平安”二字,他身为一方父母官,又恰逢乱世,只希望家人和百姓能够过得平平安安。
游龙子接过纸看了一会儿,便笑着对刘和说:“遇事不愁常乐观,震颜失衡也泰然,传闻洛阳纸已贵,没寄远信报平安。这‘平安’二字写得好,居士,你是个有福之人啊。据我推算,你已经年有五十有一,因平时多做善事,造福百姓,故而功德甚高,此生当得百岁善终。不知我说的有无错误?”
刘和一听,他说的分毫不差,就有些信服他的本事,听他说自己能活百岁,还可得善终,不禁很是高兴,就又问了他一些问题。
结果游龙子知无不言,言无不中,听得刘和对他大为敬佩,最后躬身作揖,道:“道长真神人也!实不相瞒,我乃是这太原的太守刘和,如今世道纷乱,百姓流离失所,刘和只想保护着一方百姓,但能力有限,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先生大才,还请祝我一臂之力。”
刘和知道游龙子是难得的人才,就向他发出了邀请。
游龙子心中暗想:“这刘和功德也算深厚,可见平日里确实是个好官,也颇得此地百姓信任,当今天下大乱,我不如暂且在此休整一番,如果前几日的推算没错的话,或许能有几分机缘。”
于是连忙站起身,扶住刘和,回答:“居士客气了,贫道何德何能,敢受居士大礼,居士乃是有福之人,更兼为人仁厚,安抚一方百姓,我师徒二人游历多年,也是想找一方净土休息一番,还望居士收留。”
刘和大喜,他没想到这么容易就邀请到了游龙子师徒,连忙打发管家下人们帮忙收拾游龙子师徒的行李,领着他们回府了。
在路上,元武子兀自有些不敢相信,他传音向游龙子,问:“师尊,你不是曾经说修道人的目标就是要超脱世俗,所以最忌沾染红尘因果吗?而且我们这十年间遇到过各色人物,其中不乏有英雄俊杰提出邀请,你却都没答应,总是说时机未到,怎么这次这么轻松就同意了?莫非,你所说的时机已到?”
“你这小子,到也机灵,你猜的没错,这正是我说的时机,为师我前几日心血来潮,潜心推算了一番,算出我们游历时日已满,当在这太原城安身,他日方有一番机缘。而且,这太原太守刘和虽然是肉体凡胎,但是也是有功德在身的人,待其寿终正寝之后说不定就会受上天册封,成为一方神明,所以万万不可轻慢了他。”游龙子也传音回答。
元武子心中一惊,暗道,原来如此,也就没再追问,老老实实的跟着游龙子去了太守府居住。
自从盘古龙神开天辟地,就产生了规则,而后天生万物,繁衍至今,其实这天地万物,一直是受到天道、规则的管理和规范,不然的话,就会天下大乱,道理不清,乾坤颠倒了。
但是,天道毕竟是无为的,它不可能变成人,亲自来管理天地,所以,天庭就应运而生了。天庭的最高首脑是三清四御,下属是各方天神,星君,以及天兵天将来管理,处理各种事物,维护规则。
“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之三处圣境,即玉清圣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余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在上述三清境的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不过三清道祖都是混元圣人,崇信无为而治,所以很少管理事务,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四御”来管理。
“四御”是仅次于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四御中最受崇拜的是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为道教所奉的总执天道的大神,位居三清之后的四御之首。
次为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传为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之神。
三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传为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神。
而这些天庭首脑都是把握大势,掌控天下,那些琐碎的事都是由其下的神灵去完成,比如风雨雷电,便是由雷公电母,司雨龙神来执行;凡人姻缘,是由月老牵引红线;
生死轮回,是由地府阎王掌管,判官裁决;日月星辰,是由周天星神运行;这些还都是“封神榜”上有名有姓的神明,可以说是天庭重臣,其他的一些例如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山神土地、河伯城隍都是挑选一些修为深厚的修士,或者功德不低、才能不凡的凡人死去之后,阴魂在“化形池”中重塑神体后担任的。
比如民间大大有名的“门神”,就是由唐朝的开国猛将秦琼、尉迟恭二人死后受天庭册封担任,刘和这样的官员,死后也很有可能成为一方城隍,盖因他的功德够高,才能不凡。
游龙子自从搬到太守府后,就与元武子居住在一间小院里,每天早晚打坐修炼各一个时辰,修炼到他这个地步,一味的吸收灵气,打坐存神能起到的效果已经是微乎其微了,只有靠平时的感悟来提升境界,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突然“悟道”,修为立时就能提升一大节。
修炼之后就是外出走动,有时刘和也会来请教一些问题,都会得到满意的回答,久而久之,游龙子甚至成了他的依靠,常以师礼待之,而游龙子也传授了他一套养生之法,虽然不能常受不老,修真成仙,但是只要修炼的法,延年益寿还是不成问题的。
刘和修炼了这套功法后,感觉精神百倍,好似年轻了许多,对游龙子更为感激和尊敬,就叫过了自己的儿子刘文、刘武,让他们拜入游龙子门下,学习本事。
而游龙子也收下了他们,但是却不是收为弟子,而是效仿凡间,收他们为学生,成为了教席(老师):
刘文喜好笔墨文章,道法经义,游龙子就传了他《五行遁法》和修心、治国之道;刘武喜好舞刀弄棒,驰骋沙场,游龙子就传了他《戌金战诀》和兵法、安邦之道;二人也是天赋不凡,几年的功夫就学得有模有样,让他颇为满意。
当时正值乱世,死人何其之多,天地间可谓是冤魂遍地,鬼气横空,就连太原城这样的当时已经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城,也有好几处阴气颇重的地方经常闹鬼。
刘家俩小子学了几手功夫,自信心爆棚,自告奋勇的去为百姓驱鬼,不过功力实在低微,反而被鬼上了身,要不是有游龙子的护身符护住了元神,说不定就成了痴呆儿了,最后在游龙子的真元调理下才逐渐恢复。
看着“师弟”受害,元武子不干了,因为大家都是年轻人,又师从一个师傅,所以平时很合得来,这下发怒了,自告奋勇的去了那栋鬼屋,誓要将其打得魂飞魄散。
刚开始还十分顺利,谁知后来居然出现了一头因吞噬了大量冤魂和阴气而进化的鬼王,元武子毕竟只修炼了十几年,还不是它的对手,最后仗着遁法神妙这才逃了出来。
最后没办法,游龙子亲自出马,结果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鬼屋里的那些冤魂,包括那只鬼王都收入了一个青皮葫芦中,顺便也扫清了附近几处闹鬼的地方,只留下城东十里的乱坟岗没有彻底清扫,这是为了让弟子去历练挑战所留。
而刘家二子和元武子也通过这次失败知道了自身的不足,修行学习起来也越发的刻苦了。
经此一役,游龙子声名大噪,附近的人都知道太原太守家里住了一位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活神仙”,慕名来访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的人是来拜师,也有的人是觉得这里有这位“神仙”坐镇,比其他地方安全许多。这些人带来了大量的家产和商机,附近的势力也都惧怕“神仙”的威名,所以都不敢来犯。
有了这些便利条件,刘和的精神也越发强健,治理起来也越发的顺手。
有这么多利好因素,太原城,也就渐渐的发展的更加繁华了。
;
………………………………
第五十二章 真实身份与目的
第三十九章真实身份与目的
游龙子自从出手平定鬼屋之乱后,变忙了起来,他经常外出巡游,一去少则几月,长则几年,有时也会带着元武子和刘家兄弟外出游历,增长见识,而且自从他教授了刘家兄弟基本的修炼和筑基知识后,就不再天天给他们上课,而是偶尔才教授一些修炼之法和经验,剩下的就靠他们自修,游龙子不是懈怠,而是他始终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知识和经验只有在实践中去获得。
游龙子最近正在为一件事发愁,他化身入世也有几十年了,可是至今还没有达成目标,甚至没有达到主要目标――平定乱世,辅佐真龙天子。
游龙子是谁?他就是云龙的一个新分身!
云龙自从蜕变成虬龙后,法力大增,炼制化身也变得更加容易了,这个化身的来历,说来话长:是云沧海在这几百年中,在海州精心挑选的一个资质超人的汉人女婴,又将她收为弟子,取名为青霜。
在之后的几十年,云沧海亲自为她洗经伐髓,传授功法,经过几十年的洗脑教育,使她成为愿意为阴阳教奉献一切的狂信徒,之后在一个十分吉利的时辰,云龙暗中分出了一部分精血和绝大部分元神,投入了她的体内,阴阳相合,精血交融,这名女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受孕了。可以说,这个新的分身,除了修为和身体及不上云龙的真身那般强悍,几乎就相当于云龙本尊!
因为云龙明白一个道理:亲身经历的,才是最真实的,如果一直由分身历练,虽然也会增长经验,但是就如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终究不那么真切,达不到最佳的效果;所以这次云龙只在本尊体内留下了足够维持本能修炼和基本反映的元神,将大部分元神都投入了这一新的分身上,这样一来,分身的身体加上几乎相当于本尊的意识和元神,也就能达到历练的最佳效果了。
而且,为了以防万一,云龙还费了好大功夫,将自己毕生的经验、记忆都复制了一份,注入了一颗元神种子中,并且在本尊的意识中下了几个设定:一旦分身元神毁灭,立刻全力运转“大衍纳虚清净天”,守护好老巢,同时施展“圣灵重生法”,吸收那颗元神种子,壮大残留的那些元神,使自己即使在大部分元神意识被毁灭后,依然可以重生。这也是从圣灵树遭劫前的做法中得到了启示,只不过圣灵树是留下树种和碧海圣灵果,而云龙留下的元神种子;这本来是圣灵树独创的法术,要不是云龙继承了它的一切,也是绝对施展不出的。
留下了后路,也就解决了后顾之忧,云龙这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接下来的行动中。
青霜这一怀孕,阴阳教内除了云沧海之外的人都感到惊异莫名,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是谁的孩子,经过检查之后,却惊讶的发现,她却还是处子之身!经过询问,女子只是说,她是在一个雷雨天里打坐修行,忽然觉得香气袭人、银光闪耀,一条银龙从天而降,钻入她的腹中,等一切过去后,这才发现只是一个梦,但自己却怀孕了。
处子之身,感天受孕!除了这个解释,众人也想不到别的方面了,最后还是云沧海一锤定音:古之圣贤,华胥踏雷泽而生伏羲;任姒游华山见神龙而生神农;付宝观北斗枢星掉落,怀胎二十四月而生轩辕;这些都是响当当的例子啊,青霜怀孕而有异像,其子非同凡响!于是下令,封青霜为阴阳教圣女,地位之尊崇仅在教主和太上长老之下,而后命其在总坛圣地闭关待产。
这一闭关,就是九九八十一个月,孩子出生之时。霞光满天,满室清香,有金色神龙自天而降,化为一条金索,缠在孩子腰间。
生的是个男童,这是当然的,云龙虽然境界高深,但是也不愿意分身转世成一个女人。
那条金索就是云龙之前在北海杀的一条孽龙,抽取了它的龙筋,注入龙魂,又加上自己收藏的一些材料,炼制而成的,威力十分惊人,取名为“缚龙索”,也算是纪念自己的第一件法宝(现在已经变成了云沧海这个分身)。
由于是感神龙而生,而且天生有金龙赐宝,所以,云沧海收这孩子为亲传弟子(当然是表面上的,这也是为以后孩子飞速的进步着了合理的解释,亲传弟子嘛),道号游龙子。
由于天资聪颖,更兼血脉不凡,再加上所修炼的地方是阴阳教的总坛圣地,乃是云沧海多年来精心布置,里面奇花异草、玉石灵材、仙禽异兽、珍本典籍可谓应有尽有。
更兼布置了聚灵大阵,能吸收方圆数万里的天地灵气,云沧海还嫌不够,又用大神通从四海挪移了不少的地底灵脉,连接到此处,如此一来,灵气可谓是充裕至极。
在此修炼一天,顶的上在外修炼三个月!恐怕除了一些上古神人、大仙,或者背景深厚的名门大派之外,没有哪家的山门会比阴阳教灵气更充裕了。有了这些优势的修炼条件,游龙子的修炼可以说是一日千里,短短一百多年,就修炼到了人间顶峰。
当然,这也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