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先天之真我独存-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璜斟酌措辞,显得也很郑重,要知道仙人不可胡言乱语,描述这种庄重的事情,口误也是要不得的。强如陆离也有过咬舌头的典故,不可不慎。
“后来,也就是下界创立不久,天界与下界之间的虚空分界,发生了大震动,典籍里面记载有八个字: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就是天地出现了缺漏,于是上天又派仙人下界补天,据说是以上界的本源真石作为材料。这就是补天石了。”
“造人与补天的仙人可有名号?”鸿辰和陆西星几乎同时问道。
“据说是同一位仙人,号为娲皇!”
“看来传说都是真的!”陆西星激动无比,“我在下界,人人皆知造人者、补天者都是女仙娲皇!”
鸿辰沉默,心海却早已涟漪一片。
。。。
“咦!竟有此等异象,怎么从前不曾见到?”远远传来纯阳仙君的声音,鸿辰一眼望去,群仙已经进山,正围着纯阳仙人。
鸿辰、唐璜、陆西星立刻赶到。
原来在群峰之间,山谷之中,五色石不见,却出现一处精微小巧的仙家世界。远山含黛,一片青葱,到处是亭台楼阁,仙花瑶草,玄禽异兽,自在逍遥。众仙皆惊讶,其中有几位来过此山的,更是惊诧莫名,以为身入幻境,急忙运起仙眼照观,发现虚虚实实,难辨难识,正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不只是谁家的手笔,真个高明。
………………………………
第一百零六章 开天经
这座仙家小世界,令众仙大感有趣,他们当中有数位强大的金仙,又因为这座山的所在虽然略微偏僻,但是素为仙界地盘,也不用担心什么。
“轰轰轰”,小世界里面忽然金声大作。
只见有一高塔,正缓缓从地面涌出!当它完全出离之后,便悬停于空中,这塔高五百丈,塔身上面有种种宝物装饰,神圣**。数千栏楯,龛室千万,无数幢幡,璎珞宝玲亿万垂挂其上。四面焚香,满山遍闻。
塔身正面凸出一大块青金色的云石,上面金钩铁划,文字密布,众仙仔细辨识,认定乃是一个碑文。文首有五个大字,连鸿辰也认得:盘神开天经!
众仙正看时,一道浩大的仙威从碑文发散开来,竟在金石表面形成了一层强大的辉光护体,那些文字顿时变得模糊,难以辨识,看来经文极其珍贵,录刻经文者不愿轻易视之以人。
众仙顿时按耐住心头激动,运起神通,观碑。
除了陆离、鸿辰、陆西星,这队伍里头的仙人都在仙界多年,对这处“堕天山”并不陌生,甚至有不少曾经来过,知道山中一向不曾有什么建筑,更别说凭空出现一座巨塔。众仙相信,此乃天意,该着他们这番出巡遇见。当下不顾其他,只管仔细观看,暗自体悟。
其文曰:
盖闻未有天地之前,太清之外,不可称计,虚无之里,寂寞无表,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日无月。。。
吾独处空玄寂寥之外,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从之而生,八表之外,渐渐始分,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洪元。
洪元之时,亦未有天地,虚空未分,清浊未判,玄虚寂寥之里。
洪元一治,至于万劫,洪元即判,而有混元。
混元之时,混元一治万劫,至于百成,百成亦八十一万年,而有太初。
太初之时,吾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
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溟涬鸿蒙,置立形象,安竖南北,制正东西,开暗显明,光格四维上下,内外表里,长短粗细,雌雄白黑,大小尊卑,常如夜行。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三纲即分,从此始有天地,犹未有日月,天欲化物,无方可变,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下照闇冥。
太初时虽有日月,未有人民,渐始初生,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间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天地即空,三分始有,生生之类,无形之象,各受一气而生。或有朴气而生者,山石是也,动气而生者,飞走是也,精气而生者,人是也,万物之中,人最为贵。太初一治至于万劫,人民之初,故曰太初,是时唯有天地日月人民,都未有识名。
太初即殁而有太始。
太始之时,吾下为师。太始者,万物之始也,故曰太始。流转成练素象于中而见气,实自变得成阴阳。
太始既没而有太素。太素之时,吾下降为师,教示太素,以法天下,八十一劫,至于百成,亦八十一万年。太素者,万物之素,故曰太素。太初已下,太素已来,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长生,死不知葬埋,弃尸于远野,名曰上古。
太素即殁,而有混沌。
混沌之时,始有山川。吾下为师,教示混沌,以治天下七十二劫,混沌流行,成其山川,五岳四渎,高下尊卑,乃其始起也。。。
混沌即殁,而有九宫。
九宫之时,吾下为师,结其九宫,识名天地,清气为天,浊气为地,从九宫以来,天阳地阴,阳者刚强,远视难睹,在天成象,日月星辰是也,在地成形,五岳四渎是也,在人成生,心肝五臓是也,分别名之有异,緫而名之是一也。
九宫殁后,而有元皇。
元皇之时,吾下为师,教元皇治于天下,始有皇化,通流后代,以渐成之。元皇之后,次有太上皇即天皇。
天皇之时,吾下为师,教示天皇以治天下,天皇之后,而有地皇,地皇之后,而有人皇,人皇之后,而有尊庐,尊庐之后,而有句娄,句娄之后,而有赫婿,赫婿之后,而有太连,太连以前,混沌以来,名曰中古。尔时天生五炁,地生五味,人民食之,乃得延年。。。
曰:秘化之初,吾体虚无,经历无穷,千变万化,先下为师,三皇以前,为神化之本。。。
赤霄天 浩然敬录
众仙读罢,皆默不作声,心里却翻江倒海!
此经分明是一种记述,以某位古神的口吻讲述开天之前、之中、之后天地的变化,文辞华美,道韵深刻,的确能够明悟道法,众仙读了,皆心神祥和,似有明悟。
然而众仙又都有一致的疑惑,经中记述的与天界流传的乃至万藏经楼典籍里记载的开天经过大相径庭!
尤其其中叙述的几个大阶段:太清……洪原……混元……太初……太始……太素……混沌……九宫……元皇……天皇……地皇……人皇……,完全陌生,仙界并无这种说法,更加可疑的是,经里面似乎不完全在描述天界的起始,似乎连下界凡间都有所涉及。且不说盘神早已逝去,在诸天界都是万古以来的共识,就便是存活于今,难道他会插手下界之事么?
什么盘神开天经?假的,分明是伪经!
众仙凛然,又仔细看过几遍,更加确信无疑。
岳震、纯阳、鸿辰、苍梧几位金仙运起天眼再看,发现文末有几个模糊不清的字迹,一再辨明之后确定为:赤霄天 浩然敬录。
“浩然大帝!竟是浩然大帝!”苍梧道君失声叫道!
“苍梧道君你确定?”众仙大惊。
“本道掌管金匮兰台,日以经书为伴,浩然大帝的字我是认得的,还有大帝的气息,这,这绝对做不得假!怪不得我一读此经便觉字迹熟悉,原来是浩然大帝!”
一代天界大帝的气息,纵然本尊逝去,也不会磨灭,除非达到太乙金仙境界者,才能以道力强行抹除。
尤其这些字金钩铁划,极为工整,显然注入了刻画者的心力,其间蕴含有大量本尊气息。
被冒名?众仙皆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浩然大帝为什么亲自书写这部假经?这实在说不通啊!
陆西星面色惨白,偷偷远离了众仙。唐璜正要和他说话,一回头发现他不对劲,心想就算你初入天界,窥得真经,也不用这么激动吧?
陆离也发现了这位本家的异样,拍拍陆西星的肩膀,怎么了这是?看样子你有话说?喂,是不是明悟了甚深道法?嘿嘿。
陆西星欲言又止。不能说啊,说了谁信。
鸿辰凑了过来,都是仙人,谁的神识不灵敏无比,场中之事自然如掌中观文。
陆西星瞒谁也不会瞒神王,在他眼里,鸿辰不仅仅是救了他性命的神王,也是他在仙界的引路人和最大靠山。
这陆西星是个讲道义的人,自从被鸿辰救出雷暴涡旋的飞升通道后,早将生命交付于神王了。
当下见鸿辰询问,陆西星如实道:“我在下界见过一篇经,对照此碑文,只有十几个字有异,其余都对的上。”
鸿辰惊讶,群仙也是爆出轰然惊声,纷纷道:你见的那部经也叫这个名字?是谁传下来的?
陆西星缓缓道:“我在下界见的那经文,不叫盘神开天经,叫做太上开天经!乃是下界道门常见之经,至于源流已久远不可考。”
太上开天经?众仙知道,盘神从来没有太上的称谓,所以这个太上不可能是盘神。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太上是谁?
浩然大帝作为曾经的天界至尊,书写此经,等于是确认了此经的神圣地位,等于认可文中所述的开天过程。
一种极其怪异的气氛开始蔓延,众仙心头沉重,好像压了一块巨石。
这时候那巨塔开始盘旋,内部响起某种宏大的音声,像是虚空破碎,又像炸裂苍穹,闻者皆激荡心神,产生不可名状的神圣感。
众仙的注意力自然而然转到这巨塔身上,又听见喀喀喀几声巨响,宝塔上方烟云缭绕,腾起阵阵虹光,那如莲花般的光影中显出一位帝尊。
这位帝尊头戴平天冠,璎珞垂珠,金莲点点,一如未央大帝!
“浩然大帝!”苍梧道君失声喊了出来。
众仙就是脑筋飞快转动着,天庭内有一座大殿,排列有始以来的诸位天界大帝画像,确有一像与这位帝尊极其相似。
“尊者可是浩然大帝?”岳震抱拳,神态恭谨,眼神却透出犀利。
那帝尊端坐彩云般幻化不定的莲台上,微笑不应,眼神直视远空。
虚像!这只是一个虚像。
鸿辰、陆离、纯阳、苍梧四位金仙境的强者首先发现了问题,这位“浩然大帝”只是一个影像而已,连化身、法身都不是,更不要说本尊了。
盘神之道,达到一定境界以上就会修出身外之身,比如法身、化身,还可以分化元神形成分身,这些都属于大道妙理的显化,玄之又玄。
据说还有修出身内之身的,这即便在仙界也只是一个传说,并无典籍记载。
此时众仙揣测,既是虚影之像,必然是以这种形式,表达主尊的某种心神寄托吧?
这寄托之物,不消说便是这凭空出现的宝塔了,先前的巨声大作,必然是因为其中有某种器物,被浩然大帝做了预设,一但今日因缘汇聚,便触发而动,继而显出虚像。
众仙都是元仙之上的强者,稍稍用心思维便分析了个大概。
浩然大帝乃是上一代大帝,距今已有数百万纪元,竟能预见到今日的际遇,太过不可思议! 那么他究竟要表达什么?难道是以这种方式证明“盘神开天经”的正确吗?
………………………………
第一百零七章 指点神山
这样理解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然而以众仙的智慧,稍一思索又觉得牵强的紧了。
很明显,盘神,太上,仅从字面理解也无法等同吧!
这时候群仙已经立在半空,团团围住宝塔,却无一人飞到浩然大帝的高度,毕竟是前代大帝,即便是一个虚像,也要保持足够的敬仰。
这大帝微笑,不动,显得神秘无比。
警幻仙子忽然心湖荡漾,在如同镜面般平静的心湖上,无风而自生涟漪,水波荡漾,一圈一圈波纹自中心向四面扩散着,有一道外来的金色神念在心湖上浮现出来,那神念很快化成一个小小的仙人形象,面容依稀,正是未央大帝。
警幻仙子并不奇怪,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父女间惯常的沟通方式。
她立刻便以心念问询,未央大帝面无表情,只是应了一个字:“拜”!
警幻仙子不解其意,还要问时,神念所化的未央大帝已经消失不见。
波平浪静,心湖渐渐平息,来自于泥丸宫阙的一缕智慧神光开始洞彻而下,通透识神心宫。
警幻仙子忽然灵光一闪,见到前代大帝,可不是要拜吗?
她马上理了理高耸的云鬓,那些金玉珠钗发出好听的声音,叮叮咚咚。
盈盈万福,敛衽行礼:情天府女仙警幻见过大帝!
大帝微笑,不动!眼神空明,直视苍宇。平天冠上十二彩玉旒轻轻摇动,这浩然大帝就像是一座雕像。
众仙看见警幻仙子拜见大帝影像,有所领悟,青城真君、苍梧道君、纯阳仙君、唐璜、陆西星乃至魏无忌等战仙都一一拜过大帝,甚至一向与天庭若即若离,保持超然世外的陆离都正经作了一个揖,可是浩然大帝微笑依旧。
此时众仙目光都聚在鸿辰身上,其实鸿辰心中早已生出奇异的感应,好像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他而起。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他故意拖在最后。
在众人目光注视中,他终于趋前两步,深施一礼,口称:“晚辈鸿辰见过浩然大帝!”
诡异的事情终于出现了,那大帝虚像晶光大盛,眼睛转动起来,不再是直勾勾看着莫名的远方,而是看向了鸿辰!
“红尘? 好,好,好!”虚幻的大帝影像发出了金质玉声,带着无上帝威。
他仿佛不再是一个无生命的虚幻,而是注入了一道神念,浩然大帝的形象渐渐凝实,越发逼真。
众仙悚然!
浩然大帝不再发声,而是抬起手臂,遥指远方,“神山!”
随着“神山”两个字的吐出,天空中一声响亮,仿佛落下一道神雷。大帝的影像迅速模糊起来,恰有天风吹过,顿时化为虚无,天空湛然常寂,一如过往。
众仙只来得及轻呼,却无法挽留。一代帝尊,一点残留的影像和神念终于彻底消失!
众仙心中都有一个疑问:那浩然大帝称呼神王的时候,那一声“鸿辰”竟然是“红尘”!
作为当事人的神王也是茫然。
场中静穆。一时间众仙都陷入对生命的思索中,强如大帝也有彻底寂灭的时刻,也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而已。虽然大道恒常,真性不灭,能够一灵独存只待新生,毕竟过往的生命历程消失殆尽,无论多么璀璨和精彩,无论多么难忘和伟大,都要被岁月磨灭,被历史遗忘!
意兴萧索!众仙皆生此感,面对永远无法掌握的未来,生命的未来,隐隐生出恐惧。
通常,仙人是不会考虑生命终结和重生之事的,因为无论最低一阶的真仙还是最高阶的金仙、太乙金仙,生命都足够漫长,漫长到可怕的程度!
鸿辰来到天界已有些时日,已经知道,仙人的一生如同一个世界兴衰的过程,同样要经历成、住、坏、灭几个阶段。一般而言,面貌年轻的仙人处于成的阶段,从诞生时的幼童状到年轻状,时间最短,几十年上百年即可,然后进入住的阶段,住的阶段是一生中最最漫长的阶段,相貌始终年轻,至多会留些胡须,显得自己很成熟。到了坏的阶段持续时间就没那么长了,通常会显出各种老态,到了灭的阶段,也是不长的阶段,通常就老的厉害了,老态龙钟,随时可能仙去。
一个仙人走完一生要花费很多很多年,以至于很多真仙会忘记自己的过去,忘记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听起来不可思议,其实是真实存在。
陆西星此时还体会不到众仙人沉默的心情,他其实就像那化仙池里新生的仙童一样,一切都刚刚开始。
此时他若是知道仙人也有寿命终结的一天,恐怕就要道心不稳。因为在下界,神华皇朝,修道士是最最受人尊重的,王朝上下皆以具备修道的根器和机缘为荣耀,史书记载的王公贵胄乃至皇子皇孙出家求道的比比皆是,整个皇朝道风大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人们的认知里,修道就是求长生,修道就是有朝一日飞升到不死不灭永远美好的天界。所有的经书记载的神仙,都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寿与天齐!天不坏,寿无尽!而天又怎么会坏呢?
鸿辰并没有思考这些沉重的问题,他还太年轻,还有无数的谜团等待他去破解,比如当下,他得思考大帝留下的话。
奇仙陆离也不会思考这些,他是能够跨越天界的陆离,骄傲的陆离。当下他唇角微翘,颇有些看笑话的意味。
随着浩然大帝影像的彻底消失,那作为虚像载体的巨大宝塔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不出众仙所预料,大地震颤中,宝塔缓缓旋入地下,就像不曾出现一样。
同时,有一道宏大柔和的金光从宝塔消失的地方涌出,浩瀚的仙力推送下,众仙身不由己,被整齐的屏蔽在这个美轮美奂的小世界之外,然后那处美轮美奂的小世界在众目睽睽之下虚化消失,仅仅在数个呼吸之间。
一切烟消云散,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神异之事。
“大帝之力”鸿辰默默体悟这浩瀚仙力,又有触动和明悟。浩然大帝展现的法力特点比如这个小世界,让鸿辰有豁然开朗之感。
开天经,恐怕对自己而言绝非判定真假那么简单,单从浩然大帝只对自己的敬礼有反应来看,这开天经与自己而言十分重要,或许隐藏了什么天界机密。
鸿辰不禁想起了那天群仙宴会的夜晚,自己和陆离被警幻仙子带到情天府,那时和未央大帝有过长谈,当时很多议题,可以说是完全不懂,比如大帝问鸿辰,此处天界是否有问题,上次大劫持续时间短,造成的天界损毁却空前巨大,这个问题怎么看?鸿辰记得自己当时完全无法回答。
如今他对天界有了许多了解,尤其这天地间的造化之妙是令神王最感兴趣的。
比如才离开和陆离斗法的“皓华天”,鸿辰体内的脏腑便生出了一系列的连锁感应,他觉得隐隐知道了皓华天的秘密,只是和谁都没说。
天机不可泄。
“神山”,鸿辰不禁皱起了眉头。
浩然大帝所指的是哪一座神山呢?天界之大,鸿辰仅从典籍里面就看过不下一百多处神山之名,到底是那一座呢?
不只是他,事实上群仙应该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鸿辰仔细回忆“浩然大帝”那一指的方位,进行推算。自从离了天庭,一路所经的天地,在他神识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画卷,并且不断完善丰富着。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神山”是解开两个不同版本的“开天经”的关键。
那么,巡使团下面的旅途应当怎么走呢?这个问题神王却不会考虑,他喜欢随缘就好。
唐璜忽然想起一事,这满山的五色石可是好东西,答应陆西星的事可不能失信。于是急忙捡选了一些拢在袖中。
他那神仙的袍袖虽然邋遢,看似不洁,内中却是别有洞天,说是袖纳乾坤一点都不为过。
群仙离开了“堕天山”,依然是警幻仙子指了一个方向,鸿辰当先便行。
众仙一路无话,只是驾驭仙气,加速飞行。
数百人的队伍,竟无一点声音,原来众仙都在默诵“盘神开天经”。此经不管真假,盘神也罢,太上也罢,其中蕴含的大道玄机,是每个仙人都能感应到的。此刻群仙很想寻一处圣地静心思维,体悟一番才好。
然而让众仙惊异的事情发生了,离开“堕天山”不过百万里之后,众仙不过在心中默念了四、五回经文,竟发现遗忘的厉害,几乎是成句成句的遗忘,到了后来,十句中竟忘了五六句,实在难以成篇,更不要说进一步体悟大道之机了。
众仙心中感叹,知道机缘如此,莫可强为,明悟多少,自有定数,于是默默梳理脉络,将领悟到的道则悉数记在心宫识神处,这些记忆部分,毕竟属于道中所得,不会淡忘。
几位金仙,智慧法力又不相同,除了能够将悟道之理记在心宫识神处,又于脑部泥丸宫中,元神所居之所,留下一个影像,一如“堕天山”所见的宝塔,仍以碑刻形式,录下经文,只是碑上文字,依照残余的记忆,一列列、一行行,多有缺失而已。
他们的心思如出一辙:待未来悠悠岁月,明悟道则,或许可以找回这部分遗忘的记忆。这残缺的文字嘛,文以载道,随着道法的领悟,自然也就复原!
………………………………
第一百零八章 乾坤图
陆西星自然不知道众仙的记忆居然会出现缺失的情况,他的仙体乃是肉身成圣,仙界罕有,十分特殊。
他的记忆中的《开天经》来自下界,印象十分牢固,不会磨灭。
在镇南关时,广源真君曾说,一般下界飞升之人,在进入虚空涡旋之后,凡体便要逐渐消解,哪怕曾经在凡间修炼至金刚不坏,也丝毫抵不住大道法则的侵销,原因在于要以天雷的形式,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