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玄黄补天录-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早上,李玄再到园子里看了一下,最早洒过灵水的小菜已经十多厘米高了,可以摘下来吃了。李玄直接摘了两把小白菜和生菜,用水洗干净了拿回屋里。
李玄的妈妈宋玉华正在厨房做饭,看到李玄用手捧着两把小菜儿进来,十分奇怪,“这是谁家的小菜儿呀,都长这么大了?”
“妈,这是咱家园子里的,我刚才看到已经能吃了,就摘了两把回来。”
“你净胡说,咱家的菜才种下去没几天,哪能长这么大,你不是上别人家园子里偷的吧?
李玄偷偷地笑了笑,“我哪能上别人家去偷菜呀,你儿子哪是那样的人。不信你上咱家园子里去看看。”
宋玉华走出屋子,到自家园子里看了一下,小菜儿果然长大了。“这可真奇怪了,昨天早上我还看了,记得刚长出来不高,怎么今天早上就可以吃了。”
李玄一听,这不是要露馅吗。“妈,你一定是记错了,这几天天气好,这小菜自然就长得快了。”
妈妈拍了一下脑袋。“我这记性真是越来越不好了,肯定是我记错了,这些小菜儿一天绝对长不了这么高。”
这天早上,全家人吃上了久违的小菜蘸鸡蛋酱,都感觉特别的香。爸爸李大君还说:“这刚长出来的小菜就是好吃。”
妈妈答道:“你都吃了一冬天的萝卜、白菜和土豆子了,现在有青菜吃能不好吃吗。”
“应该是吧,反正我觉得今天的菜就是好吃。”
李玄心里偷偷地乐,这菜是用灵水浇过的,和普通的小菜能一样吗。看来自己以后要多种点菜了,要不家里人再吃别的菜,味道可就不一样了。
早上宋忠到李玄家来会合,看到有新鲜的小菜儿也尝了一口。
“太好吃了,老大等我一会儿,我把这些菜吃完再走,居然比肉还好吃!”
等宋忠吃完了,还在不停嘟囔。“等我放学,一定采一筐小菜儿回去吃!”
………………………………
第二十七章 宝贝要这么用
李玄家在西山边上还有两亩坡地,是李玄的爸爸刨出来的小开荒。由于山坡地存不住水,只能种点玉米等耐旱作物,到秋天能打多少粮食就算多少。
现在,李玄的宝塔已经储存了很多水,还能提炼灵水。如果不把这块地利用起来,就太可惜了。
李玄想,我可以把西山那块地也改成菜地,到时候用灵水种出灵菜,不光自己家吃,亲戚朋友也可以借点光。要不然,只是宋忠来几次,家里的菜就不够吃了。
李玄的想法挺好,可到了地头一看,还真有点傻眼了。这块山坡地的坡度比较大。主要是前几年李玄爸爸的顺着山坡刨小开荒刨出来的,每年种点玉米多少能有点收成。
可是要种菜的话,光浇水就是一个大问题。因为附近没有水源,自己总不能天天拎着天地玄黄玲珑塔来浇水吧,那可就露馅了。
李玄苦思冥想了几天,终于让他想出来了办法。他的天地玄黄玲珑塔第二层有储水功能,还附带了一个寻找水脉的功能。也就是寻找附近有没有泉眼或地下水之类的。如果自己家这块地附近要是有水脉的话,可以把水引出来。
到了休息日,李玄祭出天地玄黄玲珑塔,开始在这块地周围转悠。在地块东侧约三百米处,宝塔有了反应。
根据宝塔的反馈的信息,在地下十五米深处有水脉经过。这地下十五米深,可是有点难度。李玄想了想,怎么能让这水流出来呢。
李玄一拍脑门,有办法了。这天地玄黄玲珑塔第一层有储物功能,我用这个功能把水脉上面的土石吸走,转移到别的地方不就行了吗。
说干就干。李玄先是往周围看了一下,发现四下里没有别人。他就把天地玄黄玲珑塔祭了出来,轻喊了一声“吸”。只见土石纷纷被天地玄黄玲珑塔吸了进去,而在宝塔下面则出现了一个直径八米左右、三米多深的大坑。
李玄托着宝塔来到自家开荒地的西侧,再轻喊了一声:“放”。宝塔又把刚才吸进去的土给吐了出来。
接下来,他再向西走了几百米,让宝塔把石头再给吐出来。
这绝对是天地玄黄玲珑塔自开天辟地之后,第一次干这种最最无聊、最最垃圾的工作了,这简直是在侮辱天地玄黄玲珑塔的“塔格”。可惜的是,天地玄黄玲珑塔碰到了这么奇葩的主人,也只能默默地忍受了。
就这样倒来倒去,有五六个来回。李玄在水脉上面开出了一个十多米深的大坑,终于让地下水脉露了出来。李玄用宝塔的第二层吸了一些水进去,由宝塔对水质进行了鉴定:“九品地矿水,富含矿物质,对人体有益,对宝塔修复作用不大。”虽然也是凡水,却比榆树河的水质强了不少。
大坑开出来后,地下水脉中的水汩汩流出,用了大约一个小时,李玄开出的这个大坑就快满了,水离坑沿有两米左右,就不再向上涨了。这个大坑,看起来就像一口大号的水井。
这地脉水是引出来了,用来浇地也足够用了。而且这水质很好,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完全可以饮用。
可是,这口大水井看起来却是有些怪怪的。因为是在山上挖出来的井,还是这么大的一口井,这个工程量可是有点太大了,如果单靠人力是很难完成的。
在当时,农村根本就没有挖掘机这种机械,全榆树乡也就是有那么几台老掉牙的推土机,很难在山坡上作业。
就算是用推土机推的话,那也不是这种直上直下的水井,而是推出来一个大坑。这口大水井的出现,自己根本就没法和家里人解释。
李玄想了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来把更大的吧,把这片地做出推土机推出来的样子。自己再多费一些功夫,把这口大水井扩大一些,造成一个小池塘,再把自家的地也扩大几倍,就说是找人帮忙用推土机给推出来的。这样自己就可以解释得过去了。
李玄回头又看了一看这片山坡,估计了一下前后左右的距离,在心里面开始规划,怎么样才能让这片山坡更好的利用起来。
这口大水井肯定是固定不能动的了,而水井中心水又太深,容易出现危险,必须以这口大井为中心进行扩建。
李玄家的开荒地在这座山的东南侧,新挖出来的大水井在这块地的东面,坡度相对较小,只是地势不平,大石头比较多,所以没有被开成地。要建池塘的话,就以这口大水井为中心,东西方向各扩张个五六十米左右,南北方向再扩张一下,就可以形成一个大池塘,将来可以当作养鱼池。
这个池塘建好后,距西边的地块还有二百多米,中间的空地上正好用建池塘时挖出的石头垒平,在上面可以盖一所大房子。
房子周围可以种上几十棵果树,小苹果树、杏树、梨树、沙果树都行,反正黑省只能种这几种果树。如果用上宝塔灵水的话,也许能将南方种植的果树移植来一些也说不定,那就等以后再做试验吧。
西边那两亩多的开荒地需要再扩大一些,也弄的平整一些,既可以种菜,也可以种粮食。将来再选出一块地集中做果树试验。
说干就干,李玄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在这块地上是东倒腾,西倒腾,终于倒腾出了一个样子。
首先,他把这口大水井给扩大成了一个池塘,大约是长方形的,东西长有一百三十多米,南北宽有七十多米,深度大约三米多,面积十亩左右的一个池塘。这个池塘的中间最深,直通水脉,有十五米左右。等地下水从水脉中涌了出来后,池塘边上的水大约有一米多深,向中间逐步加深。这个池塘就算是初步修好了。
虽然这池塘里的水是地下水,但是水温也不是很凉。听老人们讲,以前在这附近出过温泉,后来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李玄想,也许这里以前曾经出过温泉的原因,所以水不凉,正好可以养鱼。
中间那片空地,李玄用来放石头,让宝塔把石头都吐到了这里,并根据大小初步进行了分类,将来平整地面和盖房子用。这宝塔李玄是越用越顺手,想吸什么吸什么,想吸多少吸多少,只要不超过宝塔第一层的空间就行。而且随着李玄功能的提升,这个空间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西边的两亩多地,被李玄扩大成了二十亩左右。他把挖池塘的土都用天地玄黄玲珑塔运到了这边。也不管是生土还是熟土,反正就是均匀地往外吐,只要弄平了就行。
在农村开荒,一般上面都是熟土,因为生土性凉,不爱长庄稼。而现在,这个问题对于李玄来说根本不算是问题。只要把天地玄黄玲珑塔中的灵水洒出来一些,不管在多生的土上种庄稼都没事,照样能长,照样高产。
………………………………
第二十八章 我家有座宝山
李玄把池塘和地都弄好了,急忙回家和爸爸报功。
回到家中,李玄找到爸爸李大君。“爸,我这几天找人帮忙,把咱家在西山根的小开荒又给开出来不少,还用推土机推出了一个小池塘,你快和我去看看吧。”
“你没事儿去整那块小开荒干嘛?就算是整再大也是白浪费功夫。你还推出一个池塘?不是开玩笑吧?我看能挖出个小水坑就不错了,那地方能有水吗?”李玄的爸爸听后,不相信这是真的。
李玄一看爸爸不信,可有点急了,“你怎么能不信呢,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那可是我找人费了很大功夫才弄出来的,你快点跟我去看看。我还要在山上盖一个大房子呢。”
爸爸李大君还是将信将疑,但是他也拗不过李玄,只好跟着向西山去看看。“反正这块地离村子也不算远,就三里来地,一个来回也就半个多小时。正好自己最近几天也要上这块地去看看,琢磨一下今年种点什么。如果这小子敢撒谎,看自己回来怎么收拾他。”
妈妈宋玉华正好手头也没有什么活,听说李玄把小开荒给扩大了,还挖了个池塘,也要跟着上山,去看看自己的儿子又弄出了什么花样。反正最近这个儿子最近挺能折腾的,还净是好事,只要不惹祸就好。
到了西山山脚,李玄的爸爸和妈妈都被惊呆了,两人的嘴张得半天都没有合拢。这也太神奇了一些吧。几天不见,这块地了就变得让人不认识了。
这哪里是把小开荒给扩大了一点,这完全是给扩大了十倍啊,从两亩地愣是变成了二十多亩了,而且还平整了不少。虽然这块地中的生土比较多,但是上点农家肥,种上两年肯定能变成好地。这一年能打多少粮食呀。
还有,这推土机推出的小池塘也真不小啊,光水面就有十来亩了,看着这水还挺深的,水质也特别的清。
李玄的爸爸和妈妈用手试了试水温,虽然是春天,但感觉水一点也不凉,感觉比河水温度能高出不少,很适合养鱼。这么大的一片水面,要是养鱼的话可得养不老少呢。
还有这中间的空地上,已经堆了不少石头,这可都是盖房子的好石料呀。李玄说要在这盖个房子,光是这些石头就能省下来不少钱。
看到这一大片开荒地和池塘,李玄的爸爸和妈妈是真的相信了。自己的儿子可真是长能耐了,短短的几天里就弄出了这么大一个场面。要是他们知道这只是李玄自己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弄出来的,非得惊掉下巴不可。
当时,华夏国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几年。据说是因为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穷得吃不上饭了,在徽省有一个叫小岗的村子里,18位农民签下了“生死状”,将村里的土地分开承包,就是包产到户,结果粮食获得大丰收。而这一做法最终得到了华夏国高层的认可,这个村子也开创了华夏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当然,农民穷得吃不上饭的事儿在黑省是不存在的。这里被人称作“北大仓”,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撒下种子就打粮。还有句谚语叫做“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反正在这里的人,只要是认干,就没有吃不上饭的。
既然国家要求搞包产到户,下边那就跟着干呗。古榆村按照上级要求也实行了包产到户,李玄家有三口人,每人五亩地,一共分到了十五亩地。
这回,李玄把地和池塘给开出来了,居然比自己家分到的承包地还多出来不少,这还真让李玄的爸爸有点犯愁,不知怎么办才好。
原来,实行联产承包之后,古榆村每家每户都分了不少地。有些比较勤快的人,就在山边地头刨了点小开荒。自己愿意种点啥就种点啥,打出来的粮食也都归自己。
小开荒还不用交农业税、村提留乡统筹和公粮,只要把自家承包地应交的农业税、村提留乡统筹和公粮交给村里,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
当时,谁家要是刨出来一亩两亩的小开荒,村里一般是不管的,反正荒地多得是,谁刨出来就归谁。可是现在李玄弄出这么大的场面,肯定会惊动村里面,这荒山是村集体的,如果开荒地太多了,村里弄不好就要把地收回去了,那自己家可就白辛苦了。
李玄的爸爸和妈妈为这事儿商量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李玄听了一会儿,终于听明白了,原来是怕村里把地收回去呀。
“我们自己开出来的地,当然要归我们了,大不了咱们给村里交点钱呗。就像承包地一样也把这片山包下来。”
爸爸一想:“对呀,现在不是什么都实行承包吗,听说上边还有什么承包五荒的政策,就是什么荒山、荒坡、荒土、荒滩、荒水都可以承包,只是现在很多人承包地都种不完,也没有闲钱去承包这五荒。现在这地和池塘已经开出来了,那就给村里交点钱,由自己家给承包了吧。”
这回,李玄的爸爸和妈妈又开始商量是包地还是包池塘了,是都包下来好,还是只包一样。
李玄一听,爸爸和妈妈的志向也太小了点,家里还有十多万元花不出去呢,自己将来再去寻几件宝贝,那钱就更花不了了,干脆就把整座山包下得了。
“你们还商量什么呀,反正家里还有不少钱,咱们直接把这座山给包下来得了,也不用多长时间,先包个三十年五十年的,再盖个大房子,种点果树、种点菜,再养点猪和鸡鸭鹅什么的,池塘里还可以养鱼,那该有多好呀。咱们家也要当一回地主。”
爸爸李大君一听,急忙说:“你个臭小子,还想当地主?刚解放那会儿,可是有不少地主被斗了呢,你可不能瞎说。不过,包山这个主意也挺不错的,跟村里说一说也行,没准比包地还省钱呢,咱们刚开出来的地和池塘,村里应该还不知道呢。”
李玄的爸爸妈妈一合计,这包山的主意也不错,不光能种地,还能种点果树啥的。“那咱们这就回村里,上村书记家说说,把这山给承包了。”
回到村里,李玄和爸爸直接就来到了村书记李远山家里。那时候,村书记是村里绝对的一把手,说了就算。说起来,李远山还和李大君家沾点亲戚,两家关系也处得不错。
特别是上回,李玄捡到一大块狗头金,让港商杨福成给买走了。因为是要捐给穆丹市博物馆,李玄当时给免了二十万元,杨福成又把这省下来的二十万元捐给了村里。
虽然村里最后只用了五万多元,但也帮助村里解决了大问题。李远山是打心眼里喜欢和感谢李玄这个远房晚辈。
“大君,快来坐,今天怎么有空上我这里来了?”
“书记呀,我今天到西山的小开荒去了一趟,觉得每天来回跑不太方便。我想要把整个西山给承包下来,自己在山上盖个小房子,种地啥的也方便。”
李远山还没听说谁开了小开荒来主动交钱的。“大君,那点儿小开荒你就种着呗,村里也不收你的钱。要盖个小房子也没问题,乡里现在也没人管,你自己想盖就盖吧!”这书记可是非常的大方。
“不是,李书记,我是想把整个西山给承包下来!”
“包山?”李远山一听,这可是好事呀。现在上边已经有了承包荒山的政策,那座荒山村也没有什么用,能为村里创收那是想都想不到的好事。
李远山当即拍板,同意把西山承包给李大君。而且,他还怕李大君反悔,来了个好事快办、特事特办,效率那叫一个高啊。马上就安排自己的姑娘儿子去把村委会主任和村会计都给喊来了。
村里这三名领导聚齐了之后,连山也没有上,直接就在家中商量签合同的事。他们以为那西山还是一座荒山呢,上面都是破石头,树都没有几棵,哪里知道如今的荒山已经让李玄给改造的大变样了。
按照荒山的承包价格,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确定李大君以每年五百元的价格,将这座面积有两百多亩的荒山给承包下来,而且一包就是五十年。
村里都知道李玄家中有钱,直接提出这五十年的承包费要一次交齐,这可就是两万五千元了。也就是李玄家中去年刚卖了一大块狗头金,有了二十万元钱,要是一般的人家还真交不起这笔钱。
等李大君交完了钱,合同正式生效,双方是皆大欢喜。古榆村一下子多出了两万五千元钱,那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能办不少事了。
村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会计这三个领导都十分高兴,也土豪了一回,直接就请李大君父子俩人到乡里下了一顿馆子。那是推杯换盏、喜笑颜开,共同畅想了一番古榆村美好的未来。
村会计也潇洒了一回,大声呼喊饭店老板来结帐,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反正现在村里有钱了,花个几十元下顿馆子根本不算啥。
从此,就开创了古榆村公款吃喝的先河,一发而不可收拾,成为远近闻名的吃喝村。
可也还就是怪了,虽然古榆村公款吃喝之风盛行,但也没有吃穷了,县里乡里有什么好事反倒总是想着古榆村,不是这个项目,就是那个补助的,古榆村却是越来越富裕了。
很多人是想破脑袋也没有想明白,最后只归结于古榆村是块风水宝地。
………………………………
第二十九章 山庄落成
花了两万五千元钱,李玄家就把整个西山给承包下来了,有了五十年的经营使用权。
这座荒山,光开荒地就有二十多亩,再加上一个十多亩的池塘,不管怎么算这承包费也是比较划算的。
虽然这开荒地和推池塘的成本没有算在里面,但是一平均到五十年里也就没有多少钱了。
再者说了,五十年后李玄家还有优先承包权呢,到时再接着承包就是了。也就是说,这五十年内,这座山就姓李了,李玄家可以在这座山上随便怎么折腾。
现在已经是开春了,到了农村种地的时节。全家都开始忙活起来了,首先得把十五亩承包田和山上的二十亩地种上,时令不等人呀。当时,在古榆村这片主要就是种玉米和大豆,有时也种一点小麦,自己家磨面吃。此外,山上的开荒地还要留出三亩地种菜。
在种地之前,李玄还偷偷到西山开荒地去了一趟。把天地玄黄玲珑塔里的灵水用了一些,在二十亩开荒地上洒了一遍,免得新开的地上不长庄稼。同时,还把宝塔中收进来的鱼一股脑儿地全都放到了池塘里,把一个空空的池塘变成了养鱼池。他还怕这些鱼不适应这个池塘里的环境,专门从宝塔里取出十多滴灵水,放到这个池塘里,用这些灵水来增强鱼的体质。
在当时农村,基本上没有农用机械,种地主要靠牛马犁杖,全家老少都要上阵。为了抢种抢收,一些单位是可以放“农忙假”的。学校也会跟着放,稍大一点儿的孩子都要下田干农活,也算是一个半大劳力。这几天,榆树乡中学也放了一个星期的农忙假,让学生都回家帮助种地。
别看李玄岁数小,力气却比一般人大得多,干起农活一个能顶俩个,赶牛、扶犁样样都会。家里虽然多出二十亩开荒地,一个星期的时间也都干完了。
李玄家先种的自家十五亩承包地,后种的山上开荒地。等到了种开荒地的时候,李玄的爸爸和妈妈又被惊呆了一回,差点以为走错地方了。
原来,这块地刚开出来时,上面什么也没有。可是李玄偷偷地去洒了一遍灵水,这对草木生长的作用非常大。
洒水的时候李玄也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把这块地改良一下。结果,这几天没去,上面居然长满了一米多高的野草。
没办法,李玄父子俩又多用了两天的时间割草。李玄家的牛可高兴了坏了,这几天吃的草都是现成的,而且特别的香甜,高兴的一边吃草一边甩着尾巴。
草割完了,又开始种地,主要也是种玉米。等垄打完了,就开始刨坑播种。为了让玉米能更好的出芽,一般都要在播种的时候往坑里浇点水。当李玄的爸爸和妈妈到池塘边打水的时候,又被惊呆了一回。
这边刚把水桶放到池塘里,不远处就听到了大鱼翻花的声音,有不少鱼儿在水中兴奋地拍打水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