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玄黄四宇-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花娘道:“妳这道姑说的话还真是奇怪,既说来解决关于我的问题,又说不是来解决我。”

    “九花娘,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妳隐居在此处,但事情已经闹得不小,村里的人不断的去外面找人来降服妳,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有江湖之人抱着‘打抱不平’的心理来这里。虽说正道武林已经承认了妳,但不代表正道中的每个人都能容得下妳,更何况还有邪道武林,他们可是一直拿你做叛徒。”

    听到妙音的话,九花娘脸色立即变得惨白,双脚分立,两手摆出招式对准妙音。口中问道:“妳是何人,到这里来到底是干什么?”

    “在下妙音。”

    九花娘一惊,说道:“九天玄女观,妙音师太。”

    “不错,正是贫道。”

    “看来妳真的是来捉拿我的。”

    妙音依然微微一笑,说道:“捉妳,为何要捉妳?”

    九花娘道:“我曾经做过那么多坏事,你们这些正道人士,怎么可能放过我。”

    “那又如何?什么人没有犯过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更何况你与他曾经与邪道为敌,被整个邪道追杀。就凭这个,便值得我辈大家称颂,又怎会捉拿妳呢?”

    “很好,多谢妳了。这样的话,我就可以放心做事了。”

    “什么事?”

    “……”

    “妳真的打算这样做?”

    没有说话,九花娘只是坚定的点点头。

    “其实这事还有其他方法解决,妳不一定要用这么偏激的方法。”

    “心已死,身何用……”

    抱着孩子,看着九花娘远去的身影,妙音无奈的叹了口气。

    忽然间,她感觉到自己的脸颊上有一丝丝的凉意,竟是一滴泪,一滴红尘泪。

    为何世事不能尽如人意,有些人只想过平平淡淡的生活,但现实的无情打击,让他们终身不能完成此理想;有些人曾经做错过事,当他们想要改邪归正的时候,却总是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天已经快要亮了,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迎着朝阳的方向,妙音踏上了她的道。面对夕阳西下的地方,九花娘走向了他的终点。

    已经很久没有抬头挺胸的走路了,曾经的九花娘,总是以眼角的余光去寻找猎物。后来的改邪归正的她,也总是低着头跟在丈夫的身后。落难之后的他,由于怕被敌人发现,也一直改头换面不敢见人。

    现在,她终于在人生的最后,可以毫无顾忌的抬头做人了。

    静静的山岗上,并排有两座坟墓,分别是九花娘与他的丈夫。

    “以前做了那么多坏事,以为做了几件好事,杀了几个邪道的人,就能弥补以前的过错?”一个大和尚将手中的月牙铲插在地上,说道。

    另一个中年人道:“一死万事休,大师是出家人,怎么能有这样的执念呢?坏人做了好事,不能算是好人。那么,好人做了坏事,是不是也不能算是坏人呢”

    和尚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墓是你帮她立的?”

    中年人答道:“不错。”

    “像九花娘这种人,根本就不配。”

    “配与不配又有什么关系呢,人既然已经死了,就该入土为安。总不能将墓给铲了吧。”

    “有何不可。”

    “大师手下留情。若真要动手,就让我来替这块墓吧。”

    和尚一愣:“你?好吧,我这以铲可不会留情。事后不管结果如何,这墓我都不会动。”

    “多谢。”

    铲飞数丈外,人退十步远。

    “你究竟是何人?”

    “武林正邪两道都唤在下——墨道老祖。大师,连我这邪道之人,都能原谅她背叛之事,大师更应该网开一面。”

    “好,很好。以你的实力,想杀我是易如反掌,但却留我一命。我也不是那种不知好坏的的,他日若你犯到我手里,我也会网开一面的。记住了,我叫了心。”

    数年后,墨道门被邪道数大门派围攻,死伤惨重。在逃亡的路上,刚好遇到了了心。了心也遵守了他当年的誓言,网开一面,没有为难众人。

    但在众人中,有一个孩子却记住了这个见死不救的出家人。当这个孩子有能力的时候,第一个找上的,便是了心。

    这一次,双方谁也没有留手……

    (本章完)
………………………………

第62章 一、平凡的名字,不平凡的人

    一、平凡的名字,不平凡的人

    吴越天家祖上曾有人在朝中位极人臣,后看透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攀龙附凤而辞官在家。其后人凭着先祖的关系网,以及自身的能力,挣下了一份巨大的家业。吴家之富,在全国各处都有生意,为了方便老板随时突袭查收账目,凡是有吴氏产业的地方,周边都建有宅邸。

    这些宅邸或在繁华热闹的富贵市区,或在幽远僻静之所。这里的吴府,便是在青州城外的一座小庄园。

    这儿碧水环绕、青竹遮阴,确是一处休闲的好去处,真如人间仙府一般。

    一般这样的住宅,周围都不再有其他住户。但吴家世代都是心地善良之辈,不愿夺了别人的生计。于是原来的土地还叫那些农民来种植,一文钱的租子都不收。到了丰收时,也不要他们把粮食辛苦挑到城里去卖,都是由吴家以市场价收购。到了荒年,还会开仓舍粥。

    因此,这里的人对吴家非常尊敬。当听到吴家老爷与夫人来了,村里人奔走相告,纷纷赶来要见见这位吴家老爷。

    这些乡下人内心淳朴,见吴越天也不为别的,只想给他们磕个头,谢谢他们一直来的照顾。这些人见吴越天也没什么见面礼,只拿出家中酿的酒、腌的菜。看到乡众们这么热情,吴越天也不好不收。为了让这些人不吃亏,晚上大摆夜宴款待众人。

    看到丈夫如此受欢迎,柳如雁心中也是十分高兴。

    平时在家中,也时常有武林中人前来拜会。但那些人各个久经江湖,谁心中没有个小算盘,嘴上夸你好,暗地里还不知道下了什么套等着你来往里面跳。所以,每有武林朋友前来拜访,柳如雁都觉得非常累(家中来客频繁,而且都是由自己招待也是其中原因)。

    但今天她却显得非常轻松,面对的都是早出晚归的农民,他们可没什么心机,只盼着年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自从柳如雁闯荡江湖以来,已鲜有放下戒心的时候。

    而在这两天里,夫妻两什么都不想,也不把自己当武林中人,只做一对普通的夫妇。这样的日子,真比他们新婚后还要幸福。

    这天傍晚,夫妻两欣赏了夕阳美景,正走在回家的田间小路上。此时在田间务农的人已然回家,在私塾读书的孩子也已放学。是以一路上皆十分安静,偶尔会有一两个逃课的孩子在往家赶,急急忙忙的从他们身后跑过。

    这时,离家已经不远了,他们正边说边走,却看到不远处的府宅门口有一群人,大约十来个。

    两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连忙加快脚步往回赶。

    等到了家门口一看,来的是一群道姑。

    管家一看老爷回来了,连忙上前迎接。

    吴越天一看来人,问了管家才知道,她们本来想进城,但由于道路不熟,因此现在还未入城。现在天色已晚,想来城门已然关闭,所以她们想在此借宿一宿。

    这个家虽然平时由管家打理,但毕竟不是他的家。更何况这些出家人来路不明,万一她们是歹人乔装打扮,到时候伤了吴越天,他可就成了吴家的罪人了。他也是有几十年人生经验的人,知道江湖中不少女子的实力比男人更强。

    吴越天是个好客之人,知道这些道姑是来借宿的,也不管是否属实,便立即安排房间给她们,并吩咐厨房准备素斋。

    回到房中,吴越天换了一身便服,就准备出去招呼客人。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进来的是管家,入得房内,他谨慎的望了望外面。

    关上门后,他先给吴越天施了个礼。紧接着走到吴越天的身边,说道:“老爷,这批出家人不一般,最好还是把她们都打发走吧。”

    “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管家忙说道:“刚才我领她们去客房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人是个男的,于是我便安排他与其他人分开住。哪知道他却不同意,还要与众道姑同住一间屋子,而且那些道姑们也这样要求,还说他们出家人不拘泥那些世俗……”

    吴越天听到管家这么一说,他也有些犹豫了。

    这时,柳如雁从门外进来。管家一见,连忙又把刚才的话再说了一遍,希望这位夫人能明事理。劝服丈夫把这些人打发走。

    柳如雁知道,自己的丈夫不是那种能将有求于他的人拒之门外的,于是他先劝慰了管家一番,让他放心。又对丈夫说道:“管家说的不无道理,但你也别先急着做决定,一会开席之后,多了解他们一下,我不信他们还能在你面前翻了天。”

    吴越天这时也没了主意,也只得如此……

    饭菜并不算很丰盛,只是简单的农家菜,但却很可口。这样做,是为了试探这些人是否是真正的出家人。

    谈话间,吴越天发觉,这些出家人各个都不简单。她们不仅会武功,而且实力不俗。这在一开始见面的时候,吴越天就发现了。

    但那时候吴越天并没有立即怀疑她们的身份,因为这些人说话有礼,面带忠厚,不似恶人。而且从她们的行动以及周身散发出来的真力来看,她们修炼的都是玄门正宗的心法,这一类心法不是心有邪念之人可以修炼得来的。

    聊了一会,吴越天发现,这些人不仅谦虚有礼,更是谈吐不俗。

    人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但事实上,知道天下的不是那些在家读书的儒生,而是那些出家之士。她们虽然不如儒生那样专精于学问,但却通晓各种知识。这些知识是那些整天坐在书桌前,只知道之乎者也的人所不知道的。

    随着时间的两极分化,人们的信仰亦是如此,一边是精神拜佛相信轮回,另一边则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信仰鬼神的不外乎穷苦人民与不必读书却高高在上的人。

    有了这些人的资养,原本要外出化缘,经历苦修的僧道们,只须在庙宇中坐坐,就有人送钱来。这些吃饱喝足的人,再不像从前那样参禅悟道,也不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成佛。道家也有“无术不为道”这一说。

    但现在这些出家人,只学习一种术——骗术。他们的所学所用都是为了迎合别人,好让他们多捐些香油钱,多为佛像造金身。更有甚者原本是江洋大盗,有多条命案在身且不思悔改,竟以出家人的身份掩饰。白天在人前诵经念佛,晚上却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会惹起管家的警觉。

    吴越天自幼饱读诗书,且在海外游学,并非那些腐儒可比。在与对方的交谈中,他发现对方对古籍、诗词、天文地理的了解超过自己的想象。他家中书籍万千,若是对方随便瞎说,他自然一闻便知。对方不仅有着丰富的知识,而且对一些前人的观点有独到的见解,往往语出惊人。

    如果一个人为了骗人,而去刻苦学习,那么这个人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果这份精力不放在歪门邪道上就更好了。

    这顿饭,管家吃得一点不安心。但吴越天又不听他的,依然和对方谈得很是欢快。

    无奈之下,他只能寄希望于这位聪明能干的女主人。但平日里在管家眼中精明能干的柳如雁,此时聊得更开心。

    忽然,柳如雁响众人中唯一的男道士问道:“说到现在,还未请教,敢问道号。”

    一听这话,管家可来劲了。他觉得自己没看错,这位女主人确实厉害,她现在与对方套近乎,然后问明对方的详情。自己再找个机会去核实,只要发现他们所说的话不实,便可叫官府把他们抓起来。管家现在是越来越佩服柳如雁了。

    如果给他些时间,他可能会想到,如果对方说他们出家的地方远在天边,或者就是游方道人,那该怎么查。就算查出对方真的是什么歹人假扮的,恐怕对方已经得手了。但管家现在可没功夫细想这些,他只想到了如何查出对方的真实面目;如何将他们绳之以法,以及对柳如雁的佩服。

    管家根本就没想过,如果对方真的不是好人,发现矛头不对立时动手,又会有什么后果……

    这时,只听那道士行了个礼,道:“贫道道号‘斤金字’。”

    听到对方一报出名号,管家就暗暗把名字记下,准备找个机会出去。

    而柳如雁听到这个名字,反应比管家更大:“阁下便是九天玄女观的斤金道人——李贵?”

    吴越天听了,也是一惊,不过他惊的不是因为知道斤金道人的名号,而是因为柳如雁的反应。

    “夫人,您与这位道长相识?”

    “虽不认识,但关于道长的名声,我也是早有耳闻的。”

    吴越天听了又是一惊:“原来道长早已是威名远播,恕在下久居海外、孤陋寡闻。”

    李贵听了,一笑道:“施主过奖了,在下哪有什么威名,只不过常年与师姐、师妹们同住于一处,被大家误以为是登徒子罢了。”

    吴越天没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柳如雁忙解释道:“道长自幼家中变故,被九天玄女观的主持收养。因九天玄女观一向只收女子,是以道长是那唯一的乾道。他与陆九空、白少虎一样,同样是武林盟主候选人。”

    吴越天听后不再惊讶,但还是不住的赞叹,他没想到今次来竞选的武林盟主之位的人都是如此年轻。

    这武林就像是朝堂,皇帝自然不喜欢成天啰啰嗦嗦的老头子,他喜欢的是那种年轻俊美、思想活跃的年轻俊才。

    吴越天虽然很少参与江湖之事,但看到如此生机勃勃的武林才干,不仅也多赞美了几句。

    好听的话谁都爱听,不管是年轻有为,还是老当益壮。

    听了吴越天的赞美,李贵自然不能照单全收,总还是要谦虚几句。

    “我也不过是得武林朋友的抬举,至于威名远播,那自然是属于您‘儒刀’吴越天了。”

    一旁的管家听了,心道:坏了,这批人原来早就踩好点了,就等着老爷夫人落网了。

    那管家正想着,如果一会这的动起手来,自己该如何是好,怎么才能保护好吴越天柳如雁。

    只见吴越天面有吃惊地说道:“原来李道长早已认识在下。”

    李贵笑道:“吴大侠以前我自未谋面,不过儒刀之名如雷贯耳,天下谁人不识。关于您与峨眉女侠柳如雁的婚事,贫道虽未能有幸参加,但也是知道的。刚巧我们当中有以为师妹与柳如鱼有一面之缘,因而我知道阁下您就是儒刀吴越天。”

    “原来如此。”

    话已经说开了,大家都是武林中人,也就放得开。

    几轮交谈下来,吴越天知道,这些所有武林盟主候选人,因为杀手刺杀的原因,所以齐聚于此。李贵是这一届武林盟主候选人之一,这样的事他当然也会参加。

    第二日,将李贵等人送走后,吴越天问了一个既不能算问题,也不能当着众人面问的问题——李贵为什么叫李贵?

    ps:一个名字也值得写几章作者是真的没东西写了?

    (本章完)
………………………………

第63章 二、李贵的贵

    二、李贵的贵

    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吴越天觉得,李贵学识不浅,谈吐也不俗,家学也必定渊源。

    这样的人,应该跟自己相配的名字。就算一出生他的名字没法选,现在改个名字也是可以的。

    对于吴越天这样的问题,柳如雁也给了他一个同样奇怪的不是答案的答案,或者说是答非所问。

    ――李贵很贵

    李贵为什么叫李贵,对于吴越天这样的问题,大家或许都能理解。因为见过他的人都认为,他的这个名字与他这个人实在不相配。这个名字太平凡了,但这个人,却有种脱离凡尘的气质。

    但对于妻子的回答,吴越天就真的不懂了。

    不过,若是把这一问一答放在整个武林,则要掉个头了。

    大家一定会奇怪,学识渊源的吴越天怎么会问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但对于柳如雁的回答,大家却都能认可这个答案。

    因为,李贵确实不便宜。

    李贵到底有多贵,那要看他出售时的重量;李贵为什么这么贵,则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与吴越天猜想的不同,李贵并非出生在书香世家,相反的。他的父母在别人眼中地位并不高。

    李贵的祖上都是种田的,一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经过数代勤恳耕种下,终于有了自己的几亩薄田。传到李贵爷爷的时候,也有了点闲钱。

    老人家老来得子,生了李贵的父亲取名李富。由于生孩子的时候年龄过大,李富的母亲生下他后不久,便撒手人寰。李富是家中独子,又是老伴拼了命保留下来的血脉,自然倍受宠爱。

    俗话说得好:穷则思变;饱暖思**。

    当一种生活有了改变的时候,拥有这种新生活的人的思想也会随之而变。

    当一个穷人,靠着自己的努力挣了钱了,他一般有两个想法。

    一种是继续努力,赚更多的钱。

    一种是思想境界提升,想要有出息。

    李富的无亲无疑就是第二种,他在同村的种地的来比较,算是最有钱的。虽然他这么点钱其实也少的可怜,但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已经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了。

    他这么想,也不算什么坏事,这说明他有自信。

    一个人有了自信,那么他的心态,他的眼界也自然不同了。

    他知道,一直这样种地是不会有出息的。

    看到村子里对那些个有学问的人都非常尊重,于是他想到让自己的儿子上学念书去。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希望他们将来能有出息,能出人头地。让李富去上学,是个很明智的决定。因为读书是当时最有前途的。

    古有孟母三迁,最终成就了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由这个故事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信息,其一就是周围环境对人的教育。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对孟子的影响不好,如果不离开,会让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误入歧途。

    这个故事透露出的另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教育与影响。试想一下,如果孟母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环境,或者放任不管,那么孟子以后还会不会是孟子……

    拿李富与圣人相比不实际,他的父亲也没有孟母那份觉悟。

    他只是个种田的。

    虽在他在同村种地的当中算有钱,但他始终是个农民,也只是单纯的想着儿子能念好书,等以后有了出息别人会对他很尊敬的朴实的老人。

    可是他却没想过,这样做的结果,未必是一件好事。

    在同村种田的来说,李富可算是有钱的。但在学堂之中,李富则是最穷,最被人看不起的一个。

    此时,他若是发奋图强,也许还能有些成就。毕竟,在当时的环境下,想要往上更上一层楼,不是光自己努力就行了。但他的功课实在太差了,就连教书先生也不喜欢他。

    科举考试发展到那个时期,其内容和形式已经僵硬化,尤其是科场所考的八股文。由于形式结构简直是死板,使读书人的知识结构变得僵硬、陈旧。

    教书的是一位读了几十年的老先生,而听课的却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每天听着先生之乎者也的念书,这样的学怎么能上的下去。因此,逃课成了众人每天必做的事。

    李富的功课很差,老师自然不喜欢他。家中又没什么背景,那些地主家的孩子也不待见他。为了不受欺辱,他更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逃课。为了能让同学正视他,逃课的黑锅当然就由他来被。

    这样一来,他就成了老师重点树立的反面教材。

    越是这样,李富就越不想上课,成天跟着其他人逃课。

    在同学之中,李富还算讲义气,但由于出身太穷,始终被别人耻笑。他若想和别人平起平坐,那就只有花钱。但李富一个孩子,他哪来的钱。只有跟家里要,还骗父亲说,要想从老师那多学点,就要多花些钱来孝敬他老人家。

    对此,李富的父亲一点也不怀疑,他觉得儿子说的有理,就算是要种地,也得先买好种子、农具,将牛喂得饱饱的,更何况是读书这头等大事。为了儿子以后能有点出息,现在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可是老师的嘴就像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

    李富要的多了,老父亲也终于有了怀疑,于是在暗地里调查了一番。这才知道,儿子根本就不去学习,整天与一帮富家公子在外面胡作非为。

    虽然知道儿子不学好,但为时已晚,李富在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