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玄黄四宇-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朝中,李家就有很多很多关系。但有关系不代表地位相同,所以,李天寿就想高攀,在朝中找一官员的公子。
终于,在寻了无数目标之后,李天寿终于锁定了一个目标――叶天华。
说起来,李家与叶家,并没有太深的关系。
叶天华的父亲叫叶飞,出生在一贫穷家庭。不过叶飞自小天资聪慧,被“国学馆圣言堂”中的一位先生看中,收入门下。
毕业后,叶飞进京赶考,得到过李家的资助。高中之后,对李家自是感恩戴德。但怕和李家走得太近,成为敌对势力的把柄,说他官商勾结。渐渐的,两家也就不再来往了。
现如今,叶飞在朝中的地位还算稳固,而且儿子也早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让叶飞怎么能不重视。
在一次同僚的聚会上,叶飞又再一次见到了李天寿。
现在的叶飞,已经了解到,李家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家族。他是“士、农、工、商”四大族中商族双首之一,其地位并不输给国学馆。而且其家族时常帮助朝廷拿钱出来赈灾,受到先皇的赞赏,更赐下白玉元宝一枚。
朝中的官员,无不以能跟李家攀上关系为炫耀的资本。只是,作为读书人,在内心还是把等级划分的很严格。
对于当年主动的疏远,叶飞感到既后悔又羞愧。有心上前结交,又怕对方当场翻脸,失了面子。但是李天寿却表现的很豁达,不计前嫌,主动上前去与他交谈。
这一交流,叶飞仿佛又回到当年。
那时,他还仅仅是个默默无闻的赶考举子,住的是李家开设的民驿中。
那时候,李天寿就时常来旅馆与众人讨论学问。虽然出生商人家庭,但李天寿对经、史、子、集无不精通。
叶飞相信,如果李天寿参加科考,必是榜上魁首。
多年以后的这次交谈,李天寿不但没有对他疏远的事感到不满,反而隐约提到儿女的婚事。
李天寿之所以选择叶飞,是有原因。
朝中地位比叶飞高的太多了,但他们身边帮助他们的人,多如牛毛。即便有自己的资助,其功劳也未必能居其首。
但叶飞就不同了,两人本来就有交情。而他的地位在朝中也是不上不下,若是他想做到辅政之首,能求助的,只有这个亲家。如果女儿再为他们叶家添丁增福,那将来李家的地位,必将更上一层楼。
但叶飞却以为,是李天寿着急女儿的终身大事,在谈话中不经意的说出来。可令叶飞没想到的是,自此之后,李天寿时常约他出来喝茶,而谈论的,多是他的儿子叶天华。
到后来叶飞才明白,原来李天寿是真的想与他结儿女亲家。
婚姻大事,岂能儿戏。
这句话是父母常对儿女所说的,但面对这件事,作为父亲的叶飞,也不得不慎重考虑。
此前,他就听说过关于李天寿之女的事情。
在叶飞的心目中,女子就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善针织女工,熟读《女儿经》、《烈女经》。
像李玄清这样整天在外面疯的野丫头,自然不是他心目中儿媳妇儿的最佳人选。
既然对李玄清不满,叶飞是否会拒绝这门婚事,而李玄清的出走,会否跟叶家有关?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收看《玄黄四宇》・寻亲篇,第二集……
(本章完)
………………………………
第96章 二、端午佳节静寒蝉
二、端午佳节静寒蝉
叶飞是那种比较传统的人,李玄清的行为,并不符合他心目中大家闺秀的气质。不过说实在的,叶飞也有点喜欢这个小丫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正气。而李玄清的身上,正好有这种正气。
这种正气叶飞也曾经有过,不过那是在他年轻的时候。随着年纪一天天的增长,以及在官场的打磨,他的正气已经所存无多。
对李玄清的为人,叶飞很欣赏,但作为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行为,叶飞又不是很满意。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叶飞不知该如何选择。
因此,他有一个想法,一个让他自己也觉得不应该的想法。但就在这时,李天寿竟然主动提出他那不该的想法。“叶兄,有空的话,让令公子常来我家坐坐。”
未出阁的女子,就应该整天待在闺房里读书、绣花,怎可以随便见人。正因如此,叶飞虽有心让两个孩子见见面,但也不好开口。就算李玄清成天在外面野,自己也不能提出这种失了礼数的想法。
幸运的是,李天寿先提出了这个建议,叶飞反而不用开口。
既然如此,就让两家孩子见见面。就算最后不成,走动走动感情也是不错的。
几天后,李家来了一位常客――叶天华。
一见到叶天华,李天寿就很是喜欢。
早就听说叶天华一表人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再过几天,叶飞也陪同儿子一起来拜访李天寿,这主要是想看看李玄清。
因为自那天回来以后,叶天华心中就一直念叨这李玄清。叶天华的文采可算是得到大多数同僚的认可的,但自从那天从李天寿家回来,读书的时候就常走神。考校学问的时候,也常有答不上来的时候。
为此,叶飞也要见见这个让儿子魂不守舍的李玄清是怎样一个人。
看到了,人很美、很清纯,骨子里也透出一股大家闺秀的气质。虽然一刻也闲不下来,但那是青春活力的表现。果然是我的儿子,眼光一点也不差。
被人一直盯着的感觉是很不自在的,但父亲与大哥再三叮嘱,李玄清也不得不忍着。
也许是感到自己一直盯着别人看很不礼貌吧,叶飞干咳了两声,便与李天寿闲聊起来,让小辈们先行离开。
现在两人所聊的,自然就是两家的婚事。
不过,这都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婚姻之事自古以来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跟儿女们商量,只是让他们知道这件事,并非争求他们的同意。更何况这两人都是“你情我愿”,就等着选定良成吉日了。
一离开会客厅,李玄清如脱笼的野鸟,立即恢复自己的本性,并向堂兄述说自己闯荡江湖的心计划。
刚说了个开头,李玄意就明白她的意思。
但李玄意绝不会容这个丫头出去,去查找杀了心背后的真相。何况,他也隐隐约约明白今日所见之人,意味着什么。
果然,没过多少天,叶家便派人下聘礼,并定下婚期。
咋听到这一消息,李玄清自然不愿意。在她的心目中,自然是闯荡江湖、行侠仗义。在家相夫教子,她可受不了。
虽然和父亲吵了多少次,但父亲这次是铁了心答应这门亲事,不管她怎么闹也没用。“人家叶公子有什么不好,一表人才,又是官家子弟,你还有哪点不满意。”
本来,这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但天不从人意,这其中又出了个岔子,而且还是个不小的岔子。
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一件震动朝野的事情。
在朝中正派领袖,兵部主事王守仁,因罪被贬。
王守仁一出事,朝中局面立时变得不明朗。
正直之人一时没了主心骨,不敢轻举妄动,像叶飞这种中立之人,也看不出将来的发展,只得闭门谢客,连婚期也往后推迟,以免遭人口舌,落下把柄。
听到这个消息,李玄意心头沉重,李玄清却如冰封解冻、久旱逢甘(当然是指推迟婚期的事)。
可推迟并非终止,所以还要想其他办法。
但家里人都很支持这门婚事,想靠他们帮忙,那是不可能的。
思来想去,唯一能行得通的,便是离家出走,而且是走的远远的,让家里人都找不到。
但可惜的是,天不从人愿,家中还有个能力在她之上的李玄意。不管她做了多周密的安排,多精细的伪装,总是在快出门时被逮个正着。
还好堂哥有人性,没把这件事告诉父亲,给她有机会一次次的潜逃。李玄意希望,堂妹能在失败中认清事实。
但天不从人愿,虽然每次都不成功,可李玄清屡败屡战,她坚信,只要坚持不放弃希望,就一定会成功。
果然,她的心念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在前几天,堂兄李玄意被几个朋友请出去。具体是什么情况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事一定与王守仁有关。李玄意可是很在意这件事的,为此,他不得不放弃监视堂妹,离开家门。
李玄清可是很感谢这位为国为名的王大人,若不是他,只怕现在自己已经嫁为人妇。就算是被贬,也还为自己创造了一次逃走的机会
同样姓李,同样因为王大人,但李玄意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王守仁的出事,朝廷少了一位栋梁支柱,百姓少了一位再世青天。
为此,天下针对此事出现了三种做法。
其中一种是邪派武林的做法,那就是杀,杀了一了百了,还可向朝中对王守仁不满的势力邀功。这一派的人与朝中东厂、锦衣卫等关系密切,意见也很统一。
反观正道方面,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保;一种是救。
保的人认为,王大人虽然获罪,但只要刑期一到,或者皇帝赦免,到时候还可以东山再起,带领朝中群臣抵抗奸佞。只要这段时期好好保护王大人,让他不被奸邪之徒所害便可。
而要救的人,则认为朝廷昏暗,早已被阉党所控制。与其把希望放在昏君身上,不如让天下爱戴的王大人来领导更好。他们的想法是在半路上救走王大人,效仿宋朝时的宋江,在水泊梁山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或者如各朝开国之君一般,揭竿而起,谋划天下。
而李玄意的朋友都属于后者,他们这次把李玄意叫出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他们的理由很充分,王大人在天下读书人的心中有地位,而他李家富可敌国,又时常放粮赈灾。如果这两方面合作,那么天下将是囊中之物。到时候王大人得了天下,李玄意便是开国功臣。
但李玄意可没这么激进,他是一一将众人反驳。
首先,李玄意认为,刘六、刘七两人举事多年,怎可能把如今的成果拱手让人。
其次,大明立国已久,这么长时间的统治,让天下读书人恨不能把心掏出来表示忠心。如果王大人此时选择占山自立,必然受到天下读书人的唾弃,到时候又哪来的人心。
三者,武林正道当中,有一半人要保护王大人一直到刑满释放。在这期间,不管是来行刺的,还是来救人的,都算是他们的敌人。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正道两大势力互斗,只会自损实力,让邪道有机可趁。
这一番道理,终于说服了他那几位朋友,最终让他们都同意先保护王大人,有什么事以后再说。
李玄意的这些话,不仅是说给他的这些朋友听的,同时也希望他们能把话传给有和他们同样激进想法的人,劝他们做事前要三思。
当他以为这事已经解决,满心欢喜的回到家时,发现家中出事了。
李玄清终于还是逃离了这个家。
不同于以往,这次她是留书出走。信中,她已经表明了立场,不取消这门婚事,她是绝不会回来的。即使被抓回来,她也不可能妥协。
这次的离家出走可不是发发小姐脾气的小事,现如今已经不是他一家的事,同时也是叶家的事。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很快叶家就知道了。
这叶家与李家的婚事,可是朝野共知的,若是在以前,叶飞一定会大闹李家,甚至退婚。但现在可不行,而且自己这么一出丑,说不定还能保住自己一条小命。
所以叶飞在这个特别的时期,还是到李家,与李天寿长谈一次。
交谈的结果是,现如今的局势,要立即举办婚事并不是明智之举,但这门亲订下就不要退了。
既然朝中局势不知何时恢复以往的互相牵制,两家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将李玄清找回来。
以往,每次见到二叔,他总是一脸严肃。但今次相见,二叔已经没有以前那种威严与强势了,如今,他只是个孤独的老人。
李玄意只要在家,定当每日都会给而是请安。但这次回来,李玄意发现,二叔苍老了许多,不仅头发花白了不少,脸上的皱纹亦如刀刻一般,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脸上。合体的衣裳,遮不住他单薄的身体。
对于二叔的要求,李玄意从来都是认真完成,何况这次的事件,是堂妹有错在先,更给二叔沉重的打击。所以就算老人家不说,自己也会将她找回来,好给两家的长辈一个交代。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也是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齐豫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
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主要内容要有:赛龙舟、挂钟馗像、迎鬼船、挂艾草、吃五毒饼、咸蛋、粽子等。
虽然离端午节还有几天,但节日的气氛明显浓了。
在集市上,已经有人开始卖粽子了。在一些玩耍的孩子身上,可看到佩戴香囊。在山林之中,可看到有人采百草。更可看到几个村子举办龙舟的热闹景象。
但是今天,李玄意所经过的村子,却与前面所看到的大相径庭。
这让他联想到不久前八方城的事。
但转念一想,这应该不可能。这个村子不大,最多不过十几二十来户人家,要是想练功,这里根本不够。
但看这家家闭门,户户禁足,必定是有什么事发生。
李玄意不是那种喜欢惹事的人,也不像堂妹那样整天把行侠仗义挂在嘴边。但如果真遇到那种不平事,他定然会管上一管。
只是现在这种情况,他就是想出手,也不知该怎么做。
忽然间,他想到以前在茶馆听说书的讲过,一般的山贼,都喜欢到村子里抢美人。而且他们喜欢装得有礼,先下聘,再等到某个节日把人带上山。
“不会这么巧,就被我遇到了吧?”李玄意自嘲的说了句。
就在快要出村子的时候,李玄意终于看到一户人家开着门。一位年约七旬的老妇人,正坐在门前包粽子。
李玄意上前几步,来到老人面前,先施一礼,才开口说道:“老妈妈,在下是外乡人,路经贵地,想讨口水喝。”
老人抬起头,用一双浑浊的眼睛看了看李玄意,同时将手中的粽子包完,放到地上的簸箕里,方才站起身来,说道:“这位少爷先等一会儿,我这就给你倒水去。”
说着,老人便起身回屋。
老人已经很老了,走起路来步子很小、很不稳,好像一阵风就能把她推到似的。
尽管如此,老人还是给他倒了碗水,并搬了个凳子让李玄意坐。
在水送上的时候,老人有礼的一笑,说道:“乡下地方,没什么好招待的,只有一碗苦茶,少爷你可不要嫌弃啊。”
老人身后的房子,斑驳的墙上,出现了不多裂痕。泛黄的窗纸,似乎风一吹,就会化为粉末。老人这一进一出,也没看到有其他人。可见这个家,不仅家徒四壁,老人更是孤苦无依。
看着碗中只有一小把茶叶末,但这却是她能拿出的最大热情。
一个人活到这把年纪,按说对一切都应该很冷淡了,但她却对一个外来的陌生人如此热情,正是她内心的那一点淳朴。
老人笑的时候真的很单纯,就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但她脸上的褶皱却似在告诉世人,我曾经也是孩子。孩子,也终将是我。
这些皱纹就如流水一般,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一刻不停。当它停止了,便也成了一潭死水。
当喝完茶的李玄意刚坐下,那位老人又开口说话了:“这位少爷,不是老身想赶您走,只是如今不太平,加上您穿着这身好衣服,待在这里不安全。”
顺着老人的话,李玄意赶忙问道:“老妈妈,在下也学会一点武功,在一进村子的时候,我就看出这里有问题,可否将事情告诉在下,说不定在下能解决呢。”
“没用的。”老人长叹一声:“以前也有会武功的人自夸自耀,但没有一个能解决的。而且这些人的尸体最后都被挂在村外的大树上,之后村子中的人便再也不敢请外人来帮忙了。”
“老妈妈,在下的武功可比那些人要高,说不定就能将你们的问题解决。”
“唉!你们这些年轻人,怎么就这么不停劝呢。前不久那姑娘是这样,现在公子你也是这样。你们这脾气真像,说不定上辈子是一家人。”
一听到姑娘,李玄意可就激动了,连忙问道:“老妈妈,你见到的姑娘可是这样……”
把堂妹的长相说出来,李玄意既希望那姑娘就是堂妹,又希望她不是。
究竟村子里的问题是什么,老人口中所说的姑娘到底是不是李玄清,李玄意能不能帮村子解决问题?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收看《玄黄四宇》・寻亲篇,第三集……
(本章完)
………………………………
第97章 三、夜探山寨密中谋
三、夜探山寨密中谋
虽说这江湖侠女不少,但李玄意总感觉,老人口中说的女子,就是自己的妹妹。这,或许就是血缘亲情的关系吧。
听着李玄意的描述,老人有些犹豫了“这……这嘛,我老婆子老眼昏花,哪看得清她的样貌。”
“老妈妈,您就把一切说出来吧。我现如今一直在找我那离家出走的妹妹,如果您说的那个姑娘就是家妹,说不定她遇到危险,还请老妈妈快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我。”
在李玄意百般央求下,老人只得将这里的情况告诉对方:
我们这原来也是个热闹的村子,在我们村子边有个大湖,叫做“清水湖”,湖水常年清澈见底。因此在这清水湖的周围有好几个村子,每到过节的时候都热闹非常。
但在数年前,离这不远的山上,来了一伙盗匪,时常来周围的村子“做些买卖”。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惧怕官府,那些人还不敢为所欲为。但时间一长,却没发现什么人管,那些山贼的胆子也就大了些。
原本还有些年轻力壮的村民敢反抗,但这样反抗的结果,却是惨死在匪徒的屠刀之下。时间一长,也就不再有人反抗了。那些年轻力壮的,纷纷外出,只剩下小的,以及不愿离开的老人们。
所以说,这位公子,你妹妹如果真落入他们的手中,想必是没有什么好结果,你可要有个心理准备啊。
要是一般人听到自己的妹妹被山中的土匪抓住,定然气得三尸神暴跳,拼了命的冲上山。
但李玄意听了,心中反而有一丝丝的放松。
因为若真是堂妹李玄清,收拾几个山贼也不在话下。这时,他反倒开始关心起村里的人了。
“老人家,看村子里的情形,想必是山中盗匪准备开始下山作案了吧。”
“不错,每到过节的时候,那帮山贼都会下山抢夺财物,如今当然也不例外。”
李玄意关心的问道:“既然如此,老人家为何不在家里躲躲?”
“一扇风都能吹倒的破门,还能拦得住那帮人。何况我一个穷老婆子,有什么好怕的,想抢就让他们抢好了。倒是你妹妹,你还是想办法找人去就他,说不定还来得及。”
“老人家您放心,我妹妹是学武之人,区区几个山贼还不放在眼内。”
“话不可不能这么说。”老人提醒道:“前几天,那帮山贼又来了个帮手,而且看样子应该很厉害,对女孩也不手软。”
李玄意听了一愣,忙问道:“老人家,您说的是什么人?”
老人道:“就在你妹妹上山之前,有个很气派的人从这里经过。说话倒是很客气,但为人就不行了。他坐着一顶比房子还大的轿子,用几十个姑娘抬着。其中还有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背后背着个比她人还大的匣子,看着就可怜。”
听到老人的述说,李玄意立即想到一个人——“单手大宝剑”朱武乙。
所有知道他的人,都习惯叫他朱五亿,只因他确实有五亿身家。
在武林中,能有和他同等身家的个人,也只有他的师弟姜夜清,以及“儒刀”吴越天。
只不过姜夜清好赌,在一夜之间便将全部家产输了个净光,最后还得了个“百世金银一夜输”的称号。
而这个朱五亿,没别的,就好色。
朱五亿在江湖的名声不好,并不是因为他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只是他常出入烟花柳巷之地。而且只要她一出门,便是十六人大轿,八人随行,一人背剑。这二十多人,一定都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