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时代方舟-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也要活动费!”余志武连忙点头。
“就你,给点盒饭费、公交费就行了!我才非常需要活动费支持!”顾同嗤笑了一下余志武。
“我就要点脑细胞营养费吧!”聂晓燕忍着笑,一脸的严肃与理所当然。
众人异口同声说道:“嗯,这个应该给,可以给,必须给,大家都得给!嘿嘿……”
………………………
时间过得飞快,一下子翻到了十二月十日,方知舟的封闭培训结束了,培训的内容远远超过了初始计划,精通了数种语言及唇语,精通了侦查、追踪、伪装、格斗、枪械、野外生存等特种战士技能,系统学习了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知识,对米国尤其是加州地理及风土人情有了完整的认识……
学习了左雨晴帮助收集的几种太极拳、咏春拳、八卦掌等大路武功,易筋洗髓推进到第十式,再有两式就完成第一阶段的修炼,身体素质有明显提升,身体强度已经逼近二级武者巅峰。
随着易筋洗髓的深入锻炼,除了对多元化食物的大量摄入,尤其是大量肉食的营养消耗补充外,对帮助滋养气血的药补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医疗保健处的肖处长对方知舟的身体情况非常感兴趣,一方面方知舟原来的体质检测问题非常大,典型的外强中干,甚至可以说是逐步走向衰竭的枯萎凋谢之体,但是随着方知舟的自我“洗髓伐毛”清除余毒,以及锻炼的不明炼体术,体质焕发出勃勃生机,如同枯木逢春。
另一方面,用武者标准来衡量,方知舟以二级状态,对营养的补充超过了四级武者,甚至接近五级武者。
如果把所有消耗的食物、药物折算成金钱来量化,如果普通成年人一天消费二十至三十元,而方知舟第一次到北局基地是近四百元,现在已经八百多元,其中药补支出占三分之二以上!
这真是体现了穷文富武这几个字的真谛,传承武者为什么多出于门阀世家等势力团体,除了秘诀传承,更是因为这背后大量财富的支撑。
当知道方知舟可以清晰感知体内食物、药物的消化吸收转变过程,肖处长有十来天的时间里,天天围着学习中医一日千里的方知舟团团转,除了与方知舟一起不断开展改进药补配方试验,还将北局基地炼体武者几种药膳拿来试验!
几种修炼特殊功法如铁砂掌、金钟罩的外用药膏、药浴进行试验,还特地安排各种食材的试验,评估食材的营养价值,来改善部队尤其是武者的食谱与药膳配比。
比如红米就比普通大米更适合炼体者吸收,野猪肉就比普通畜牧肉类更有价值,而牛肉远超饲养的猪肉、鸡肉等等。方知舟在医疗保健处肖处长的眼里,就是一个带数据分析的最佳人体试验器!
随着肾脏余毒清理干净,脾脏清理了一大半,精神淬炼提高了一截,全覆盖范围扩大到方圆七百米!
随着精神力的提升,预计清理身体余毒会越来越快,方知舟估计还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就能完成,到时候易筋洗髓也将修炼到第五阶段。那个时候,也许就会遇到龙队长所说的宗师屏障了……
左雨晴仍然坚持每天凝聚全部精神力穿越光门,而在光门背后感受到的无量光照射,仿佛可以提炼左雨晴的精神力,使得更纯粹,更凝练,顺便还不时练习着异能版移动通话――意识交流。
方知舟估计,左雨晴的精神锻炼方法,只是因为自己识海精神力强度超过左雨晴四个等级,也就是四个数量级差。就像一立方米的液氮变成气态会膨胀到近七百立方米,这是近三个数量极差。
左雨晴的状态就是利用光门,用相当于用液氮一般精神力来洗刷压缩自己十分之一空气密度的精神力,所以虽然坚持的时间非常短暂,但精神力得到的纯粹与提炼是明显的,而精神力杂质被方知舟破碎分解吸收,形成了“收费”模式。
二十天的封闭培训结束了,还是左雨晴开车送方知舟回家,梁建国没有在北局基地,但仍然特地打电话来勉励一番,提前祝愿任务顺利完成,并约定等方知舟考察回国后给“猫头鹰”任务小组庆功。
同时,梁建国还表示,等方知舟的生态农场规划方案制定之后,他会亲自安排协调一些政策方面的事情,来表示特勤部的支持。
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满满。真像梁局长说的那样,呆在北局基地的感觉,就像呆在家里一样,呆的越久,感情越深。
方知舟苏醒以来,也就不到三个月,机缘巧合之下在北局基地就住了四十多天,超过了呆在家里的时间,现在要离开了,留下的是难舍的眷恋!
“猫头鹰”任务小组的成员已经发生大幅度变化,培训室、初测室、信息室等以技能培训、信息收集为任务的成员,随着任务的结束而离开,又新增了情报室、指挥室以及远在异国他乡的特殊成员,以推进代号为“眼镜”的行动任务而服务,不过左雨晴仍然负责组织与策划工作。
行动方案随着情况变化已经大幅度调整,方知舟的出国考察团又增加了两人,是农业大学的李明扬教授和他的学生兰达博士。
这两人是陈希妍通过她父亲陈述野的关系,寻找到的对生态农场建设最有经验的、最有研究的专家。
李明扬教授和兰达博士在不到二十天时间里,不仅提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同时对陈希妍提出的调研活动也非常感兴趣,所以也就临时增加了两名新成员。
根据最开始的调研计划,陈希妍与两位专家筛选出了调研对象,加州奥克兰市附近三家农场,分别考察两天时间;德克萨斯州、艾奥瓦州、阿肯色州分别选一家专业化农场各考察三天,设计行程二十二天,富裕的几天主要用以规避意外,也可以兼顾安排些休息或者旅游。
陈希妍已经帮方知舟办理好签证、护照和机票等等,联系好了要访问的农场,相互确定了考察时间。
陈希妍不但做了领导的组织协调工作,还兼职了秘书的工作,对考察团的行程安排的妥妥当当。
任务小组主要修改的计划是方知舟装病两天,让陈希妍及两位专家先开始调研,等“眼镜”任务完成,方知舟接着开始调研行程,而聂晓燕则在参加完五天的学术峰会后和团队一起活动。
北局基地联系安排了四名特殊行动人员,提前到达加州的奥克兰市布置工作,准备一些特殊的仪器、设备、道具,以接应和配合方知舟的行动。
下午三、四点的太阳,在十二月的北方沈城,俨然是落日余晖。回家的红旗轿车从东往西行驶入城,追逐着残阳,片片金光洒落在脸上。
左雨晴戴上了墨镜,方知舟闭上了眼睛靠在副驾驶椅背上,似乎在听着轻柔的音乐,又或者在缅怀着过往。
也可能是在盘算着得失,更似乎什么都没有想,只是静静的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
第二十三章 集体下乡
冬天里的城市,冒着滚滚气浪的锅炉房大烟囱,仿佛给天空布上了几分灰色。
一出了城,晴朗的天空开始变得蓝蓝的,万里无云。平坦的乡村柏油马路上,似乎被风刮过一般,清爽干净。
路边的一棵棵杨树枝头上,不时有着喜鹊之类的鸟窝,在这个叶落归根的季节,显得格外突出。
道路两边是平整的农地,秸秆之类的都收拢成一堆一堆的,偶尔能看见几头牛和羊群在农地里刨食着干草之类的东西,也有一些老农穿着厚重的棉袄在地里忙碌着。
方知舟回家后的第二天,正好是周末。他曾经提出以他大伯家所在的村子,将军屯为基点,计划建设生态农场基地。方知舟脑海中的将军屯地理模型还停留在他十多年前高中时的记忆状态,后来也是在“潜意识空间里”从一点点记忆中梳理出来的。
这些日子从收集到的资料来了解的内容,也都是一些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数据,因此想实地考察一下,把将军屯及周边的祝家村、梨花村等几个村子的地理形貌都全方位感知构造一下。
方知舟原计划是让余志武开着车带着方知舟顺着几个村子兜个圈就行了,但方父、方母一听说方知舟要去将军屯,正好又是周末,也想跟着去看看他大伯一家人。
顾同得到消息后说也要跟着去,还计划带着孩子下乡玩玩,于是余志武也决定带着自己的带着儿子余志浩一起去。余志浩九岁,顾同的儿子顾英八岁,两家隔的不远,经常在一起玩,好的比亲兄弟还亲。
陈希妍知道方知舟封闭培训结束了,原本计划叫上方知舟在出国前一起到农业大学见一见李明扬教授和兰达博士,看一看初步的规划方案,大家熟悉一下,讨论一下,初步达成一些共识。
一听说方知舟要先去将军屯考察,也干脆决定带着李明扬教授和兰达博士跟着一起去,正好一边实地考察,一边让兰达博士讲述初步的规划方案,这样讨论起来效果更好。
同时,陈希妍也叫上了聂晓燕一起参加“董事会”第一次集体活动,集体下乡“考察”,吃正宗农家菜。当然了,农家菜的事情就由方知舟大伯来安排了。
余志武开着他的途观当头领先,车里带着顾同和两个孩子,按兰达博士给的路线行进。跟着的是陈希妍开着的宝石蓝奔驰吉普车,方知舟坐在副驾驶,李明扬教授和兰达博士在后排。聂晓燕开着标致轿车带着方父、方母跟在最后。
原本四、五十分钟的车程,按兰达博士的路线行驶了一个半小时,对将军屯和计划扩张的梨花村、祝家村、大河村都绕了一圈,最后回到将军屯方知舟大伯家。
方父、父母就留在大伯家里唠嗑,大伯的大儿子方知勇,方知舟的大堂兄,领着众人,包括顾英、余志浩两个活蹦乱跳的小家伙一起去爬樱桃山。
村长郭树贵早早就到了方知舟大伯家,自告奋勇地跟着当导游。
这樱桃山并不高,海拔不超过二百米,其实就是一片连绵的土丘,在方知舟的记忆中,以前山上长满了大量野樱桃,从而得名。
每到开春的时候,满山遍野的白色野樱桃花盛开,清香四溢,是踏春的好地方。而一到果实成熟的时候,满树枝上都挂满了娇小玲珑、红色晶莹的野樱桃,更是风景独具。
小时候往往忍不住嘴馋,一上山就不停的摘下晶红诱人的野樱桃丢嘴里,初时酸甜可口,不知不觉整个牙班子都酸透了,才后悔莫及。
现在的樱桃山已经不复往昔,当时没有什么价值的野樱桃树被全部砍掉,开荒成了各种果园。苹果树、梨树、桃树、李子树、枣树等等,规模在周围一带也是首屈一指。
一路上山,除了成片的果园,还能零星看见点缀着绿色的小片松林,那曾经漫山遍野的野樱桃树,永远都留在了记忆之中……
方知勇在最前面领着路,两个精力旺盛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对这种野外环境兴趣勃勃,不时捡起些枯枝树藤打闹着,清脆的笑声时而响起,更增加了几分欢快!
余志武和顾同紧随在其后,倒是有七八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生怕出现些什么危险,不时的提醒小家伙们注意这、小心那的。
村长郭树贵一直陪着方知舟、李明扬等几人走在后面,不时的介绍着路过的果园品种、产出、规模之类的信息,穿插着把将军屯村的整体情况也进行了介绍,这可比书面上的点点数据翔实生动、立体鲜活多了。
一路上山,方知舟和兰达博士交替着咨询各种问题,李明扬教授除了刚开始寒暄几句,一直都不怎么说话,显得很是沉默。
陈希妍和聂晓燕吊在最后面,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说着说不完的话题。不过,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陈希妍在说,聂晓燕在听,两人一动一静,相得益彰,更显得默契十足。
樱桃山不高,但大家伙儿也爬了一个多小时,到十一点才到山顶。说是山顶,也就是几个大石头堆矗立在土丘般的樱桃山上,唯一的“风景”就是站在大石头上向下瞭望,再无视线遮挡,有点“望苍茫大地,极目楚天舒”的豪情。
大家伙开始四处游走活动,拍照的拍照,指点江山的指点江山,孩子们发出鬼哭狼嚎的叫声,宣泄着激情。
方知舟站在大石头上看向远方,精神感知如水银泻地一般,不停的扫视着,扩张着,越过空间的距离,穿透地面,全方面的构建将军屯模型,与先前巡视的三个村子模型搭接整合成一体。
地质的构成,地形地貌的分布,农户的居住分布,各类农田、果园、大棚等等的分布,一一具现成数据模型,各类数据一目了然……
郭树贵站在一旁慢慢的抽着烟,视线不时扫过站在大石头上远望的方知舟,还有在讨论着什么的李明扬和兰达两人。
在方知舟大伯以及方知勇的联系下,余志武、兰达都来过好几次将军屯,和村长郭树贵也谈了两三次,主要是了解农田、果园等各种详细情况以及政策等方面。
土生土长的郭树贵也从中大概了解到,老实巴交的方家在城里有个小侄儿,居然是某个部队搞什么生态农场项目的代理人,要搞大投资,而初步选择的合作对象就是自己管的这个将军屯村。
而方知舟选择将军屯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大伯一家都住在这里,小时候经常到这里来玩,这是他唯一熟悉的村庄。
用余志武的话来说,初步选择这里,就是因为感情,就是因为熟悉、就是一种缘分。
郭树贵不知道这个大投资具体有多大,只听说好像过亿。过亿是什么概念,郭树贵这个村长也想不出来,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哪里有过什么投资,最多也就农户自己从农村信用合作社贷点款,搞搞蔬菜大棚之类的,连超过十万的贷款都少见。
所以郭树贵一听说最大的金主方知舟要来将军屯考察,就主动上门等着一起考察,热心的介绍着各种情况,要给这位财神爷留下好印象。
郭树贵倒不是为了什么政绩提拔之类的,都马上五十岁的人了,这方面的念头早就淡了,就想着万一事真成了,父老乡亲们多少能受点益,自己家里还有二百多亩苹果园,也兴许能搭上这个便车!
看见方知舟结束了沉思,开始从大石头上下来了,郭树贵连忙跟了过去,问道:“方总,咱们现在是不是准备下山吃中午饭?”
被郭村长左一个方总,右一个方总的称呼,还真不习惯。刚开始还推辞,但郭村长就是不改口,也就这样了。
现在逐渐熟悉的称呼再叫起来,也不那么别扭了,反倒显得顺当,连带着原本称呼方先生的李明扬教授和兰达博士都改口称呼方总。
“嗯,都十一点半了,是该回去吃饭了!”方知舟回答道,然后冲方知勇喊了一句:“大勇哥,走了,回家!”
方知勇应了一句,然后张罗着众人返程。
陈希妍拉着聂晓燕走了过来,远远的就对着方知舟笑着说道:“方总,方大董事长,我们最近为你的事,腿都差点跑断了,大家都说给升升官、发发奖,犒劳犒劳一下!”
“必须的,必须的,今天中午的正宗农家乐,大家放开肚子吃,都算我的!”方知舟故作豪情的说道。
陈希妍掩嘴格格一笑,道:“那我们大家伙就谢主隆恩了吧……”
聂晓燕也不说话,只是跟着笑了笑。
一旁的郭树贵连忙说道:“主要是方总也不给机会,要不下午别着急走,大家唠唠嗑,我安排晚上吃个晚饭,整个狗肉吃,怎么样?”
“这个可以有,大冬天的,农村的土狗最好,我是好久没有吃过了,方总,你就发话吧!人家郭村长盛情难却呀!”陈希妍接过话茬,其实是希望大家把关系处的更加热络一些。
“行,我是没什么意见,看看大家都怎么样?不知道李教授和兰博士有没有什么想法?”方知舟爽快的答应。
“我去问问兰博士他们。”郭树贵脸上笑开了花,向着李教授他们走了去。
聂晓燕这时才插上话,笑着说道:“我们大家都觉得应该改口叫方总了,大家伙说这叫造势,你说怎么样?方总?”
“哈哈,随意吧,叫什么不是老同学?叫什么不是朋友?”方知舟开朗的说道。
“老方啊?考虑的怎么样?兰达博士把规划方案讲了一路,郭村长也介绍了一路,也没看你有什么意见,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人家兰博士还问我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呢!”陈希妍带着几分认真,慢慢收敛了玩笑的态度。
老方,方知舟摸摸鼻子,这称呼还真是特别,难道自己的头发显得特别老?
方知舟解释道:“可能让兰博士误会了,我只是在消化这些信息,还要重新通盘考虑一下,而且马上要出国,想出国考察回来后再充分讨论、实施。”
“不过,兰博士的设计方案考虑的还是很不错的,充分考虑了品种多样化、规模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但与我脑海中的构思还有不少差距,可能是我最近与部队管饮食保健方面的同志交流的比较多,也有了不少新想法。”
“那就是不行呗!将军屯的选址呢?”陈希妍继续问道。
方知舟点头道:“如果没有政策方面问题,就在这里了!”
聂晓燕建议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如果没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多交流意见才能集众之所长,统一思想。”
方知舟原打算利用出国考察的时间不断设计和调整方案,等考察结束再集中讨论的,听聂晓燕这么一说,觉得先统一认识也好,目标越明确,大家工作起来也就越有针对性,于是说道:“那我们吃完中午饭后,大家坐一起聊一聊?”
陈希妍一拍手心,赞道:“就应该这样,我们总在电话里沟通,还真没有都坐在一起好好讨论过,这算是董事会第一次会议!”
“我当你们的秘书,给你们弄个会议纪要什么的,呵呵…”聂晓燕也笑了。
“一定要写上:这是一次团结的会议,一次胜利的会议,一次伟大的会议!”陈希妍脑洞大开。
“必须的,一定会的,还会加上一句定语:是在伟大领袖方知舟同志的带领下召开的!”聂晓燕补了一刀。
方知舟在二女的调笑下哭笑不得,刚才还挺严肃的讨论问题,怎么这就歪楼了呢?
………………………………
第二十四章 将军屯会议
大乱炖、川白肉血肠炖酸菜、大公鸡炖蘑菇粉条、苦瓜笨鸡蛋……正宗而又丰盛的东北农家乐土菜,吃得大家赞口不绝。
一桶五斤装的红高粱原浆酒喝得很快就见底了,除了要开车的顾同、陈希妍、聂晓燕没有喝酒外,都喝了差不多半斤以上。
要不是方父、方母帮忙拦着,方知舟大伯肯定是还得再开一桶,好说歹说,喝完这一桶酒,大家又吃点饭,才算结束。
郭树贵说道:“都说好了,一会去我家,我先回家安排杀条黑狗,晚上再喝,我有几坛窖了十多年的烧刀子,老哔了!”
“郭村长,不着急!我们一会准备讨论一下生态农场的规划方案,你也听听,帮我们参谋参谋!”方知舟叫住了郭树贵。村长是联系所有农户的纽带,争取到村长的全力支持,可以事半功倍。
“那我就听听,看看方总还要什么需要村里做的事情!”郭树贵听着方知舟的邀请,脸上眉开眼笑,忙活了半天,不就是想多了解了解方知舟的想法么?这下好了,人家发展规划方案讨论都不避讳自己,这是当自己人看待。
郭树贵抽出了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安排了一下,然后找凳子重新坐了下来。
方知舟大伯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一家人除了有四十多亩苞米地、二十亩水田外,当年也响应政府号召,在樱桃山上还承包了近八十亩果园,种的全是苹果梨树。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盖了小二楼的院子,家里也算宽敞,近十人都坐在客厅里,也不显得特别拥挤。
方知勇和他媳妇儿一起忙乎着给大家端茶倒水,上了几大盘水果以及瓜子、花生之类的东西。等这些事忙得差不多了,方知勇媳妇也去别屋和婆婆、方母以及几个孩子呆一块儿,客厅就变成了大家的临时会议室。
大家虽然三三两两都在闲聊着,其实主要注意力都在方知舟身上。
方知舟放下了一直端着的茶杯,清了清嗓子,大家也就渐渐停下了闲话,等着方知舟说话。
“大家今天能坐到一起,就是一种缘分。郭村长、李教授、兰博士,我和几位也是第一次见面,大家一上午也交流了许多,算是认识了,熟悉了,以后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合作,都会成为朋友,好朋友。”方知舟说了两句开场白。
然后继续说道:“我喜欢开诚布公,喜欢坦诚相待,所以我就先把我的想法说出来,来个抛砖引玉,大家都谈一谈,看怎么样把事情办成,把事情办好,把事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