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师父是山神-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不凡不再扯废话,正经道:“师父,我刚才没有打坐,没有修炼,也没吃任何丹药,体内却忽然涌起一股力量,让我的修为有些微的增长,是怎么回事?”

    老糊涂眯着眼,没有回答,反问道:“徒儿,你最近做了什么?”

    石不凡一五一十道来。

    其实也没什么事,这一个月除了赶路便是赶路,再就是在那个村子帮村民除了三个强盗而已。

    听完,老糊涂明白了,“我猜,那些村民把你当做神明,一定是给了建了庙,立了像吧!”

    石不凡连连点头,木像的脖子嘎吱嘎吱响,“是这样,他们说过要给我立神像,我没当回事。”

    “那就对了,”老糊涂解释道,“神仙在人间都有庙宇和神像,下至土地山神,上至大罗天仙,无一例外。”

    “凡人的香火和敬拜信仰,对神仙有不小的好处,你小子误打误撞,是受了那些村民的香火。”

    石不凡目瞪口呆,“可我不是神仙啊!”

    “没错,”老糊涂呵呵一笑,“不是神仙也能接受香火和信仰,只是远不如神仙得到的好处大而已。”

    经过老糊涂的解释,石不凡茅塞顿开。

    原来,受别人敬拜和信仰也能修行。

    怪不得,神仙在人间会有那么多庙宇,那么多神像。

    和老糊涂寒暄一阵,石不凡收起念头,意识回到自己的身体。

    小木像挂在他的脖子上,不住晃动。

    刚才石不凡“穿越”昆仑山,靠的就是这玩意。

    老糊涂果然有先见之明,以后有了它,石不凡随时能和老糊涂联系,解决难题。
………………………………

第32章 大旱

    继续向北,大地不再荒芜。

    人烟多了起来。

    石不凡站在山坡上往远处遥望,能看到人类的村落一个接一个,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大地上,像棋盘上的棋子。

    石不凡喜不自胜。

    到有人的地方,意味着他不用忍饥挨饿。

    哪怕当个叫花子,挨家挨户讨来的饭他也吃得津津有味。

    香心把石不凡骗得很惨,但有件事没骗他,人间的确是美食万千,吃的喝的哪怕一天一个样,也够石不凡吃几十年。

    如此,石不凡一路走一路吃。

    十天,只赶了百里路程。

    没办法,人间又好吃又好玩,他难免耽误行程。

    除了吃,石不凡对“人”也有更深的了解。

    人间大多都是普通凡人,世世代代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一辈子家长里短的就那点事,说不上大善,说不上大恶。

    比如他饥肠辘辘时,一户人家让他进屋,吃了个饱。

    比如深夜赶路,经过一个村落,也有村民收留他过宿。

    比如累了在路旁休息,路过的赶车人会让他搭车,分文不取。

    至于盗窃之徒,打骂爹娘的不孝之子,抑或欺压良善的恶霸,石不凡曾碰上几个,都被他收拾得老老实实。

    人间种种,他见识了不少,世间百态连成一片,最终只剩“差距”二字。

    仙和仙之间,最多只有天仙和地仙的差距。

    但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抵如此。

    ……

    向北百里。

    小村子越来越少,大部族越来越多。

    所谓部族,多是历经千百年而形成的领地。

    部族的祖先往往是一两个化形成功的妖。

    妖不停繁衍后代,后代又有后代,从而形成部族。

    所以,每个部族的人都保留着祖先血脉中的一些特征。

    比如石不凡曾路过一个“狼人”部族。

    部族里的人,外表和行事并无什么特殊,但每到月圆之夜就会全部变成狼,嚎叫一夜,第二天日出又恢复正常,继续劳作。

    不用猜,他们的祖先定是一只狼妖。

    还有向北的一片大湖,住着一个数量庞大的“鱼人”部族。

    他们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可在水中生存,也可上岸用鱼尾走路。

    途径时,石不凡还听到一个传说故事。

    很久之前,湖边有一个小村落,村民靠打渔为生。

    有个渔夫的女儿叫小莲,生得十分漂亮。

    有一天,小莲在湖中打到了一条金色鲤鱼,那鲤鱼竟口吐人言,求小莲放它生路。

    小莲心软,将鲤鱼放回湖中。

    结果一年后,那鲤鱼竟化作一个玉面男子,上岸与小莲求好。

    这一人一鱼结为夫妇,诞下鱼人,鱼人又与其他渔民结合,经过几百年后形成庞大部族,便是“鱼人族”。

    通过和这些部族接触,石不凡更了解人间的复杂。

    以前没听过的,没见过的,都让他啧啧称奇。

    恐怖得是,石不凡见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整个人间有多少部族,多少奇事,多少未知,没人说得清。

    ……

    不知不觉,离开昆仑山已有两月。

    石不凡渐渐融入人间,没有了最初的彷徨和懵懂。

    他本就聪明,学什么都快,人间的事再复杂也不如法术复杂,不过尔尔。

    这日,他翻过一条长长的山,继续飞上几十里,眼前景观忽变。

    炽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

    好像有无数的火球在天上地下飞,逃无可逃。

    连空气都变得滚烫。

    当眺望大地时,更吓了一跳。

    满眼竟无一颗草木,一丝生机,脚下全是干裂的土地,像被千刀万剑划割,裂缝连成一张密密麻麻的大网。

    大网漫无边际,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明显,这是个干旱缺水的地域。

    石不凡第一次见这种场面,震惊得他半天说不出话。

    书上有个词叫“赤地千里”,他亲眼见识了。

    什么草木,什么鸟兽,都无法在这里存活。

    唯有远处的一片枯木,和地面上横七竖八的野兽干尸,证明曾经的生机勃勃。

    “好渴啊!”

    石不凡赶路太久,嗓子都冒烟了。

    可这鬼地方连一滴水都寻不到,只好强忍着赶路。

    不久,石不凡看到有一群人在炽热的大地上行来,登时欣喜。

    “有救了!”

    他们有十几人,赶着两辆牛车,缓缓向南走。

    车后留下明显的车辙,像粗大的笔在大地上划线。

    这群人走得汗流浃背,嘴唇干裂,因为太热太渴,有人已经昏倒,不得不抬到牛车上拉着。

    当然,牛也不好受,渴得张嘴吐舌,舌头干得像麻布。

    石不凡上前一问,才知这群人是逃难的,要往南寻找风调雨顺之地。

    他想讨口水喝,说自己渴了半天,很是难受。

    这群人投来嘲弄的目光,“半天?我们已经渴了三天!”

    “没水!没水!”

    “刚才扔了个死人在路边,还没晒干!”一个年轻人走来拍拍石不凡的肩膀,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

    石不凡不明白。

    那年轻人咧嘴一笑,石不凡才看到,这人的牙居然是红的。

    ……

    向北。

    石不凡见到许多尸骨。

    有牛的尸骨,羊的尸骨,野兽的尸骨,甚至人的尸骨。

    刚才年轻人所说的死人就躺在路边,干瘪消瘦,无人理会。

    石不凡就地挖个坑将死人埋了,更加口渴难耐。

    “这里,是地狱么?”

    石不凡忽然觉得,人间和地狱像是同义词。

    他舔了舔发干的嘴唇,腾云而起,继续赶路。

    黄昏时,眼前豁然出现一大片田地。

    田地广袤,从南到北差不多有数十里,可惜田中一片荒芜,干裂的地面上根本长不出一株庄稼。

    过了田地,是一个部族。

    这部族是石不凡见到最大的一个,除了外围那广袤的田地,单单聚居地就占据方圆百里,人口至少数万。

    此时,石不凡终于见到活的庄稼,就种在部族附近的农田里,一株一株又矮又小,估计是玉米之类,长得还没有小孩高,叶子大半干枯。

    部族的人提着桶,正给这些快枯死的庄稼浇水,每株浇上半瓢,结果水刚落地就不见了,可说是杯水车薪。

    没办法,要活命就要吃东西,要吃东西就得种庄稼。

    这正是人间普罗大众的可悲之处,一旦遇到天灾大害,命就变得一文不值。
………………………………

第33章 大丰部族

    石不凡已没了讨水的念头,因为水比黄金珍贵。

    他走过去和农民攀谈,询问此地的情况。

    原来,这个部族叫“大丰部族”,起名有五谷丰登,大丰收之意。

    对照现实情况,真是个讽刺的名字。

    数百年来,大丰部族一直风调雨顺,族人过得丰衣足食,可天有不测,部族忽然遭遇大旱,半年来一滴雨没下,河流和水井全都干涸。

    草木皆枯,鸟兽皆逃。

    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大丰部族无处可去,只能一天天地熬,期望老天垂怜,赶紧降下甘霖,拯救他们。

    奇怪的是,这场雨一直没下。

    旱情越来越严重,部族每日都会有几人死去。

    有的饿死,有的渴死。

    挨不住的就离开部族,前往他处避难。

    比如石不凡碰到的那群人,即是部族的逃难者。

    缓步向里走。

    石不凡看到,大丰部族的人都面黄肌瘦,嘴唇干裂,无精打采,脸色尤其难看。

    他们很少说话,因为嗓子又干又疼。

    偌大一个部族,安静堪比荒山野岭。

    更有趣的是部族的房屋,并非普通平房,而是用泥砖垒成圆筒形,下粗上细,像竖立的玉米棒子。

    这些圆筒屋高一丈,不大不小,正适合一家人居住,中间开了一圈窗户,通风采光。

    屋外往往都有一处院子,用篱笆墙围一圈。

    院子里能圈养些牛羊猪畜。

    可石不凡一路走过去,发现家家户户的院子都空空荡荡,八成那些家畜早渴死了,或者干脆宰了吃。

    再向前走,石不凡闻到一股燃香味。

    原来是一座龙王庙。

    庙中供着龙首人身的龙王神像,有三五个百姓正给神像上香,祷告,旁边还放了供品。

    他们祷告的内容千篇一律,无非是求一场大雨。

    继续走,石不凡发现了更多的庙宇,比如雨师庙,雷公电母庙,水德星君庙等等,全是和降雨有关的神仙庙像。

    这些庙宇和神像相当新艳,建造不超过半年,肯定是大旱之后,部族为了求雨而建。

    不知为何,神仙硬是不肯给他们降一滴雨。

    这事怪,据石不凡所知,龙王之类的下仙掌管人间降雨,有上仙监令,不会无缘无故弄一场大旱。

    或许,另有隐情。

    “此庙倒够老,看样子有一百年了!”

    走到部族中央,石不凡看到一座古庙。

    古庙的墙壁坑坑洼洼,裂开道道缝隙,虽修补多次仍难掩老旧,尤其顶上的木头已发黑腐朽,随时可能坍塌。

    “月老庙!”

    看到庙里供奉的神像,石不凡吃了一惊,居然是月老爷爷。

    与老庙截然不同的是,神像崭新辉煌,漆色明亮,估计也就立了半年。

    只是香火不怎么好,庙里空空无人。

    难怪,大旱之时,谁还有闲心求什么姻缘!

    “哎呦!哎呦!”

    刚走出月老庙,石不凡看见旁边院子里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佝偻着身子,奋力搬一口大水缸。

    水缸至少有五十斤,老婆婆搬地非常费力,只能半步半步地挪动。

    石不凡心有不忍,一跃跳进院子,翻手便将那口大缸举了起来。

    老婆婆惊呼一声,“孩子小心,很沉!”

    “搬到哪?”这重量对石不凡来说,小菜一碟。

    老婆婆赶紧往门口一指,“屋里!屋里!”

    石不凡二话不说,举着水缸三步并作两步进屋,将其放在角落,落地没发出半点声响。

    “好孩子,多谢你了,”老婆婆连连感激,“没你帮忙,婆婆我得搬半天。”

    石不凡笑了下,没说什么。

    这对他是举手之劳。

    “孩子,你很渴吧?”见石不凡嘴唇干白,老婆婆问道。

    石不凡舔舔嘴唇,点头称是。

    老婆婆指着灶台旁边的木桶,和蔼道:“去喝吧,别渴坏了。”

    石不凡走去一瞧,眼睛直直放光,那木桶里果然盛了半桶清水。

    渴极见水,如守财奴见金山!

    石不凡道了谢,舀起一瓢水咕咚咕咚喝下。

    喝完,又一瓢!

    咕咚。

    喝了满满三瓢,木桶见底,石不凡才酣畅淋漓。

    别提多爽了!

    见半桶水都被石不凡喝个精光,老婆婆叹口气:“可怜的孩子,一定渴坏了。”

    石不凡连声道谢,而后和老婆婆聊了起来。

    攀谈中得知,老婆婆家中就一人,没有子女,没有亲戚,丈夫早早死了,所以家里什么活都自己干。

    比如挑水。

    老婆婆的水自然不是凭空而来,是一步一步从几百里外的“崆河”挑来。

    崆河位于大丰部族以北,是方圆数百里唯一没干的河流。

    人们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走上几百里去崆河挑水。

    挑来的水撑上几天,用完再继续去挑。

    老婆婆说她走得慢,天一亮去挑水,要第三天晚上才能走回来,挑一次水能吃半月,要是不小心洒一点,心疼得要命。

    部族其他人和老婆婆的状况差不多。

    对他们而言,水比任何金银珠宝都珍贵!

    石不凡好奇地问:“婆婆,为什么你们不搬走呢,搬去有水的地方。”

    老婆婆叹口气,“我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要搬走不容易啊,大家都等着下雨,一天等一天,就这么等了半年。”

    “可老天爷不开眼,一滴雨不下,非瞧着我们灭族不行!”

    说到这,老婆婆有些愤怒,苍老的手紧握成拳。

    看样子,如果“老天爷”出现,老婆婆肯定上去抽他两个嘴巴子。

    ……

    辞别老婆婆后,石不凡继续赶路。

    他走得并不快,一边走一边观察。

    发现部族的人都挑着桶,向北赶去。

    出了聚居地,人群渐渐汇聚成一条黑色的线,向北无限延长。

    有的人用扁担挑着木桶,有的人推着板车,木桶咣咣当当,轮子嘎嘎吱吱,加上混乱的脚步声,像一首沉重的乐曲。

    无疑,他们都是去崆河挑水。

    “咣咣!”

    身后传来木桶的撞击声,让石不凡回过神来。

    他转头一看,是那个老婆婆。

    老婆婆怀里揣着干粮,肩上挑着个又长又宽的扁担,扁担两头各挂一个空木桶,嘎吱嘎吱地左右摇晃。

    两个木桶压着她的腰更难直起。

    难以想象,木桶装了水更沉,老婆婆是怎么担着走几百里路的!
………………………………

第34章 挑水

    为了活命啊!

    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八九岁的孩童,为了活命都得去挑水。

    刚才这一会,石不凡在挑水的人群中,已见到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个脸庞稚嫩的孩童。

    部族的人习以为常。

    反正大家都是为了活命!

    “婆婆!”

    石不凡拦住老婆婆的去路。

    他很惭愧。

    刚才把老婆婆的半桶水全给喝了,却忘了人家的水来之不易。

    “孩子,是你啊!”

    老婆婆认出石不凡,呵呵一笑。

    石不凡不由分说,抢过老婆婆肩上的扁担,“婆婆,我帮您挑水!”

    老婆婆愣了,“不用!孩子你快赶路吧!”

    石不凡不废话,将挑着木桶的扁担往肩上一扛,脚下已生出灰黑色的云团,当即飞天而起,惊得老婆婆连喊“神仙”。

    老糊涂曾教导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刚才喝光老婆婆的水,他倒忘了这茬。

    不过老糊涂也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于是,石不凡挑着木桶,一路腾云驾雾向北。

    他根本不用问路,因为地面上那条黑色的线一直延伸到崆河,跟着人群便可。

    夜幕降临。

    挑水的人越来越多。

    月光下,看着像成群结队的蚂蚁。

    人们大多选择晚上挑水,因为白天实在太热,容易出事。

    晚上舒服很多,走得也快。

    石不凡倒不用顾忌,他腾云驾雾,来去如风。

    中间休息两次,一个时辰后便赶到了崆河。

    远远,石不凡听到湍急的水流声,像美妙的音乐,悦耳极了。

    飞近后,一条又长又宽的大河赫然出现。

    崆河有十丈宽,深不见底,水流湍急,卷起一重重的水浪,拍打两岸。

    岸边是大片大片的田野,庄稼长势喜人,郁郁葱葱,和大丰部族的荒芜形成鲜明对比。

    沿着崆河两岸,居住着许许多多的部族和村落。

    挑水的人群正是在两个部族间的大道上通行。

    石不凡十分不解,为何崆河附近没有大旱,雨水充足,离崆河仅仅几百里的大丰部族却半年没有一滴雨水,连河流都干涸了?

    难道,是邪物作祟?

    石不凡知道人间有一种叫“旱魃”的邪物,不知有没有干系。

    “先给婆婆打水!”

    石不凡放下乱七八糟的念头,将两个木桶扔进河,打了满满两桶,再腾云驾雾返回大丰部族。

    来回一趟,大概两个时辰。

    “婆婆,我回来了!”

    见石不凡从天而降,老婆婆心惊肉跳,“孩子,你……你是神仙么?”

    石不凡哈哈一笑,“我不是神仙,是修行人,懂点飞行之术罢了!”

    “哦哦!”老婆婆听不太懂,但知道石不凡不是神仙后明显有些失望。

    如果真有神仙下凡,那他们整个部族就有救了!

    石不凡将水倒进大缸,又提着桶出门。

    “孩子,还去干嘛?”老婆婆问。

    石不凡腾云驾雾而起,着急忙慌道:“我给婆婆打一缸水!”

    他是说到做到的性子,说了给老婆婆打满一缸水,当然不会食言偷懒。

    普通人想挑满这口大缸,至少七八天,得没日没夜地干才行。

    还好石不凡有腾云驾雾术,一晚上挑了四趟,弄了半缸水。

    老婆婆又欢喜又心疼,“孩子,够了!够了!快歇会吧!”

    “不够!”

    石不凡倒挺有毅力,摆摆手又向北飞去。

    一直到第二天,石不凡已数不清自己来回飞了多少趟,终于快把大缸挑满。

    他本来想了个好办法,直接把大缸扛去崆河,一次解决。

    实际上,他的腾云驾雾术远没那么厉害,扛一缸水几百斤重,飞都飞不起来,如果靠两条腿走,累个半死不说,至少得走一天。

    最终,只得用笨办法。

    就当练习腾云驾雾术,顺便挑水。

    挑最后一趟时,正好到了中午。

    石不凡飞到崆河边,见大丰部族的人全聚集在此,一层包着一层,差不多有上千人,像在瞧什么热闹。

    先前人们都是挑了水就走,所以河边一点不拥挤。

    这会,都堵在了河边。

    石不凡飞过人丛,见河边设了一个祭坛,上放一张祭桌,点着一排燃香,以及五花八门的祭祀之物。

    一个身穿麻袍的老人盘坐在上,手中摇着一个金色的铃铛,发出一阵阵的脆响,估计是祭师之类。

    摇铃时,祭师口中还念念有词,像某种古老的咒语。

    正对着祭桌,则跪拜了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

    男子行稽首之礼,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态度虔诚。

    他身上穿一件金黄色的衣衫,头戴黑冠,气魄非凡,看来应是有身份之人。

    从众人的谈话中,石不凡得知这男子乃是大丰部族的族长,名叫“丰伯”。

    丰伯今日请来祭师,在崆河设坛祭祀,为的是讨好崆河中的龙王,请龙王降雨,施恩泽于大丰部族。

    自从大旱,他们对崆河龙王的祭祀已有数十次,却无丁点作用。

    若有用,雨早就下了。

    丰伯作为一族之长,心系子民,只想以自己的诚心感动龙王,所以一直没有放弃祭祀。

    这不,为了祭祀,丰伯准备了不少供品,有馒头,有米团,有猪肉牛羊肉……五花八门。

    对于大旱的大丰部族来说,能拿出这些东西实在难得。

    再诚心些,恐怕就要学古人古法,以童男童女祭祀,自造罪孽。

    “开祭!”

    作了半天法,那祭师终于停手,起身将铃铛一扔,掷进崆河水。

    丰伯抬起头,亦大喝一声,“开祭!”

    人们纷纷走到岸边,将准备好的供品投入湍急的河水。

    投下供品后,立即跪倒在地,冲着崆河连连磕头,大声呼喊。

    “求龙王大人降雨!”

    “求龙王大人给大丰部族降雨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