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魏野仙踪-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一个人物为副帅,就已经让有识之士看不过眼了。
但赵佶的荒唐轻易之处,又岂止如此?
这一回,他是同时送出去了两个宣抚副使的差遣,而另一位宣抚副使,正是如今继林灵素林侍宸之后,最炙手可热的道官,清虚大夫、洞灵守静先生、葆光殿侍宸许玄龄!
对于许玄龄这位道官骤然而为宣抚副使,这也是历朝历代罕见绝伦之事。要换了赵佶他哥哥哲宗在位时候,光这个旨意发出来,就能引得朝野哗然,东府西府一起罢工,不把这旨意顶回去不罢休。
但如今东府主事之人是王黼这浪子班头,这位的做官宗旨就是只管逢迎官家,哪管清议哗然!
于是大宋继当年太宗伐辽之后,又一支伐辽大军的主帅,便是一个太监、一个纨绔、一个道士的诡异组合。
不知道多少清流之辈都在摇头,感慨一声大宋药丸!
而这支伐辽大军从成军一刻起,心思似乎就不在打仗上面。
西军种师道、种师中兄弟俩,都已经是军中老将,种家自种世衡那一辈起到如今,几代子弟都在西军中效力,如今已经成了西军中头号将门,也便等于是西军这个大宋唯一拿得出手的军事团体中名副其实的掌门人。
如果真要让西军发挥出它百战精锐的实力,那便该以种家兄弟为首,调集诸路军马,以堂堂正正之势,穿州过县,将燕云之地的州县一一稳稳占据,才是宋军最该选择的战略。
但不管是童贯还是蔡攸,对于这个再稳妥不过的战略却没有丝毫兴趣。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西军将门自成体系,外人水泼不进,针扎不入,如果再让西军立此灭辽之不世奇功,那么日后要怎样对西军进行分化瓦解?
要知道,天水赵氏如何得国?是身为后周禁军大将的赵匡胤兵变陈桥,黄袍加身。赵家子孙,可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却不能容忍武人势力有稍越雷池之处。
于是大宋继当年太宗伐辽之后,又一支伐辽大军的主帅,便是一个太监、一个纨绔、一个道士的诡异组合。
不知道多少清流之辈都在摇头,感慨一声大宋药丸!
而这支伐辽大军从成军一刻起,心思似乎就不在打仗上面。
西军种师道、种师中兄弟俩,都已经是军中老将,种家自种世衡那一辈起到如今,几代子弟都在西军中效力,如今已经成了西军中头号将门,也便等于是西军这个大宋唯一拿得出手的军事团体中名副其实的掌门人。
如果真要让西军发挥出它百战精锐的实力,那便该以种家兄弟为首,调集诸路军马,以堂堂正正之势,穿州过县,将燕云之地的州县一一稳稳占据,才是宋军最该选择的战略。
但不管是童贯还是蔡攸,对于这个再稳妥不过的战略却没有丝毫兴趣。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西军将门自成体系,外人水泼不进,针扎不入,如果再让西军立此平灭辽国之不世奇功,那么日后要怎样对尾大不掉的西军进行分化瓦解?
要知道,天水赵氏如何得国?是身为后周禁军大将的赵匡胤兵变陈桥,黄袍加身。赵家子孙,可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却不能容忍武人势力有稍越雷池之处。
………………………………
第三百五十七章。万象门开通有无(十一)
对于稍稍以志节自诩的大宋士大夫而言,宣和朝用事之人,就是一蟹不如一蟹。
蔡京虽然逢迎赵佶,然而蔡京揽权之外还能当好一个裱糊匠,算是一个权臣。而梁师成、王黼、蔡攸之流,除了陪着赵佶高乐,就是自家里拼命捞钱,论治事之才,那是拍马都追不上那位老公相。至于东南应奉局的朱勔,不过纯为官家豢养了来敛财的鹰犬,说奸臣都抬举了他,只不过是弄臣之流。
而那些侍奉官家身旁,天天讲经说法、以幻术眩惑人主的道官们,更是再标准也不过的弄臣。
但这样的弄臣,反倒要在伐辽这等关系国运的战事中发挥出格外的影响力来。倒是那些自诩清流的士大夫,一个个要闭嘴靠边站!
许玄龄手摇蕉叶扇,仍是那一身黄冠青袍的道人装束,就这么走到了节堂之下,童贯、蔡攸虽然不知道这位许侍宸玩了这么一手突然袭击,到底是个什么用意。但是就凭许玄龄在赵佶面前那份强大影响力,他们两个还是满面春风,站起身来,快步走出节堂,降阶相迎。
满座衣冠,熙河军的姚古、环庆军的刘延庆都跟着站起身来,小种却是先搀起了自家哥子,方才随着童贯蔡攸他们向前。
许玄龄倒是笑呵呵地先拱了手,含笑道:“宣帅乃大宋股肱,小蔡学士乃玉堂华选,西军诸位相公皆国之栋梁,贫道乃山野散人,岂当得诸位这般重礼?”
童贯走上前来,一把拉住许玄龄的手道:“先生与我老童同殿为臣,又是官家钦点的宣抚副使,与咱便是一体,岂有不当得的道理?说起来,老种相公年纪老大,却还要跋涉千里,为国出征,还望先生你多替老种相公传些修身养性的玄妙,我们大宋可少不了老种相公这般宿将坐镇!”
童贯这老军头般的身段使出来,许玄龄面色依旧丝毫不变,含笑颌首,向缓步走来的老种望了一眼,和声道:“老种相公坐镇西军多年,威震西夏,党项龟缩兴灵之地,不敢寇边,此功在华夏,玄龄敢不尽力乎?”
老种只是淡淡地摇了摇头:“种家为大宋效力数代,但知忠勤王事,不知退步惜身,养静修炼之术更非我辈武人所能奢望一二,许侍宸好意我心领了。”
这节堂之上,看似温文和煦的对话间,却是试探、反击了不知多少次。
一旁刘延庆倒是笑了一声,凑了过来道:“先生,你乃是有道高士,腹内自有玄机。俺虽然年纪已经不小,房里还放了些小娘子伺候,正要向先生求一个延生保命的方,好多替官家效力几年,自家也多享受几年官家这富贵太平的盛世呢!”
许玄龄听着刘延庆凑趣,微微一笑,随口说道:“既然刘太尉这般说,贫道便写一个服椒养寿的方子,传与太尉。神仙虽然不得,但尚还可以让太尉享受百岁遐龄。”
这一团和气间,蔡攸也不免多问了些养生之道,就连姚古,看着不说话,听得却无比认真。
节堂之外,为老种、小种、姚古、刘延庆带来的那些亲卫,免不了都瞪着眼睛,低低操着陕西口音感叹几句:
“直娘贼,这许先生一到,相公们就一个个迎将上来,倒仿佛是来拜见钦差!”
“钦差哪里比得上这一位?官家都当作活神仙的人物!”
“可俺们这是要去和辽狗厮杀,要这么个活神仙有甚用处!听见杀声,这等人还不早早就脚底抹油!”
以下防盗版,稍后修正。
对于稍稍以志节自诩的大宋士大夫而言,宣和朝用事之人,就是一蟹不如一蟹。
蔡京虽然逢迎赵佶,然而蔡京揽权之外还能当好一个裱糊匠,算是一个权臣。而梁师成、王黼、蔡攸之流,除了陪着赵佶高乐,就是自家里拼命捞钱,论治事之才,那是拍马都追不上那位老公相。至于东南应奉局的朱勔,不过纯为官家豢养了来敛财的鹰犬,说奸臣都抬举了他,只不过是弄臣之流。
而那些侍奉官家身旁,天天讲经说法、以幻术眩惑人主的道官们,更是再标准也不过的弄臣。
但这样的弄臣,反倒要在伐辽这等关系国运的战事中发挥出格外的影响力来。倒是那些自诩清流的士大夫,一个个要闭嘴靠边站!
许玄龄手摇蕉叶扇,仍是那一身黄冠青袍的道人装束,就这么走到了节堂之下,童贯、蔡攸虽然不知道这位许侍宸玩了这么一手突然袭击,到底是个什么用意。但是就凭许玄龄在赵佶面前那份强大影响力,他们两个还是满面春风,站起身来,快步走出节堂,降阶相迎。
满座衣冠,熙河军的姚古、环庆军的刘延庆都跟着站起身来,小种却是先搀起了自家哥子,方才随着童贯蔡攸他们向前。
许玄龄倒是笑呵呵地先拱了手,含笑道:“宣帅乃大宋股肱,小蔡学士乃玉堂华选,西军诸位相公皆国之栋梁,贫道乃山野散人,岂当得诸位这般重礼?”
童贯走上前来,一把拉住许玄龄的手道:“先生与我老童同殿为臣,又是官家钦点的宣抚副使,与咱便是一体,岂有不当得的道理?说起来,老种相公年纪老大,却还要跋涉千里,为国出征,还望先生你多替老种相公传些修身养性的玄妙,我们大宋可少不了老种相公这般宿将坐镇!”
童贯这老军头般的身段使出来,许玄龄面色依旧丝毫不变,含笑颌首,向缓步走来的老种望了一眼,和声道:“老种相公坐镇西军多年,威震西夏,党项龟缩兴灵之地,不敢寇边,此功在华夏,玄龄敢不尽力乎?”
老种只是淡淡地摇了摇头:“种家为大宋效力数代,但知忠勤王事,不知退步惜身,养静修炼之术更非我辈武人所能奢望一二,许侍宸好意我心领了。”
这节堂之上,看似温文和煦的对话间,却是试探、反击了不知多少次。
一旁刘延庆倒是笑了一声,凑了过来道:“先生,你乃是有道高士,腹内自有玄机。俺虽然年纪已经不小,房里还放了些小娘子伺候,正要向先生求一个延生保命的方,好多替官家效力几年,自家也多享受几年官家这富贵太平的盛世呢!”
许玄龄听着刘延庆凑趣,微微一笑,随口说道:“既然刘太尉这般说,贫道便写一个服椒养寿的方子,传与太尉。神仙虽然不得,但尚还可以让太尉享受百岁遐龄。”
这一团和气间,蔡攸也不免多问了些养生之道,就连姚古,看着不说话,听得却无比认真。
节堂之外,为老种、小种、姚古、刘延庆带来的那些亲卫,免不了都瞪着眼睛,低低操着陕西口音感叹几句:
“直娘贼,这许先生一到,相公们就一个个迎将上来,倒仿佛是来拜见钦差!”
“钦差哪里比得上这一位?官家都当作活神仙的人物!”
“可俺们这是要去和辽狗厮杀,要这么个活神仙有甚用处!听见杀声,这等人还不早早就脚底抹油!”
对于稍稍以志节自诩的大宋士大夫而言,宣和朝用事之人,就是一蟹不如一蟹。
蔡京虽然逢迎赵佶,然而蔡京揽权之外还能当好一个裱糊匠,算是一个权臣。而梁师成、王黼、蔡攸之流,除了陪着赵佶高乐,就是自家里拼命捞钱,论治事之才,那是拍马都追不上那位老公相。至于东南应奉局的朱勔,不过纯为官家豢养了来敛财的鹰犬,说奸臣都抬举了他,只不过是弄臣之流。
而那些侍奉官家身旁,天天讲经说法、以幻术眩惑人主的道官们,更是再标准也不过的弄臣。
但这样的弄臣,反倒要在伐辽这等关系国运的战事中发挥出格外的影响力来。倒是那些自诩清流的士大夫,一个个要闭嘴靠边站!
许玄龄手摇蕉叶扇,仍是那一身黄冠青袍的道人装束,就这么走到了节堂之下,童贯、蔡攸虽然不知道这位许侍宸玩了这么一手突然袭击,到底是个什么用意。但是就凭许玄龄在赵佶面前那份强大影响力,他们两个还是满面春风,站起身来,快步走出节堂,降阶相迎。
满座衣冠,熙河军的姚古、环庆军的刘延庆都跟着站起身来,小种却是先搀起了自家哥子,方才随着童贯蔡攸他们向前。
许玄龄倒是笑呵呵地先拱了手,含笑道:“宣帅乃大宋股肱,小蔡学士乃玉堂华选,西军诸位相公皆国之栋梁,贫道乃山野散人,岂当得诸位这般重礼?”
童贯走上前来,一把拉住许玄龄的手道:“先生与我老童同殿为臣,又是官家钦点的宣抚副使,与咱便是一体,岂有不当得的道理?说起来,老种相公年纪老大,却还要跋涉千里,为国出征,还望先生你多替老种相公传些修身养性的玄妙,我们大宋可少不了老种相公这般宿将坐镇!”
童贯这老军头般的身段使出来,许玄龄面色依旧丝毫不变,含笑颌首,向缓步走来的老种望了一眼,和声道:“老种相公坐镇西军多年,威震西夏,党项龟缩兴灵之地,不敢寇边,此功在华夏,玄龄敢不尽力乎?”
老种只是淡淡地摇了摇头:“种家为大宋效力数代,但知忠勤王事,不知退步惜身,养静修炼之术更非我辈武人所能奢望一二,许侍宸好意我心领了。”
这节堂之上,看似温文和煦的对话间,却是试探、反击了不知多少次。
一旁刘延庆倒是笑了一声,凑了过来道:“先生,你乃是有道高士,腹内自有玄机。俺虽然年纪已经不小,房里还放了些小娘子伺候,正要向先生求一个延生保命的方,好多替官家效力几年,自家也多享受几年官家这富贵太平的盛世呢!”
许玄龄听着刘延庆凑趣,微微一笑,随口说道:“既然刘太尉这般说,贫道便写一个服椒养寿的方子,传与太尉。神仙虽然不得,但尚还可以让太尉享受百岁遐龄。”
这一团和气间,蔡攸也不免多问了些养生之道,就连姚古,看着不说话,听得却无比认真。
节堂之外,为老种、小种、姚古、刘延庆带来的那些亲卫,免不了都瞪着眼睛,低低操着陕西口音感叹几句:
“直娘贼,这许先生一到,相公们就一个个迎将上来,倒仿佛是来拜见钦差!”
“钦差哪里比得上这一位?官家都当作活神仙的人物!”
“可俺们这是要去和辽狗厮杀,要这么个活神仙有甚用处!听见杀声,这等人还不早早就脚底抹油!”
童贯走上前来,一把拉住许玄龄的手道:“先生与我老童同殿为臣,又是官家钦点的宣抚副使,与咱便是一体,岂有不当得的道理?说起来,老种相公年纪老大,却还要跋涉千里,为国出征,还望先生你多替老种相公传些修身养性的玄妙,我们大宋可少不了老种相公这般宿将坐镇!”
童贯这老军头般的身段使出来,许玄龄面色依旧丝毫不变,含笑颌首,向缓步走来的老种望了一眼,和声道:“老种相公坐镇西军多年,威震西夏,党项龟缩兴灵之地,不敢寇边,此功在华夏,玄龄敢不尽力乎?”
老种只是淡淡地摇了摇头:“种家为大宋效力数代,但知忠勤王事,不知退步惜身,养静修炼之术更非我辈武人所能奢望一二,许侍宸好意我心领了。”
这节堂之上,看似温文和煦的对话间,却是试探、反击了不知多少次。
一旁刘延庆倒是笑了一声,凑了过来道:“先生,你乃是有道高士,腹内自有玄机。俺虽然年纪已经不小,房里还放了些小娘子伺候,正要向先生求一个延生保命的方,好多替官家效力几年,自家也多享受几年官家这富贵太平的盛世呢!”
………………………………
第三百五十八章。燕山雪,燕山血(一)
老种和小种在感慨这场伐辽战事中千盘百结的党争,也在提防着突然向西军示好的那位宣抚副使。(。cc 棉花糖)
但许玄龄却没有心情和身为西军将门领袖的种家兄弟再多谈什么,种家身为西军将门中执牛耳者,不管老种或小种是怎样一个态度,最后他们的行事总免不了以西军利益的最大化为考量。
对许玄龄,或者背后下棋的魏某人而言,老种小种所领的秦凤、泾源两军,至少比刘延庆带的环庆军要强些,能在正面战场上不拖后腿便足矣。
身为宣抚副使,许玄龄自己也有一支总数在九百人的亲卫在,而这支亲卫才是许玄龄最重视的军事力量。
此刻,在他临时驻跸的公署内,许玄龄正向着一面铜镜躬身见礼:“山主,上一回山主遣人送到的甲胄,马宣赞、林教头、杨制使都已经披挂试验过了。真个是刀砍不进,剑射不入!”
铜镜中,仙术士笑着一点头:“若只是刀砍不进,箭射不入,那这批甲胄就太廉价了些。要知道,这批软甲是在无光冥藏之中采掘的锡精混合铜英,祭炼百日才熔炼成环,再细细编连成甲胄,布置了辟兵、辟雷、辟火、辟毒四重禁制才算是成功。甲胄上的符文激发之后,不要说是普通兵刃,就算被火炮正面轰一发,也能保住性命。唯一可虑者,就是这批试做品制造成本大了点,没法子大规模生产,还得再研究研究。”
抱怨着制造成本,仙术随即向着许玄龄一点头:“玄龄啊,我这里收到哨探来报,燕京方面辽人似有异动。你要是还和童贯之流在河北路磨磨蹭蹭,那么这一回全歼辽人的战果,你连汤都喝不上一口了。”
听着魏野打趣,许玄龄只是恭谨地一躬身:“弟子全凭山主吩咐。”
……
………
落雨的云总是浓黑一片,像是倾在水面却化不开的墨汁,然而飘雪的云却是一片惨淡的灰,让人不自觉联想起收敛死人的廉价裹尸布。
现在,这匹巨大无朋的裹尸布,正缓缓地铺展在燕云大地上空。
点点粉屑般不成形状的雪粒子飘洒而下,没有雪花六出霜晶的美感,但带来的寒意却是丝毫不减,落在人的身上,便带走一分热量。
这样恶劣无比的天气,换在契丹统治燕云的承平时候,就算是被盘剥甚苦的贫民,也可以缩在矮屋中围着灶火取暖,努力熬过又一个严酷的冬天。
但现在,却不知有多少逃难而来的辽东百姓,就算是冻得面色惨白、嘴皮发青,也只是机械地向前,再向前
虽然面前是夯土包砖的坞堡,虽然箭镞拼命地射将下来,一块块石头把靠近的人打得脑浆迸裂,可是人们还是不要命一样朝前涌过去!
时不时就有人一声不响地倒在了坞堡的壕沟下,然而这些顶风冒雪的难民却是丝毫没有多余的情绪,连怒吼的声音也没有,只是继续朝着那坞堡涌上来。
堡主姓莫,是个半老的乡绅,原本在契丹也算是有功名的,几代大族、诗书传家,气质高华不是说说而已。(。CC 好看的但是到了此刻,那披了全副皮甲的老头子已经顾不上旁的了,只是挥着剑大叫道:“别叫这些活鬼淹过来!让他们进了堡,不止我莫家遭劫,你等也要落一个家破人亡的收场!”
其实用不着这老儿大叫,庄客们都没命地搬木料、砸石头,连妇人孩童都上了墙头,拼命地把那些难民打退下去。
坞堡外的壕沟,已经被一具具的尸首填平了,甚至还高出地面一截来,后来的人就踩着这些尸首当作云梯,一点点地朝前涌。
没有云梯之类最简单的攻城器械,也没有负责监战弹压的军法队,甚至不需要威逼和蛊惑,这些南下逃亡的辽东难民,就如此无惧生死般地朝着坞堡冲击而来。
沿途的坞堡都听到了风声,不知多少高墙深壕的坞堡,就这么被这些辽东难民用手指和牙齿生生啃开,满堡的积储就这么被争抢一空,活下来的人便成为了这支难民大军的一分子。如果他们没有倒在下一次围攻坞堡的战事里,那么就只会变成这些不知死亡为何物的亡命徒。
不,亡命徒至少是知道惜命的,然这些难民连惜命这个生物的本能都快忘记了。
如果不是他们还要吃喝,这些成群结队的难民看上去就像是一大群僵尸。
对着渐渐要漫过高墙的难民们,那个半老的堡主大吼了一声,一剑劈下去,却正好将剑刃卡在了一个难民的脖颈间拔不出来。还不等他抽剑,好几只手已经朝他伸了过来,一把就将他拖进了人潮里,只听得惨叫一声,便再没有了声息。
类似莫家堡这样的事情,从燕北而起,渐渐朝燕南蔓延。
比起难民们行进的速度,谣言和恐慌的泛滥就成了更大的问题。不但升斗小民们惊恐不安,就连那些传家百多年的豪强们也放弃了自己多年经营的产业,凄凄然、惶惶然地挟家带口朝着涿易二州奔逃。
但尤为可怪的是,一旦人们逃入了涿易二州的地界,这样的情形就再也看不到了,仿佛之前那些坞堡的惨状,只是人们发昏的时候做的一场噩梦。
可是那真的只是一场噩梦么?
天空中那片灰白如裹尸布般的雪云,依然缓慢却坚定地扩散着它的面积,燕北的大片平原已经被那种粉屑般的雪粒覆盖了二尺多深。
可这样的积雪,却挡不住一匹匹军马越过了燕山,朝着涿易二州方向行进。
马上的骑手们,虽然披了御寒的厚衣,遮住了大半面孔,却还是露出了他们头上那一根根细长小辫子。
就算如此恶劣的天气,这些骑手还是满不在乎,高声谈笑,只是那一阵阵女真蛮音里,却止不住地都是惋惜
都说燕云之地是契丹的南京路,最是富庶不过,为什么俺们这一路走来,只见到扒毁的废墟和一路上道标一般的尸体?
(以下防盗版,稍后修正)
老种和小种在感慨这场伐辽战事中千盘百结的党争,也在提防着突然向西军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