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往生记-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试验实在长久开发的0521微机上试验的,使用主板上的并行端口与调制解调器连接。
    长久连夜修改了自己的操作系统,给调制解调器编写驱动,写的是畅快无比,仿佛回到了从前,耳边响着神的声音——“是男人就得自己写驱动”,这种感觉很好。
    暴走的长久效率极高,一个晚上就将程序完工,连带着模型一起试验。
    老所长带着一帮人都站在后面观看,貌似还有一些穿军装的,不过长久没去注意,因为他的注意力全放在了机器上。
    长久启动了连接程序,开始焦急的等待,时间似乎一下子变得慢了,让人喘不过气。
    调制解调器没发出刺耳的拨号音,因为毕竟不是电话,长久只是将它作为网络连接器设计。
    等了一会,屏幕上终于出现连接成功的信号,长久顺利的登陆上了另一部计算机,他一放手,松了一口气。
    众人看长久样子似乎成了,都凑近了观看,却又看不懂什么东西,又不好意思打扰,一个个直急得心痒难搔。
    还是老所长性子爆,直接就问:“咋样了,成功没有?你倒是说个话啊。”
    “我哪知道,现在只不过刚连接上,还要进行一些测试。”
    “哦。”老所长喜道,“那就是没啥大问题了,很好。”
    众人一听老所长下了评语,也都“哦”了一声,心中大定;老所长说没大问题就没大问题了。
    长久运行了一个测试程序,测试了一下掉包率,还不错,至少这个5米线掉包率低于1%,数据还可以。
    一个接一个的测试程序运行了,基本上没发现什么问题,下面的就是长时间的稳定性测试了。
    于是长久站起来宣布:“只要过个24小时没什么问题,就算成功了。”
    听到了这句话,大家不由的发出一阵欢呼。老所长也呼了一口气,拍拍长久的肩膀说:“这几天你也累了,先去歇歇,这里我们看着。”
    长久苦笑道:“这只是两部机器之间连接成功,哪有什么好高兴的,要是十几台机器……”
    长久说到这里忽然心中大悟,终于知道这几天为什么自己总感觉不对劲了,原来就是这个啊。
    两台机器之间的传输比较简单,各家局域网标准大同小异,关键是多部机器互联互通的问题难以解决,促成了各种各样的标准。
    这就涉及到网络设计的拓扑结构问题,早期网络都是使用总线结构,就是一根线连到底,只要一个用户的线断了整个网络就歇B,故障地点还特别难查,因此83年以前网络还很不发达。
    直到AT&T公司提出了新的结构,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善。
    AT&T公司专门做电话业务的,他们提出了局域网使用类似于电话布线的星形结构,每个用户使用一条独立的线路与中央集线器互联,通过集线器来与其它计算机通信。
    这是个大大改进,无论是安装、配置、管理和查找故障都很方便,而且成本较低。因此,结构化布线方式横空出世,立即占领了整个市场,总线局域网烟消云散。
    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讲,长久都不会选择总线结构,没必要使用肯定要过时的技术,只是用星形结构的话,又要设计集线器。
    长久想了一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所长,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帮助。
    老所长毫没把这当回事,只是笑道:“这个没问题,好孩子你先休息去,我们先自己想办法解决,没啥大问题,不就是一部机器发信号到你说的那什么集线器,然后集线器再转发到别的计算机上吗。”
    老所长想了想:“要啥集线器啊,把0521微型计算机改一下,作为转发器不就行了。呵呵,你小子想问题总是复杂化。”
    长久一听这话,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暗骂一声自己是猪,自己怎么这么笨捏,光想着怎么用专门设备来解决,没想到老所长一句话就KO。
    好像记忆里也有用软件实现各种网络功能的,不过那是服务器主机,只不过转换一下思路,长久觉得自己好像脑壳也僵化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啊。
    长久看着老所长的脸不由得觉得异常可爱,恨不得扑上去亲一口,太有才了,这哪是集线器啊,这是交换机的构思啊。
    ~~~~~~
    正文 七十七
     更新时间:2008…12…13 3:23:45 本章字数:3844
    集线器学名HUB,单纯的硬件结构,它的端口映射网域中所有的端口,就是说局域网中一部计算机发出一个信息包,所有的计算机都接受到,因此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堵塞网络。用集线器连接的网络,带宽都是分享的,用户越多速度也就越慢。
    交换机就不一样了,又叫交换式集线器,它遵循固定的网络协议,可以实现点对点连接,因此每部计算机都是独享带宽。
    正因为这个优点,交换机甫一出现就完全替代了HUB,成为了组网的工具。
    老所长的构思巧妙无比,大大启发了长久。
    长久的思路局限在了如何制造出一部专业的交换系统,而老所长则是侧重如何用计算机实现交换功能,殊途同归,难易有别。
    既如此,长久和老所长也就凑在一起起草整体方案,然后各自分工,分别开始编写软件协议和设计硬件结构。
    这个涉及的东西就比较多了,每台机器的身份识别、如何表示传输包、怎样避免冲突,都是头疼的问题。
    曹长久对这些不太懂,不过协议是他的长项。老所长带了几个人,开始设计专门的接口卡,集成几个端口,用于线路的连接,所有的协议都固化在EPROM中,
    只是这工程一搞,所有的事情就耽搁了下来,长久只管编软件架构,写交换协议,至于其它实际的问题一概都让老所长带人解决,他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则投入到多处理器计算机的开发中。
    老孙带着长久要的各种元件已经回来了,看到了所里居然在做局域网的试验,非常惊讶。
    “这什么时候有的?”老孙上来就毛手毛脚准备动几下机器。
    “不要乱碰,已经运行了几天了,要是搞乱了数据还得重来。”长久忙着手里的事,不忘提醒他一下。
    “我就看看,不动手。”老孙果然背着手在那里看着屏幕上的数据闪动,“还真有点样子,跟我以前见的差不多。”
    “哦。”长久来了兴趣,“你在哪看过这东西?”
    “去年,和考察团去欧洲的时候见过。他们大学里就是这个东西,不过好像不太一样。”老孙又仔细看了一下,摇了摇头,“刚做的?你们怎么这么快,这才几天啊。”
    “当然不一样,这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不用考虑和老外兼容什么的,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协议自己写,当然快。”长久不由的BS了一下自己,大部分工作都是老所长他们完成的。
    “哦,对了东西全部到了,现在怎么办?”老孙问道。
    “全部拿来,电路板这些天已经好了,咱们装配就行了。”
    老孙办事不是一般的谨慎,买回来的所有配件都是双份,他对此的解释就是凡事都得放个余量,让长久心中一阵感慨,这些家伙还真是大手大脚啊。
    不过浪费一点总比缚手缚脚的好,反正东西有的多,长久也就放开了设计。老所长的意思是,能赶上国产小型机比如DJS130之类的性能就行了。
    当然长久明白其中的区别,0521微机只要配上足够的外设,就已经超过DJS1X0系列微机,至于体积、耗电量、稳定性那更是无与伦比。
    因此长久的目标是千万次级的大型计算机,至少不能低于千万次,否则很多东西不能实现。
    而且成本要控制,制造要简单,部件全部都是通用的可以在市场上买到。
    为了贯彻这个目标,长久还特地将方案做了修改,原先的计划是集成2~4颗摩托罗拉68000,现在为了达到目标,至少要集成8~16颗。
    曹长久还借鉴了计算所研制757的技术,使用共享内存设计,这项技术也是长久提出的,费了老劲才成功,国外还没有这个说法(史实,当年这项技术华夏领先,只不过不为外人所知,直到后来老外提出了,我们才知道自己人居然是先进的)。
    总体设计不是问题,关键要做成样机进行调试,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发现问题。
    长久他们又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奋战了大半个月,总算拿出了样机。
    限于集成度的问题,长久设计的这部超级工作站体积也不小,相当于一部冰箱,配有电视作为显示器,16兆内存,20兆的硬盘,外接磁带机、打印机,除了中央处理器是摩托罗拉68000以外,其它几乎就是大型机的翻版。
    这也是长久为了节省时间做的调整,如果做了太大的改变,软件部分就得花大力气改写,这是细活,还不一定能成。
    巧的是,老所长他们的交换机项目也有了进展,他们一直以来都是仿制、吃透、改进,这次第一回自己设计自己制造不用兼容没有样品,压力也非常大,不过自由腾挪的空间也充足。
    参加研制的不少人都有点惴惴,生怕有哪里不符合规范,没有跟上国际潮流,不敢逾雷池一步。
    反倒是老所长天马行空,完全不把自创当回事,反倒很热衷于这项工作,干得兴高采烈。
    每当有人问他是不是找个机会请个国外专家来给评一下,老所长都是大眼一瞪,斥道:“评个毛,我这有什么不好,非要按他们意思来才是正道吗?年纪轻轻的怎么这样崇洋媚外,都像你这样想,那我们两弹一星还怎么搞,等着鬼子来帮忙吗?”
    长久就亲眼看过老所长发飙一次,深以为然,技术标准封闭好坏参半,就算开放了亦步亦趋也不好,主要看国内市场有没有空间。
    比如日本,日本人说是民主国家,其实封闭的可以,其它的我不知道,拿计算机市场来讲,日本人几乎都是国产货。
    不是现在联想模式的国产货,那是组装工厂,拿个螺丝刀雇俩民工就行(夸张)。日本人从一开始就是完全的国产,PC机没出现之前是几个厂商瓜分市场,芯片完全国产。
    PC机出现后,日本人就仿制出了8086微处理器,NEC推出了PC-98系列微机,独霸市场。而且还修改了指令集,使得他们的机器可以兼容PC,而IBM-PC运行不了他们的软件。
    此计不可谓不毒,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NEC就在政府的扶持下独占了整个日本市场,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商。
    虽然后来迫于美国人的压力,日本人最后还是开放了市场,PC-98系列彻底消失,可是造成的影响、对国内产业的推动、科技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这一切还是因为日本是个没有主权的战败国,以致于人们常说PC-98系列是个失败的成功者。
    长久非常讨厌那些动辄嚷着以市场换技术的家伙,用市场换技术就相当于宋人失去了幽云十二州,制高点被占领,你得跟着他转。
    可惜80年代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刚刚见了世面的国人在宣传下以为老外是救世主,是来帮助华夏发展的,因此毫无防备之心,就算有高瞻远瞩者看到危机,也被国人选择性忽略。
    当时国内的学术环境非常自由,技术几乎都是公开的,只要有介绍信,技术厂家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就是新中国为什么科技研究屡出成果的重要原因。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大家还以为老外也是这么干的,同样也对被老外奉行如此政策,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更有甚者,由于极度地民族自卑情绪,还特地请“外国专家”来审视自己的科技成果,“专家”如何不欣喜若狂,不但无偿获得了技术,还高度审视掉了一些关键技术,把我们自己本来算很先进的东西贬的一文不值,统统下马来个断根。
    这方面以日本人做的最绝,1985年日本在“睦邻友好合作”大旗指引下,参观了沈阳某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家在日本“进口”同行面前显示出自己卓越的“自卑”把几乎整个自动化项目都拿出来,叫日本人进行所谓“审定”,但是即使作为日本此时完整的工业自动化还只是一个“雏形”,而中国是成形的科技项目,只是尚未大规模推广而已。1986年。日本对外宣布首次制造研发成功,整体化工业自动项目。而此时中国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的。
    1988年就是美国和平典范计划刚刚结束,中国国内所谓“美国民主,西化中国”思潮不断上升。那个时代,一切国产科技技术都是垃圾的理论到处都是。上海X船舶制造与日本进行“睦邻友好”把经过自己多年心血研制的“XXX型集约化数字焊接系统”无偿的又一次卖给日本。这套系统,是60年代初中国科学家在,秘密条件下利用早期俄国电子机床,自己设计的。可以说80年代亚洲那是最先进的设备。
    但是,在日本专家“高度审视”下被勒令下马。1989年中日签署进口日本大型焊接系统,大约是3亿左右美金,但是由于89事件被停止。1992年通过与法国XX公司交流合作,中国人才如梦方醒――引进的法国12亿美元电子数控设备,其中80%是中国在80年代中期被日本“友好的专家给审视掉了”。这些是较高科技。至于类似诸如用雅马哈摩托车技术换取中国宇航精确导航技术,之类的愚蠢的所谓合作,中国人那时何止这些。
    所以长久对此很是不平,能够自己做坚决不求人,这种理念近乎病态,愤青的通病,不过既然前面的路已经走不同,试一下这条又有何妨。
    正文 七十八
     更新时间:2008…12…13 3:23:45 本章字数:3033
    两个月了,长久的样机终于制造成功,涉及到的各种技术困难或解决或绕过,总算是做成了样品。
    这段时间长久是心烦气躁,总感觉心中安定不下来,水准大大失常,连带着脾气也上涨。
    或许是受老所长的影响,反正长久一不顺心就上火,想骂人,弄得他的助手轻易不敢讲话。虽然年纪比较小,却也散发出一股子“王八之气”。
    有人把长久的情况告到老所长那里,期望得到一些说法,却料不到老所长深以为然,反把告状者一通骂:“你狗日的有本事也带一帮人干出点成绩出来看看啊,整天在我这哭诉顶个屁用,是个男人就得顶天立地,有什么事情自己扛。你看人家活没少干苦没少吃,加班加点比谁都不少,你有什么脸在这说话,该干啥干啥去。”
    有了老所长支持,告状者只好灰溜溜的走了,毕竟长久的功劳在那里,老所长说的都是实话。
    老所长觉得长久很是对胃口,小伙子身上有他年轻时候的影子,才华横溢,眼中毫无权威,想到什么就能做到。
    长久对老所长的风骨更是钦佩,虽然有点家长作风,但是却很关心人,无论是什么人有困难那是能帮就帮没二话,对长久的工作更是绝对支持。
    因此老所长和长久结成了忘年交,有事没事就在一起喝两盅,长久慢慢的也给染上了酒瘾,虽然他酒量浅的惊人。
    老所长甚好酒,尤好汾酒,早上都得一杯漱口,每天不弄个斤把不能过。据长久的观察这是嗜酒症状,重度酒精中毒,劝过老所长好几次,无果。
    老所长自己讲道:“戒酒?戒个屁!老子当年闹革命,出生入死十几年,就为了能有口酒喝。不喝酒还算什么男人,你小子还嫩了点,再有个十年估计也和我一样,哈哈。”
    长久当然不答应,身体总是自己的,哪能由着性子来,喝垮了怎么办。
    老所长也知道自己的身体,经常提醒长久:“我喝酒归喝酒,你可不能和我家那口子打报告,小心我收拾你。我也老了,没几年了,革命也成功了,也就是四个现代化没完成了。现在看了你,我算是放心了,后继有人,无牵无挂,就让我舒服一下吧。”语声苍苍,说得是凄凉无比,让长久不忍打断老人的兴致。
    老所长一喝上兴头,嘴就关不住,不住的迸出一些奇闻轶事,总是关于国家发展的,当然大逆不道的也不少,虽说有几分道理,不过总不能公开讲。
    老爷子最喜欢讲一些关于国家如何落后,被鬼子欺负的事情,让长久听得义愤填膺,一个劲的质疑决策者的智慧程度。
    老所长每每听到长久的问题,总是哈哈大笑,摇着手说你还年轻,以后就明白了。
    其实长久也知道,没有一个行业顶尖人物领导,看不到日后的科技发展趋势,华夏还是要吃大亏,决策层没有科学家财参与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因为日后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归结到底还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捷径只有一条,没人知道,只有靠着千千万万的科学家摸索前进,造成日后各国争夺人才的事情发生。
    长久不由的感慨自己幸运,因为那个奇怪的梦,他知道日后至少二十几年的发展轨迹,虽然不了解真正正确的道路,至少前人犯下的错误不能在自己身上再犯,这是关键。
    但是自己又能影响多少人呢?长久不由得苦思,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身边的人,只有自己声誉越大,影响就大,能够左右的事情就越多。
    只是长久苦笑,自己的才能有限,从政那是妄想,等自己爬到一定的位子,估计生命也就到头了。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地方还是计算机领域,这个未来几十年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不能一步步的走了,长久正是清楚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才万分着急,78年正是计算机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各种各样的产品技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若此时抓住机会,国家扶持,集中力量控制一些要害技术,普及到国内市场,伺机延伸到国外,还有可能恃之与老外争一日之短长。
    但照目前的发展来看,这种机会微乎其微,不用说控制了,不被进口技术吞噬就已经不错了,谈什么自己的标准。
    这种千年难遇的机会不能丧失,长久只感觉冥冥中有一个时钟不停的滴答滴答的走着,倒计着最后搭上末班车的时间,一旦错过,那就得再花上几十年等待。
    因此,长久在雷达研究所分外拼命,努力尽早完成自己的工作,还通过老所长的渠道和虞博士取得不间断的联系,询问集成电路生产线的研制情况。
    聊以安慰的是,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的研制进展顺利,计划经济表现出了巨大的威力,在计算机总局的牵头下,在国家大义的召唤下,在名利的诱惑下……反正虞博士他们已经拉起了一只几乎包含华夏所有半导体精英的队伍,按工序设备分成了若干个小组,齐头并进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工程。
    听到这个消息,长久就放心了,未来的技术革命所有成就几乎都建立在集成电路工艺上面,二十年后的华夏再也不用担心有了优秀的设计却找不到人制作的情况了。
    这个长久深有感触,在世纪之交,华夏的芯片工艺只不过达到了1微米级别,哪怕这个顶尖的工艺还是在合资的企业中完成的。
    凡是涉及到这种高技术的合资企业,总是有条件的,最典型的就是管理权生产权属于外方,若干年之后才能交给华夏。这就导致了国内很多基于集成电路的设计,在国内不能生产,必须要拿到国外流片,而且付了几百万美元的流片费用,还拿不到掩模。这个情况就像你在照相馆付钱拍照,最后却得不到底片一样,谁让你自己没有照相机呢?
    这个是以市场换技术的产物,只是低估了科技进步的速度。且不论管理权生产权转移之后,华夏方面能不能把工厂玩转,单就芯片工艺发展的速度来看,这是完全没有效果的政策。
    现在技术是两年一换代,你引进个芯片工艺生产线本来就落后,五年之后再交给华夏管理,技术落后的更多,如何与老外争胜。
    因此,长久对制造计算机什么的并不是太上心,那东西对他来讲只是搭积木。而对半导体这种基础工业却是忧心忡忡,因为国内的基础太差了。
    现在华夏国内的半导体工艺水平最高为10微米,按长久的期望,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必须要在两年内达到5~2微米的水平。哪怕这样研制成功,82年的时侯还是落后鬼子两年。
    不过这是暂时的,不在乎一个阶段的成果,关键是要拉起一只稳定的、有传承的攻关队伍,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出成果。
    华夏不缺人才,缺的是对人才的重视,长久深深记得梦中百万大学生找工作的场景。是啊,技术都不需要本国人研发了,直接买老外的就行,还要什么大学生呢,直接找民工装配就行了。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科技研发投入占到国民收入的6%,相当于发达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却锐减到零点几,向拉美看齐,就算科技人员再强,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命运不能握在别人的手上,更何况国家的命运。因此长久深以为必须要作出个表率来,让国家看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改变,希望能以点带面让有识之士跟进。
    ~~~~
    正文 七十九
     更新时间:2008…12…13 3:23:46 本章字数:2677
    大日子,几乎全研究所出动,老所长亲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