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天一页-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年皇帝越发的欢喜,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文有王阳明,武有叶国师,他对于自己的执政之路越发的信心充沛了,他也很希望做出一番大事业来,终有一日,他希望能够媲美成祖、太祖,那时候就是死也无憾了!
………………………………
第八十八章 夺命十四剑
“夺命十三剑之后,必然是有夺命十四剑的。”
叶知秋大清早的,就开始在豹园之外练剑,他的剑道修为,不仅在天蚕变的世界处于顶尖,在这个世界也是处于顶尖的位置。
转瞬十三剑,杀意凛冽,快到极致,宛如一片剑的网,叫晨起锻炼的少年皇帝目瞪口呆,而叶知秋却意犹未尽,继续挥剑,顺己心意,于是他的剑没了先前的杀意凛冽,反而变得柔顺起来,更多了几分浑然天成,似乎是道之所及,剑之所往。
一剑一刺,多了几分自然的美,让人不由自主沉浸于其中,不可自拔。
三月的风,四月的雨,五月的花,以及叶知秋的剑,都是自然而美丽。但是当沉浸于这种美好风景的时候,便有那一剑春风化雨,走进你胸膛。
春风化雨入胸膛,那是一副美景,而当一把剑入胸膛,再怎么美,也会因着剑本身的属性变得凶厉起来。
人便在这令人悠然自得的夺命十四剑之中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如今是心情好了,我自己的夺命十四剑便被我创造出了。”
叶知秋继续挥剑,夺命十三剑是杀意凛冽,而夺命十四剑却一反常态,变得春风化雨,但是春风化雨之中蕴含着润物细无声的杀意,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已经死了。
这是他的夺命十四剑,是这些日子心情得大自在之后的创举。
他这些日子一直奔走东西,修行的时间少了很多,按理说不怎么利于修行,但是他奔走东西所得的事令他有大愉悦大自在,他的心境反而上了一层楼,于今日练剑之时有了灵感,一举创出夺命第十四剑来。
“国师真是好剑法!朕佩服之至!”
少年皇帝笑着走过来,满脸的欢喜欣赏。
他也是个少年人,也是希望自己有一声强大剑术的,只是过往几年贪图享乐玩坏了身子,现在正在国师的教导下修身养性。
“陛下要是想学的话,我可以教陛下。”
叶知秋收剑笑道。
少年皇帝是很有决心的,这么早就起来修行了,真是难能可贵。
“国师愿意教,那真是朕的荣幸,传旨,把宫里几百年的灵草灵药给国师几十株,还有那些珍奇古玩也一并送到国师府中去,就当是朕的拜师之礼了!”
少年皇帝一开口,叶知秋就成了千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
大明收藏的珍奇古玩哦,那怕是大宋乃至大唐时期的古玩了,否则也不会被称之为古玩,这样的固网放到现代界去卖,还不是可以卖出高价?
叶知秋又变富裕了。
“多谢陛下。”
叶知秋觉得跟随皇帝真是一种美好的投资,他过往几个世界,那日子过得叫一个寒酸,哪怕是成了武当的掌门,其实物质生活还是一般的,不像现在,家财亿万,权倾朝野,小日子过得比现代界还要好一些了。
当然,这个世界是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洗澡的倒是有,不过不是太方便,至于飞机轮船火箭汽车也没有……
“那好,朕现在就要学。”
少年皇帝见猎心喜,立刻就决定学剑。
叶知秋点了点头,开始教少年皇帝学剑。
如今大明的上朝被少年皇帝改了,两天上朝一次,不然天天都要见那些腐儒,烦都烦死了。
今日正好是个休息的日子,皇帝不用去上朝,但是官员还是要办公的……
“启禀大人,那个说放了宁王再让皇帝抓了宁王的太监果然有问题,他应该就是宁王的人,这几日上跳下窜,似乎是要搞事情。”
当叶知秋陪同皇帝练完剑之后,霍哲紧急来求见叶知秋,说了这么一番话。
“盯好了,势必要一网打尽。”
叶知秋想了想说道。
“是,大人!”
“历史上少年皇帝落水,真的杀死宁王的手下搞的鬼么?”
叶知秋并不知道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只知道史书上写,皇帝在宁王叛乱平定后不久便因为失足落水而死。
很是可惜。
“看一看究竟是谁要搞事情?”
叶知秋对少年皇帝的观感还是很好的,不想看着少年皇帝就这么挂了。
于是当有一天少年皇帝从豹园里出来准备散会步而他身后两个太监准备将少年皇帝推进湖中时,两枚棋子打退了两个太监,随即叶知秋的身影出现在两个太监面前,将他们打晕了过去。
“看他们齿间有没有藏毒,不能让他们自杀,查,一个也不要放过。”
叶知秋看的电视剧很多,知道有些死士总会在齿间藏毒,一旦事情败露就会自杀,叶知秋是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的。
他的手下打开两个太监牙齿,果然不出叶知秋所料,齿间藏毒。
“若是审不出背后凶手,你自己看着办吧。”
叶知秋丢下了一句话,向皇帝解释事情去了。
“是,大人。”
被叶知秋丢下一句话的霍哲感觉有些苦逼,随即变得苦大仇深,这些该死的太监,不好好过自己的日子,非要刺杀皇帝!
这一件事闹得很大,但是查出来的结果却比较小,两个太监在严刑逼供下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是宁王府的内应,见着宁王被杀想为自己的主人报仇,而至于其他的同党,也只是几个小太监而已。
“可笑,可笑!朕若是死于这几个小太监之手,就算是到了九泉之下怕也是难以见列祖列宗。”
少年皇帝听闻杀自己的是被他已经杀了的宁王的部下,反而不怎么生气了,在豹房里犹自自嘲。
“不过他们敢杀朕,那是不能活的。”
少年皇帝话音一转,几个太监的命运便已经被安排了。“朕的命,现在还是很重要的,而且不止是现在,未来也是很重要的。朕还要中兴大明江山,还要御驾亲征,打下大大的疆土,朕的江山北地,还有鞑靼这样的势力等着朕征服,朕要是现在死了,那些人岂不是高兴坏了?”
“……”
叶知秋觉得皇帝说的有理。“陛下说的是!”
………………………………
第八十九章出征
叶知秋向来觉得帮人帮到底,送佛上西天,因此在他领悟了夺命十四剑之后,他便还是在皇宫里呆着。
一则继续随心意修剑,二则他镇守皇宫,维护皇帝安危。
与少年皇帝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叶知秋也可以看出少年皇帝真是一个不怎么摆架子的人,而且极不重视规矩,最讨厌儒家的繁文缛节,论其心性倒是可以和叶知秋做朋友。
叶知秋倒真有几分和少年皇帝做朋友的想法,大概是少年皇帝继承皇位继承的太顺利,平时交流叶知秋都感觉不到少年皇帝的那种龙威,因此与少年皇帝平等相交,而这更让少年皇帝欢喜,只觉得国师就是自己的知己,越发的信任叶国师,平日里的赏赐很多,而过节时的赏赐更多了!
二人虽为君臣,实则为友人。
这是难能可贵的。
及至一年时间已过,叶知秋献上的土豆玉米获得大丰收,更是令少年皇帝欣喜不已,亲去太庙祷告上天,说了些天佑大明之类的话,便令手下官员继续认真种植土豆玉米,等到可以推广开来就大力推广,为大明百姓增福!
“大明这一年的收入不错,风调雨顺,真是天佑大明啊。”
叶知秋奉旨去见少年皇帝,去的时候少年皇帝在和王阳明说着什么。
王阳明如今依旧是大明太师,这一年的时间里已经确立了他在朝中的地位,而且王阳明的办事很让少年皇帝放心,如今俨然是朝廷的第二红人,至于第一号红人,当然是与少年皇帝年纪相差无多的叶知秋叶国师了。
“国师来了,坐。”
少年皇帝见着叶知秋到来,立马赐座。
“谢陛下。”
叶知秋说了句,便坐下了。
“国师,太师,今年大明各处风调雨顺,百姓收成不错,朕有意乘势进军,收拾鞑靼,两位大人有何意见?”
叶知秋和王阳明对视一眼,各有想法。
叶知秋是同意进军的,而王阳明本身不反对,但是就这么因为大明风调雨顺了就去打别人是不是有些太随性。
“陛下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心情臣可以理解,只是战事要开,不是小事,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陛下要死要给鞑靼一个教训,不知道粮草军械可曾安排妥当,我大明的士卒备战情况又如何?还有鞑靼如今的情况如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些我们都不太清楚。”
王阳明想了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皇帝想打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打赢,只是如今看起来,似乎还没有必胜的把握。
“陛下想收拾鞑靼,那就收拾鞑靼,臣不是太懂军事,不过陛下只要愿意打,臣愿意为先锋大将,为陛下铲除一切敌!”
叶知秋郎朗言道。
“好好,国师大人的决心和勇气朕看到了,太师的担忧朕也知道了,这一次朕打算御驾亲征,后勤和粮草供给就有托太师了,至于国师,则随朕一同前行,有国师陪同朕,朕很放心。”
少年皇帝侃侃而谈,似乎是早就想好了。
这两位,都是他最信任的人,一个留守,一个随军,这样搭配很好。
至于知兵,他自己就知兵!
“是,陛下。”
既然皇帝已经下了决心,那臣子们做的就是遵从了,王阳明是实干家,也是能打胜仗的主,立刻就回去安排粮草辎重的事,而叶知秋也回了自己的住处,告诉了天宝这样的事。
“此次陛下御驾亲征,你立功的机会来了,我会启奏陛下,让你领一支队伍,到时候你可要好好的奋力杀敌!”
叶知秋笑道。
“多谢大人!”
天宝等待这一天等待了多日,如今有机会,他立马激动的跪了下来。
“小的一定在战场上奋勇厮杀,绝不辜负大人!”
“那就好。”
叶知秋点了点头。
天宝这样的就应该在战场上去建功立业,而不是将自己的一身本事用在镇压叛党上。
叛党?哪里有叛党?北边倒是有鞑靼,经常想着要南犯!
……
“陛下不可呀!”
“陛下乃万金之躯,怎么可以御驾亲征,万一有所损伤!”
“陛下慎重啊!”
当少年皇帝提出御驾亲征的想法之后,不出意外的,许许多多的朝臣都持反对意见。
而少年皇帝这一次是铁了心的不听大臣们的意见,以太师王阳明留守京师,自己则自封“镇国公”、“威武大将军”,领京师驻军五万,大军开拔,往边地宣府去了。
大军行军数日,终抵达宣府,与边军汇合,合计共十万大军,以宣府为驻扎点。
“边塞风光真是不同于京师之地,一片荒凉啊。”
叶知秋于宣府城墙之上登高望远,感受着这里不同于京师之地的偏僻,若有所感。
他是不反对少年皇帝亲征的,只是来到了边地既觉得有些兴奋,又有几分激动。
他还没打过仗呢!
“希望陛下的运气好些!”
与叶知秋说话的是边军守将王勋,上一次就是他在这里奉命去见皇帝,还和来犯的鞑靼打了一场,结果大家都没怎么死伤,他没想到这没过多久呢皇帝又来御驾亲征了!
只希望皇帝运气好些,不要遇上鞑靼寇边的事,否则这大明怕是又麻烦了,土木堡事件才过了七十年,不远啊!
“报,斥候来报,小股敌军寇边!”
说什么怕什么就来什么,守将还正担心鞑靼寇边呢,就真的有鞑靼来了。
“王将军,给本大人准备几匹快马,我要亲自出关,看一看鞑靼军队的战力!”
叶知秋想了想,吩咐道。
“……”
守将以一种看白痴的目光看着国师,这就是大明的国师么?
他感觉这一次怕是麻烦了!
“王大人,你不要以这样的眼光看我,我是大明国师,不是白痴,我会将自己的命看的很重要,不会让鞑靼的那些小兵取了我的性命的!”
叶知秋笑道。
“是,大人。”
王勋架不住叶知秋的话语,最终给了叶知秋几匹快马。
“天宝,我们走!”
“是,大人!”
便有百人小队出了宣府,厮杀去了。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叶知秋返。
他的身后,每个军士的战马之上都摆着几个首级,露着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大人真是天神下凡也!”
………………………………
第九十章 大军来袭
战场杀敌,叶知秋是第一次,他感觉整个人都是兴奋的,尤其是遇到扑面而来的鞑靼数百骑之后。
那是不同于江湖的厮杀,数百骑的整体划一的气势,便足以叫很多人望而生畏。
不过叶知秋是不怕的,他见着那些骑兵,一挥手就飞奔了过去。
战场上厮杀,剑并不是最好的武器,比不得大刀长枪,但是奈何叶知秋利剑已经用习惯了,当与鞑靼骑兵相遇的那一刹那,他毫不犹豫的挥剑,一剑拨过鞑靼骑兵的全力一刺,然后一剑斩掉了对面的人头。
叶知秋还可以看得到对面鞑靼骑兵脸上的狰狞之态,但是很快这种狰狞之态就凝固了下来。
因为,这个鞑靼骑兵已经死了。
他的头掉在了地上。
叶知秋索性弃马挥剑,夺命十三剑在他的手里成了收割生命的利器,每一剑落下,都有一个鞑靼骑兵死去。
“放箭!放箭!”
叶知秋虽然听不懂鞑靼骑兵的话语,但是鞑靼骑兵的所作所为让叶知秋猜测到了他们说的话语,稀稀落落的箭雨落下,叶知秋却如履平地,连现代社会的枪都奈何不了他,这速度极慢的箭又如何奈何他?
趁着鞑靼骑兵放箭的机会,叶知秋便已经来临鞑靼骑兵面前,几个刹那的事,将这些骑兵全部斩了。
这些本是小股寇边的鞑靼骑兵,遇着叶知秋这么一个变态,便全部挂了。
这对于大明来说,都是数年难见的大功了!
上一次的大捷,几十万军队调动了半天,杀敌的数量还只是两位数,而这一次他们杀敌的数量是三位数。
一百来号来犯的鞑靼骑兵,全部被斩了!
其中大多数的是叶知秋斩杀的,有几个是天宝斩杀的,但是到了叶知秋的境界,这些军功他已经不是太需要了,因此便将绝大多数的功劳让给了他的部下。
“什么,国师大人领兵出征,斩杀一百来敌军!”
宣府皇帝营帐之中,少年皇帝听着这样的事,激动地都要跳起来了。
他这刚来,国师就立下了大功。
“千真万确!国师大人神威,斩杀敌军数人,他们的首级,都被国师大人的手下砍了!”
“朕要去看看!”
少年皇帝听得激动不已,立马出了营帐,远远看见叶知秋骑马而来,他的身后数骑上,各缚着几个首级,看起来有些恶心。
“国师快快告诉朕,刚才国师你是怎么奋勇杀敌的。”
少年皇帝露着一副好奇的神情,立马迎了叶知秋进帐。
“陛下,事情是这样的。”
叶知秋见少年皇帝想听,那他便说了。
反正是夸自己的事。
“陛下,那贼军想射我,被我欺身靠近,使出一手夺命十三剑来,将他们全部斩了!”
“好好好!这些贼军真是可恶,打不过国师就想射国师,哪有那么好的事?”
少年皇帝听着叶知秋靠近射箭的贼军将他们全杀了,听得很是爽快,就应该是这样,大明的军队若是都能像国师一样,何愁大事不定?
“陛下也不可过于乐观,臣猜想鞑靼这一次吃了亏,他们一定会有新的动作的!”
叶知秋劝皇帝道。
“无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朕还愁他们不上门呢,他们若是来了,朕才是真欢喜!”
少年皇帝天生一副什么都不怕的样子,侃侃而谈。
不过到了下午的时候,他就不能侃侃而谈了。
因为鞑靼十万大军围城了。
叶知秋站在宣府的城墙之上,打量着城下望不到尽头的鞑靼大军,感觉有些密集恐惧症的症状。
他并非是怕这些人,而是人多了看起来很有气势,给人以压力。
少年皇帝也是一样的感觉,他看着这么多的鞑靼大军,觉得这牢牢的城墙都不能给他安全感,虽然宣府城中,也有朝廷的十万大军。
但是为什么,他的十万大军好像没别人的十万大军雄壮,而且也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呢?
“《孙子兵法》?《尉缭子》?还是《六韬》?”
叶知秋开始想古代的那些兵书,他想了好一会儿,想到了几本兵书的名字,而至于其中的内容,他就能记得《孙子兵法》之中的一些内容,而这些内容,还是他小学的时候和人装逼时专门去背的。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叶知秋所记得的《孙子兵法》,目前就只有这么多了,他觉得凭借着这几句话,是打不退十万鞑靼大军的。
“想当年我还嘲笑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现在的我,连纸上谈兵都不会。”
叶知秋想着自己半吊子的《孙子兵法》,要给皇帝说出一个什么《四胜四败论》或者《十胜十败论》,那真的是难上加难。
叶知秋现在一下子感觉到了曹操那些谋士的牛逼,打一场仗都可以搞出几胜几败论。
“国师可有计策退贼军?”
这一会,少年皇帝已经向叶知秋问计策了。
“鞑靼远道而来,士气正盛,按照常理而言我等守城便是了,因为敌军虽多,但以骑兵为主,骑兵擅野战,却不擅攻城,我等只需要以逸待劳,不过微臣愿意下关挑战,斩杀敌军大将,大挫敌军士气,到时陛下可见机行事,或令大军掩杀,或坚守不出!”
临到上场了,叶知秋也不能不出主意,三国演义他是看过的,诸葛亮,司马懿的用兵他都是见过的,当然这些都不怎么靠谱,唯一靠谱的是他的防御无敌,而攻击也无敌。
要不是有百变世界的百变武器,他才不会下去挑战呢?
在十万大军面前挑战,就算是武林高手,也有极大的可能回不来了!
“大明国师叶知秋在此,谁敢与我一战!”
叶知秋领了三千士卒出城,他坐于一骏马之上,大喝出声。
这马不是白马,而是一匹灰马,骑白马的将军往往很高调,但是也很容易被干掉。
“吾乃大将张三刀,特来取你狗命!”
对面军阵之中跃马疾驰而来一员大将,手持一柄大刀朝着叶知秋砍下,其声势浩大,其力道恐怖,乃是鞑靼麾下排名前五的大将。
然后,叶知秋就斩了他的头。
………………………………
第九十一章兵败如山倒
“放箭!”
当叶知秋斩了鞑靼大将之后,鞑靼的主帅下达了命令,立时,无数骑兵拉弓,朝着天空中准备放箭。
“我去,这还怎么玩?”
叶知秋刚斩了鞑靼大将,就看到这一幕,他心一横,就朝着鞑靼大军杀过去了。
在其他人看来,叶知秋这是去找死去了。想在百万军中斩上将首级,三国演义看多了吧!
叶知秋自有他的想法。
当鞑靼放箭的时候,他的选择无非只有几种,要么是令士兵举盾防守,但是他带出去的只有几千骑兵,全部举盾防守也未必防守得住,当飞速射来的箭以极快的速度下坠时,其具有的力道足以震伤盾牌之下的人!
叶知秋知道防守是不可能成功的,而退入城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退,鞑靼势必逼近,说不得还会趁乱攻取城池!
他现在倒是有些后悔自己学着演义里的情景带兵出城了,他就应该占据城关守着就行了!应该以逸待劳!
不过到了此时说什么都没有用,无论是原地防守还是撤退,都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便进攻吧。
他比起其他武林人士最大的优点在于他有百变武器护身,这件装备由百变星君世界最坚硬的材料组成,防护能力极佳,如今被叶知秋变作盔甲,可以抵挡的住几乎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