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子剑-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剑褪俏ǖ蹦昴且徽吨稹K淙恍旅б怀挥卸潭淌辶辏锤笕耸髁⒘税裱:俸伲坏┑蹦甑奶熳咏S氚咨咄饭嵌荚谠勖切值苁掷铮绞焙蛘馓煜滦樟趸故切照呕共灰欢兀 

    回客栈的路上,曹操与夏侯兄弟谈了很多往事,也介绍了天子剑与金牍是怎么回事。如果‘青虹剑‘与’霸王剑‘联手,那么希望就多了一成。当然,如果小师妹手中的确是’双股剑‘的话,那么胜算就更大了。

    ‘霸王剑‘现在吕布手里,这是众人皆知,不管家仇还是国恨,这笔账迟早要与吕布算一算。当务之急是先找到‘青虹剑‘,希望它还在太乙观。

    回到客栈,小师妹与张魅房间早熄了灯,曹仁躺在床上鼾声如雷,老人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这怎么行,曹操暗暗责备二弟粗心,忙轻轻唤醒了老人,将他扶进了自己房间。

    第二天一早,曹操介绍夏侯兄弟与众人认识,新添了伙伴,大家都很高兴,用过早餐,众人就骑马离开了嵩阳县,直接朝嵩山进发。

    嵩山,我曹操马上就要到了;‘青虹剑‘,不见不散哦!
………………………………

第一卷   取剑 第十八章  颖水河

    曹操等人一路无话,只想快些赶路。

    嵩阳县距嵩山不过三十里路程,也就半个时辰就到了。到了嵩山脚下,迎面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水流湍急,骑马是不可能了。

    寻了半天,竟没有来往渡河的船家,只得沿河折向东北寻找,在一处河滩,看见两个老年渔夫正在焚烧渔网,他们的身旁趴着两只被拖上了岸的小渔船,就像两只可怜的被拋上岸的小鱼。

    看见一帮人骑马过来,两名渔夫明显有些紧张,起身就想向岸上林子里跑,曹洪从马上飞身跃起,在空中翻了个身,恰好落在他们前面,两名渔夫吓得浑身哆嗦,跪地求饶。

    “好汉爷饶命,小的再也不敢了,渔网都已经烧了。”

    “老伯不要惊慌,我们是路过此地,想去嵩山游玩,请老伯将我等送到对岸,船费自然不会少付。“

    “好汉爷真的不是‘鸿门‘来的?”看着曹洪等都带着宝剑,渔夫半信半疑,看的出,他们是吓怕了,怪不得看到带武器的就马上逃跑。

    曹操一番解释,渔夫才道出实情。

    原来这条河命叫‘颖水河‘,沿岸的百姓多以耕田务农为生,农闲时就置办渔船,一来打鱼贴补家用;二来因为各地来嵩山的游客众多,也能挣到不少渡河费。

    可自从董卓掌权以来,因他字‘仲颖‘,为了避讳,就强行将’颖水河‘改名’漫水河‘。

    自古以来确有为君王与尊者避讳,比如为避大汉光武皇帝刘秀的名,就将‘秀才’改称‘茂才’。可董卓算什么东西,一名臣子而已,竟然也要求如此,不过普通百姓又能奈何,让改就改吧。

    更有甚者,一个月前,来了一帮’鸿门‘的人,非常凶狠蛮横,一个个都带着刀剑。他们张贴告示,号称是奉了董相国的命令,严禁两岸渔民打鱼,船只一律上岸。

    有些渔民为了生计冒险偷偷打鱼,被抓住后当场就杀死了,渔民们这才害了怕,所以这两名老渔夫见到曹操等人后,吓了个半死。

    当曹操提出要坐船去对岸法王寺的时候,两人更是连连摇头:“可不得了,前些日来了好多官兵,将法王寺围了个严实,听说还死了好多和尚呢,你们还是别去的好。“

    “什么?究竟出了什么事?为什么杀人?“老人问道。

    “那谁知道啊,老哥还是别去了,寻那个晦气干嘛。”

    “我们不去法王寺就是了,嵩山好玩的地方多着呢,只要肯再我们过河,我愿出双倍的价钱。”说着,李儒拿出了一块银子。

    两名渔夫眼睛盯着那块银子,不假思索便答应了,要知道两人辛苦种地一年,也不值这块银子。

    渔船实在有些小,一只船上根本立不下,于是分开了乘坐两船,这条河宽约三十多丈,好在两名渔夫常年在河里讨生活,业务非常熟练,不一时 小船便到了河心。

    曹操正询问夏侯兄弟伤势恢复情况,不经意间目光忽然发现有名渔夫几次偷窥自己,不禁心中一凛。

    他起身缓缓地走到那名渔夫跟旁,见他五短身材,黑瘦精干,两只眸子里反射出道道精光。

    “老伯,我来帮你,小时候我们村边也有条小河,练过几次划桨,不知道还会不会。”曹操边说边从他手里拽过了一只桨,渔夫推脱了几下,也就松了手。

    “老伯在这嵩山脚下生活,可曾知道太乙观?”

    “知道,知道,到了对岸,东向上去就是少室山了,半山腰就是太乙观,观里不少下山的道士也都坐过小的船呢。”

    “哦,法王寺是去不成了,我们准备去太乙观游玩,不知那观主如何称呼?”

    “大家都叫他木道长,有七十多岁了,有一年我去给观里送谷子,见过一面,一晃也有五六年了吧。”

    “哦?不是吧,我怎么听说那太乙观主名叫三都道长,几时又换了木道长?“老人不知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

    渔夫明显有些紧张:“喔,喔,可能是时间长了,记不清了。”

    老人呵呵盯着他笑,渔夫更加窘迫,低下头猛力划桨。

    “法王寺被官兵围困,老伯怎么知晓?可曾见过僧人被杀?”

    “这个,我。。。”渔夫支支吾吾,索性将手中船桨一丢,就欲跳向河中,却被曹操一把抓住手腕。

    “老伯这手保养的不错,连个茧子都没有,可不大像常年务农之人?”

    被人看出破绽,渔夫一拳击向曹操面门,这一拳速度极快,可见此人有些功夫。曹操侧头躲过,伸手去摸腰间长剑,忽然听得脑后生风,忙大喊‘小心’,拉着老人倒在船上。

    渔夫惨叫一声,用手指了指另一船上的同伴,翻身掉进水中。

    暗器正是另一只小船上的渔夫射出,他也真够心狠,竟然完全不顾同伴死活。

    “居然躲的过老夫的‘漫天蛰茅刺’,嘿,想不到你这小子还有两下子。”渔夫桀桀阴笑,他猛一跺脚,小船就剧烈摇晃起来。

    这条小船上坐着张魅和糜月,以及曹仁、李儒。小船越摇越烈,似乎随时会翻。四人只好手拉手抵抗晃动,自顾不暇,哪里还腾的出手攻击渔夫?

    曹操这边也不乐观,大家都是旱鸭子,渔夫已死,小船失去控制,就算不翻,也会被水流冲向下游。

    曹操曹洪急忙一人抓住一只桨,奋力划水。渔夫划桨动作,看起来简单,曹操两人初次尝试,一点也不得要领,小船非但没有前进,反而在河中打起转转。

    渔夫哈哈大笑,心想“这次该着我风光,日后在掌门面前必然能高看一眼。“他一头白发,也是瘦的出奇,简直就像个麻杆,个头比死去的同伴稍高些,他一把从糜月手里抢过‘双股剑’,细细地观看,非常得意。

    他的目标就是‘双股剑’,现在剑已到手,也就没有必要再留曹操等人的性命了。

    他催动内力,脚下小船箭一般向曹操所乘的小船撞来,两船相碰,必定船毁人亡。

    当两船相距不到一丈远时,渔夫一头扎进水中,鱼一般游开了。这是在船上,曹操等人又不会水,眼见两船越来越近,众人万分着急,但也无计可施。

    怎么办?跳水逃生?可是队伍里没一个人会游水,跳下去也是凶多吉少,但不管怎么也比撞死的强吧,曹操等人主意已定,眼见小船已到跟前,眼睛一闭就准备跳河。

    至于‘双股剑’,此时那还顾得了。

    突然之间,一股水柱从两船之间窜出,冲天而起,足有四五丈高。正是这股水柱,大大消化了小船的冲力,两船虽然最终相撞,但力道却轻的多了。

    还好众人安然无恙,劫后余生,众人感慨之余见两只小船靠在一起,忙招呼所有人合到一条小船上,虽然拥挤,却加大了安全系数。

    曹操见张魅与糜月惊慌失措,花容失色,急忙一手拉住一人,招呼师弟们划桨。

    突然船底又来一股水浪,似有无形动力,催动小船向岸边行进。

    这倒奇了,究竟是什么力量能带动这么多人的小船自行前进?难道是船底有人?

    小船安然抵岸,众人松了一口气。再看那河中,却是巨浪翻滚。只见一条巨浪自东至西,另一条巨浪自西而东,双方呼啸着碰撞在一起,伴随着一声闷响,激起冲天巨柱,将河心那只小船高高抛向天空,然后又重重地跌落水中,裂成了两半。

    接着两条人影从水中射出,分别落在两半小船上。东侧之人正是抢剑的渔夫,西侧之人蒙着面,看不见样貌。

    出水瞬间,渔夫又发出一把毒针,快到蒙面人跟前时,蒙面人单掌运力,拍向河水,立刻弹起纷纷水花将那些毒针轻轻击落。

    “‘漫天蛰茅刺’!功夫不错,暗箭伤人,自然是号称‘卑鄙无耻’的水龙王了。”蒙面人中气十足。

    “嘿嘿,老夫这辈子从未做过一件好事,所以外号就叫做‘卑鄙无耻’。“水龙王得意洋洋,‘卑鄙无耻’,这样的外号他倒十分享用。

    “素闻水龙王水上功夫登峰造极,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妙极,妙极,阁下 ‘鲸浪袭‘功夫也不遑多让,能有这么好的水里功夫,自然是冀州太平神教张三爷了,真想不到,张三爷也看上了这‘双股剑’,只可惜你来晚一步,此剑已归我‘鸿门’所有。“

    岸上的曹操等人听得非常清楚,原来这两人一个是‘鸿门’八大金刚之一的水龙王,另一人就是冀州太平神教的三首领。

    这么说,刚才那股催动小船前行的水下内力,就是张三爷的绝技‘鲸浪袭‘了,这功夫真是厉害,曹操等人大开眼界。

    可是,自己与太平神教没有交情,张三爷为什么肯出手相救呢?不难看出,他来此的真正目的也是为了‘双股剑‘。曹操记得清楚,当日在清风寨中,太平神教的二爷就曾出现抢剑。

    糜月急的直掉眼泪,‘双股剑‘丢失,怎么跟爹爹交代?

    曹操与张魅不住安慰,可那水龙王人在河中,岸上众人纵想拼命,也到不了人家跟前。

    “哈哈,水龙王,你我水里的功夫难分胜负,不过我奉了教主命令,势必将‘双股剑’带去,索性就与你斗上一斗。”

    说罢,水龙王与张三爷同时跳入水中,瞬时水中波涛汹涌,被搅的‘翻江倒海’,这两人水性都相当不错,可以说在水里都是一等一的高手,短时间不可能分出高低。

    两人全隐藏在水中,曹操等人只见水里两片硕大的水花互相缠斗,互相压制,但谁也占谁便宜,随着‘斗法‘,两团水花急速地向下游漂去了。

    眼睁睁看着‘双股剑’被带走,众人却无能为力, ‘鸿门’欺人太甚,这笔账迟早一块算。

    曹操心里很不是滋味,他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小师妹。‘双股剑‘就在身边也不能保全,等’青虹剑‘找到后,自己又能否保全呢?

    走一步是一步,没必要多想,既然木已成舟,还是先上嵩山找到‘青虹剑‘后,再探寻’双股剑‘的下落,反正冤有头债有主,不是他水龙王,就是他张三爷。

    可是为什么一路都有‘鸿门’的人出现?两名渔夫分明是早就在此‘等候’,看起来‘鸿门’自己的行程了如指掌,每一步全在对方监控之下,曹操心有所思,眼光扫了一遍众人,心里估计他们肯定也有这个疑虑。

    既然这里已有‘埋伏’,那么无论是法王寺还是太乙观,只怕也早有‘鸿门’的人在‘等候’了。

    既无退路,那就明知山有虎,也要虎山行。
………………………………

第一卷   取剑 第十九章   太乙观

    边登上嵩山,边与老人商议。

    从距离上讲,这里距少室山最近,而法王寺在太室山,距此还有三四十里路,而且又听说法王寺已经被官兵与‘鸿门’的人围困,此刻前去,无异于自投罗网。

    所以不如先去太乙观找‘青虹剑’,也能顺便打听法王寺的真实状况,好在老人也比较明事理,同意将找侄孙的事先放一放。

    水龙王怎么知道自己定在此地渡河,张三爷为什么出手相助,曹操越想越心里越沉重,有一个念头深深埋在他的心底,他边走边默默地观察队伍里的每一个人。

    其实他早已想到了一个主意,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决不能任人摆布,自己死不足惜,但万不能耽误国家大事。他下决心试一试,说不定还能赌出个机会。

    沿途是一条极窄的道路,用石条铺成,有的地方甚至就直接在石头上凿刻成阶,一路逶迤而上,但见周围山势陡峭,诸峰起伏,奇草怪林,鸟鸣啾啾。

    这般景色确实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可惜此时每人各有所思,心事重重,哪有心思欣赏美景?

    到了半腰,前面地势平坦,宽平如寨,一座浑厚庄严的道观出现在众人眼前。朱漆正门,匾额上‘太乙观’三个大字。

    血书里说的清楚,‘青虹剑’应该就在这太乙观内。

    终于到了,希望就在眼前。

    可是众人隐隐觉得哪里有些不对,走到跟前,才猛然明白:嵩山美景如画,游人如织,可太乙观却双门紧闭。就算太乙观不受游客参观,也没必要大白日的关门闭户吧?

    从里面传出众多道士集体敲击磬磐及诵经声,间或法鼓钟钹,显然是在做法事。

    曹操上前扣门,半晌,才有名小道士开了门,上下打量了曹操一番,又瞅了瞅后面的曹仁等人,见还有两名女人,小道士不禁皱了皱眉,勉强问道:“施主有何要事?”

    曹操开门见山:“晚辈曹操求见观主木道长。“

    他这么说,大大出乎曹仁等的意外,来太乙观找木道长是为‘青虹剑’,沿途屡遭‘鸿门’追袭,此处说不定也有隐伏的探子,曹操这么自露身份和目的,是什么用意?

    “施主来晚一步,昨夜里观主他老人家已经羽化登仙,这做法事超度声音众位施主一听便知。“

    什么?木道长昨晚已经死了?众人无不心中一惊,这个结果可是大出意料,没有木道长,那‘青虹剑’岂不成了悬案?

    怎么会这么巧?他是唯一知情者,这个秘密若被带进棺材里去,那么‘青虹剑’便永无重见天日的机会了。

    怎么会是这个样子!众人正面面相觑,小道士摇了摇头,就准备关门谢客。

    “师弟且慢。“这时从里面又走出来一名小道士,双眼看着曹操,”这位施主,可是五禽剑派的曹操?“

    “正是。”

    小道士稽首道:“福生无量天尊,三都师伯请诸位施主到‘朝拜殿’观礼。“

    小道士领着众人来到朝拜殿,只见里面老少道士足有几十名,全都满脸悲戚地诵念经文。朝拜殿是道教辈分高者羽化后,停放遗体供人瞻仰遗容,及做法事超度的场所。此刻里面香烟缭绕,飘舞着燃尽的碎烧纸。看这阵势,足见羽化者身份不殊。

    一名老道士原地迎接:“无上太乙救苦天尊!师兄羽化成仙,实是本观大事,依着规矩,众位施主,尤其是两位女施主是不能进这朝拜殿的,但念及诸位都是师兄俗家之后人,特此网开一面,请施主上香祭拜。”

    他是太乙观主木道人的师弟,名叫三都道人,看年纪也至少六十多了。

    曹操排头上香,其他人低头跪拜。看着台上道布蒙盖着的木道人遗体,众人心里五味杂陈。尤其是曹操,好不容易来到太乙观,木道人却已归天,这样一来‘青虹剑’的线索就断了,怎么跟皇帝、白马寺老方丈以及曹家冤死的族人交代?

    礼毕,三都道人将大家迎进了后堂谢礼。众人落座,上茶。

    “少侠可是沛郡谯县的曹操?”

    “正是晚辈。”

    “无上太乙救苦天尊!我师兄俗家确实姓曹,三十岁前曾在京城为官,而后出家为道,号‘木友道人’,他八十岁高龄羽化,得道升仙,可惜少侠晚来一日,未能与师兄见面,实在是遗憾之至。不知少侠此次前来,可是有事要见木师兄?“

    “晚辈奉家父之命,来太乙观拜见木道长,顺便取一件家传之物,真料不到苍天弄人。”

    “施主欲取何物?”

    “青虹剑!”

    什么?曹仁等人更加不解了,大哥一向沉稳,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直接把实底给亮出来了?

    曹操回答这样直白,就连三都道人也吃了一惊。

    他命小道士将门窗关闭,低声道:“眼下朝局动荡,江湖震动,世人无不紧盯着五行剑,‘青虹剑‘干系曹氏一族兴衰,事关重大,贫道不得不谨慎行事,施主既是曹氏族人,可有证据?“

    曹操将左手平伸,五指并拢,递到三都道人跟前。三都道人一愣,旋即笑道:“不错,不错,曹氏一族子孙的无名指皆比中指长,确是家族特征。”

    说着,他也将左手平伸,五指并拢,曹操见他的无名指也是比中指长,不禁惊到:“道长您,您是。。。?”

    “贫道幼年家住沛郡谯县,十七岁因举孝廉入京为官,此后平步青云,十年后升至京兆尹,三十岁因牵扯一桩大案,为保家族利益,辞官出家,道号木友,距今整整三十年了。“

    峰回路转,原来眼前这位道长才是木友道人,局面翻转,众人心中腾地又升起了希望。

    那就怪了,既然这位三都道人才是木友道人,那么羽化的那位观主又是谁呢?

    见众人疑惑,木友道人低吟道:“木友即是三都,三都即是木友;师兄即是师弟,师弟即是师兄。”

    众人恍然大悟,闹了半天,死去的那个才是三都道长。

    曹操赶忙磕头:“孙儿曹操给叔公叩头。”

    其实曹操并不确定木友道人在曹家的辈分,只是从年纪上看,推测应该是自己的爷爷辈。

    木友道人将他拉起:“唉,我曹氏一族遭此大难,唯有请出祖传‘青虹剑‘,解救天下苍生。“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张陈旧的黄纸,展开后上面画着一朵莲花。

    曹操忙也从怀里掏出父亲的血书,只见上面所画的莲花,虽是用鲜血所描,但模样与黄纸上的完全一致。

    这下就不会错了,双方互相印证吻合,表明寻找‘青虹剑‘的线索就是这朵莲花。

    可是莲花又代表什么呢?“家父说是莲花洞”,曹操一语道出。

    当日在谯县郊外,李儒曾看过这张血书,当看到上面所描绘的莲花图案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莲花洞’,只是当时没有把握,就没说出来,现在看到两朵莲花,马上就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而曹仁与曹洪就更加不解了,一行人赶到曹家庄时,悲剧早就发生了,地窖中的亲人都已是冰冷尸体,怎么可能告诉曹操‘莲花洞’三个字呢?

    更为不解的是,好像第一眼看见血书时,没记得上面有这朵莲花图案呐,难道是当时过于悲伤,没看清楚?

    木道人面露喜色:“不错,你猜的很对,‘青虹剑‘就埋在莲花洞内,是我当年亲手所埋,真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看见它重见天日。”

    其实,找到了木道人,就用不到那朵莲花图案了,因为‘青虹剑‘就是他本人埋藏的,自然知道确地的埋剑地点。

    只是谁又能意料到天道变幻,世道沧桑,当年差点给曹氏带来灭顶之灾的‘青虹剑’这么快就又重现人间。莲花图案,原本是留作后世子孙寻剑的一个线索而已。

    为防止夜长梦多,众人决定即刻就将剑取出,毕竟‘鸿门‘的人阴魂不散,随时都有可能出现。

    众人都很兴奋,折腾了这么些日子,终于看到希望了。‘青虹剑’,马上就能见到你了。

    木友道人亲自带路,直奔莲花洞,安全起见,他一个小道士也没带。

    莲花洞,是太乙观西南角一处天然洞穴,因里面宽敞恒温,被观里用来做储藏间,只是放一些日用之物,没什么贵重物品,在观里道士们眼中,就是普通仓库而已,因此也只有一名道人看守。

    这名道人也快五十了,穿着比较邋遢,道袍上补了几个补丁,鞋子也露出了大拇脚指,满脸的胡子拉碴,不修边幅。他年纪不小,辈分却低,一般道士叫他济空师兄,这个人本分木讷,职责就是每日守在这莲花洞,据说也十几年了。

    洞里是存储日杂物品的,里面新的鞋子定然不少,但他脚上的鞋都如此破旧了还穿着,可见这人老实本分,因此这差事交给他,观里放心的很。

    “济空,快打开洞门,找一把铁铲。“

    “是,师叔。”

    众人进了莲花洞,发现这是本是一个天然洞穴,后来又经过了人工开凿修整,非常宽阔,东西向较长,足有百余来步,南北向短些,可也有六七十步。

    洞内气温恒定,冬暖夏凉,物品放在里面淋不着,晒不着,更加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