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忘归-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唯独这老道人仅选中了苏迈一个,许是资质好的都被挑走了吧,剩下的能挑一个是一个吧。
众人在大厅前圆桌各自师长前站定,依次跪拜敬茶。
苏迈独自一个站在独臂老人前面,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和旁边四位比,这老道士显得有几分寒酸,甚至落魄,风度气质也相去甚远。
想到这些,苏迈心里反而对这独臂老人多了几分同情。
何况就冲他刚才对自己的一个微笑,也算是有知遇之恩了,日后的事情,再说吧。
心下释怀,苏迈恭敬地在老人身前跪下,正正了磕了三个响头。
随后接过旁边铁剑门弟子递来的热茶,奉到老道士身前,虔诚说道:“弟子苏迈,请师父喝茶”。
刚才苏迈的一番情绪变化,老人均看在眼中,此刻见其表情诚恳,心下稍有安慰,微笑接过道:
“不必多礼,起来罢”。
拜师完毕,众人便随师长回转各堂,而未入选的外门弟子则由宁大川带领,回到外谷。
临行前高翔面色沉重,显然心情低落,苏迈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了几句,并约定等安定下来后,再到外谷去探视他后,便随着老道人出门出去。
一老一少,一前一后,沿着湖畔而行。
没有一句话,就这样默然走着,去向一个无人关注的角落,留下的,是两道淡淡的身影。
留仙湖,能留下仙么?
………………………………
第十九章 二者选一
祖师堂为铁剑门供奉历代先祖灵位所在。
除了五年举办一次祭祀活动外,其它时间均不对外,只有长老级的人物可以进入。
故这独臂道人守在这五十余年,门下弟子却多有不识。
苏迈随着老道士走过留仙湖,越过几座院落,从山谷东侧的一条小路上穿了出去。
不多时,便到了一个满是竹林的山谷。
穿过竹林,来到一座小院,青石铺地,灰瓦白墙,显得宁静而安然。
和前面的高墙大院,庄严气势相比,这里更像是一个农家小院,甚至比之外谷亦有不如。
若是苏迈一人来此,定以为是山间猎户之住所。
老人在院门前停住,待苏迈走近前来,便说道:
“此地即为本门祖师堂,也是供奉铁剑门历代祖师仙灵所在,老道枯心,忝为守护。”
这是自出了执事堂后,老道士第一次开口。
原来他叫枯心,这名字也够怪的,苏迈抬头望了望,忽然奇怪地问道:
“师父,为什么这里连个牌匾也没有?”。
“敬祖奉宗,自在心头,要牌匾何用!”
话虽如此,语气中却有些落寞,继而说道:“这祖师堂啊,原也是香火鼎盛,可惜……!”。
“可惜什么啊,师父?”苏迈追问道。
“与你无关,勿需多问!”
老人阻断了他的疑问。
苏迈吐了吐舌头,对这神秘老人充满了好奇,却又不敢有所不敬。
二人步入院中,只见正对院门是一间厅堂,两侧各有两间厢房。
院内铺满青石,中有一口古井,地面甚是干净,连一片叶子也找不到。
随着老人向内行去,刚入厅堂,苏迈便吃了一惊。
只是眼前是一片供台,密密麻麻摆着或新或旧的数十个灵位,其下有一香案,还插着三支刚燃烧完的檀香。
老人走近香案,轻轻取出三支香,引火点燃,朝前三鞠躬,递给苏迈道:“过来拜见各位祖师”。
苏迈接过香,在香案前一个草蒲团前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算是完成了他拜入铁剑门的最后一道流程。
枯心道人静静地看了看地上的苏迈,轻轻叹息了一声,自语道:“不知是祸是福啊!”。
待苏迈磕完头,站起身后,老人便将苏迈带到一侧的厢房。
只见其中摆着一张木桌,上一壶清茶,两个茶杯,一旁的角落摆着一小书桌,甚是简陋。
见桌上的茶杯,苏迈开口问道:“师父,我们这里还有别人吗?”
“没有了,以前就为师一人,今日多了你”老人答道。
“那为何会有两个茶杯?”苏迈有些奇怪。
“对影自品,以后另一个就是你的了”
老人说完,便在桌旁坐下,招呼苏迈也坐了下来。
“孩子,今日到了这祖师堂,可是有些失望?”
枯心道人开口问道。
苏迈心中一惊,忙站了起来,躬身说道:“能得师父垂青,乃徒儿之万幸”。
老人笑了笑,摆手示意苏迈坐下,道:
“你不必紧张,今天你也看到了,为师从未授徒,独自一个守护这祖师堂,你今日能到此处,亦是缘分,我铁剑门千年传承,玄功道法不尽其数,只要你好自修炼,日后必有所成,”
说到过,老人却出奇地有些激动,看得出,对于铁剑门那份由衷的敬重。
“可惜,我门中仙法,泰半失传,如今仅剩这虚云诀,也已乏人问津了”
老人神色转为黯然,言语中带着几分痛心。
“师父,虚云诀是什么啊,为何无人问津?”
“这虚云诀乃我门中之宝,道家练气秘法,原是铁剑门弟子修行的根基,可惜如今铁剑门不同往是,这虚云诀也便束之高阁”,老人叹息道。
“为何?”
苏迈越发纳闷,铁剑门的弟子不练这虚云诀,难道还有别的术法?
“这虚云诀乃是道家正统,自木叶祖师传下,道法大成后可有通天彻地之能,遗憾的却是进境甚慢,若无数百年修行,难成大器。”
“数百年?”
苏迈睁大了眼睛。
“不错,所以自木叶祖师后,本派极少有修到巅峰之辈,门派声望也是每况愈下,直到五十年前,易见初接替江宗主执掌本派后,才渐有起色,不过却已非铁剑门之盛。”
老人回道,对近年来铁剑门的兴盛,似乎并不看好,而对众人景仰的易宗主,也是直呼其名。
顿了顿,老人继续道:
“数十年来,铁剑门大开山门,广纳贤才,门派声望与日俱增,其真正原因却是摒屏了这虚云诀,另辟蹊径,令门下弟子境界大升,造就人才鼎盛。”
“另辟蹊径,难道修行别家的道法?”苏迈道。
“五十年前,易见初接替宗主之位,不久即宣布在祖师秘卷中觅得遗法,比之虚云诀更易修行,下令新人弟子学习这《玄清仙卷》,自此后虚云诀便被弃之,如今铁剑门年轻一辈中更是少有人知,连长一辈的门人,也多有人转而修习新法”。
“师父,这玄清仙卷真有这么厉害吗?”
苏迈身子朝老人靠了靠,追问道。
“这仙卷为师未曾修习,只是从近些年的年轻弟子中看,确比虚云诀易于修炼,且进境更速,至于日后进展如何,却无人得知。”至于苏迈的疑问,老人亦无从回答。
“那我要如何修习呢?”
苏迈突然想到这个棘手的问题,从心底讲,他肯定也希望修习进境最快的,毕竟有捷径总是好的,总不能等高翔韩屏儿他们都在天上飞了,自己还在地下跑吧。
心里这么想,却不好意思说,毕竟从师父的话气里,对虚云诀这祖宗功法甚为看重。
老人看出苏迈的心事,便说道:
“你入我门庭,这虚云诀和玄清仙卷可自行选择,不过二者修炼方式各异,你只能取一而从,切误贪多枉行,否则会有性命之虞”。
说完,老人站起身,自旁边的书桌下拿出一个木盒子递给苏迈。
打开一看,里面并排放着两本古籍,赫然是玄清仙卷和虚云诀。
“师父,我要炼虚云诀”
苏迈拿起其中一本,对枯心道人说道。
“嗯,不错,这虚云诀虽进境缓慢,但乃是祖师所传的铁剑门正统,只要你潜心修炼,绝不会比这玄清仙卷差”
老人面有喜色,心道这虚云诀蒙尘多年,如今总算后继有人了。
拿起苏迈手中的虚云诀,老人轻轻抚摸了一阵,说道:
“虚云诀乃三清秘法,讲求循序渐进,自然而成,引天地之气为我所用,你我凡俗之身,欲引天地灵气,难如登天,因此修行之初,甚是痛苦,须有非凡勇气和毅力,方可成功,你须早做准备,若无机缘,不须强求,自去修那玄清卷罢”。
“请师父放心,徒儿自知资质不高,必当竭尽全力”
苏迈坚定说道,有了枯心道人这番话,苏迈心里也算有了底。
先前他挑选这虚云诀,是怕惹老人不开心,只要自己尽力了,学不成转而修习玄清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第二十章 不宜修行
和老人一番长谈并传授了些虚云诀的入门功法后,苏迈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
凡人修真,本是逆天之举,欲以肉体凡胎与天地相通,谈何容易。
千万年来,多少人意图超脱轮回,一登仙界,踏上这修真之道。
然而大浪淘沙,真正能有所成就者,亦不过万中之一。
而大多数更是尚未入门,便已放弃,究其原因,亦不过修真界最为看重之资质差异罢。
天地灵气,充盈世间,无处不在,却又无迹可寻,欲将这羚羊挂角般的灵气引入体内,除了机缘,而重要的是体质和根骨。
若资质极高,体内气脉流畅,则可在极短时间内感应到天地之气,少则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也能有所领悟。
而资质低者,脉息庸塞,气血不畅,则穷其一生或也难有所成。
这就是为何修真界各派在授徒时须经望气术验体,非有一定资质不收的原因了。
毕竟按常理而言,若无修炼的根基,再多努力也是白费。
而此刻的苏迈,在踏入修行的第一步时,也遇到了多数人共同的困惑。
这虚云诀本是木叶祖师传下来的不世奇书,乃是道家先天秘术。
较之普通的修行之法自是其深如海,而同样,其修行难度也要艰涩得多。
书中开篇记载:
虚云仙诀,传之上古,问道于天地,成不世奇功,然道生万物,亦源于万物,欲成仙道,须求之自然,不可强取,慎之又慎。
其后便是修行之法,教人如何引导自身气脉流动,如何将气息洞开,与天地灵气相交,进而引导进入体内,为我所用。
苏迈曾随天随子修习御寒之法,对经脉之道倒也颇为熟悉。
遂依法诀而行,将体内经脉中散布的气息缓缓引至丹田,凝成一体,谓之百川归海,气沉丹田。
而后自上而上,依次将各要穴散开,凝神静气,按书中所言,呼吸吐纳,以感应天地之气。
如此一周,苏迈只觉全身酸痛,仿佛将身体抽空一般,而那天地之气却似根本不存在,毫无所感。
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这天地之气若这么容易感应,一次就成,除非千年一遇之奇才,为修真而生之辈。
不过自不可能是他,不然早就被宗主选走了,又怎会沦落至此。
约莫半个时辰,苏迈感觉身体酸痛稍缓,便重来了一次。
结果一如初试,他倒也不急,倒头便睡。
第二天大早,天尚未亮,苏迈便爬了起来。
昨日枯心道人授其虚云诀时提到,一日之计,灵气最为充沛之时在寅卯之交。
此时正值日夜交替,天地间气机旺盛,最便于感应,苏迈记在心头,早早便已醒来。
深呼吸几次,苏迈满怀期待地依法施为,结果依旧令人失望。
灵气依然没有感应,而刚聚到丹田的气息不一会也已消失无踪,留下的只是一如昨日般的酸痛。
咬咬牙,苏迈又试了一次。
这回动作更是缓慢,神情也是更为专注,端坐在床上,像一尊泥塑般一动不动。
如此竟是花了近一个时辰,待他有些丧气地睁开眼时,天已大亮。
一大早,枯心道人便准备了清菜白粥,招呼苏迈进食。
当看到他一脸疲惫的样子,便问道:“如何,可有感应?”
苏迈摇了摇头,似乎连说话都费力。
枯心示意他坐下,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不急,这灵气感应乃是修真之根基,非一朝一夕可成,你如此疲惫,可是修炼过甚?”。
苏迈闻言便将昨日和今晨修炼情况向枯心道人说了一遍。
枯心听后便道:
“这虚云诀入门甚是艰难,你体质一般,初行其道,酸痛在所难免,以后早晚各行一次即可,不宜强求,照此而行,不出数月,应有所获。”
苏迈此刻甚有饿感,顾不得其它,快速喝了两大碗后,感觉精力好了许多,遂对枯心说道:
“师父,为何要到数月呢?”
“引灵入体,本无时间长短之说,在乎自身之状态,你初次修行,虽有一定资质,但非上上之材,欲将全身血脉尽开,达到空灵之境,须不断尝试,而凡体承受有限,过度疲惫反而适得其反,故而早晚各一次最为适合。”
苏迈恍然大悟,难怪虚云诀开篇就提到“求之自然,不可强取”。
这天地灵气须在身体状态最佳之时才能感应得到,我修炼一次已然全身不适,再炼看来也是无益。
当晚,苏迈便依枯心道人所言,循序渐进,做完一遍便休息。
此后早晚各一次,不断感应那虚无缥缈的天地之气。
如此往复,一晃三个月过去。
这日清晨,苏迈依例将自身清空,闭目等待。
起初尚无任何反应,渐渐地,苏迈只觉头脑一清,一股若有若无的气息自头顶百会穴缓缓流入。
苏迈心念一动,待要捕捉时,已然消失无踪。
四周静悄悄的,刚才那一丝气息如灵光一闪,倏忽不见。
灵气,一定是灵气。
苏迈心中大喜,这是修炼以来来第一次感应到天地之气。
虽然只是刹那之间,但那一丝的清灵,就如同久在黑暗中行走的人,突然见到光亮一般,足已令人兴奋不已。
大叫着冲出房门,此刻的苏迈紧张而激动。
枯心道人正站在院子的井口,见他冲了出来,亦未有何反应,面色平静地说道:
“如此失态,可是已有所获?”。
苏迈拼命地点头,稍缓才说道:
“师父,我感觉到了,真的感应到了”。
“是何感觉?”枯心道人问道。
“像一股水流一般,自头顶缓缓地涌入,只是一下就消失了。”
苏迈说完,又有些沮丧。
“心不平,气不顺,自然就会消失。”
枯心似是早有所料,继而说道:
“这先天之气飘忽不定,你须心静如水,身外无物才能与之相通,你初次感应,必然心动难平,这灵气自然也就消失了”。
原来如此,苏迈有些释怀。
不是修炼出了问题,是自己过于激动,故而气息失控,导致引灵失败。
弄清原由之后,苏迈心下了然,对接下来的修炼隐然有了更多期待,按师父所言,应当无碍。
果然,之后的第四日清晨,苏迈便已又一次成功地感应到了那熟悉而陌生的灵气。
初时像绵绵春雨,丝丝缕缕自头顶汇入,不一刻便如涓涓细流般涌入身体各处。
苏迈只觉身心舒畅,说不出的轻松惬意,就像久旱之人,突遇甘霜,大口痛饮之后的酣畅淋漓。
任由这灵气在身体内游走一周后,苏迈小心翼翼地按虚云诀所授之法,将其缓缓引至丹田,希望凝成一气,化成自成真元。
不料,大喜过后,意外却出现了。
按枯心道人所言,这灵气入体,游遍周身后,可将其引至丹田,为已所用,而苏迈将灵气凝拢后,这神奇的先天之气却并未在其中逗留,确是散入百骸,最后消失不见。
此后,任由苏迈如何努力,再也寻不到任何踪迹。
失落、沮丧甚至痛心。
苏迈此刻的心情坏到了极点,不过他还没有绝望,或许师父尚有办法。
想到此,苏迈霍然起身,开门朝院里跑去。
甫一见到枯心,苏迈便急急了丢出了自己的困惑。
枯心道人此刻也有些迷惑,思索片刻,面色凝重地说道:
“如此情形,为师也未曾遇过,按说这灵气入体,只要能引至丹田,以我虚云秘法,自可将其炼化,进而化为自身精气,千百年来,从未听闻有自行消失的”。
说完,便伸出右掌,轻轻在放在苏迈头顶之上,苏迈只觉一股暖流自头顶而入,经百会而至丹田,片刻便已消失。
“奇怪,你丹田之内空无一物,不但这先天之气没有存留,连你自身体内的气息也感应不到,而你全身脉络却是比先时粗了些许”。
枯心道人也陷入了困惑,这铁剑门千年来尚未遇到的怪事,却在他唯一的徒弟身上发生了。
“丹田,全身精气所系,乃修真炼气之根本,若不存一物,如何修行?”
枯心抚须而叹,沉思不语,满是皱纹的脸上显得更加凝重。
苏迈见师父如此情形,心底隐隐有些不安,莫非自身的体质不宜修行?
正忐忑不安之际,枯心道人回过神来,对他说道:
“天地灵气,本就难以琢磨,你遇此情形,亦不足为怪,多试几次,或许能有转机”。
苏迈听得出师父是安慰他的话,心里暗自叹息了一声,为今之计,也只有如此了。
实在不行,就离开铁剑门,找吴攸去。
可是天下之大,又向何处寻?
………………………………
第二十一章 五行劫术
自从灵气诡异消失后,苏迈对于自然的修真前途多了几分担忧。
脸上虽然表现得不甚在意,但内心里却是十分渴望会有所转机,哪怕时间长点也好,总归是个希望。
如今的苏迈,只能不断地尝试。
只是那空空如也的丹田,却是一如既往,那天地灵气,就像匆匆过客般,在他周身游走,却从不逗留,刚凝成一体,瞬间便即消失。
循环反复,苏迈在期待和失望中坚持,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每次修炼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如今他一次修习只需半个时辰即可完成。
起初那种酸痛感也消失了,反而精气越来越旺盛,只可惜修行却未有丝毫进展,而那散布全身的经脉却是越来越粗。
如此又是一年过去。
苏迈依旧早晚勤修,其余的时间随枯心道人学习经书典籍,日子安宁清苦,倒也自得其乐。
由于无法将灵气聚入丹田,苏迈也就失去了修炼术法的基础。
铁剑门千年传承下来的神奇道术,对他而言,无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求。
枯心道人对此亦是有心无力,除了嘱咐他勤加修习,不可松懈外,平时却重点给他讲述了不少铁剑门早已失传的旁系术法。
借物御敌,就算自身修为不够亦可施展,当是给苏迈一技傍身,日后遇敌时,权当保命之用。
意识到自身体质的特殊性,苏迈对于修行倒也有了几分释怀。
除了每日早晚的例行修习外,对于枯心道人传授的旁系术法,却是多了几分兴趣。
毕竟借助外力,无需道行便可使用,虽然威力比之修行之人差之甚远,但对自己而言,已是天大的惊喜了。
枯心道人见苏迈兴致盎然,甚是欣慰,重点挑了几样易于修炼和施为的术法传授于他,这其中便有一种神秘的“五行劫术”。
据传这“五行劫”古已有之,流传至今已千万年。
所谓“周流六虚,上下无常”,以阴阳五行为本,借五行生克之道,阴阳互易而法用万物,修炼高深时,自然万物无穷无尽,不死不休,威力甚巨。
可惜此类术法易学难精,且借用外物无论其施行速度和可控程度比之自身修行自然要艰涩得多。
且“五行劫”分为御金、风遁、水凝、离炎、陷土等术,普通人精通一样尚需数十年之功。
而五行之道,在于相生相克,五行轮转才能将其威力发挥最大,若单一施展,不过普通术法而已,比之正宗道术秘法,无异雕虫小技。
故数千年来,五行劫习者甚少,偶有精者,亦不过得其一二,已是穷毕生之力。
虽如此,亦难入巅峰之流,近千年来,世人多习剑仙,以剑为本,法器为辅。
像五行劫这类术法早被归为旁门左道,甚至连熟识者也已寥寥无几。
这枯心道人看似老残衰朽,见识却是颇深,对世间异术也知之甚详。
苏迈起初敬重他更多出于同情,随着接触越深,逐渐发现师父胸罗万象,就这份见识,绝不输于铁剑门其它的长老。
可惜的是,师父曾说过,自己得了一种怪病,一身修为被禁,不能轻用,否则当有性命之虞。
故而苏迈这一年来,从没见过师父使用道法,亦不知其高深几何。
不过这五行劫术取之自然万物,乃借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