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夏纪-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终在十日并出时,为祸人间,殒落于宗布神之箭下。
大宗伯师尊,乃是开明一脉的执掌者,他冷着脸说道:“让你服用你就服用,不死药没了那就算了,难道我开明一脉,永远都要依靠几颗不死药带来的荣光吗?”
看着大宗伯服下不死药之后,这位开明之主继续说道:“我听黎命说,在这姬氏之中,出了一位受天厌的后辈,可是真的?”
大宗伯沉默了一下:“应该不是受天所厌,而是受上帝所厌。”
而后,他又将巫庙之中的那道剑气说给自己的师尊听了。
听完之后,开明之主忽然一笑:“还真是有意思啊,陛下已经闭关多年,竟然还在这姬氏宗庙之中挥出一剑。他如今在哪里,我倒是想要见见这少年了,‘天’厌之,嘿,‘天’厌之,能够受这位‘天’厌的人,你应该收为弟子啊。”
大宗伯不解其意,都不知道自己老师什么意思,连忙问其详情。
(上架前最后一周,求推荐票。)
………………………………
第三十九章 被人发现的宓妃
听到自己当初随手传了巫法的弟子,开始问其中详情,开明之主连连摆手:“此中内情,涉及争天之事,不可说与你知。”
事实上,便是开明之主自己,也并不是很清楚此事。他只知道一点,以他的修行境界,要是说起那几位存在,必然会被他们所知。
而且,“天”厌之,在巫庙之中的“天”厌之,并不是真正的天厌。
此中之天,实则为帝啊。如今的大部分神灵,都是听从那位陛下之命的。
“对了,那姬氏后辈可在,我要见他一见。”
对于“天”厌之之人,开明之主可是很有兴趣,他倒是要看看,是不是有上古之时,那些被这位“天”所厌的人一样的天资与气度。
“师尊,姬考奉他祖父之命,去往商都沬邑了。”
“沬邑,他去沬邑做什么?”
开明之主惊异道,如今的沬邑,那可是多方弓箭已经上弦,就等一触而发了。
他甚至怀疑,经这一遭之后,商都沬邑,还会不会存在了。
“明面上,是姬季历以他为使者,将数月之前,所擒获的西落鬼戎十二翟王押解入沬邑之中。但是据我看来,应该是与炼气士一脉的谋划有关,当初送他入沬邑之人,是百年前炼气通神的傅说,武丁重臣。”
当初姬考东去之事,被姬氏可以隐瞒,大宗伯不清楚详情,但是多少也能猜出一些。
开明之主扫了一眼姬周邦国,忽然一笑:“看来你这大宗伯,当得也不是很安稳啊,炼气士来了不少。”
大宗伯神色微阴,然后叹息道:“从姬亶到姬季历,甚至是他们的后人,无不想将巫祝变成他们的部属,唯他们之命是从,又碍于我的实力,不敢动手,只能请来炼气士了。”
开明之主哈哈一笑:“你不同样想将姬周王侯置于你之下,让此成为你巫道修行的助力吗?”
“算了,如今你的伤势,经服不死药也已好了,甚至根基更深,巫道更广。姬周之地,你就与这些炼气士好好玩一下吧。我去沬邑之中走走,见识一下那位‘天’厌之的小子,要是合适的话,直接将他带到开明之地去。”
笑过之后,开明之主所在之地,便一片云雾缭绕,大宗伯就站在他的面前,都慢慢看不清里面的一切了。
等到云雾散去之时,开明之主已经不见踪影。
······
允怀台之中,姬考与姜子牙探讨了几日之后,想起一桩往事,便带着姜子牙,来到列星台之外,与姜兰相会。
果然,他们两个是故识。
当初在大河之上,风姓缶氏、姜姓芮氏与姒姓莘氏三方相合,与大河之南的祭方相斗之时。
姜姓芮氏曾经请来一帮手姜隐,与姜兰曾是故交,当时因彭祖出手,河患平息之后,姜隐曾请姜兰带话给姜子牙,让她告诉姜子牙,自己命不久矣了。
在与姜兰谈完之后,姜子牙的神色,就十分沉郁,在回允怀台的路上,他便对姬考说道:“典藏史大人,子牙要提前离开沬邑了。”
“你也确实要回去了。”
父亲亡故而不知,叔父也命不久矣,姜子牙的心情,姬考很能理解。
“空桑先生,子牙告退了,以后若有机会,再来听先生教诲。”
他们回来之时,发现出去了几天的伊尹,也已经回来了。
听到姜子牙告别,他脸上先是有一丝不舍,接下来又有一丝暗喜,沬邑局势复杂,便是他自己,都不敢说能够保全,姜子牙趁着大变到来之前离去,岂不是更好?
如今各方都在蓄势,等着大变,姜子牙离去,也不会有人在意。
再加上他所去回的地方,乃是诸姜祖地,可以说,那是一个比沬邑安全得多的地方。
“唉,你去吧,诸般修行,都不要放下了。我们一直在探讨的化夷之法,更要花心思去研究,总会有用之时。”
姜子牙忽然跪下,朝着伊尹行了一大礼:“这段时间,子牙多蒙先生教诲,终身难忘。”
而后,他便起身离去了。
突然,姬考想起一事,也对伊尹说道:“大人,我去送送子牙。”
伊尹挥了挥手:“去吧,也不需要回我这了,该给你的,子牙都已经告诉你了。其他东西,非你所行之道,学了也无用。”
“至于最后一台,我已经和那位大人说过了,他要是愿意见你,你自然能见到,他要是觉得没必要见你,那便算了。”
随后,伊尹再一挥手,姬考与姜子牙两人,竟已站在了万方台之外。
······
出了万方台,进入沬邑之中,姬考与姜子牙,这才发现沬邑之中,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日子,他们一个被伊尹拉着,填鸭式教导各种东西,一个则除下与修行炼气之外的事情,几乎从不多理。
商帝武乙辱神之事,他们直到出了万方台才知道。
或许说,已经不仅仅是商帝辱神了,整个沬邑的百姓,几乎都参与了如辱神之事。
在那座近乎摆了一个月的博神之台,到了现在,人流还是络绎不绝,排队上去与神博斗。
甚至沬邑之外,都有人特地赶过来,只是为了见识一番。
神灵的威严,在沬邑之中,已经近乎荡然无存。
“难怪先生说有大变将生,还真是有大变啊。”
商人争相而辱神,看到眼前种种场景,姜子牙忍不住喟然长叹。
他出身诸姜之地,自然知道,神灵之中,很多都不是好脾气的,这种情形,那些神灵,以及与神灵息息相关的巫祝一脉,要是还能忍气吞声,他是万万不信的。
“典藏史大人,要不你和我一样,也离开沬邑吧?”
姜子牙看着旁边的姬考,也劝说他离开。
姬考摇头一笑:“此事非我能决。”
他得到了商帝武乙不少厚待,修行根基铸就,没有这位陛下的帮忙,短时间根本难以功成。要是武乙没有让他离开,他是不可能主动离开的。
两人一边说,一边想着典藏室而去,同一条道上,迎面走来了一位少女。
身着彩衣,绝美脱俗,还带有一丝温柔恬静的气质。
这少女路过之时,朝着姬考微微一笑,像是和熟人打招呼一样。
笑完之后,这少女便悠悠而去,留给姬考一脸的疑惑。
他可以肯定,没有见过这位少女,她怎么会和自己打招呼呢?
一直到典藏室之中,他都没有想明白,随即便摇了摇头,不再纠结此事了。
“子牙,曾经你说过的典籍,可曾抄录好?”
前些时日,姜子牙说要抄录典藏室的部分典籍,用来创立兵法,姬考作为典藏史,也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将自己唯一的一个储物之器,赠给了他。
“早就抄录好了。”
想起此事,姜子牙又向姬考行了一礼,自从姬考做了典藏史之后,对他帮助可是极多。
帮助他破解伊尹的棋局,让他得以修行入境;与他一起研究武道之法,让他触类旁通;允他日夜在典藏室之中,抄录绝版典籍。
这些种种,姜子牙都记在心中。
······
在沬邑之中的一处房舍内,彩衣少女兴冲冲来到自己父亲旁边。
“霞儿,何事如此激动啊?”
黑衣中年男子见到女儿,素来严肃的面容,也泛出一丝笑意。
“父亲,我似乎看到宓妃姐姐了。”
黑衣男子微微一愣,然后目光飘向河洛之地,随后笑道:“你许是看错了,宓妃还被镇压在大河之底呢。青帝要是不开口,当世之中,怕是没有人会去救她出来的。”
当初洛神被镇压之时,他虽然身在幽冥之地,但是也听说了此事。对于其中的是非对错,已经没必要再说,他倒是也希望,洛神能够脱困而出。
“我说错了,不是宓妃姐姐本人,应该是她的一缕神魂,似乎在沬邑典藏室之中,一位少年身上。”
黑衣男子闻言,神念又往典藏室探去,便发现了姬考,顿时目光一怔。
令他惊异的,不是姬考头顶的岐伯天师之冠,也不是气海之中的五色社稷石与洛书,而是貌似随意,挂在姬考腰间,那枚普普通通的圆形玉石。
“这少年真是际遇神奇啊。”
“怎么样,父亲,是宓妃姐姐的神魂吧?”
“不错,当初青帝陛下给宓妃的成婚贺礼,那件仿制的洛书,确实在这少年身上。而宓妃也确实还有一丝神魂在其中。”
黑衣男子悠悠一叹,眼中神光变幻,便想要推演姬考的命数。
(上架前最后一周了,求推荐票。)
………………………………
第四十章 命河难观,声教何传?
黑衣中年人目光幽深,看向姬考,然后在姬考头顶之上,隐隐有一条虚幻河流现出。
他沿着这条虚幻河流逆流而上,想要一探姬考的命数根底。
忽然,在这条虚幻河流之上,先是一道金黄色的凌厉剑气斩落,将虚幻河流截断了部分;接着,又有一块圆玉腾起,上面“长生”二字微放光芒,又将虚幻河流截去了部分。
这还没有结束,随后又有一道雷霆劈落,打在虚幻长河上面,雷霆散去之后,化为一个特殊符文,上为两断纹,下为一长纹。
连续三下,这条虚幻长河,便已经消散一空,黑衣中年顿时惊愕,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说什么。
“没想到一个人间稚子,竟然让三位陛下都出手了。”
许久之后,他摇头叹笑,不再去做无用的查探了。
这种情况下,别说是他了,便是那两位与时空命河相合的神君,恐怕都难以从里面看出此子命数如何。
到了那几位陛下与他这般的境界,出手则天机命数必有变,或者说他们出手,也就是代表着天机命数自然运转演变。
他们这类人出手多了,其他人自然难以洞悉天机,查探命数。
“父亲,怎么样,宓妃姐姐为何会将洛书放在那少年身上?”
彩衣少女,一位自己的父亲,刚刚是在查探此事,连忙问道。
中年人摇了摇头:“此事涉及青帝陛下之谋,我也不清楚,或许青帝陛下默许宓妃自救,宓妃便选了此人来救她吧。”
凡是有些年岁的修行者,清楚当年的内情,多半是不会出手的。宓妃选中一个刚刚踏上修行之路的人,只要能成长起来,说不得未来还真能救她。
“只是,这少年,未来真能打赢冯夷与那两位镇碑龙子吗?”
彩衣少女很是怀疑,在神灵之中,冯夷也好,龙之九子也好,虽然都不是顶尖,但是能够击败他们的炼气士,当世其实也没有多少。
“打不过,那就只能算宓妃识人不明,合该再受一段时间封镇,等到青帝陛下什么时候气消了,再将她放出来。”
“宓妃姐姐真可怜。”
彩衣少女顿时撇嘴说道,千年之前,她们这群女神,在天人之乱那个复杂的形势之下,最大的兴趣,就是讨论宓妃、姮娥、宗布神、河伯等的感情戏了。
但凡女神帝子见面,必先谈此事,要是什么都不清楚,甚至还会被人取笑。
宓妃本来就是情场失败者,到了最后,竟然还因为行事差错,被封镇在大河之底,当时可是赚足了她们一群神女的泪水。
“可怜吗?”
黑衣中年人摇了摇头,不再说此事了。在他看来,做错了事情,就要付出代价,若非宓妃是青帝之女,她当初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哪里只是封镇这么简单。
······
典藏室门口,姬考正带着其他内史一起,给姜子牙送行。
商人好酒,见面必饮酒,离别也常饮酒。
与姜子牙饮完践行酒之后,姬考内心离愁别绪,也难得升起,正想吟诗一首。
只是在他脑海之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殷勤且更尽离殇,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等句子争相涌出,绵绵不绝。
但是最终,他只能悠悠一叹,终究是画风不对啊。
这些精辟诗词说出来,恐怕大家也不一定能欣赏,还是算了吧。
“子牙,回乡之后,心中之志,可不要忘了啊。”
最终,千言万语,只化成了这一声嘱咐。
对于兵法一道,姬考很希望,它能早一些出世。
姜子牙拱手一礼:“愿学大人,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心中所想,不敢须臾忘却。”
“好,你去吧,多余之言,也无甚可说,来日自有再见之时。”
姬考摆了摆手,姜子牙再向其他内史行礼之后,便举步西去了。
姜子牙才离去,典藏室之中的另外一位内史,也就是太祝派来此地的刘全,也来向姬考道别。
“大人,全本来早几日便要离去,一直在等大人回来。如今大人既已归来,全也应当告辞了。”
姬考看了一眼这黝黑的年轻巫祝,然后叹道:“去吧,保重。”
道不同,他也只能说一声保重了。
刘全没有多说什么,也没什么可说的,俯首一拜,而后也离开了典藏室。
而刘全走后还没有多久,姬考正在导引炼气之时,忽然商帝武乙的侍者过来,告诉他商帝召他前去。
姬考心中微动,以前商帝找他,都是借鸑衲穸矗庖淮卧趺词敲檀忧袄赐ù兀
他没有耽搁,便跟随商帝侍从,去往沬邑帝宫。
······
“姬考,你来了啊。”
殿室之中,商帝武乙正负手背对着他,没有回头,在他眼前,正有一张地图,禹贡九州图。
“拜见陛下。”
姬考行礼之后,便与商帝一样,看着这张帛制的禹贡九州图。
这张图上面,部分区域已经被商帝全出,这是属于殷商与愿尊殷商为帝的诸夏地区。
在整个禹贡九州图上面,这些地区连一半都没有占到。
“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忽然之间,商帝武乙,突然念起了禹王说过的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九州由此统一,四方之土都可供百姓居住,众多山脉可以通行,众多河流水源已经疏通,众多湖泽已经修筑堤坝,四海之内进贡之路都畅通无阻。
六府都治理得很好,各处的土地都要征收赋税,征取财物赋税之时要慎重,都要根据土地的上中下三等来确定它。
中央之国赏赐土地和姓氏给诸侯,敬重以德行为先,又不违抗我的措施的贤人。
这是禹王治水功成之后所说的话,当时的重臣,几乎都将这段话记下来了,和禹贡九州图一起,成为诸夏之制极为重要的一条。
和商帝武乙的祖上司徒子契一样,姬考的先祖司农姬弃,同样将这段话留给了后辈。
姬考不明白,商帝武乙怎么忽然说起这些,默默等待着他的下文。
“你说,禹王制此禹贡九州图之时,可曾想过,九州悉数上贡,也就在他和他的儿子启后之时,才有此景象。
从太康开始,一直到我先祖成汤代夏命,再到你我之时,就再没有过九州同贡之时。中央之国,所能制衡之地,也就诸夏所在,不过九州半数。”
姬考听完之后,也叹道:“是啊,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也就禹王之时,声教才真正到达了四海边陲。”
武乙指着禹贡九州图:“时势已变,予再难有禹王之大功大德,要将诸夏声教讫于四海,唯有以兵锋之威了。等到沬邑之中事情了却之后,便该是我诸夏以兵锋威临四夷,声教再度讫于四海之时。”
姬考没有说话,对于这位武乙陛下,他前世并没有印象。但是就他所知,原本历史之中,终殷商一朝,直到他弟弟姬发伐纣,周代商命之时,殷商都没有达成这一目标。
不说四夷了,便是最早消亡的东夷,也是等到周室封建四方,封太公望、周公旦于齐鲁之地,历时多年,才将东夷逐步化灭。
声教讫于四海,不唯兵锋,还需教化啊。声威能以兵锋传,然教化却不行。
殷商世代出兵,东夷却被越征越强,其中内情,姬考不知。不过未来之时,他一定要去东夷走走,见识一下这个与诸夏文明最为相近的蛮夷。
“算了,你还年幼,兵出四夷之事,与你还远,这次找你过来,是要借你两件东西。”
姬考听说借东西,心中疑惑,但是却没有拒绝:“陛下直说便是,若有所需,考必奉上。”
“一件东西是予所需,当初你在典藏室之中,与子姝争斗之时,予曾见你有一块五色之石。当时不以为意,但是后来细想,此石应该不一般吧。”
姬考言道:“不错,此石乃是先祖后稷暮年之时,一位女神所赠,乃是当初禹王用过之物。”
“果然,予也觉得,这应该是禹王自斩之时,祭天所用的五色社稷台。”
武乙听到姬考之言,心中顿时一喜,要是有了这台,他心中把握就更大一些了。
“陛下要用此台吗?”
姬考手中,顿时多了一方微型之台,上面五色分布。
“嗯,不错,但是也不用给我。还有不到一月时间,予便要在罪予台之中,祭祀高祖成汤,到时候便要以此台为祭台。到那个时候,便要以你为司祭了。”
“陛下准备不让巫祝作祭吗?”
所谓司祭,便是作为引导祭祀仪式的人,自从有巫祝以来,司祭一般都是巫祝。
“哼,巫祝,到时候必来捣乱,予连宗室太祭都不敢相信,哪里敢用彼辈?怎么样,你敢不敢做这司祭?”
武乙用一种极为期盼的目光,看着姬考。
(快上架了,只剩最后几天,求推荐票,求推荐票,求推荐票。)
………………………………
第四十一章 剑自成汤而来,初见鬼伯父女
“考有何不敢,陛下放心,司祭之时,我必竭心尽力,不让祭祀出现问题。”
姬考听到武乙问他敢不敢,他果断点了点头,事到门前,有什么敢不敢的,五色社稷台,已经是他的法器了,他不做这司祭,还有谁做?
至于得罪巫祝神灵,得罪就得罪吧,反正当初在周原巫庙之中,似乎就已经得罪过了。
“好,你不怕就好,等到事成之后,予必赐你一份大礼。”
“起初之时,予也不知此事是否能成,还想保全于你,让你与巫祝交好,未来予要是事败,你也不会被连累其中,现在看来是做不到了。”
武乙叹息,心中其实颇有遗憾,自己的后辈之中,怎么没有如姬考这般的佳子弟。
想到自己的后辈,他也不再指望自己那个儿子了,如今任他上蹿下跳,到处串联,将一切敌人迎来之后,再处置他就好了。
只是希望自己的孙子曾孙,在玄鸟凤凰一脉的祖地,能有所收获了。
子不类父,希望孙能类祖啊。
“陛下,你适才所说,需要借两件东西,另外一件是什么?”
姬考忽然想到,五色社稷台只是其中一件,自己身上,还有什么值得武乙相借的呢?
武乙笑道:“另外一件,倒不是予要用,而是罪予台中的那位大人要用。”
说完之后,他的目光看向了姬考腰间,那柄武丁之剑。
“陛下是说此剑?”
姬考将武丁之剑双手托起,向武乙问道。
“不错,傅说大人将此剑赠给了你,也省了我们的麻烦,不用派人去骊山取回此剑。”
骊山如今的形势,武乙要比姬考了解多了,也知道傅说几乎难离半步。
此时沬邑也正处大变之机,他也难以周顾,等到沬邑事了,自然要解决骊山的问题。
相比东夷来说,妖类带来的麻烦,更应该放在前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