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夏纪-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敖乾朝着芈蓬一指,周围云水之气弥漫,等到云水散去之后,他就不见了踪影。

    即便是姬考与鬻熊,都没有感觉到,他是怎么消失的。

    “嘿,考君,老鳖倒觉得与你另外一个弟子,有些缘法,不介意我也送点东西给他吧。”

    刚刚苏醒不久的老鳖,忽然之间开口,让姬考微微一愣。

    他看了一眼风玄,然后摇头一笑:“你要送东西,自然随你的意,只是我还是那句话,收与不收,用与不用,全凭他们自己。”

    老鳖听完,直接便朝着风玄说道:“风玄小子,老鳖要送你东西,你收是不收,用是不用?”

    风玄沉稳说道:“师尊称鳖君为兄,自然也是玄长者,自然可收,只不过是否要用,得先看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种好东西,你师尊都没有获得的缘法,我看你顺眼,便送你了。”

    说完,他也不管风玄想法,身周一道玄武虚影冒出,然后化作一束黑光,射入风玄眉心之中。

    这一束黑光射出之后,巨鳖的精气神仿佛都被抽出了一部分,虽然不是人身,但是姬考还是看得出来,巨鳖似乎耗费极大。

    尤其是他现在诅咒未脱,实力未复,这对寻常修士算是极简单的传法之术,使出来想必也是极为艰难了。

    果然,巨鳖使出之后,便又昏昏睡去。

    鬻熊与他儿子芈丽,见到拜师仪式已成,芈蓬与风玄两人,都在定境之中,笑话龙君与巨鳖所传的法门。

    他们父子便起身,向姬考告辞。

    送别他们之时,姬考忽然问道:“楚君,这两个月来,考发现楚人与外交战更为频繁,不知道这却是何故?”

    他已经来到楚地三月时间了,对于楚地形势,多少都看在眼里。

    初来之时,偶有旁边部族前来挑衅,楚人出去,与他们争斗。并不多见,往往七八天才见到一回。

    甚至众人外出行猎,遇到猛兽结群,都比这要频繁一些。

    但是最近一个月,情况却不太一样。

    楚人部族,在东南西北各地,几乎日日受到周边部族的挑衅。战士出去争斗,时常有人重伤回返。

    姬考已然是炼气士洞真之人,部族之人的交谈,愿意去听,多少都会听到一些。但是他这段时间,因为全身心投入站桩养神,是以没有刻意留心。

    但是今日一场拜师仪式,便发现有好几个人抬回部族,等待鬻熊过去医治,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听到姬考相询,鬻熊叹了口气道:“此事本不应该让考君烦心,不过君既然问起,鬻熊便也直言相告。”

    “我楚人身居之地,乃是诸荆与百濮之间,东有扬越,西有巴方,各种部族混杂。扬越较远,对于这边影响较小。往昔之时,巴人与我楚人交好,有他们相帮,对抗荆濮之人,也不算艰难。”

    “但是在考君来楚地之前数月,巴地生乱,就连巴君都被人换掉了。此事风玄也说给考君听了,我也不多复诉。新任巴君,几乎全听灵山巫祝之言。”

    “我楚巫一脉,虽然距离灵山不远,但是却从来没有上过灵山拜会,他们自然心中不喜。如今巴人之助已然没了,时局自然是比以前艰难。”

    “加上这段时间,诸荆与百濮,似乎有要发生大战的趋势。双方到处联系部族,让我们小部族做出决定,到底是站在哪边?”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下定决心,是以双方都骚扰不断。”

    听了鬻熊的话,姬考也算是明白了。

    本来有巴人作为助力,楚人在这里虽然过得不是很安稳,但是日子还算过得下去。

    现在巴楚联盟名存实亡,楚人就开始艰难了。

    加上诸荆与百濮开战,要提前清场,并让所有部族站队。

    楚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站队,是以一直就不安稳。

    “相助诸荆,还是相助百濮,楚君做好决定了吗?”

    姬考淡淡一笑,向鬻熊问道。

    鬻熊同样呵呵一笑:“考君认为,楚人应该站在哪一边呢?”

    经过一个月的思考,鬻熊心中已经有了打算,不过却想知道,姬考有什么看法。

    姬考略作深思,说道:“荆楚荆楚,名分已定,楚君还是站在荆人一方为好。”

    “愿闻其详。”

    鬻熊忽然正色起来,看着姬考。

    他心中的想法,其实是打算明助一方,暗助一方,双方都不得罪。

    他本来以为,姬考会和他有同样的想法,却没料到姬考直接让他站在诸荆一方。

    难道姬考就没有想过,诸荆要是输给了百濮,楚人也会遭殃吗?

    “若是楚人势大力足,不惧任何一方,我会建议楚君安坐高山之上,静观两虎之斗。若是楚人势孤力弱,双方随手可灭,我会建议楚君两头讨好,以免迎来灭顶之灾。”

    “但是考观楚人之势,虽然不及诸荆百濮之众,但是不管在诸荆之中,还是百濮之中,都是一大部族。”

    “这等力量,虽不能左右时局,却能在战局之中凸显地位。周边部族,不管中原还是扬越,或者百濮三苗,既然都以荆楚共称,何不借此机会,彻底坐实了呢?”

    “荆人胜,楚人亦可趁机得利;荆人败,则楚人更可直接化荆为楚,摆脱百年困境。”

    姬考口中滔滔不绝,听在鬻熊耳中,顿时像是一道光芒劈在他脑海之中。

    按照姬考所说的去做,似乎这场被他们认为是大难的战争,还成为了楚人的机会了。

    “可是,这样一来,我们不是有可能完全融入荆楚之中,祭祀荆楚神灵,将从中原带来的风俗,完全抛弃吗?”

    一旁听到这话的芈丽,忽然之间开口说道。

    自从迁到南方,楚人心中,一直以自己的祭祀,以及各种传自中原的风俗为荣。

    投入荆人之中,这些风俗,自己的祭祀,要是也就此磨灭,这岂不是和灭族差不多?


………………………………

第十三章 虎狼豺犬之论,荆伯楚君之会

    姬考听到芈丽的担忧之后,顿时一笑:“祭祀也好,风俗也罢,都是因人而存在的。”

    “要是连人都留存不下来,部族方国被灭,这祭祀与风俗,更是留存不下。”

    姬考这话说完之后,芈丽直接双目一睁,看着姬考:“依考君所说,为了部族留存,我们就要练祖宗神灵都不要了吗?”

    祭祀也好,风俗也罢,其实都是对于自己的祖先,以及信奉的神灵的怀念。

    这种怀念,其实就是一个部族,区别于其他部族的地方。

    楚人南下已有百年,虽然已经被中原的殷商视为楚蛮,荆楚并称。但是楚人自己,却一直自外于荆蛮之中,从来不肯融入。

    究其原因,就是楚人以中原的风俗为荣,始终以自己的祖先,以及自己信奉的神灵为荣耀。

    如今听到姬考的意思,似乎就是以自身性命为重,祖先神灵次之,芈丽也说不出原因,就是觉得,这样不对。

    一旁的鬻熊,听了一下儿子的疑问,顿时也有了想法。

    瞬间觉得,姬考的办法,确实不太可行。

    自从被盘庚武丁先后驱逐之后,在楚人的心中,一直就有一个念头。

    楚人,乃是中原而来的,不是蛮夷。

    而且他心中,还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重新被诸夏诸方国接纳。

    每到半夜之时,楚人看着头顶明月,经常聚在一起,谈论祖辈在中原的往事。

    在讨论之中,他们一代一代,传承着来自中原的记忆,并且已经将他沉浸在血脉深处了。

    姬考看到芈丽与楚君鬻熊的神色,摇头一笑:“两位误会姬考的意思了,我并没有让楚人放弃祭祀与风俗的打算。甚至觉得,楚人的祭祀与风俗,想要不被泯灭,更应该这样做。”

    “芈丽愚昧,请考君详说。”

    “丽君可否告诉姬考,楚人初来之时,所说乃是雅言夏语,与中原无二。到了现在,为何除下楚君嫡系一脉,族民已然都是说三苗语言了。”

    “另外,楚人当初居祝融之墟,想必都有行冠礼的习俗,男子一旦成年,便要束发戴冠。可是如今,上到你父楚君,下到寻常楚民。姬考放眼望去,却无一人束发戴冠。丽君可否告诉我,这是为何?”

    “难道这些风俗,便不是楚人从中原带来的风俗?这些风俗,就不是楚人祖先留给楚人的吗?”

    姬考连续三个问题,直接将楚君鬻熊,以及他的儿子芈丽给问住了。

    芈丽瞠目结舌,不知道作何回答。鬻熊也是面带惭愧之色,欲言又止。

    楚人为了在这边立足,不得不习惯三苗语言,为了渔猎方便,不得不披发弃冠。

    这些东西,都说到了鬻熊父子的痛处,也说到了他们祖辈心中的痛处。

    姬考见他们不回答,继续笑道:“但凡部族混居,自然是各种制度混杂,必然有制度起兴,也有制度灭亡。楚人势不敌诸蛮,人不过荆濮,能够在这边延续数百年,诸般制度还大多数留存,姬考很是佩服。”

    说到这里,姬考对着他们父子拱手一礼。

    而后,继续说道:“百年之前,我姬周也与楚人形势相差无几,苟且于戎狄之中,诸般制度难以存留。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商帝愿意支持姬周,因此我太祖父亶,从戎狄腹地迁出,重建诸夏耕种礼仪之制。”

    “如今数十年过去,姬周诸般制度,已然可称诸夏方国表率。是以制度之生灭,不因时间早晚,在于行与不行。”

    “楚人时局,要远比当初姬周更艰难,殷商以楚为蛮夷,蛮夷以楚为诸夏,两头不亲。如今巴方有变,更是举目皆敌。这种时候,楚人甚至难以再和以往一样,慢慢将诸般风俗改掉。一有不慎,说不得就是亡族之危。”

    “而与荆人共处,未来之制,到底是荆制,还是楚制,还犹未可知。依靠看来,楚人有如饿虎,困于豺狼之间,不如披上狼皮,自视为狼。等到豺狼俱伤,虎亦恢复元气之时,自可甩掉狼皮,将群狼驯服为犬。”

    姬考侃侃而谈,直接将各族以虎狼豺犬来论,鬻熊听了,不以为意,眼中反而异彩涟涟。

    听姬考这意思,俨然就是让他先示敌以弱,然后以敌力来充实自身。等到时机成熟之时,更是直接将敌人尽数纳下。

    “考君所言,令鬻熊心中,直感觉山径之蹊走通,绕月之云飞去,豁然之间,径开月朗,心通神明。依君之言,我楚人或将傲视于南方蛮夷之地。”

    姬考却正色说道:“在这其中,却有一个极大关隘之处。”

    “考君请说?”

    “人被禽兽养育,隔绝人世,便会与禽兽无异;虎入狼群之中,狼群凶猛,虎是否会一直明白,自己乃是与群狼不同之虎?”

    他这番话,绝不是无稽之谈,多少诸夏部族,到了戎狄之地以后,便沦为戎狄。楚人要是不能立身持正,早晚真会与荆蛮无二。

    “考君放心,我等心中,流淌的是祝融血脉。九歌诸神,虽然不知如今何在,但是我楚人,除非族灭,否则必定世代祭祀。”

    “君有此言,考无虑也。”

    姬考点头一笑,而后从自己储物之器中,取出了一张绢帛。

    “这是姬考早年之时,效仿先贤,最终却贻笑大方之作。但是我想,这世间毕竟寻常之人更多,此物赠给楚君,或有助益。”

    他所拿出来的,自然就是当初年轻之时,因为巫祝之舞,想到的人间武道。

    本来按照商帝武乙与他所说,要在当初沬邑的万方台之中,让天下炼气士,共同探讨这一道。

    言犹在耳,人却不在了。

    想到那位气量惊人的陛下,姬考心中,竟不由有些伤感起来了。

    “这,好东西啊,考君之才,鬻熊敬服。”

    鬻熊乃是修行境界极高的巫祝,看着这份绢帛,顿时惊叹莫名。

    这些东西,被他所知,楚人的战斗力,将更胜往昔。

    “桩功导引,养精蓄神,导体引气,好一个武道啊。”

    鬻熊的惊声,让姬考从对商帝武乙的怀念之中回过神来。

    他看着鬻熊笑道:“希望此法能有益于楚君,法门虽浅,却多少有用,楚君短时间之内,最好不要传于其他部族。”

    “此事鬻熊自然懂得,虽然早晚瞒不住,但是越晚越好。”

    鬻熊很郑重地,将这绢帛收入自己怀中,然后向姬考拜谢。

    “楚君自去吧,考在无所说了。”

    楚君鬻熊乃是大智慧之人,不是杜宇那般孩童,姬考便是再好为人师,也不可能过多赘言。

    刚才所说,只不过是借机而言,以后说不定也没有这种机会了。

    虽然也希望楚人能够如历史之中一样,成为诸夏砥柱之国。但这不知年月之功,甚至不是十年数十年之功。

    唯有百年甚至数百年,才能完成。

    此世之中,并不是只有凡俗人类,更大的困难,乃是各方修行之人。

    姬考心中反而觉得,或许将来芈蓬能够修行有成,能够成为楚人真正起于南邦的极大助力。

    不过修行之事,最难预料了,便是他自己,说不得什么时候就殒落他人之手,更何况芈蓬。

    ······

    鬻熊在与姬考深谈之后,便开始整顿部族之民。

    整顿完毕后,便带上部分族老,去往了荆山之地。

    荆山,乃是荆人族首,荆山氏部族所占据之地。

    诸荆之中的第一修行高人,也是周边部族公认的,灵山之下第一巫祝荆伯所居。

    鬻熊神通,不及荆伯,这一点他很是明白。但是他们这一脉,乃是巫祝之中的一大传承,秘法层出不穷,巫器也是众多。

    两人交战,胜负之数,还犹未可知。

    荆伯楚君,皆是身负族人众望之辈,一人生死,涉及部族兴衰。若非万不得已,自然不会去做两败俱伤之事。

    是以早年之时,楚君鬻熊上荆山,与荆伯一战之后,楚人也勉强能安定下来。

    双方约定,巫祝不出,不做大肆征伐之事。

    但是此时,诸荆与百濮矛盾加深,非一方将另一方击溃,这矛盾再难解除了。

    楚人横亘中间,双方都忌惮不已,才会有近来种种冲突。

    虽然诸荆百濮,都是希望楚人站在他们一边,却因楚人势力还不算太大,都不向楚人示好,反向楚人施压,让他们早做决定。

    如今楚君上荆山拜访荆伯,已经可以算是楚人做出最后的决定了。

    荆山上的宫殿之中,荆伯听闻部属来报,楚君前来拜访,惊喜莫名,直接飞奔而至荆山脚下,远远等着楚君鬻熊。

    鬻熊与荆伯,都是神念不凡之人,虽为见面,但是双方语言动作,却都早就能看到了。

    楚君拜访,言辞恳切,俨然一副荆楚一家的架势;荆伯相迎,心情急切,赫然正是喜不自胜的样子。

    至于这恳切之情有多少,急切之心又有几何,唯有楚君荆伯,各自心知肚明了。

    “吾候楚君久矣。”

    “鬻熊终见荆伯了。”

    还隔着近一里之地,两位荆楚君首,便相互打起招呼了。


………………………………

第十四章 荆楚交融,授徒传法演神通

    楚地神庙,重回寂静之中。

    此时除下姬考,他的两个弟子,芈蓬与风玄,也常居于神庙之地。

    这两个孩子,刚刚入境成功,还难以辟谷不食。

    但是姬考却没有让楚人帮忙准备食物,而是让他们两人自己解决吃食问题。

    芈蓬好水,都是跑到大江旁边,捕鱼作为食物;

    风玄喜山,更喜欢到附近的山林之中,打猎充饥。

    捕鱼较为简单,芈蓬水性极好,在水中丝毫不下于游鱼,时常有捕获;打猎虽难,但是风玄身边,却有一条小蛇,这蛇极有灵性,已经近乎生出灵智了。有它相助,风玄保障自己吃食,却也没有问题。

    这条蛇与风玄,几乎是从小玩到大的。巴人喜蛇,甚至巴字来源,也与蛇有关。巴人君室之人,通常从小养一条蛇,几乎可以心意相通。

    姬考心中猜测,这种风俗,与巴人的先祖太昊伏羲陛下,有一尊龙蛇法相,或许有些关系。

    这两个孩子年岁不大,但是一切衣食住行,姬考都让他们自己解决,并不是刻意锻炼他们的意思。

    事实上,楚地的孩子,即便是贵族,也不像商周那般,养尊处优。他们从小开始,便要学习耕作渔猎,都是吃苦耐劳之人,也没必要锻炼。

    只不过姬考此时,还未传那些修行极快的炼气功法给他们。

    便像自己当初修行之初一样,姬考交给他们的,暂时只有坐卧行走之法。这些法门,足以让他们熟悉引气的种种。

    而且,姬考希望,他们能够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之中,先了悟如何引气。

    这一关才是当世修行之中,颇为重要的。

    至于那些引气效果更好的法门,或许能够在短期之内,让他们感玄大成,对于长远来说,却未必有益。

    当初大河之上,彭祖对他所说的话,言犹在耳,修行之道,最重根基。

    所谓根基,便是要从一开始就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只要是自己走出来的,未来便是有偏颇,自己也容易修正。

    两个孩子果然都是天资卓绝之人,三个月时间,他们便分别领悟出了自己最习惯最喜欢的引气法门。

    芈蓬在水中畅游嬉戏之时,风玄在山上驰骋畋猎之时,皆能够接引灵气,而入自身气海之中了。

    到了这一步,姬考便开始了下一步的教导。

    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磨石铸陶,甚至后来在殷都沬邑之中,学到的种种法门,耕种养蚕,伏案战斗,诸般可以引气的法门,也都教给他们了。

    这些法门,姬考没让他们以之为主修之法,但是修行之路,触类旁通,多知道他人的法门,对完善自己的法门,越是极有用处的。

    “这些法门,或许没有那位龙君,以及鳖兄传给你们的法门高深,但是却千万不可小觑。这都是先民将修行之路,一步步开辟出来的大智慧大毅力。”

    “弟子明白。”

    自家师尊传法之后,难得郑重其事,芈蓬与风玄两人,则更是恭声称是。

    姬考担心芈蓬、风玄二人,轻视这些法门,还特意向他们多说了几句。

    龙君与老鳖,传给他们两个的法门,在收徒之后,芈蓬与风玄就给姬考讲了。

    他们两个,本来还要将全篇直接说给姬考听,但是却被姬考阻止了。

    机缘也好,风险也罢,这是给他们两个的,自己可不应借机观看。虽然没有人说什么,但是与姬考自身想法不合。

    龙君也好,鳖兄也罢,肯定是没有将这些东西传他的想法。否则的话,明显可以经他之手,传给两个弟子。

    他大概知道,龙君交给芈蓬的,是一些龙族水道之法以及几道炼气士神通,风玄从巨鳖那里得到的,则是纯粹的玄武一脉法门之后,他便没有过多了解了。

    龙族精通水道,对于芈蓬来说,确实会有大帮助。但是与龙类结下缘法,就不止未来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玄武一脉,则同时精通山水两道。风玄得到老鳖所传,姬考还是稍稍放心的。老鳖虽然是妖,但是他却能放下心来。

    ······

    荆伯与楚君两人,在荆山之巅,相会三天三夜。

    两人所谈的是什么,无人知晓。

    但是这一会之后,荆蛮百濮之地的形势,陡然发生变化了。

    诸荆的军士,频频触动,进攻百濮部族所在。

    而楚人部族,已然完全归入了荆人一方,也随着荆人同时攻击百濮。

    百濮自然不会势弱,部族势力犬牙交错数百年之久的江汉云梦一带,开始进入了连绵大战的阶段。

    荆楚部族背靠灵山,百濮各族毗邻云梦,乃是这一代最为强盛的部族。

    若是以地域论,中原之地,没有多少方国,能有比他们更大的地域。

    但是国力强弱,并不能以地域来论,至少在双方的征战之中,姬考没有看出任何一方,有多强大的实力。

    就兵甲而言,他们的兵器多是木制或者竹制的,铜器很少见到,甚至都远不如巴蜀,更不用说商周了。

    另外战术、军士、修行之辈等等,也都相差极多。

    不过,诸荆与百濮之战,是姬考少见的,没有修行者参与的战争。

    双方几乎都没有炼气士,但是双方的巫祝,也不知道是不是提前约好了,没有一人出手,任凭凡俗军士交锋,他们顶多就是治疗伤势。

    楚地之中,以鬻熊为首的几位楚巫,所做的便是这件事情。

    当然,这场战争,对于楚人的影响极大。

    随着荆伯与楚君鬻熊的商议,荆楚一家的说法,在荆人之中广为盛行。

    不断有荆人造访楚人部族,双方相互交融,自然有不同风俗之间的碰撞。

    姬考冷眼旁观,话已经和楚君鬻熊父子讲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