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谋洪荒-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与佛教相争,佛教二圣岂会坐视不理,一旦到了量劫自己凭什么跟他们争佛教气运。更何况小乘佛教如今看是强盛,但修为最高的他在天地圣人面前不过是蝼蚁一只,将来小乘佛教若是威胁了其他圣人教派,引得圣人出手,自己岂是要完蛋了?

    别看是此事乃是老子一手促成,到了那个时候老子绝对会坐视旁观,不闻不问,没有强硬靠山的他在下一量劫能够留得一命就很不错了,成圣不过是痴心妄想。

    如今好了,有了西方二圣当老师,不但能够学到佛法精髓,融会贯通人截佛三教经义,而且成了佛祖之后还能够享受佛教绝大气运,这笔交易无论怎么说都是自己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到了,若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自己将来可是要后悔莫及啊。

    如来带着十大记名弟子跟大势至菩萨回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在众多菩萨、佛陀、罗汉的迎接下来到了西方二圣的面前拜见。

    二位圣人点点头,准提对如来道:“你可愿皈依我佛?”

    如来笑道:“我即是佛,何来皈依?”

    接引大笑,手中现出九品金莲,抹去其中印记,往如来头上抛去。

    九品金莲瞬间来到如来头顶之上,如来显出五丈金身,头顶佛光阵阵,祥云朵朵,如来双手合十叹道:“善哉!善哉!

    我今为佛,当立法界;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恒河沙等诸佛国土。

    彼有世界名曰无胜,彼土何故名曰无胜。

    其土所有严丽之事皆悉平等无有差别,犹如西方极乐世界。

    我于彼土出现于世,为化众生故。

    我于此界阎浮提中现转法轮。

    非但我身独于此中现转法轮,一切诸佛亦于此中而转法轮。

    以是义故,诸佛世尊非不修行如是十事。

    欲净其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此界即名为婆娑,立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如今过去、未来、现在三佛齐聚,善哉、善哉,南无阿弥陀佛。”

    此话一落,却见灵山之上佛光普照,这声音却是传遍了三界。而准提和阿弥陀佛却是面色有些发白,却是小乘佛教出,大乘佛教气运被吸走,这两位大乘佛教教主却是心中仍有一阵不适。

    中央婆娑世界一出,众生便明了了西方二圣果断退位,皆为他们的豁达和决断感到钦佩不已。自此,大乘佛教隐世于接引道人的道场,西方极乐世界里,从此不再轻易的出现在三界中。此举,佛教所有的气运无疑是全部集中到了如来所立的小乘佛教之上。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结束!

    灵山之中,药师菩萨见中央婆娑净土一立,心中有了再兴一界的想法,准提接引两位圣人突然有感于此,于是准提说到:“药师菩萨,你今有缘,可转世进入十恒河沙国土以外的东方,为我佛教建立佛界,成为佛主。”

    药师菩萨大喜,忙道:“我佛慈悲!南无阿弥托佛!”

    接引为药师菩萨亲授印记,抚顶道:“善哉!善哉!入得东方,立下大愿,南无琉璃光王佛!”

    药师菩萨忙许下大愿道: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厄。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脱纲。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绵当引摄。罩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连证无上正等菩提。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工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前逼。身心受苦。若闻声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善哉!善哉!南无阿弥托佛!南无琉璃光王佛!”

    说完合掌微笑,身躯涅磐,化为一颗斗大舍利,离了极乐世界向东方飞去。

    至此,佛教横三佛竖三佛聚齐。

    横三世佛指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王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

    竖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其他佛徒见此也是深有所感,纷纷化身。

    准提的六大弟子毗婆尸道人、尸弃道人、毗舍婆道人、拘楼孙道人、拘那含道人,迦叶道人化身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和“迦叶佛”,这六大佛与燃灯古佛成为佛教“竖三世佛”中“上古七佛”。

    投奔佛教的妖族太子陆压道人受此所激,头现庆云,庆云之中一轮明日,之中有三爪金乌之相,陆压手掌仰置,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相触,置于脐下,为法界印。接着庆云化为佛光,明日化为一五丈金身佛陀。

    陆压在接引的帮助下突破修为,步入准圣境界,成为了佛教五方佛之首,中央大日如来佛(毗卢遮那佛)。其中五方佛有东方不动如来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如来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准提从东土截教度回地乌云仙化为了报身佛――(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与陆压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应身佛(又称化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号称佛教三身佛。

    另有佛教四大金刚、十八罗汉、十八伽蓝、二十诸天,天龙八部一一出世。

    如此,在所有三界的极度震撼当中,佛教顷刻间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横三世佛、竖三世佛、三身佛、五方佛的归位使佛教实力一时无两,三界众生知晓,佛教大兴势头不可阻挡,无比强劲。
………………………………

第八章 老子收徒,弥罗密议

    “哼!”

    人界,东胜神州一偏僻清幽之地传来了重重的怒哼,显然那发出声音的人心中此刻十分愤怒,同时那声怒哼也夹带着一股后悔莫及的意思。

    循声而至,只见一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的老人家正坐在一茅草屋内传经颂道,其身后上方高高挂起一幅字画,上书“道”字,字中深意清雅脱俗,奥妙无穷。这个人就是还停留在人界活动的太清圣人老子的一座化身。

    老子下方此刻有四个弟子垂首听道。这四人神态举止各有不同,但皆是不可多得的良才美玉。其中一个洒脱飘逸,虽是听道,但毫无一丝规矩,懒懒散散;一个逍遥脱俗,魂游天外,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一个神色庄重,一脸淡然安逸,举止间有礼有节;一个眼闭耳塞,用心听道,仿佛又飘飘乎羽化登仙之样。

    收取这四人为徒乃是老子在人界停留最后一程所要做的事情。虽说道门如今在老子的传播之下已成为人界显学,受到上至诸侯王公、下至平民百姓的一概重视,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老子最怕的是他道学一派后继无人,无法承担教化人间的重担,这样即使他好不容易下来一趟,苦心积虑,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春梦罢了。

    因此,老子在就西出函谷关,送多宝成佛之后便返回东胜神州,遍地寻访,终于找到了如今座下四个可堪造就之才,收其为徒,传其衣钵,望道门能够千古流传,百世流芳。

    这四人乃是后世鼎鼎有名的道教四大真人,按上面所述,分别是南华真人庄子,冲虚真人列子,玄通真人文子,洞灵真人亢桑子。

    老子发出的怒哼惊动了下方聆听圣道的四位弟子,这四人纷纷醒悟过来,其中洒脱不羁的庄子略带疑惑的问道:“何事能令老师如此动怒?”

    底下,其他三人也纷纷鼓起好奇之心,暗自垂听。但看这四人对老子愤怒一事毫无惧色,亦一脸无碍,显然深得老子教化。

    老子于上沉默半响,内心之中却是天翻地覆。

    未料到西方准提接引二圣能够如此果决豁达,退让佛门教主之位,引得佛教合并?也未想如来如此可恶,原以为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想到一换副脸孔见人之后竟毫不犹豫的托身佛门,真正的弃道入佛,坏他大计?如此,自己不但欠了佛门因果,更是推波助澜,为他人做嫁衣,助佛门兴旺起来!

    其实,老子自始至终虽然深谋远虑,却有些一厢情愿,他想要借助如来之力分裂佛教,却没有设身处地的为如来想过。如来若是按照老子的意图继续下去,迟早有一天不是因为佛门气运的问题或是因为其他圣人教派利益的问题受到圣人们的抹杀。如来也是个聪明人,即使鬼迷心窍,但也会醒悟过来,一旦明白前因后果,他做出这个令老子十分痛恨的决定也不难理解,毕竟这是不但消减了他日后的重重危机,更为他开辟了一条美好前程。

    如此,老子的计谋是注定失败,注定为他人做嫁衣,也注定让那些冷眼旁观之人笑煞肚皮,一心嘲笑。老子的脸皮可丢大了!

    也是道心坚固,境界高深,老子不一会便放下了心中的难堪,略一思索,对着座下四位弟子说道:“佛祖一一出世,佛门大兴之势再难抵挡,老师身为玄门大弟子,却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玄门日趋衰落,因此忧愁不已!”

    老子避重就轻,隐瞒了自己在佛门大兴之中所做的那些难堪之事,直接点明了佛道之间平衡即将打破,原本玄门称雄的地位将会因佛门的大兴给拉下来。

    老子没有深探底下弟子心思,不知他们个个都是心灵细腻之辈,不约而同的对他的话产生怀疑。

    忧愁,即使忧愁也不用发出那么大的怒气嘛,里面一定还有什么玄机,不过联想到事关老师,老师也不愿明说,他们都是知进退明分寸之人,只能按捺一探究竟之心,将此事给淡忘下去。

    以这四人眼下卑微的修为,对于佛道上层的争斗还没有资格评头论足,玄门的兴衰更跟他们相隔天地,实在是没有能力理会,于是座下四人不言不语,只是静待老子的发话。

    老子想了良久,一时还没有什么妙策,再看了庄子他们四人,说道:“你们跟随老师甚久,如今得到真传,已然可以出师矣!尚有何不解之处一一说来,老师再为你等解惑三月便要回归,处理我玄门教务!”

    这庄子四人在老子的几年教导之下突飞猛进,境界见长,没想到老子却要不久离开,心中很是不愿。但瞧见老子那副一脸果决的模样以及事关玄门大事,不敢异议,于是一一上前向老子询问修道之中的疑难杂症。

    三个月后,老子在四大真人的跪拜之下飘然而去,结束了这长达数十年的人界之旅,而他所手下的弟子也个个出息,在人间闯下好大的名堂。

    道家史书有载:

    南华真人,即庄子,名周,字子休,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历史上与老子以“老庄”并称。他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共同建互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道论基本内容就是逍遥,要进入逍遥的精神境界就必须泯灭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差别、界限、做到物我两忘。

    庄子还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老子贵柔,主张戒盈防满,在现实关系中求得自身的长保。庄子则认为现实关系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严重束缚,主张超脱现实关系而尽情逍遥。庄子同样将“道”视为生天生地的本体,但他又认为并不代表“道”具有物质性,不过是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他多次强调道是产生万物的本体,但它是非物质的,并举例说“道通一气”,但道并不是气,气是自道派生的。最后庄子将道集中“虚”上,他在《人间世》中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即追求“道”的最高精神境界,在务“虚”上下功夫,做到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从而修道、得道。进而把老子的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冲虚真人,即列子,字御寇,为春秋末至战国前期道家学者,其著《列子》一书,主张清静无为、独立处世之思想,概括起来为“贵虚”和“贵正”。

    《目氏春秋不二篇》曰:“列子贵虚。”这种思想把宇宙形成分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发展阶段,主张摆脱人世问贵贱、名利的羁绊,任其自然,把客观存在看作不存在,一切无所作为。如《庄子应帝王篇》:“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战国策韩策二》称列子圉寇之言“贵正”,则近于儒家正名。

    传说列子曾向关尹子问道,拜丘壶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并且在道术上超过了他们,九年以后,他就能御风而行。

    玄通真人,即文子,姓辛,名?,号计然、葵丘濮上人,是老子的弟子,约与孔子同时。著《文子》一书,继续阐扬道家思想。

    文子对老子的道论有所发挥。认为世界本源的“道”就是气,阴阳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并且他把自然之道引申为人事,要求统治者体道,实行无为而治,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楚平王用其言,天下大治。后来他游历了吴越,曾为范蠡的老师,封官而不就,隐居在吴兴余英偶山修炼道术,后登云升天成为神仙。

    洞灵真人,即庚桑子、又名亢仓子、庚桑楚。他认为保全生命需要做的全形爆性,像婴儿一样天真无知,放弃一切利害得失,成为至人;传说中他得到太上老君之道,能以耳视目听居住畏垒山六年,五谷丰登,后游历吴国,隐居于毗陵孟峰,修道而成为仙人。

    老子在人间的道家一脉在他的四位弟子发扬光大之下,至此广为流传,道家一脉道统一直延续了下去!

    ?

    清微天玉清境,元始天尊在弥罗宫召见了门下弟子云中子。

    看着下方修为逐渐高涨,心境日趋圆满,以及身负功德的云中子,元始天尊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惊异以及欣喜。

    元始门下弟子之中,最受他重视的无疑是十二金仙,最受他宠爱的是广成子,其余两个弟子之中,南极仙翁知进退,明分寸,最让他感到体贴,所以天庭四御之中总御万生万灵的南方南极长生大帝由他担任。至于云中子,说实在的对他来讲可谓若有若无,不过是挂着个亲传弟子的名号,却没有真正的被放在心中。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总是不受他重视的弟子却屡次打破了他的期望。

    云中子本是开天的一朵浮云所生,因为沾上了一丝开天功德,加上平时注重行善积德,故一直是天地少有的福德之仙。元始挑选徒弟注重资质,对于那些后天披毛戴甲,卵湿巢生之徒一直不屑一顾,云中子虽分属先天,但由于出身不好,被元始收为徒弟之后也因为元始的这点毛病给忽视掉,并不如何受到重视。

    回想封神大劫期间,阐教门下群起而出,除了一直陪伴在自己旁边的南极仙翁之外,就只有云中子一人一直以来灾劫不降,因果不染,就算是在九曲黄河阵中三霄等人想要削了他顶上的三花五气,也被云中子身上积来的功德之气给挡了回去,双方僵持不下,让后来云中子撑到了元始老子赶来援救的时刻。

    就这点事情,才让元始天尊意识到云中子是阐教的一块不可多得的宝玉。功德之仙,除了蓬莱岛之外,放到哪里都是举世少见,自己以前还真是忽略了云中子,此子将来的成就怕是在同门之中数一数二,不可估量。

    果然,封神大劫之后,元始天尊引以为重的阐教十二金仙之中四人叛逃,其余之人一直不见修为修复,唯有云中子一人在劫后摆脱煞劫影响,明了自身,道行大进之下隐隐迈入准圣的迹象。这一点更是让元始欣喜若狂。

    一直以来,元始自认为教徒有方,阐教如今又是天地第一大教,可是始终没有一个可以拿的出手的人来。

    人教老子那边玄都大法师已经迈入准圣,通天那边孔宣也是如此,就连他原本心中一直有些看不起的西方蛮荒之地更是准圣频出,力压玄门。虽然佛门这准圣里面有很多是参杂着水分,靠着发大宏愿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来成就自身,但好歹也是准圣,即使实力再低,也可稳稳的屹立于洪荒顶层高手,对诸如大罗金仙之类的高手拥有着绝对压倒性的实力。佛门如今关是靠着准圣一阶的数量就可以把阐教的风头给盖过去了,以实力来说,佛门才是现今的第一大教,更遑论佛门之下还有大把的佛子佛孙,金刚菩萨之类的高手。

    众观天下大教,圣人门下,唯有元始的阐教虽然自夸为第一大教,但连一个准圣都教不出来。这如何不让元始心中不感到难堪呢?

    好在云中子如今出息了,能够为他增长些脸面,摆脱那些难堪,元始天尊也逐渐对云中子加大关注,欲要助他一把,好早日成就准圣。

    “云中子,如今百家争鸣,我阐教亦不能失去如此良机,为师欲要让你下界传扬我阐教一脉学术,光大我门!”元始天尊和声悦色的讲道。

    云中子一听,略微不解,老师一向对自己也不怎样,这等好事怎会轮得上他呢?要知道那可是事关功德之事,功德,它重要性谁不知道?谁不想要?

    仔细的斟酌了一小会,云中子沉吟的说道:“老师,传法一事事关我教兴衰,弟子一向清净无碍,不通世事,若是一人行此大事,岂不是误了老师心中所图大业?不若由其他师兄弟主持,弟子从旁相助,定能马到功成,不知老师意想如何?”

    元始心中听了之后心中甚是欣喜,难得云中子还能够顾及到同门之谊,不欲独吞,光是这份慷慨和大度就令他感到十分满意,阐教之中他可没有见过像云中子如此大方之人。

    于是元始天尊开怀而道:“为师纵观阐教上下,十二金仙修为未复,需要闭关苦练,南极领衔四御之责,不可轻离,其他人修为或阅历皆不足以担此重任。唯有你一人方有能力担当此事,你就不要推辞,老师心中有数,哈哈哈!”

    云中子见元始如此一说,心中大定,于是顺势而道:“弟子谨遵师命!”接着略一思索,向元始求教道:“老师,我阐教传法一事该如何进行?如今礼乐崩坏,我门下之前的思想还是有些瑕疵,难以匹敌其他学术,请老师示下!”

    元始闻言,眼珠一转,于是言道:“此事易尔,一切由老师策划,你不必担忧,只需如此而为,我阐教学术定能流传下去!”

    元始说完,传音给云中子,仔细与他讲述一番。

    与此同时,禹余天上清境碧游宫,通天教主也是蠢蠢欲动,他招来孔宣,对他言道:“孔宣,百家争鸣到来,你可速速下山,传我截教一门教义!”

    “是,弟子领命!”

    瞬间,一道身影迅速从三十三天穿过,直下人界!

    抱歉,今天从早到晚都很忙,所以才到现在上传!有怪莫怪!
………………………………

第九章 鬼谷教徒,阐截入世

    人间卫国,棋盘山,鬼谷洞。

    随着百家争鸣时代的来临,天下都广传着一诗,诗曰:

    “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翘迹企颍阳。临河思洗耳。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

    此诗讲述的是隐居在棋盘山鬼谷洞的一名大贤,人不知其名,故以“鬼谷子”称之。

    传说这鬼谷子有经天纬地之能,安邦定国之才,乃是“古之真仙”,在人间至今已经活了百余岁,不知何故,停留于此地,等待有缘。故有不少王公大臣争相邀请鬼谷子出世,也有许多平民百姓前往拜访,欲拜于其门下。

    只是来访者甚多,却有很多人始终不得一见。唯有少数几个有缘之人被鬼谷子传授大道,其中就有商鞅,李斯、毛遂、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蒯通、黄石、李牧、魏僚等一个个在人族诸国中闯出了名堂的厉害人物。

    据闻鬼谷子在衣、食、住、行、医等、了家理财、治国方案、外政外交、兵书战策、兵器发明、天文地理、神奇推算、养生教子等等可以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不同于其他学术教派,鬼谷子传下的乃是凡人大道。

    凡人大道,不同于教派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乃是鬼谷子怜世人极少与仙道有缘,终究太过浅薄,另辟蹊径,特留下一丝机缘,传授人族小道。或是山水之道,或是耕作之道,或是工匠之道,或是学问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