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巫中仙-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是叹息一声,道:“当年我也和贵门祖师诺成谈过这个问题,时势如此,非智力所能挽回。
当年之事,便就是我,也是无法可想。
不过如今儒门的局势,我还是有着几点想法的!”
那娄成生听了,顿时大喜。
儒门的情形十分不妙。
神庭覆灭,儒门的正宗位置肯定是保不住了。
天庭建立,肯定是以仙门为宗。
这就好像那当年神庭建立,绝地天通,让巫师失去主宰力量一般。
可以想见,继续这么下去,现在还可以支撑。
但是儒门的没落已经成了定局,到了一两百年后,怕是就要落得如同当年巫师一般的下场!
此时整个儒门都能够想到,然而却无计可施。
只是听到陶小吴说有着办法,自然欢喜!
“天庭建立,仙道将盛,此为天地大势,诚不可争锋!”
陶小吴说着,娄成生苦笑点头,
神庭都被天庭取代,而天庭都是修行仙人。
自然仙门大兴,这是免不了的事情。
谁也阻拦不了,除非能够推翻天庭!
但是,这是可能的事情么?
莫说儒门在大劫之中损失最为惨重,无数儒门神灵纷纷应劫陨落。
便是儒门全盛时候想要和天庭作对?
那也是想得太多了!
娄成生听着陶小吴继续说下去,想要听听陶小吴还有什么办法。
“经云,穷则变,变则通。事实如此,儒门也到了不变不成的地步了!”陶小吴道。
娄成生深以为然,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变,只能静静地听着陶小吴说下去。
陶小吴组织着语言,实际上却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似乎也是在前世,汉儒也在支持新莽上台,变法失败之后,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
最终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几乎彻底崩溃,只剩一线不绝于缕,传承数百年之后,终于在宋代再次复兴,重新成为显学正宗。
只是,后来复兴的宋儒和汉儒几乎就是两回事了!
顶点
………………………………
第五十三章 大儒
宋儒吸收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两教发展出来的各种的精华,融入自家。
再经过北宋时代短暂的各派相争之后,在南宋之后,以理学统一儒术,成功的成为天下显学,影响了以后的数百年的意识形态。
而宋儒和汉儒最大的区别就是,汉儒有着相当大的神学系统,而到了宋儒就变成了纯粹的人道学问了。
然后一直深入到了最基层的人心之中。
即使到了后来,佛道两家都已经世俗化,庸俗化,几乎丧失神圣性,然而儒学却是深入人心,不可动摇。
若非西学东渐,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被人以武力改变,怕是儒学还要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
陶小吴想着这些,开口说道:“仙道乃天道,儒道乃人道!”
这娄成生微微一愕,听着陶小吴慢慢解释,渐渐就明白了过来。
陶小吴这是让儒门进行变革,剥离天人祸福感应这些东西,成为彻底的人道学问。
此策等于是断臂求生啊!
娄成生虽然知道,陶小吴这一策能够挽救儒门。
但是如此大的变革,却非是他一个人能够做主。
沉默了片刻,终于开口,道:“此事太过重大,我也做不了主,只能回去好好商议一番。
不管怎么说,通真先生对于我儒门的恩情,我儒门永世不忘!”
陶小吴听了,满意的道:“我也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成与不成,河阳先生回去慢慢考虑!”
娄成生刚才这么一句话,就是代表儒门对于陶小吴的承诺。
这种事情,日后肯定会有所报答他陶小吴的!
也就不枉他为儒门出谋划策了!
日后,就算是儒门剥离了神道力量,单纯走人道。
然而也是一股不可轻忽的庞大力量!
儒门欠下他陶小吴天大的人情,日后总是要报答的!
果然,这娄成生立刻就投桃报李,对陶小吴道:“朝堂之上,对于通真先生的事情上还有一些争议。
许多公卿都觉着通真先生大才,正该留下辅佐太子,往任淅王师是有些屈才了!”
陶小吴笑了。
既然娄成生这么说,
便是准备报答他了!
就是说,便是天子已经下诏,儒门也会想办法让陶小吴继续留在太子身边的!
而这只不过是儒门还他人情的很小一部分而已。
然而陶小吴听了,却只是摇头而笑,道:“我此来此咸安,为的是辅佐朝廷,早日让天下恢复太平。
听闻茂州那边梵僧骚闹腾的很是厉害,实在是可恶的紧!
也正想去会会他们!
何况,当日我在太典山修行,那些梵僧也曾经打过我太典山的主意……
这次公事私仇一起找那些梵僧去算算!”
那娄成生已经听懂了,这是陶小吴不想留在咸安,太子身边,而是愿意去茂州。
只是这就让他愕然:“太子濡慕先生,难道先生就不想留下来辅佐太子么?”
在他想来,陶小吴应该想留在咸安,辅佐太子登基,以后才能够获得最大好处。
却怎么也都没有想到,陶小吴居然不打算留在咸安,而是打算出外了!
陶小吴微微摇头,道:“太子出阁开府,羽翼已成,势力已固,我留此也没有什么意思,还是离开的好!”
那娄成生稍稍考虑了一下,就笑道:“通真先生当真是仙门中人,深知功成而不居之理,在下佩服!”
却是已经明白,如今朝堂之上对于陶小吴的诸多争论,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陶小吴对于太子的影响力。
辅佐太子登基为帝,这是从龙之功,天大的功劳。
谁不想?
然而陶小吴一个外人,来咸安短短数月,就已经为太子改变局面,更对太子有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么一个人,肯定没有人愿意他留在咸安,继续影响太子。
陶小吴强留在咸安也不是不成,只是这么一来,就太碍别人眼了!
还不如趁早离去。
在印象最好的时候离开,日后太子还会不断思念陶小吴。
真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陶小吴。
这就是距离产生美的道理!
而且他主动离去,其他围绕在太子身边的人,也要承他陶小吴一个人情!
所以说,陶小吴这以退为进,实在是高明。
不愧智者之名!
而当然了,对陶小吴来说,他是修行者,修行最为重要。
人道朝廷的权力对于他来说,并非是最重要的事情。
何况,在陶小吴看来,随着天庭开始稳固,即将和朝廷试探接触。
两个庞然大物的结盟,必然有着一连串的接触,试探,争斗,最后达到妥协。
这咸安必然将变成一个巨大的漩涡!
这其中不知道多少人,会变成牺牲品。
陶小吴才不愿意留在这咸安,还是脱身而去的好。
有多大肚子,吃多少饭。
这是他陶小吴当年在阳富侯府之事得到的教训。
没有力量,搀和进这样的大事之中,随时都会变成被人驱使的过河棋子啊!
“且看吧,再过三百年,那时候,谁做棋手!”
……
天子下诏,天下未平,百姓受苦。
朕分封皇子,虽然是为羽翼屏藩,但是却也不能太过耗费民力资财。
因此淅王前往封国,要轻车简从,不要带太多东西。
原本藩王分封,很多时候要准备一年半年的,准备的东西都能够拉几百车。
然而现在天子既然如此下令,那么淅王就国的事情半个多月就准备好了,开始出发。
一切从简么!
马车粼粼,一行人马缓缓行驶在官道上,车马绵延数里。
这是护送淅王前往封国的军队!
一千屯骑营的骑兵,再加上三千射声营的弓箭手,还有五千步兵营的士兵,总共九千士兵。
再加上一千淅王护卫,组成了浩浩荡荡的一万大军,向着巫越之地开去。
这些都是一等一的强军,每一个都是练过兵家煞气的悍卒。
大军所过,煞气惊天。
普通人肉眼所看不见的黑红色煞气,仿佛烈火一般的张扬飞舞在大军上空!
至于为什么送淅王前往封国,会派出这么多的强军?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虞新朝还没有平定天下。
………………………………
第五十四章 茂州!
巫越之地也只是名义上向大虞新朝称臣。
更重要的是,在前往越巫之地的路上,那茂州之地,依旧被自称为茂州州牧的黄岳给占据。
虽然已经向着大虞新朝奉表称臣,但是还保持着事实上的独立。
天子数次召黄岳入咸安朝见,那黄岳都是称病不朝。
这一次,大军南下,也有着彻底解决茂州问题的意思!
而此时,陶小吴就远远地看着这支大军上方飘扬的兵煞之气,心中默然盘算。
而且这支军队居然上下都是在炼煞,应该都是他陶小吴传出去的狂化之法。
不过似乎也经过了其他高人的改造,似乎要比他传出去的狂化之术,还要完善的多。
有意思,有意思。
大虞新朝如今得整个世界的气运所钟,几乎整个本土力量都汇聚在了大虞新朝周围,高人无数。
陶小吴肯定不会认为,自己的狂化之术别人改动不了。
事实上狂化之术本就是一种普及性质的修炼之法。
有着陶小吴的思路在前,其他高人进行改良,那就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这支军队应该是最早修炼狂化之术的一支实验性质的部队吧?
这次派出来,估计也是有着考验这支实验部队的意思。
这么说来,把他这个狂化之术的创造者派出来,也不只是只有简单的将他陶小吴愿意打发开的意思了!
也有着让他这个创造者在实战之中,改进狂化之术的意思。
“太傅再想些什么?”
陶小吴身边传来笑问之声。
却是同坐一架马车的淅国相王瑚。
这位国相是武人出身,已经做到秩比两千石的校尉。
此次为淅国国相,就高升了一级,从最低级的秩比两千石成为秩两千石了。
不过显然这位国相对此并不是很高兴。
作为前途远大的一军校尉,给调去一个诸侯国做国相,很难说这到底是升职还是降职,或者根本就是明升暗降?
陶小吴收回视线,目光在这位国相脸上扫过,笑道:“也没有想什么,只是觉着朝廷大军如此之强,料来经过茂州的时候,那位茂州牧黄岳当不敢拦路!”
“茂州南荒,地虽然广,但是人口稀少,国弱兵寡。
那黄岳若是识相的,在我大军路过之时,乖乖出城投降也就罢了。
若是此时不知好歹,非要抗拒天兵,恐怕就要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场!”
王瑚冷笑。
陶小吴微微点头。
若是想要前往旬阳,不想如同当年陶小吴那般,从宛阳郡绕路过荀州的话。
那么就只能走茂州了!
只是,那茂州还不是大虞新朝的地盘啊!
此时大虞新朝虽然鼎立,然而还是有着割据的诸侯军阀没有扫清。
这茂州州牧黄岳便是其一,虽然已经向着朝廷奉表称臣,然而却是阳奉阴违,割据自守,不肯朝觐天子,交出兵权。
因此,这次大军所过,也有着乘机收拾茂州的意思!
“只是,拿下茂州不难。
然而茂州都已经如此荒蛮,偏偏天子还要将大王封到旬阳,这可如何是好?
以我来看,便是大王做错了事,天子将其封到茂州便是,又何必封到这旬阳郡?”
所谓茂州者,取草木繁茂之意。
典型的南方气候,水泽众多。
在这个时代,几乎都是属于半开发的地带,便是原始森林都是不少。
和陶小吴当年所在的衡阴县所属的荀州一般,都是地接十万横断大山。
在整个中土,已经算是足够荒蛮的了。
说起来,茂州和荀州一般,在中古时代都是古淅国的土地。
不过荀州更加靠近中原腹心,要比茂州开发成熟的多,自然也是富庶繁华的多。
但是茂州再不怎么样,也要比旬阳郡强的多啊!
那旬阳郡,可是实打实的在巫越之地。
而那巫越,却是实打实的蛮夷之地,便连中土都算不上。
虽然说三百多年前,就被大虞朝廷收归治下。
然而那么大的地方,朝廷只是设置了三县,编户齐民的人口不超过五万。
其他都是一些巫越蛮夷部落!
现在经过这一二十年的天下战乱,还不知道那巫越之地,朝廷治下的人口还剩多少……
封到巫越那种地方,简直就可以说是发配到蛮荒做野人。
反倒是茂州虽然在巫越边缘,但是怎么说也是在中原,并且不用渡过十万横断大山。
跑到旬阳郡那种巫越之地,难道是去做野人么?
也难怪那王瑚自然不愿,此时就抱怨起来!
他试探的道:“太傅,不如拿下茂州之后,我们联袂向天子上书,请天子徙封大王到茂州?”
便一州之地太大,封大王一郡之地,却也足够了!”
陶小吴闻言微笑,难怪这位淅国相非要和自己套近乎,跑到自己马车上耽误自己修行。
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
此事对于陶小吴来说,无可无不可,反正他这个淅王师也不过只是空架子。
是从来没有打算过真正去任职的!
不过这个王瑚如此没有政治素养,也难怪会被赶到那虞然身边,去做一个荒僻之地的国相了。
看着王瑚期待的眼神,陶小吴微微一笑,道:“我倒是没什么所谓,只是国相可想好了没有?”
“当然想好了,那巫越之地,水土卑湿,蛊虫众多,巫越之民更是野蛮。
到那地方去,怕是活不了几年啊!”这位国相长吁短叹。
陶小吴好心多说了一句,道:“你去旬阳做国相,也许只是几年的事情,早晚还是能够调回去的。
但是你若是在茂州做国相,那可就是一辈子,不要想回咸安了!”
这王瑚闻言愕然:“这是为何?”
在他想来,茂州距离中土,距离咸安更近,回咸安不是更容易么?
为何在茂州做国相就回不了咸安了?
陶小吴差点以手扶额,怎么这么蠢的家伙,到底是怎么混上两千石的?
也就懒得在和这家伙多解释,正想说你愿意上书就去上书吧的时候,忽然有着快马奔驰而来。
这是探马!
探马直接冲到马车前,禀报:“报,王师,国相。前方大棘关有守军据守,不许我等大军通行!”
………………………………
第五十五章 节杖
那王瑚闻言大怒:“看来这黄岳是准备顽抗到底了!我去看看……”
大棘关是前往茂州的门户关卡重镇。
此时,既然茂州军据守大棘关,那显然就是不准备投降,而是准备和朝廷大军顽抗到底了!
前方九千大军先行,属于淅王前往封国的车队,在一千护卫的护送之下,距离大军之后十多里远远跟着。
此时,那王瑚也不坐车,直接骑了一匹马,就赶向前方大军,商议军事去了。
这王瑚伸手了得,带着一队护卫,快马加鞭的狂奔而去,留下一地烟尘。
而剩下后面的车队缓缓行驶!
淅王前往封国,当然不可能是一个人前去。
赐下的宫人,仆役,护卫,还有各种器皿物资等等,一共装了上百辆马车。
如此庞大的车队,当然不好跟着大军一起行动。
陶小吴却并没有跟上去,只是远远望气而看。
顶多不过一个多时辰之后,就见着前方大棘关的方向杀伐之气冲霄,显然是朝廷大军已经开始攻打大棘关了!
不用觉着两个多小时时间长,能够用这么快的速度决定攻打关卡,并且行动起来,这速度已经足够快了。
单单只是王瑚赶向大棘关就起码要半刻时间。
而赶到之后,和领军的几个校尉军议,达成决议。
然后部队准备攻城,展开进攻。
这么多的事情做下来,只用一个多时辰,已经足够快了。
有着如此行动力,就可知道这确实是一支强军!
攻下那大棘关应该不算是什么难事。
估计到天黑,就应该已经进入大棘关过夜了!
然而,陶小吴刚刚这么想着,忽就觉着不对。
大棘关方向,有着一道玄光冲起,居然正面抗衡大虞军队的杀伐之气。
这般光芒绝非是守军的力量。
而是超脱于凡俗的力量!
好像是……
“梵门的力量!”
陶小吴心中想着,就见着又是探马快速冲来,直接到了陶小吴的面前,禀报道:“王师,大棘关上出现梵僧,以妖法惑众。
国相和诸位校尉请王师前往一观!”
这是搬援兵来了!
陶小吴原本没想出手的。
然而此时,却也不得不点头:“我去看看!”
也不乘车,也不骑马,就那么腾身而起,云雾缭绕之间,已经向着大棘关飞去。
车队上下,王府诸人见到如此一幕,纷纷下车伏地拜倒,以示对于仙人的敬畏。
而那一直躲在安车之中,根本都不露面的淅王,此时脸色惨白,死死的将手中握紧自己的双拳,鲜血流下都没有发现。
若非陶小吴,他的母亲如何会被赐死?
他的舅族如何会被灭族?
他自己又如何会被封为淅王,将要被封到那巫越蛮荒之地去?
这些日子,那淅王对于陶小吴已经痛恨到了极点。
然而,此时见了陶小吴飞腾而去。忽然意识到了陶小吴的真正身份。
那可是一个能够飞天遁地的仙人。
此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恐怕永远都不要想报仇了!
……
陶小吴当然不关心那淅王此时在想些什么,就算是知道,也没有半点心理波动。
争夺皇位失败的家伙,这辈子运气好一点,也就是等到太子虞庄当上皇帝,稳固权力之后,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将其徙封回中土。
找一处繁华大郡,为其封国,就在王宫之中吃喝玩乐一辈子。
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要想了!
这么一个存在,陶小吴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几乎只是转眼之间,陶小吴就已经来到了那大棘关前。
就见着那大棘关前,箭如雨发。
然而却有着一个梵僧高坐关城之上,身上金光灿然,显现出莲花宝象,将射来的箭支尽数挡下,将关城死死护住!
“射,给我射……”
大军号令,长箭不断地向着关城射去,荡漾起一波波如同水波一样的光芒。
显然,这些箭支也并非无用,也让那梵僧很是吃力。
毕竟,这些军队,都是大虞新朝的精锐,是炼煞强兵。
便是射去的箭支,也都饱含强大的煞气!
陶小吴刚刚赶到的时候,正见到那王瑚开弓拉箭,无数如同沸腾火焰一般的兵煞之气在其周围缭绕,汇聚在了长箭之上。
“好强大的兵煞之气……”
陶小吴看的眼皮直跳。
当年大虞旧朝的时候,军队之中,可没有这么多修炼煞气的将领士兵。
也不知道是不是乱世之中,龙蛇起舞,英雄并起。
还是因为大劫之后,天地变动。
总之,此时居然冒起了如此多的高手。
此刻陶小吴可以看到,王瑚这一箭之上,却是将周围煞气尽数汇聚。
随着一箭射出,箭如流星,如同赶月,又如长虹,直贯那大棘关而去。
整个大棘关都被金光莲花护住,长箭射去。轰然震动!
那梵僧的梵光终于抵挡不住,莲花萎缩,退了下去!
然而还没有等到攻打关城的大虞士兵们高兴欢呼,就见到又是有着一个梵僧上前,替代了那莲花梵僧的位置。
他盘膝而坐,闭门冥神之间,就有着一缕毫光从其眉心处生出,微微转动,转眼间化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宝塔,重新将关城护在其中!
陶小吴正好看到这么一幕,顿时冷笑一声,手持天子节杖。
他好端端的在那太典山修行,谁也没有招惹。
最初甚至还提对诺成提起过,可以借助梵僧的力量,建立轮回,解决此方世界的冥土危机。
然而所谓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那些梵门三番两次的出手对付,暗害于他。
真当他陶小吴的泥捏的不成?
此时不报复回来,那还叫做陶小吴么?
这方世界,流行大复仇主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