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圣诞-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这个社会,得这种病的人很多,主要原因是生活压力大,生活没有规律,人劳累,休息的不好。”王兵解释道。
“唉,没办法,要讨生活嘛。”唐先生回应道。
“哎,先等一下,我要看一下唐老板你的医疗记录。”说着王兵走到办公桌前,然后打开电脑上的医疗档案查看了起来,“哦,是上个月十八号治疗的,有二十来天了,第一个疗程应该结束了,那唐老板,你还要不要做第二个疗程?”
“要做,在这里看病比医院便宜多了,而且效果也不错。”
唐先生爽快的回答道,接着他又说道:“我这个老乡,开始的时候还不相信,是看到我治疗之后的效果还比较好,所以才来治的,他也是抱着先试一试的心理,反正花费又不贵。”
王兵笑了笑说道:“中医就是这个样子的,虽然疗效慢,治疗周期比较长,不像西医那样立竿见影,但是能够治断根,从长远来讲,对人要更加适合一些。唐老板,你这位老乡贵姓?”
那位陌生男子一听到王兵的问话,连忙开口说道:“王医生,我姓孙,孙子兵法的孙。”
“孙老板,你在川都市是搞啥子生意的呦?得腰椎间盘突出好久了?”王兵向孙先生询问起来。
“做点小生意,这腰椎间盘突出得了有好几年了。”孙先生回答道。
“现在腰杆感觉如何?”王兵接着询问病情道。
“腰杆现在感觉比较僵硬,经常隐隐的疼痛,连两条腿杆目前都有些发麻,而且现在连弯腰都弯不下来了。”孙先生连忙详细回答他现在的病情。
“有没有到医院拍过片。”王兵继续了解情况道。
“拍过,医生说是腰椎的第四、第五椎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般得腰椎间盘突出都是人的第四或第五腰椎,你第四、第五腰椎都有膨出,病情也算是比较严重的了,有没有在医院治疗过?”
“治过,而且看过好几家医院,啥子物理牵引吆,电疗吆,热敷吆,按摩吆,针灸吆,吃药打针吆,都试遍了,但是都管不了多长时间,没多久就又痛了起来,现在医生叫我做手术,要我准备五六万块钱,真是太赫人了!”孙先生有些感叹的说道,显得一脸的无奈,“听我老乡说,你这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还不错,所以我就来试一试,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
“孙先生,这腰杆可千万不能随便开刀,要是万一不小心伤到了神经,那可就全完了,下半辈子就要躺在床上度过了。”王兵一脸严肃的说道,“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不是很拿手,手术割了以后还会再长出来的,每隔一两年做一次手术,谁受得了?和医院有关系的人,医生都不会建议你做手术的。”
“是这样的,我们那边有一个人,为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开了三次刀,现在只能在地上爬了。”唐先生在一旁接口说道。
王兵接着说:“实际上按摩对治疗腰椎间盘突还是很有效果的,但是要坚持长年累月的按摩才行,一般人做不到。”
孙先生点点头道:“王医生,实际上我也懂一些中医,因为我祖上就是搞中医的,只是后来由于环境的原因失传了,我祖上曾经是我们那一带很有名的老中医,曾经进京给以前的皇上看过病。”
“这孙先生不会是在吹牛吧?故意这样说,好考校我。”王兵心里揣测道。
孙先生接着说道:“我实际上对中医祖传秘方还是很信任的,毕竟是经过那么多年实践过的,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只是现在骗子太多,让人不敢相信了。”
“这倒是,所以我这里的生意也不好做呀,主要是靠治疗过的老病人带新病人来。”王兵连声感叹的附和道。
说到这,王兵也不由的感慨万千,在这个世界上,老老实实的混碗饭吃,真的是不容易,你就是有赚钱的技能,也要有赚钱的门路和运气才行,否则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一样吃不开。
王兵的这间疼痛理疗室,在这开张的一年当中,就曾经被人查过好几次,每次都是问有没有行医证。王兵是半路出家学的中医,又不是科班出生,哪里能有啥子行医证嘛,所以只能对搞检查的人讲:我这里是理疗不是治疗,不打针不吃药,要啥子行医证?
可以说,现在几乎所有搞祖传中医的医生都没有行医证,王兵的师傅,那个老中医也一样没有行医证,但是他看好了千千万万个患者,其中包括王兵。
卫生部门负责人的脑袋简直是被驴踢了,没有中医,华夏民族几千年能传承下来吗?常言道:不看广告,看疗效,存在即为合理,对现实视而不见,中医早晚要亡。
“王医生,你说现在中医为啥子会落到这个份上了,如今到医院去看病的,几乎没有几个人是看中医的。”孙先生怅然的说道。
“唉!这是由于中医对学医的人和药物的要求太高了。”王兵也只能这样无奈地回答道。
学中医不是你在中医学院学几年就行了的,如果你没有学中医的天赋,那么你就是学到死,都是一个半吊子,不象西医照本宣科即可,治哪几种病就是用哪几种药。
同时,中医对药物的产地和生长年限都有很高的要求,导致中医的用药要求太苛刻了,一样的药方,而药物的产地和生长年限不一样,那么药物的疗效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而现在搞的中药生产标准化,实际上也把中医给毁掉了,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这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完全就是生搬硬套,外行来管理内行,结果就是中医几乎无人问津。现在像历史上华佗、扁鹊那样治什么病都拿手的神医已经绝响了,大多数都是靠一两个祖传秘方在苦苦支撑着。
“那王医生,中医和西医到底有啥子区别呢?为啥子中医治病治得慢,而西医治病治得快呢?”孙先生好像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
王兵想了想回答道:“中医应该说是全局地、辩证性地看待病情,符合华夏道家的哲学思想,比如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认为病因是由于腰部受到过损伤,造成局部气血不通,也就是循环系统循环不畅,循环不畅就会导致循环物质堵塞经脉从而产生增生,严重的甚至会产生骨刺。组织增生就会压迫神经,所以会产生疼痛和局部麻木,治疗的方法就是疏通循环不畅的部位,使淤积物排走,如按摩实际上就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但需要长期坚持才有效果,而我这里的骨刺贴膏就是将堵塞部位的淤积物拔出,使经脉畅通,从而使患处痊愈。”
“对西医来讲,只是局部地、机械性地看待问题,比如说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主张将增生的部位割掉,效果当然立竿见影,但因为没有搞明白为啥子会产生增生,所以在割掉增生的部位后不久,那里就又会重新长出来。虽然西医也有物理牵引、电疗等疗法,但都是一些皮毛手段,只能做一些缓解,对轻度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对重症那是无能为力的,至于根治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西医之所以崛起超过中医,源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当西方发明了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细菌和病毒,从而发明了抗生素以后,西医就崛起了。从杀灭一般细菌和病毒的速度和效果来看,西医的确是略胜中医一筹。
在人类社会早期的时候,人类生命一直受到传染病和伤口感染化脓的威胁,是抗生素的发明拯救了很多人类的生命。同时西医比较规范明了,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容易做到标准化;而中医讲究师道传承,适合小范围推广应用,很难标准化。
这样就造成了西医迅速普及,而中医日益没落。但是西医是千人一方,而中医可以做到一人一方,所以中医更有针对性,不像西医副作用那么大。可以说中医是哲学性的,而西医是技术性的。哲学性的东西,一般人总是难以把握,而技术性的东西,对一般人更加直观明确一些。
………………………………
第六章:神秘药方
第六章:神秘药方
据《吕氏春秋》记载,魏文侯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回答道:“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侯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说:“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谗血脉,投毒药,刨肌动腐,而名闻于诸侯!”(长兄诊病,通过观察人的神形,在病症尚未形成时就把病根除掉,长兄的高明之处在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不被人们察觉,所以名不出家;中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的萌芽状态,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中兄的名气不出于乡里之间;而扁鹊我治病是常常在病情严重之时,根据血脉的变化下针放血、用药敷药、割开肌肤、刮除腐肉恶痈,人们反而觉得医术高明,所以名声响遍诸侯。)
被扁鹊尊为最高医术的长兄,按现代医学来讲,所做的就是“治未病”,其思想发端于我国的《黄帝内经》,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这一思想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得到更明晰的阐述,他指出医生应当善于“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病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
中医把人体看作一个系统,“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在诊断和治疗上更注重其逻辑、因果及相关性,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掌握了健康保健的三个层次,即预防、检控与治疗,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以上可以看出,中医是“未病”、“欲病”、“已病”等“三病”兼顾的,其灵魂是总体性、辨证施治;而西医更注重局部,往往直接用生化、物理等方法针对问题本身去“治已病”,比较起来缺乏总体性、辨证施治的灵魂,更像是试验科学。
从这个角度分析,西医更多地体现了技术的层面,“下医”的特色比较明显;而中医是“上医”、“中医”、“下医”等组合的“三医”保健治疗科学体系,其科学内涵与当今医学界倡导推广的“三级预防”相吻合。
所以,中西医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技术再高明也不能替代科学,而科学却不容易被清晰地认识和掌握。技术的发展,可以完善科学的手段;科学的发展,可以指导技术的进步。可悲的是,国人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来打压中医,使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蒙受了重大损失。
很长时期以来,“治未病”的医疗理念逐渐被淡化,甚至被“治已病“所取代,其结果是各大医院人满为患,老百姓的医疗支出负担日益沉重。
面对西医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自己应深刻反思“最看不起中国文化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己”,最终造成了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的全面萎缩。
从反封建开始,到建国以后几十年的政治运动,再到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挟带着各种思潮汹涌而入,天元人逐渐丧失了自我,甚至还认为“三医”体系是反科学的,相反,其他一些国家却对中医趋之若鹜,颇有“抢夺”之感!如倭国的一些汉方药。
“我们这些人呀,人微言轻,也就只能在这里发发牢骚,毬用都没的。”唐先生在一边忍不住说道。
“算喽,这些国家大事和我们小老百姓没啥子关系,还是安安心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实在点。”孙先生也在一旁附和道。
一时之间,气氛显得有些沉闷,大家都不由一阵沉默,几个人都失去了继续话题的兴趣。
王兵见大家都有些兴趣索然,于是就走过去将泡好的茶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然后说道:“来来,喝茶,那些东西不是该我们来伤脑筋的。”
王兵举起茶杯向两人示意了一下,然后先喝了一口。
“唐老板,是你先治还是孙老板先治?”王兵问道。
“唐老板先治,唐老板先治。”孙先生忙不停地说道。
王兵治腰椎间盘突出是不打针不吃药的,只是需要用皮肤针将皮肤的表面打破,并贴上膏药即可,所以很快就给两个人治好了。
“治疗初期的时候,有可能患处会更痛,这是药物起作用的表现,是好现象,十来天后就会自行消除,不用担心。”王兵在给两个人治疗之后,吩咐他们一些注意事项,“如果脓水比较多,一天就多换洗几次膏药,注意不要使用其他消炎药物,否则会降低药效。”
之后,几个人对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些问题,又交换了一些看法,唐孙两个人增加了一些见识,王兵也对社会上患腰椎间盘突出及骨质增生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然后唐先生因为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于是就提出要告辞,要回去了。
当两个人要走的时候,孙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突然对王兵说道:“王医生,你相不相信有中药能使人脱胎换骨的?”
王兵猛的一愣,然后连忙说道:“这还真没有听说过,难道你听说过?”
“王医生,我给你说过,我祖上也曾经是搞中医的,以前是很有名的,曾经进京给皇上看过病,以前我也不是很相信,但是这次我回家搬新房子,结果发现了很久以前留下来的一些书籍,都是一些中医书籍,其中我发现了一个药方叫《洗髓通脉方》,说是能使人洗髓通脉、脱胎换骨,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那个药方上的好多药名,我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王兵一听,心里不由的一跳:“那你还记得那些药物的名称吗?”
“当然记得,我可是拿着那药方研究了好久的,可就是搞不清楚药方上的有些药,究竟是些啥子药。我把配方写给你看哈,王医生你研究研究,看究竟是些啥子药。”
王兵连忙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找出一支圆珠笔和一张纸,然后递给孙先生,孙先生接过笔和纸后,将纸放到茶几上,然后俯下身写到:“洗髓通脉方,蝉花三个、冬虫夏草三支、石斛王二钱、雪莲王一株、棒槌王一支、黄金膘一钱、千年紫灵芝一钱、首乌王一钱,和水五斤,煎致半斤即可,和蜜吞服。此方有修补人体后天体质,化腐朽为神奇,洗髓通脉、脱胎换骨之功效。”
孙先生写好药方后递给王兵,然后说道:“这个方子说得很玄乎,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只是我发现的时候是夹在一本医书的封面里面,可能是年代太久了,封面朽烂了,所以才被我偶然发现了,那个方子是写在一块绸布上的。”
王兵扫了一眼纸上内容,然后就将方子收了下来。
“王医生,如果能研究出来,一定要告诉我一声吆,你是搞中医的,比我有条件些,应该有办法。”
“好,如果我能研究出来,一定告诉你。”王并爽快的回答道。
唐先生和孙先生这时已经推开玻璃门走了出去,挥挥手,王兵目送他俩渐渐离去,一时站在那里发呆,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实际上,王兵心里有丝丝悸动,感觉冥冥中好像要发生什么似的,只是一时毫无头绪,但是心中恍惚预感到,可能会和这神秘的药方有些关系。
………………………………
第七章:药方探究
第七章:药方探究
当天晚上,王兵躺在铺上辗转反复睡不着觉,心中总是觉得有心事,令人烦躁不安,难以睡眠,同时,那份神秘的药方也总是在脑海中不断的盘旋,散发出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和吸引力,让王兵不明所以、无所适从,更加无法安然入睡了。
“这药方究竟是不是真的?真的具有洗髓通脉、脱胎换骨的神奇功效吗?它会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吗?这究竟是上天安排的机遇,还是空欢喜一场?难道我就这样算了吗?不行,我一定不能失去这一次机会,那怕它是假的,我也要勇敢的尝试尝试,否则,一定会心里不安的。”
王兵大脑里像走马灯似的不停想来想去,患得患失,同时,以前的诸多往事不断涌上心头,令人壮怀激烈、心潮起伏,无法安睡。
回想起这么多年来,自己因为胸部内伤以及经脉堵塞所受到的苦难,自己的无助挣扎和悲愤不甘,王兵再也睡不着了,只觉得无穷的烦闷,像烈火一样在胸中熊熊燃烧起来,若是不能排除这种淤积内火,王兵觉得自己都要化为灰烬。
“从孙先生的话语中,感觉药方有可能是真的,但是自己一定要有确切的证据能证明药方是真的才行。看来只能先上网查查,以搞清楚药方上的药物,再来判断药方是真还是假了,但愿上帝保佑它是真的。”
王兵双手合十,向天祷告起来,然后爬起身来,穿上衣服,打开电脑,开始上网查询,不搞清楚这药方的真伪,王兵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
蝉花,也称蝉菌蝉蛹草,是一种具有动物和植物特征的奇妙生物,根是蝉蛹或山蝉的幼虫体,花是从单个或是两三个蝉的幼虫头部生长出来的,约一寸多长,从顶端开花分枝。
据有关的研究提出,蝉花属于生物病态现象,是一种虫菌相依的组合体。秋季来临,蝉钻入土中,逐渐变成蝉蛹,在羽化前被冬虫夏草菌类所寄生,当生活条件适宜时,就开始萌发成菌丝体,吸收虫体的营养,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有而只剩下一个躯壳。
万物复苏时节,菌丝体又从营养阶段转化为有性阶段,渐渐从顶端开花分枝,故而得名蝉花,又称之为金蝉花或大蝉草。蝉花味甘、性寒、具有补肝益肾脏明目的作用,在蜀山省祁连县的蜀南竹海和西江省的紫竹山脉均有分布,是当地的主要名贵特产之一,每年的清明前后是采摘的最佳时期。
冬虫夏草,又称冬虫草、虫草,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寄生在蛾科昆虫幼虫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高海拔的森林草甸或草坪上;由于土质的缘故,生长在森林草甸的上冬虫夏草颜色以暗黄棕色为主,生长在草原上的冬虫夏草则以黄棕色为主。
冬虫夏草分春虫草和秋虫草,春虫草是每年四、五月份采摘的虫草,秋虫草是每年九、十月份采摘的虫草,春虫草的药效要好过秋虫草的药效。冬虫夏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肾壮阳,增强人体免疫能力,补肺平喘,止血化痰的特殊疗效,是雪域蛮荒高原的名贵特产之一。
石斛王,在网上查了半天没查到,只查到了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又称黑节草,属兰科石斛属,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珍贵的野生药用植物,号称华夏九大仙草之首。一般生长于海拔达一千六百米左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但是一般均能耐零下五摄氏度左右的低温。
石斛可分为黄草、金钗、马鞭等数十种,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为石斛之极品,铁皮石斛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铁皮石斛的功效有: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定智除惊,轻身延年;益气除热,健阳,逐皮肤风痹,骨中久冷,补肾益力;冶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主要生长在天元国海疆省蛇盘岭山脉。由此看来石斛王有可能就是生长了很多年限的铁皮石斛或金钗石斛。
雪莲王,在网上只查到了雪莲,雪莲是菊科凤毛菊属雪莲亚属的草本植物。它生长在海拔五六千米左右的高山流石坡以及雪线附近的碎石间,是一种高山稀有的名贵药用植物,具有活血通络、散寒除湿、滋阴壮阳等功效,可治一切寒症,也是雪域蛮荒高原的名贵特产之一。雪莲王估计也就是生长了很多年的雪莲。
棒槌王,网上没查到是什么东西,但王兵以前看过一本小说书,记得好像是北馍省的民间称人参为棒槌,联想到药方有可能是从皇宫带出来的,所以棒槌王有可能就是百年或千年的人参了。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五百至一千米左右的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
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馍北三宝”之一。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能轻身延年、强壮元气。
黄金膘,在网上也没查到是什么东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