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天武道从武当开始-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戴道晋负手而立,静静的看着下方被淹的蒙古骑兵,当然,还有西夏都城中兴府。

    一会儿,一个士兵走过来,单膝跪地道:“陛下,公将军请问何时堵住堤口?”

    戴道晋淡淡道:“你告诉他,半个时辰后再堵。”

    宁季同在旁边听了,看了眼被淹了的中兴府,忍不住道:“陛下,中兴府虽然池深城固,但若是长时间被大水浸泡,恐有倒塌之危。”

    “末将认为应该立即堵住黄河堤口,以免损失扩大。”

    戴道晋扭头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眼下方的洪水,淡淡道:“你能保证将下面的这三万人都留在此地吗?”

    “陛下。”宁季同走出,单膝跪地,“末将保证,拼死也要讲这些蒙古骑兵全部留在此地,恳请陛下,立刻下令堵住黄河堤口。”

    戴道晋略默,挥手:“去传令公宏博,立刻堵住堤口。”

    传令兵领命而去。

    小半个时辰后,洪水停止奔腾,但中兴府前已成一片泽国,三万蒙古铁骑至少死了两万,剩下的部分,深陷泥泞,连动弹都困难。

    但即使如此,看到宁季同徐徐推进而来的西夏箭队,蒙古生还的士兵仍弯弓反击,给西夏这边造成死伤,其顽强凶狠程度,让戴道晋看的频频侧目。

    但即使再凶狠,也是负隅顽抗罢了,最终,三万蒙古骑兵,全部命丧中兴府前。

    除了戴道晋之外,西夏这边的所有人却没有一个人认为胜利了,因为西夏这边付出了近二十万人马的代价,中兴府也被淹了,即使提前通知城内民众撤离,但依然损失惨重。

    戴道晋知道这蒙古骑兵被消灭之后,就没再关注,只是让宁季同打扫好战场。

    心思却是放在了另一处,等着章元纬的消息。

    然而就在他等消息的时候,一个人却是找上了他。

    戴道晋看着面前满脸悲愤的嵬名令公,听着他的质问,默然无语。

    嵬名令公双膝跪地,神色凄然,大声道:“陛下,那二十万儿郎都是我大夏子民啊,为了区区三万蒙古骑兵,何以如此,何以如此啊?”

    到了今时今日,嵬名令公哪里还不知道皇帝让他带着新兵镇守黑水城,就是一个针对蒙古军队的阴谋,可是他想不明白,那是近二十万兵马,二十万夏国儿郎,陛下怎么忍心,怎么忍心啊。

    嵬名令公老泪纵横,御书房内,宁季同和公弘博低头无声。

    戴道晋面无表情道:“来人,通知下去,让三司主官过来见朕。”

    没多久,一个官员走了进来。

    行礼过后,戴道晋直接开口到:“去统计一下此次伤亡将士,人死了,留下的孤儿寡母要照顾好,不能让将士寒心,每户发放多少抚恤金,回头列个章程给我。”

    那三司官员自然知道皇帝说的什么,他犹豫了下,欲言又止。

    戴道晋皱眉喝道:“有话就说?”

    三司官员掌管朝廷财政,开口道:“陛下恕罪,这几年,国家战争频频,国库里的钱粮……”

    话没说完,不过在场的众人却是知道了他的意思,嵬名令公脸色更加悲苦。

    戴道晋冷声道:“怎么?连这次抚恤伤亡将士都不够用了吗?”

    听出皇帝语中的怒气,三司官员忙道:“够用,够用,只是用了之后……”后半句话他必须要说出来,不然之后皇帝又要用钱,拿不出来就不好交代了。

    戴道晋摆了摆手,“先把这次的事做好,钱粮的事情,朕来想办法。”

    那三司官员领命躬身而去。

    戴道晋静静的看着嵬名令公,道:“这样处理,嵬名令公觉得如何?”

    事已至此,嵬名令公低着头,“微臣代死去的将士,多谢陛下。”

    戴道晋点了点头:“嵬名令公此战颇为劳累,就先回去好好歇着吧。”

    “微臣告辞。”嵬名令公躬身一礼后,退出御书房。

    御书房内,戴道晋抚须走来走去,神色间带着思索。

    宁季同和公弘博看着走来走去的皇帝,不敢打扰。

    一会儿后,戴道晋驻足问道:“宁将军,此次收缴的蒙古兵甲多少?”

    宁季同拱手道:“禀陛下,此次除了折损的,共缴获蒙古甲胄两万五千余件,末将正打算将这些送去铸造所重铸。”

    戴道晋摆手,“留下一万件。”

    宁季同虽不知道留下这些做什么,仍是道:“是,陛下。”

    戴道晋招了招手,“你们俩过来。”

    宁季同和公弘博走上前去,俯身听着,戴道晋凑过去,嘴巴张合,小声说了一通话。

    两人听了皇帝的话,脸色大变,神色震惊。

    待皇帝说完后,宁季同脸色仍是惊骇,“这……这……陛下,此举是不是有些不妥。”公弘博也在旁边点头附和。

    戴道晋冷声道:“有何不妥,那帮人整日不事生产,积攒大量财物,不思报国,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朕问他们借些钱粮怎么了?”

    说完,又忍不住嘿嘿冷笑:“你们以为朕不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嘿嘿,不管谁做了这个天下,他们都想稳坐钓鱼台,想的倒是美事,平日里吸血,到了国家用钱用粮的时候,龟缩不出,哪有这么简单。”

    见两人仍有些犹豫,戴道晋直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我们大夏被蒙古所灭,这些钱财顶多便宜了蒙古人,若是我们能抵御蒙古的入侵,保护我大夏子民,区区代价又如何不能承受,两位爱卿觉得呢?”

    最终,宁季同和公弘博只得领命而去。

    五天后,戴道晋等的消息终于传来,看着手里的情报,戴道晋露出笑意,章元纬没有让他失望,给他十万兵马,终于将术赤带来的两万步兵也彻底留在了西夏。

    己方损失三万多人,这些戴道晋却是无动于衷。

    戴道晋望着窗外,心里默默思索,怎样才能利用西夏最大的消耗蒙古的力量。

    (本章完)


………………………………

第二百六十四章 雇佣兵

    金国居庸关,即使有金国的三十万兵马加西夏的十五万兵马协同,依然不敌蒙古军的威势。

    居庸关岌岌可危。

    军帐内,成吉思汗正在与诸将议事。

    郭靖躬身道:“大汗,金兵已是强弩之末,明日定能破关而入。”

    成吉思汗哈哈大笑:“好,靖儿,若是明日你能第一个破关,我便封你做万户。”

    郭靖并无太多高兴之色,沉稳道:“多谢大汗。”

    成吉思汗满意点头。

    郭靖现在在蒙古军中的名头颇为响亮,蒙古人最重勇武和战功,他战力高强,作战身先士卒,对下属也多爱护,因此颇得将士们的爱戴。

    成吉思汗也喜欢他这个能征善战的驸马,之所以刚刚放出话来,郭靖若第一个破关,便封他万户,因为他昨天收到消息,他的宝贝女儿华筝,已经怀有身孕。

    不过这件事他没有告诉郭靖,打算这场战争结束再给他说。

    “报。”一声凄厉喊叫,在大帐外响起,帐内诸将脸色一变。

    成吉思汗大声道:“进来。”

    随即,一个蓬头垢面,身上满身伤痕的蒙古兵士走了进来,跪倒在地,大声道:“大汗,术赤将军他……他……”

    成吉思汗脸色大变,猛地一拍桌案,大声道:“到底出了什么事,赶紧说来。”

    那蒙古伤兵,赶紧将西夏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

    随后道:“大汗,我们垫后的两万步卒,只逃出百十人,剩下的兄弟,都战死了,大将军他前面追赶敌人,只怕,只怕……”

    成吉思汗身子一晃。

    旁边的人连忙扶住,“大汗。”

    察合台悲声大吼道:“大哥,我要为你报仇。”说着,就要往大帐外走去,窝阔台和托雷也脸带悲意的跟在身后。

    帐内诸将皆神色愤怒。

    成吉思汗冷声道:“站住。”

    窝阔台大声道:“父汗,难不成大哥就这样死了不成?”

    成吉思汗站起身,沉声道:“草原上的勇士,从来不畏惧死亡,术赤,我的孩子,长生天带走了你,我这个当父汗的早晚会为你报仇的。”

    “锵”

    成吉思汗拔刀砍掉桌案的一角,森然道:“我会杀光夏人,为你报仇。”

    他很是心痛,蒙古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不知多少场,从未遭受过如此大的伤亡,蒙古此时总共才二十余万骑兵,这一次就损失了三万。

    但成吉思汗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攻破居庸关,攻破中京。

    即使术赤死了,成吉思汗依然相信蒙古的勇士是无敌的。

    第二天,金兵和西夏兵突然发现蒙古犹如疯了一般,开始猛攻。

    居庸关破。

    成吉思汗拒不受降,格杀勿论,金夏联兵,匆忙逃窜。

    由成吉思汗带领,手下大将察合台、窝阔台、蒙力克、博儿术、木华黎、豁儿赤、亦鲁该、郭靖等,长驱直入,势如破竹,直接攻到了中都城前。

    中都城内,接到前线传来的蒙古屠杀的消息,人心惶惶。

    皇宫内。

    完颜洪烈一身明黄色衮服,眼神望着城门处,神色间满是沉重。

    杨康拱手道:“父皇,蒙古兵凶,此次中都未必守得住,父皇还需早做决断。”

    完颜洪烈摇了摇头,神色郑重:“现在特殊时刻,朕若是逃了,必然会军心尽失,才是一发不可收拾,朕不能走。”

    随后问道:“夏国那边一直是你在联系,那边怎么回复?”

    杨康道:“他们已经派了十五万兵马前来。”

    完颜洪烈点头道:“那就好,还好之前我们做了坚壁清野的准备,接下来就看谁更能坚持了。”完颜洪烈此时却是起了迁都的念头,中都实在离蒙古太近了,不适合作为京都。

    第二天,蒙古开始攻城。

    顿时,城头处,断肢残臂到处,惨呼大叫之声不绝于耳,犹如绞肉机一般。

    到了后来,完颜洪烈和完颜康甚至亲自登上城头,鼓舞士气,军心大震,将士效死命,一次次将蒙古的攻势挫败。

    蒙古久攻不下,顿时下令围城。

    蒙古人前期打仗有个特点,就是后勤粮草准备不多,因为他们的骑兵具有超强的机动性,蒙古人已经把骑兵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加上他们骁勇擅于骑射,他们打仗一般不攻击城池,先靠机动快速穿插到你的重镇大城把你围起来,以抢掠四方作为军需。

    当然,这只是前期的蒙古罢了,此时的成吉思汗和以往的草原民族一样,对于城池的依赖性很低,他们往往破城后,先推倒城墙,破坏敌人的堡垒,使敌人无法防御。

    到了后期,蒙古拥有大量的附属军队,尤其是蒙古加强了火炮部队之后,攻城也变得厉害很多。

    这次死命攻城也是不多见的,所有金国的士兵也很是诧异。

    ……

    西夏。

    戴道晋也没闲着,在向金国增援十五万兵马之后,他随即命令宁季同和公弘博展开行动。

    顿时,西夏境内的佛寺,开始被几股流窜的“蒙古骑兵”劫掠。

    这些骑兵,你不反抗还好,若是反抗,则格杀勿论。

    西夏境内的很多佛寺大都有官方背景,顿时雪花般的奏折,传到了戴道晋的案头。

    戴道晋自然不能置之不理,于是派手下将领兵剿灭。

    但这些“蒙古骑兵”速度极快,来无影去无踪,而且好似知道西夏的军队的动作,往往西夏军到了地方的时候,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蒙古骑兵”早已没了踪影。

    一个多月后,西夏皇宫御书房内。

    戴道晋脸色冰冷的看着手里的消息,他心中有些震惊,他只是派宁季同和公弘博劫掠寺庙,打算缓解西夏的钱粮之危,实在没想到,只是抢了三十几座佛寺,劫掠的钱粮居然超出西夏每年国库收入的三倍还多。

    这得是多少民脂民膏。

    戴道晋呼出一口气,看了眼宁季同和公弘博,道:“公弘博,你继续给朕筹集‘粮草’,宁季同,你去联系吐蕃。”

    公弘博此时已经对那些所谓的出家人一点好感都没了,说实话,他对抢来的这些钱粮数目之巨大,也很是震惊,听到皇帝的命令后,顿时拱手听令。

    宁季同则问道:“陛下,联系吐蕃,莫非是向吐蕃求助?”

    戴道晋笑了笑,“吐蕃那群人,虽然昏庸,但他们的兵战力不可小觑,你去出使吐蕃,先向他们求助,给他们讲清楚,夏国若是灭了,蒙古下一个对付的就是吐蕃诸部。”

    “若是他们的部落首领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那你就砸钱,雇佣他们派兵来夏作战。”

    宁季同疑惑:“雇佣?”

    戴道晋点头,“对,雇佣,我们出钱,请他们帮我们打仗,他们若是有意,价钱好商量。”钱算什么,只要吐蕃能派兵过来,杀伤蒙古军队,多少钱都给。

    他为了尽最大可能的减少蒙古兵力,早已不择手段了。

    宁季同有些新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本章完)


………………………………

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夏国灭,铁木真死

    中都城,终究还是落入了蒙古人的手中。

    金国皇帝和上层贵族,突围而出,逃往开封。

    蒙古占领中都城后,并未追赶金国的大军,而是转道奉圣州,经东胜州,直接攻入夏国。

    犹如猛虎出闸,进入西夏后,西夏军队碰到携胜而来的愤怒之师,一触即溃,根本不是对手。

    后方,戴道晋接到消息,默然无语。

    对于领兵作战,他不在行,但也知道,成吉思汗亲自带领的军队,根本无人能够抵挡。

    戴道晋眼神森冷,随手将情报仍在桌上,转身走出御书房。

    喝道:“来人。”

    随后,贴身内侍,给他宽衣,穿上了铠甲。

    手持长剑的西夏皇帝,上马疾驰,身后铁鹞子统领往利平跟在身后。

    中兴府城门处,戴道晋转身看着城门,随后看了看前方的一大片黑压压的人头。

    那是西夏贵族的家眷,被戴道晋带出中兴府,他要好好照顾这些人,党项人才能“安心”的给他拼死作战。

    戴道晋大手一挥,大部队开始前行,往玉门关而去。

    随后,戴道晋扭头对旁边的章元纬和公弘博道:“你们两个按计划行事。”

    两人相视一眼,眼神视死如归,沉声道:“是,陛下。”

    戴道晋拍了拍两人肩膀,又看了看向前方行进的大部队,转身进入城内。

    他不能走,他若是走了,军心尽丧,还打个屁,所以他必须坐镇中兴府。

    ……

    蒙古大军在西夏境内,虽攻无不克,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攻即克。

    但自到了西夏腹地的时候,却是碰到了西夏军队的殊死抵抗。

    定州,城灭,蒙古拒不受降,满城军民被屠杀。

    夏州,城灭,嵬名令公殉国,满城军民被屠杀。

    双方都杀红了眼,西夏后方所有普通民众全部被西夏军队往西宁府外驱逐,那边自有金国来接收。

    除了作为抵御存在的城池之外,坚壁清野做到了极致,不给蒙古留下一丝可以补充的粮草。

    戴道晋又命令军队,彻底凿开了黄河堤坝,洪水彻底泛滥,整个银川平原彻底成了泽国。

    但蒙古早已有了准备,也仅仅减缓了蒙古脚步罢了。

    蒙古军队,仍是直捣中兴府。

    城外,蒙古旌旗猎猎,天空上,乌云遍布。

    城头处,一身银白铠甲的戴道晋持剑而立,静静的望着远处安营扎寨的蒙古军队,一股风雨将至的压迫感,侵袭着中兴府的所有守军。

    守军们望着城外的蒙古军队,心中畏惧,但随即看了看那站立在墙头的白色人影,顿时心中莫名的生出一股力量。

    双方似乎有种默契,也不派遣使者传话,各自埋锅造饭。

    饭毕,略作休息。

    成吉思汗骑在马背上,冷冷的看着前方的城池,冷冷道:“进攻,破城,屠城。”

    旁边令旗官手中旗子挥动。

    攻城,开始了。

    看着眼前的厮杀,戴道晋默默站立。

    宁季同急声道:“陛下,下去吧,城墙上危险。”

    戴道晋也没坚持,转身下了城头。

    他去准备别的事情了,他知道中兴府守不住的,中兴府的总兵力才堪堪六万人,怎么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蒙古兵。

    三天,城破。

    戴道晋领着章元纬和公弘博,还有几百残兵突围而出。

    此时章元纬和公弘博才震惊的发现,他们的皇帝陛下竟勇武至此,挡在身边的蒙古兵,都不是陛下的一剑之敌。

    摆脱追兵后,戴道晋策马回转,望着远处那直入天空的黑烟,直将天空都染成了黑色。

    没错,戴道晋在中兴府内,洒了大量的火油,等蒙古兵入城之后,便点了火油,对他来说,做一个定时的装置并不困难。

    火油助燃,火势蔓延很快。

    等蒙古发现之后,基本无法扑灭,因为不是一处着火,城内的着火点几乎有几百个。

    蒙古军队烧伤烧死不在少数,损失不可谓不大。

    中兴府烧了三日才熄灭,一座城池,就此付之一炬。

    随后,戴道晋且战且退。

    西凉府!

    宣化府!

    肃州城!

    瓜州城!

    皆破!

    沙洲城,西夏仅剩下的十万兵马,全部聚集在此。

    戴道晋神色间也略有些疲惫,他虽然武功高强,但到底不是铁人,这不停歇的奔袭战斗,他的身体虽无碍,但精神却有些疲惫。

    沙洲城内,府衙。

    戴道晋高坐堂上,望着堂下的诸将,宁季同、公弘博和章元纬也在此列。

    他扭头看着章元纬道:“那些人安排的怎么样了?”

    章元纬出列道:“陛下,那些人愿意走的,末将已经放他们离开了,包括……包括众位娘娘和诸位王爷的家眷。”

    诸将眼神古怪,瞥了眼皇帝。

    戴道晋面无表情,扫了眼堂下的人,慢慢站起身沉声道:“你们也一样,谁想要离开,朕绝不阻拦。”

    下面的将领们面面相觑,有些意动,事情明摆着了,夏国要被灭了,现在留在这,和送死没区别。

    戴道晋低声道:“机会只有一次,你们自己把握。”

    大堂内,一片寂静。

    半晌,一个将领躬身拱手:“陛……陛下,末将是我们家七代单传,末将若是死了,我们家就绝了后了,末将……”

    戴道晋挥了挥手,“朕明白,不过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李将军要走,朕却连几百两银子送行都拿不出,实在是对李将军亏欠甚多啊。”

    那李将军忙道:“陛下严重,末将离开已是不该,怎能要金银。”

    随后,那李将军解下铠甲,离开了。

    没多久,又有几位将军离开。

    戴道晋看着大堂下仅剩的六位,宁季同、公弘博和章元纬赫然在列,戴道晋心中没有任何波动,点了点头。

    剩下的人,又对接下来的战事做了些商议。

    沙洲城外,军帐内,成吉思汗满眼血丝,神色间满是疲惫,他的年龄到底是大了,连戴道晋都觉得疲累,更可况他,他这几日总会觉得头晕胸闷之感。

    成吉思汗看着面前同样满脸疲惫的诸位蒙古将士,心中叹息,开口道:“诸位,夏国的狗皇帝就在前方的沙洲城内,这也是他们夏国最后一座可以坚守的城池了。”

    本来玉门关可以抵御,但是蒙古是从东往西,相当于从里面往外打,自然失去了效用。

    托雷声音沙哑道:“父汗,这次我们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把夏国灭了,为大哥报仇。”

    郭靖精神不错,看了看成吉思汗的神态,不由得道:“大汗,您要保重身体。”

    郭靖在攻夏之战中,表现很是亮眼,战功自然不小。

    成吉思汗看着郭靖,点头笑了笑,眼神幽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二日,大战开始。

    城头上,一人仍是着那一身亮眼的银白盔甲,默默站在那,鼓舞士气,不过手里的长剑却是换成了一张灰扑扑的弓。

    这弓是他从西夏内库中发现的,是一个十石弓,发现的时候,落了一层灰,很久无人使用了。

    一石需要一百二十斤的力道才能拉开,十石弓要想拉成满,得有千斤以上的巨力,这弓被放在内库无人使用也就可以理解了。

    戴道晋的脚边,一捆特质的铁箭放在那,或者不应该说是箭了,每一支都粗如婴孩的手臂,尖部闪着寒光,刻着血槽,基本上刺中即死。

    对耳边厮杀声,恍若不觉。

    戴道晋静静的将弓从右手换到左手,随后拿起三支铁箭,走前几步,向下看去。

    旁边的将士,急忙护住,戴道晋随手推开。

    似是找到了目标,一箭之地外,足足两百步的地方,一群人骑马而立。

    戴道晋左手举弓,右手搭箭,眼神微眯,慢慢拉动弓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