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天武道从武当开始-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靖听到“抓住他们”,神色一闪,手中的力道瞬间大了一些,一掌拍在老和尚的心口,直接震碎了老家伙的心脏。
“师父”中年和尚悲声道。
随即,宛若癫狂,往郭靖这边冲了过来。
郭靖仿佛不敌,又和这中年和尚拼了一掌,口中又吐了一些鲜血,不过那和尚也受到了重创,口吐鲜血。
旁边的军士上来抓人,被中年和尚愤怒之下,打死了十几个,不得已之下,军士开始放箭。
中年和尚瞬间被射成了一个刺猬,口吐鲜血的跪倒在地,双眼仍是死死的盯着被军士保护起来的郭靖。
死不瞑目。
郭靖瞥了一眼便不再理他,脚步踉跄的跑进大帐。
未几,大帐内传来一声悲呼,“华筝……”
那首领进了大帐,见了这满地的死尸,脸上直接没了人色,身子颤抖着看着地上的这些人,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
这一年,注定不太平。
蒙古灭金之战后,大本营遭受密宗袭击,蒙古大汗和各部族首领,以及蒙古高层,几乎死了个干净。
黄金家族只剩下孤儿寡母存活。
万户长郭靖的妻子华筝公主也惨遭杀害,暴怒的蒙古人,在同样愤怒的金刀驸马的带领下,对密宗展开了清洗,密宗被连根拔起,藏传佛教彻底失去了在蒙古的生存土壤。
之后,蒙古仅剩的万户长郭靖,在为众人报仇之后,立托雷的长子蒙哥为蒙古大汗,以蒙哥年龄太幼为由,暂时统管全国军务。
经过一年的休整后,郭靖派阿只乃率领蒙古十万骑兵,再次西征。
同时,南下攻宋之事,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本章完)
………………………………
第二百七十二章 靖太祖
南下攻宋之战还未打响,一个人却找到了郭靖。
郭靖看着面前的这个身材修长的中年男人,笑道:“你叫耶律楚才?”
耶律楚才眼神深邃,长的也是一表人才,蓄着黑须,有种中年老帅哥的感觉。
他拱了拱手:”回将军,下官正是耶律楚才。“
郭靖点头:“我知道你,你找我什么事?”
耶律楚才神色一闪,他对面前这位金刀驸马闻名已久,来之前,他特意将金刀驸马的过往捋了一遍,越是琢磨越是心惊,他隐隐的猜到了什么,所以才有了此行。
耶律楚才有些诧异,“将军知道下官?”
郭靖笑着道:“你曾经劝诫铁木真大汗少造杀戮,所以本将记得你。”
耶律楚才笑了笑,有印象是好事,开口道:“古有毛遂自荐,今天下官便是来投奔将军的。”
“据我所知,你现在的官职不小啊,还有你说的投奔我,是何意?”郭靖疑惑道。
耶律楚才咬了咬牙道:“下官知道将军乃是有大志向之人,良禽择木而栖,所以下官便来了。”
这句话,几乎就差明着说你郭靖心怀异心,将来会造反,但我想跟着你。
郭靖眼睛眯了眯,仔细的打量了一番这位,耶律楚才是个有能力的人,施政方面很有一手,历史上官至中书令,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后世曾有人对他甚是推崇,曾言耶律楚才是一位被低估的宰相,以一己之力为为华夏文明续命。
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劝农桑、省刑罚、薄赋敛、去冗员、黜酷吏、赈困穷”的政治主张。
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对屠杀生命,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
郭靖心中念头急转,若能得此人相助,对以后的自己帮助甚大,可以省自己不少事。
想到这,郭靖意有所指道:“耶律大人,我俩同朝为官,自然是相互帮助,为蒙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往我在外打仗,与大人接触不多,之后我们二人还得好生亲近才是。”
耶律楚才心中一喜,笑着道:“这个是自然,以后还得将军多多提携。”他并非是如此墙头草之人,只是他素有抱负,蒙古高层集体死亡的事,对他冲击深大,他不想步了那些人的后尘,尽管他对那些人的死隐隐有些猜测,但却打算将之永远埋在心底。
郭靖笑着点了点头,两人又是一番深谈。
待耶律楚才要走的时候,郭靖似是随意道:“自大汗死后,蒙古的那些官,有些不服管束,远没有汉人、女真人容易管理啊。”
耶律楚才听了,眼眸一闪。
郭靖随即笑了笑,“我随口一说,耶律大人去忙吧。”
耶律楚才拱了拱手,告辞了。
郭靖看着他的背影,眼神幽深,不知在想写什么。
……
第二年,郭靖率军五十万,攻打宋国。
天下大哗,在一些人的特意宣扬下,宋国百姓都知道这位蒙古的大官,是个汉人,顿时宋国朝野之间议论纷纷,痛骂者有之,心有别的念头的也不少。
郭靖放出话来,“降者,秋毫无犯”,他不想像历史上那样,打四五十年。
刚开始两座城,殊死抵抗,他狠了狠心,将这两城的士卒全部斩杀,狠狠的震慑了宋国朝野。
之后,他暗杀、拉拢、贿赂南宋高官,各种威逼利诱等暗处手段齐上阵。
后续,有几个城池开城投降,果然秋毫无犯,不禁让大宋的一些人动了心思。
但赵宋统治多年,正统已经深入人心,抵抗的力度仍然很顽强。
虽如此,宋国境内,也并非一片安宁。
铁掌帮帮主裘千仞,举兵造反,东南也是烽烟四起,不知怎么回事,短短两年时间,大宋似乎给人一种到处有人谋反,国体摇摇欲坠之感。
就这样,三年后,郭靖的大军打到了宋国的重镇襄阳。
郭靖使了些暗中的手段,襄阳并没有如历史中那样挡住南下的脚步六年之久,仅仅三月不到,襄阳城破。
破城之后,有关郭靖拥兵自重,想要恢复汉人统治的消息不经而走,流传天下。
不过这些谣言影响不了大军,大军长驱直入,顺势收编了裘千仞的军队,并入大军,一起向前开进。
有意思的是,郭靖要恢复汉统的谣言流传天下之后,后面的征战,几乎少有抵抗,很多城镇望风而降。
宋国残余势力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不断逃亡至南方,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
八年后,宋国版图几乎全部沦陷。
最终,宋国的幼主被俘,陆秀夫和张世杰以身殉国。
有宋一朝,至此完结。
……
覆灭宋国之后,由于这近九年的攻宋之战中,宋国的降卒直接打散混编,郭靖手下军队达到近百万。
之后,除了镇守各地的军队未动之外,郭靖率领五十万军队,北上中都。
蒙古大汗蒙哥便在那儿。
郭靖也懒得再和他们扯皮,直接逼迫蒙哥退位,自立为靖王。
蒙哥根本毫无反抗之力,他身边的所有人都是郭靖派来的,这十年直接被架空的,除了他之外,黄金家族的妇孺老弱,皆被郭靖圈养在中都,外人不得靠近。
顿时天下震动。
除去西征的蒙古军队,留在中原,化整为零的蒙古士卒,直接哗变,但并没有什么用,被郭靖事先安排好的后手直接扑灭。
随后军中开始展开清除计划,蒙古士卒一个不留。
军队的哗变,给了郭靖借口,直接将黄金家族的所有人全部宰杀,包括托雷的两个儿子蒙哥和忽必烈。
接下来,郭靖改中都为北京,坐镇于此,竖起靖王王旗,遥控天下,将所有反抗势力,尽皆扫清。
一年多后,天下再无反对之声。
刘安民、耶律楚才等文武官员,上表请求靖王称帝。
恰在此时,西征的蒙古军队返还,郭靖放出话,将这只蒙古军队剿灭之后,再称帝。
顿时,手下那些拥有从龙之功,急于渴望论功行赏,封侯拜将的虎狼之师,张开了獠牙。
郭靖亲率六十万大军,北上草原,扑杀蒙古西征队伍,靠着人数优势,硬生生将蒙古的西征军队赶到了俄罗斯,且蒙古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又犯起了老毛病,开始为了上位内斗起来。
三年后,郭靖于北京,在文武官员的三请三辞之下,登基称帝。
国号称“靖”,年号:天册。
后世人称:靖太祖。
还有一章就完结了,大家有些不喜欢看这种,其实我写这些要比前面写的还要费心思,大家却对后面这些不怎么感冒,订阅掉的太狠了,有些尴尬。
换地图吧。
另外,求个票吧,有票的给俺投一票,不胜感激。
(本章完)
………………………………
第二百七十三章 帝国的殖民战争与结束
天册三年,靖帝率军西征,收服吐蕃诸部。
同年,靖帝颁下法令。
废除孛儿只斤氏、乞颜、纳古斯、汪古惕等异族姓氏,全部改为汉姓。
中书令耶律楚才身做表率,被靖帝赐姓郭。
久乱之下,如今天下百姓,人心思定,但改姓之事,除了已经汉化程度很高的女真、契丹等族坦然接受外,却遭受很多汉化程度很浅异族之人的反对,尤其是刚刚征服的吐蕃诸部。
有人借此生事,靖帝大怒,挥兵扫灭,人头滚滚之下,血腥镇压改姓风波。
留姓不留头,留头不留姓。
钢刀压颈,反抗的异族不得不服从。
同时,靖帝推令天下,识汉字,说汉话等一系列措施,有之前的血腥镇压在前,这一次倒是很顺利。
从此以后,要想做官,必须会说汉话,识汉字,利益驱使之下,法令自然推广。
靖帝从天册一年,便成立“新物事探索司”,首先派人将玉米、马铃薯、番薯、花生、番木瓜、陆地棉找到,随后直接推广天下。
然而这一次却是触动了南方士族的利益,他们都是大地主,种植的都是一些珍贵的物事,怎么愿意去种这些便宜却能填饱肚子的事物。
靖帝无法,只得派官员去协商,先进行试点。
但他低估了士族的胆子,竟然连试点也不愿意,能被他派去的官员,能力品性自然是上上,没成想却丢了性命。
消息传回京都,靖帝怒极。
南方的那些士族忘记了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他们仍然是沉浸在“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前朝氛围,低估了一朝开国皇帝,尤其是一刀一枪,踏着尸山血海登上帝位的皇帝的手段。
靖帝根本不怕再次天下大乱,也不再派官员,直接勒令手下将士,挥军南下,顺便给了主帅一张名单。
南方的那些士族有些发愣,怎么就发兵了?
不过他们也不怕,他们在南方的势力盘根错节,除非皇帝打算将南方士族连根拔起,到时候皇帝便会知难而退了。
大军临城。
事情远没有南方士族想的那样简单,此次靖帝派出的士兵全是北方人,根本不鸟南方的这些所谓权贵豪绅。
战火又起,原吐蕃诸部也开始蠢蠢欲动,天下又有大乱之像。
靖帝再次御驾亲征,直接到了前线。
南方士族虽控制了地方城池,但到底兵力太少,自然节节败退。
靖帝也不做别的,每下一城,将城中士族以谋反罪论处,诛灭九族。
就这样,半年两个月时间,南方士族八姓族人,被他杀了个干净。
后来,其他的士族一看,这皇帝来真的?首先撑不住,便要投降,同意皇帝的土地种植作物的政令。
靖帝同意了,但要南方士族支付大军征战之粮草。
南方士族无奈,只得同意,很是一番大出血。
但大军却没有走,靖帝又颁布了一则法令,为了确保国家税收正常收取,要执行“士绅一体纳粮”。
士族看着头上那明晃晃的钢刀,无奈之下,只得同意。
天册五年,玉米、马铃薯、番薯、花生、番木瓜、陆地棉等高产作物推广天下种植,底层百姓的衣食之困得到了极大地缓解。
老百姓只要有口吃的,闲的蛋疼才会搞事。
他们不搞事,靖帝却是要搞事了,不过他没做别的,开始造人,仅仅到了天册六年,仅仅六年时间,他便有了十七个儿子,六个女儿,而且还在继续。
同时,靖帝对军队进行了改革,设立军机处,牢牢地将兵权抓在手中。
之后,“士绅一体纳粮”使得国库渐丰,于是他开始设置常备军,也就是职业军人,同时以监察司监察天下。
监察司是他以之前全真教和丐帮的消息网,加以改良后,成立的监察组织,并且明确的昭告天下,监察司便是为了监察天下士绅、百姓的机构,为了防止有人暗地里生事、不尊法令。
同时完善法律,使得各个方面有法可依。
天下各个阶层已经习惯了他们的这位皇帝陛下,领教过他的狠辣手段,所以不管他做什么,都老老实实受着。
但暗地里却有不少人想着,等靖帝死了,再做打算。
靖帝倒是没像他们想的那样,天天搞事,他开始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鼓励工商业发展,积极发展火器,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
……
海外的孤岛上,这一天,一艘小船使来。
船上只有两人,一身便装的戴道晋还有如今的靖国国师马钰。
戴道晋仍旧面白无须一副二十来岁的样子,马钰则老了很多,须发皆白,不过仍精神十足,很是仙风道骨。
踏上了这座孤岛,四周突然出现了五六个黑衣人,来到两人身边,躬身行礼。
马钰扭头环视了下,叹了口气,略有些感慨。
戴道晋摆了摆手,驱散了那些黑衣人,扭头对马钰道:“行了,别叹气了,走吧。”
岛上有几座木屋,屋前种植了些番薯、花生等作物。
戴道晋两人走到屋前,低头看了看这些作物,随后看着木屋道:“郭兄弟,别来无恙啊。”
未几,一个中年男子走出木屋,圆圆的脸,有些富态,让戴道晋看的也是一愣,他偶尔派人给岛上送些东西,却是没来过,没成想郭靖竟变胖了。
郭靖看着面前的这人,心中有些复杂,沉默半晌,不知说些什么。
“郭靖,谁来了?”一个声音从屋内传出。
随即一个中年女子扶着一位老妪走出屋子,不是华筝和郭母又是谁。
见他们身体都不错,戴道晋笑了笑。
……
离开小岛后,戴道晋和马钰分开后,去了一趟桃花岛。
见过了黄药师夫妇之后,拜见了长居桃花岛的周伯通和刘瑛,长时间的分别,相见又是一阵无言。
戴道晋也见到了黄蓉,看到了站在她身边的那个男子,还有四处玩耍的孩童。
见众人一切都好后,戴道晋住了半个月,便又离开了。
……
天册二十年,靖国国力强大,各行各业发展皆欣欣向荣。
靖帝这些年,通过监察司监控天下,发现一些新的贵族名下土地开始越聚越多,知道封建时代,土地兼并无法避免,但仍是砍了一批人的脑袋,将一批人抄家灭族,企图遏制。
效果有限,不过幸好“士绅一体纳粮”制度的实行,不管土地兼并不兼并,都能保证国家粮食的征收。
靖帝开始想一些别的法子,除了发展工商之外。
天册二十五年。
这一天,大殿上,靖帝大宴诸位皇子公主。
靖帝高坐台上,下面的五十八位皇子、二十多位公主一一在列,大的二十多岁,小的才六七岁。
吃好喝好之后,靖帝独留下了五十八位皇子。
靖帝起身,看着下方的众人道:“朕知道,你们长大了,开始想着有朝一日坐上朕的位子。”
刚开口一句话,只把下面的众位皇子吓得直哆嗦,所有人都跪在地上。
靖帝摆了摆手,“想做皇帝,没什么不能说的,朕的儿子,如果连这点野心都没有,那朕不如养一头猪,但是你们要知道,这皇帝的位子就一个,你坐得,他便坐不得。”
“到时候,你们难免兄弟阋墙。”
“所以,你们还是出去吧。”
三皇子大着胆子,看了眼自己这杀人无数的皇帝老子,问道:“父皇,出去?去哪里?”
靖帝笑了笑,拍了拍手。
随后,四个小太监走进殿内,两人一头,扯开了一副长长的画卷。
靖帝摆了摆手,“你们上前过来。”
众皇子起身,凑了过去。
靖帝手拿木棒,指着画,道:“这里是美洲……这里……”
一炷香之后,靖帝说完后,皇子们中的一些人似乎明白了自己父皇的意思,不禁眼冒亮光。
靖帝看着下方的皇子道:“是的,你们没有猜错,朕就是让你们出去,你们不是想做皇帝吗?但朕告诉你,这里的皇帝位子就一个,但你们可以自己出去打,打下的地盘,全部归你们自己。”
“朕在你们从小的时候,就教你们兵法韬略,十五岁,就将你们扔进军营历练,不是让你们去玩的。”
“朕可以给你们兵,朕这些年鼓励、奖励生育,兵源充足,但不会很多,而且粮草也只会给你们一部分,到时候就看各自本事了。”
六皇子面貌英武,兴奋道:“父皇,打下的所有东西都归我们自己,地盘、人口?”
靖帝笑道:“没错,不但如此,你们打下的地盘,你们自己组建军队,自己治理,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们可以称王,但不能称帝,以靖国皇帝为尊。”
七皇子大声道:“商朝八百诸侯?”
靖帝点头,“没错,但是你们打下地盘之后,一定要教地方的土著,识汉字、说汉话,传播百家典籍。”
……
天册二十六年。
靖国的十八位皇子,有的独领一军,有的合作领军,开始往靖国的四方开进。
有的东进走海路,有的西进,有的北上,有的南下。
这些皇子的生母,皆来自各大家族,背后的能量皆开始发动起来,从不缺聪明人,如此之大的机遇摆在眼前,他们背后的老狐狸怎么会错过。
帝国的殖民征战开始了。
遥远的土著们留下只言片语,后世的地球人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得知,当时的各大洲的土著把这件事,叫做“黄祸”。
……
天册四十年年,靖帝驾崩。
大半个地球的人,开始穿起素服,为这位伟大的帝王送行。
(本章完)
………………………………
第二百七十四章 新的开始
戴道晋豁然睁开眼睛,还未来的及观察四周,只见一只拳头往他眼睛打来,指节间夹着的刀片,让他的眼睛一跳,这一下打实了,眼睛必瞎无疑。
刚刚恢复意识,知觉恢复需要过程,身体的沉重感让他的反应有些迟钝,脑袋尽可能的微微一歪。
躲过这一拳,但刀片的锋利边缘,仍划过他的眼角,冰凉的触感传来。
戴道晋面无表情,鲜血流进眼睛,但他眼睛眨也不眨,扫了面前这人。
准确的说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身穿着灰色短衫,但这个孩子眼中的狠辣和无情,又让人觉与他的年龄不符。
那孩子见一击未能奏效,拳头收回,另一只手聚掌成刀,往戴道晋太阳穴打来。
冷冷的盯着对方的动作,戴道晋身子一矮,整个身体缩进对方的身体,随后右手食指和中指聚拢,由下往上,狠狠的插入对方的咽喉。
“嗯……嗬……嗬”
戴道晋后退两步,一边活动着手脚,一边开始打量周围。
此时他才发现,他这具身体短手短脚,也是大概十一二左右的少年人。
“叽里咕噜……”一道声音传来,带着震惊的意味。
戴道晋扭头看去,才发现四周还有五六个孩子,同样的灰色短衫打扮,站在四周,瞪着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他。
他皱眉,有些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默默探查了这具身体的状况,他发现这具身体竟也练有内家功夫,尽管还很弱且比较粗糙。
戴道晋默默适应这具身体,本以为四周的那些孩子会攻击他,但等了半天才发现这五六个孩子,只是看着他,没有动作。
他也懒得管他们,只要他们不来攻击自己便可。
双眼微阖,感受着体内的些许内力,他本想散掉这有些驳杂的内力,但考虑到现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便暂时按下这个想法,驱使着内力默默恢复体力。
没多久,一行人走了过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