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侠大秦-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岐将冷汗擦尽,快步进入家门,坐在房间中喝了一口茶水,有些犹豫,这件事情是否要与吴黎说。

    想到黑狱的人最后的警告,周岐又将心中的想法打消,黑狱的警告又何尝不是皇帝的警告呢?

    周岐苦笑一声,他只想安安稳稳地做着自己的谏官就好,可是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卷了进来。

    这很难再脱身。

    今日之后,那个皇帝怕不是每天都会监视着自己。

    更关键的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吴黎是什么心思自己还不清楚,自己肯定是跟着吴黎的脚步,没有办法,朝上谁不知道吴黎已经将自己当下一个御史来培养了。

    自己现在已经和吴黎穿一条裤子了,哪怕吴黎要朝黑路走,那自己也只能和吴黎一条路走到黑。

    ……

    御史府上。

    一个长相肥胖的中年人匆匆走进大堂,周围的仆人们都低头不敢看。

    他正是御史府的管家吴甬。

    吴甬走到吴黎身旁,低声道:“大人,有探子传来消息,周岐大人刚刚回府了,看着脚步匆忙,好像很急的样子。”

    吴黎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也出现了一丝担忧,他摆了摆手,道:“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诺。”

    吴甬离开,吴黎一人在大堂中,脸上的忧色越来越重,周岐不见了他第一时间便知道了。

    毕竟在周岐府上周围也有着自己的不少探子,没有办法,哪怕将周岐当作自己的继承者,吴黎也不敢全部周岐的话。

    政治之争中,哪怕是父子,亲身手足都可能翻脸背后捅你刀子,更何况是与你无血缘关系的下属,谁知道他会不会为了上位把你卖了?

    这些东西作为政治老油条的吴黎怎么会不懂?

    所以吴黎才会早布后手。

    今日周岐从自己府上离开后,过了好久一会儿,周岐府上的探子来传言,周岐并未回府。

    这让吴黎有些慌乱,连忙派出探子四处打听,可是毫无消息。

    丞相府外,皇宫周围,太尉府外,以及平日里与周岐关系交好的几位谏官的府邸周围,全部派出人去寻找,毫无结果。

    这让吴黎有些疑惑,难道周岐在帝都还有什么朋友么?

    但是听到刚刚周岐脚步匆忙的脚步走回府上,吴黎便明白了,周岐定然是见了让自己害怕的人。

    这是他对周岐的了解。

    而自己也一直陷入了一个误区,难道去见皇帝就真的要去皇宫吗?去见丞相以及太尉就一定要去他们的府邸上吗?

    吴黎内心有些慌乱,只有无人时他才能放肆的表现出来,否则,他都不清楚他的府上有多少其他势力的探子。

    周岐到底去见了谁?

    皇帝还是丞相李邰?

    这是最有可能的两个人,而太尉公孙汀雷,也不是不可能。

    能让周岐脚步匆忙的也只能是这三个人了。

    自己的事情周岐有没有说?

    要是说了,他说了多少?

    吴黎现在有些紧张,若是皇帝知道了自己心中所想,会怎么看?

    丞相李邰又会怎么看?

    现在局势愈加复杂,哪怕吴黎都不敢轻易在任何一方轻易下注。

    即使太尉公孙汀雷投向了皇帝,这点毋庸置疑,但朝堂之上法家之人有多少?

    要真说起来,他不算法家吗?

    要知道,朝堂之上除了一些有军转政的人外,大部分大臣都是由大秦学院法院出身,哪怕是他也是从法院出来的。

    而公孙汀雷以及一小部分官员,是由军转政的,可以说,这些人是帝系的中坚力量。

    而这些人只不过占一两成罢了,剩下的大部分皆是法院出身。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法院出身的人都一股脑儿的和李邰冲锋陷阵的。

    比如他,到了他这种地位,什么法家,什么李氏,他已经可以自立一系了,何必要在李邰手下看李邰眼色行事呢?

    更何况他身为御史,本来就是两面都得罪的一个官职,他本就没必要投入任何一方,保持中立就好。

    但现在情况不同,帝系示微,李法强大,这对于御史台以吴黎为首的谏官们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啊。

    他们掌握着天下舆论,这无论对于李氏还是皇帝,都无比重要。

    吴黎深入朝堂这么多年,他自然清楚,这两方若是哪一方彻底胜出,保持中立的他会第一个被踢出朝堂,这点毫无疑问。

    甚至,双方在正式开撕之前,先将他踢出朝堂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天下舆论太重要了,只要掌控力御史台,他们便可以引导舆论占据真理。

    吴黎一时间有些心烦意乱,自己的意图已经暴露了,虽然还不知道是皇帝还是李邰,但对他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自己必须及早做出选择,否则,自己一定会被首先踢出朝堂,在官场这么多年,吴黎对这些事情太过清楚了。

    无论在任何时候,中立的势力都太过恐怖,因为往往在关键时刻,只要中立的势力投入其中一方,那么另一方必输。

    而避免这一点的最好办法便是,提前将中立势力踢出局,由双方进行争斗。

    距离管家来报已经过了很久了,周岐还未来找他,吴黎心沉入了谷底,周岐看来是被警告了!

    吴黎并不怪周岐,相反,若是周岐风风火火的来找他的话,他才会生气。

    身在官场,首先保存住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吴黎教导周岐的第一条。

    吴黎自嘲的摇了摇头,看来周岐学的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差啊!

    ……

    一夜无眠,哪怕人心异动,该进行的还得进行。

    早朝如时觐见,赢空离高坐于龙椅,一双眸子幽深而深邃,扫视着台下众臣,在扫过吴黎时,绕有深意的看了一眼。

    这一眼却将吴黎看的头皮发麻,莫非,昨日周岐见的便是皇帝?

    在众臣大呼“参见陛下”之后,赵陵按例高呼:“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只见丞相李邰首先双手持笏踏出,道:“陛下,昨日臣将折子送往皇宫,不知陛下审阅否?”

    赢空离点了点头,道:“朕虽不及始皇,却也不敢耽误政事,已经审阅了。”

    李邰看了看赢空离,再道:“陛下,臣以为由御史台周岐大人上奏的奏折言之有理也,陛下已经年二十一,早该纳妃了,现在后宫空荡,传言出去,岂不是令天下臣民耻笑?”

    赢空离暗道,莫非李邰真的有意与朕交好?

    他还认为现在还有和解的可能?

    而周岐听到李邰说到他的名字,脸色苍白,虽然皇帝已经知道了,但是他现在有种惊弓之鸟之感,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变得害怕不已。

    吴黎则一脸淡然,内心也是翻腾不已,莫非,皇帝与李邰并非看上去那么差,还是李邰一厢情愿的想要舔着皇帝的脸。

    尽管已经有人知道了他的目的,但无所谓,现在李邰提出来,接下来看皇帝的反应,他的目的便可以成功达到了。

    赢空离心中疑惑,却面带笑容,道:“朕虽年二十一,但朕闻大秦子民尚有生活难安者,朕内心难受不已。

    天下不安,朕之帝座不稳,朕怎么有心思纳妃享乐于宫中。怎么能对得起天下百姓!”

    听到赢空离意有所指的话语,李邰面无表情,大声道:“陛下此言差矣!天下大定,大秦境内法令森严,偷盗者几尽无人,陛下怎可说天下不安!

    天下百姓,满朝文武,皆拥护陛下为帝,陛下怎能言帝位不稳?

    这岂不是满朝文武寒心啊!

    天下大靖,陛下不纳妃便为不孝,陛下无子嗣,帝位无人承接,将来宗室征伐在所难免,这才对不起天下百姓,对不起文武百官!

    故,臣请陛下三思,纳妃立后之事不可一拖再拖,否则天下不安啊!”

    这些话说完,朝堂一片寂静,龙椅之上,赢空离双手握着椅背,青筋爆出,额角直跳。

    朝堂之上,无论帝系亦或者李法一系还是吴黎一系,都不敢开口说话!

    李邰真是胆大包天啊!

    这已经是在批评皇帝了!

    李邰满脸淡然,朝堂大臣都震惊不已,几息之后,公孙汀雷大踏而出,道:“李邰丞相,您逾距了!您身当丞相之职,陛下鹰犬,岂能反客为主,指责陛下?”

    闻言,朝堂之上又是满堂寂静,陛下鹰犬,这四个字将李邰的身份从高高在上的丞相转到了皇帝的一条狗上,不得不说,这样说,有好有坏。

    好的是将李邰的身份打至底层,还大大增加了皇帝的地位;坏的是,这四个字无异于得罪了整个朝堂的人。

    虽然公孙汀雷说的不无道理,这本来就是事实,这朝堂之上的哪个大臣不是皇帝养的一条狗?

    虽然现在有的狗强大了,想反噬为主了,但还是一条狗。

    李邰面色无常,反驳道:“公孙太尉此言差矣!此乃我的衷心之言,怎可称为指责陛下,你这可是陷陛下于不仁不义啊!

    臣还请陛下三思,为大秦社稷而考虑!”

    说着,冲着他身后的几位大臣使了一个眼色,身后立刻涌入近百大臣,高呼:“臣等请陛下三思啊!”

    又是这样,一群群的来,这是在逼宫啊!

    赢空离脸色铁青,他现在有些不清楚李邰的用意了,先是用立妃来示好,然后又近乎批评,现在又逼宫,这到底是示好还是示坏?

    公孙汀雷听完李邰的一席话,脸色苍白,正要解释什么,台上的赢空离开口了。

    赢空离看了看李邰又看了看公孙汀雷,脸色轻缓,道:“公孙爱卿,不必多言,李丞相一言也不无道理,颇有当初春秋改革时吕春秋对始皇帝的好言相劝!

    这朝堂臣公,看看,支持李丞相的都有朝堂上的六成了吧,这等威势,当年的吕春秋都不如啊!

    看来当今的李丞相要比当初的吕春秋要得人心啊!”

    说着,看向李邰,起身朝李邰一拜,道:“丞相之言让朕茅塞顿开啊!丞相的一席话将朕打醒,有丞相在朕的帝位怎么会不稳呢?天下又怎么会不安呢?”

    然后也不管面色苍白的李邰,起身看向朝堂众人,笑着问道:“诸位臣公,不知朕说的是也不是?”

    话音刚落,躲过赢空离一拜的李邰作辑说道:“陛下,臣为臣,君为君,恕臣难以受陛下一拜。”

    赢空离没有理会躬身的李邰,而是再次高声问道:“诸位臣公,不知朕刚说的,是也不是?”

    满堂寂静,无人敢言,赢空离幽深地眸子扫视着每一个人!

    大臣们的心都砰砰砰直跳,皇帝之言,太过诛心!
………………………………

第二十二章相遇

    朝堂之上一片安静,前方的李邰早已垂头而下,刚才与皇帝争锋时的傲气早已淡然无存,面色苍白不已。

    他知道,皇帝已经震怒了。

    他也想过皇帝会愤怒,但没想到皇帝会如此在朝堂之上,当着众大臣之面发着自己的怒火。

    不得不说,这位皇帝的脾气与记载上的始皇帝的脾气相当一致,当然,也只是脾气而已。

    至于才能,不管有没有,也只能没有!

    毕竟,始皇帝自古以来也只有一位,也只有一位便足够了!

    大臣们此刻更是惶恐不安,皇帝的“打醒”二字让众人内心惊惧难安,这二字不可谓不诛心啊!

    试问天下间谁敢“打醒”皇帝?

    哪怕李邰他又怎敢?

    李氏一系的人此刻更是将头低下,不敢吭声,刚刚逼宫的勇气早已消失,皇帝的怒火已经难以遏制,天知道皇帝会不会先杀鸡儆猴,而他们很有可能是那只“鸡”!

    吴黎以及御史台的诸多谏官也低下了头,不再说话,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他们这些靠嘴皮子胡扯的谏官们能参与的了,稍有不慎,很可能将自己拖入局中,陷入泥潭,无法脱身!

    公孙汀雷则一脸惶恐,还有些后悔,自己不该先跳出来的,刚才之言非但没有对李氏一系造成威胁,反而让李邰踩着自己声望更上一层楼。

    最后还得皇帝发怒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赢空离看着下方一片沉默的文武百官,冷笑一声,道:“诸位爱卿,怎么不回答朕,是诸位爱卿耳朵太过珍重,朕的言语无法到达诸位爱卿的耳朵?还是朕说的声音太低,诸位爱卿没听到?”

    满朝文武百官身体皆一抖,李邰一咬牙,不能再让皇帝说下去了,再说下去,自己这方的人心就不稳了。

    李邰站出来,躬身作辑道:“陛下方才所言,太过言重了。臣为陛下鹰犬,本就该为陛下分忧,陛下帝位之安危,关乎我大秦之社稷。

    故维护陛下帝位之安稳,乃臣之本分也!”

    李邰话音落下,满朝文武依旧一片安静,这是丞相李邰与皇帝赢空离的交锋,他们可不敢插手其中。

    哪怕李氏一系的人这一刻也不敢附和,只能保持沉默,谁都知道,此刻的皇帝暴怒无比,谁若是敢跳出来,那么暴怒中的皇帝很有可能让他人头落地!

    赢空离看着李邰,阴沉着的脸突然笑了起来,道:“丞相所言极是,丞相如此为大秦社稷着想,朕内心愧疚不已啊!

    昔日吕春秋为大秦所献甚大,故其之事爆出,始皇怜之,留其宗族一命!

    丞相为大秦之付出,朕都看在眼里,假使有一日,丞相不慎犯法,朕诺,李氏宗族可留一命也!”

    闻言,满朝文武陷入惊骇,这句话可谓是将李氏与皇帝的矛盾彻底摆在台面之上,最后一句,更是在暗示着李氏一族的结果。

    李氏一系的人这一刻人心有些动摇,皇帝几乎已经再说,朕若不倒,那么最后一言便是李氏的结果!

    公孙汀雷有些庆幸,但又有些担心,不知皇帝能否斗过李邰。

    其实不论皇帝能否斗过李邰,皇帝的性命都是无忧的,只是他们这些皇帝的羽翼下场会很惨。

    因为李邰不敢对皇帝下手,废立之事亦不可行,先帝只有陛下一个子嗣,当今皇帝还没有子嗣,故而,废立之事不可行之。

    对皇帝动手?

    恐怕那些曾经追随始皇帝打下大秦帝国的,那些坐镇一方的军功贵胄会第一个不答应!

    更何况帝都之中,曾经赢氏一族涌现出多少修炼天才,都悄然无息的消失,没有知道赢氏一族的底牌。

    甚至有人怀疑赢氏一族有第九境临仙境的老古董!

    临仙境啊!

    传说中最接近仙人的存在,据说当年的始皇帝便是如此境界,曾一手镇压八位玄道境强者起身不得。

    更何况赢氏一族掌控着辽阔的帝国数千年,拥有着那么多天材地宝,谁能知道他们培养了多少强者?

    这也是这千年来赢氏皇族这一脉虽然都是一脉单传,但却可以坐稳皇位的原因。

    而且有着镇北王在外领十万私兵,若是皇帝有事,同为赢氏一族,镇北王岂能坐视不管?

    但李邰就不同了,他若是倒台,不仅他要死,他的族人要死,甚至这些追随着他的这些人都要死。

    虽然皇帝说会就他的族人一命,但谁会当真呢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皇帝不想杀,他们这些追随者也会毫不犹豫的下手。

    身为一个政客,最不能心慈手软,要深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官场之上,他们可不会留自己的敌人一命!

    而皇帝则不同,只要皇帝还活着,那么就有无限的可能,人死了可就什么都没了,人若是死了又何谈东山再起呢?

    追随着皇帝,若是失败了,皇帝还年轻,谁能知道皇帝会不会有一日夺回大权,再不济将李邰熬死。

    届时他们说不定还能捞个忠臣之名,被后世所敬仰。

    可若是跟着李邰失败了,死了不要紧,还要背负着乱臣贼子之称,被万世所唾弃!

    这一刻除了追随李邰的一些铁忠分子,其余的人都有些动摇,而一些中立的人也将天平倾向皇帝一方。

    李邰满脸郑重,脸上似乎还带有些惶恐之色,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如同吕春秋一般坏我大秦之社稷。请陛下相信臣,相信李氏一族。

    臣先祖李汜随始皇帝打天下,最后辅佐始皇帝一统九州,成就千古一帝之名。

    大秦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洒着李氏一族的鲜血,臣,乃至李氏一族必当都为陛下,为大秦付出自己的力量。

    待臣有一日逝去,臣保证,李氏一族定然还会有人进入朝堂,为陛下,为大秦兢兢业业,保我大秦之社稷!”

    朝堂之上再次人心浮动,李邰真是好大的胆子啊,这句话无疑在告诉那些动摇的人,我保证,就算我老了,死了,李氏还会有人进入朝堂与皇帝斗争。

    至于是什么职位,那还用说吗?

    三代为相,何尝不可四代为相?

    到时只要将皇帝架空,让皇帝当一个吉祥物即可,朝堂之上,还是他们说了算!只要他们努力追随着李氏一族,将来朝堂呼风唤雨之人,何尝不是他们呢?

    不得不说,李邰说出这些话还是有些用的,原本动摇着的人心这一刻也有些平稳下来。

    公孙汀雷则有些焦急,皇帝刚刚造成的一副好局面又再次被李邰所化解。

    吴黎则还是保持面无表情,古井无波,好似一切都与他无关。

    赢空离眼中的寒芒一闪而逝,面上笑脸相迎,似是没听出李邰的话外之音,看着李邰道:“丞相为国之贡献巨大也,朕相信,帝国在丞相,李氏一族的协助之下,定然会更加欣欣向荣!”

    李邰躬身而出,道:“臣愧不敢当啊!若非陛下圣明,帝国怎么会更加强大。”

    然后李邰抬头看向赢空离,道:“陛下,臣方才之言,陛下纳妃之事,不知陛下如何看?”

    话题再次引了回来,这次赢空离没有回避,笑道:“此事是朕疏忽了,不知诸位臣公如何看?”

    只见李邰身后一名官员踏了出来,道:“陛下,臣认为丞相所言极是也,帝国巨擘,若无后裔继承,此乃帝国之大恶也!

    故臣以为,此事应及早提上日程,以安大秦臣民之心!”

    话音刚落,又一人踏出,正是太尉公孙汀雷!

    公孙汀雷先是纠结一番,又下定决心,道:“臣认为丞相所言有理也,陛下虽日夜辛勤,但陛下子嗣乃国之根本也!

    若陛下无后,天下人心必将浮动,宗室争戈必将出现,大秦必将不稳也!

    故,臣请陛下三思!”

    话音刚落,御史吴黎也走了出来,道:“陛下,太尉与丞相所言极是,此事乃御史台之过失,还请陛下降罪!”

    接着,满朝文武皆道:“臣请陛下三思!”

    满朝文武,三公九卿,这一刻空前的团结,都站在了李邰一方。

    哪怕公孙汀雷都站在了李邰一边,无他,身为帝系一脉,只有皇帝有了子嗣,他们才能站的更加坚定。

    虽然皇帝还年轻,但越早有子嗣便越能安定人心,甚至会让中立的一方也向他们这方倾斜。

    这对他们这些帝系一脉的人来说太过于重要!

    故而,哪怕太尉公孙汀雷都站在了李邰一方,至少在这方面,他和李邰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而吴黎则是职责所在,身为御史台的人,皇帝在二十一岁还未能纳妃,后宫还空无一人,御史台却无人劝谏,这是御史台的失职!

    这要说出去,身为御史台领头人的他,必将是大罪一桩!

    而他们之前不开口则是因为李邰言语太过犀利,已经严重的打击到了皇帝的威严,触怒了皇帝。

    他们若是在那个时候开口,难免会让皇帝猜测他们是否已经和李邰站在一系了,而且还保不准会让皇帝把怒火撒在他们的身上!

    赢空离似早就料到了这副局面,笑道:“丞相也是一心为国,朕自然不会浪费丞相的一番好意!这件事便由丞相与诸公共同协商来决定吧!”

    丞相李邰与满朝文武皆高呼道:“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赢空离再次笑道:“不知诸位爱卿还有事要上奏?”

    朝堂之上顷刻间变得和菜市场一样,一个又一个人出来上奏,所言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然后又有一些人出来反对,朝堂之上哄哄嚷嚷,争吵不休。

    龙椅之上的赢空离双眼一瞪,面带怒色,道:“够了,朝堂都变成了什么,这些事压后再议!”

    说完,拂袖离去,台下众臣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高呼:“臣等有罪!”

    赵陵也赶紧道:“退朝!”然后就赶紧向赢空离的方向追去。

    台下的众臣又道:“臣等恭送陛下!”

    早朝在这样哄嚷的情况下结束,一众大臣熙熙攘攘的离开大殿!

    公孙汀雷离开之时朝身后的大殿看了一眼,这样的场景可是有几日没见了。

    似乎又……回到了常态?

    想着,公孙汀雷又苦笑地摇了摇头,常态?不可能不回去了,皇帝与李邰必有一输才可能回归正常。

    否则,之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