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侠大秦-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看陛下?

    臣以为,丞相此法用意不轨也!

    请陛下明鉴!”

    龙椅上的赢空离脸色有些渐缓,公孙汀雷的反驳确实不错,引出始皇帝的事情,这倒要看看李邰要怎么辩解了,总之,动用商贾之力是不可能的。

    他赢空离第一个不答应!

    赢空离还没开口,李邰便站了出来,看向公孙汀雷,笑道:“若非太尉提醒,臣都忘了。

    那些商贾之人说了,他们之所以出资,乃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所以,他们并不图那些虚名。”

    说着,戏谑的看向公孙汀雷,继续说道:“他们愿意将钱暗中捐给国库,以供陛下纳妃所需!他们的谆谆爱国之心,臣以为不可以忽视,故而,臣以为,这样于国于陛下都皆大欢喜。

    不知太尉以为这样可行?”

    公孙汀雷有些语塞,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反驳吗?人家已经说了不会把商贾出资的事情说出去,你找不到反驳的点。

    可是不反驳吧,这对他们帝系一脉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那些商贾真的不想被宣扬出去吗?

    定然是李邰在其中出力,这就可以看出,李邰已经拉拢了一大批的商贾,有着雄厚的资金的力量。

    能让这么以利为图的商贾放弃扬名的机会,不管李邰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都可以看出,李邰在这些人中,地位不凡!

    而且,之前的皇帝都是三十天,到了这位皇帝的时候缩减成十四天,这让天下百姓会怎么看?当今皇帝不如前两代皇帝吗?

    不过这件事情也不是没有好处,商贾出资进入国库,以朝廷之名出这笔钱。

    可以显得国库愈加充实,会给天下百姓一个假象,在这位皇帝的带领之下,国家蒸蒸日上,国库充盈。

    到时候他们再暗中宣扬一下,这对皇帝的名誉可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一时间公孙汀雷陷入了纠结,不知是该反驳还是同意,偷偷看了一眼赢空离,见赢空离眉头紧皱,也在思索着。

    大臣们也在小声讨论着,分析这件事情到底是好处还是坏处,不过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甚至他们当中有一大批人还是很同意的。

    因为由商贾出这笔钱对他们来说并无影响,这对他们的利益并没有侵犯,而以朝廷的名义来出这笔钱,会让天下人都看到国库充盈。

    国库为什么会充盈呢?

    首夸的当然是皇帝了。这一定是皇帝领导有方,让国家愈发强大。

    接下来就是他们这些大臣了,为什么二世皇帝和先帝时没有由国库出这笔钱呢?

    当然是国库不充盈了!

    国库为何不充盈呢?

    那肯定不是皇帝的问题,那就是当时那些大臣的问题了,没有认真处理帝国事务,导致帝国国库没有余钱。

    而现在却有能力出这笔钱了,皇帝有功,他们这些大臣们就没功吗?

    说不定后世青史之上还会为他们记功一笔!

    不过他们也没有冒然开口,现在是皇帝和丞相李邰在角逐,他们可不敢冒然参与进去!

    这场漩涡,也只有三公才有发言的权利,其他人若是参与进去,只怕是会被撕的粉身碎骨!

    就在众人都在小声嘟囔的时候,一个意料之外的人走了出来,正是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吴黎!

    吴黎走出来,看向李邰,沉声道:“此事若是真如丞相所说也未尝不可,只是,丞相,你怎么能保证这些商贾之人不会将此事宣扬出去?要知道,商贾向来逐利,他们的承诺岂可能信?”

    话音落下,众臣都看向了吴黎,吴黎怎么在帮皇帝说话,莫非投入到了帝系?

    可是若是如此在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必要得罪皇帝啊!

    大臣们的大脑在高速运转着,他们也渐渐对吴黎的意思有些明了,吴黎这个时候不过是在隔岸观火,哪方都不得罪。

    而在此时发言,只不过是因为其他两公公孙汀雷与李邰都有所表示,他若是不说点儿什么,也说不过去。

    而且这个时候也只有吴黎才敢开口说话,他作为中立的一方,势力极大,也只有他,既可以两方都得罪,也可以两方都不得罪。

    开始的时候得罪了皇帝,那现在就需要得罪李邰了,这样处于中立的他才能得以自保。

    不会让这两方将他先行淘汰出局,也只有这样,自己中立的立场才更加明确,让两方既忌惮,却又不得不依赖于自己。

    李邰看了一眼吴黎,也明白了吴黎的心思,不就是想要他随便说一句吗?他说了之后,吴黎必然会退一步,这是中立者的态度,李邰自然清楚。

    李邰看着吴黎,道:“此事吴大人不必担心,因为他们都愿意发下天道誓言,不会说出去的。”

    闻言,满朝皆惊啊!

    天道誓言,多少年没见了,甚至听说都很少听说了。

    因为让别人立天道誓言,这是对他人的不相信,虽然事情有了保障,但却对今后的再次合作很不利。

    因为你第一次都不相信人家,那第二次会相信吗?

    而且天道誓言太过于严苛,有时候他们没有违背的意思,只是一个小小的触犯边界,天道都会降下惩罚。

    所以,天道誓言现在已经几乎被废弃了,除了与妖族蛮族在休战或者合作时会使用,其他时候,几乎没有人愿意会用天道誓言。

    李邰如此轻描淡写的说出来,让众人都心中大惊,由属帝系一脉。同殿为官这么多年,他们太清楚李邰了,李邰是那种为了眼前利益放弃今后利益的人吗?

    这些商贾于他而言,今后的用处显然更大些,李邰会为了一个皇帝纳妃就将这些商贾给得罪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皇帝纳妃提早虽然可以让帝系的威严有所减少,但相比于今后这些商贾给他带来的利益,还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由此可见,这些商贾是自愿的,他们自愿付出大量的金钱,自愿发出天道誓言,来帮助李邰打击皇帝。

    显然,李邰对这些商贾的掌控能力非同一般,这对皇帝赢空离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啊!

    有了商贾的支持,就意味着李邰有了庞大的金钱,俗话说,钱能通神!

    有了这些金钱,李邰做什么不可以?

    收买一些官员,收买人心,甚至……圈养私军,只要有了钱,什么不可以办?

    一时间,朝堂之上,众人表情各异,心里所想不同。

    吴黎也被李邰的话震到了,他虽然知道李邰早有后手,但却没有想到是天道誓言!

    不过吴黎为御史大夫这么多年,养气的功夫还是有的。

    吴黎很快将心神稳定下来,看着李邰,道:“既然丞相早有准备,我也就不说什么了!”

    说完,吴黎便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一脸平淡,两面都得罪过了,可以回来了。

    而百官们也对吴黎的回答有些无语,你好歹说一下你到底同不同意啊!

    没个准确的回答,倒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

第三十章惩罚诏书下达

    龙椅上的赢空离眼睛一眯,看向李邰,没想到李邰势力已经触及到了商界,看来商界已经有大批人投向了李邰。

    这对赢空离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且不说李邰会用这一大批资金会做什么,单单商界控制着帝国经济命脉就足以让赢空离心生忌惮了。

    倘若李邰一令而下,各地商贾抬高物价,搅乱帝国经济,那帝国可就真的不好搞了。

    赢空离脸色再次阴沉下来,吴黎高高挂起,一副我不表态的样子;公孙汀雷想要反驳,却找不到反驳之由,无法开口。

    帝国局势也在李邰今日一番话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中立的人恐怕会选择投向李邰了。

    因为李邰在朝堂的影响力本就无人可比,再加上帝国的商界之人,即便皇帝也不敢轻易动之。

    纵然赢空离掌控着帝国的绝对兵权,但盛世之下,兵权只能做自保,却不能增加政治之争的筹码。

    兵权在手,李邰自然不敢动赢空离,但朝堂之上,李邰却可以凭借着对朝堂着掌控力反制皇帝。

    除非当今的皇帝敢和始皇帝一样,调兵入朝堂,以振皇权。

    可皇帝敢吗?

    始皇帝敢做是因为他对帝国有足够的掌控力,任何人都不敢违背他,可当今皇帝赢空离呢?

    朝堂之上几乎被李邰所掌控,又没有始皇帝横扫八荒的盖世之功,若是调兵入朝堂,今后何人敢入朝为官呢?

    更何况,赢空离要如此做,军队将领岂会听之任之?

    赢空离一旦下次命令,就意味着他要像始皇帝一般掌握着绝对皇权,这些将领们会答应吗?朝堂之官会答应吗?

    绝对皇权对他们这些官员的压迫太过巨大,千年前始皇帝的一言之堂没有人想要再经受了!

    所以,现在朝堂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邰已经占了绝对上风,赢空离就算想动李邰,恐怕会引起帝国内部纷争不断,尤其现在各大仙宗魔门出世的时间点,李邰更是有恃无恐!

    朝堂一阵沉默,只有几个大臣在小声讨论着,有一大批官员已经看好这样的做法了,既能增加自己的名誉,又不用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赢空离将下方的百官表情都一扫而过,心中有了计较,现在已经到了他做抉择的时候了,要么他同意,要么他不同意,再与李邰争辩。

    不过显然现在他只能同意啊,现在百官基本都心动了,他不同意也无济于事,朝廷大势面前,他也只能屈服!

    赢空离心中一动,看着李邰,道:“既然丞相已经全都处理好了,那就不必再多言了,只是,朕以为,十四天时间还是太过于仓促,之前也未有此先例。故而,朕以为,可以将时间推迟至二十天,不知诸爱卿以为如何啊?”

    百官再次安静下来,其实这和他们没啥关系,反正他们利益没有损失,这是皇帝表示不想听之任之而已,和他们没太多的关系。

    公孙汀雷站了出来,拱手道:“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如此最好!”

    也由不得公孙汀雷,现在他是明面上皇帝的忠实拥护分子,他若是不同意,恐怕没人会先站出来。

    紧接着,帝系一脉的人全部一拥而上,都道:“陛下圣明!”

    而吴黎还是一脸淡定,仿佛此刻与他无关。

    李邰则一脸沉思,似乎在权衡此事的利弊,让皇帝早些纳妃一是为了打击帝系一脉,让天下人都去猜测,先帝与二世皇帝都是三十多天,为何到陛下这里就缩减了呢?

    尽管会有朝廷发出声明,国库充裕,所以提前行纳妃之事。

    但天下人的猜测之心岂会这样就削减?

    世间从不缺乏善于猜测人心的人,一旦有所猜测,那么私下里的讨论是必然的,届时,各种猜测满天飞,他再做一点背后推手,那么皇帝的名誉必然会有所动摇!

    这二来,便是为了让皇帝提前接触到后宫之事,让皇帝提早焦头烂额,这样对朝堂的关注定然会减弱,有助于让他更进一步的掌控朝堂。

    而赢空离将时间推迟至二十天,似乎对自己的影响不是很大。

    十四天和二十天本质上是没什么区别的,都比前两任皇帝的时间要短,并不影响他对舆论的引导。

    至于推迟了皇帝对后宫的接触,讲真的,第二个目的不过是顺带的,第一个目的才是他真正想做的。

    而对于第二个目的,十四天,二十天和三十天,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提早个几天能有什么用呢?

    赢空离的用意李邰自然也猜的出来,不过是想发出一个信号,皇帝不会对李邰听之任之的,用来安帝系一脉的人心。

    李邰现在也陷入了抉择,是同意呢还是保持自己的意见。

    若是同意,定然会有人说自己是听皇帝的话的,这对自己这一系可不好,说不定会导致人心躁动,他的威信也可能会因此而削弱!

    可若是保持自己的想法,皇帝一定不会同意,他太了解这位皇帝了,这位皇帝可不会让“帝听于臣”这句话从他这里说出。

    那么两边意见达不成统一,皇帝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此事压后,这恐怕也是皇帝想看到的吧!

    那李邰之前为了这件事情跑东跑西的就白费了,要知道,为了让商界的人同意,他可是付出了不少代价!

    所以现在最难抉择的人竟然从皇帝变成了李邰。

    李邰深深地看了一眼高台之上的年轻皇帝,这位皇帝已经快把他法家的法术势用到极致了,现在他这个正宗的法家传人竟然没有办法用法家学说来辩驳,皇帝已经将他逼至了死地,不,应该是李邰自己将自己逼至了死地!

    皇帝只是借助了李邰的势,来运用术,让李邰难以抉择。

    现在赢空离以及满朝文武的眼睛都看向了李邰,现在就看李邰的抉择了,李邰现在已经陷入了两难之地,一旦做出选择,他必然要有所损失。

    不过细想下去,无论是皇帝还是李邰,在这件事情中,都必然有所获利和损失的,只是获利多少,损失多少,这就得看后期这两方的运作了。

    李邰心中权衡片刻,开口道:“陛下言之有理也,臣等并无异议!”

    紧接着,一大批人涌出,都道:“陛下圣明,臣等无异议!”

    这次的人可不比刚才,一大批人说出,震耳欲聋,哪像刚才的零星几个人。

    这也可以让人知道为何赢空离非要除掉李邰不可了,有这么个权臣在朝堂,恐怕任何一个皇帝都会坐立难安吧!

    而后吴黎也站了出来,道:“陛下圣明!”

    又是少数人出来,道:“陛下圣明!”

    现在,以公孙汀雷为首的帝系,以李邰为首的李氏一系,以吴黎为首的中立一系,三方都达成了共识,都选择了同意。

    当即赢空离下旨,道:“令,天下有入宫之志之女,可稍作休整,最迟二十天,必须全部到达帝都。中间所有路费,都由我大秦朝廷出!”

    文武百官皆俯身,道:“臣等遵旨!”

    紧接着,赢空离又开口问道:“诸位爱卿还有何事啊?”

    然后一个小吏站了出来,说了一个鸡毛蒜皮的小事,然后就是一阵争论,而皇帝,公孙汀雷,吴黎与李邰四人则安然不动,任由后方的几个小雀争吵。

    这是朝堂惯例,他们早已烂熟于心,这些破事对于他们这三方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他们只需要稳坐钓鱼台就行。

    果不其然,皇帝赢空离照例发怒,一拍椅柄,道:“这是大秦朝堂,不是民间菜市场,你看看你们,哪里有朝中大臣的形象!

    你们真是让朕心痛啊!我大秦的官员难道就是这样吗?”

    后方争吵的大臣忙俯身,道:“臣等有罪!”

    赢空离一拂袖,怒道:“尔等回去好好反思反思,好好看看我大秦的为官之道!”

    大臣再次俯身道:“请陛下降罪!”

    赢空离起身,怒道:“你们自己去好好反思反思吧!我大秦官员要是皆像尔等只知道争吵,那我大秦早该废了!”

    说完,赢空离便怒火冲冲的离开,赵陵赶紧高呼:“退朝!”然后就向赢空离追去!

    只剩下那些一脸无奈的大臣,这每天演戏也不是那么简单啊!关键他们演的还是被骂的那方。

    他们不禁心中诽谤,这皇帝怕不是把在李邰那里受得气都发到他们身上了!

    不过他们也就想想,哪敢说出来啊!

    大臣们陆续走出大殿,有几位大臣则与李邰进入了偏殿,其中有帝系的,有中立一系的,有李氏一系的。

    李邰作为丞相,文武百官之首,像皇帝纳妃下旨这样的大事,他也要亲自监督的,而负责这些的人,自然是三方势力都有,这也是皇帝乐于看到的。

    不仅仅这个,尽管李氏一系在朝堂坐大,但是皇帝还是尽可能在各个部门将三方势力的人都安插进去,这样做起事情来,他才能够放心。

    至于公孙汀雷和吴黎,这种事情则轮不到他们过问了,他们对视一眼,便相继离开!

    ……

    帝都另一处,赢空辰一脸忐忑的等着来自朝堂的决断,连门都没敢出去。

    咚咚咚

    一阵敲门声将赢空辰的胡思乱想打断,赢空辰门打开,来人正是刚刚跟着赢空离下朝的赵陵。

    赢空辰一脸紧张的看着赵陵,问道:“赵府令,不知朝廷处理如何啊?”

    赵陵笑着看向赢空辰,挥了挥手中的金黄色的圣旨,道:“小王爷不要急,咱家就是来宣旨来了。”

    闻言,赢空辰满脸恭敬的看向圣旨,赵陵也收起了笑意,满脸严肃,道:“帝诏,曰:镇北王世子赢空辰昨日于集市动用灵力,犯我大秦律法,但因其是为爱人而情动不已,故酌情而处之!

    收其一年皇族津贴并在提亲之后封其禁闭三天,以敬效尤!”

    几息之后,赵陵有些疑惑的问道:“小王爷,为何不接旨?”

    赢空辰则一脸疑惑的问道:“赵府令,这就没了?”

    赵陵点了点头,道:“没了啊!”说着还仔细的检查了一遍圣旨,确定了自己没有遗漏,又开口道:“确实没有了!”

    赢空辰则一脸难以置信,处罚就这?

    赵陵轻轻咳嗽一声,提醒道:“咳咳,小王爷,该接旨了!”

    赢空辰这才回过神来,忙双手恭敬的接过圣旨,道:“臣谢陛下隆恩!”

    在赢空辰接过圣旨,赵陵也不再满脸严肃,满脸笑意的看向赢空辰,道:“小王爷,咱家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就先行告退了!”

    赢空辰忙道:“真是麻烦赵府令了!”

    赵陵回应道:“不麻烦,不麻烦,咱家先回去了,陛下那边还有许多事要处理。”

    说完,一拱手转身便离开。

    赢空辰看着赵陵离开的背影,又看了看手中的圣旨,真是兴奋之色表于脸上,没想到惩罚就是个这,早知道这么简单,自己还有必要担心这么一上午吗?

    不过接下来赢空辰脸色又有些不好,想必为了让自己少受些惩罚,皇兄赢空离想必是出了不少力的,甚至还有可能付出了自己并不知道的代价。

    赢空辰走回房间,将圣旨放好,又暗暗捏了捏手中的那封巡查使召令,有些无奈。

    自己欠皇兄可是太多了,这样自己的父亲来了恐怕也不好意思开口将这差事推掉吧!

    想到这里,赢空辰就恨不得把自己的双手给斩下来,昨天那么冲动干嘛,现在可好了,这巡查使一职可就是非他做不可了!

    赢空辰愈发的觉得自己昨天是失心疯了,本来赢空辰想着等自己那个滚刀肉父亲来到帝都之后,让他进皇宫去和皇兄说推掉这个差事!

    现在可不行了!

    尽管不知道皇兄赢空离为了这近乎于无的惩罚付出了多少代价,但想来势必不少,而且自己还不知道,到时候还不是皇兄说什么就是什么。

    欠了皇兄这么多,这样自己的父王来了帝都恐怕也不好意思入宫去推掉吧!

    赢空辰深叹一口气,他还未和赢远铭说这件事,因为巡查使一事太过于重大,这样的消息他可不敢用传讯方式说出去,要是被有些人截取到,那自己这颗脑袋怕不是要被自己的皇兄给摘下来!

    要是父王知道了自己担任了巡查使,不知道会不会宰了自己!

    赢空辰深深叹了一口气,世人皆说,大秦除了皇帝以外最尊贵的人便是镇北王了。可是他们又怎么知道历代镇北王心中的惶恐呢?

    皇帝不会相信镇北王,朝廷不会相信镇北王,他们都在利用和提防镇北王,而历代镇北王也是如此,不敢相信朝廷,不敢相信皇帝,只有在自己的封地,有着十万私军的底气才能让他们心中稍稍安稳!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露出一丝不满意皇帝,不满意朝廷的意图,因为在辽州除了他们的十万私军,还有北上抵御妖族的三十万朝廷大军!

    要知道,原先这三十万大军都是在辽州与妖域的接壤处的,可是在二世皇帝时,二世皇帝以北方边疆稍稳为由,将十五万大军调入了辽州境内,而且与镇北王的十万私军相隔甚近。

    这样的举动便不言而喻了!

    谁都能看得出来二世皇帝这是在提防着镇北王一系,若是镇北王想要造反,也得考虑一下驻扎在辽州的三十万大军,或者是私军军营旁的十五万大军!

    其实赢空辰也能理解二世皇帝,这始皇帝也不知道是为啥,留下一封遗诏,先让长子继承了皇位又封了他最疼爱的小儿子为镇北王,还封了一块巨大的封邑。

    这自然让二世皇帝心生警惕,因为在始皇帝为驾崩之前,一直有传言始皇帝可能钟意于小儿子继承帝位,因为当时始皇帝无论去哪里都会带着他的这个小儿子,更重要的是,他的小儿子在军事上还非常的卓越,这让始皇帝非常疼爱。

    所以二世皇帝登基后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