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带着传国玺-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部分时候,要面对各种国事政务,要面对此起彼伏,永无止息的内外敌人。

    段宇钟自问不是那种浑身都是心眼的政治和权斗高手,他前世今生都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也不是那种“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人。

    他前世今生都颇有些与世无争的思想,以他这种心性,当一个小官尚且够呛,何况是一国之君。

    他很清楚,面对冯道这种人精,面对郭威柴荣、赵匡胤这种乱世豪杰。

    要是段宇钟没有法宝依仗,没有神通法力,独自穿越过来,即便有一些先知优势,多一些知识和见识。

    以他这种心性,在这样的乱世中,冯道和郭威等还是他无法攀越只能仰视的高峰。

    他甚至可能在乱世中活得很落魄,反倒是太平盛世中可能更容易出头一些。

    而他现在傲视群雄,决定一国一朝命运,让人山呼万岁的快感,只是他凭借法宝威力和昊天上帝眷顾,以及之前的积累而造成的暂时现象。

    他不可能一直用神通法力治国,不可能一直从现代调集物资供养这个时空。

    天地运行各有各的规律,东方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隔绝仙凡往来的“绝地天通”。

    后来,刘伯温更是斩断龙脉,让凡间连修炼都困难。

    西方也有“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的名谚。

    可见就像任何一个原住民占多数的殖民地终将独立一样,凡人也本能地想摆脱神灵的束缚,而且他们都成功了。

    就算政教合一的古代阿拉伯帝国,治国也更多是按照世俗规律来,不可能一直用些神灵手段。

    更何况段宇钟还体会到了修道的快乐和优势,就更加不会眷恋世俗权势富贵了。

    所以,尽管有刹那迷失,但段宇钟还是很清醒,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还是看得清清楚楚。

    他既定的禅让给郭威的决定根本没有反悔。所以第二天,在段宇钟神魂的控制下,刘承佑再次使用神谕兼圣旨的手段封郭威为宋国公;

    第三天晋其为宋王,加九锡。他不但广而告之,还举办了盛大的仪式,这些举措皆打消了冯道和郭威等人的疑虑。

    第四天,也就是原定的三天后,正当冯道还觉得时间太仓促,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只好一切从简的时候。

    开封南郊突然出现了一个按“一比一”的比例复制后世京城天坛圜丘的建筑。

    圜丘前面还有一个用花岗岩石砖铺就的有几十万平米大的巨大广场。

    甚至周边还出现了几万颗几百年树龄的古柏,使整个原本很荒僻的开封南郊瞬间变成了威严肃穆的祭天之所。

    虽然开封百姓对于这些天不断出现的神迹已经很麻木了,但亲眼看到这个汉白玉制造的规模宏大而又精巧的建筑突然出现,心里还是异常震动。

    如此,有了豪华庄严的祭天场所,就省了冯道大部分的工作。

    然后,早上巳时(上午10点到11点),内里(芯子)是段宇钟的刘承佑就率领文武百官和三千军队,十几万看热闹的百姓赶到祭天现场。

    这时候,新封的宋王郭威已经穿上盛装,率领三万大军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早在加封郭威为宋国公的时候,段宇钟就以神灵的名义赐给郭威的几万大军很多物资,包括布匹。

    如今,郭威精选出来的三万大军,全都穿上赶制出来的新衣服,在圜丘前面的广场上排成方阵,显得更加雄壮!

    感受着身后的三万整齐划一、万众一心、如臂使指的虎贲,郭威心里也不免有些自得。

    这些天他用心拉拢将士,进一步整顿纪律和排练阵型,也未尝不是潜意识中向刘承佑示威的心里在作祟:

    “你不就是走了狗屎运得了神灵眷顾吗,否则面对我的大军,你什么也不是!”

    段宇钟似乎感受到了这种无声的示威,他灵机一动,然后众人只见“刘承佑”泰然自若、龙行虎步地独自走向郭威大军阵前。

    并且他一边检阅军队,一边发自肺腑地说:“将士们,你们辛苦了!

    你们踏冰卧雪,餐风露宿,赴汤蹈火,为了保家卫国,为了百姓的安定生活,随时拿命去拼。

    但很多人不理解,骂你们是兵痞。诚然你们当中也有一小撮害群之马军机败坏、烧杀抢掠,但军人,是老百姓的子弟兵,是国家的柱石,是朝廷的血肉长城。

    谁要是看不起军人,谁要敢歧视军人,那必将自取灭亡!

    我相信,同为军人出身的宋王郭威,一定会理解你们的疾苦,一定会善待你们的。

    他会赏罚公平,他会分给你们至少能够养活家小的勋田,你们伤了给你们找最好的大夫,用最好的药医治。

    你们如果不幸残废了,朝廷会养你们一辈子。如果不幸牺牲了,朝廷会给你们足够的抚恤,让你们的家人衣食无忧。

    还会将你们供奉进忠烈祠,让后人一直记得你们的功勋。

    但你们也要拿出军人的荣誉来,平时苦练杀敌本领,战时奋勇杀敌。

    并且绝不将武器对准百姓,也绝不内斗,刀锋一直对外,杀向契丹,杀向胡虏,你们能做到吗?”

    段宇钟的声音清晰洪亮,不用任何扩音器,都能清晰地传播到几十里以外。

    而且饱含深情,他的话音刚落,“能――”将士们的声音就立刻直冲云霄。

    就连戎马一生的郭威,这一刻也将自己带入了军人角色中,心里只觉得,要是朝廷真的这样对待咱军人,谁还吃饱了撑的去造反啊?

    但也有明眼人看出来,郭威示威不成,反被“刘承佑”将了一军,“刘承佑”这个马上要下台的皇帝,尽说些口惠而实不至的话收买军心。

    但郭威上台后可没有那么轻松,这就像现实中,很多在野党口号喊得震天响,但一上台后,还不是跟从前一样,甚至还不如。

    君不见孙大炮上台前狂言要修十万里铁路,可结果呢?????

    甚至有人怀疑“刘承佑”是不是居心叵测,还想着今后复辟。

    而实际上,当事人中,郭威被“刘承佑”真诚的充满感情的话语感动了,把自己当成一个军人,跟着士兵们一起欢呼。

    段宇钟则没有想那么多,他纯粹是看到排列整齐的军队,就想去过一把阅兵的瘾。

    要是在他未获奇遇之前,他连梦都梦不到。当然,他作为神灵还给百姓送东西,因此提高了佛教传教的成本。

    他之前下的改善民生的圣旨和对军队的许诺,给大宋后来的皇帝增添了很多压力,这些“琐事”,以他现在的心性,全然没有考虑过。

    至于阴谋神马的,某些人真得想多了,要不然怎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呢?

    然后,段宇钟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阵“万岁”的呼声。

    段宇钟几句话就让郭威的大军心甘情愿地山呼万岁,这其实一点都不稀奇。

    就比如说后世国家领袖检阅三军,一般只有两句话,“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

    有人可能对这两句话早已无力吐槽了。但就是这两句话却能让三军将士精神激动,热血沸腾。

    要是换个普通人上去,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看这些如狼似虎的士兵们鸟你不?

    而段宇钟现在是以“刘承佑”这个后汉皇帝的身份来检阅军队,心里还是有些小得意的,谁能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检阅三军?

    他这个位置在以前的五代乱世中,倒也寻常,因为皇帝频繁更换,皇帝早已没有什么威信了。

    但“刘承佑”有神灵附体过,又有段宇钟那种沟通昊天上帝、日月星三光,还有龙气护体的气势。

    加上当过皇帝,又是‘老天爷’的化身。虽然决定了不长久当皇帝,但暂时扮演皇帝角色,却能够真正一言九鼎,言出法随。

    比皇帝还更像皇帝,所以别说他这些话虽然直白无文,但至少说道将士们的心里去了。

    就算他只是随便喊两句,也一样可以用气质感染将士,让他们山呼“万岁!”

    但这也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叫万岁了。

    因为禅让仪式就要开始了,“刘承佑”检阅完三军后,就自然而然地伸出手来,拉着郭威的胳膊向着圜丘上面走去。

    郭威稍稍一愣,也就跟着“刘承佑”走了。到了这种地步,他已经对于那个神灵和“刘承佑”的诚意和用心毫无怀疑。

    正式进行禅让时,冯道这三天几乎不眠不休,带领许多官员翻遍史书,引经据典制定的禅让礼仪几乎全部都被段宇钟改得乱七八糟。

    首先就是祭天场地的变化,让许多仪式不再适合,然后,到了祭天场所,“刘承佑”又信步走去检阅三军。

    之后,“刘承佑”拉着郭威走上圜丘之后,就更是段宇钟自己自由发挥的时候了。

    如此种种,已经完全彻底地脱离了冯道等人耗费无数心血制定的祭天剧本。
………………………………

第51章 空前绝后的祭天

    只见他们两人龙行虎步地走向圜丘之后,“刘承佑”先走向圜丘中的天心石,郭威立在一旁。

    只见“刘承佑”先是在圜丘中央的天心石上对着上天三跪九叩。

    然后起来高声诵读道:“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炎黄肇基,大禹治水,功盖千秋。尧舜禹汤,三代大治,万古流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秦皇汉武,隋帝唐宗,文治武功,功盖千秋。萧何曹参,房谋杜断,华夏名相,抚育万方。

    卫霍陈汤,张骞班超,李靖薛礼(薛仁贵),华夏名将,智勇双全。

    扬威异域,开疆拓土,封狼居胥,拜将云台,画阁凌烟。

    马迁班固,为国箸史,相如文赋,李杜诗篇,颜筋柳骨。华夏文化,光耀千古。

    然安史倡乱,藩镇割据,华夏神州,日益**。吐蕃契丹,回鹘突厥,异族兵锋,横行诸夏。秦淮燕赵,汉奸何多!

    小子承佑,以尚幼之年,嗣新造之业。受命之主。德非禹汤,辅政之臣,复非伊吕。将欲保延洪之业,守不拔之基,固不可得也。

    宋王郭威,昔在初潜,未闻多誉,洎西平蒲阪,北镇邺台,有统御之劳,显英伟之量。玄属汉道斯季,天命有归。

    有子柴荣,顷在仄微,尤务韬晦,及天命有属,可嗣守鸿业,治军神武雄略,为政则摘伏辩奸,多得其理。

    故小子岂敢不顺天应人,效尧舜故事,以托神器于英主。

    郭威柴荣,既受天命,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拯济斯民。

    故小子敬告上天,禅让皇位于宋王郭威,改国号为大宋,定明年为天命元年,立柴荣为太子。

    伏惟尚飨!”

    冯道本来为“刘承佑”准备了祭天文章,但让段宇钟惭愧的是,尽管他前世李煜和赵佶文化水准都不差。

    但他们更多表现在艺术领域,他们是皇帝,也没有去熟读经史子集。

    所以冯道、范质等文臣等为了这个注定名垂青史的盛事,呕心沥血,准备了骈五俪六,文采比段宇钟念的这个好几十倍的祭文。

    但段宇钟却看不懂,毕竟许多典故不是他这个后世在大学混了四年的文科生能读懂的,前世李煜和赵佶两个词人书画皇帝也不大懂。

    读不懂,自然也就没有感情。所以段宇钟索性丢开这个祭文,临时拼凑了一段自己杜撰的祭文。

    虽然冯道等文臣在心里评价:“前面狗屁不通,但胜在通俗,读给那些武夫听,倒也合适。

    奇怪的是他中间对刘承佑自己和郭威、柴荣的评价,却文辞简练,评价精准,颇像史家笔法。

    最后定下的希望郭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拯济斯民’这四句十分精彩。

    但他末了还画蛇添足,为新皇郭威定国号,定年号,立太子,不嫌越俎代庖吗?

    也不怕新皇腻歪,终究不脱武夫本色啊!”

    甚至有些对于刘承佑不采用他们拟定的祭文而心里酸溜溜的文臣还恶意猜测:

    “说不定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文辞也不知是从哪里剽窃得来的。”

    不过,他们猜对了,段宇钟对刘承佑和郭威柴荣的评价来自于《旧五代史》。

    “驱逐鞑虏”那四句来源于明太祖,后来被孙大炮抄袭,现在又被段宇钟抄袭了。

    这句话放在这里也很应景,因为自从安史之乱一来,契丹、回鹘、突厥、吐蕃等异族都曾在大唐的土地上横行过。

    黄巢攻入长安时:“天街踏遍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

    而不管是攻进长安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还是吐蕃、突厥的侵略军,或者是大唐请来的回鹘援军;

    他们来到大唐的花花世界,所制造的惨状比这个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仅仅14年前,石敬瑭还引入契丹军队攻入洛阳,仅仅三年前,契丹大军还在耶律德光的率领下灭掉了后晋,并一度统治开封。

    而现在,河西走廊的归义军政权正在回鹘、绿教等异族异教的压迫下苦苦地坚守着汉家文明。

    燕云十六州的百万汉民还在契丹的奴役下呻@吟,原本的大唐江山也四分五裂。

    因此,‘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拯济斯民’这四句话,不但十分恰当,也真正说到了在场的所有人的心里。

    而不管这些文臣如何猜测,段宇钟对自己这篇祭文还是比较满意的。

    因为他让自己可以融入感情地诵读。前面那些追述华夏文明的话,主要是念给百姓和士兵听的,甚至就连郭威也读书不多。

    他这种简练直白的话正对他们胃口,而且举的例子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所以他们全都听的很用心,也大多听懂了。

    他们的情绪和感情也随着段宇钟的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话语而或振奋或自豪或激昂或沉郁。

    圜丘本就有扩音的功能,段宇钟又用上了一些神通,还有昊天上帝的加持,

    所以他的声音广传上百里,在圜丘上郭威耳中和圜丘外面观礼的百姓士兵文武百官耳中都区别不大,都很清晰。

    甚至还远远传到整个开封城,被所有百姓听得清清楚楚。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也是原本华夏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祭天仪式。

    因为没有哪一次皇帝祭天会让老百姓听明白他说些什么的,甚至连听见都做不到。

    至于中间老百姓听不懂的,文臣们觉得好的,却是段宇钟专门念给他们听的。

    段宇钟也承认自己有些胆大妄为,但他要告诉这些文臣和精英们:

    他选定的皇帝和太子都是很有才能的,并不是凭空乱选的。

    而最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拯济斯民”那四句既是口号又是纲领的话,更是让大家热血沸腾。

    连冯道、郭威等升起一股使命感和任重道远的感觉,更别提年轻一些的柴荣、赵匡胤等将士还有那些士兵百姓了。

    总之,这次祭天,冯道的一番心学全白费了。但看着禅让仪式顺利进行,而且庄严隆重,军民大悦,郭威和柴荣、赵匡胤等也都是一时俊杰。

    冯道仿佛看到了太平盛世的来临,因此也是老怀大畅,即便心学白费了,也不以为意。

    在这次禅让仪式中,“刘承佑”一言九鼎、言出法随的帝王气概和蔽履荣华、浮云生死的神仙气质表露无遗。

    就连郭威也生出一种错觉,就算现在刘承佑反悔不再禅让,他也会死心塌地地效忠于他的。

    而周边的大臣、将士、百姓也有一种之前误会刘承佑的感觉。

    很多人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瞎了眼,错过了一个好皇帝。

    而后,段宇钟焚烧了冯道准备的祭文和事先准备好的祭天的祭品。

    虽然他焚烧给上天的祭文和念诵的不一致,但真正的心意早已连同几十万民众的感情和心意一起传送给上天了。

    昊天上帝其实对这次祭天仪式非常满意。因为以往,昊天上帝只是皇家专用的信仰,与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

    但这次段宇钟追述祖先丰功伟绩,叙述对唐末乱世的惋惜和对异族的仇恨,最后以四句通俗易懂而又及其振奋人心的话语结束。

    全场感情一波三折,几十万人的共鸣汇聚成强大的沛然的信仰之力,不但昊天上帝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祭品。

    就连新成立的大宋王朝的气运和龙气也如同浇了很多汽油一样,冲天而起。

    甚至就连被儒臣视为画蛇添足的定国号,定年号,立太子,也都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而且当时郭威听到立柴荣为太子的话时,父子之间隔空对视,莫逆于心,全无芥蒂。

    就连郭威军中将士和赵匡胤这样的年轻俊杰,对于柴荣也很是崇拜。

    听到“刘承佑”当着神灵和上天的面将柴荣立为太子,他们不但不觉得突兀,还视为理所当然,而且还真诚地欢呼。

    所有听到这些的百姓和后来获知消息的周边小国,各方势力,也感觉,即便没有神仙庇佑。

    只要郭威当上皇帝,柴荣又顺利继承的话,中原政权的确会稳定下来,华夏也将归于一统了。

    因为此举保证了新成立的大宋政权至少会连续出现两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并且有神灵见证,不会出现李克用、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等在处理继承人时,庸碌的亲生儿子与有才德的养子、女婿或和部将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在之前的历史上屡见不鲜,离大家时间也不远。

    很多人都想起,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他后来与李克用亲生儿子争过皇位。

    而李嗣源之后,又是他的养子李从珂与亲生儿子李从厚争夺皇位,李从珂上台后,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又起来争位。

    后来,刘知远死后,又是部将郭威与亲生儿子刘承佑争夺皇位。

    这件事就发生在眼前,人们有理由怀疑,要是郭威死后,他的养子和亲子之间也会再重复这样的闹剧和悲剧。
………………………………

第52章 增加新朝气运

    五代乱世之所以皇帝如同走马灯一般变幻,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沙陀族的养子制度,还有唐末一来武夫横行,不受约束。

    导致政变频仍,53年中换了五姓十三个帝王,平均四年换一个。

    后来的北宋史家欧阳修等提起五代乱世,都是以“呜呼”开头的。

    而五代乱世皇位更迭频繁,还有气运和神灵方面的原因。

    晚唐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杀戮过重,业力怨气、煞气太重,导致武人当政的各个朝代和皇帝气运都很低。

    这些皇帝并非无才无德,但都皇天不佑,鬼神不亲,要么横死于战场,要么死于政变杀戮,要么病死。

    而且人心崩坏,道德沦丧,理智稀缺,个个都杀红了眼,无有止息,以杀戮取天下,又企图以杀戮解决一切问题,结果恶性循环。

    儒教、道教、佛教也不断参与扶龙庭,导致世道更乱。

    而现在段宇钟让世人知道郭威这一朝不会再犯前代错误,会对郭威这一朝更加有信心。

    历史上,是刘承佑杀了郭威子嗣,让他别无选择,

    但同时也杀了柴荣已经十岁的子嗣,导致后来出现孤儿寡母被赵匡胤篡位。

    而现在,段宇钟弥补了这一点,他本来也有些顾忌,但想到以郭威和柴荣的人格以及父子之间的感情;必定不会有什么芥蒂。

    而且他自从获得了帝王记忆和阳明心学精髓之后,一向信奉只要心地光明,其他干什么都可以。

    而且,柴荣至少比赵光义靠得住,他们的父子感情也比赵氏兄弟的兄弟感情深厚得多。

    而段宇钟定的年号也让百姓都知道郭威是有天命的。

    而且最劲爆的是,他将已经随着李从珂自@焚而已经消失十几年的传国玉玺传给郭威。

    这是天大的祥瑞,也是郭威获得天命的最佳证明。

    冯道诗中写过:“须知海岳归明主”,看这架势,的确是中原龙兴,明主已经出世的征兆。

    老百姓不懂这些,可是,有些还在用老眼光看问题的人觉得郭威和柴荣明明都是夭折之象(至少不够长寿),不像是明主啊!

    冯道有些纠结,其他夜观天象、关注朝政的,诸如陈抟、吕洞宾、汉钟离等道士、神仙,布袋和尚等和尚、菩萨佛陀,也很纳闷。

    但由于这个时空昊天上帝更为强大,人皇传承又一向是昊天上帝和儒教自家的份内之事,所以他们即便再纳闷,也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开封城内的和尚道士倒是因此越来越多。

    但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且说段宇钟将传国玉玺传给了郭威,也大大增长了新朝的民心河气运。

    普通百姓不懂太多道理,他们只知道郭威既有神仙钦定,又获得失踪十多年的传国玉玺,肯定是天地鬼神护佑的。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因此天心即人心,当百姓都很看好郭威父子时,新朝气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