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明朝当道士-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看国子监的最高官职只是正四品,可他们却是大宗师,在道之一途上各有成就,或为大法师、或为炼丹师、或为炼器师、或为符咒师。
能得到这些称号的,都是在此道上建树颇高。
考核的次名及以后名次,待遇就没有那么好了。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选择。
一是返回师门,等待朝廷的科举。
大明的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的范围是州,乡试的范围是省,会试的范围是全国,至于殿试是只有通过会试的人才有资格参加。
这个时空大明的科举有些许不同,唯有通过道箓司考核的修道之士才能参加。
通过院试的道士,称之为秀才,有机会成为所在州县的历目或主簿。
历目和主簿都是正九品官职。
只有通过院试的人才有资格参加乡试,通过乡试的道士,称为举人。
举人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参加会试,二是进入州县任职。
举人能够参加会试,通过会试的人称为贡生,只要成为了贡生就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任学正。
也只有贡生或者学正才能参加殿试。
殿试有三甲,一甲三人,称为进士及第,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二甲若干人,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称同进士出身。
只要获得了进士出身,那就是真正进入了大明的朝廷,会得到道箓司的重点栽培。
殿试二甲进士出身之人,可以进入州府道箓司任职,三甲同进士出身之人,可以进入县道箓司任职。
道箓司乃是大明朝最重要的部门,进入此衙门,前途无量。
如峨眉县道箓司的青衣使和紫衣使,都是同进士出身。
至于殿试一甲,状元、榜眼和探花,自有皇帝亲自委任,此处就不详表了。
通过县道箓司考核之后的第二种选择,则是进入县道箓司衙门,任一名道灵卒。
道灵卒是道箓司的正规编制,有平定妖患,缉拿邪道,安抚百姓的职责。
如果道灵卒表现出色,还可晋升青衣使、紫衣使,走上区别朝廷地方和中枢官员的另一条路。
不过,此路的顶点却只是县道箓司的正印官,正七品道士。
一般而言,但凡对自己的前途有信心的修道之士,很少会选择成为一名道灵卒。
除非是那种只是拥有下品道心的修道之人,他们的最高成就是七品道士,所以成为道灵卒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对于接下来的选择,古长青其实还是比较迷茫的。
虽然他有脑海商城的存在,可是脑海商城中并没有晋升道心品阶的物品。
这让目前只是下品道心的他很是担忧。
即便参加科举,成功获得进士出身,可他最高的成就也只是七品。
而且参加科举还不一定能够考得上。
当下选择成为一名道灵卒好像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如果选择成为一名道灵卒,那就要在十一月初一的时候,到道箓司点卯。
反正道箓司给他们的选择时间还有半个月,他可以再考虑考虑,也可以参考一下杀生和任伊的意见。
从道箓司出来,他本想找任伊去小院为自己参考一二,谁知来了一个峨眉弟子,将她直接引走了。
古长青无奈,匆匆与她道了别,而后又转回道箓司。
这一次,他要拜见副印官诸葛秋。
从魔窟回来后,诸葛秋身为副监考官,要前往嘉定府道箓司上报考核成绩,昨日方回。
古长青没有忘记诸葛思的嘱托,心里一直惦记此事,今日见到诸葛秋之后,就打算了结此事,让诸葛思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古长青获得考核次名,道箓司衙门的道灵卒对他也客气了几分,为他进行了通报,很快,诸葛秋就接见了他。
两人落座,看茶以后,古长青道:“学生在魔窟之中有幸结识令侄,只可惜他不幸遇难,实在令人惋惜。”
诸葛秋闻言目光深沉,开口道:“魔窟之中危险重重,思儿道行不济,惨遭厄难,这也怨不得他人。”
古长青一听心里有些不舒服。
不管怎么说,诸葛思也是你的侄子,他遇难了,听你的口气倒也一点儿都不悲伤,未免也太无情了吧。
当下,对于诸葛秋此前的好感顿时荡然无存。
他心中虽是这么想,但也没有表露出来,继而说道:“诸葛思道友临终前我就在身边,他让我将一个消息传达诸葛家之人,近日先生一直在嘉定府因此此刻方来拜访。”
“消息?”
诸葛秋霎时脸色微变,侧头打量着古长青,似乎在猜测古长青话中的意思。
古长青这时忽然多了一丝警觉,诸葛秋给他的反应像极了当初刘大勇。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古怪?
经过刘大勇一事,古长青有了几分成长,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可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他人心中在想些什么呢?
不过,转念想到,诸葛秋乃是诸葛思的叔父,这层关系总不假吧?
古长青没有往深处想,当即起身说道:“先生请看。”
他盘腿坐在地上,手中结着道印,开始施展禳星术。
他在这里特意留了个心眼,并没有当面念出禳星术的道诀,只在心中默念。
几息的时间,道印结成,古长青的周身亮起了七盏长明灯,呈北斗七星阵型。
禳星术如天罡步一样,同是诸葛亮独创的秘术,不受道箓品阶限制即可使用。
与天罡步不同的是,天罡步每踏一步要消耗一百点法力,而禳星术却只消耗一点法力。
古长青也闹不明白这其中的缘故。
没多久,禳星术法象消失,古长青站起来道:“诸葛思道友要传递的消息就在此术中,先生看到了吗?”
诸葛秋脸上神情有了几丝变化,但很快就隐了下去。
不过还是被古长青捕捉到。
古长青心中隐隐有一丝不安。
························
【感谢道友们的推荐票,感谢悲歌者、书友20190930191622195的打赏!】
【欢迎道友们来QQ交流群:669663971】
………………………………
第三十二章:卖道经
“很好,”诸葛秋站起来,露出笑来道:“古长青,你与思儿素昧平生,却愿意为他做成此事,实属难得,我诸葛秋欠你一份大人情。”
古长青连忙道:“不敢当,这是学生答应诸葛思道友的事,学生肯定会尽力而为的。”
诸葛秋点点头,道:“好了,这件事让我欠你一份人情,你说吧,你想要什么?”
“学生只是忠人之事,不敢有什么奢求。”
“不错,心性纯良,倒不失修道之人的风度。”
诸葛秋端起茶,抿了一口,又道:“你只是下品道心,可有考虑过前途?”
古长青摇头道:“学生还在迷茫之中。”
“你可来道箓司,虽然道灵卒只是大明朝最低等的官员,但有我在此,我可以保证你十年之内可以坐上正印官的位置,这也算我报答你这个人情。”
古长青低头道:“学生多谢先生的好意,还请先生多给些时日让学生考虑一二。”
诸葛秋沉吟道:“嗯,事关前途,是要多多考虑,不过,以你下品道心的资质,就算是参加科举恐怕也不见得有什么好的出身。”
从道箓司出来,古长青感觉锋芒在背,心中不安愈加浓烈了。
当着诸葛秋的面使用禳星术,按照道理来说,会呈现诸葛思的声音,可是事实却并没有。
古长青的心中有了一个猜测。
难道诸葛秋不是真正的诸葛家后人?
可古长青明明为此特意查访过,当年诸葛秋来峨眉县道箓司任副印官时,是带着妻儿老小来的,其中诸葛思是诸葛秋之侄也是人尽皆知的。
古长青理不清头绪,只好作罢。
回到小院,却见杀生正坐在梧桐树下修炼。
只见他两眼紧闭,双手一左一右结着道印,随着每一个手势的变换,手心中隐隐有雷光浮现。
在其左手上更有一团黑色气旋,如碧海之灵,水意悠然,在其右手上还有一团白色气旋,如云烟之翼,飘然风临。
忽然,他猛地睁眼,双手同时朝前打出,霎时间天地突变,风驰电掣,两道电光闪闪的铁笼出现在院中。
梧桐树在狂风骤雨中摇摆,落叶无数。
左侧一道浑然天成的水息电光铁笼如沧海巨浪,铺天盖地,右侧一道无懈可击的风灵电光铁笼如万里滚云,排山倒海。
古长青一看之下,顿时觉着杀生这双重施法下的两道法术与那日万任期所施展的法术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森然法象消逝,古长青立即上前,问道:“你这是什么法术?”
杀生得意的笑道:“我左手乃是八品法术‘万雷水狱引术’,右手则是七品法术‘万雷风狱引术’,两术系出同源,威力无穷,变化多端,乃是承天居的高端法术。”
古长青点点头道:“此前我见过万任期也使用过类似的法术,不过他那法术的法象却只有电光,却无水意风灵。”
“那是当然,他连九品都不是,只能使用基本法术‘万雷牢狱引术’。”
“此术名为‘万雷引’,乃是一系法术,分为基本法术万雷牢狱引术,九品万雷火狱引术,八品万雷水狱引术,七品万雷风狱引术和六品万雷地狱引术。”
古长青似有所悟。
杀生又道:“万雷引乃是在引雷术的基础上,通过阴阳四象法力的变化改良而来。”
阴阳四象分为地风水火,四象法力的体现各有不同。
火意法力为红色,水意法力为黑色,风灵法力为白色,地灵法力为黄色。
对于万雷引这一系法术,古长青没有听说过,想来是承天居的独门法术,不过引雷术他是知道的。
引雷术在《上清道经》中有记载,乃是九品法术。
想不到一个九品引雷术居然能够变化出如此多的法术,而且威力巨大,实在令人惊叹。
杀生又道:“世间万般法术千变万化,可最终都可在三清道经中找到源头,假以时日,你通读三清道经,所有的法术你都可拆解。”
三清道经指的是《上清道经》、《玉清道经》和《太清道经》。
古长青听了杀生的这番讲解,顿时拨开云雾见青天,思路一下子明朗多了。
看来,修道之路还很漫长。
两人又聊了一些关于法术的种种变化,最后古长青才问道:“如今我通过了道箓司的考核,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九品道士,对于前途,你有什么看法?”
杀生道:“看你怎么想了,参加科举是有风险的,科举每三年才举行一次,共有四考,你要想获得进士出身,最少也要十二年,若是有幸成为一甲,前途自不必说,可是一旦中间落榜,这一耽误可就是三年。”
古长青细想觉得也是,科举虽是康庄大道,但伴随着巨大风险,时间跨度漫长不说,若在其中一考不中,岂不是要白白浪费三年?
“下一次科举在明年,你若是有心科举要提前准备了。”
古长青道:“那成为一名道灵卒如何?”
杀生露出嫌弃的表情,道:“道灵卒可以说是大明朝最低等级的官职了,别看在道箓司任职风光的很,可是一旦表现不好,随时可能调任军中,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呢!”
“那照你这么说,我就没有好的出路了?”
杀生闻言顿了顿,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有,还有一个出路。”
“什么出路?”
“娶一个大官的女儿!”
“去你的!”
杀生乐道:“怎么?不相信?这你还别不信,古往今来,多少有名的修道之士是靠着岳父一步登天的?娶一个好妻子,最起码少奋斗十年,不,应该是少奋斗二十年。”
听着杀生打趣般的话,古长青也没了兴致再跟他交流下去。
自顾回了屋子,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笔墨纸砚。
道箓中的一千五百法力,在这段时间内不断的练习双重施法,已经只剩下了一千出头,身上的钱也只有两千。
作为一名九品道士,不论是道箓中的法力,还是储备的法力,实在是太少了。
天道青冥符他已经不打算临摹了,此前临摹的两道能卖出去则罢,不能卖出去也行,留作己用也挺好的。
失去了售卖天道青冥符的金钱来源,古长青不得不寻找另外的赚钱之道了。
经过这些天的深思熟虑,古长青打算将《太上忘忧道诀》给卖出去。
《太上忘忧道诀》分为上下部,上部是十篇修炼法力的道诀,下部是十篇法术。
古长青如今只是九品道士,暂时还用不到这部七品道经,因此他打算将此道经卖出去。
当然了,也不是整部都卖,他将十篇道经和十篇法术拆分开来,做单卖。
先将第一篇道经和法术卖出去,试试反应。
很快,他将第一篇道经和法术誊写完毕,交给了杀生。
“你试试能不能卖出去。”
杀生看着手中的道经,有些意外:“忘忧经,一重忘忧术?”
忘忧经这个名字是古长青自己取的,这部分道经,截取于《太上忘忧道诀》的上部第一篇。
一重忘忧术,此名古长青倒没有修改,正是《太上忘忧道诀》中下部第一篇法术。
“道经和法术一体的?”
古长青点点头,道:“你觉得定个什么价好?”
“几品的?”
古长青眉头一挑:“应该是七品吧。”
“什么叫应该?”杀生哼道,“我先拿回去让师父鉴定鉴定。”
…………………………………………
【感谢大家的推荐票!谢谢!】
【感谢不明嚼栗嚼啊嚼、只想忧郁、飞宝猪、九爷荒、起名字啦、麻雀大人的打赏!】
………………………………
第三十三章:诱惑
杀生风驰电掣的回了承天居,一连两三天都没了消息。
任伊自那日受箓大典之后再也没有见着,古长青苦于身边无人交流,又回到太一观。
太一观如往常一样,冷冷清清的。
何勇自从八品道士考核失利之后,整个人像霜打的茄子一般,无精打采。
倒是马太平一如既往,见到古长青先是祝贺他成为九品道士,而后就劝他别白费功夫,说以你下品道心,要不就老老实实的做一名道灵卒,要不就来观里做一名道士。
虽不是在朝廷任职,但在观里做道士,每月也有香火钱可分,日子倒也自在。
古长青自然不能认同马太平的话。
在观里住了两天,观主莫名真人又见了他。
言词中听不出冷热,倒是额外问了一句:“你可愿意来观里当道士?”
古长青自从知道莫名真人是六品道士,对他的恭敬比往昔更重了。
此时听到莫名真人的问话,心中倒是一团暖意,差点热血上涌就要答应。
幸好他及时忍住,百般思考后还是委婉拒绝了。
在这样一个全民向道的大明朝,走朝廷路线才是变强的正确途径。
他又想到,莫名真人乃是六品道士,恐怕此前应该也在朝廷任职,只不过不知为何及早的退了下来。
难道不想再往上走了?
要知道,晋升道士品阶,唯有升官这一种常规途径。
千百年来,不通过朝廷官职体系晋升的修道之士,屈指可数,且成就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从太一观回来,小院前却有一名青衣使在等候。
青衣使乃是从八品道士,能让一个从八品道士在自家门前等候,恐怕背后的人要不是诸葛秋,就是朱见明。
难道是诸葛秋?
青衣使作了一个道揖,道:“古长青,正印官大人有请。”
古长青一愣,朱见明找自己做什么?
他不敢多问,跟着青衣使来到道箓司。
朱见明在真武殿里接见了古长青,并且屏退了左右。
两人落座之后,朱见明开门见山的道:“你可愿来我道箓司任道灵卒?”
古长青一听,心中有些郁闷,怎么大家都想让我做道灵卒呢?
他摇摇头道:“学生还没有考虑好。”
“那你是想参加科举?”
“目前是有这个打算。”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凡此四考,你有几成把握?”
古长青垂头应道:“尚无成算。”
“你既在我门下启箓,你我也算得上师生之谊,我为你指一条明路可好?”
朱见明目光如电,直击古长青的内心。
“灵智上人传你天道青冥符,你居然能够画成,这说明你与符咒一道有极高的天赋,这等才情如若埋没,是对朝廷的一大损失。”
“我乃太祖皇帝五世孙,可修书一封让你进国子监做一名监生。”
古长青蓦然抬头,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国子监生,这可是无比崇高的身份呀!
国子监乃是天下道教三大祖庭之首,如今虽为朝廷的衙门,但其前身却是昆仑墟。
昆仑墟,这是一个传说中的圣地。
有史记载,昆仑墟乃是当初三清至高神传道之地,可谓道始之境。
太祖皇帝将昆仑墟迁至奉天,更名为国子监,从此昆仑墟成为历史。
然而,昆仑墟的道统犹在,国子监监生名义上隶属于国子监,实则却是昆仑墟弟子。
要想成为国子监监生,除了昆仑墟正统传人收徒以外,唯有皇亲国戚子弟才能进入。
实际上,国子监生的身份就等同于武当、峨眉弟子。
朱见明虽只为峨眉县道箓司正印官,但他还是太祖皇帝五世孙,他是有这个资格举荐古长青做一名国子监生的。
只不过,古长青却在思考,朱见明为何会如此呢?
难道真的只是明面上怜惜古长青这个符咒之才?
或者是因为古长青背后的灵智上人?
古长青心中彷徨不定,国子监生无疑是一个天大的诱惑,可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万事万物,都遵循一个得失平衡。
得到多少,即意味着失去多少。
作为代价,古长青要失去什么呢?
朱见明道:“我可以为你写这封举荐信,不过你却要为我做一件事。”
古长青明白,这就是得失平衡。
“请先生直言。”
“这件事以你目前的能力来说还做不到,等到时机成熟,我自会告诉你。”
古长青浑身的血液都快凝固了,紧张、激动、猜疑,各种情绪在他眼中如风中的杂草般,凌乱且无助。
朱见明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仿若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当然了,光凭我的举荐信还不足以让你成为国子监生,你还需拿出真正的本事来。你有三天时间可以考虑,若你有青云之志,三天后再来找我,当着真武大帝的面立下大道之誓,即可拿着我的举荐信去往南京国子监。”
古长青离开后,诸葛秋从真武大帝神像后走了出来。
“大人,我看你这颗棋子下的不算妙招。”
朱见明笑道:“峨眉被昆仑墟和武当压了这么多年,你以为灵智上人岂能甘心?”
“可我并不觉得灵智上人留的这颗棋子能搅动天下局势。”
“灵智上人乃是一品道士,更有上古十大神器之三的天道众生命盘,对于未来的大势,没人能够比他更清楚,既然他已经抛出了马前卒,我们岂有不应之理?”
“可是······”
朱见明摆手道:“此事就这么定了。”
他沉吟片刻,转头又道:“那件事如何了?”
“根据天网的情报说,诸葛思应该已经逆推出八阵图的下落了,不过在魔窟中却被刘大勇暗算。”
“刘大勇我记得是你安插的人吧?”
“正是,他乃是刘备的后人。”
“如此说,八阵图的下落全天下唯有刘大勇知晓了?”
“我已经安排地罗的人追捕了。”
朱见明点点头道:“明年开春我就要去嘉定府道箓司任职了,务必要在年内解决。”
诸葛秋慢慢隐入神像之后,没人看到的是,在黑暗中,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杀机。
…………………………………………
【求收藏!求推荐!谢谢了!】
………………………………
第一章:杀意(第三更!)
十一月,初七,宜求嗣、嫁娶,忌赴任、出行。
古长青和杀生雇了一辆马车,从官道上出发。
此去南京,路途遥远,对于古长青来说,乃是远行,对于杀生来说却是回家。
杀生原就是奉天人,在承天居总坛学道,近年承天居在峨眉县开设分坛,他是随着其师长生真人来此的。
经过三天的漫长考虑,古长青最终答应了朱见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