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刀倾情-第3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某想了几个法子,都觉得不大靠得住,这才来找两位大人商议。不过方才听韩大人和纪师爷一说,白某倒是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说到这里,略停了停,目光在纪定中、韩去思、黄崇等人的脸上扫了一圈。
纪定中知道此时再不说话,不免会得罪了白师爷,于是陪着笑脸说道:“愿闻其详。”
白师爷道:“这次赶到此地的公差捕快共有四百二十余人,不说别的,单只住宿便是一个大麻烦。黄大人是这里的父母官,自然知道眼下城里压根没有宅子供四百多人留宿。不过他们赶来之时,也略有准备,向开封城外的驻军借了数十顶帐篷,勉强挤挤,倒也能够容身。只不过修武县城内也没有搭建帐篷的大片空地,总不能让他们到大街上搭起帐篷罢?白某来找韩知府和黄知县,本来是打算请两位说动城内的几家大户,让咱们这些兄弟暂时将帐篷搭到他们的院子里或花园中。不过我瞧着这座城隍庙的院子倒是规模颇大,想来后院却也不小,容纳几十顶帐篷不是什么难事。不如让按察司衙门的兄弟们暂时住进城隍庙中。这样一来,他们有了驻扎之地,也可镇慑倭寇。若是这些倭寇真得失心疯,想要攻击城隍庙,有这四百多名兄弟在此相助,定能将倭寇杀得片甲不留。”
纪定中此前想过让按察司衙门的公差捕快参与围攻倭寇,只不过瞧着这些开封来的捕快一个个飞扬跋扈,只会欺侮百姓,而且按察使梁欢又是一个昏官。若是请求他下令将按察司衙门的捕快调拨给韩去思和黄崇,势比登天还难。是以纪定中与聂老太爷商议过之后,便死了这条心。只是万万没有想到,白师爷竟然主动提出要让按察司衙门的捕快住进城隍庙,这倒让纪定中全然没有想到。
韩去思和黄崇也是一脸惊愕。待白师爷说完之后,两人不由自主地转头向纪定中望去,盼望他能拿一个主意。纪定中暗骂这两人该死,哪有知府大人和知县大人遇事当众求助于师爷的?白师爷极为狡猾,韩、黄二人此举极易被他看出破绽。是以纪定中急忙咳嗽了一声,对韩去思和黄崇说道:“白师爷这番好意,两位大人意下如何?”
韩去思见纪定中对自己使了一个眼色,立时会意,对白师爷笑道:“如此最好。还是你白师爷最通事理。若是我一早去找你,或许就不会挨梁大人一顿斥责了。”
白师爷笑道:“韩大人别给在下脸上贴金了。这些兄弟的居处虽然有了,不过每日的饭食供应,还要韩大人和黄大人多多关照才是。”
韩去思连连点头,道:“白师爷尽管放心。咱们洛阳知府衙门和修武县知县衙门虽然比不得江南富庶,不过供应几百位兄弟吃饭的银钱还是有的。”
白师爷道:“如此最好。不过嘛,白某还是有些担心……”
他说到这里,皱起了眉头,似乎有什么难以决断之事。韩去思生怕他变了主意,急忙问道:“白师爷有话尽管说便是。只要本官能够做到,一定尽力去办。”
白师爷道:“此事干系重大,要将几百名兄弟尽数调到城隍庙听用,白某也不能擅自做主,须得梁大人点头才行。不过要取信于梁大人,韩大人和黄大人是否能给白某打个包票?”
韩去思一怔,道:“请问白师爷要本官和黄知县打什么包票?”
白师爷盯着韩去思,一字一句地说道:“倭寇来袭之事,到底是真是假?”
韩去思道:“自然是真的。这等大事,本官岂能说假话?”
白师爷点了点头,沉吟了片刻,口中说道:“或许是有人故布疑阵,要闹得修武县城内外不安,却也说不定。”
韩去思摇了摇头,道:“此事绝对不会假。因为这消息是由锦衣卫传来的……”
“锦衣卫?!”
韩去思话音未落,白师爷脸色大变,不由自主地将“锦衣卫”三字说了出来。
韩去思点了点头,道:“不错。是锦衣卫打探到倭寇潜入中原的消息,这才派人告知了本官。而且据来人说道,倭寇要在花灯节前一日突袭城隍庙,然后在城中杀人放火,劫掠钱财。”
白师爷搓着手道:“可是据咱们按察司衙门接到的密报,锦衣卫确实在云台山左近出现过,而且到过修武县城。不过后来已经离开了此地,返回京城。你说有锦衣卫向你暗送消息,送信之人的身份你能确认吗?”
厉秋风站在人群之中,听白师爷如此一说,心下暗想,河南按察司衙门掌管一省案件的侦缉、追查。梁欢虽然昏庸,不过这姓白的师爷极是精明,云台山无极观这么大的案子,他定然接到了密报,知道锦衣卫已经到了修武县。若是有他相助,要对付倭寇,又多了几分把握。
他正思忖之间,只听韩去思道:“实不相瞒,传递消息的锦衣卫百户大人,此刻就在城隍庙中。”
厉秋风没有想到韩去思竟然向白师爷透露了自己的行踪,心下一凛。白师爷更是面色大变,又转头四处张望了一番,口中说道:“是哪一位大人,不妨现身一见?”
韩去思微微一笑,道:“白师爷,这位锦衣卫百户大人吩咐过了,此番乃是奉了锦衣卫指挥使阳震中阳大人之命追查云台山的大案,不得暴露行踪。是以本官也不得不遵从阳大人之命,不能露了他的身份,还请白师爷见谅。”
白师爷此时脸色已然恢复了不少,点了点头,道:“白某理会得。事不宜迟,白某这就去见梁大人,要他下一道命令,将按察司衙门的兄弟调拨至城隍庙中,交由韩大人、黄大人指挥。”
韩去思和黄崇巴不得再多一些人手相助,听白师爷如此一说,急忙连声道谢。白师爷急着去见梁欢,随意应付了几句,便即告辞离开。韩去思和黄崇带着一众官员和公差捕快,将白师爷一直送出了庙门。
厉秋风却并没有跟出去。他站在院中数十名捕快身后,心下若有所思。
这数十名捕快大半都是修武县知县衙门的公差,此时都已知道厉秋风是来自京城的锦衣卫,是以站在厉秋风身边,一个个战战兢兢,连句话都不敢说。
待韩去思等人回到院中之后,纪定中双眉一挑,对韩去思道:“你好没分寸,怎么能擅自向姓白的透露城隍庙中有锦衣卫大人藏匿?!”
纪定中此前虽然嚣张,不过对韩去思还算客气,洛阳知府衙门和修武县知县衙门的官员、差役都不疑有他。但是方才这句话却是公然指斥韩去思。厉秋风、黄崇等几人知道纪定中和韩去思的真实身份,倒并不惊奇。不过其余的官员、差役却是大吃一惊,不知道一向圆滑的纪师爷为何态度大变,竟然敢对知府大人出言不逊。
黄崇见纪定中气急败坏,生怕被人瞧出破绽,急忙对樊通、廖大纲、尹捕头、冯师爷道:“庙外有张师爷带人守着,只怕人手不够。你们四人带领这些弟兄到庙外协助张师爷,不得放可疑人物进入城隍庙!”
………………………………
第1008章
樊通等人也都是官场上厮混多年的老吏,见此情形,知道事情有异,自己知道的越少越好。听黄崇说完之后,人人如蒙大赦,争先恐后地向庙外走去。
眨眼之间,只剩下纪定中、韩去思、黄崇、厉秋风四人站在原地。纪定中也知道自己方才过于失态,待众人离开之后,这才强压怒火,对韩去思说道:“老韩,方才我太过着急,言语之中颇有冒犯之处,还请老兄不要见怪。”
韩去思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纪师爷言重了。平日多承纪师爷指教,受益颇多。今日韩某自作主张,险些坏了纪师爷的大事。纪师爷心下不快,却也是有的。”
厉秋风听韩去思如此说话,知道他心中不服,心下暗想,看样子聂、陆、赵、杜四家以为徐家覆亡,个个都想出头。纪定中是聂家主事之人,自然想着要压服其余三家。可是身为陆家人的韩去思和赵家人的胡坤,早已暗通款曲,谋划着联手对付聂家来自保。这些年来,纪定中以洛阳知府衙门师爷的身份,在背后操纵一切,甚至将韩去思当成了傀儡。以韩去思的身份地位,自然是心有不甘,可是又得罪不起聂家,只能忍气吞声。不过眼下徐家已灭,韩去思便少了许多顾忌。方才被纪定中当众喝斥,韩去思虽然没有公然反驳,不过这番答话却也是夹枪带棒,暗藏机锋。双方针锋相对,只怕不等倭寇来攻,便会生了龌龊。
纪定中如何听不出韩去思话中的嘲讽之意?只不过要对付倭寇,还要借用陆家之力。眼下陆家除了陆老太爷和他的几个儿子之外,主事的便是韩去思。以在陆家的地位而论,韩去思还在陆老爷派来的两个并不得意的亲生儿子之上。是以纪定中强忍胸中怒气,沉声说道:“眼下大敌当前,咱们自已人万万不可生了龌龊。老韩,兄弟向你陪不是了。”
纪定中说完之后,双手抱拳,深施了一礼。韩去思此时也不想与纪定中翻脸,急忙伸手搀扶,口中说道:“都是自已兄弟,纪师爷何必如此?”
两人又假意客套了几句,不过心中都已知道对方恨自己入骨,心中的戒备之意更盛。
黄崇见纪定中和韩去思没有翻脸,倒也松了一口气,口中说道:“眼下咱们已经布置停当,只等着倭寇大头目登门。只不过不知道他们会先礼后兵,还是到了城隍庙之后,立即大举进攻。咱们须得小心应付,不可节外生枝。”
纪定中道:“咱们与倭寇还没有撕破面皮,料想他们不会来了之后就翻脸。倭寇到此,虽然有杀戮咱们的阴谋,可是归根到底,无非是为了银子。咱们只说银子都放在城隍庙中,这些倭寇就算想杀咱们,却也要看到银子之后才会动手,是以倭寇的大头目十有**会进入城隍庙。到时咱们将这些倭寇头目与庙外的倭寇大队人马隔离,先将一众头目除掉,然后再攻击庙外的倭寇,定然能够大功告成。就算倭寇的大头目不肯进入城隍庙,打算直接带领倭寇攻击咱们,可是他们打得进来吗?只要咱们发出信号,驻扎在城外的三千汝阳卫铁骑便能冲杀而至。到时咱们内外夹攻,管叫倭寇有来无回!”
韩去思和黄崇点头称是。厉秋风心下却想,纪定中这个王八蛋虽然阴险狡诈,却也不知道倭寇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拿到银子,而是要尽灭聂、陆、赵、杜四家,夺取封门村,作为倭寇在中原潜伏之地。而且以柳生宗岩的武功,就算他进入城隍庙后被围,想要杀他却是千难万难之事。只有华山、昆仑、峨嵋、青城等各大门派的武林高手齐至,联手围攻柳生宗岩,或许才能除掉这个老家伙。这些年来柳生一族在中原兴风作浪,不知道害死多少江湖好汉。而且他们意图颠覆大明江山,若是阴谋得逞,只怕汉人百姓不知道要有多少人送命。今日已到了十万火急的关头,绝对不能让柳生宗岩活着离开修武县城。
纪定中见厉秋风沉吟不语,开口说道:“厉大人有何高见?”
厉秋风道:“纪师爷设下如此妙计,哪容厉某置喙?厉某静等纪师爷大功告成,尽灭倭寇于此庙中。”
纪定中得意地笑道:“那就借厉大人的吉言了。”他说完之后,对韩去思和黄崇说道:“两位大人,咱们到后院去和各家的长辈见个面,只等倭寇上门罢?”
韩去思和黄崇点头称是。纪定中又对厉秋风道:“厉大人,您请回去歇息罢。与倭寇厮杀,自然有咱们挡在前面,您只需在一边观战便可。”
厉秋风道:“各位有事,尽管去忙罢。厉某留在这里随意瞧瞧,不会碍着纪师爷的大事。”
纪定中道:“厉大人言重了。既然如此,纪某等先行告退。”
待三人离开之后,厉秋风沉吟片刻,便即走出了庙门。却见庙门前的空地上虽然遍布木屋和摆放着各色货物、食物的木案,但是一个人影都没有,看上去颇为诡异。而庙门前却站了五六十人,为首的正是张百行。而樊通、廖大纲、尹捕头、冯师爷等都站在他身后。
张百行听见庙门“吱呀”一声响,紧接着厉秋风走了出来。他急忙拱手说道:“厉大人怎么出来了?”
厉秋风道:“闲着无事,到庙门前来瞧瞧。”
他说完之后,指着庙门前的空地道:“那些小商贩和看热闹的百姓都到哪里去了?”
张百行嘿嘿一笑,道:“这些百姓留在这里碍事,纪师爷下令将他们赶走了。”
厉秋风道:“百姓离开了也好。若是一会儿真要动手打架,百姓留在这里,只怕会有伤亡。”
张百行将嘴一撇,口中说道:“依我的打算,这些百姓留在这里,对咱们倒是十分有利。一来不会打草惊蛇,让倭寇心生警惕。二来一旦动起手来,这里到处是人,倭寇人生地不熟,看到了这么多人,定然慌张失措。咱们却是本乡本土的人,可以趁乱狙杀倭寇,胜算又多了不少。”
厉秋风听他说得狠毒,心下暗想,聂、陆、赵、杜四家诸人之中,数这个张百行最为狠毒,做事不计后果,只想着自己得利。若是聂家阴谋得逞,此人出仕做官,必然是一个草荐人命的大贪官。
厉秋风心下虽作此想,脸上却是平静如常。他点了点头,道:“有张师爷在庙外值守,定然不会有什么破绽。厉某先回去了,辛苦各位了。”
厉秋风说完之后,转身便向庙内走去。只听张百行道:“樊捕头、廖捕头,你们两位不必陪着咱们在这里喝西北风了。不妨带着知府衙门的兄弟们到庙内巡查,若是有什么风吹草动,我自然会派人去告知各位。”
樊通和廖大纲原本就不想到庙外来冒险,只不过方才见纪定中与韩去思起了龌龊,生怕自己无意中参与其中,这才听了黄崇的话,忙不迭地到了庙外。只是到了庙外之后,心中一直忐忑不安,生怕倭寇突然来袭,不免成为倭寇攻击的活靶子。此时听了张百行的话,两人客套了几句,便即带着知府衙门的一众公差捕快,随在厉秋风身后,一起回转到了庙内。
厉秋风在前院转了一圈,只见木城之上史家刀、雷拳门和碧云无情的门人弟子躲在铁板后面,个个神情紧张。大殿内外还有一百多名捕快执枪握刀,也是严阵以待。待他到了后院,心下不由一怔。只见后院四周的木城上虽然也是遍布守卫,与前院没有什么两样。但是院子中却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影,看上去颇为诡异。
………………………………
第1009章
厉秋风怔了片刻,这才走回到自己的居处。
大战在即,饶是他早有准备,此时却也觉得坐立不安。他心中暗想,柳生宗岩和倭寇的头目若是进入城隍庙中,伏兵四起,即便柳生宗岩能够逃走,其余的倭寇头目定然无法走脱。随后汝阳卫铁骑在庙外掩杀,庙中诸人趁机夹攻,倭寇必将全军覆没。如此一来,不需华山、昆仑、峨嵋、青城等武林帮派插手,单凭着聂、陆、赵、杜四家,也可大获全胜。至于此后聂家与陆、赵、杜三家如何内讧,与自己没有半点干系,随便他们狗咬狗罢了。可是一旦柳生宗岩没有上当,不肯进入城隍庙,而是指挥倭寇和柳生一族攻打城隍庙,事情便有些麻烦。守在城隍庙中的主力是史家刀、雷拳门、碧云坞的帮众。这些人不只武功低微,而且不懂得守城之法,只能靠着弓箭抵挡一时。而倭寇都是久经战阵之辈,又有柳生一族的武士策应,城隍庙能抵挡多久,殊未可知。即便汝阳卫铁骑从城外杀入,倭寇必然另有应对之策。此时须得有华山等门派相助,才能扭转局势。只不过依照刘先生的谋划,各大门派傍晚时分才能赶到修武城外,城隍庙能否将倭寇抵挡至傍晚,便成了今日之战成败的关键。
厉秋风在屋中踱了几圈,心下突然一凛,暗想方才洛阳知府衙门和修武县知县衙门的大小官吏都到了城隍庙。化名为于帆的徐承宗也曾露了一面,但是随后便再也没有见到他。厉秋风心下暗想,徐承宗与倭寇勾结,他看到了城隍庙内的木城,知道封门村四家已经有了准备,要将倭寇大头目诱入城隍庙中围歼。此人为了报徐家之仇,已然丧心病狂,不择手段,一心想着要利用倭寇杀尽聂、陆、赵、杜四家。他见城隍庙中有了陷阱,自然要去告知倭寇。可恨自己一时疏忽,方才竟然没有盯紧了徐承宗。
厉秋风急得在屋子中团团转。平心而论,最初与徐承宗相识,他对徐承宗颇有好感。只是后来以为徐承宗热衷功名,对他便起了鄙视之心。待知道聂、陆、赵、杜、花五家先祖在封门村做下的恶行,厉秋风对徐承宗倒起了同情之心。与徐承宗相比,厉秋风理加厌恶聂老太爷、纪定中、张百行、聂定南等人。只不过为了消灭倭寇,他不得不与聂老太爷等人虚与委蛇,一切事情留待倭寇覆灭之后再说。是以明知道聂家诸人都不怀好意,厉秋风也不得不助他们对付倭寇。此时想到徐承宗一旦将城隍庙的实情告知倭寇,不仅前功尽弃不说,倭寇说不定会突袭修武县城,到时城内百姓非得血流成河不可。
念及此处,厉秋风再也无法坐等下去。他转身推开房门,便向前院奔去。只不过他刚刚冲出数丈,只听得四周一阵吱呀乱响,紧接着从各间屋子中冲出数十条人影,直向厉秋风围了过来。
厉秋风不想与这些人纠缠,回快了脚步,直奔角门而去。便在此时,只听身后一阵暗器破空之声,一枚枚暗器带着寒风直向他后心袭到。
厉秋风脚下不停,右手在腰间刀鞘上一拍,只听“铮”的一声厉响,绣春刀飞出了刀鞘。厉秋风右手凌空抓住了刀柄,手腕急速翻转,在自己身后旋出无数刀影。只听“叮叮当当”响声不断,激飞而至的数十枚飞镖、银针、匕首、铁丸等暗器已被绣春刀击得到处乱飞。有几名追到近处之人躲闪不及,反倒被厉秋风磕飞的暗器打中,惨叫着滚倒在地上。
眼看厉秋风便要奔到角门,蓦然间只觉得眼前人影闪动,紧接着一道剑光直向他面门袭了过来。
厉秋风右臂外旋,原本拖在身后的绣春刀倏然自下而上划了半个圆圈,刀头如毒蛇一般,从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掠向对面出剑那人的手腕。
对面那人出剑虽快,却没有料到厉秋风的绣春刀更快。他手中的长剑离着厉秋风的面门尚有数寸,厉秋风手中的长刀已到了他手腕处。那人大惊失色,百忙中来不及招架,只得身子滴溜溜一转,便即向右侧闪开。
厉秋风一刀逼退了敌人,只是其志不在于杀人,只想夺路冲出去。是以那人既然向右退开,厉秋风却也并不追杀,仍然向角门奔去。
只是他奔向角门之际,眼角的余光一瞟,已自看到被自己逼退的那人正是聂定南。
厉秋风对聂定南极为厌恶,知道此人狂妄自大,与张百行如出一辙。想来此人在前院巡视,听到后院有动静,这才赶过来查看。见到自己向外狂奔,他只道自己另有所图,便即出剑偷袭。只不过这人虽然狠毒,却是一个莽撞之辈。聂老太爷应该深知聂定南的为人,这才没有将他放出封门村,而是留在身边听用。
厉秋风冲出角门,只见张百行等人正从庙门外走进了院子。而大殿前还站了数十名公差捕快,尹捕头和冯师爷也在其中。众人见厉秋风从后院狂奔而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个个脸色大变。待到厉秋风冲入前院,只听角门内有人大声喊道:“拦住他!别让他跑了!”
张百行听出是聂定南出声叫喊,立时拔出长剑,对身边十几名聂家子弟喝道:“拦住这个小子!”
那十几名聂家子弟纷纷拔出长剑,直向厉秋风扑了过去。厉秋风见这些人全力攻向自己,却也不想与他们多做纠缠。是以看到这些人迫近自己面前,他右足一点,身子已如大鸟般腾空而起,从十几名聂家子弟头顶飞了过去。只见脚下寒光闪闪,却是那十几名聂家子弟收势不足,手中长剑刺出,从厉秋风脚下冲了过去。
便在此时,聂定南也从角门中冲了出来。只是他一心以为厉秋风只顾着逃走,是以冲出来之时,并没有半点防备之心。哪知道他刚刚冲入前院,只见眼前剑光闪动,十几道人影已然扑了上来。
封门村聂、陆、赵、杜、花五家先祖虽然都是习武之人,不过以武功而论,算不上什么高手。后来五家聚居于封门村中,族中子弟大都练习武艺。但是除了少数天资聪明之人,大多数人的武功比五家先祖差得更多。其后数百年间,五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人丁虽然日益兴旺,家传的武艺流传下来的却是越来越少。虽然为了追杀徐家,五家派出许多精明子弟到各地做官、经商,也有不少人投入江湖帮派。只不过这些人其志并不在拜师学艺,因此学起武功来也是马马虎虎。如此一来,虽然五家子弟人数众多,可是以武艺而论,不过是江湖中三四流的角色。
聂定南被聂老太爷留在封门村中,无法像纪定中、张百行等人一样在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