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腔-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丽丽才发现自己竟然兴奋得扑在了杜远舟的怀里。
其实,唐丽丽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从前世她毫不犹豫地打伤党zhèngfu副主任就可以看出来。虽然有些尴尬,她稍稍一犹豫,立刻迅速地在杜远舟的左脸上吻了一下,然后一下子儿跳开了。
………………………………
第二十五章 礼到人不怪
“嘻嘻……小舟哥,这是奖赏你的……”唐丽丽脸上还着一抹淡淡的羞红,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娇媚地说道。
“什么奖赏呀?”杜远舟还没有来得及说话,便听见门外杜chun燕传来打趣的搭话声。
对于唐丽丽对侄子的爱慕之情,杜chun燕早已洞察的一清二楚。在她的眼里,自己侄子唱得这么帅,人有这么优秀,有几个漂亮女孩子喜欢是应该的,没有女孩子喜欢才是不正常的事情。
“姑,你回来了……”听到杜chun燕的话音,杜远舟立刻站起身,迎了出去。唐丽丽很麻利地将化妆品放进了桌下的抽屉里。一怕被老板娘取笑,二是她潜意识地不想让杜chun燕知道,害怕杜chun燕批评杜远舟,从而影响她和杜远舟的关系。
随后,唐丽丽也跟了出来,三个人把新买的蔬菜和鲜肉都直接抬了进去,也没有喊叫可能还在后厨打盹的厨师。
“小舟,你昨天回来的?”杜chun燕一边拎着菜,一边便问道。
“是呀!昨天下午到家的……”然后,杜远舟又详细地说一下去特区的情况,听说这趟生意大赚了一笔,惹得杜chun燕兴奋地不时点头,心里替他们不由得暗暗地高兴。
当把准备好的礼物递给了杜chun燕,她心中自然高兴不已,但嘴上还是埋怨了几句,并告诉杜远舟千万由于别赚了钱,就开始大手大脚地胡乱花钱。杜远舟表面痛快地答应下来,至于心理怎么想,外人很猜得到。
等时间差不多了,杜远舟便骑着自行车,向zhèngfu大院赶去。
——————————————————————————————————
“大爷早……”正好看见看门的大爷拉开了铁门,杜远舟立刻停下车,打了一下招呼。
老大爷一回头,见到是杜小舟,脸上立刻露出一笑,亲切地道:“小杜,这么早就来了!”对于这个大学生,看门老头的印象不错。
“大爷,我前几天出差去特区了,今天才回来……”杜远舟很随意地答道。见周围没有旁人,便从兜里掏出两盒好烟,直接扔给了看门老大爷,然后也没有停留便推车走了进去。
既然要想走仕途,就应该注意一些细节,不要小瞧任何人,尤其司机、门卫等这类看似可有可无的小角sè。可能他们无法帮上你的忙,无法给你官职,但他们能够给你制造麻烦,让你丢官,甚至丢掉命。历史上不乏其例,三国时代的蜀国大将张飞张翼德,是何等的英雄、何等的豪迈,一声暴喝惊退十万兵,结果呢?他死在了一个自己从没放在眼里的小人物手中,可悲之极。
这就是说,小人物也不要随意得罪。就以这座zhèngfu大院来说,无论党委书记、镇长,还是某个部门主任,有谁可以一辈子停留在一个位置上?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官位轮流坐,几年一换。
但门卫呢?这个位置大家没有人去争去抢,如果没犯错误,最有可能一直干到退休。如果在门卫这个位置待上一辈子,恐怕大院内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很难逃过他的眼睛,逃过他的耳朵,只看他爱说不爱说了。
杜远舟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其实他知道,如果有些方面,守门大爷稍微给他指点一下,透露一点儿消息,他便会受益匪浅,也许会少走许多弯路。但如果你得罪他了,一旦人家抓到机会,人家坏你一下,很可能到手的东西也会丢了。
打开办公室后,杜远舟很自觉地清扫了一下。等其他包村干部都陆陆续续都来了,他和大家一一打过招呼,包括王侯山等人。大家抽了几口烟,然后接到楼下电话,说今天不开会了,便三五成群地离开了。
看了一看时间,正好已经上班时间半个小时,杜远舟便上了楼,直接向包老黑的办公室而去。既然出差办事回来了,就必须要向领导汇报,这是做下属必须要做的事儿,不然就不懂规矩了,等于漠视领导权威。
“进来!”杜远舟刚敲了两声,办公室里便传来一个喊进的声音。杜远舟知道这正是包老黑的口气,低沉之中略带一丝嘶哑。
“包主任,我回来,特向您汇报情况!”推开门,杜远舟走了进去,看见包老黑正看向门口,一手端着喝着水的白sè瓷杯,一手随意翻着报纸,便上前汇报自己进来的目的。
“小舟,出差回来了?这一趟,还算顺利吧?”见是杜远舟,包老黑立刻放下了报纸,然后让杜远舟坐下,然后随声地问道。
杜远舟便恭恭敬敬地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说了一遍。意思无非是经过种种艰辛,杜远舟找到朋友帮忙,帮收购山货的商贩找市场,后来如何受到威胁,如何又找到一些当地小商贩进行批发。
总之,一些困难夸大了些许,事情也变得格外曲折,更加突出了销售山货的困难xing。至于利润,他自然一字未提。
听说一路顺利,意味着提留款终于要收上来了。包老黑顿时心情大好,不由得狠狠地拍了拍杜远舟的肩膀,连声夸奖几句。
见其他人也在办公室,杜远舟知道有些话不方便说出来,汇报完情况之后,便很自觉地退了出来。
出了门口,杜远舟想了想,便又向三楼走去,既然出差回来了,当然不能不向镇长大人汇报。
有时你汇报的内容领导可能根本不在意,但领导在意的是你的态度。毕竟这关乎到他的权威,彰显出他掌控下属的领导艺术。
正如杜远舟所想,听了他的汇报,马友财稳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适当地赞扬了几句,却感觉得出来,对这些内容没有太大的兴趣。
只有当杜远舟提到提留款,马友财似乎一下子儿来了jing神,也狠狠地表扬鼓励几句,并委婉地提到过些ri子有一个转正名额。
在临出门的时候,杜远舟还随便问了一句。问镇长晚上有时间没?自己希望去家里拜访一番。这次从特区带来点儿特产,给镇长尝尝鲜儿。
“小杜呀!你看你,我这个领导不是批评你,你刚参加工作,工资也不多,买什么特产呀,这不是乱花钱嘛……”听杜远舟一说,马友财肥胖的脸上,立刻堆起一脸假笑,嘴上貌似狠狠批评了几句。
在一番批评教育之后,马友财话锋轻轻一转,呵呵一笑,说道,“小杜呀!你好像还没去过我们家吧?呵呵认认路也好……正好今天晚上我有时间……”
“是的,镇长,我一直想去拜访您,但一直没找到机会!您今天晚上既然有时间,小杜一定上门打扰,听您教诲……”听见马友财答应了,杜远舟心里一松,便慢慢退了出来。
当晚,杜远舟到镇长家登门拜访,用黑塑料袋提进去了两条芙蓉王烟和两瓶茅台酒。等两手空空出门,他丝毫没有其他的想法,只是知道,自己转正的事仈jiu不离十,至少镇长这一关差不多已经过去了。
至于给包老黑准备的那份特产,只好改天再送去了。
………………………………
第二十六章 借鸡生蛋
“来,杜老弟,我敬你一杯!感谢你为我们村解决了大麻烦……”赵万成举起酒杯,真诚地感谢道。
“赵老哥,别客气!这也是我的工作。”杜远舟也举起酒杯,客气地道。经过这些ri子的接触和磨合,大家也熟悉了,便不再以官职来称呼对方,以此表示双方的亲热。
“感谢的话我也不多少,杜老弟,先干为敬……”赵万成一扬脖,一杯酒灌了下去。
按照年龄来说,赵万成和杜臀文年纪相差无几,应该大杜远舟一辈,但一是杜远舟名义上是镇上干部,二是表示对他的一种尊敬,便开始以老弟称呼了。
接着,他又接起酒杯,依次敬陈乔元等人。对于赵万成这位老村书记的敬酒,陈乔元自然一干而尽,毫不犹豫。
这一次,他和杜远舟将村民剩余的货款全部送了回来,让杨杖子村所有干部都很是兴奋。
毕竟这是建设溜索之后,整个杨杖子最大一笔收入,使他们一时摆脱了山货无法卖出的困境,可以说,解决了他们村最大的麻烦。
“杜老弟,这次你可帮了我村大忙,感谢的话也不说了,一切都在酒里。我敬你一杯,祝你官运亨通……”随着赵万成敬完酒之后,罗西冬也举起了酒杯,同样感激地说道。
杜远舟很干脆地也举起杯,随口客气两句。两人轻轻一碰杯,一扬脖,一杯酒又分别灌进了肚子。
这一顿酒,从中午一直喝到傍晚,直喝得昏天暗地。
接下来的几天,杜远舟便开始安心地在杨杖子村蹲点。对于包村干部来说,蹲点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除非特殊的情况,不然大多数包村干部都不愿意在村上蹲点,毕竟村上条件怎么也不如家里舒服。
包村干部蹲点,大部分都是抓计划生育、收提留款等。但杜远舟不是,除了帮陈乔元继续收购山货之外,他有意识地观察杨杖子村周边环境、土壤土质、植被等情况。
由于长白县属于丘陵地带,地处长白山脉余脉。而杨杖子完全处于长白余脉丘陵的包围之中,山上植被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看到这一切,也不奇怪杨杖子村为什么盛产山货了,这也让杜远舟产生了一些想法。但这些想法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陈乔元将杨杖子山货收购完毕之后,便带着三辆大货车又南下去了特区。
由于运货的一些情况陈乔元也熟悉了,又有周南、周北两人在那边张罗安排、开拓市场,杜远舟便没有跟着去。
当然,在这一期间,除了考察杨杖子环境外,杜远舟也去了一趟镇上,将杨杖子村欠的提留款全部补上了。无论包老黑,还是马友财,都是异常高兴,自然对杜远舟也大大夸奖了一番。
当天下午,杜远舟并没有返回杨杖子村,而是直接去了县城新华书店,一口气买了五六本关于木耳、香菇等菌类养殖书籍。在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他没有去镇zhèngfu,直接回到杨杖子村了。
前些ri子,杜远舟早已申请了在杨杖子蹲点,包老黑也答应了。尤其昨天他将全村提留款全额补上,这更为他赢得了许多ziyou空间。
白天,他也不用人带领,直接去村边的山上转转。晚上,他便住在村委会的宿舍里。至于吃饭,有时在几个村干部家里吃,有时自己做一些吃,反正村委会大院内也有现成的蔬菜。
经过这些天的观察,杜远舟发现,杨杖子村周边的山上,除了酸枣、荆条等丛生灌木外,生长最多的是野生椴树及油松。油松属于松树的一种,北方山区常见植物,分别极广,自不必说。
椴树,是杜远舟最感兴趣的一种树木。由于国家严禁砍伐油松,显然对他致富计划帮助不大,而椴树却恰恰相反,国家并没硬xing规定不许砍伐,再加上其木质特殊,成为杜远舟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椴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夏绿阔叶植物,像白杨;花黄sè或白sè,在我国南北均有分布,是我国极富经济价值的优良树种。椴木材质白而轻软,纹理纤细,是制造胶合板的主要材种,又可制作箱柜、门窗或用于木刻;林区居民大多用它来做切菜的菜板。因其细密轻软,胀缩力小不变形,又是建筑上的重要材种,素有“阔叶红松”之称。
对于椴树这一乔木,杜远舟也不陌生,他所在的村子周边同样生长一些椴树,由于十年动乱期间,全国上下掀起大炼钢铁热cháo,大部分粗大的椴树全部被砍伐了,成了炼钢炉下的木柴,现在只剩下一些后来栽种的细小椴树。
这些天,他参考研究那几本菌类养殖书籍后,发现椴木养殖木耳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项目。尤其对杨杖子来说,无论湿润的气候,还是大量的椴木,以及充足的人手,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俱全。
其实,以前最让杜远舟记忆深刻的还是椴树花蜜,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是它的花期,椴花盛开的季节,树林中到处都弥漫着芬芳扑鼻的香气,椴花很小,每朵花都由五个花瓣组成,柱头五只,中间都含有亮晶晶的密汁。
原本杜远舟的计划中,并没有椴花蜜这一项目,但此时正值椴树花开,嗅着满山遍野的椴花芳香,耳边不时掠过忙忙碌碌的蜜蜂,让他不由得想起后世人们争相购买、花样百出、层出不穷的保健品。
想到这里,杜远舟也不免动了心。椴花蜜sè泽晶莹,醇厚甘甜,比一般蜂蜜含有更多的葡萄糖、果糖、维生素、氨基酸、激素、酶及酯类,具有补血、润肺、止咳消渴、促进细胞再生,增加食yu和止痛等多种疗效,是蜂蜜中难得的佳品。
放眼生长于层峦峻岭之上的椴树林,郁郁葱葱,一眼看不到边,这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天然蜜库,而且信手得之,毫不费力。当发现这一点,让杜远舟心中更加兴奋不已。
就这样,一个庞大的计划便在他心中慢慢成型。如果这一计划顺利实施,不仅可以帮助杨杖子村民尽快脱贫致富,尽了他作为包村干部的职责,同时也可以为他们的山货生意找到了固定的货源基地。
虽然搞养殖的计划已基本定了下来,但杜远舟并没有直接去找赵万成等村干部,而是将自己关在宿舍里,准备写关于养殖致富的计划书。
只有计划书写好了,各个方面考虑周全了,才有可能顺利说服村干部和广大村民,毕竟这时代人们思想还稍微守旧了一些,许多人宁可受穷,也不敢多走出一步,生怕承担那些微乎其微的风险。
………………………………
第二十七章 致富计划
当杜远舟将养殖木耳想法一说,赵万成开始并没表示大力支持,也没有直接拒绝,只是说先考虑一下。
毕竟对杨杖子村来说,杜远舟不比其他包村干部,只管收钱、罚钱,却从来不办事,他刚来就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所以,赵万成尽管心中对这个养殖计划不以为然,也不好当面拒绝。
对于这一计划,即使向来头脑灵活的罗西冬,虽表现出很感兴趣,也没当场表示同意,至于其他村干部也都没有表态。
只有村中的唯一女干部华晓梅,坐在那里虽然也一声不吭,可是那一双灵活妩媚的大眼睛,似乎会说话一般,望向杜远舟,不时透露出鼓励和支持的目光。
“呵呵我知道,大家可能有些不放心,那先看看我这计划书……我敢保证,如果按照现在木耳的价格来计算,每户一年至少多收入三四千块钱。”对于华晓梅鼓励的目光,杜远舟感激地暗中点了点头,然后一脸的微笑,将掏出计划书,又不慌不忙地递给了赵万成。
在杨杖子村,赵万成虽谈不上一言九鼎,但说话绝对走道,很少有什么事他搞不定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当了这么多年村支部书记,算不上土皇帝,也是最大的地头蛇。
当看到赵万成脸上笑容越来越多,还不时点头的动作,杜远舟心中顿感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养殖计划是否成功,村民是否参与,和他有莫大的关系,作为老村委会书记,这一项目不可能绕过他去,也离不开他的支持和配合。
看完之后,赵万成随手将计划书递给了旁边的罗西冬,对着正摆出一副胸有成竹架势的杜远舟,用不确定地口气问道:“这椴木养殖木耳,真的这么简单?一年能赚那么多钱?”
“是的,这些养殖技术我是从书上看见的。我也已经给我的大学老师打过电话确定了,椴木养殖木耳绝对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尤其适合我们这样的偏僻山区。至于木耳价格,我们也找同学在周围几个大城市调查过了。”对于赵万成的一丝的怀疑,杜远舟毫不犹豫,十分肯定地回答。
为了取信于大家,其中虽然不免掺杂了几句善意的谎言,但终归事实是千真万确的。
“如果真这样的话,我看这项目不错……”看完计划书,罗西冬也随手递给其他干部,然后看了看赵万成,接着杜远舟的话头,有些兴奋地说道。
“实在不行,大家可以先签订收购合同……”见大家都有些意动,杜远舟立刻趁热打铁,又补充道。
至于如何签订收购合同,杜远舟又向大家仔细解释了一番。这本是杜远舟原本计划中的一环。前不久,杜远舟和陈乔元从特区回来之后,便以孙慧云的名义注册了一家以经营各种农产品为主的贸易公司,法人代表是孙慧云,实际上最大的股东是杜远舟。当农户决定养殖木耳后,便和公司签订收购合同,等木耳采摘之后,按照合同约定判断木耳品质,进而根据品质不同,公司以不同的约定价格进行交易。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反悔。
在杜远舟言之凿凿的说服下,赵万成也开始动心了,尤其听到可以先行签订收购合同,似乎连一点风险都没有,也一下子儿活泛起来。看了看其他人,他用征询地口气,说道:“即使这样,我看我们村就索xing试一试……”
当看到杜远舟的计划书,再加上他详细一解释,其他村干部内心本来就同意了。听道赵万成一问,他们也都不由纷纷点头。就这样,杜远舟的养殖计划终于没有流产,在村委会这边一致通过。
大家又商量了一些细节问题。第二天,罗西冬开始用大喇叭全村广播,通知每家到村委会开会,每户一人,必须户主或当家人来。在大喇叭广播中,至少为提了一些致富项目,并没有说明具体事情。
这个年代,村委会相对后世来说,还是比较有号召力的,毕竟这些村干部都比较务实,也确实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不像后世的村委会,几乎全部被恶霸流氓所占据,村干部行使的权力也成了他们横行霸道、疯狂揽财的工具,其恶劣行径有时甚至令人发指。
就以溜索一事而论,虽然杜远舟功不可没,但村干部出力也不少,确实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大问题,自然也赢得了大多数村民的信任和拥护。
下午广播的开会消息,很快全村都知道了。吃过晚饭,太阳还没落山,就看见三五成群的村民溜溜达达向村委会大会聚来。家手中还拿着小板凳、铺垫,抑或一个小木墩,用来当座椅。
由于村委会没有宽敞的会议室,全村开会人数一多,只有在村委会的大院里举行。如此一来,开会的村民只有自备坐垫了。否则的话,时间一长,有些人站着太累,只好搬一块板砖或石头来坐着。
“全村老少爷门儿,大家肃静一下,现在我宣布正式开会了。”赵万成站起来,冲着正老的热火朝天的村民,大声喊道。村民全部来得差不多了,在一片熙熙攘攘的噪杂声中,关于木耳养殖通报会正式开始。
全村老百姓都坐在大院zhongyāng,在靠近村委会办公室窗户前的位置,摆放着一溜长条桌,杜远舟和村干部坐在桌子后面,面朝村民。
“老少爷们儿,大家注意听了,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就是关于养殖木耳的脱贫致富计划……”见大家肃静了下来,赵万成轻咳一下,扫了一下会场,大声地宣布道。
接着,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讲到兴奋处,眉飞sè舞,脸上皱纹似乎都少了许多,还不时用力地摆着手臂,气势十足。至于现场感染力,更是没得说,甚至让杜远舟感觉赵万成完全换成了另外一个人。
看着旁边正激情四shè,用通篇大白话宣传养殖木耳好处的赵万成,还有会场内交头接耳小声商量抑或静静听着的老百姓。杜远舟不由得有些感慨。
看来即使村干部也几乎个个不简单,赵万成看似挺实在的一个人,但做起宣传顿时变得伶牙俐齿、口若悬河,在做群众工作方面不愧是一个老行家。
这也进一步提醒了杜远舟,要想在仕途上走的更远、更高,有所作为,还有许多事情要学习,还有许多的路要走。
“至于养殖木耳上的一些其他细节问题,大家可以问一下我旁边的杜干部。大家都应该认识他吧!人家可是正经八位的高材生,用古代的话来说就是天上文曲星下凡。现在他不仅是我们村的包村干部,帮助我们解决了运送山货的麻烦,还准备带领我脱贫致富,养殖木耳……”
在经过一阵激情的宣讲之后,赵万成将话语权交给了杜远舟,并顺便狠狠地夸奖了他一番。
随着赵万成话音刚落,大家开始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由于事先准备充足,杜远舟便有条有序地回答起来,一时之间,现场热闹非凡。
………………………………
第二十八章 “杜大头”?
接下来几天,杜远舟可谓忙得不可开交,甚至说焦头烂额。
开始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