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掌华娱-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去年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才开始从“计划”制度进化到了院线制度,这才是中国电影业触底反弹的根本动力。

    曾经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是“计划”色彩无比鲜明的统购统销,俗称“卖拷贝”。

    有制片资格的是全国十多家电影制片厂,而发行则由中影公司独家垄断,统购包销。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由中影独家收购。无论同期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是多少,中影收购价都保持一致(在*十年代,收购价逐渐由七八十万上涨到最高峰的120万)。

    然后中影将购入的影片按照一定的“收入留成”比例交由各地省一级电影公司安排放映,无论影片票房好坏,是赚是赔,都跟制片厂没有关系――尽管那个票价只是三五毛钱的年代也产生过《少林寺》《神秘的大佛》《******》等多部票房过亿的电影。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贱,外国的院线制度明明已经十分完善了,却视而不见。什么年代了,中国还在实行垄断分配的畸形发行方式。所谓“不打的疼了,不知道反省”,也就是这十年,中国电影跌入谷底,才不得不被迫改革。

    上面终于一纸规定发了下来:“中国现有的所有影院,都必须加盟某一院线才能获得放映资格,而片方需要直接与院线洽谈票房分成……”

    如此,属于中国的院线制才随之兴起,也才给了胡一飞这种人机会。

    机会来了,稍纵即逝,胡一飞恰恰是擅长抓住机会的人。

    他就像一只疯狗,现在一口咬住咯,立刻就死死不放嘴。
………………………………

第一百一十章:宣发的无奈

    (三更求票!)

    但2003年改革之初的院线制,绝对是混乱的。大家各自为政,反而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数条大院线,大略一千多块银幕,最大的是中影星美,上(海)联合、中影南方新干线和新影联合等几大院线,占据了大半的份额。

    这就是现今的市场规模reads;。

    这些院线初建立,要自负盈亏,就开始迫切的寻找片源了。好莱坞大片能卖钱这是必然的,引进大片能解一时之饥渴。于是院线都放好莱坞大片。好在上面有规定,引进大片的数量被限制了,否则这帮家伙一定天天放英语片。别怀疑,他们真干得出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胡一飞向几大院线发出了看片会的邀请,瞬间来着云集。

    拜托前一段时间的宣传炒作,《疯狂的石头》也算是名气不小了。

    暂不论国产片的话题,在没片放的日子里,只要胡一飞这部片子不要太差,基本就上映定了的。而且一些院线老板还得到内部消息,这家小小公司,似乎还有广电和中影的关系,背景可不小呢。

    改名叫巨星家族影视公司后,依然是一家小公司。但此次《疯狂的石头》的看片会,却没有任何打算低调行事的意思。不仅约来各地的院线看片代表,还给几家巨头媒体发来邀请函。

    甚至连中传的一些校领导也没放过,如果他不是不认识圈内的大牌,估计也少不了一张请帖。大老远就看到影院门外悬挂的巨幅海报,出了胡一飞的帅酷霸绝造型外,其余演员的海报造型都十分的有型。绝对堪称经典海报了。比之原版的《疯狂的石头》一块绿色石头映衬出三张大头像的电影海报,不知高明多少。

    这做派,一点也不低调。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在办首映礼呢。

    不同的宣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市场反响,如果院线方不在《疯狂的石头》上投入相应的资源,影片在院线只有扑街一条路,胡一飞虽然是新人,却还没有蠢到以为电影足够精彩就能大卖的地步。

    想要让院线方投入资源,那就要让他们看到影片的卖点,让他们看能可能的盈利前景,对于追逐利益的商业公司来说,即使张一谋来了,也没有利益来得更有说服力。

    好在《疯狂的石头》恰恰是一部卖点非常非常明显的电影。

    坐在后排靠近左边边角的位置上,他旁边坐着的,正是搜狐老总张朝阳。

    老张也是个喜欢豪车的主儿,今天开着豪车来,没把胡一飞羡慕死。心里也越来越期待自己的首辆座驾出炉了。

    胡一飞在耐心的观察和等待,现场笑声不断,即使是这些看片无数的专业人才,也忍不住频频发笑。

    韩三品今天是亲自过来的,来之前并没有抱什么期望,只是恰好有空,又有人情在而已。他观影无数,却从没有见过国产片也能拍出如此风格来,节奏转换快速,每一出小故事似乎都有深意。笑点太密集了,带给人强烈想要捧腹的冲动。

    全程多用方言,给人另类的喜感。

    从开始一直到结束,三条线精巧的环环相扣,直到最后走出一个大圆圈。这块真宝石,竟然被当成假货,送给了包世宏的老婆。

    这真的是一部国产片吗,画面清晰应该是用了高清摄影机,绝不是35mm的普通货色。画面美观也下了功夫,摄影很精彩,赵小丁的功夫愈见深厚了。

    这部电影,是最近十多年来最为难得的国产片,带给人难得的新鲜感!

    “不错!”

    “有潜力!”

    “精彩!”

    “好看啊!”

    “我没看太明白,线索太多了……”

    “挺搞笑reads;!”

    开始播放字幕的时候,放映厅里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也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卖得动?”

    然后众人皆沉默:“……”

    韩三品听的一阵烦躁,却也没法说什么。毕竟进入了市场经济,他就算再牛逼,也没法绑着观众进场吧。而且就算他个人挺喜欢,初掌中影也无法一个人说了算。再一个,就像那位仁兄说的,“能不能卖得动呢?”

    市场不再是那个原本的市场了,风云变幻,谁也没把握啊。

    国产片,以前除了冯笑刚还能看一看,现在多一个张一谋。他胡一飞……悬了。

    档期定在七月九日,顶着*,鏖战暑期档!

    同一天上映的,还有好莱坞大片《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

    “怎么安排在这么个档期啊,真是霉死了。不行,我得找人帮帮忙。”韩密一看见档期就炸了,一副风风火火要找人拼命的架势。

    胡一飞平静道:“是我自己选的。”《加勒比海盗》看似名气不小,其实在国内上映的时候,票房并不怎么好。胡一飞选在这个档期,自然是看中暑期档漫长的假期。还留有足够的宣传时间。

    已经正式定档暑期档,宣传大战立即就要开启。

    为了打好这一拨宣传战,公司又专门招聘了一个人才,闵素媛。三十多岁的单身母亲,前夫是个白人,离婚后她就独自带着孩子回国了。之前在好莱坞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里从事宣传发行工作,广告业务精英。

    “胡总,我的需求很简单,每天只上六个小时班,周末要双休。待遇可以低一点,但我不能让自己太多时间花在工作上。”

    “是因为要照顾孩子吗。”胡一飞道:“你的情况我了解一些。基本上可以答应你,只要工作上不出纰漏,你甚至可以在家里上班。”

    闵素媛没想到胡一飞这么大方,“那……我需要一些下属。”

    “宣传部门基本是空的,我给你十个名额,人就需要你自己去招聘了。”胡一飞也不拖拉,直接将自己的宣传计划书推给她,“但近段时间,我希望你能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第一仗里。如果你不嫌弃,我母亲明天也要到京城了,可以帮你照看一阵孩子。”

    “这……合适吗?孩子很闹腾的,还是算了……”闵素媛有些心动,但她实在不想离开孩子,还是拒绝了,“虽然我的条件是那样,但也分得清时候。公司电影即将上映,我会立即展开工作的,希望能帮到公司。”

    胡一飞笑道:“那再好不过。”

    他为《疯狂的石头》准备的第一拨宣传自然是在网络上,与几家门户互联网公司合作,发布大量新闻通稿。

    线下实体宣传,也总逃不过预告片发布及海报宣传的传统方式了。这就需要大笔资金了,恰恰是他们的弱点,所以重点还是在网络上。

    胡一飞也没有多少宣传营销方面的才能,毕竟隔行如隔山,真正的搞起宣传来,他也是没什么好办法的。只是根据一些自己前世的见识,照搬过来罢了。

    “全国点映,走口碑路线。”

    一个月时间,他至少可以走二十多个城市,放映上百场。亲自照看点映,也能不怕盗版提前流出。
………………………………

第一百一十一章:无耻宣传,口碑效应

    环境如此,对国产片何其苛刻。

    如果有更好的办法,胡一飞绝对愿意去走。

    可现在路途渺茫,前途无期,他只能开疆拓土,自己用一双靴子去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来reads;。

    胡一飞是这么安排的,也是这么做的。

    虽然辛苦一点,只要最后能成事,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给其他几人打了电话,有时间的就来了。反正跟着跑一趟,也不是什么大事。实在有事的,也不强求。

    选的第一站就是自己的母校中传,校方听到他要在学校里搞一场首映礼,哪还有不答应的。腾出最好的礼堂,还挪了几千块资金改造了一下。怎么说也是中传走出去的电影人才,正好补了中传在影视方面人才输出的空白。只要胡一飞这块招牌打好了,就几乎可以预见,今年的招生一定会爆额。

    校园bbs上早早就被通知可以看首映,学生们有票的都是欢天喜地,没票的百般设法想要混进去。

    电影开始了,一开场就是刘彦的戏份,他激动的靠在卓军身上不停推怂,“瞧,这是我,我出场了。”

    “我靠”卓军一把推开这基佬,“真忒妈贱,这么银贱的角色,也只有你才能演的出来。竟然还非礼柳老师,你留心晚上走夜路不要被人套麻袋吧。”

    刘彦才醒悟自己高兴过早了。随后的剧情,他这个角色更是各种虐,被塞进马桶里喝水喝到饱,被装进行李箱里拳打脚踢,若论全片第一倒霉蛋,唯他莫属。但学生们看的非常开心,全场笑声不断,老师们更是频频点头。结局到来时,全场沸腾,巴掌声和口哨声齐飞,“太好看了!”

    “胡一飞太帅了,胡一飞我爱你!”

    “柳老师太美了!哈哈。”

    这种场面不仅是在中传,随着全国各地展开宣传和点映。剧组每到一城,必然邀请当地媒体。因此也搏得了众多媒体版面,在对影片进行各种评论的同时,也将影片的投拍方家族影视公司推向了风口浪尖。而试映场上的绝佳口碑,也随之越传越远。

    《楚天都市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一个十九岁少年导演为沉寂已久的中国电影带来的惊喜,诚意之作,惊喜连连。影片《疯狂的石头》的故事被导演胡一飞放置在了山城重庆,结合了大量本土的重庆方言俚语,令整部电影不但充满了乡土味,而且妙趣横生。

    将他的一些当红歌曲略加处理作为背景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影片在快速的剪切和场景转换中更是挥发出极具创意的快感。影片人物角色的设置相当众多,彼此关系相互交织。他们往往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环环相扣,令情节总是在不可思议地发生变化,令观众能长时间将注意力放在影片,并且伴以不停地大笑。

    这是一个事先谁也没料到的成果,不可思议的出现在一部国产小成本电影身上。进入电影院前,几乎没有观众在乎电影有多好看。他们只是幸运买到明星场的普通观众罢了,可出了电影院,一群人却成了胡一飞的粉丝,疯狂的叫着好看。要再放一遍。”

    ……

    《南都娱乐报》:“让人惊喜连连,影片从一开始就带入观众走入了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之中。《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商业电影,它并没有想表达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不得不说,年轻的导演胡一飞成功了。他聪明的拍出了一部让人大笑不止的电影,而非是要拍的多么深沉多么有思想性,这也符合他的年龄和阅历。

    相比之下,中国电影长久以来相当缺乏趣味性,电影人大都固步自封,多数认定艺术品质才是影片的唯一标准,而大大忽视了电影的产业特性。

    多年来中国电影只有一个冯笑刚能够适时推出合乎观众口味的电影,用低成本换回大收益,事实证明中国已经不缺少能够拍摄高水准艺术片的人才,而恰恰缺少的是能把握市场脉络拍出成功商业电影的人才reads;。不要以为商业片比文艺片好拍,拍一部垃圾商业片自然很容易,但要拍出一部能让观众喜欢的商业片决非这么简单。

    但令人遗憾的是,冯笑刚竟然也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导演恶言相向。如果抱着成见,认为年轻人就拍不出好电影,那你一定是自大过头了,不得不说,这一次是冯笑刚错了!”

    ……

    《新民晚报》:“《疯狂的石头》一路全国巡演般的点映宣传方式,可谓空前了。在整个剧组缺乏宣传资金的时候,该怎么去宣发电影呢。大几张海报,放几部预告片就完事了吗?不,胡一飞给了所有人一个很实用的答案。

    用辛苦的全国点映方式,一月之内连跨三十六坐城市,点映一百零八场,将笑声传遍了大半个中国。而他的影片《疯狂的石头》也没有让观众失望。

    虽然以夸张的手法来制造笑料,但是你绝不能忽视这部影片严密的逻辑性,片中很多的笑点的成功都在于预先埋下的伏笔,比如影片中有一桥段胡一飞饰演的国际大盗麦克模仿《谍中谍》里下坠盗宝却发生绳子不够长,气得大盗骂了句“奸商”,观众观看仔细得话就会联想到影片上半段中商人卖10米绳子给大盗的镜头。刚帅气无比的出机场,立刻就遭到小偷在机场玩笑般蒙眼睛顺走了箱子,大骂一句“我顶你个肺”等等。

    类似桥段数不胜数,经典幽默台词更是让人记忆深刻。巧妙布局衔接非常之多,虽然夸张但是非常有说服力,足够观众开动脑子来联想。这个暑假7月9日,迫在眉睫,一定不会让观众失望。”

    ……

    《华西都市报》:“这是一部合格的喜剧!”

    为什么说它是合格的喜剧?

    年少的时候很喜欢看喜剧,最喜欢那种看的时候笑到肚子疼的痛快淋漓的感觉。可是年纪越大越对那种闹腾的喜剧敬而远之。总觉得现在的喜剧走入一个误区,就是越闹腾越好的,可是我觉得好的喜剧从来就不是装疯卖傻插科打诨来制造笑料,笑完了还能留点什么这才是好的喜剧。

    没有现在喜剧常有的网络用语,没有现在喜剧常有的装疯卖傻,这里面的笑料自然但是必要。很多场景安排的有颇多巧合,种种巧合引发一个笑点又那么合情合理,这个才是喜剧的精华。

    处处都透着黑色幽默,让你在大笑的同时,也感受着导演的良苦用心,和黑色幽默中的一种奇异讥讽感。不得不佩服胡一飞导演设计这种情景的巧思。另一个不得不提就是电影的配乐了,真是本片一大亮点。

    k音乐嗨起全片气氛,经典的《四小天鹅舞曲》多次出现,也让原本优雅的古典音乐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出来的时候,和画面配合产生一种异样的戏谑感。

    在这部喜剧中,能看到很多当时自己熟悉的场景和事情,例如三人合伙诈骗,例如旧的企业的倒闭和下岗等等,导演用一种戏谑的轻松的方式来表现这些当时很有特点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一点一点的触动你的情绪,让你笑过之后还会有点值得想想的东西。

    而且影片实用高清摄影机,画面感清晰质感,将雾里山城拍的美轮美奂。这种感受,只有进入电影院才能真切体会到。劝观众们不要向冯笑刚异样,因为固执成见而错过了佳作,这次是真的过了这个村就再也没有这个店。”

    足足一个月,带着黄博、刘彦几人走遍了三十多个城市,大半个中国,进行了一百零八场点映,全国媒体一片好评。但参加点映的观众毕竟是少数,没看到电影的观众更多。可这些人却全是一片云里雾里。

    到处打听电影,可进了电影院才发现还没到放映的时间。对影片的期待感也倍增。就连那些胡一飞黑粉们,也都知道了他有一部电影即将上映,而且口碑惊人。

    (下一章上映了,求赏!)
………………………………

第一百一十二章:闹!(五更)

    网络,作为胡一飞公司的主力宣传阵地,更是早被新世纪第一批水军占领。

    《疯狂的石头》从虚拟网络到现实媒体,在巨星家族影视公司的大力宣传下,在粉丝、媒体全方位地带动下,终于大红了!一部新人的小电影,竟然在这小小几步有意无意的宣传下,获得了如此大的知名度,的确让人没想到。

    不过,随着《疯狂的石头》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一些反对的声音也终于开始出现了。

    最先被惹恼的依旧是冯笑刚,有记者又跑去撩拨冯大炮,问他会不会道歉,不恼才怪。

    “都还没上映,吵什么吵,也不怕渗的慌。几场点映而已,即使有好口碑那也只是少数粉丝在买账,中国那么多人里能有多少人看过。全是自己炒的热闹,不信你走到大街上去问问,有几个说《疯狂的石头》好的。这年头叫好不叫座的电影多了去了。从来没有听过,那部电影只靠着点映就成功的。还叫我道歉,你早上去茅房掉坑里被粪掩过吧!”

    记者被骂的狗血淋头,不敢当场回骂。回头自然怀恨在心,一通添油加醋的报道,将胡一飞和冯笑刚的矛盾更是烧的火上加火。

    范彬彬这下夹在其中,真的里外不是人了。

    张卫平本性也是嫌不住的主,以前他一名不文没人认识他,蹦跶也蹦跶不起来。现在他是《英雄》的投资商,张一谋的合伙人,终于开始不甘寂寞了。忍不住也跳了出来,“没见过这么搞笑的事情,电影都还没上映,就炒的胜利了一般。该说现在的年轻人是狂的没边,还是无知是福呢。冯笑刚虽然嘴上不饶人,可他终究是认得清现实。可有些年轻人,却总是干些不着边际的事,徒惹人笑话。偏偏还有一大堆媒体,没头没脑的跑去凑热闹。”

    他这话可真是尖酸刻薄,无情讥讽一番胡一飞不说,连带冯笑刚也讽刺了一番。可见其内心的自大程度。

    胡一飞毕竟只是个小人物,有更多的人却看不惯张卫平的得志便猖狂。

    他将全国那么多媒体都骂了,大家能没反应才怪。

    冯笑刚想也不想就回呛,“关他屁事!我不认识张卫平这个人,也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爱管闲事。”

    张卫平气得够呛,他好歹也在圈内混了这么多年,被冯笑刚如此不当人物看,也的确伤了他的自尊,骂道:“不为人子,看他的《手机》怎么扑。”

    华谊两兄弟也不干了,你们打架打的好好的,干嘛提我的《手机》。大哥王衷军不得不跳出来维护电影,道:“看电影,还是要看《手机》。冯笑刚的喜剧电影,已经成了每年过年的必备菜了。这一次投资更加宏大,笑料也会更足,欢迎到时候大家进电影院看《手机》。”

    “什么,张卫平?我不认识。以为进了一次人民大会堂放了场电影,就当主自己是个人物。哪天张一谋踹了他,看他喝西北风去吧。”这话是弟弟王衷磊的话,与他大哥相比,可差多了。

    ……

    这下又炸出来一堆王氏兄弟,小半个娱乐圈的大佬都被扯了出来。

    媒体们简直比过年还要兴奋,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他们亦推波助澜,兴奋程度比当事人更甚,“张卫平那叫什么货色,以为抱上了张一谋的大腿,就能耀武扬威了reads;。他有什么资格指责别人不着边际。媒体们报道,那都是基于事实的。请问他看过电影吗,如何能说三道四。现在听风就是雨,见不得年轻人崛起,说明他心眼之小,完全容不下他人。以后要签他公司的新人们,都要多长颗心眼了。”

    这完全是人身攻击了。

    人家王中军骂他,他只能回骂,冯笑刚看不起他,是因为他们只拍了一部《英雄》。可你小小记者是什么东西,张卫平立刻就炸,“你哪家小报的,会不会说话,你侵犯我的名誉权知不知道,等着我的律师函吧。”

    事情炒的沸沸扬扬,参与者越来越多了。

    被*事件扰的沉寂大半年的媒体们,也终于热闹开工了,逮住一个明星就问起这件事。

    事实上,嫉妒胡一飞顺风顺水的绝不在少数。中传想要崛起,就势必会触及北影和中戏的利益,三个院校就是三方阵营。肯定会有一些人看不顺眼,有老一辈资格者如此教训:“以为拍了一部电视剧就可以自以为是,却不知新人最忌跳脱,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站稳脚跟,才是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