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肆虐在武侠-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近了,近了,看着那高耸入云的城墙,左冷禅心里竟有一种自豪的情绪升起。

    这就是京城,这就是这个国家的都,这就是这个民族凝聚了几代骄傲的地方。

    左冷禅现在对于观气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他的观察之下,现一条巨龙正盘旋在这座城市的上方。

    不过这条巨龙虽然威严无比却已经垂垂老矣,好像要布入人世间的末年。

    “看来这个国家真是无力回天了。”

    左冷禅出这样的感叹。

    大明已经屹立世间几百年,是这片大6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太祖时期南征北战,天下无敌,成祖时期,开疆拓土,威伏四方。

    仁宗时期,继承成祖遗志,让这个国家步入正轨。

    孝宗时期实现了中兴。

    正德时期依然强盛。

    万历时期开始回光返照。

    到了如今的崇祯年间已经是遍地烽火,无力回天。

    紫禁城正对紫薇,也就是北极星,位于中天,是传说中的天帝居所。

    进入帝都,左冷禅立即就感觉到了一些不同之处,帝都真的是贫富差距最大的地方。

    穷困的人只能卖儿卖女,而富人却能享受锦衣玉食,无所不为。

    现在正值乱世,即使是京城也有许多难民,只不过这些难民都被安居在贫民区,许多官员们依然在粉饰繁华。

    真是应了那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听说李自成都要打到京城了,但许多人却都非常的麻木,依然我行我素,或许他们认为只不过是换一个皇帝而已。

    而那些所谓的士子依然留恋于风花雪月,彰显自己的风流。

    那些达官显贵依然过着风流的生活,肆意的挥霍着财富。

    帝都内的人浑然没有察觉到危机。

    他们或许认为李自成还是和前几次一样小打小闹吧。

    走在帝都的街道上,左冷禅又有了新的感悟。

    帝都的人无论是穷困还是富裕都有种内心的自豪感。

    那是身为帝都民众的自豪感。

    现在的他们还能站着。

    等到清军入关之后他们就只得剃留辨,一直跪着了。

    “现在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吧。”

    是的,现在许多人都认为野猪皮只是小患而已,随时都能平定。

    我大中华有那么多人口,野猪皮才有多少人?

    可是最后野猪皮得到了天下,汉家衣冠沉沦百年,而且因为习惯跪着,即使后来国家强大了,依然有许多人崇洋媚外。

    酒楼里,无数士子高谈阔论。

    “听说岳将军擒拿了张献忠,看来我大明中兴有望。”

    “所有一切不过都是小患。”

    “听说钱文宗又写了一个好文章。”

    “是啊,我等要好好拜读一番。”

    钱文宗?难道是现今的文坛魁钱谦益。

    钱谦益在后世可是大名鼎鼎,不是因为他的夫人是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

    而是因为柳如是拉着他跳河,他嫌水凉而不敢跳,这让他成为了很多人嘲笑的对象。

    而且他带了一个坏头,因为钱谦益乃是一代文宗,文坛魁,他这样的举动对士林的打击非常大。

    有许多贪生怕死之人因为钱谦益找到了苟且偷生的理由。

    不过钱谦益这个人还是复杂的。

    虽然他留下了永远的污点,他的后半生却用来赎罪,一直致力于支持抗清。

    他还救了许多名人,保存了抗清力量。

    比如大名鼎鼎的顾炎武,就是那个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

    就是那个说出亡国和亡天下区别的顾炎武。

    顾炎武当然不领钱谦益的情,甚至认为这是侮辱,搞得钱谦益尴尬不已。

    总得来说,钱谦益比那些当走狗,屠杀汉人的家伙要强。

    这些士子又谈到了冒辟疆,谈到了董小宛,谈到了陈圆圆,谈到了复社……

    一个个这个时代的所谓风流人物自然成了他们口中的话题。

    左冷禅叹了一口气,他走出了酒馆,他感觉非常的压抑。

    “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像顾炎武那样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大多数人只是得过且过吧。

    他们不明白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将要迎来怎样的惨痛。

    左冷禅虽然不择手段,虽然不是好人,但他却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他不想汉家衣冠沦丧,他不想汉人一直跪着,他不想喊野猪皮叫爹……

    左冷禅就是这样的人。

    他有这样的想法不代表他是好人,毕竟希特勒也是这样的人,希特勒算是好人吗?当然不算,但他的确为了德国,为了民族的强大而努力。。。

    街道上人来人往,平民百姓们依旧在过着正常的生活。

    卖烧烤的卖烧烤,卖包子的卖包子,卖糖人的卖糖人,卖衣服的卖衣服。。。。

    而此时紫禁城内崇祯既忧心忡忡,又欣喜万分,忧的是李自成的动作,喜的是终于捉到张献忠了。

    自从凤阳祖坟被掘之后,崇祯就一直活在愧疚之中,他感觉无颜面对自己的列祖列宗。

    自那日之后他没有一日睡好觉,而今张献忠被抓到终于了结了他心中的一个心愿。

    他要以张献忠的血祭奠自己的列祖列宗。

    对于最大的功臣,崇祯用最盛大的礼节接待他。

    这样的礼节只有当初的孙承宗得到过。

    崇祯对岳不群很满意。

    可以说崇祯非常愿意相信人,当初他相信吹牛逼的袁崇焕,袁崇焕让他失望了。

    而岳不群没有让他希望。

    现在的崇祯觉得自己就是圣君,而岳不群则是良臣,大明必定中兴。

    紫禁城的一天就在这样喜庆的氛围中度过。

    这也是这个京城最后一个这样的夜晚了。

    因为李自成的军队已经到达了京城脚下。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等巡逻的士兵看向城墙下面时立即傻眼了,因为下面有很多的士兵。

    恐慌开始蔓延,人心各异,有的人则当了叛徒,有的人表示无所谓,不过只是换个皇帝而已,反正跟我又没有什么关系。

    而此时左冷禅起身,他要见见崇祯,见见历史上最悲情的崇祯皇帝,见见他最后的风采。未完待续。
………………………………

第131章 君王死社稷

    崇祯绝对是历史上一个奇特的人。

    有人说他英勇果敢,有人说他刚愎自用。

    有人轻蔑的称他为崇祯小儿,还有人尊称他为崇祯大帝。

    有人认为他是亡国之君,有人认为他是悲情角色。

    有人认为他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有人却又认为他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而且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

    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历史对他有这种不同的评价?

    这几天李自成进军京都的消息不但让城内人心惶惶,也让崇祯帝睡不着觉。

    这几天崇祯同志经常做梦,梦见有一个人,在他的手上,写了一个字――有。

    这是个很奇怪的梦,而且还不止一次,所以他把这个梦告诉文武大臣,让他们帮忙解释。

    大家听说,都说很好,说很吉利,崇祯想了想,有道理,因为有,总比没有好。

    然而有一个人却大惊失色,这个人叫王承恩,是崇祯的贴身太监。

    散朝后,他找到了崇祯,对他说出了这个梦境的真实意义,可怕的寓意――大明将亡。

    按照王承恩的解释,这个有,实际上是两个字,上面,是大字少一撇,下面,是明字少半边。

    所以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大明,要少一半。

    崇祯不信,不敢信,大明江山,自打朱重八起,二百多年,难道要毁在自己手上?

    崇祯回想起自己登基以来所遇到的种种真的有种想哭的冲动。

    上台以前,憋足了劲要干掉那个死人妖,死人妖干掉了,又出来党争,后金入侵,看准了袁崇焕,要他出来上岗,一顿折腾,后金没能折腾回去,袁督师倒给折腾没了,本想着卧薪尝胆,忍几年,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再去收复大好河山,结果出了天灾,又出来若干人等造反。

    调兵,干掉若干人等,若干人等被干掉,又出来了若干更狠的人(比如张献忠、李自成),再调兵,把若干更狠的人,又打下去,投降的投降,跑的跑,正准备一鼓作气……

    清军打进来了。

    好吧,那就去打清军,全部主力调到辽东,打个一年半载,好不容易把人熬走,后院又起火了,投降的不投降,跑进去的又跑出来。

    很巧,又是灾荒,大荒,没法活,于是大家跟着一起造反。

    崇祯的故事就是这样,因为真实所以残酷。

    崇祯并非一个温和的人,他很急躁,很用力,用今天的话说,叫用力过猛,但那个烂摊子,不用力过猛,只能收摊。

    崇祯很节俭,他的衣服、袜子,都打了补丁,请注意,打补丁的,并不一定很节俭,往往很浪费,比如后来清朝的道光同志,衣服破了,让人去打了个补丁,五十两白银,这哥们全然是败家的,还说特便宜。

    而崇祯的补丁,是他找老婆打的,免费。

    此外,崇祯还有个特点:走路慢,因为走得快,里面的破衣服就会飘出来――节俭是节俭,脸面还是要的。

    他工作很努力,每天白天上朝,晚上加班,据史料记载,大致要干七八个时辰(十四到十六个小时),累得半死不活,第二天接着干。

    简单地说,崇祯同志干的,是这样一份工作,没有工作范围,没有工作界限,什么都要管,每天上班,不是跟人吵架(言官),就是看人吵架(党争),穿得破烂,吃得也少,跟老婆困觉较少,只睡五六小时,时不时还有噩耗传来,什么北边打过来,西边打过去,祖坟被人烧了,部将被人杀了,东西被人抢了等等。

    这工作,谁干?最不幸的是,崇祯同志以上所有的不幸,都无法换来一个幸福的结局――他的努力,终究失败。

    但比最不幸更不幸的是(简称最最不幸),崇祯知道这点。

    然而他依然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到长城心不死,撞了南墙不回头,往死了干,直到最后结局到来,依然没有放弃,直到兵临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没有放弃。

    在左冷禅心中崇祯皇帝是个了不起的人,忍人所不能忍,奈何,奈何!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与崇祯相比,李自成无疑就幸福,幸运许多。

    在hn他毫不费力地招募了十几万人,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占领了hn全境,所向披靡,先后杀死sx总督傅宗龙、汪乔年,以及我们的老熟人福王朱常洵。

    李自成同志依然在前进,一年后,他进入sx击败了明朝的最后一位猛人孙传庭,占领西安。明军就此再无还手之力。

    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在西安,集结所有兵力,准备向京城出发,他将终结这:已延续二百七十多年的帝国。

    在出发前,他发出了一道檄文,文中有八个字: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是啊,气数。

    第二天,早朝之上,诸臣就李自成一事展开讨论。

    李自成对于崇祯还是同情的。

    应该说在这个时代还是有许多人认可崇祯这个天下共主的。

    李自成向崇祯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封他为王,然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以后还可以为崇祯南征北战。

    可是这些大臣们不同意了。

    他们用祖宗法制来劝说崇祯,君王不能妥协,不能和流寇妥协,他李自成一个流寇还想封王,做梦吧?

    崇祯说那就筹钱组织军队抵御李闯的进攻。

    可是大臣们都说没钱,都哭穷。

    他不知道在后来李自成攻下京都之后搜刮的金银数目简直是骇人听闻。

    这些大臣们以为不过是换个皇帝而已,殊不知李自成要他们的命呀!呵呵,真的很讽刺。

    崇祯又说,那就迁都南京吧,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大臣们说,君王应该死社稷,怎么能退缩。

    “哈哈!”

    崇祯笑了,他开怀大笑。

    “说的好呀,君王死社稷,君王死社稷!”(未完待续。)
………………………………

第132章 一个时代落幕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正是这个国家的传统,也是明朝这个国家被人津津乐道的地方。

    明朝出现过昏君,但是明朝的君王没有孬种。

    崇祯有了决定,他虽然不甘心,但还是这样决定了。

    生活是戏剧的,人生是讽刺的。

    那些叫嚣着让崇祯不和流寇妥协的大臣们,让崇祯君王死社稷的大臣们竟然纷纷放弃了节操。

    内阁大臣拿不出主意,连话都没几句且不说了,守城的诸位亲信,什么兵部尚书、吏部侍郎,压根就没抵抗,全部打开城门投降。

    当天,外城失陷,第二天,内城失陷。

    崇祯发出怒吼:“诸臣误我。”

    还有一句:“是文臣人人可杀。”

    事实证明,这两句话很正确,明末的文人节操真的不咋的。

    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

    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崇祯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

    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

    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

    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

    崇祯帝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

    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崇祯帝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

    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崇祯帝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

    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

    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他看着旁边的王承恩道:“没想道最后竟只有你陪我。”

    这时,左冷禅走了进来。

    他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崇祯,只见他年纪不是很老,却已经满头白发,长满了鱼尾纹。

    不知为什么,他看着崇祯真觉得对方是个了不起的人。

    “是左师。”

    这是崇祯对左冷禅的称呼,表达自己的敬重。

    “左师早已经料到这一天了吗?”

    崇祯问道。

    旁边的王承恩也好奇的看着左冷禅,因为左冷禅已经被传为了神仙一般的人物。

    左冷禅点点头。

    崇祯道:“你觉得后人会对我怎样的评价?亡国之君吗?”

    左冷禅道:“陛下当被评为“孝烈”。”

    崇祯道:“好一个“孝烈”。”

    可是这不是崇祯想要的,他想要的是中兴大明。

    崇祯道:“左师来干嘛?”

    左冷禅道:“我来送送你。”

    他顿了顿道:“其实陛下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陛下移都南京就还有希望。”

    左冷禅说的是事实,后世的南明******之所以败亡,就是因为没有太强盛的帝王,以及窝里斗。

    若是崇祯能移都南京的话,吴山桂敢反吗?野猪皮还能进关吗?

    这也是左冷禅佩服崇祯的地方,即使形式到了如此恶劣的地步,他也没有召回吴山桂的军队。

    左冷禅自信的道:“若是陛下想去,虽千军万马,在下也能保陛下无恙。”

    王承恩只觉得左冷禅的话非常的霸气,不由得多看了左冷禅几眼。

    崇祯有一刹那的迟疑。

    不过很快他摇了摇头:“大明江山到了这个地步都是我的责任,我要为自己负责了。”

    左冷禅叹了口气:“既然陛下已经决定,那我也不再说什么了,我给陛下一个承诺,我定保朱氏子孙不灭绝。”

    崇祯死后,他的后代并不是很好,几乎灭绝殆尽。

    到了康熙年间,朱三太子还被纠了出来,虽然他手无缚鸡之力,已经是一个老农,并且表示不会造反,但还是被康熙残忍的杀害。

    崇祯感激的点了点头:“谢谢!”

    然后他就带着王承恩走向了景山,走向了他最后的归宿。

    左冷禅看着他的背影,只觉得他是那么的悲凉,又是那么的伟岸。

    “自此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帝王了吧。”

    想起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再对比崇祯,你会发现大明的皇帝真的够爷们。

    崇祯走向了一颗歪脖子树,他说出了人生中最后的遗言:“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死了,一代人皇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死了,陪伴他死的就只有一个叫王承恩的太监,而见证这一切的就只有左冷禅。

    这一刻左冷禅明白了崇祯为何要自尽,而不是当逃兵跑到南京。

    崇祯的死,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态度,负责任的态度。

    其实所谓王朝,跟公司单位差不多,单位出了事,领导要负责任,降级、扣工资、辞退,当然,也包括自尽。

    崇祯决定自尽,他打算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如下观点:

    一、绝不妥协。

    二、绝不当俘虏。

    三、尊严于是。

    崇祯的死标志一个时代落幕了,而这个国家真正的走向了最惨烈的时代,迎来了明末之末。(未完待续。)
………………………………

第133章 救太子

    崇祯死了,对于大明帝国来说无疑是灾难。

    崇祯的尸体是被一个农民发现的,看着一代帝王竟然挂在歪脖子树上真是……

    大明还是有汉子的。

    崇祯死后,自杀官员有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驸马都尉巩永固全家自杀,太监自杀者以百计,战死在千人以上,宫女自杀者三百余人,绅生生员等七百多家举家自杀。

    李自成进军京都之后发出感叹:“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阁下其实并不是昏庸不明之人,奈何孤身而立,身边到处都是只吃饭的人,大臣们都在顾着自己的私利,而到处结党谋私,忠于阁下的人几乎都没有了!”

    李自成发的这则声明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民心。

    然后他就大开屠刀,那些大臣们和士绅们就惨了,他们发现李自成可没有崇祯那么好说话,可是已经迟了。

    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

    登上大宝的李自成立即就陷入享乐之中。

    左冷禅摇了摇头:“朱元璋毕竟只有一个。”

    是的,朱元璋无疑是伟大的,他也是以起义起家,最后却成功成为一代帝王。

    “是时候履行承诺了。”

    左冷禅现在想的就是找到崇祯的儿子,也就是当朝太子。

    太子朱慈烺在哪里呢?,他已经逃出北京城,但兵荒马乱,他实在是没有普通百姓的生存能力,于是,折返北京寻找亲人,回到外祖父周奎家里。

    左冷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前往周奎家。

    然后直接一剑斩杀了周奎,并且带出了太子。

    为什么要杀掉周奎,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这个人非常的恶心。

    首先就要提一下著名的“捐款事件”了。

    3月10日,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崇祯发出捐款号召。

    当时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

    崇祯得知后,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