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城姬三国-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不是河北的冬天,天气实在不适合用兵的话,曹操甚至觉得这时间会更短……
十月的时候,曹操已经一路打到邺城之下,袁谭……已经先一步退回了赵郡,准备在更北方与曹操决战。
至于袁绍在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终于弄清楚了现在的情况,不过差点直接被这噩耗带走!
现在想退也不能退,袁绍在最后时刻,也总算是被唤起了一些勇力,一面传信北方的田丰张郃、传信并州的外甥高干,让他们全力配合袁谭,一面自己带病上甲,亲自在城楼上督战。
袁绍不觉得自己能反败为胜,但至少他要拖到数九寒天,到时候曹操也只能先行退去,自己的身体……怕是已经积重难返,不过至少要再争取些时间!
奇袭许都?什么奇袭许都?
袁绍自己都快忘了这码事儿,毕竟麯义和许攸完全是自由行动的,邺城帮不上忙,他们也很难给邺城传信!
曹操在看到城楼上的袁绍时,心里也是感慨万千,甚至有点想吟诗一首……
然而就在曹操志得意满的时候,一封晴天霹雳的急信,叫醒了他!
新郑突然出现一支奇兵,从新郑到长社,半个月便接连告破,发信的时候距离许都已经不足三十里——而这信,是一个月前发出来的!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曹操:T_T
建安六年九月,麯义的奇兵沿着新郑、长社一线,杀到了许都。
其主力以黄巾军为主,沿途靠“裹挟百姓、透支人力、形成人海”的战术,仿佛滚雪球一般,拱到许都时已经有近十万人!
听起来相当恐怖?
实际上消耗的人力,和两万正规军差不多,而且完全不需要训练——倒不是因为精锐,而是因为……训练也作用不大。
主要战场阵型包括“一拥而上”、“作鸟兽散”和“猪突狼奔”三招……
这也正是黄巾之乱时,典型的黄巾风格战术!
黄巾之乱初期,动辄忽然冒出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黄巾军,一般一个县城的常备守军也就两三千,一些特殊驻军的地方才可能多些……
汉室的军队,一上来全被打懵了!
甚至朝廷当时都开始鼓励地方上的有志之士,争做勤王民勇、积极自救,刘备、曹操等人都在那时大放异彩。
直到朝廷也稳住阵脚,真正开始调兵遣将、组织平乱,才发现这些黄巾军有多水!
一支不会轻易被数量吓住的正规汉军,能够以极小的代价,击败五倍于己的黄巾军,如果有精兵强将,十倍、甚至更多都可以尝试一下。
后来黄巾力士的数量增加,而且黄天系的异姬,动不动还能开挂,虽然没什么直接杀伤,但却能召来些迷雾黑烟、小风小雨,对己也能以符水群疗……才真正算是成了难啃的骨头!
陶升没有黄天姬,只能用黄巾军初期时候的那一套。
对所在地的人力、物力、生产力,破坏极大,而且连胜必骄、败一次就血崩……但短期的确好用!
尤其是黄巾力士虽然不足,但却有大戟士作为尖刀。
许都有荀彧在,原本倒不至于被这些乌合之众有什么可趁之机,但架不住许都还有内部矛盾!
荀彧在得知消息的当晚,便下令严格执行宵禁,无故上街者,许都卫可以直接杖毙。
甚至因为荀彧平时算是丞相府里,比较维护汉室威严的——之前因为曹操在酒宴“喝醉”的事情,荀彧还私下找曹操进谏过——所以就在黄巾军来到许都的当晚,刘协还召荀彧入宫。
换成是其他任何丞相府的人,刘协都不会想尝试……
也不会有人这时去皇宫——当年何进是怎么死的?
不过既然是荀彧的话,刘协觉得自己可以和他谈谈——难道朕就不如他曹操吗?
哪怕董承因此而十分吃醋,刘协依旧认为可以一试,只要说动荀彧,他就可以大展拳脚,效仿光武帝中兴。
然而令刘协失望的是,荀彧来见他的时候,还带了三百甲士随行,摆明了软硬不吃!
甚至在刘协暗示荀彧的时候,荀彧也在暗示刘协,让他不要做什么令自己为难、令丞相心寒的事情——显然荀彧心里,依旧是曹操在第一位,汉天子终究只是白月光。
气得刘协直接送客!
而且还不等荀彧离开皇宫,许都便四处起火,各家的家将纷纷闻风而动,一个个喊着要灭火,不过这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但火却越烧越大……
执行宵禁的卫士,想要制止这些人、并且协助救火的时候,却莫名遭受攻击。
之前知道这计划的人很少,不过朝中谁家里没有些有虎符的家将?谁没有些普通兵器?谁……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
有了带头的之后,纷纷趁势乱舞,包括一些之前和曹操眉来眼去、跪舔丞相府的朝臣!
许都守军不仅要守城战,而且还要时时刻刻的巷战……
与此同时,张飞率领的徐州军,这时也从小沛原址新建的“新沛”出兵,轻骑在前、步兵在后,趁着许都一片混乱,根本无法与周围各县交流的时候,借口支援许都,直接绕过睢阳和阳夏。
许都和小沛之间,本就相去不远,而且一马平川,而沿途几县的守军,听闻有黄巾军和袁军合流逼近许都、许都大乱,甚至还有传闻许都已经告破的,另一面作为徐州的“盟友”打着支援名义过境……
拦也不是、追也不是,稍有些抵抗也都并不积极!
张燕这时……准确的说,是这半年的表现,也是十分惊人,仿佛算到了豫州之乱一样,恰到好处的兵出关中,将整个河东纳入囊中。
并且在许都大乱时,和杨奉一起,同样打着勤王的名号东进!
不到十日,许都便摇摇欲坠,而皇宫的内宫,此时也与外城相隔离,原本曹操任命的新的公车令,居然被刘备策反,与刘协所剩不多的禁军,刘艾、董承的家将,一起封锁了皇宫。
皇宫中的兵力很少,而且皇宫在建造时,曹操也没有给它太大的防御性,和长安、洛阳的皇宫完全不同!
只是现在刘协表现出的意思,仅仅是“自保”,一副“外面好乱、朕好怕,荀爱卿顶住、朕给你点赞”的样子,荀彧也不好对皇宫做什么。
然而等到徐州军来“支援”的消息传来时,荀彧也顾不得许多,决定孤注一掷,强攻皇宫,劫走刘协和刘备,北上先与曹操汇合!
不过刘备在司马门,一通嚎啕大哭,上哭天道、中哭两汉二十余先帝,下哭黎民……怎得个闻者伤心、见者悲愤,荀彧麾下的士气都受到影响……
最终双方约定了城下之盟……
荀彧不敢太冒险,毕竟城中不仅是刘协和朝廷,还有曹操的家眷、丞相府幕僚们的家眷,如果真的有个闪失,前线说崩就崩,那才是万劫不复!
荀彧放刘协与朝臣离开,同时刘协下诏授曹操九锡,并且重申袁绍为叛乱逆贼、曹丞相是国之栋梁,甚至连在董卓之乱时,为汉室而牺牲的袁逢,都被打为乱党,拆了祠堂。
也就是坐实曹操的忠臣身份,并且“授九锡”、也就是准许其号魏开国,减少朝廷今后对曹操的桎梏,同时不给朝廷和袁氏和解的机会!
反正现在徐州军也到了,刘协琢磨着袁军的利用价值已经榨取的差不多,于是全盘接受下来……
刘备还想要荀彧将东归徐州的路让开,然而荀彧的回答很强硬,止步于放他们离开许都!
同时荀彧也已经做好准备,之后要堵住徐州,至少不让刘协被请到徐州去……
董承这时笑眯眯的劝说刘备,他已经和杨奉这上次就一同协助天子出逃的“老搭档”联系过——徐州四战之地,天子去那里做什么?
咱们,回司隶!
刘协现在对各方诸侯都不信任,故而也一面客客气气的请刘皇叔派兵保护他,一面支持回司隶,大概是觉得这样各方相互制约,他比较有施展帝王心术的环境……
………………………………
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挨打
建安六年六月,在河内的捕风卫,发现了麯义的动向,并且按部就班的向上级汇报、逐步向上传递消息。
不过在没点出“无线电波”通讯的情况下,在“敌国”范围内,传递消息自然快不起来……
毕竟一条条暗线都尽量是单线联系,而且还要考虑隐藏身份的问题。
荆州江夏郡,在去年崭露头角的“超新星”刘琦的率领下,武昌摇摇欲坠。
此时的武昌,就是之前的鄂城,是被孙策、周瑜用白公炮强行摧毁了外城墙,故而城防大幅降低,刘琦甚至有些忿忿——如果不是对方运来了一种神奇的泥土,迅速重建、加固了城墙,去年他就已经攻破武昌,俘虏了那些什么小霸王、美周郎!
没错,正是因为水泥的应用,令武昌的城墙迅速恢复,这才令孙策与周瑜“苟延残喘”。
即便如此,在荆州军的猛攻下,江东军也早已节节败退,武昌虽然还死守着,不过连下游的蕲春,都已经被刘琦攻破。
武昌眼看就要孤立无援!
故而城中不仅士气低落,连主将也心烦意乱,在一次攻城时,黄盖负责的区段,因为指挥失误被敌军迅速登墙,虽然很快被赶了下去,但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刘琦本来没有在意这一幕,不过就在三天后,竟是有乔装打扮的黄盖信使,要拜见刘琦!
“你说你是黄盖的亲兵?既然如此,为何来见我?莫非是要背主而降?”刘琦心里都要乐开花,不过脸上却一片刚正不阿的神色。
“并非如此!刘都督,您听我解释……小人非是背主,而是那周瑜欺辱我家将军太甚,将军府也一向倒行逆施,为了寻找海外仙药,连我家将军的独子,都被派到了海外、生死不明……
之前刘都督和文将军神威,江东军莫能挡之,本就非战之过,然而那周瑜小儿,竟是迁怒于我家将军,三十军棍下去,皮肉之伤是小,可我家将军年逾半百,岂有如此折辱的道理?故而命小人前来,我家将军愿意弃暗投明!”
这亲兵声情并茂的讲述了黄盖有多冤,周瑜有多可恶,以及……控诉孙策因为之前败于文聘之手,消沉怠战,连他父亲的老部下被折辱,都不吭一声。
刘琦闻言,马上一脸痛惜的将这亲兵扶起,酝酿着情绪的说道:“哎,是我们来晚了……黄将军受苦了!你回去告诉黄将军,荆州府的大门,永远为识时务的人敞开,小心隐藏自己即可。”
“刘都督,如今武昌戒备森严,小人是因为有个弟弟,与小人有七八分相似,这才混了出来……若是回去,只怕会被发现,我家将军说了。刘都督如果信得过他,三日后子时,只要刘都督在东门举火攻城,则我家将军拼了性命,也会打开西门以迎王师!”
刘琦闻言眼前一亮,接着似乎想到了什么,微微眯了眯眼睛之后说道:“好,黄老将军的心意,我明白了……来人,先带他去休息。”
亲兵还想要追问,不过刘琦没有回答,这时要保持神秘感——反正选择权在自己手里,那亲兵根本不会回去。
“仲业,你怎么看?”刘琦和文聘商量起来。
文聘年纪本就和刘琦相近,而且的确最近不少战略布局,都是文聘的提议。
当然,主要还是刘琦领导得好!
“可以一试,但很可能有诈。”文聘谨慎的说道。
“不错……但的确机不可失,我看不如咱们专攻东门!”刘琦有些得意的说道。
没错,这就是他想到“万全之策”。
黄盖的意思,不是让他们夜里佯攻东门为信号,之后他开西门相迎吗?
既然如此,刘琦机智的想到,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正常给黄盖打出信号,不过……就是盯准了东门进攻!
至于西门……安排些佯攻、做做样子的就可以,反正等西门生乱的时候,黄盖肯定能吸引到城中绝大部分注意。
如果黄盖是假降,那埋伏应该在西门,刘琦猛攻东门至少不会中计,而如果黄盖是真降,到时东门的攻势稍微弱下来一些,守军肯定会被引到西门,之后刘琦再攻破东门也是一样的!
至于黄盖真降的话,会不会有危险?
这重要吗?
是夜,刘琦装作夜袭的样子,对东门发起了进攻,为了不被看出主力所在,只有前面的士兵举着火把。
果然不出刘琦所料,敌军的抵抗先是顽强,之后没多久便弱了一些。
很快也有斥候来报,果然西门大乱!
刘琦的偏师这时也装出策应黄盖、进攻西门的架势,声势要多大有多大,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忍了两刻的时间,刘琦觉得守军已经转移了不少,于是开始发起猛攻。
东城墙上的敌军迅速溃败,待到占据了大半城墙之后,毫无骚扰之下,冲车很容易便撞开了城门。
刘琦直接带人冲进城内……
然而就在这时,只见四周忽然一阵灯火通明,孙策已经满脸兴奋的在门后瓮城驰道正中,带兵看着眼前破门而入的刘琦!
刘琦心中咯噔一下,以为自己中了圈套,紧张得连“全军速退”都没有喊出来……
不过就是迟疑的这一小会儿,刘琦发现……似乎也没有埋伏?
周围也不见什么火油,何况……要埋伏,也应该等他彻底进入,再四面八方的放火、或是钻出伏兵才对吧?
眼下这不就是城门开了,进入巷战阶段吗?
“还是公瑾猜的没错,你这小子还真是膨胀又鸡贼……不会放过入城的荣耀!啧啧啧……”孙策一脸饥渴的舔了下手中的船锚。
最近可是憋坏了孙策,连和文聘交手的时候,他都诈败而退——为了演得生动些,他还特地装作平手,等周围局面对江东水军不利时,才装作分心落败!
“世子小心!”文聘见状,连忙上前护在刘琦身旁。
之前在入城的时候,文聘就开口劝过。
不过被刘琦一通慷慨陈词挡了回来,文聘心知刘琦是不想放过这首功,所以也没敢多劝……
………………………………
第三百三十四章 斩首!
主将贪恋入城之功的例子,也不要太多——人家隋炀帝已经贵为天子,一样在进攻高句丽的时候,因为自己想要这入城首功,而给前方的将领们增加负担,最后坏了事儿。
何况刘琦还是一个需要不断表现自己,来稳固地位的诸侯世子……
周瑜和黄盖,之所以演了这么一出,不是为了打赢——要打赢刘琦,还用不着这么大费周章!
但周瑜的目的是“大获全胜”,或者说是毕其功于一役,这也就必须要将刘琦彻底“留下”才行。
否则胜了这一场,之后要整理江夏,都不知要花上多久,完全算不上战略性胜利!
刘琦虽然有战甲,但并不是什么猛将,平时都是在后方指挥坐镇,逃走的机会还是很大的看。
故而周瑜特地演了一出,令刘琦有必胜的把握、而且自认为安全的环境,带头冲入了城内……
至于什么西门倒东门的把戏,周瑜怎么可能没防备?
孙策之前是在北瓮城待命的,西门的佯攻,刚刚动手就已经被周瑜识破!
“世子小心!”文聘见是孙策,连忙保护在刘琦身旁。
“小心?如果小心有用的话,还练武做什么?”孙策嘴角不屑的勾着的同时,眼神中满是兴奋之色。
这一年可是憋坏了他,虽然周瑜的主要目的是保存实力,不可能大败,只是打打退退而已,刘琦真正的杀敌其实十分有限,并不比停战僵持时候大太多,但是……刘琦是什么人?有个好爹的无名小卒!
和他打打退退,很光彩吗?
孙策和周瑜过年都没敢回金陵,不仅是一些愚夫俗子,觉得小霸王和美周郎名不副实,就连金陵……都有人想弹劾孙策作战不利!
不过势头出现的第一时间,就被白图按了回去。
不仅仅是因为白图信任孙策和周瑜,而且白图也借此机会,立下了规矩……
前线军队,由枢密院考评,捕风卫监督,其余各部……只要军队到了前线,各部都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战略战术上要提意见,也只能找枢密院。
前方将领不给力、甚至态度消极,这都是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是白图不想看到没去前线、不通军伍的人,坐在金陵城和他讲这些。
毕竟宋、明两代的“后车之鉴”,其他人不知道,白图还能不知道?
两代都是将军机要务,过分的寄托在朝堂上,导致军队将领经常要因为朝堂因素,可能就是连战场都没去过的文官,几句慷慨陈词,就必须破坏自己的战略布置,否则一顶顶帽子就要扣过来……然而敌人不会和你讲“朝堂因素”!
甚至与其他各部的“官声”考察不同,对前线的判断,民间风闻也并不采纳——就像是现在,孙策和周瑜打成这熊样,吴县老家都有人骂他们丢人……
这些都无法解释,总不能在民用邸报上写明这是诱敌之计吧?
真当刘琦瞎了聋了?
此时就需要枢密院的判断。
将来会如何,白图不知道,至少现在吕布的战略眼光绝对没问题——吕布的确想不出、甚至有时看不破一些奇思妙计,也看不清天下形势,但在战略把握上,却心里有数。
也是前前后后,多方努力之下,孙策和周瑜的计策,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
文聘还想要保护刘琦后退,刘琦倒也果断,不会像偶像剧的主角一样,嚷嚷着“我不走”之类的,给孙策降低些难度。
不过……
文聘如何会是真正实力全开的孙策的对手?
文聘的武艺,最多和五年前的孙策、太史慈差不多,只是因为金玉的进一步贬值,所以当初孙策和太史慈只是鎏金巅峰,而文聘已经是金玉大将。
而如今的孙策,已经不逊色于虎牢关下的吕布,而且……还是已经斗过三英的吕布!
都是半步超脱,对上寻常金玉完全能一个打他三四个。
只见孙策背后金色双翼一展,便挥舞着船锚,向文聘攻了过来。
且不说如浪潮般,一波波越来越强的力量,仅仅是开始的几招,文聘就已经接得吃力!
与此同时,孙策激发了“英姿”与“英魂”。
周围的江东军,在“英姿”的效果下,斗志昂扬、团结一心,覆盖了之前因为藏拙、经常撤退,而且逐渐低迷的士气。
这也是诈败的难点之一,不可能麾下的每一名基层战将、每一名姬造士兵,都陪主将演习,否则早就泄露消息,在他们心里,自己是一场场真败下来的。
不是训练得当,经验丰富的军队,很可能诈败变真败,更不用说长期诈败带来的士气低落——幸好孙策的“英姿”和周瑜的“修罗监军”可以暂时抵消这些不利。
也可以看出孙策是之前已经憋得难受,原本需要战意激发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开启的“英魂”,竟是在孙策刚刚出手时,便已经激发成功!
二十八骑的英魂,犹如二十八支尖刀,率领着一扫颓势的江东军,在敌军中乱插。
因为刚刚从城门进入瓮城,也没有什么军阵的说法,狭路相逢勇者胜!
被二十八骑和江东军这一冲,之前顺风顺水、好久没打过硬仗的荆州军,顿时乱了阵脚。
文聘挡了十余合,便被孙策一锚抽得吐血后退,而此时二十八骑已经借着对方的阵脚大乱,将刘琦本人截住。
孙策直接一路奔着刘琦杀过去,一路上的荆州军,仿佛一茬茬稻草,孙策以无双之态便杀到了刘琦的面前。
而且之后不是要Boss战,而是……
“且慢!我投……”刘琦慌乱之下开口就要投降。
孙策见状,大喝一声,直接将船锚扔了过去!
如果刘琦真的投降,那么以将军府的规矩,这种并没有屠城劣迹的将领,在愿意投降、并且配合收押时,是要俘虏、条件允许时送回后方审判的……
不过现在孙策哪里能放一个活刘琦回去?
到时白图撕票也不是、养着也不是,更不好直接处死,否则以后谁还敢投降?
故而孙策抢在了对方确认投降之前,一锚甩了过去,刘琦的声音戛然而止……
两者此时不过三四十步,这一锚过去,刘琦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只见身上的鎏金战甲,胸甲以上的部分应声碎裂,又被船锚带飞出去十几步,狠狠的砸在了地上!
明明是贯在刘琦身上,不过船锚狠狠的扎在了地上,金属碰撞地面的声音,是那么的清晰……
………………………………
第三百三十五章 汇合
刘琦连投降的“降”字,还没有说出来,就已经……
“住手!你……咳咳……世子已经投降了,这就是你们将军府的道义吗?”文聘见状,双目尽红的喝问道。
孙策装作没听见的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