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城姬三国-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作为虞氏的代表者,来到了曲阿。

    之前他在会稽王朗手下任职,现在王朗已经尊白卸任,正在来曲阿的路上,而虞翻虽然武艺一般,但至少年富力强,而且……善于长跑!

    从小他考虑问题时,就喜欢一边跑一边想,而且会稽郡多山地,练就了他“善走”的本领,历史上他亲口和孙策说,自己能日行三百里,让孙策骑马、自己跑步跟着。

    日行三百里,大概相当于一个喜欢登山的北大博士,其“善走”可见一斑,所以比王朗要更早到曲阿,而且他和王朗只是普通的上下级,并非主臣,所以也不会等王朗,而是直接在白图这儿求职。

    原本虞翻以为,会有不少人和自己一起被邀请才对,只是因为当时天色已晚,虞翻又不想给白图一种自己和其他世家抱团的印象,所以没有特地派人去其他各家那里询问。

    怎料今天一早,居然只有自己一个来了州牧府……

    “仲翔来了?不必拘谨,今天找你来,不是什么公事,只是给你介绍个人而已。”白图笑的很和善。

    仲翔,是虞翻的表字。

    而虞翻见状心里愈发疑惑,白图这究竟是要做什么?

    还介绍个人……总不会是想要结亲吧?按说自己早就成婚,而孩子却还小,这方面不会找他才对。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有护卫来报:“主公,孙将军和周将军求见。”

    白图一直没给孙策和周瑜俘虏的待遇,故而他的护卫,也一直称呼两人“将军”。

    “这……”

    “既然白公招翻来,并非是为了公事,那理应先公后私,先见两位将军。”虞翻有些死板的说道。

    “也好,那仲翔先等图片刻。”白图说道。

    虞翻闻言,本来想先去偏厅稍后,不过白图却非说道:“都是自己人,仲翔不必避讳。”

    虞翻对此有些别扭,觉得白图作为人主,太过于自来熟,这在虞翻看来反而属于减分项。毕竟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只当白图是“中央空调”。

    如今时逢乱世,不仅是君择臣、也是臣择君的时候,尤其是世家豪族,看得更加通透——要知道不少世家的存续时间,要远远久于王朝!

    不过白图都已经相留,虞翻也不好表现的太推拒,毕竟不能因为这一个减分项,就将白图划入不合格中,而且心里也想着,看看孙家和周家的小子要说什么,他也可以先帮着分析分析,算是先在白图面前露露脸。

    “伯符,袁术给你回信了吗?”白图在两人进来之后,主动开口问道。

    孙策有些戒备的看了虞翻一眼,并没有提玉玺的事情,只是说道:“袁术那厮同意交换,但是却要我和公瑾去寻阳。”

    虞翻见状,气得吹胡子瞪眼,原本就苦相的五官,这时更加苦闷。

    孙氏出身吴郡、周氏出身庐江,与他这会稽虞氏虽不算同郡,但也是同州,尤其是孙策,在年纪不大的时候,虞翻曾经见过他一次,与周瑜的叔父周尚也相识,然而这两个小子居然戒备他?连白图都没有让他回避!

    却不知孙策早就忘了他是谁,而周瑜刚刚见门外有鞋,特地小声问了护卫,知道虞翻的身份,但是……对虞翻的印象,也只是来自于他叔父——据说此人性直严厉,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招人烦”。

    “寻阳?是否有诈?”白图皱眉道。

    周瑜闻言暗暗一叹——无论白图心里是怎么想的,至少在语气中,他只听出了对两人安全的担心,仿佛并不在意孙策会在另一个层面上“一去不还”的样子。

    至于白图会不会根本就没有想到,袁术是为了让孙策在寻阳自立?

    白图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想不到!

    “我和公瑾倒是无妨,寻阳临近江面,而且肯定是在江边交换,我和公瑾想走,料来没人制止得了。”孙策说道。

    这倒是实话,毕竟这个世界的武将,在江面上移动实在太容易,尤其是孙策还已经拥有金玉战甲,爆发速度远远快过舟楫,而且在江面上也无法埋伏。

    “那便好,务须多加小心。”白图微笑道。

    周瑜暗暗感慨,白图不愧是光风霁月之人,这时还装作没有听出其中隐意的样子,免得两人尴尬。

    “白公……袁术的意思是,要我暂时驻兵寻阳,为其藩篱!”孙策硬着头皮说道。

    “哈哈,袁术想得美!伯符但去无妨,到时带着江东精兵一起回来。”白图笑道。

    原本白图以为,能够换回族人、部将就已经不错,孙策原本的江东精兵不可能还给他,谁料……这袁术倒是打得好主意!

    不过白图也没指望,能够借势拿下寻阳,现在江东的实力,不足以守住孤悬在外的寻阳,袁术也是吃准了这点,才放心大胆的让孙策驻军。

    到时一边是与自己有杀父之仇的黄祖、一边是应该已经离心离德的白图,孙策再不满也只能依靠袁术!

    甚至即便白图没有主动进攻寻阳,只要孙策稍有自立之心,也只会加以敷衍,而不会东归。

    “慢!孙策、周瑜,按照你们两人所说,若是袁术并没有一次放归所有家眷呢?”虞翻打断道。

    “那便等上一段时日便是,不过一定要在他放回所有人之后,再满足他的要求,那厮人品十分可疑!”白图说道。

    毕竟袁术有绑架陈圭次子的前科,其明面上的道德水准,可以说是大诸侯中仅略高于曹操的。

    “在寻阳驻军日久,到时要兵有兵、要粮有粮,你们还会回来?”虞翻质疑道。

    听到虞翻说的这么直接,被质疑人品的孙策,不由得怒目而视,周瑜也终于明白,周尚为什么给虞翻那样的评价。

    正常人即使怀疑,也不会将话说的无可周璇……

    历史上虞翻也是如此,经常直接讥讽投降东吴的于禁、糜芳,而且对孙权也直言敢谏,最终虽然孙权赞赏虞翻是“东吴的东方朔”,但还是忍无可忍将其贬到交州,没几年就客死异乡。
………………………………

第九十章 考教

    看到孙策对虞翻怒目而视,后者也没有赧然的意思,反而不客气的回瞪,白图连忙说道:“好了好了,大家都是自己人……仲翔,我相信伯符是赤诚君子,就如同我相信你一样。”白图语气真诚。

    孙策闻言十分感动,但是虞翻却不领情:“莫非白公的功业,就是建立在‘相信’上?现在孙周二人,十之七八不会东归,白公就赌这莫须有的十之二三?”

    和之前“自来熟”的信任一样,不是所有人都吃白图这套,比如虞翻……他要认主公,更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所谓的恩义。

    虞翻的逻辑很简单,他能不能复兴虞氏,靠的是能力,只要他有能力,主公自然会器重他,而不会被“恩义”所感动!

    白图的这两个行为,在他看来都是减分项。

    他看不惯白图将江东的前途,去赌人性、撞几率,全凭一腔意气不是雄主所为。

    “仲翔,你……不会是因为霸王遗甲的事情,而对伯符有什么偏见吧?”白图忽然说道。

    汉初时刘邦为了安抚楚地,并没有过多的追究昔日支持项羽的楚国遗民,哪怕是四百年后的现在,江东相对于中原也显得格格不入,甚至“预测”后世的话,哪怕是一千多年后的王朝,对“江南”也需要另眼相看。

    不过虞氏作为项羽的妻族,受到的打击依旧不小,从秦末时的江东四姓,变成了现在的会稽郡望族。

    “并没有!白公慎言!我看不惯的……不是他!”虞翻生气的瞪着白图。

    虞翻倒是没有说谎,他主要看不惯的是白图的意气用事,不过……将“意气用事”划分为人主的决定性缺陷,是不是因为虞氏的历史遗留原因,虞翻也说不清楚,反正他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将某霸王作为负面典型。

    “别生气,公瑾也是好孩子……咳咳,一会儿介绍你个人。”白图估计他既然不是看不惯孙策,那就一定是看不惯周瑜了!

    周瑜:……

    周瑜一开始还怀疑,虞翻是白图找来扮坏人的,然而现在他们俩这么真实的争吵,心里打消了怀疑。

    “伯符,你也不用顾忌什么,放手去做,我等你将家人和部将安全的带回来。”白图说道。

    孙策半晌没说话,周瑜疑惑的扭头看了一眼,结果发现孙策正热泪盈眶,心中不由得暗道不好——周瑜虽然不是枉顾恩义,但却并不想孙策把他自己卖了。

    只见孙策这时解下红头巾说道:“白公,此物先寄在白公手中,半年之内,策必回返!”

    虞翻在一旁又不高兴的说道:“只是寄存一个头巾,又有什么约束?怎不见你将妻儿暂扣?”

    “策尚未娶亲……”孙策咬牙切齿的看着虞翻。

    “哼,那也不见你将结义兄弟留下!”虞翻说着看向周瑜。

    孙策闻言还真有些犹豫,毕竟周瑜留在江东也很安全,他没想过自己会违约。

    不过这时白图连忙说道:“不可,袁术帐下多狡诈之士,伯符一个人……咳,还是要公瑾跟着的。”

    白图担心周瑜不去的话,孙策想回都回不来!

    期间虞翻和孙策一直怒目相视,相互看不上眼的样子。

    这倒是和历史上两人“初遇”一样——虞翻最初是王朗的属下,最初一直帮助王朗,抵抗孙策对会稽郡的入侵、及时劝说王朗撤退。

    不过后来虞翻归家之后,孙策还是亲自上门邀请出仕,最终感动了虞翻。

    在孙策遇刺之前,虞翻一直提醒他,不要白龙鱼服,告诉他江东并不安全,可惜孙策没有听从他的劝说,最终被许贡的门客杀死。

    只是在这个世界,白图倒是很好奇,许贡的门客是如何杀死拥有霸王遗甲、本身也是金玉战甲的孙策的!

    最终白图好好的接过了孙策的头巾,并且将两人送出州牧府之后,又带着忿忿的虞翻去了城姬府——虞翻也很疑惑,为什么见人要在城姬府?

    同时在孙策和周瑜离开不久,陆康和鲁肃也相继登门,昨天白图也邀请了他们二人,只是时间与虞翻错开。

    陆康现在是白图与江东世家豪族之间的桥梁,而鲁肃则是白图的心腹。

    因为陆逊的原因,陆康和鲁肃也算是忘年交,太史慈将两人引进中堂,并且代白图告罪一声,说是还要盏茶的时间。

    “太史将军,我看外面是虞氏的马车,主公是在见虞翻吗?”陆康疑惑道。

    太史慈稍一犹豫,便认定这事儿也没什么可保密,于是点头应是。

    陆康却有些发懵——见虞翻为什么不在中堂,而在后院?主公和虞翻什么时候这么熟了?

    “子敬,小逊在你那,没有添麻烦吧?”陆康转而对鲁肃问道。

    “陆郎聪颖好学,现在已经可以帮我处理一些简单的书记事务。”鲁肃说道。

    虽然还没有正式任命,但鲁肃已经知道,白图是要将民部交给他,并且最近还让他统计江东的物价,以及各地“产能”,还有……各郡世家豪族的状况。

    两人又聊了几句之后,陆康有些担心的问道:“仲翔性子耿直,会不会冲撞了主公?”

    “陆老放心,我倒是觉得……主公和虞翻会很投缘!”鲁肃说道。

    虞姬的事情,鲁肃已经知道,而且就是他帮白图分析,有虞姬在可以直接联系虞翻,现在虞氏没有其他选择。

    原本白图还有些担心,虞姬虽然辈分够大,但是……毕竟当初虞氏是投资项羽失败,究竟这祖祖祖姑奶奶,能对虞氏有多大的影响,白图有些叫不准。

    不过鲁肃的话,令他打消了犹豫——虞姬在白图一方,则虞氏没有其他选择。

    现在虞姬的身份无法暴露,不代表将来永远见不得光,也就是说……虞氏即便想要押注其他人,只要虞姬的事情暴露,便无法取信于他人。

    而且虞姬从某种程度上,依旧算是虞氏的宗姬,虞姬在白图阵营,用虞翻心里的标准来衡量,那边是决定性的加分项——白图能发达,则虞氏可重回江东四姓,这是其他任何诸侯都无法保证的。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在虞翻看来,白图有很多缺点,他也只能尽量辅佐白图弥补缺点,而不是背离白图。

    就在陆康表现的,似乎不是很认同鲁肃的话的时候,只见白图和虞翻已经从后堂进来。

    白图先告罪一声,自己迟了片刻,之后给虞翻指了指陆康旁边的位置,而虞翻在陆康诧异的目光下,脸色虽然更苦,仿佛是受气的小媳妇,但却坚定的按照白图的指示坐了过来。

    “陆老,仲翔的学识我考教过了,让他做户部的长史如何?”白图开口道。

    陆康:???
………………………………

第九十一章 活蹦乱跳陆季宁

    陆康看了看虞翻,不过后者显然没有解释一下的意思,陆康也没有细究,只是赞同道:“仲翔之能,将来足可封侯拜相,又是忠耿之士,有仲翔来协助我……自然再好不过。”

    同时陆康心里明白,自己这个户部司部,就已经是世家与州牧府的桥梁,而户部又是要与世家豪右的利益纠葛最深的,此时让虞翻做户部长史、也就是户部的二把手,肯定意味着在白图心里,虞翻会偏向于州牧府!

    陆康想不明白,以虞翻的性子,为什么会和白图如此“投缘”,不过陆老头的优点是,想不明白就不想。

    现在陆老头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明确,那就是“桥梁”,力求帮助白图协调也世家之间的关系,平稳过渡、共同发展……

    “陆老,对于会稽、吴郡还有豫章的人口问题,您老有什么高见?”白图主动问道。

    四郡之中,丹阳郡的问题最小,硬要说问题,就是因为“丹阳精兵”的存在,这里被陶谦、曹操、袁术挨个薅过一遍,现在有点秃,近几年需要休养生息,所以在册的人口有些少……

    然而哪怕是被薅秃了的丹阳郡,人口减员都没有另外三郡这么过分!

    “这……豫章郡山越成患,甚至不少流民入则为民、出则为匪,尤其是近年来天下纷乱不已,流民和山越大幅增加,故而在籍人口比实际要少许多,而会稽郡和吴郡,咳咳……大概是统计有误,老朽也准备重新梳理两郡民户,主公有何叮嘱不妨示下。”陆康直接说道。

    江东之地,会稽多山、豫章多林,时常有山越作乱。

    如今的“山越”,其实大部分都不是古越人,在民族上和汉民没有本质区别,很多都是流民上山为“匪”,甚至其中一部分也不怎么抢掠,只是怕官府祸害,相当于是借助地利的“邬堡”。

    真正的古越人土著,反而很少,只在会稽郡有一些。

    豫章郡就是因为山越为祸、或者说是假装山越为祸,令人口减少很严重。

    相比之下,会稽郡在这方面其实要好很多,而且……这也客观上这正是世家豪族的功劳。

    吴郡和会稽郡的世家豪族较多,故而打压了山越的生存空间——对付这些下山为汉民、上山为山越的家伙,朝廷军队很难彻底驱散,反而靡费巨大。

    而吴郡和会稽郡之所以人少,不是山中藏匿,而是当地望族藏匿人口。

    这些世家豪右哪个不是仆从如云?鲁家庄这种勉强和豪族沾边的,都有数百顷地,数百庄客,动辄能拿出几千石粮食。

    论朝堂上的影响力,江东世家为地域性所累,远不如中原世家煊赫,但是论在地方的影响力,反而是江东这种地方,更容易催生出强大的世家,换成是兖豫徐三州,世家可以累世公卿,但却不可能像江东世家这么“壕”。

    之前白图和陈宫、鲁肃核算过,吴郡和会稽郡,被藏匿的人口大概有六十万之巨。

    实际上三国时代中期,各地世家豪族的胆子和胃口,都会被练就的大起来,整个汉室的在籍人口,从巅峰时的五千多万,下降到三国中期、最低谷时的三国合计六七百万……

    其中固然有天灾人祸、人口锐减的原因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当时世家豪族已经向“门阀”的形态挺进,而人口也是门阀的“资源”!

    尤其是在魏国的司马氏、卢氏等等世家,完成了对曹氏、夏侯氏的军方势力的绞杀之后,标志着门阀开始倾轧军阀、夺取政权开始,门阀开始全面展开影响力的触角。

    直到晋代初期,终于实现大一统时,人口已经恢复到了一千六百万,而且更神奇的是,从太康元年、到太康三年,短短两三年时间,人口又增加了七百多万……

    晋王朝结束了动乱、减少了内战消耗是一方面,但两年人口增加40%之类的奇迹,显然也是面对大一统王朝时,门阀有所收敛的原因。

    现在白图拿那些藏在山里的山越没办法,但吴郡和会稽的人口,必须挖出来!

    陆康也已经暗示,白图说个数儿,他可以去协调……

    “我觉得两郡至少应该再多出五万户。”白图说道。

    此时江东一户大概是六七人,因为在统计时,成年男丁即使暂时没有成婚分家,除了长男之外,也都会被算作一户,江东每户的人口,和后世晋代时差不多,比汉时中原地区的“五口之家”还略多。

    以“户”而论,会稽和吴郡的世家,藏了大概十万户,而白图现在先要他们吐出一半!

    陆康闻言虽然不至于面露喜色,但也松了口气——十万户,不是几家几户藏的,而是大小世家豪门一起藏的,有些是匿报的本族丁户、有些则是失去土地的流民入了奴籍,而且也不都近几年吞下去的……

    吐出一半,的确肉疼,但算下来……至少没有伤本,甚至近几年也没完全白忙活!

    陆康也明白,这个数字应该不是白图自己一拍脑门,而是和鲁肃、陈宫之辈,都拿捏好的尺度。

    既不至于令这些世家豪族舒坦,同时也给了陆康协调的空间。

    “主公放心,以吴郡、会稽郡的富庶,增五万户……应当是有的!”陆康几乎已经是打了包票。

    白图根本就不希望,这些世家豪族,有任何向门阀发展的趋势,将来在户籍上,也不会允许这种“藏匿”的行为,但是……不宜操之过急。

    不过也不是这么容易,就放过他们!

    “恩,五万户啊……也不是小数目,之前在谁家出的错,这‘收赎’也不能少。”白图说道。

    陆康明白,白图这时还有敲打,不过既然说了是“收赎”,陆康也没有太担心——罚钱而已,如今州牧府一穷二白,这也是应有之意。

    东汉从光武帝开始,就有拿钱抵罪的传统,灵帝时连三公之位都能明码标价,自然这“收赎”就更加发扬光大,死罪都是可以赎买的。

    “就一户二十万钱吧。”白图一副自己很宽大的样子。

    陆康闻言却瞪圆了眼睛,没有注意到鲁肃这时微微偷笑了一下。

    “主公……二十万钱是不是有些……”陆康头疼了起来,甚至怀疑白图是不是不知道二十万钱是什么概念。

    按照往年的粮价,梁米、也就是最优质的小米,大户人家才吃的粮食,一石四百钱上下,其他黍米、谷、麦,还有此时算是南方特产的稻米,都是两三百钱一石。

    哪怕此时因为战乱原因,物价涨了三五成,但一户人家以“钱”而论,衣食所安、一年两万钱足矣——当然,此时普通百姓,都是自给自足为主,不怎么用钱币流通货物。

    一户要罚二十万钱,这有点要敲骨吸髓的意思了……

    “当然,我也知道,大家要拿出现钱可能有些困难,大可以用资货抵债!子敬,你给陆老瞧瞧,民部现在采购的官储物资。”白图说道。

    鲁肃要接掌民部……陆康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不过现在他却没时间细究这个,而是马上看向了鲁肃递过来的清单。

    原本陆康已经做好了,要劝说白图的准备,不过看了看清单之后,陆康的面色先是一阵古怪,接着……又松了口气!

    今天来到州牧府之后,心里就一直七上八下的,陆康简直觉得,自己要年轻好几岁。
………………………………

第九十二章 “溢价”收购

    陆康看到了鲁肃的官买清单,这才松了口气。

    鲁肃要官买的东西,无非是三种,牛、马以及粮食。

    粮食以黍米、大麦、粟米、谷子,以及此时还算是江东特产的水稻为主,另外其实常见的种植物还有梁米,不过梁米属于比较优质的粮食,有些家底、或者丰年的时候才会讲究吃这些,价格也比较高。

    按照几年前的价格,梁米大概要四百钱一石,其他都是两三百钱,豆豉要五百钱,最近几年粮食的价格飙升,即便是江东,也涨了五成,在中原地区甚至要翻倍!

    反而这时的土地很便宜,普通农田只要一千、至多三五千钱一亩,膏腴之地也要万钱。

    不过正常中原的五口之家也好、江东的六七口之家也好,也只能耕得动百亩田,而且现在的耕种方式还很粗犷,普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