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城姬三国-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普通太尉,对实力提升的促进效果更高许多。

    原本鎏金巅峰的纪灵,因为获封“车骑将军”,在开国典礼的时候,直接晋升金玉……

    纪灵毕竟也算是一员猛将也就罢了,甚至连那刘勋,居然也因为被封“大将军”,而强行达到金玉!

    之前刘勋的兵符,可是借着乱世的光儿才达到鎏金的……

    原本靠压榨人力,生生盘剥出来的数万新兵,在得到开国番号的加成之后,各个不弱于精锐军队。

    三万精兵更是直接达到了百战之师的程度……

    原本因为去年的连战连败,而带来的负面军心影响,也一扫而空。

    甚至大仲领土内的各个城池,虽然民心没有提高,但是……在“开国”的BUFF下,因为城池各方面基数提升,能够获得类似于民心提升的效果!

    而且不可否认,对于袁术麾下的基层文武来说,忠心程度的确大幅提升。

    毕竟他们对于形势的险恶,还没有准确的认知,但是……开国令他们获得的好处,却已经摆在眼前。

    淮南军中,许多比宋宪之流,还弱一两个梯度的基层无名小卒,这时都被封了校尉、甚至偏将军,得以晋升鎏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袁术也没有傻透——与此时称帝要付出的代价相比,他不一定赚了,但至少不是血亏。

    历史上的袁术,急于称帝也有借机整合内部、安抚人心的用意在其中,只是在这城姬的世界,表现的更加简单粗暴!

    另外袁术自己也没想到,效果居然会这么好……

    按说现在汉室未亡,此时在汉土上、麾下还用着汉室的官员,强行建立大仲,开国的效果会受到汉室气运的抑制才对。

    虽然代汉自立这种事情,当年王莽也没留下个攻略,袁术之前也不清楚,究竟会有多大的抑制,但是现在看来……抑制应该并不大?汉室衰弱至此?

    实际也的确如此!

    正常来说,以汉室现在残余的气运,袁术裂土开国,应该只是各方面的BUFF会受到抑制,而不会直接反噬出百年一遇的大旱。

    然而因为戏志才生前的布置,令汉室的气运被透支式反噬的同时,都集中到了“旱情”的方面……

    而且这种事情,也没有预演的机会,戏志才也是在临死前,才明白这一点。

    为了别人不看到自己的死相、也为了自己不想看别人的哀伤,戏志才当时没有通知任何人,最终想要通知曹操,也已经来不及。

    袁术在这方面,也的确是果断——发现开国“有利可图”之后,马上涸泽而渔式的透支。

    又是车骑将军、又是大将军……封了个遍!

    要知道这都是并非日常设置的武职,以汉代而论,平时最高等的武官就是“太尉”,“车骑将军”是只在全国性大战时,会设置的最高统领,战时设立、战后卸任,而“大将军”更是权臣专用,正常不会有皇帝主动封大将军。

    而袁术哪管那些?

    有得用,就尽快挖掘透支……和他对治下人力、物力的态度一样。

    可持续发展?不存在,只要我透支的够快,反噬就追不上我!

    如此一来,还真被袁术打出了一波苟延残喘。

    面对曹操和刘备的夹击,袁术派纪灵驻守钟离,广陵和汝南都是坚壁清野、尽量拖延……

    刘备亲自率领的这一路,是来寿春最顺的一路,只要攻破钟离,基本就能摸到寿春范围内!

    因此袁术的计划,也是先击溃这一路兵马,之后再撒开手应对其他各路兵马。

    至于皖城……

    袁术根本没有增兵,只是让大将军……兼庐陵太守的刘勋,自己协调调度。

    刘勋无疑是袁术帐下的高级将领,虽然在军中威望略低于纪灵,但是刘勋却是真正的士族出身,并不是纪灵那种野路子,而且私心也比较重。

    面对江东进攻皖城的来势,刘勋……反手就是在夹石道增兵筑墙,一副要在夹石道迎敌的样子,根本没理会皖城是否失守的问题!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劝降

    “公瑾,看来袁术放弃皖城了……”孙策这几天闲的直吐泡泡。

    是真的吐泡泡,用芦苇管在酒樽里吐泡泡——这用芦苇管喝东西的习惯,还是在金陵染上的。

    自柴桑出兵后,孙策和周瑜轻易便拿下了皖口,之后两人将皖城围三缺一,但是却围而不攻,期望可以围点打援。

    虽然白图给他们命令,仅仅是拿下皖城,但是……理论上只要皖城安安稳稳的拿下不丢,继续向北进军,也并不算是违令。

    只是白图不会再增兵,划给他们的粮草也是有限的。

    不过孙策、周瑜也都是年轻气盛,希望在并不破坏白图“广积粮”的大政策的情况下,依旧取得更大的战果!

    如果……能够将石亭、夹石道掌握在手里,将来白图想要北上的时候,就完全可以走皖城一路,无论是去舒城、还是去寿春,都很容易。

    然而强攻肯定是不可取的,周瑜一直想要从夹石道中,将敌军引过来增援,但是……

    对方毫无增援意愿的态度,周瑜的围点打援变得毫无意义!

    “恩,已经七天了,我们直接劝降守将吧。”本来周瑜其实也没报太大希望。

    “交给我吧!”孙策闻言眼睛一转,当天下午,就开始了他特有的劝降方式。

    只见皖城外,卡着一箭之地的距离,孙策军开始原地建造云梯,不慌不忙的样子,令城上的守军又是憋屈、又是紧张……

    攻城器械造了半天一夜,第二天一早,孙策又是扛着船锚、骑着普通战马上前。

    这次却并不是叫阵,而是为了“劝降”!

    “袁术叛汉为乱,逆天而行,如今我奉白公之命,拨乱反正,就淮南百姓于倒悬,尔等若是心中尚有忠义二字,便开门受降,白公宅心仁厚,定能网开一面。”孙策在城下喊道。

    通常情况下,仅仅是无谓之举的“战前喊话”环节,在白图一系的将领用来,也显得倍具奇效,城上不少伍长、什长,真的交头接耳起来,甚至……士气开始明显下降。

    按说为了治下军民收心,诸侯之间相互诋毁,已经是常态。

    毕竟诋毁对手,比抬高自己更容易——前者只需要动嘴,后者还要行动来配合。

    如此一来,百姓对于防守一方,会先天多几分好感。

    袁术的大仲,平时的确没少诋毁白图,只是有“咸使知闻”的效果在,袁术的任何诋毁,都无法在民间掀起波澜——淮南当时可是全境“播放”的!

    而且袁术的宣传,虽然歇斯底里,但在百姓看来却绵软无力……

    无非是指责白图违逆人伦、不当人子那一套,很难引发百姓的共情,反而白图的“杀一人如杀我父”,对于久为乱世、乱军所苦的百姓来说,才是真正的掷地有声、鸣金震玉!

    尤其是淮南临近中原,并不似江东,宗族势力以“邬堡”自守。

    在这年景,淮南所谓的士族、豪强,也都被折腾的够呛——先是隔三差五的城头变幻大王旗,最后来了个袁术,倒是好几年没换过,但是……袁术自己就够祸祸人的!

    此时白图用一句“杀一人如杀我父”,来约束军队,在淮南只有无限高大的正面形象。

    哪怕是有“开国”的BUFF在,白图的民望也天克袁术,攻城时压制所有民心类的守城效果。

    而且就在这时,只见城上出来一名穿着普通薄甲的老头答话道:“老夫便是皖城令,城下可是吴郡孙郎?”

    “哈?我围了你七天,你都不确定我是谁?”孙策在楼下闻言一愣。

    气得老头面色一滞——我这不是说说场面话?你还懂不懂尊老?

    周瑜在后面一阵揉额头,忍不住上前道:“久闻乔公之名,在下舒县周瑜,身边这位正是我大哥……”

    “是二哥!”孙策纠正道。

    周瑜:@%¥#!

    我看你像二傻!

    城上的乔县令也是面皮直抖,最后有些冷然说道:“我乔氏亦是汉民,开城迎你们进来也并无不可,只是……淮南与江东相离日久,突然复归白公麾下,需要详谈之处甚多,不知两位可敢进城一谈?”

    乔远将“两位”二字咬的死死的,显然是没有让军队一同进入的意思。

    “哈哈,好说好说,此事我一人便可做主……公瑾,你引兵后撤五里,免得惊扰了乔老。”孙策想也不想的笑道。

    同时嘴唇微动,小声对一旁的周瑜说道:“你确定他就是乔远老儿?一会儿我进去,他若是真心要降便好,若是敢使诈……我便先擒下他,之后我们里应外合……”

    孙策一点也没有对方如果诈降,他自己的处境便十分危险的自觉,一副“等我进去他就由不得自己”的语气。

    周瑜抬头看了看乔远,那沟壑纵横的老脸,最终轻笑道:“不必,我们一起进去便是。”

    “啊?”孙策惊讶的忍不住侧过头来。

    他想过周瑜会制止他的犯险之举,却没想到周瑜会一起“疯”。

    周瑜却看也不看他,只是对着城上的乔老微笑了一下,之后轻摇羽扇——似乎是自从甘露寺三结义开始,周瑜很喜欢拿着吧羽扇,没事儿就扇一扇……

    孙策麾下的程普等老将,倒是坚决反对,但孙策根本没给他们制止的机会,只是传令程普领兵后撤。

    而乔远似乎也较上了劲儿,冷声道:“老夫年纪虽大,但也不是些许吵闹小儿,就能够惊扰的……不需要后撤,开门!”

    “哦?哈哈哈,你这老头对我脾气,等此番事了,倒是可以欢饮一番。”孙策已经要约酒的样子。

    接着皖城外的场面十分诡异。

    攻城一方,距离城门仅仅一箭之地,骑兵的话,一个猛子就能扎过来,然而这时原本应该紧闭的城门,却打开了一条小缝——如果孙策此时亲自守住城门,几乎必然会有直接涌进城的机会。

    但是进攻一方,只是蠢蠢欲动一番,终究没有动作,反而两位主帅……大大咧咧走进了城内。

    城门关上之后,两人也丝毫没有回望的意思,而皖城令似乎也并不想搞什么下马威,直接派人将孙策与周瑜二人,引进了县令府上。

    两人进得中堂时,只见刚刚还在城上的乔远,此时已经换上了儒服就坐,酒宴都已经备好。

    “咦?你这酒宴莫不是备了七天?”孙策哪壶不开提哪壶的问道。

    的确……孙策和周瑜七天前就到了,只是为了围点打援,所以没有立刻进攻、也并没有喊过话。

    只见被放置Play了七天的乔远,此时闻言后,一张老脸拉得老长……

    一旁的周瑜总觉得最近,自己的偏头痛越发严重。


………………………………

第一百四十三章 皖城无战事

    乔远,皖县本地人。

    就和周瑜是舒县人、而不是“舒城”人一样,舒县和皖县的范围更大,包括县城和乡下。

    通常这些大宗族,都是居于乡间,城中一般只有任职官吏、或者是作为官府与家族之间的掮客的分支,才会住在城里……

    因为皖县偏僻而闭锁的位置,所以袁术同意本身就是皖县望族的乔氏,来出任县令,平时只要保证粮税、人力都及时且足额……不,应该说是要保证超额的缴纳就可以。

    开国时,乔远也和其他淮南的县令一样,都获封关内侯——不过乔远虽然没有明显的决绝,但却将封赏全都封存起来没动,大仲关内侯的衣袍,也绝对不会穿出来。

    这次袁术和刘勋,完全没有救援皖县的意思,自然乔远也并不认为,自己应该为他们效死——皖城也不过区区三千守军。

    不过乔远却也有些其他心思,只是简单的投降,乔氏最多就还是那个皖县乔氏,和各地豪强比起来要穷不少,平时靠“乐善好施”才积攒起了比实力更高的名声。

    然而……

    乔远没有儿子,只有老来得女……两位。

    虽然乔氏也不只乔远这一脉,但在乔远看来,新一辈的男丁,也没有成气候的。

    无论是为了乔氏考虑,还是为了自己这一支考虑,乔远都觉得……找两个好女婿很重要!

    而对于周瑜、孙策,乔远也都很熟悉,尤其是前者——舒县和皖县挨着,虽然大军难以通过,但之前世道没这么乱的时候,平常人家想要来往两县还是很容易的。

    周瑜在以才智成名之前,“美周郎”的名号就是传遍庐陵的。

    无论内在、外在,周瑜都无可挑剔,而另一位吴县孙策,乔远之前自然也听说过他,毕竟是孙坚之子,早先还在袁术麾下,现在改投白图……

    就年纪、潜力来说,两人似乎都不错?

    只是……没想到这两个小混蛋,一上来就给他先来了个放置Paly——孙策没说错,乔远还真是每天都新备下酒席在等着!

    见到周瑜气度恢弘,丝毫也不担心自己使诈,正大光明的喝下了自己准备的酒水,乔老心中十分满意,再看看孙策……像个二愣子一样,没有任何防备的就喝下了敌人准备的酒,乔老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哎呀,年纪越来越大,拿起酒杯都有些不稳……伯符,你说老夫要是一个没拿住,将杯摔了可如何是好?”乔远故意说道。

    这个年代的人,总是没什么创意,“摔杯为号”可是经典的酒席伏杀戏码的标志。

    “恩?这杯子很名贵?啊……不会是说‘摔杯为号’吧?附近没有杀气啊……”孙策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令乔远想将酒杯摔在他脸上。

    “呵呵,你就是靠自己的自信,就进入敌人的城池中吗?”乔远冷笑道。

    “乔老说笑了,我们见这皖县之中,百姓正常耕作、井然有序,没有任何坚壁清野的意思,便知道乔老定是忠义之人,定会附和白公的仁义之师。”周瑜在一旁开解道。

    乔远闻言一拍桌子:“好!不愧是周郎,观察果然细致入微!”

    孙策:……

    总之,乔远的投降……不,应该说是弃暗投明,是货真价实的,之所以让孙策和周瑜入城,多半也是为了考验,即便他们不敢进来,乔远也会有其他理由直接献城,只是……这样一来,两人或许会错过许多。

    其实在乔远与两人饮宴时,就已经下令城门的士卒开门,甚至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以现在白图的声望,乔远丝毫也不担心,贸然放敌军进来,会不会有什么害民之举……

    只是酒宴当夜,周瑜在乔府被折磨的彻夜难眠——虽然在别人家做客,似乎不应该这么事儿多?但是周瑜实在无法忍受,外面传来的魔音灌耳。

    而且他也无法做到,像住在隔壁客房的孙策那样,已经传来鼾声……

    周瑜起身在庭院中,寻找起了魔音的出处,只见……一副美丽七弦琴,正被弹出犹如泼妇骂街般歇斯底里的琴声!

    对于这种行为,讲究音律的周瑜,只能报以怒视。

    【咦?这人是不是看上我了?只是因为听了我的琴,就如此心折,真是个肤浅的人!】美丽的七弦琴背后,同样美丽的少女,有些惊喜、又有些嫌弃的看着周瑜。

    或者正常人,更应该直接看到,美丽的少女?

    ……

    金陵城,白图又在城姬府中,陪金陵姬聊天。

    除了白图之外,吕玲绮和虞姬也在场——京口的城墙已经建的差不多,但其他的还什么都没有,虞姬入驻也没有价值。

    不过正如虞姬之前所料,金陵姬因为之前的“咸使知闻”,而一直是三无的样子,完全没有恢复。

    还好只是因为三无,所以看起来呆呆的,反应也比较慢,但智力并没有什么下降……

    刚好这时,有重要军情传来,白图这才离开城姬府。

    无论如何,在这个世界的人看来,地方要员留在城姬府中,绝对是“勤政”的典范。

    毕竟……城姬府里又没有什么娱乐项目,除了利用城姬系统,操劳政务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事情?

    白图也是这样想的——关心下城姬,难道不是大事吗?

    传回的重要军情,正是来自于皖城!

    程普引兵进入皖城,消息先是快马传回皖口,皖口用临时搭建的信号塔,传递给对岸,之后……从柴桑一路到金陵,不是信号塔,就是适合快马传信的平坦官道,短短两个时辰,消息就已经传回了金陵!

    这消息来得,并不比白图想象中早,毕竟孙策和周瑜一开始对夹石道抱有幻想,所以耽搁了些时日。

    不过能够几乎无损的拿下皖城,依旧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回复了按部就班的封赏之后,白图专门叮嘱孙策和周瑜,可以开始在皖城开荒屯田,虽然现在才春耕,已经有些晚,肯定会影响本来就不高的收成,但也聊胜于无。

    时间又转过半个月,出差大半年的太史慈,终于从辽东返回,还带回了管宁、邴原,以及他们的家眷……


………………………………

第一百四十四章 降压器

    “管先生、邴先生……自从两位来了金陵,本公感觉这空气都甜美了许多啊!快快上座!”白图热情的在中堂,迎接了管宁和邴原。

    此时在一旁作陪的,只有之前推荐了他们二人、和管宁私交不错的华歆,以及对邴原有恩孔融,还有在白图身后,“夺回”了宿卫长重任的太史慈。

    不过管宁和邴原,此时看着白图,脸色却有些许纠结……

    其实距离两人来金陵,已经过去了好几天,太史慈也和白图汇报过——他在刚刚抵达辽东,找到管宁和邴原的时候,两人对白图的印象还很好。

    而且邴原和太史慈还有些交情,当初辽东太守公孙度,要要抓邴原的好友刘政,邴原窝藏刘政之后,委托要返会江东的太史慈,将刘政护送回中原,而且邴原在避祸辽东之前,还被孔融举荐做过官……

    加上白图的名望、以及承诺,哪怕是并没有在乱世出仕的打算的管宁,也同样陪太史慈一同返回江东。

    然而在中途,三人看到白图的“咸使知闻”后,管宁和邴原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态度却有明显变化……没有了之前的热切!

    对此白图也早有预料,虽然管宁年少时,还与好友华歆一起种地、读书,邴原也是家贫、早孤,算起来也没落士族出身,但是……两人却也都是典型的大儒,治理才能也都是儒家的那一套。

    如此一来,虽然以管宁、邴原的思想境界,不至于对白图有什么私人愤恨,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却有着比那更严重的分歧——在治世理念上,与白图有所冲突。

    毕竟儒家要治世,靠的就是等级和亲疏,尤其是后者尤为重要。

    而白图的“大爱”,显然破坏了“亲疏”,这……就是礼崩乐坏的开始吧?

    所以管宁和邴原,在来到金陵之后,才并没有马上来见白图,而是选择四处去看一看。

    白图也权当不知道两人的心思,只是派人送去了慰问品,和金陵城内的宅子……

    作为有真正的大儒,虽然两人论治世、远不如务实的华歆,但也比那些腐儒要强得多,他们想要亲眼去看一看,江东究竟是礼崩乐坏、还是乱世净土。

    在经过几天的观察之后,哪怕白图一直沉得住气,没有主动要见他们,两人也忍不住来见白图。

    “当不得白公谬赞,江东在白公治下,虽有……瑕疵,但已经有治世之相,尤其是在如今天下纷乱之中,殊为难得。”

    “不错,是我与根矩大开眼界才对。”

    邴原,字根矩;管宁,字幼安。

    “哦?不知两位可有何指点?”白图见两人主动提及,马上明白这已经成了一半。

    可以确信,管宁和邴原在这几天简单的游历之后,对江东目前的状况,应该是……有些满意,但却又有很多窝心之处!

    以两人的性格,如果对白图的治理方式完全不满意,要么会扬长而去、要么会结庐隐居,而如果对白图的治理方式,完全满意、一点意见都没有,更会结庐隐居,安享乐土。

    两人作为顶级大儒名士,德行也不是全靠炒作,而且也并非是“锐意进取”的人设。

    “这个……旁的且不说,我与幼安行了一路,江东百姓的确是天下少有的尚能安居乐业,只是我见州牧府的刑部,似乎……在干涉宗法审理,甚至已经在乡间宣讲律法,有鼓动乡民抵制宗法之嫌,这未免不妥吧?”邴原有些担心的说道。

    白图之前也没想到,王朗的性子居然这么急——刑律下乡一事,居然已经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做着。

    当然,其中效果寥寥,邴原居然能够发现,也算是观察细致了。

    “此言差矣,这有什么不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刑部此举,有先贤风范。”孔融突然插言道。

    管宁和邴原闻言,先是疑惑孔融怎么突然“口吃”,停顿这么奇怪,接着……马上也明白了孔融的意思,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