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城姬三国-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司马朗,还担心之后的饮宴也有讲究,没有想到……虽然和礼制没什么关系,但是白图吃的、和他们吃的是一样的,司马朗也不好多言。
而且……真香!
虽然坐上了爱人椅、用上了望民桌,但依旧是分餐制,除了家宴的时候,白图还真的更喜欢分餐制一些,卫生些也没什么不好。
上来就是车骑将军府最高规格的四大名菜——白公肉、红烧热、排骨汤还有清蒸野生大金鱼!
之前在曹丕、夏侯涓乃至于司马朗的印象里,江东、淮南这都是在闹旱灾,即使不是旱灾的时候,江东也不如中原繁华。
尤其……白图是什么人?从进入淮南开始、尤其是进入江东之后,无论司马朗如何或明或暗的打探民间消息,提起白公,就没有一个人说不好的。
据说白图在金陵的时候,还特地每天都要和灾民们同饮食一次,来警示自己民生疾苦——司马朗和曹丕、夏侯涓,当时也真信了……
信了你的邪!
和小皇帝一起接到许都的御厨,都没有这样的手艺!
人家王莽为人简朴的人设,是怎么熬出来的?
只要汉朝天下,发生水灾、旱灾,他就跟着吃素,而且妻子出门穿的就跟下人一样,看到穷人都把自己的马车卖掉来周济……如是被人称为“清廉俭朴”。
以汉代的主流观点,王莽这就是大伪似真的假仗义、真奸佞,后世也有人认为,王莽的品德并不是假的,因为他当了皇帝之后,按说已经达成心愿,但依旧朴素如往日,如果新朝没亡的话,王莽大概可以竞争一下最简朴皇帝的排行……
王莽是真是伪且不说,至少他是真的做出了个样子,但是白图呢?
合着这厮天天在府中骄奢淫逸,外面居然生生有百万计的百姓,都在说他与民同苦、为他歌功颂德?
论这“伪”字,王莽也有所不及了吧?
当然,无论曹丕还是夏侯涓,甚至是司马朗,虽然腹谤,但是不得不说,这顿饭……真香!
………………………………
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马朗一生……
吃过了车骑将军府的四大名菜,之后端上来的甜点,更是令曹丕三人一哆嗦……
只见有侍者推来了满满一车的冰,上面盖着腌制过的桃片、梅子——此时已经是建安四年暮春时节,就金陵来说,天气已经很是宜人,虽然不算太热,但取天然结冰是不可能的!
之前看到大金鱼的时候,司马朗就有些猜测,现在更加确信……
作为江东的救灾鱼,曹操府中的智囊,自然也有研究,买不到新鲜的,总也能弄到咸鱼。
尤其是司马朗在民生方面,十分敏感,专门私下里买过金鱼干、腌金鱼来研究,故而一样就认了出来。
而能够清蒸,显然这是新鲜的金鱼,以金陵距离吴郡沿海的路程……势必要用大量的冰块来保存。
也就是说,车骑将军府仅仅用在吃上,就消耗了大量的冰!
东汉年间,比白图穿越的后世,气温略低两三度——以华夏文明的历史来看,大抵都是温暖时强盛、寒冷时衰弱,其中既有农作物种植范围、产量的原因,也有北方游牧文明受气候影响,是否紧盯着南方华夏文明的原因。
而东汉时候,正是从秦汉时数百年的温暖期,渐渐向寒冷期过渡的时候,此时温度在历史上算是比较低的,像是再过百来年,那才是真的冷——渤海湾沿海,连续三年结冰,可以跑马过军队的那种。
故而在金陵一带,冬天时倒是也能积存下些冰,存入地窖中……
不过正常来说,不可能如此奢侈,居然还专门用来保存海鱼?
正巧这时,陆康正以长者身份,对远道而来的“小朋友”关心几句,司马朗眼神微动,插言道:“陆老,之前的金鱼汤着实令人口齿留香,可惜我在中原时,也只尝过腌制的金鱼,不知在金陵,这新鲜的金鱼作价几何?”
陆康闻言,也不知道未曾多想、还是并不在意,直接回答道:“哈哈哈,伯达这是有口福了……新鲜的大金鱼,在金陵民间自然是买不到的,不过车骑将军府倒是日日都有送来,到时差人专门送一份到驿馆便是。
不过伯达要好好珍惜这几个月,等到四月,吴郡的船队就不会再捕捞金鱼,来年……应该也不会捕捞,但也有些其他海味可以品尝。”
司马朗闻言一惊,暗道:这白图简直是欺世大盗!
每日都从吴郡沿海运冰冻的海鱼?仅仅是为了自己享受,就消耗了多少冰?这可都是民力啊!
就在司马朗走神的时候,一盏晶莹剔透、毫无杂色的琉璃盏,被侍者摆在了面前。
“朗一介外臣,岂能受将军之重礼?此举有失……”司马朗本能的开口说道。
之前司马朗给自己模拟过,各种可能会遭遇的事件。
出使车骑将军府,目标下限是自己的名节,当中是自己的性命,上限是自己的名望!
相比于他二弟司马懿,司马朗无疑是一个典型的名士,有能力也有情怀,能够带着“名望”、或者说是功劳回去则最好,这功劳包括劝阻白图北上,也包括打探江东淮南的情报……
如果做不到的话,那司马朗也会以保全自己为优先,穷则独善其身,但是……比性命更重要的是,不能失节——指望他被白图收买、背主,这是司马朗宁愿失去性命也不会做的!
我,司马朗,对主公不满时,会自己离开,但是……谁也不能诱惑我!
刚刚司马朗正走神想着白图的骄奢淫逸,突然这么大一只琉璃盏摆在面前,司马朗的本能反应,正是之前在脑海中模拟过的——“白公赠礼”的一幕……
顿时司马朗一口气顶在胸口,慷慨激昂之词,眼看就要脱口而出,然而就在这时……他忽然撇到,周围几人都怪异的看着他,接着发现周围每人面前,都有一只琉璃盏!
同样都是他未曾见过的晶莹剔透,仿佛放在水中就会消失一样。
难道给曹丕和曹邦也要送礼?有用吗?
等等……在座各位貌似都有?
稍微顿一顿的功夫,只见“啪嗒、啪嗒……”侍者将冰沙和水果、蜜饯,盛放到了琉璃盏中,人人有份。
司马朗:……
陆康对司马朗宽和的一笑,之后扭过头去不看他,周围的各位君子,大多都是如此,甚至……一个个互相聊起了风花雪月的事情,仿佛没有听到、看到司马朗刚刚的反应一样!
恩,我们是文化人,不能让客人丢脸!
“伯达,你刚刚说……”曹邦还没反应过来,而一旁的曹丕,这时打断道:“吃你的甜点吧!”
虽然大家都在说其他的,但是……司马朗感觉,周围所有人都在看自己,尤其是几名侍者,这时好像真的在不时偷瞄他。
“那人是谁?来做客,居然连杯子都想要?”
“听说是丞相府来的……啧啧,原来许都这么穷。”
“刚才他还说自己爱吃大金鱼,也是为了讨要吧?”
“你们小声点,听说那是河内司马氏的名士,兄弟八人、人称司马八达!”
“这么不要脸的还有七个?”
看着眼前的冰沙,司马朗快要留下悔恨的泪水,狠狠的用勺子在面前的冰沙里一捅,之后吃下一口……
啧啧……真香!
饮宴的最后一程,司马朗基本上处于“强作精神”的状态,这创伤大概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行。
临别时,在上马车之前,还有侍者追出来,给司马朗送上了礼盒。
掂量一下重量,还有这尺寸——琉璃盏!
司马朗从未像现在这样,痛恨一样东西。
然而这时为了面子上过得去,他还不得笑得如春风拂面,从容的接过礼物。
毕竟……现在这礼物的意义已经变了!
之前他以为这琉璃盏,是白图为了收买他、或者说是为了离间他和曹丕,才当着后者的面送出来的。
然而现在事实证明,人家根本没拿这个当好东西,纯粹是看他喜欢,甚至……还不要脸的做出拒绝打包的样子,所以才“善解人意”的送给他。
这如果不要,那就是不给白图的面子了!
同时为了找回些面子,司马朗也强行解释道:“呵呵,也好,我二弟就喜欢这些亮晶晶的东西。”
还在河内的仲达,忽然鼻子一痒……
………………………………
第二百零九章 打击
司马朗回到了驿馆之后,一面平息自己的尴尬,一面转移精力的、开始思考今日所见所闻。
“大奸似忠、大伪似真!”这是司马朗现在对白图的评价。
之前他在车骑将军府吃到了什么?
新鲜的海鱼、蔬菜、桃李……
有酒有肉就算是奢侈?对平民百姓或许是如此,但是对于大族显贵来说,显然酒肉不算什么。
新鲜的海鱼,意味着无数民力保存的冰块,并不应季的树果,更是意味着要建造劳民伤财的火室。
汉代已经有反季种植的情况出现,但是普通的王公贵胄都难以享受到,甚至连皇帝都觉得这样太浪费,在汉安帝时禁止御膳房再使用反季蔬菜——一年几千万钱的投入,哪怕是皇帝也心中不安。
然而之前在白图府上,司马朗回忆了一下那些新鲜的蔬菜……
不仅新鲜,而且品相极好,别说是暮春这蔬果淡季……平时应季时司马朗都很少见到,品相如此之佳的蔬菜。
如果是之前汉室还能罩得住的时候,这些蔬果放在洛阳,怕是能卖出金子的价儿!
更不用说,还有那些侍者都穿着的上好锦缎,饮宴时的杯子都是精美的珍宝。
现在天下大乱,曾经的衮衮诸公,如今在许都都勤俭了不少,而白图……啧啧。
司马朗现在甚至想为王莽喊冤——和王莽比起来,白图这才真正的欺世盗名,甚至……在“欺”上根本就没下功夫,连样子都不装一装,居然就“盗”的这么成功?
当然,实际上白图倒是没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就“大奸似忠”了一把。
毕竟冰块什么的,只是最基本的、类似于硝石制冰而已——唐代就已经有这种技术,利用硝石、主成分为硝酸钾,溶于水时吸热的特点,大盆里溶硝,小盆里冻冰,只后取小盆的冰来用,大盆的冰水重新晒出硝石,就可以反复使用。
只是唐代时这技术在民间应用很少,毕竟硝石是火药的主成分,所以作为危险品,在流通上限制很大。
而且……哪怕是日后现代时,华夏也是钾矿稀缺的国家,算总量都稀缺的那种,在古代钾硝石、也就是火硝的来源也很受限。
不过对于白图来说问题不大,因为海中的钾几乎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利用天然沸石,就可以从晒盐留下的苦卤中,“置换”出钾——斜发沸石在华夏储量丰富,尤其是江东一带。
白图也并没有专门开采硝石,只是用了庞统那的“氯化钾”,和硝石的主成分硝酸钾不同,但吸热效果差不多。
之所以提取钾,并不是专门为了给白图制冰,而是要用来做肥料的……
钾肥可是重要的化肥种类之一!
可提升谷物的蛋白含量,增加蔬果的维C,改善蔬果的大小、色泽,以及提升耐储存性。
虽然后世无化肥、纯绿色农作物很受推崇,但是不得不承认,化肥的出现绝对是文明的巨大进步,如果没有化肥给人类的发展红利,也不会令生产力高到令人们可以嫌弃化肥作物……
在东汉末年,自然更不会有人嫌弃化肥,就像是司马朗……吃了一辈子绿色食品,今天第一次尝到反季的化肥蔬果,已经“真香”到在心里诋毁白图,认为这是“骄奢淫逸”的表现。
当然,现在化肥的制作以及使用,还在很初级的阶段,庞统还在不断的调试中,距离民用还有距离。
现在主要是配合玻璃大棚,作为育种的重要辅助手段——短期来说,提升农产品产量的重点,是在培育出优秀品种上,化肥普及还要再等一等。
至于玻璃大棚……
的确有些奢侈,靠几个官营玻璃厂,肯定无法普及到民间,现在只作为育种之用,在反季种植方面,庞统还在研究能够作为覆盖物的廉价替代品。
今年已经有第一批育种产物,进入自然环境耕种,如果成功的话,将对今后的农业发展,起到巨大的引领作用!
科技的发展,令白图对今后的伟业很有信心。
只是现在,白图得知了一个坏消息……或者说是终于确认了一个坏消息。
“果然没有发现吗?”白图看着手中的文书,不由得自语了一句,同时有些苦恼的揉了揉眼角。
“没有发现什么?你说那种能烤火的石头?民间传说而已,不要太在意。”吕玲绮见状,在一旁开解道。
没错,就在上个月,白图决定趁着今天农业生产逐步恢复,没有那么大的救灾压力后,好好提升一波生产力时,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城姬世界……居然没有石油和煤炭。
按说在汉代的《地理志》中,已经有“高奴县有洧水可燃”以及“豫章出石,可燃为薪”的记载,按理说前者应该就是石油,后者则是煤炭。
数日前,白图决定开采一波煤炭,来作为高效燃料,至于蒸汽机……原理上并不难。
然而当白图向陆康等人说起此事时,陆康等人都是一脸怪异的看着白图,刚从鄱阳郡回来不久的虞翻,更是直接嚷嚷着,叫白图不要相信民间方士的胡言乱语。
没错,什么“豫章出石,可燃为薪”,他们根本没听过,可以烧的石头……这话怎么听都像是骗子方士说的!
白图一开始还以为是因为普及性的问题,所以大家不知道煤炭,举了《地理志》的例子,结果……
派人从书房取来了《地理志》,发现……没有这一句!
白图可是清楚的记得,自己硬盘里是有这一句的。
刚刚发现此事时,白图甚至怀疑是不是周围哪里藏着邪神,自己要不要学学扮演法?
一直以来,城姬世界与白图穿越前的世界的重合度,令白图有些大意。
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能够找到煤炭……
然而《地理志》的细节不同,令白图有些意识到不妙——毕竟不是同一个世界,即使真的没有,似乎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于是“垂死挣扎”之下,白图特地组织了一波勘测队,虽然对白图的行为,大感莫名其妙,无缘无故要找可以烧的石头、甚至可以烧的黑泉,怎么看都是被人忽悠瘸了的样子!
还好白图其他方面,还是比较正常,而且所谓的勘测,也只是百十来人的队伍,不算什么劳民伤财,所以除了耿直的虞翻,大家也没有过多在意。
现在白图手里的,正是勘测队的汇报文书,已经彻底敲实了这一不好的消息——豫章,没有煤炭。
甚至之前刚刚得知《地理志》版本区别时,白图还特地回头去翻看了城姬版中对石油的记载,果然……也没发现猛火油、洧水等记载,基本可以推测石油也并不存在!
对于白图的郁闷,吕玲绮有些哄小孩子的感觉。
毕竟在吕玲绮看来,无缘无故相信什么“可以烧的石头”,就已经够天真的,居然还因为找不到而郁闷……这不是小孩子是什么?
“明明其他都有,偏偏石油和煤炭……等等,难道是化石类都没有?”白图有些想不通。
“恩?什么化石?望夫石吗?”吕玲绮疑惑道。
“咳咳,没什么……”
“别难受了!我们烧木炭不是也可以吗?”吕玲绮哄孩子式的安慰。
白图翻了个白眼,无奈的说道:“这不是烧木炭的问题,没有煤炭……算了,我没事。”白图也明白过来,很难和不知道煤炭和石油是什么的人,解释它有多重要。
战争中没有可以用来火攻的猛火油是小事,但是在工业中没有作为“工业之血”的石油,令白图的科技树发展前景大受打击。
这可不仅是燃料的问题,从人造塑料到沥青、润滑剂……无数工业产品,都是以石油为原料。
可以说没有石油的话,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
然而在城姬世界,目前来看很可能并不具有石油,甚至……连煤炭也没有!
如果说没有石油,是限制了白图的科技树上限的话,那么没有煤炭,就是直接令白图眼前的发展计划受挫——没有煤炭,就只能以木炭为主力燃料。
恩,二战时期,某小胡子内外交困时,因为缺少资源,倒是也有烧木炭的坦克……
只是烧木炭的话,把整个大兴安岭的木头都烧成木炭,也远远不够发展出现代工业的——也就是说,在资源上,无法照搬现代科技树。
“要不……每天让樵夫多砍点柴火回来好不好?”吕玲绮也不明白,白图到底在担心什么。
“不,别麻烦樵夫……等等!樵夫?”白图忽然想到,用樵夫提取青蒿药剂的事情——当然,这里的樵夫不是普通樵夫,特指“车骑将军内务处王管家下属负责的柴火供应的李管事对接”的无名樵夫。
虽然没有化石类资源,但是……似乎还有另一种“资源”?
或许要另辟蹊径的话,应该侧重这方面试一试?
“你真聪明!”白图看着吕玲绮,认真的说道。
吕玲绮闻言,也认真的说道:“是你太蠢了吧?”说完自己先笑了起来。
从始至终,吕玲绮都觉得,白图这次是天真的可爱……
………………………………
第二百一十章 悠悠苍天,何薄于民
在曹丕等人抵达金陵后不久,朱治也已经带着贾诩归来,至于樵夫……已经很没有存在感的回去砍柴,并没有专门见白图。
第一次见到这位三国时期有名的“毒士”时,白图并没有表现的太热切——以免刺激到贾诩敏感的心灵。
认真听了朱治的回报后,白图给予了嘉奖,让朱治先回去休息,单独与贾诩相处时,白图先请他自我介绍一番。
贾诩明白,这不仅是“介绍”,也是自我申辩的机会……
不过……明知道如此,贾诩在讲述时,依旧不见什么情绪波动的样子,看起来就是一位平时没什么精神的老人家。
如果不是朱治见过他骑马时干练的样子,之前可能真的会以为他水土不服。
也没有什么刻意的煽情,贾诩平铺直叙的说出了自己的情况。
贾诩出身凉州武威郡,而这里的情况……一向很复杂。
先秦及两汉时,中原文明虽然屡屡控制河套地区,但是农垦程度总是不高,导致这里与中原文明也是若即若离,反而大部分时间,都是游牧民族纵横,直到隋唐时,农垦程度才切实有本质提升,这种情况才开始转变。
哪怕是在黄巾之乱前,中原等地还算安稳的时候,羌人、匈奴人、鲜卑人……也不时在这里乱上一乱。
三者中,与大汉关系最近的,要数羌人,理论上河套地区的大部分羌人,也算是汉王朝的百姓,不过也仅限于“理论”。
论血缘关系,河套的羌人,并不是北方游牧民族,而更接近于川蜀以西的高原诸羌,而这里也属于融入华夏文明比较晚的地区——唐代连安西都护府都建好了,但也依旧没奈何吐蕃。
河套的羌人,理论上也是汉王朝的子民,只是……比江东山越性子更野,更不用说河套还有内迁的匈奴人,北方还有虎视眈眈的鲜卑人。
相比之下,羌人虽然多有叛乱,但成气候的叛乱,多半都是“抱大腿”,虽然汉人将他们都称为“羌”,但实则没什么民族性,哪怕高原上诸羌,在吐蕃建立之前也不算一个整体,大抵是打谁有好处就打谁。
百年前内迁匈奴又分了一次南北,北匈奴叛汉,羌人附从……后为窦宪攻灭。
其后数十年,羌人平了叛、叛了平,倒是铸就了东汉杀神段颍的威名。
三十年前鲜卑寇边,羌人附从,后为张奂所平,董卓就是当时张奂的军司马,其后以“少好侠,尝游羌中”的董卓,在主掌凉州时,多收羌人为几用,西凉铁骑中就有大量羌人辅兵,和并州的丁原一个在河套以西、一个在河套以东,保境安民用的不同的路数。
此时的羌人与其说是民族,不如说是无数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的合称。
在他们的逻辑里,一些部落认为汉人强大,跟着汉人一起镇压、攻打其他羌人,也十分正常,反而他们相互之间,不会有什么同理心……
就像是十年前,甚至有一支羌人叛乱后,推举了汉官韩遂为名义上的首领,现在以羌人为基本盘的韩遂,在凉州还算是一路比较强的诸侯。
中原是在黄巾之乱后,才变得战乱纷飞,而凉州是一直就没有太消停过……
贾诩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而且好像天煞孤星一样,“克”死了父母、兄弟……也包括曾经的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