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皇乱-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帝皇乱也将进入真正的大乱,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夜月,谢谢。。。在此推荐好友的一本校园文《魔法学院之绝色甜心》《妖精公主》。
………………………………

381 伤不起啊!

    ?坑死了,竟然把七千多字丢了!码字三个多小时的啊,辛辛苦苦的,从七点钟到十点半,饭都没顾上吃点,tmd竟然没有保存住,这也太伤人了吧。网

    我。。。。。。今天没在文档打字,直接在编辑处码字的,已经快八千字了,竟然因为时间长了,自动登录,我一点保存,人家就自动下了,再上去什么都没有了

    读者们要骂就骂吧,夜月真的是无语了,最近一直卡文,本来就写的不是很顺畅,这个月一直更新不给力,今天更是糟糕透顶,想要发个通告吧,现在一千字之内不可以发,只能介绍一下,佛教的圣人,也是关于以后会写到的极乐净土的很多东西,下一章会复制一下十八罗汉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网上自己看看,具体是哪十八个,夜月这里的只能说是凑字数的,因为关系到全勤,不需要大家白白浪费阅读币,网上也有,真是抱歉了。

    准提道人是仙侠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登场的人物(后在仙侠小说《佛本是道》和一系列洪荒流小说中亦有登场),西方教的二教主。其原型很可能是佛教的佛母南无准提菩萨。描述准提道人的诗句与《西游记》中描写菩提祖师的诗句极为相像,所以从仙侠小说《佛本是道》开始,一系列洪荒流小说习惯将之与菩提祖师设定为同一人。

    目录

    资料

    原型南无准提菩萨

    菩提祖师

    法宝

    传说

    展开资料

    原型 南无准提菩萨

    菩提祖师

    法宝

    传说

    展开编辑本段资料《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是一个开明人士。他多次来到东土渡化有缘人,对东方的道教颇为了解。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对佛学文化自然更是了如指掌。一些洪荒流小说设定为:他后来化身为《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名称似佛似道。名出菩提,身行道家。可见他又与西方的佛教渊源极深。他们一个掌教于西方极乐之乡,一个隐居在西牛贺洲教授徒弟。菩提祖师不是准提道人的身外化身,准提道人后来是准提菩萨,菩提老祖可能是混鲲祖师,也只有混鲲祖师的法术能让整个天宫没辙。只是后来西方教并入(或说演化成)佛教。

    这一说法很大程度上颇为牵强,须菩提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

    同时存在的说法认为接引道人化身释迦牟尼佛便不是非常合乎道理。因为“接引”对应的“接引佛”其实应该是万佛之主南无阿弥陀佛。

    编辑本段原型南无准提菩萨

    《封神演义》第70回:

    准提菩萨产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

    荷叶有风生色相,莲花无雨立津梁。

    金弓银戟非防患,宝杵鱼肠另有方。

    漫道孔宣能变化,婆娑树下号明王。

    准提道人除了名字类似准提菩萨,十八只手、二十四首金身类似于准提菩萨,这里更是明确指出他就是准提菩萨。这可能与成书时的明代准提菩萨在中国佛教中的影响力有关。

    菩提祖师

    《封神演义》第61回: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这是《封神演义》中对准提道人的描述,这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的描述非常相像。

    西游记第1回中对须菩提祖师的描写: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诗句可能互有借鉴,但须菩提祖师与准提道人却不一定是同一个人……

    编辑本段法宝加持神杵(降魔杵):

    打人打神,一律放倒。

    《封神演义》 中曾用此物将通天教主打下奎牛。

    洪荒流小说中设定为后天至宝。

    七宝妙树:

    仙家法宝,无物不刷。

    《封神演义》 中曾用此物刷碎通天教主的剑。

    洪荒流小说中设定为先天灵宝

    十八只手,二十四首金身的武器:

    丝绦;

    璎珞;

    伞盖;

    花贯;

    鱼肠;

    金锉;

    金铃;

    幡旗;

    金弓;

    银戟;

    加持神杵;

    宝锉;

    金瓶;

    银瓶;

    白钺;

    幡幢;

    六根清净竹

    本身所化生:

    舍利子

    金莲

    从准提道人手上化出,曾轻易抵挡通天教主的渔鼓。

    编辑本段传说有的洪荒流小说中曾写到:传说称,封神起因便是准提道人因西方贫瘠,西方教无法大兴,所以在纣王祭拜女娲娘娘时迷惑了他的心智,令其在女娲宫铜柱上题下淫诗,触怒女娲娘娘,找来轩辕坟三妖,祸乱成汤江山,引发封神之战,坐等元始天尊来求援,自己好浑水摸鱼,壮大西方教。结果,封神一战,截教灭门,西方大兴,更名为佛,人教教主太上老君携通天座下大弟子多宝,西出函谷,化胡为佛,为分佛教气运。准提由于与其师兄接引,教义发生分歧,其后不知所踪。可能准提道人成了琉璃光药师佛,准提道人转入道教的可能性不大,封神榜写在西游记后。

    帝皇乱读者交流群:163361413;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夜月,多多关注帝皇乱!红包,金牌,有的一定要砸给哦夜月哦。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帝皇乱也将进入真正的大乱,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夜月,谢谢。。。在此推荐好友的一本校园文《魔法学院之绝色甜心》《妖精公主》。
………………………………

382 十八罗汉(不读,网上有)

    ?坐鹿罗汉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坐鹿罗汉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

    坐鹿罗汉坐鹿罗汉

    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十八罗汉 剧照(一)

    十八罗汉 剧照(一)(20张)族,跋罗堕阁是名。网 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转做官,他怕国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

    国王出来接他入宫,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问他是否回来做官。

    他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

    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 十八罗汉 剧照二

    十八罗汉 剧照二(16张)随他出家做和尚。

    瓷都德化当代名瓷“十八罗汉”陶瓷作品鉴赏

    瓷都德化当代名瓷“十八罗汉”陶瓷作品鉴赏(18张)

    欢喜罗汉

    迦诺迦代蹉尊者——欢喜罗汉

    妖魔除尽、玉宇澄清 扬手欢庆、心花怒放

    迦诺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论师之一。论师即善于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及雄辩家。有人问他甚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又有人问他:“何谓之高庆?”他说:“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高庆。例如诚如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或欢喜罗汉。

    欢喜罗汉欢喜罗汉'3'

    举钵罗汉

    诺迦跋哩陀尊者——举钵罗汉

    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迦诺迦伐厘情阇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

    举钵罗汉举钵罗汉'3'

    托塔罗汉

    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

    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词的第一音而制成的中国字。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是没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载佛骨的东西。由于塔是载佛骨的器具,于是塔也成为佛的象征。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成的果。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托塔罗汉托塔罗汉'3'

    静坐罗汉

    诺距罗尊者——静坐罗汉

    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

    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後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

    他的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故他在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

    静坐罗汉静坐罗汉'3'

    过江罗汉

    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

    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

    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

    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钹陀罗传去的。

    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

    过江罗汉过江罗汉'3'

    骑象罗汉

    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

    骑象轩昂、颂经朗朗心怀众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

    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骑象罗汉骑象罗汉'3'

    笑狮罗汉

    伐阇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是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八位,为梵语vajraputra 的音译。

    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

    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

    虽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静坐终日,端然不动。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能畅说妙法 ; 但他难得说法,往往终日不语。他的师兄弟阿难诧异地问他:“尊者,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畅说妙法呢 ?”尊者答到:“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笑狮罗汉笑狮罗汉'3'

    开心罗汉

    戍博迦尊者——开心罗汉

    开心见佛、各显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无穷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他是中天兰国王之太子,国王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因而作乱,他立即对弟弟说:“你来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说:“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

    说也奇怪,他打开衣服,弟弟看见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乱。

    开心罗汉开心罗汉'3'

    探手罗汉

    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灵通、自得其乐

    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於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

    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探手罗汉探手罗汉'3'

    沉思罗汉

    罗怙罗尊者——沉思罗汉

    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沉思罗汉那尊塑像俗称沉思罗汉,他的特征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

    罗怙罗多是印度一种星宿的名字。 古印度认为日食月宜是由一颗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这位罗汉是在月食之时出世,故取名罗怙罗多,即以该蔽日月之星命名。

    沉思罗汉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趋凡脱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时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获取智慧与行动。以修为著名。

    沉思罗汉沉思罗汉'3'

    挖耳罗汉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

    闲逸自得、怡神通窍 横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

    所谓耳根,是由於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

    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淫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

    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

    挖耳罗汉挖耳罗汉'3'

    布袋罗汉

    因揭陀尊者——布袋罗汉

    无量寿佛、乾坤宝袋 欢喜如意、其乐陶陶

    因揭陀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

    相传他在中国显灵。

    于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时他在奉化出现,负一袋抄化。

    后来在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说佛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他便失踪了。

    布袋罗汉布袋罗汉'3'

    芭蕉罗汉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罗汉

    悠闲隐逸、傲视太虚 仙风道骨、超脱凡尘

    伐那婆期梵文为雨的意思。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後图中的芭蕉树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雨。

    他出家後修成罗汉果,又相传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罗汉。

    芭蕉罗汉芭蕉罗汉'3'

    长眉罗汉

    阿氏多尊者——长眉罗汉

    巴林石雕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的特微,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转世为人。

    他出世後,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

    “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

    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於修成罗汉果。

    长眉罗汉长眉罗汉'3'

    看门罗汉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门罗汉

    看门罗汉威武标杆、警觉凝视 禅杖在握、勇炽邪魔

    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

    后来他回去问佛祖,佛祖说:“我赐给你一根锡杖,你以后去化缘,不用打门,用这锡杖在人家门上摇动,有缘的人,自会开门,如不开门,就是没缘的人,改到别家去好了!”

    原来这锡杖上有几个环,摇动时发出“锡锡”的声音。

    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舍。

    看门罗汉看门罗汉'3'

    降龙罗汉

    迦叶尊者——降龙罗汉

    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据《法住记》说,以上十六位罗汉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们常驻人间普渡众生。

    另一说法是第十七位罗汉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尊者。

    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龙尊者。

    在《济公外传》中,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降龙罗汉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龙修炼几百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

    降龙罗汉降龙罗汉'3'

    伏虎罗汉

    弥勒尊者——伏虎罗汉

    在中国佛教领域,最高佛道的释迦牟尼佛 (如来佛祖)座下处十八罗汉。而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弥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另一说法是第十八位罗汉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

    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伏虎罗汉伏虎罗汉'3'

    编辑本段漫谈罗汉◎附︰周叔迦《法苑谈丛》〈漫谈罗汉〉(摘录)

    由十六罗汉演变成为十八罗汉,主要是从绘画方面造成的。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前蜀简州金水张玄画的十八阿罗汉,宋·苏轼得之于儋耳,题了十八首赞(见《东坡七集》后集二十),但未标出罗汉名称。其次是贯休画的十八阿罗汉,苏轼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见之,为之作赞十八首,每首标出罗汉名称,于十六罗汉外第十七为庆友尊者,即《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为宾头卢尊者,即十六罗汉中宾度罗跋罗堕阇的重出(见《东坡七集》续集十)。清《秘殿珠林》也有贯休十八罗汉图卷,后有宋·苏过、元·赵孟睢19鳌ぷ诔谷希膊惶饴藓好帧k巍ど苄怂哪辏�;;;1134)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碑于五百罗汉尊号前列十八罗汉尊号,也是第十七庆友尊者,第十八宾头卢尊者。过江罗汉过江罗汉

    宋·咸淳五年(1269)志磐撰《佛祖统纪》关于供罗汉(卷三十三)辟前说,认为庆友是造《法住记》的人,不应在住世之列,宾头卢为重复。应当是迦叶尊者和军屠钵叹尊者,即是《弥勒下生经》所说四大声闻中不在十六罗汉之内的二尊者。

    若从烟霞洞宋人补刻一僧一布袋和尚来考察,布袋和尚就是五代时明州奉化县释契此,后人相传为弥勒菩萨化身,则另一僧像也应是汉地神僧。据《天台山全志》卷十载,宋·淳化中(990~994)天台山广严寺道荣习禅定,灵异颇多,人以罗汉目之。既入灭,人有见于寿昌(寺)五百应真位者。烟霞洞的僧像或者就是此人。

    西藏所传的十八罗汉,是于十六罗汉之外加上法增居士和布袋和尚,这些传说也都是从汉地传去的。当西藏朗达玛王(唐武宗会昌元年,西元841)破坏佛教时,西藏六位大师来到西康,见到当地各寺普遍绘塑十六尊者像,特别是卢梅、种穹大师摹绘了圣像,迎到藏中耶尔巴地方,这就是著名的耶尔巴尊者像。后来陆续传入汉地各样传说而增加了二像。据说达磨多罗(法增)居士是甘肃贺兰山人(今阿拉善旗),因奉事十六尊者而得到感应,每日都见有无量光佛出现于云中他的画像常是背负经箧,身傍伏有卧虎。但是至今在供养仪轨中还只是十六尊者。

    《秘殿珠林续编》第四册有清·庄豫德摹贯休补卢楞伽十八应真册,后有清高宗题颂,颂中说︰第十七降龙罗汉是嘎沙鸦巴尊者(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伏虎罗汉是纳答密答喇尊者(即弥勒尊者),由章嘉呼图克图考定。但降龙伏虎是后世传说。苏轼《应梦罗汉记》说,元丰四年歧亭庙中有一阿罗汉像,左龙右虎。可见北宋时降龙伏虎像不一定是分成两个罗汉的。

    综合以上各说先后发展来看,十八罗汉传说的兴起,并没有什么经典的根据,只是由于画家们在十六罗汉之外加绘了两人而成为习惯,于是引起后人的种种推测和考定。最初的传说十八罗汉中第十七既是《法住记》作者庆友尊者,第十八便应是《法住记》译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