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天下使-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辩见状赶紧说道:“来人!太尉樊陵冒犯太后和,和,和太师大人,罪不容赦,剥去官服,贬为庶民!逐出宫外!”
樊陵今天不但吃了枪药,连命也豁出去了,指着刘辩的鼻子骂道:“昏君!昏君哪!”
刘辩一听,也是恼了,第一次朝会就被人骂昏君!好啊,当即起身,指着樊陵咆哮道:“老头儿!竟敢辱骂朕!这是大不敬之罪!来人!将他推出去砍了!不!灭了他九族!”
何莲和董卓同时愕然,以前怎么没发现,辩儿他这么狠?灭九族可是有点过了!
下面一直沉默的百官不干了,樊陵虽然耿直了些,偏激了些,但说基本都是属实,贬为庶民大家可以不出头,反正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樊陵的仕途绝对是到头了!但是拖出去砍了可就有点过了,俗话说,刑不上大夫,何况樊陵还是德高望重的三公,在士人里一向清誉良好,灭九族更是无从谈起!
这个小傀儡还真是狠哪!比他爹刘宏狠多了!刘宏天天被臣子骂,也没见灭过谁的九族,只是偶尔上火的时候砍几个人而已,这个小皇帝被骂了一句就要灭三公的九族,长此以往,还怎么得了?
太傅袁隗率先出言,跪伏在地上说道:“臣启陛下、太后,樊太尉虽言辞激烈,然其对大汉朝廷忠心耿耿,在士子百姓中口碑极佳,请陛下、太后念其初犯,从轻发落!”
“臣等附议!”
“放屁!你是什么东西?也敢驳朕的旨意?来人,连这老匹夫一起砍了!还有你们,一个个都想造反不成?”
满朝文武,十三岁的刘辩只认识庄少游一人,这樊陵还是刚认识的,至于太傅袁隗,刘辩可是不认得的,正在气头上的刘辩当即不依不饶的驳斥起袁隗来,下方的百官则是冷汗直冒,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刘辩缺心眼,但何莲和董卓可不缺心眼,听到刘辩要砍了袁隗,两人都是吓了一跳,对视一眼,还是何莲开口比较合适:“皇上,太傅袁隗德高望重,袁家一门四世三公,代代皆为我大汉之栋梁,皇儿切莫鲁莽!”
经过何莲的一番提醒,刘辩顿时吃了一惊,刚才光顾着发火去了,也没管下面那老头儿是谁,袁隗?朕的太傅?四世三公的袁家?即使刘辩再无知,但袁家的大名也是听说过的。
上朝前庄少游本来是打算好琢磨点什么事儿好打发时间,结果刚找到思路还没来得及展开,樊陵这老匹夫就蹦出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紧接着就是太后何莲也是开始撒泼,再后来董卓拿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再后来傻逼皇帝刘辩被樊陵骂了,最后是刘辩这傻逼,年纪虽小,但心肠可是狠毒至极,不光要砍了樊陵,还要灭人家九族,然后又搞了个乌龙,要砍了太傅袁隗。
一幕接一幕,应接不暇,好精彩!
本来还琢磨着是不是要开口为樊陵求个情,这下好,先不着急,看看再说!
其实庄少游很想掺和一把,以刘辩对庄少游的恨意,肯定会干出更傻的事情来,但是庄少游不喜欢玩这种阴谋,所以,也就作罢了!好戏已经很精彩,就不锦上添花了!
略微清醒点的刘辩,得知下面这老头就是太傅袁隗,赶紧换了一副笑脸道:“原来是朕的太傅啊,真是失敬失敬!刚才朕一时气愤,没有看清楚,还请太傅不要见怪!现在没事了!呵呵!”
殿中寂静一片。
群臣冷汗直冒,董卓冷笑不已,而何莲则是气得牙根痒痒,恨不得掐死这个废物!一个帝王,就算是要认错也是有多种手段的,绝对不能这么直接,更不能这么谄媚!刘辩这德性哪还有半点帝王的样子?简直就是一市井小人,这副嘴脸,这幅德性,简直了!
何莲低声说道:“辩儿退下,禁止你再说话!”
刘辩一惊,回头看了一眼,正好看到何莲那双生寒的凤目,顿时吓得浑身一哆嗦,赶紧退回龙椅上,跟个犯了错的孩子似的,低着头,一声不吭。
何莲想死的心都有了,勉强平复一下心中的怒气,说道:“袁太傅快快平身,太尉樊陵以下犯上,危言耸听,免去太尉一职,降为京兆尹,即日启程!”
太尉樊陵还想发怒,但却被一旁的袁隗给拉住,太傅大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勉强忍住怒气,冷哼一声:“正合吾意!满朝污秽,眼不见为净!”
说完大摇大摆的退出了大殿,扬长而去,太后何莲已经恢复了平静,面无表情看着这一切,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在想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过了片刻,大殿内恢复秩序,太后瞪了刘辩一眼,刘辩赶紧说道:
“诸位卿家还有何事奏来?”
这时,司空丁宫颤巍巍的走出列,缓缓的行了个礼,扯着沙哑的嗓子说道:“臣启陛下!月前河水泛滥,司隶、冀、兖、青四州遭灾,百姓离失所者数百万;继而江南水患,荆、扬聊生;中原之地百姓无以为继,又兼贼人鼓动,揭竿而起,攻城略地,为祸不浅…………(以下省略两千字)…………故尔,臣启陛下拨款以筑河堤以保万民;修城池而据胡虏,修甲兵以安天下!”
司空丁宫年近八旬,老迈不堪,为官近六十载,是朝廷名副其实的老官场,口碑名声一向尚可,如今提出这种建议,也是为国为民,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老糊涂了,他说的事情固然该做,但是,钱从哪里来?
修河堤?修城池?修甲兵?
哪个皇帝不想?但是这得多少钱?
刘辩文化程度不高,小时候在道观放养,没人教他识字,九岁回宫后虽然安排了不少的师傅教导,但是玩野了的刘辩怎会受其束缚?刘宏看见他就烦,更别说教导了;而何莲和何进工作太忙,没空管他,没有束缚的皇子刘辩,在小太监的鼓动下尽情的玩乐,十一岁就开始搞女人,整天声色犬马,哪有功夫学习?
丁宫洋洋洒洒一个人演讲了近半个时辰,听得刘辩是晕头转向,当然了,庄少游也是一头雾水,不过还好,前面都是论据,结论在后面,还是比较清晰的,总之就是要花钱!
刘辩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灵机一动,转向何莲,说道:“不知母后意下如何?”
何莲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这小子还不算太笨!
“丁司空,如今国库空虚至极,此乃不争之事实,此事还是容后再议吧!”
丁宫听后颤悠悠的说道:“老臣记得前一阵子国库里还有四亿多钱来着,怎么就没钱了呢?”
一旁的太傅袁隗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丁司空,那都是哪年的事儿了?光和四年国库是有四亿钱来着,但如今都过去七八年了!你还想着呢!”
丁宫一听,恍然大悟:“这都过去七八年了?真快呀!陛下、太后恕罪,是臣老糊涂了!老臣年老体衰,最近感到异常疲倦,实在是无力再打理政事,老臣恳请陛下、太后准许臣告老还乡!”
太傅袁隗长叹一声,庄少游这才恍然大悟,绕了半天,这老头原来是想找个借口开溜啊!按照惯例,丁宫这种级别又如此年迈,肯定会让他死在任上,然后被朝廷标榜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楷模。但是这老头却是不愿如此,至于什么原因,庄少游想不明白。
但是袁隗和王允等老官场可是明白得很,这是无声的抗议啊!丁宫也不满如今的朝局!只是表达的方式比樊陵要婉转多了!
&nnsp;
e
………………………………
第二百五十七章 落井下石
丁宫忽然来了这么一手请辞,而且说得合情合理,百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间,已是明了其意,庄少游听着众人的议论,也是恍然大悟,感叹道:姜还是老的辣啊!
百官一致看向殿上的何莲,想要看看太后会怎样处理此事,何莲在宫中勾心斗角十余载,当然也是明白丁宫的意图,一时间竟是进退两难,允准的话会寒了满朝文武的心,刘辩第一次大朝会三公就去其二,对于当下没有坐稳皇位的刘辩是十分不利的;可若是不准又该如何安抚?
何莲没了主意,看向一旁的董卓,董卓微微摇头,表示无能为力。最先明白的人当然是太傅袁隗,而袁军略一犹豫就配合着丁宫演了这么一出以退为进,显然袁隗对于朝局也是有些不满,正好借此试探一下太后的态度。
朝堂之上出奇的沉默了许久,太后何莲才开口问道:“丁司空老当益壮,一向体格强健,为何突然就要去朝?如今正值多事之秋,朝廷上下可还有许多事情要仰仗丁司空呢!”
丁宫不卑不亢:“老臣今年七十有七,年老体衰,实在不堪重负,前些年还能勉强坚持,但从今春开始就实在坚持不住了,处理政务时常出现纰漏,老臣也是怕耽误了国事,到头来落个晚节不保,上辜负了浩荡皇恩,下涂炭了黎民百姓,还请皇上、太后准臣告老还乡!”
何莲一听,一咬牙:“既如此,就准丁司空所请!赐钱百万,加封太保!宫中御马送丁司空还乡!”
丁宫跪伏在地,郑重地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老臣谢皇上、太后隆恩!”
说完,起身颤悠悠的往殿外走去,孤寂的身影看得满朝文武唏嘘不已,今日三公已去其二,只剩下司徒王允在那里好不尴尬,两位同僚以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朝政的不满,一个贬官,一个致仕,留下王允进退不得。
剩下的官员皆是不约而同的看向王允,想要看看这位硕果仅存的三公会如何处之,但是王允竟然在那里闭目养神起来,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百官心中顿时生出许多鄙夷!
贪慕权力,恋栈不去!
殿上的何莲和董卓却是长舒了一口气,若是王允再跳出来闹一出,那这朝会该如何收场?太傅袁隗对王允还是很了解的,知道他不会有什么动作,于是也不再言语,其实袁隗也想与樊陵、丁宫一般,但是情况不允许,袁家子侄辈的人袁术、袁绍尽皆离朝,后继无人之下,袁隗被家族所累,脱身不得,幸好有王允这挡箭牌在那里,百官的矛头还不会指向袁隗,索性也赖在这里不走!
不走归不走,但身为百官之首,也不能一声不吭,否则威望定然受损!于是袁隗站出来说道:
“臣启陛下,青、冀、兖三州动乱,反贼一改往日各自为战之作风,呼朋唤友,联结攻击朝廷郡县,此事还需早日妥为处置,迟恐生出大患,一发而不可收拾!”
不待刘辩答话,何莲开口道:“袁太傅有何高见?”
袁隗顿了顿,说道:“动乱之源乃水患所致,田地欠收,百姓衣食无着,狼子野心一鼓动,便从了贼,臣以为当剿抚并用,一面调集物资赈灾,安抚民心,一面出兵镇压匪首,如此则民乱可平!”
“太傅所言甚是,哀家甚为同意,只是如今国库空虚,又当如何赈灾?如何发兵平叛?”
袁隗敢开口当然是早有定计:“陛下,太后,臣以为,国库虽空,但天下并非无钱可用,中原之地安定百年,商贾众多,累世积累,积蓄甚厚,朝廷可征集以为天下用!冀、兖、青三州民乱,富者人人自危,当此时刻,可资利用,只要朝廷善加引导,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至于平叛,朝廷可允准地方郡县自募兵马!”
何莲却是黛眉微蹙:“太傅之言虽可行,然并非长久之计,长此以往岂非饮鸩止渴?”
袁隗却是答道:“长痛不如短痛!此权宜之计也!待得民乱平息,百姓安居,再徐徐定后计!”
庄少游听得冷笑不已,这算什么办法?让地方或者搜刮富户,或者与富者狼狈为奸,然后拥兵自重,此取乱之道!
袁隗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大汉天下世家大族众多,各有各的势力范围,家丁家将动辄上万,早就割据一方。自中平黄巾之乱以还,灵帝已然允准地方募兵自救,地方势力早就尾大不掉。
如今民乱再起,各方势力皆盘踞地方,保存实力,不肯动作,如今朝廷一个指令,许给他们些许甜头,令其出兵,民乱当可平定,饮鸩止渴也好,取乱之道也罢,大汉朝廷已是江河日下,如此做只是苟延残喘之法而已。
袁隗的目的很明确,以朝廷大义,动员既得利益集团维护共同利益!
袁隗接着说道:“月前水灾,有赖洛阳公卿解囊,司隶民心安定,未曾动乱,如今青、兖、冀三州乱贼近在咫尺,若不防范,定然会波及司隶,不若再次募资以保司隶!司隶之地无论如何是乱不得的!我袁家愿出钱三千万以充军资!”
太傅袁隗带了头,其他势力也只能跟进,无论如何得表个态了,方才一直沉默不语的司徒王允当机立断最先跳出来,说道:“臣代表王家出钱两千万!”
百官又是一致看向庄少游,庄少游虽然不愿,但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臣愿出三千万!”
袁隗却是呵呵一笑:“我等皆是无能为力之人,出钱资军实属迫不得已,少傅大人则不同,若是少傅大人愿挂帅出征,则民乱瞬息可平!”
庄少游一听,心里暗骂,这个老狐狸想干什么?让本将军去平叛?想得美!不去!
殿上的何莲一听,赶紧附和道:“太傅所言甚是,正所谓,能者多劳,青州黄巾余孽横行多年,至今未除,先帝在时,每每想起此事,皆是扼腕叹息不已,少傅身为先帝托孤之重臣,天下闻名之良将,又身居大将军之高位对此当然是义不容辞!”
庄少游抬头望去,正好看到何莲那副落井下石的得意样子,顿时恨得牙根痒痒,却有无可奈何,董卓则是耸耸肩,表示无能为力。
庄少游很想拉董卓一起下水,但想了想,还是算了吧,这种损人不利已的事不提也罢!
新帝刘辩的第一次大朝会经历了一番风雨之后,总算是落下帷幕,在太傅袁隗的带领下,总共筹集了一亿五千万钱,充作军费,大部分用于加强朝廷军备,任命吕布为卫尉,在洛阳募兵一万,重组禁卫南军,宋宪被任命为虎贲中郎将统领五千铁骑,侯成为羽林中郎将统领新募的步兵,二人皆归吕布统领,一时间,名不见经传的吕布成为洛阳炙手可热的人物,竟有盖过庄少游的势头。
而少傅、大将军庄少游,则被朝廷任命为平叛总指挥,带兵前往青州平叛!
庄少游面沉如水的回到荣府,心情糟糕到极点,何莲很无耻的以朝廷内交外困为名,只象征性的拨了一千万钱给庄少游作为出征的军费,不足的部分当然是由庄少游自己承担。
一回到府上,没心情休息,直接召集众人议事!五天后就要出征,洛阳这边许多事情需要安排一下,而且庄少游很犹豫,到底要不要借机彻底离开洛阳这个大漩涡,因为,根据历史的走向,洛阳很快就会出现大动乱,群雄伐董已经迫在眉睫了!
此次大朝会,洛阳公卿尽数列朝,身居执金吾高位的乐进自不必说,田丰和荀攸也是一同上朝,对于朝堂上的事当然是很清楚,不过其他人却是不知道的。
庄少游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之后,周天和荣华皆是眼皮一跳,乐进、田丰、荀攸三人则是沉默不语,方才这一路上三人都在思考此事的利弊。
庄少游见众人沉默,便开口说道:“情况便是如此,既然青州是势在必行,那就请诸位议一议该如何安排吧!诸位无需顾忌,尽管畅所欲言!”
荀攸犹豫再三说道:“将军,太后此举无非想要将将军支离洛阳,好方便其与董卓独揽大权,属下以为青州之行还是轻装简行,象征性的敷衍一下,早去早回得好!”
“非也非也!洛阳故然值得留恋,但俗话说得好:有得就有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属下倒是以为既然要走,不如走得彻底一些!太后不是要独霸洛阳么?将军索性就顺水推舟,卖个人情给太后又何妨?”
荀攸见状赶紧反驳道:“元皓此言差矣!洛阳乃大汉天子之所在,将军辛辛苦苦经营许久,投入巨大,方有如今之有利局面,公达以为洛阳弃不得!子不闻挟天子以令诸侯乎?”
田丰呵呵一笑:“公达兄所言甚是,挟天子以令群臣,事半功倍!但是公达兄莫要忘了,这天子刘辩做得,其他人也未必做不得!况且刘辩对将军恨之入骨,可不容易掌控呢!”
庄少游听得心头一惊,这两个家伙说得也太**裸了,这简直是要造反哪!不过又不好批评他们,毕竟刚才是自己亲口所说:无需顾忌,畅所欲言!
其实,庄少游哪里知道,自党锢之祸以还,天下士子对大汉天下寒心久矣,而当今天子刘辩的德性又是那般不堪,像田丰和荀攸这种有识之士当然是对其不屑一顾,这里都是自己人,绝对不会出问题,所以才敢说得如此肆无忌惮。
荀攸不忿,还想再驳,却被庄少游及时制止,良性竞争是好的,但不能伤了感情!
&nnsp;
e
………………………………
第二百五十八章 田丰运筹
庄少游制止了荀攸和田丰的辩论,转而对乐进等四人说道:“文谦、公祐、占天,升才,你们三位可有何看法?”
乐进一本正经的说道:“属下没有什么看法, 唯愿誓死追随将军左右!”
潜台词就是:出征请带上我!我不要留在洛阳!
这就是乐进的想法,庄少游一阵头疼,其实他很想将乐进留下来打理洛阳的事情,乐进允文允武,办事沉稳牢靠,洛阳这么复杂,交给其他人还真是不放心。
暂时不予理会,继而看向孙乾、周天、荣华三人,荣华当即讪讪一笑:“属下只是一介商人,打仗也派不上用场,若是将军离开洛阳,那属下就去辽南吧!”
庄少游翻了个白眼,这个胆小鬼,想趁机开溜,真是没出息!
周天呵呵一笑:“属下一切听从将军大人吩咐!”
孙乾也是笑着说道:“惟将军之命是从!”
荣华见状也是赶紧附和:“属下也听从将军大人安排!”
了解了众人的态度,庄少游转向田丰问道:“元皓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田丰恭谨的说道:“将军,属下以为洛阳绝非久留之地,如今董卓势大,特别是招降并州人马后,实力急剧膨胀,前几日西凉来了一批铁骑,属下听闻这才仅是援军的先头部队,后方还有数万的西凉精锐正在赶赴洛阳,董卓兵聚洛阳,显然是决心不惜一切拿下洛阳,继而执掌天下!至于其有无异心,已然不重要!
俗话说:水到渠成!野心永远是伴随着权力的增加而膨胀!
纵使董卓现在并无代汉之心,但日后大权在握,位极人臣之时,定然也会生出许多波澜!特别是董卓手下军师李儒,属下观此人面相,便知其心机深沉,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此人推波助澜,董卓定会做出些大逆不道之事来!一山不容二虎,将军若继续留在洛阳,定会与董卓冲突,到时不但是个两败俱伤之局,而且还要与董卓共担祸乱朝纲之罪名!
方今天下乱象已成,今日朝会又准许地方募兵,虽属情非得已,然此乃取乱之道,他日定会群雄并起,而洛阳将成为天下之焦点!将军年少有为,三月之间便在洛阳异军突起,名扬天下,已然为天下群雄所妒,他日定然群雄之共敌!将军本为是非之人,而又恋栈在这是非之地,焉有不生是非之理?
方才公达所言,挟天子以令诸侯,属下深以为然,方今天子刘辩年少无知,又昏庸无道,心狠手辣,刻薄寡恩,比之先帝亦有不如,今日朝会,三公已去其二,只有司徒王允恋栈不去,群臣之心已寒,而刘辩之皇位定不久已!
若是将军留在洛阳,太后与董卓定然会因此而联结以对将军,若是将军就此离去,董卓与太后日久定生嫌隙,自乱阵脚!今日重组卫尉就是明证,吕布虽属董卓麾下,然其本并州人士,新附董卓不久,根本未曾归心,只要太后稍加挑拨,吕布定会生出异心!将军,洛阳不可久留!此乃天赐良机也!即使没有此事,属下也要劝谏将军趁早离去!”
庄少游听后深以为然,洛阳之行,至此基本圆满,而且还超出预期许多,可以走了!其他众人也是点头称是,荀攸长叹一声:“元皓高见,公达自愧弗如啊!”
田丰却是呵呵一笑:“公达过谦了,古人云: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元皓长于大势,而短于计较;公达则反之,吾二人当同心同德,共佐将军,以成大事!”
荀攸也是郑重地点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元皓胸怀广阔,公达惭愧之至!”
一时间,皆大欢喜!最欢喜的当然是庄少游,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人若是窝里斗,那庄少游最是头疼,如今一笑泯恩仇,同心同德,那是再好不过!
田丰长于大局观,而荀攸工于心计,取长补短,大事可成!
庄少游哈哈一笑:“既然有了定论,那咱们再议一下如何实施!”
荀攸微微一笑:“将军,诚如元皓所言,若是离开洛阳,将军可向太后提出些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