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清-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写书的人都知道,一本原创书的出炉有多难。更别说要写一本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了。纪晓岚即便再聪明,就算再给他十个脑袋,他一个人也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工作量,整个翰林院也不行。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抄!

    抄谁的?!自然是明朝的永乐大典。

    只要找到《永乐大典》,然后一一审核,将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东西一一删去,《四库全书》在乾隆爷倒下之前问世,极有可能。

    这也是纪晓岚的期限,亦或者说是死期。

    纪晓岚很着急。

    和大人也很着急。这么大一份功德,他自然也上搀和上一笔。能够青史留名,这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的。

    第二天,和大人找到了乾隆爷。

    “怎么?!纪晓岚拜托你要我细查翰林院搜寻《永乐大典》?!”

    “不是的,万岁爷。奴才是无意中得知的此事,编修《四库全书》离不开《永乐大典》,所以奴才恳请皇上细查翰林院。”

    “不是已经找过一回了吗?!”

    “皇上息怒。奴才只是推断《永乐大典》可能还在翰林院,不敢保证一定能在翰林院找到《永乐大典》。奴才是查书心切,希望能为《四库全书》尽一份力,所以才疾病乱投医……”

    “哦?!那你是怎么推断的?!”乾隆爷有些不悦了:擦,你丫是猜的。

    “奴才曾仔细研究过《永乐大典》的藏书地点。《永乐大典》自编成以来就一直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又将此书带到了北京城,一直存放在皇宫内。明嘉靖三十六年,宫里曾发生过一场大火,火灾过后,嘉靖曾命令将《永乐大典》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正本依旧存放至南京的文渊阁。后来,《永乐大典》的正本遗失,重录的副本一直保存在明朝的档案库内,再后来又移至翰林院。所以奴才推断这《永乐大典》的副本一定保存在翰林院的某处。”

    “真么想到,你居然还把《四库全书》的事情放在心上,朕念在你一片忠心,就不怪罪你了,起来吧!”

    乾隆爷是很严肃的,一代帝王不容的丝毫亵渎。历史上对他是这样评价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

    他积六十余年努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把皇权推到了顶点。他的乾纲独断,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他蛮不讲理地利用专制权力,对社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密控制,使所有人都不敢乱说乱动,消灭了任何不稳定的萌芽。

    他推行“臣奉君,子遵父,妻从夫,不可倒置也”的机构制度,强调不得“越级上访”,对于群众的聚众抗议,维护自己的权利,他总是视如大敌,一再强调要“严加处置”,甚至“不分首从,即行正法”;因此,普通民众无论被贪官污吏如何压榨剥削,走投无路,也只能听天由命,不得“越级上访”。而对受百姓反对的官员,加以保护,“于官员应得处分,不即汲汲究治。独虑匪徒因此长奸,不可不防其渐也”。

    不知道你想到了什么,反正我是想到了什么。

    三个字:说不得。哈哈……。

    “谢皇上!”和大人磕头致谢。

    “都查过一遍了,再查一遍,不免有些荒唐……。”和大人的推断虽然很历史,但乾隆爷却并不相信,他更相信自己的威信:擦,老子让你们查了,居然没查到,你们还想不想干了?!“咳咳咳……。”

    “皇上!”和大人见状,忙赶了过去,轻轻地为他捶背,又将痰盂端了过来,让他吐痰,之后递过茶水,让他漱口。一阵忙乱之后,乾隆爷终于缓过神来,坐在那里重重地喘着气。

    其实乾隆是个运气非常好的帝王,用度娘的话说,他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原因有三: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

    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

    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三位皇帝―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给他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乾隆爷老了,身体再好,也禁不住时间的折腾。他这一咳嗽,给了和大人机会。

    “皇上,您不碍事吧?!要不给您传太医过来瞧瞧?!”

    乾隆无力地摇了摇头。

    “皇上,都是奴才不好,刚才惹您生气了,还请皇上降罪!”

    “起来吧,你也是一片忠心,为《四库全书》着想,朕又岂能怪罪于你?传旨吧,让翰林院好生查找。你也去帮着他们找找,倘若真的找到了《永乐大典》,朕不吝赏赐!”

    “圣上英明!”和大人笑了,“《永乐大典》定然还在翰林院,这功我领定了!”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很快,和大人意识到了一件事:纪晓岚找不到的东西,他找起来同样费劲。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四十六章 荣升正总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和大人很快就为他的自以为是付出了代价。

    没有。

    翻遍了翰林院都没有。

    擦,不可能啊!

    中国古代的藏书在清朝发展到顶峰,无论是公藏还是私藏,都已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尤其是翰林院,更是被公认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图书馆。要想在这卷帙浩繁的翰林院内找到《永乐大典》,无异于大海捞针。翰林院士怨声载道:这不是玩呢吗?!

    “依我看,《永乐大典》一定是在李自成攻占北京的时候,被他垫马脚了!上哪儿找去?!”以为姓朱的翰林抱怨道。

    “我看也是,要想找到这《永乐大典》,除非是出现奇迹。翰林院几经战火,《永乐大典》如此贵重之物,恐怕早就让人抢光了。”另一位翰林附和道。

    “哎……。”总篆官纪晓岚童鞋一声长叹。

    “同志们,《永乐大典》对我们《四库全书》的编撰工作意义非凡,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找到他。没有他,《四库全书》就不能按时完工,到时候诸位恐怕难辞其咎。望大家能给我和桓雒孀樱僦匦伦邢覆檎乙换亍N蚁嘈牛队览执蟮洹繁厝徊卦诤擦衷褐小<痛笕耍的兀浚 焙痛笕宋实馈

    “和大人说的是,找不到《永乐大典》,我们都吃不了兜着走。诸位就再辛苦一下,加个班,工作餐我给大家订红烧肉!”纪晓岚童鞋何等聪明,当下鼓舞士气道。

    “哎……。”众人纷纷奔赴工作岗位。

    “多谢纪大人!”和大人向纪晓岚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诶?!和大人哪里话,大家都是为皇上效力,查找《永乐大典》乃是分内之事,我这个总纂官理应负全责!”纪晓岚童鞋忙回了个大礼。

    “纪大人*岗敬业,不辞辛苦,我定然向皇上如实禀报!”

    “全杖和大人抬举!”

    “哈哈……。”这个小老头真会说话。

    会说话是必须的,要不然他以一个汉人的身份,也不可能在满洲人统治的政府里一连干趴下两任领导,最后还落了个善始善终的结局。

    享年82岁。纪晓岚童鞋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对了,和大人,你怎么这么肯定《永乐大典》就在翰林院中?!”

    “直觉!”

    “嗯?!”纪晓岚童鞋石化了:擦,这不扯呢嘛?!

    众人从早忙到晚,三天过后,将翰林院翻了个底儿朝天,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和大人,没有啊!”纪晓岚童鞋报告道。

    “不,一定是我们疏忽了什么地方。对了,纪大人,这是什么地方?!”和大人指着眼前的一个亭子说道。

    “这是‘敬一亭’。”

    “敬一亭?!”

    “所谓‘敬一’是指对孔学的专一敬业之意。”

    和大人点了点头,走了进去。亭中空无一物,正中摆着一副孔子的画像。

    “这里也找过了吗?!”

    “都找过了,这已经是第三遍了。里里外外,犄角旮旯全找过了。和大人,这里一目了然,也没什么东西,我看我们还是去别处找找吧!”

    “不然,纪大人,你且看这幅孔子画像有何奇怪之处?!”

    “奇怪?!”纪晓岚仔细端详了一番画像:画中孔子长袖大氅,面带微笑,右手中拿着一本书,一副为人师表样子,却是再普通不过。“和大人,难道这幅画像有什么不妥吗?!”

    “呵呵,”和大人笑了,“纪大人请看孔夫子手中拿着的那本书。”

    “书?!一本普通的书啊,有什么不妥吗?!”

    “,但拿着书的手却不是普通的手。纪大人,您再仔细看看,孔夫子拿着书的手有什么异常之处?!”

    “诶?!是啊,孔夫子的食指似乎没有贴在书上。但这又有什么不合理吗?!每个人拿书的手势都不一样啊!”

    “纪大人,您没学过武,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孔夫子的手中虽然拿的是书,但你若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手势其实并不是拿书的手势,而是一个剑诀。”

    “剑诀?!”

    “请手式,“仙人指路!”和大人笑道,“来人啊,搬个梯子过来,到顶架上好好搜寻一番!”

    旁边的工作人员连忙找来了一架梯子,爬了上去。

    “大人,这上面有东西。”

    “什么东西?!”

    “是啊!”

    “什么?!我瞧瞧?!”纪晓岚不淡定了,六十五岁的人了,居然像猴子一样窜了上去。“难道还真让他给蒙对了?!”

    “擦,真是书!”

    养心殿

    “和。闾A恕U婷幌氲剑队览执蟮洹肪尤蝗媚愀易帕恕鼻∫幻嫘ψ欧醋攀种械摹队览执蟮洹罚幻娑院痛笕说墓ぷ髂芰Ω枇烁叨鹊目隙ā

    “全赖皇上洪福!”

    “快拉倒吧,你就别在那儿得瑟了,你有几把刷子,老子还是很清楚的。这样吧,《四库全书》进展缓慢,而你又擅长‘搜书’,朕就命你为《四库全书》的正总裁,全面统领协调《四库全书》的编撰工作吧!”

    “奴才不敢,请皇上收回成命!”先推拉一把再说。

    “哦?!怎么,你不愿意?!”

    “皇上,纪晓岚纪大人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才是《四库全书》正总裁的不二人选。”

    “纪晓岚的才学我自然清楚,但你也不比他差啊!你文武双全,做事果决,善于机变,精于协调。现如今,这《四库全书》馆内有两个派别:一个‘汉学派’,一个‘宋学派’,双方一直争执不下,意见极难统一……。”说着说着,乾隆爷皱起了眉头。

    “两派之争,奴才有所耳闻。‘汉学派’注重儒汉学说,代表人是戴震。他反对宋明理学的空谈心性,治学态度虽然严谨,但方法较为缜密。但是编书是件繁琐的事情,他的方法有时候脱离了实际。”

    “没想到你连这个都知道,接着往下说。”

    “至于‘宋学’,应该以大名鼎鼎的翁方纲和姚鼐为首。他们对‘汉学’针锋相对,时常加以批判。”

    “说得好!”

    “所以,正如皇上所说,《四库全书》的修编,必须协调好这两大派别,使二者同心协力,心向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四库全书》的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

    “不错!”

    “能够参与《四库全书》编撰工作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恃才傲物,各有各的脾气,必须软硬兼施才能奏效。学术之争是学术,不能涉及到个人,不同的学派的人要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只有这样,双方才可以和平相处,共同完成皇上布置下来的任务。”

    “好,看来这《四库全书》的正总裁一职非你莫属了!”

    “皇上,纪大人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奴才过去,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再推一次。

    “不然,纪晓岚虽然才学过人,但要编撰《四库全书》,光有才学可是不够的。就比如这《永乐大典》,虽然缺失了2422卷,但如果没有你,纪晓岚就是把翰林院给翻过来,他也找不到啊。所以,工作上的事情你交给纪晓岚就行了,但这正总裁一职就非你莫属了!”

    “妥!”两推已过,该拉了。不过这话和大人是不能明讲的,这时候要讲究给技巧。“万岁爷,我真的是不合适,但您这么逼我,我也没办法,只好勉为其难了。”记住,一定要找到这种感觉。

    领导找你谈话,尤其是在考虑你升职时,你必须要注意的一点。不要表现得他兴奋,一定要为难,才能显出你的深沉。

    深沉就是稳重,只有稳重,才能让领导放心。领导越放心,你的空间也就越大。

    升!

    最后补上一句,昨天‘wdg3553’仁兄赏了一章更新票。按理说兄弟给了面子,我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得报答不是。本想明天一连更他五六章,12000字达不到,一万我还是能勉强拼上一拼的。不巧的是,今儿刚下班,领导下命令了,明儿要值班。我这不是催的吗?!所以,在这里先对‘wdg3553’仁兄说一声:“对不住了,兄弟!”等过两天吧,12000字,绝对一天给你更上,只多不少。另外,还要谢谢你的打赏,100起点币我打赏回去了。你这么支持哥,哥不能让你吃亏。

    其实兄弟之间最在意的是什么?!交情!你能来捧哥的场,哥就已经很高兴了。以后别再给更新票了,要给你就给俩赏钱!哈哈。。。。。。。。。

    兄弟们,还是那句话,哥忙啊,理解万岁!等哥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再好好给你们写,跟你们好好唠唠成功路上的那些事儿!今儿就一更了,啥也别说了,都在心里哈。。。。。。。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四十七章 青史留名

    能够掺乎上《四库全书》,和大人很高兴。

    自古以来,盛世留名无非两种途径:第一,成为最高领导人;第二,成为一个‘家’。

    史书我们都看过,也都学过。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我们不难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无论哪个朝代(太平盛世),它介绍的无非就是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三大块儿。

    政治上我说了,成为最高领导人,你铁定能青史留名。经济是和政治挂钩的,都是人家领导干的事儿。领导当好了,推行某一项政策把生产力搞上去了,留个名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最普遍、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留名形式就要数第二种了:成为一个‘家’。

    作家也好,艺术家也罢,只要你在艺术和文化这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想要青史留名,难度不大。

    上下五千年说的是什么?!文化!

    乱世留名相对来说就很简单了:只要你能打能杀,不怕死,能与最高领导人沾上边,而且运起很好,在与人拼刺刀的时候被先挂了。想要留名,轻而易举。

    乱世出英雄。而且是量产的那种。

    这句话不是空话。

    那艺人呢?!呵呵……

    我想说的是:成名的人不一定够留名,但留名的人当年绝对都很出名。

    远的我们不说,就说几十年前,艺人在当时被称为戏子。戏子是什么?!

    婊子!

    婊子想要留名也不是不可能,但你一定要与政治和文化的某一方面搭上边。例如虞姬和陈圆圆。

    留名青史与遗臭万年并不冲突。

    名留青史的人不一定遗臭万年,但遗臭万年的人一定会名留青史。

    和大人在史书上留下了一笔,极不光彩的一笔。虽然不光彩,但人家毕竟是留下名了。

    留名就是一种成功!

    和大人与乾隆爷搭上了边儿,而且这么能折腾,想不留名都难。但和大人并不满足,政治上留名还不够,文化上他也要插那么一下。

    一下,《四库全书》就不纯洁了。

    涉及的领域多了,曝光率就高。曝光率越高,留名的持久度也就会越长。

    和大人自从出任《四库全书》正总裁之后,工作非常努力,为《四库全书》搜来了很多书。

    出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地方:一是国子监和内务府,二是乾隆爷的‘天禄琳琅’。

    国子监和内务府中藏有各朝实录、玉牒与《大清会典》,还有很多宋、金、辽、元、明代的善本。而乾隆爷的‘天禄琳琅’(私人图书馆)中,专藏宋、元的孤本。这些书用五色织锦封面,宣绫包角,每册书的封面和封底衬页上都钤着‘古稀天子之宝’、‘八徴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天禄琳琅’、‘天禄继鉴’等五方御玺,称之为‘乾隆五玺’。

    ‘天禄琳琅’中的书是不外借的,和大人就打报告、递申请,派人去抄。起初,那些学识渊博,为人清高的翰林们对和大人十分不满:你丫乡试都没过还敢指挥我们院士?!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如今见和大人八面玲珑,将所有事情都做得合情合理、井井有条,渐渐也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最终积极配合起和大人的工作来。

    领导就是领导,人际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发现没有,官儿当得越大,脾气就越好,凡事都能办得非常圆通。他也许没什么本事,但一定能喝、能吹、能拍。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是关系的社会。

    形势永远要比人强。

    势来源于关系。

    出事儿了,别怕,找人!

    捧场的人越多,你事儿解决得也就越快。

    用领导的话说:多大个事儿?!

    没人?呵呵,愁死你!

    其实,父母给我们留下来最宝贵的东西,并不是房产和金钱,是关系。

    关系成就一切,关系铸就未来。

    钱散人聚,人聚钱来。

    大家伙切莫舍本求末。

    和大人的势很大,说白了,关系很复杂:不服,弄死你!

    就这样,《四库全书》的编修工作进展神速。终于,《四库全书》的工作进入了尾声。和大人拿起一份手稿,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于是他找到了纪晓岚和陆费墀(chi)。

    纪大烟袋我们很熟悉,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一下陆费墀。这货能够留名,完全是沾了文化的边儿。

    陆费墀(?—1790),陆费,复姓,字丹叔,号颐斋。

    浙江桐乡人。

    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充《四库全书》总校官。

    乾隆五十二年,因《四库全书》讹谬甚多,受罚独重。

    革职后,于乾隆五十五年郁郁而死。

    死后犹将原籍家产抄出,作为添补江南三阁办书之用。

    从上面的资料不难看出,陆费墀童鞋混得很惨。连个出生年月都没留下,最终还落了个死不瞑目的下场。

    相比之下,《四库全书》的另一位总纂官-陆锡熊,混得就比他好。

    其实也说不上太好,就是稍微好了那么一点。

    这货有生卒年月,最后是累死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陆锡熊童鞋的悲催一生:

    姓名:陆锡熊,字健男(人家这字起的,够后现代),号耳山。

    职业:清学者、图书馆官员。

    籍贯:上海人。

    工作经历: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召试授内阁中书,累迁刑部郎中。初奉命编《通鉴辑览》,深得乾隆帝赏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库馆开,召他与纪昀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纂《四库全书》,出力较多。又编《契丹国志》、《胜朝殉节诸录》、《河源纪略》等书。

    五迁左副都御史。

    《四库全书》编成后,因书中有伪谬之处,责令他重新校正,其写官所需费用,责令由他和纪昀分担。接而又令他到奉天文溯阁,负责校正、辑补阁中藏书,因劳其身心,旋即卒于奉天。

    代表作品:《篁村诗抄》、《宝奎堂文集》、《补陈收礼志》、《陵阳献征录》

    据历史记载: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以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下设纂修官、分校官及监造官等400余人。

    上面我们说了陆费墀和陆锡熊,也就是传说中的‘二陆’,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与《四库全书》沾边的最后一个人-鼻烟壶-孙大人的结局。

    相较于陆费墀和陆锡熊,这货的命运都可称之为逆天了。

    因托了和大人的光,《四库全成之后,他升了。

    太常寺少卿。

    享年76岁,卒于军中,也算是善终了。

    和大人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英年早逝,寿45岁。

    《四库全书》是一部旷世奇作,但同时他也是一部诅咒之书。但凡跟它沾上点边儿的人,结局都不怎么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