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清-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霁雯俏脸一红,也是精光四射。

    干柴烈火。还等什么?!干吧!

    俗!

    我们和大人是那种人吗?!

    淡定,这种时候一定要淡定。

    “霁雯……”和大人在新娘子身边坐了下来,撑着帐篷认认真真地对她道:“我知道我现在什么也不能给你,不过我一定会努力读书,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绝不辜负了你的一番美意。”

    “嗯!”霁雯嗯了一声,扑进了和大人的怀抱。

    和大人热啊,想脱衣服。于是伸手去解腰带。霁雯伸手止住了他:“放着我来!”

    脱光了和大人,霁雯也热了。热了怎么办?!脱呗!这时候,和大人的风度显现出来了:你先去卸妆,卸完了妆你自己脱。

    看着霁雯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落地,和大人不蛋定了。一下子将霁雯扑倒了在了床上。后面的事情就是‘电影’里面的情节了。

    两个光溜溜的俊男靓女你摸摸我,我摸摸你,嘻嘻哈哈,支支吾吾,然后就是‘啪’‘啪’‘啪’‘啪’,‘嗯’‘嗯’‘嗯’‘嗯’。

    一个说:“你真美!”

    一个说:“你好大!”

    一个说:“你真是太美了!”

    一个说:“你好猛啊!”

    啪啪啪啪,嗯嗯嗯嗯。

    三更过半,二人相拥入睡!

    其实早在和大人第一次进入英府,英廉就已经偷偷安排霁雯在暗地里观察他了。倘若自己的宝贝孙女儿相不中,英廉也不可能违了孙女儿的意。毕竟,那是他唯一的血缘亲属。

    霁雯也是饱读诗书,更何况家世显赫,根本就不把和大人的身份放在眼里,自己喜欢就行。和大人英俊潇洒,儒雅识礼,又学识渊博,她一眼就相中了这个‘穷小子’。从那以后,霁雯时常要祖父给和大人兄弟送去精美的菜肴。他们换季的衣服也都亲自选好,差人送去。在她心里,她早就将自己以身相许了。

    所以,新婚之夜,她放得很开。和大人趁虚而入,更是尽展雄风,两人都很满意。

    第二天,辛苦耕耘了一夜的和大人,腿软了。霁雯更惨,下不了床了。看着床单上那一滩血红,和大人心里一酸:终于有了个家了!

    这场婚姻给和大人带来的实在是太多了。从英廉、霁雯哪里,他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他暗暗发誓,日后一定要名字他们祖孙俩的大恩,好好报答。

    他并没有完全沉浸在婚礼的喜悦中,他明白,自己已经具备了为官处事所必须的的知识和能力。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这场东风,就是科举考试。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十一章 擦,跑偏了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清朝的科举在皇太极时期就已经开始举行了。

    清朝的科举制度仿照明朝,由礼部负责,分童试和正试。通过童试取得生员资格,然后才能参加正试。

    正试考试的第一级是乡试,每三年一次。生员、监生、荫生、贡生、官生以及经考试合格的都可以参加。

    和大人因为在咸安宫官学读书,所以可以参加这次乡试。

    乡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八股文七篇,第二场考论一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五道。考中后成为举人(和大人的老师,吴省兰就是个举人。),第一名称之为‘解元’。

    英廉对和大人此次考试的期望是很大的,他知道自己这个孙女婿的底细,一个小小的乡试还难不住他。不过他还是不放心,考试前一个月,他将和大人叫到跟前,细心地加以嘱咐。

    “我看你这些日子读书读得很勤奋,不知道你准备得怎么样了?!”英廉语重心长地道。

    “祖父,我虽然很努力,不过近来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了。”和大人的语气里透漏出隐隐地担心。

    “怎么回事?!”英廉有些糊涂了。

    “乡试的内容不外乎两种文体,八股文和试帖诗。我对八股文很是讨厌,一直学得不是很好。”和大人慢慢地道。

    “你讨厌八股文?!此话怎讲?!”英廉皱起了眉头。

    “八股文格式死板,首先的破题要说明题意,随后的承题进一步说明题意和文章主旨,然后起讲开始议论,由人手引入正题,然后还有起股、出题,在有中股与后股发挥题意,束谷要说完意犹未尽的话,再由收结收束全文。这格式内同应该如何进行我虽然了解得十分清楚,但对于做这样的文章却一直没有兴趣。这种格式约束了人的思维,让人无法再框架里真正写出自己的想法,我无论怎样练习,都没有什么进步。”和大人感慨道。

    “哎……”英廉叹了口气“那试帖诗呢?!”

    试帖诗是乾隆二十二年后的乡试、会试才有的,是一种五言八韵诗,内容主要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内容。也就是说要充满正能量,宣扬红色精神。

    “试帖诗我倒不担心,在官学的时候学了许多做诗的方法。”

    “那就好,你的底子不错,这几年度了不少法也不错,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文章内容再好,即便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倘若书法不行,仍是无法选中。你这年苦练的书法这次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英廉这番话似乎是在安慰和大人,其实他更是在安慰自己。

    希望这次他真的可以顺利过关。

    “祖父,我有一事要问。”

    “你问吧!”

    “科举考试中作弊现象严重,咱么不会吃亏吧?!”和大人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他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之前在丑科殿试之后,乾隆爷就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事情是这样的。乾隆爷复查考生的卷宗,打开第一名的一看,考生:严本。卷子中有这样两句:‘人心本浑然也,而要必严办于动静之殊。’注意前半句的第三个字和后半句的第四个字,分明就是严本的名字。

    乾隆爷不淡定了,又拿起第二名的王世维的卷子,结果卷子中竟有‘维皇降衷’的句子。第三名鲍之钟的卷子,卷中有‘包含上下’的句子,包即是鲍字的一半,又同音。到了第五名程阮那里,试卷里也说“成之者性也”,成与程同音。为什么这前几名的卷子里都含有考生的名字?!难道是巧合?!这样的巧合似乎也太巧了点吧?!

    这是什么?!这是作弊!你们糊弄傻子呢?!

    乾隆爷雷霆震怒,觉得自己的智商被无下限地侮辱了。一道旨意下去:叫军机大臣们连夜会审,我倒是要看看究竟谁这么大胆子,敢在老子面前搞这套把戏?!

    结果不用多说,原来的第一、二、三、五名的卷子全都排在了末尾,乾隆爷顿感欣慰。

    跟老子玩脑筋急转弯,你们还嫩点儿!

    这件事情轰动朝野,也不知双规了多少高干,最后才渐渐平息下来。

    其实乾隆爷这也是大惊小怪,作弊这种事情在我们华夏可谓是屡见不鲜。像这种作弊的方法,早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是我们玩剩下的了。

    在明朝,作弊的招数由低到高,大致可分为四种。

    最初级的作弊方式,是夹带,所以明朝规定,进入考场时,每人只能携带笔墨,进考场就把门一锁,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考完才给开门。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比如把毛笔凿空,里面塞上小抄,或是在砚台里面夹藏,更牛一点的,就找人在考场外看准地方,把答案绑在石头上扔进去,据说射箭进去的也有,面对新局面,朝廷规定,毛笔只能用空心笔杆,砚台不能太厚,考场内要派人巡逻等等。

    这是基本技术,更高级一点的,是第二种方法:枪手代考,明朝的同学们趁着照相技术尚未发明,四处找人代考,当然朝廷不是吃素的,在准考证上,还加上了体貌特征描述,比如面白,无须,高个等等。

    以上两项技术,都是常用技术,且好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所以流传至今,且发扬光大,今日之大学,继承前辈遗志者,大有人在。

    但真正有钱,有办法的,用的是第三种方法――买考题。

    考试最重要的,就是考题,只要知道考题,不愁考不上,所以出题的考官,都是重点对象。

    但问题是,明代规定,知情人员如果卖题,基本是先下岗再处理,轻则坐牢,重责杀头,风险太大,而且明朝为了防止作弊,还额外规定,所有获知考题人员,必须住进考场,无论如何,不许外出。

    所以在明朝,卖考题的生意是不好做的。

    虽然买不到考题,但天无绝人之路,有权有势的同学们还有最后一招杀手锏,此招一出,必定上榜――买考官。

    不过,这些考官并不是出题的考官,而是改题的考官。

    是的,知不知道题目并不重要,就算你交白卷,只要能搞定改题的人,就能金榜题名。

    但问题是,给钱固然容易,那么多卷子,怎么对上号呢?

    最原始的方法,是认名字,毕竟跟高考不同,考试的人就那么多,看到名字就录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从此以后,试卷开始封名,实行匿名批改。

    但作弊的同学们是不会甘心失败的,有的做记号,有的故意在考卷里增大字体,只为对改卷的考官说一句话:我就是给钱的那个!

    这几招相当地有效,且难以禁止,送进去不少人,面对新形势朝廷不等不靠,经过仔细钻研,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对策。

    具体方法是,所有的考卷收齐后,密封姓名,不直接交给考官,而是转给一个特别的人。

    这个人并非官员,他收到考卷后,只干一件事――抄。

    所有的考卷,都由他重新抄写,然后送给考官批改,全程由人监督。

    这招实在太狠,因为所有的考卷,是统一笔迹,统一形式,考官根本无从判断,且毫不影响考试成绩,可谓万无一失。

    不过,还是有人破解了这种统一抄写制度。

    虽然笔迹相同,试卷相同,但这个方法,依然有漏洞,依然可以作弊。

    作弊的具体方法是,考生事前与考官预定密码,比如一首唐诗,或是几个字,故意写在试卷的开头,或是结尾,这样即使格式与字迹改变,依然能够辨别出考卷作者。

    够牛了吧?!

    你错了,这还不是作弊的最高境界。

    作弊中的最高技巧――买朝廷。

    买考题、买考官都太小儿科了,既然横竖要买,还不如直接买通朝廷,让组织考试的人,给自己定个状元,直接到位,省得麻烦。

    这下服了吧!

    “哎,这种事情屡禁不止,毕竟是关系到一辈子的大事啊!有些人心甘情愿冒些风险,也要搏上一搏啊!咱们不能做那种事情,只管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对于这样的事情,英廉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要知道,敢在乾隆爷面前玩猫腻,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人都爹妈生的,哪一个也没有两个脑袋,谁不知道珍惜。敢这样做的人,只有一种人。这种人的地位绝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英廉官职虽高,但还动不了这种恐怖的存在。更何况他本人非常正直,对于投机取巧的事情极其厌恶。我们和大人想要借他点光,是绝对不可能地。

    “好,那我就尽力而为吧!”和大人点头答道。

    很快,乡试的日子到了。

    第一场考的就是和大人最为头痛的八股文。和大人早就将八股文看得明明白白,它把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束缚在四书五经里,把人的思想弄僵。这些人只会把那些脱离实际的东西背得滚瓜烂熟,胸中却一治国之策。他对于那些只会写八股文的书呆子十分看不起,可是那些人却可以飞黄腾达。

    和大人打开卷子,考题是要他针对《论语》中孟公绰一节写篇文章。

    孟公绰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知道,那丫是老夫子眼中的一个以清廉而著称于世的完人。不过,老夫子认为他只适合做一些大国的世家大族,如晋国的赵氏(赵氏孤儿),魏氏的家臣,而不是适合做一些小国的如滕、薛这样小国的栋梁之臣。(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对于孟公绰,和大人自然十分了解。他也十分赞同老夫子的话。孟公绰虽然不贪,但要做士大夫,并不是光靠廉洁就行的。官做得越大,胆子就得越大。前怕狼后怕虎,小事小非地计较个不停,永远也做不成大事。

    总之,要猛。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自古皆然。

    想到这里,和大人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写了起来。他的想法虽然不错,但真要是套进八股文的条条框框,和大人的智商明显不够用了。写着写着,马上就要交卷了,他这才发现:擦,跑偏了!

    还没等他出考场,和大人就已经知道,这次考试,砸了。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十二章 名落孙山后

    八股文之后是考论,随后是经史时务策五道,和大人虽然知道此番乡试无望,但还是做着最后的努力。希望某些人眼拙,自己兴许就能侥幸过关了也说不一定。

    考完最后一场,他走出了考场,刘全在外面等着他。

    “少爷您出来了!车子都准备好了,英廉大人已经备好了酒席,等着给您接风呢!”刘全连忙小跑上前,兴高采烈地说道。在他眼里,少爷那么用功,又那么聪明,根本就没有考不好的理由。

    “走,我们回去。”和大人平淡地道,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这就叫宠辱不惊。

    上了车,帘子一拉,和大人的脸色忽然变得难看起来。为什么会这样?!自己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十年寒窗苦读,就落了个这样的结局?!

    那时可不比现在。现在大学多得是,无论你考多少分,只要有钱,都可以去混张文凭回来。那时候的大学可就一个,考上之后,金榜题名,一夜之间成为人上人;考不上,你这辈子就完了,没有任何出路,也没有人会看得起你。

    还记得课本上那个范进范大人吗?!他一听说自己中了举人,马上就疯了。为什么会疯?!那是他高兴坏了!鲁先生是想从侧面抨击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迫害,号召全国人民站起来,打到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那时候的中举,就跟现在考进了中央直属衙门的公务员,一个概念。前程似锦,前途无量,谁不激动?!

    “我该如何面对英廉大人?!又该如何面对霁雯?!他们对我寄予厚望,可我呢?!却失败了!”和大人越来越自责。这么多年来,英廉和霁雯不仅照顾她,就连他的弟弟也跟着沾了不少的光。想到这里,他的心揪得紧紧的。回家的路并不遥远,他真的希望这条路永远也走不到头。不过,马车还是在英府前停了下来。

    和大人一下车,霁雯就兴高采烈地跑了出来。在他眼里,这个老公的文采和床技一样的出色,他没有不让她不兴奋的理由。然而在当她见到和大人那张面无表情的脸时,她沉默了。什么也没有说,跟着他走进了府中。

    “祖父,孙女婿对不住您啊!”和大人来到英廉面前,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起来,起来。一次考试算不了什么,别放在心上。”英廉忙将他扶了起来。说不失望是假的,不过又有什么办法呢?!

    考砸了就是考砸了,谁也没办法。

    也许英廉此刻心里有些懊悔:自己应该在他中举之后再将霁雯嫁给他。

    不过现在一切都已经晚了。

    完了。

    就这样完了。

    “孙女婿曾经向您和霁雯保证,定要博取个功名,可如今辜负了你们的期望……”和大人心里很是羞愧,声音也有些颤抖了。

    霁雯站在一旁,扶起了丈夫。

    “一次考试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咱们也并不是只有考试这一条路可以走。祖父现在还有些门路,而且你还有爵位可以继承,我们还有的是出路。”霁雯劝道。

    她虽然只是一介女流,不过大道理人家还是懂的。毕竟,出身名门嘛!

    “霁雯说的是,你马上就可以继承祖上的轻车都尉了,怎么说也是正三品的官职。日后多多努力,是秃子早晚都会发光的。”英廉说道。

    和大人考场失意本在他意料之外,不过他还是看好自己的这个孙女婿。他一路浮浮沉沉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也不知经历过了多少大风大浪,什么人能混官场,什么人不适合,在他心里,明镜儿似的。他深信,他这个孙女婿早晚有一天会出人头地。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和大人会上去的那么快,快得让人有些发指。

    祖孙二人安慰了和大人一番,和大人渐渐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了出来。虽然已经搬掉了心中的大石头,但科举的失败还是让他尝试到了失魂落魄的滋味。放榜后,和大人落榜了。

    名落孙山。

    其实,和大人没有中举并不足为奇,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他并不适合科举考试。倘若这乡试考的是蒙古文或藏文,亦或者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那对于和大人来说小菜一碟,随手中个什么解元,一点儿也不成问题。但是,和大人还是为自己的失败付出了代价。发榜后,咸安宫许多同学找到了他。

    “考中了没?!咱们咸安宫的大才子一定是金榜题名喽?!”这些人明明已经看过了榜单,却有意为难和大人。他多年来一直被看做是咸安宫中的一朵奇葩,又攀上了尚书大人这棵高枝,让这些官二代们的心里很不平衡。凭什么你一个父母双亡的穷小子有这份福气?!

    “没中!”和大人淡淡地道。

    “没中?!这怎么可能呢?!咱们咸安宫第一才子怎么可能没中呢?!你要是不中,岂不是我们所有人都没有希望了?!哈哈哈哈……。”尖锐的笑声很是刺耳。

    “你们实在是太抬举我了,我真的没中。如果没有别的事情,我就先走了。”他知道这些人是在调侃他,想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可那一句话却是像尖刀一样刺进了他的心里,让他的心鲜血直流。但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快,宠辱不惊。他不想让他们看出来,他是个弱者。

    “告辞?!上哪儿去啊?!去找你那小媳妇儿?!还是你害怕了,想溜啊?!不用怕,我们是不会伤害你地……。”官二代们乐开了花。

    “我怕了吗?!”和大人暗自问自己,“不,我不怕,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不怕。”想到这里,他微微一笑,开口说道:“逃什么,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更何况我才疏学浅,什么‘才子’不‘才子’的,都是你们抬举我……。”说着,他哈哈大笑起来。

    官二代们愣住了:有病吧?!落榜了还能笑得出来?!

    “既然大家都来了,咱们也难得聚一聚,走,一起喝一杯去,我请客!”和大人拍了拍身边人的肩膀,爽快地说道。好像自己高中了解元一样。

    这帮孙子们傻了:这唱的是哪出啊?!其中几个机灵的率先反应了过来:“哎呀,我们家小强还没喂呢!我还有事儿,先走了……”

    “喂,等会儿我,咱们不是说好了去怡红楼吗……”

    “擦,今天约了人了,那小子孩子戏园子等我呢……”

    呼啦啦,一群人一下子散开了,一个没剩下。只留下和大人一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心如刀割。他怪自己没用,恨自己为什么就那么清高,为什么不把八股文好好学一学。他以为自己已经融入到了这个所谓的上流社会,可谁知一失败,就立即招来了所有人的嘲笑。他心里的良知就如吴省兰手中的戒尺,正一步步瓦解,最后支离破碎,体无完肤。

    他紧紧地握住双拳,发誓要不择手段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他要证明给那帮狗眼看人低的同学们看,自己是个强者,我可以得到你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一切。我要让你们趋炎附势,为我是从。我要让你们全都做我的狗,为我点头哈腰。

    和大人的目光越来越冷,终于,连他自己都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

    我到底是怎么了?!

    他叫来了和琳,兄弟两个大醉了一场。回到家后,他拼命在床上奋斗,他要发泄,发泄他心中的不满,他要证明,自己并不是个弱者。

    看着趴在身上的那头猛兽,霁雯笑了,她很想唱一首歌:我很快乐。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十三章 文武双全

    和大人的落榜,英廉和霁雯都没有放在心上。他毕竟还是个正红旗的八旗子弟,只要到了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可以继承祖上传下来的轻车都尉。

    正三品。虽然没有任何实权,但鸡冠再小,大小也是个官不是。

    这一天,英廉将和大人叫到身边,将继承轻车都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