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破晓之剑-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下笑的说着:“我这就回去,让他过来拜见!”
随行侍卫应着,退回去传令。
杨奇这就回去,立刻摆出了仪仗,只见四周台阶,每隔五步,各站一个亲兵,个个肃穆持刀而立,使人不可逼视。
这威严和气派,立刻出来了。
在一个亲卫引导下,使者跟随着后面,见得这种情况,不由变色,等到了大厅,就见着一个文官引着进去。
使者只凭着感觉,一进去,就伏在地上:“拜见大帅!”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封王建制(九)
大厅内一片静默,使者心里绷得紧紧,直到一声“起来吧”,才略放松了一些,答着“谢恩”,起身站着。
杨奇睨了一眼,皱了皱眉,问着:“你是陆凯,还是孟迈派你来着?”
“回禀大帅!”这使者又连忙跪下,小心翼翼说着:“大帅您受命于天,我家大人岂敢违抗天命,抗拒王师?是两位太守派小人前来请降。”
看着跪在下面恭敬的使者,杨奇问:“两家太守,可是真心归顺于孤?”
只是一句问话,便吓的使者浑身一抖,几乎匍匐在地。
“大帅,两府上下,上至两位太守大人,下至寻常百姓,无不期盼着大帅前往,无不期盼着能归顺大帅,成为大帅之民,请大帅相信两府百姓和两位太守大人的真心归顺!在大帅面前,小的不敢有半句谎话!”
杨奇哈哈一笑,知道对方说的都是阿谀奉承,若非自己展现出的雄厚实力,两府会主动来降?
和之前归降他的龙阁城不同,是在杨奇大军攻到家门口方归顺,对于谢琰,杨奇现在不但保留官职,还准备提到中枢重用。
龙城阁是天下闻名的要塞城市,拥有近万兵马,也不会获得这待遇。
“你这回去,告诉两位大人,他们继续任职太守,等着我的特使前去,配合着整编,以后只要尽忠职守,自然可沿级而上,不吝赏赐!”杨奇盯着下面的人,说着。
听了这话,使者连连磕头说着:“是,小臣凛遵上谕,将话转达给两位太守,小臣初觐大帅,不胜敬畏。”
一阵紧张过后,使者渐渐恢复平静。
“这就是了,你下去吧!”杨奇这一答应,就是延川郡一统。
一郡平定,根基初定,杨奇心中欣喜,知道已无人能约束自己的发展,现在只剩下慢慢巩固基业,下次称王建制,必无人反对。
这时使者听了杨奇的话,忙不迭答应:“小臣遵命!”
起身倒退几步,退了下去。
杨奇站了起来,体会着感觉,也没有和别人说话,片刻,才舒出一口气,招手叫过一个随军文官,问着:“诸府情况,你去复查过没有?”
这官员躬身说着:“臣去了,诸府上下级官员已经统计,告身和金印都已经发下去了,原来的太守召集了官员会议,很是配合,现在归降的官员就在外面等候,臣没奉命,不敢刚才打搅,现在禀告给大帅。”
杨奇沉默了一下,转了几步站住,说着:“让他们进来吧!”
“明白!”
“慢着,我去花园走走,让他们赶过来说话。”杨奇目光闪烁,说着。
“诺!”
杨奇点点头,又对一人说着:“快中午了,吩咐备膳,简单些就行,备膳抬过去到花亭子中用。”
最后吩咐的说着:“命泰元仪进见。”
“是!”
杨奇这才不说话,出了门,自有亲兵跟在后面。
这座郡守府算得上宏伟,府内还有一亩湖泊,沿着一条卵石甬道散步,过一座水桥,不远处就是围墙,各树只在墙内十米后才存在,茂密葱茏,远处墙根下是亲兵,个个一动不动。
杨奇在一处小亭上坐下,亲兵远一点,站在外面。
杨奇看了一眼,这时虽然九月,太阳还有些耀眼,此时天空湛青无云,阳光洒落下来,花园湖泊府墙都融融与与沐浴在一片……
一些常青花木幽碧苍翠,杨奇看着,脑子里突然之间什么也不想,又朦胧中思量,起身绕亭一周,远远看着。
这时,远处一阵脚步声进来,片刻后,就听见五人进来,叩头说着:“拜见大帅!”
杨奇说:“免礼,都进来吧。”
五人起身入内,见杨奇摆手示意,都坐了下来。
其他四人前几日憔悴过后,现在穿着一件官袍,站在最前面禀告的人,名叫安永道,有三十七岁了,双眸清清,气度沉凝,实在让人一见忘俗。
游戏中此人按照朦胧的记忆,一直在延川郡,后来还替代杜家成为了郡守。
这人肯定精于儒家经典,将义理学到深处,勤于政事,深谙世事,并且的确对百姓有功,也因此在危难之际,代替逃跑的杜氏家族的位置。
暗中叹了口气,杨奇就收敛了心思,王者要行道于天下,就要容纳百川,不能心有成见,说着:“今天风和日丽,觉得畅快不少,泰元仪,你的事办成了没有?”
“这就要禀告大帅,办成了,诸府数万兵,臣打散了,择其精壮,成了一卫,按照您的吩咐,连臣带来的兵,总计七千人。”泰元仪连忙欠声说着。
“剩余的兵呢?”
“按照您的吩咐,老弱都给予分田回乡,剩余还有三千人,各衙门可以挑出五百,一营独立千人,还有两千。”
“连兵带户,迁移到延都城去。”杨奇淡淡的吩咐的说。
“诺!”
杨奇这才看向安永道:“府内的事处理的怎么样了?”
安永道微微一怔,离座行礼,说着:“臣领了大帅的命,已经将告身和民官册子都统计出来了。”
杨奇听了,竟觉得无话可说,挥手让他起来,凝视着远处墙,眸子幽幽放光,片刻后,杨奇说着:“一统延川,下一步就是要平定隐患,说实际,你抗拒王师,我心是不喜。”
安永道听了这话,不由额上渗出细汗来,连忙跪在地上。
“不过,你这人有些才干,也很懂得实务,我也不矫情,就告诉你,你如懂得,以后忠于政事,这以前的事,都可一笔消去,并且孤自不吝赏赐!”
“是!”安永道这时匍匐在地,脸色雪白,跪在地上,却也不多说,只是应着。
杨奇说完了这些话,又平静的说:“起来吧!”
顿了一顿,又说着:“这里事平了,明日你等就起程回去吧。”
于是众人纷纷跪辞趋出,一阵脚步声后,一切恢复了宁静。
这是初秋之夜,碧云满地,大半轮华月高耀天空。明光如水,十分清趣,树荫残蝉偶然曳声,让人觉得清雅。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封王建制(十)
当泰元仪接到黑旗幡的密报,东吁三十万大军,已经攻破木邦。正朝延川司都府行军,意图不轨。
如同杨奇原先猜测的那样,的确起义军的情报太老旧了。
木邦真的沦陷了!
在木邦失守后,东吁王国的大军跟名将樊胜的精锐军团在相邻的区段展开了反复的厮杀和争夺。截止到前日,帝国军团再次付出了两个卫团被重创的代价,粮食军械伤药等也严重匮乏。樊胜手上还能动用的成建制的兵力,俨然已经不足五万人。
五万人的精锐!
看上去仍旧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虽说继续死守一段时间,仍旧能够给东吁王国的大军造成惊人伤亡,但樊胜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局面:边境防线要被攻破了。
这段靠近军事要塞中段的防线,是整个要塞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一旦夺下了这里,东吁王国的大军就有了北上的通道。
樊胜若是继续在边境要塞死守下去,东吁王国完全可以将大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继续守住打开的缺口跟帝国军团对峙,另外一部分从西段防线后的道路长驱直入,北上杀入延川郡两府。
整个延川郡,虽然还有一些地方兵力,但在东吁王国大军面前也就只能稍稍拖延,根本无法阻挡他们的兵锋。到那时,东吁王国的大军完全可以在攻占延川郡大半面积后,反过来断了帝国边境军团的粮道和撤退后路。
面对兵力雄厚足以支撑分兵的东吁王国来说,帝国军团其实没有别的选择。
在西段防线被鲜血染成红色快要被打烂的地步后,深知这里早晚失守的樊胜选择了主动放弃。
既然边境要塞已经没有了意义,那帝国军团也没必要困死在这里。利用夜色掩护,先是一万多的伤兵和被打崩溃失去了建制的士兵,沿途撤回了延川的关卡。
随后。樊胜示敌以弱,诱使东吁王国的军队大举进攻,然后狠狠打了一个反击。趁这个混乱的功夫。剩余的四万大军在一夜间完成撤退准备,悄无声息的全线撤离。
当天色亮起之时。东吁王国的大军再次发起攻击,仿佛人间地狱的边界要塞早已经空无一人。
这道多次拦住了东吁王国北上企图的防线,终于全部落入了东吁王国的手中!
因为黑旗幡在延川郡那边安插了的情报人员,再加上事关重大,连夜赶路,在对方重重阻挡下,情报终于送到杨奇手上。
“边境要塞失守了!”
这时候,陆续赶来的起义军军高层将领,都已经收到了这个消息。
虽说早在有内应叛乱帮东吁王国攻破了西段防线时。杨奇曾经提到过东吁入侵的事情,诸将有了心理准备,但真个到了这一刻,在场的将领们仍旧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没有了边境要塞的屏障,东吁王国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越境北上。
延川郡完全在他们的兵锋威胁范围中。
面对南面这个强大而又贪婪的邻居,没有任何人能够安心。
“尽快准备出兵吧!”
一片压抑中,从众将到来就一直沉默的杨奇,说了这样一句话。
樊胜带着被重创的帝国军团主动撤离,最终退守的方向是延川郡边境关隘。
以樊胜用兵的老道,杨奇也有理由相信,对方已经在沿途做好了坚壁清野的准备。这样固然能够阻止东吁王国在境内获得补给,但也会迫使对方放弃无谓的攻占。大军直奔郡城而来。
如无意外,两边会在边境城下展开一场最终的对决!
要么樊胜率领大军,死死守住天陇,撑到了冬天,迫使东吁王国撤军;要么就是东吁王国的大军四面攻城,不惜代价强行拿下最后的入口,夺取整个延川郡。
起义军如果要插手的话,机会只可能在这场攻城战中。
对于樊胜,杨奇是有信心的,但却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对方能够守住区区一座关隘上。
起义军必须进行干涉,以确保东吁王国无法进军延川郡。甚至一举反扑,将他们打回老家。
在场的起义军将领。对于恶化的局势有着同样的判断。
于是,超过四千名的起义军精锐,率先开始南下,秘密驻扎进了南司府。粮饷军械和更多的新兵,也开始陆陆续续往南面转移。
黑旗幡的密探,对应加大对边境附近的侦查。
起义军正在竭尽自己的全力,准备一场起兵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
………
边境要塞。
站在整个要塞的最高点,从城墙上往下眺望,被无数近卫簇拥着的苍莽龙。
尽管东吁王国付出了惊人的代价,包括粮食军资士兵,就连王室近卫都被重创,但最终,东吁王国还是拿下了这道北方屏障。从这里出发,帝国延川郡再没有任何山溪之险可以固守,全部暴露在大军的兵锋之下!
虽说一个不查,被樊胜带着剩余的帝国军团逃了,但已经无关大局。
只要没有了这道防御体系,东吁王国的大军在延川郡有很多目标可以选择。早晚有一天,他会砍下那个老将的脑袋,用它来祭奠战死的无数东吁男儿。
“传令,全军休整三天,随后大军北上!”
顿了一下后,苍莽龙踩了踩脚下的要塞,下定了决心,冷笑道:“先夺下南司府,强行征发一万帝国人,给我把这座要塞彻底拆毁!一块砖都不能留!”
边境要塞的设计,包括一些的防御体系,都是冲着南面而来。对于抵御从北面来的进攻,几乎毫无用处。正因此,这座要塞防线就算落入东吁王国的手中,也起不了多少用处,反而有被帝国重新夺回来的可能。
尽管春风得意的苍莽龙并不认为眼下的帝国有这个能力,但万一呢?
为了防止那个不幸的情况出现,他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座专门针对东吁王国的要塞推倒!甚至,苍莽龙还准备用这些被拆毁的砖石,在这里修建一个巨大的陵墓,用来纪念为了夺取这里而战死的东吁王国士兵!
帝国人费尽心力运来的修建要塞的砖石,结果变成了他们敌人的陵墓,想必那些帝国人一定会非常恼怒吧?
在脑中想了想敌人气的跳脚,却又无可奈何的模样,苍莽龙不由得意的笑了出来。
………………………………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典(一)
秋高气爽,本应是热闹的丰收季节,延都城有那么一丝凝重。
在这时,延川郡再次迎来一件大事,将本来丰收带来喜悦,冲的一干二净。
延都的城北,下午一家茶馆里,几个茶客玩着麻将。
话说,延川麻将在这个世界却很成熟,是平时一大娱乐活动。
“哎,你们听说没有?”一个茶客说着:“延都府出大事了!”
“延都府?不是才被大帅占领了?这次又出了啥事?”还有一个茶客正在喝茶,听了这话,扑哧一下。
一直半躺在竹椅上闭目养神的一个老茶客听了,坐了起来,说着:“你还不知道?大帅要称王,这行为,怕是有大祸啊!”
“大祸?我看未必,能安定下来,未必不是我们延川郡的福气……”
这时,一个读书人听的很不舒服,怒的说着:“可是私自称王,就是谋反,帝国必发兵平叛。”
这时,一个中年人,长着小眼睛,听了这话,不屑的一笑,说着:“朝廷?现在帝国叛乱四起,已经没有兵力派来讨伐,发兵也不一定打的过,你看大帅三千步兵大破宇文述三万铁骑,更何况有十万精兵,现在已经管不到我们延川郡?”
这时,店主跑来说着:“哎呀,各位客官,别说了,这等事,不是我们说的,对了,张二,这里炭火使完了,你顺便买些回来。”
张二起身大声说着:“知道了,我这就去!”
龙阁城谢府,这时又有着丝丝秋雨。
谢琰与其子谢玄却不胜悲事,走在了空荡荡的宅中,就想起了过往的盛况。
到了后花园,只见这时叶子大部分枯黄了,偶然有几只小鸟还在飞着啾啾而鸣,雨下的细,显得院子幽暗。
到了后面,一块卧虎石映入谢琰视线,他触电一样身上一颤,终于不再走了,到了亭子里坐了下来。
“父亲,你也别伤心了,现在只是从龙阁城搬到延都城,兵劫也过去,就是大福。”谢玄叹了口气,说着:“再说大帅,并没有剥夺我们谢家对龙阁城的控制。”
顿了一顿,又说着:“父亲,现在人事物非,想抢夺谢家离去而留下的权力空白,不计其数人填充上来……不如我们暗中控制。。。。。。”
“糊涂,也许大帅不说,但心里就是不快,现在大帅马上就要称王,以后称帝未可知道……你这不快,不就是日后的祸根吗?积少成多,这些事多干了,再多的福气都要没有了。”
谢琰呵斥的说,话还没有说完,谢玄就如醍醐灌顶一样明白了。
谢玄回过神来,说着:“受教了,父亲说的是!”
两人正说着,听雨点转密,啪啦的打下来,谢玄又问着:“大帅这次称王,是不是匆忙了点?”
“时机匆忙,如果没有苍莽龙的大军入侵边境。大帅也不会这样草率称王,如今诸将还有他自己需要一个名份,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延川和别的地方不同。”
“别的地方,四通八达,失了大义名分,就给人口舌,诸军围攻,因此不得不尊大义,但是延川封闭,只要占了优势,朝廷就干预不了。”
“现在大帅称王,因地制宜的来说,却是极妙,有此名分,才能早早统一延川郡,曰后才能出延川争夺天下,若是现在不定名分,到那时,就迟了。”谢琰说着。
谢玄听了,点了点头。
泰元仪、张秋之等随军文官应命,都进了一处巨大的书房,见到了杨奇,都行大礼。
杨奇这时穿了一件宽袖长袍,顶上戴着一顶金冠,见两人进来,显得很随和,适意站起来走动几步,打量着说着:“都很精神嘛,听说你们都很辛苦,处理政务到深夜才休息。”
泰元仪和张秋之见杨奇神态从容亲切,不由都心中松了口气,说着:“大帅,臣等都年轻,不碍事,为报效大帅,这点苦不算什么。”
“还是要注意。”杨奇一笑,没有立刻上座,从案上抽出拆出的几封折子,递给他们,说着:“你们看看。”
态度一如以前,两人彻底放心了,取了折子看了,一看,就变色:“这等狂徒!”
这些折子是一些地方上的读书人上书,对杨奇自称王的事,或者劝说,或者大骂。
杨奇却回到座位上,心平气和的端茶一啜,说着:“也没有什么,他们说的都是君臣之道,都是正理,只是却不知时务,不知天命,不必多理。”
杨奇要自称王时,就已料到,这延川郡必有些人不满。
再怎么样动荡,大洪三百多年,效忠皇帝的人总是有,自称王,欲将延川郡一统,在有些人眼中,自然和造反无异。
随声附和者,不过是些墙头草,只要自己事业蒸蒸曰上,治理有术,这些质疑声,自会渐渐消逝。
张秋之定了定神,也知道这次称王,惊讶者有之,赞叹者有之,唾弃者有之,欲前来投奔者有之,但是还是说着:“大帅,这些议论,不可不理,若是给人串通了,形成了声势,就不好了。”
泰元仪也说着:“臣附议,这种事还是不能任由他们。”
杨奇笑了笑,说着:“我三曰后就称王,称王后,就有着名分,如果再有人串通不满,再搜捕也不迟……这事先放着,这次召你们来,就是有事。”
“随军幕僚不好听,我已经下令改了军机处,你们是正七品,你们升的已经很快,这次就不加封了。”
泰元仪和张秋之磕头说着:“臣等入仕不过二年,就已经七品正职,心里想着,都很惶恐,恐遭物议,大帅给我们留有余地,这是臣等福气。”
“依我心意,你们本要下去当县令,干上一整年,可是现在中枢初建,少不得,也就罢了,你们今天就在军机处办差,帮我处理些事。”杨奇说着。
“等我登位后,正式发布,你们的职司也是一样。”
泰元仪和张秋之,听了,心里一阵激动,这就是建国立制了,不想才一年时间,大帅就能建国立制,眼见天下纷乱,但是能建国立制者,少之又少,若能抢着先机,王图霸业就在眼前。
杨奇见两人神态,又笑的说着:“本郡六府,六个太守,都要考虑,现在只有二个人选,一个就是谢琰,还有一个杜如晖,都是降官,还有四个人选,你们有着什么意见?”
这事泰元仪不说,虽然没有明确分工,但是泰元仪主要负责军情上,而张秋之负责内政上的处理,泰元仪自然不愿意给杨奇留下不快的印象。
张秋之沉吟的说着:“谢琰担任太守很久了,资历厚实,以臣见,可以提拔。”
这是很公允的意见,丝毫不带成见,杨奇想了想,觉得不错。
“还有二个府,以后再考虑……我们再说军情,东吁王国大军来势汹汹,雄主苍莽龙,将木邦和边境要塞打下来了,木邦加上边境地区,其面积有两个延川郡那么大,如果边境防御被攻破,延川郡将无险可守。”说到这里,杨奇有些担忧。
苍莽龙,可是占领着木邦,其军势强盛,按照原本时间,爆发这场战争将在一年后,历史已经改变,让杨奇始料不及。
就算这样,这也是危险的信号。
杨奇说到这里,发觉泄了点底,又说着:“其军气势很大啊!”
泰元仪问着:“大帅可是为此担忧?”
心中却是欢喜,说明大帅不贪图安逸,现在大帅担忧,就说明有着雄图大志,以前担忧大帅颓废,似乎无此必要。
杨奇自失的一笑,说着:“今天你们来,我就多说了,这事以后再说,先把三日后称王完成时,就是出兵之时!”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典(二)
三日后,延都城迎来王弘毅的蜀侯就任大典。
杨奇下令,此次就任杨奇,不准备动静过大。但这一曰,天还未亮,街上便人潮汹涌,张灯结彩。
彩灯之物,都是店铺老板们准备,一朝天子一朝臣,改朝换代之时,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