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圣途职迹-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要和子爵大人一起祭奠?”
分开好。前面的人可以‘趟雷’。暮光老大对苏酥酥道:“我这个苏,是孤儿院的嬷嬷们按照省份简称给我的,做不得数。我先来,要是有问题,也好给你提个醒。”
苏酥酥不同意:“苏先生,还是我先来吧!这位子爵大人和我是兄弟关系,不在乎先来后到的!”
苏灿道:“既然两位相识,我建议还是爵位高的先来!”
苏酥酥退后一步。
苏轼是三苏之中名头最响的一位,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对于苏轼,其弟弟,也是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有短句评论: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意思是苏轼这人很有‘见贤思齐’、‘见义勇为’的风范,还因此的罪过不少人,以至于半身潦倒。但他能坚持本心,对这些因为自身高洁品质而遭遇的困苦始终不以为意,不加更改。
暮光老大对于这样一个人,也是满心崇敬的。接过苏灿点好的香火,和声声曼并排站立,三鞠躬之后将香火插进香炉。
有人低语:“哦,一个子爵来祭拜我等了!父亲大人,小弟,我苏氏上千年来都没有爵位高人前来祭奠了。要不要出来见见?”
这说话之人当是苏轼。三苏之中,苏老泉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暮光老大看看身边的苏灿:只是两手高揖、垂头不语。暮光老大知道自己的祭奠行为还有后续,当下低声道:“苏氏后人,胡杨镇子爵暮光。橙语前来祭奠苏氏先祖!”
“不错不错!”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道:“年纪轻轻居然也有了子爵身份。不知这位后人身居何职,有何职业?”
苏轼将老父亲召唤出来,自己就失去了话语权。这说话之人,自然就是苏老泉了。
暮光老大道:“老祖,晚辈现在是霜城辖下青石城影豹军团的少校,职业为精锐战士、铁匠、农夫!”
苏老泉惊诧莫名:“什么?你堂堂子爵,居然还是个武夫?还是个铁匠?我苏氏诗书传家的家风家训,岂不是被你丢了个精光?”
糟了!暮光老大对宋朝尊文抑武的情况是有所了解的!有宋一朝,可以说文臣一直是骑在武将的脖子上拉屎撒尿的!明明官阶、爵位比武将低,文臣都可以将武将当做仆役一般的轻视、折辱甚至拘拿问罪。
以狄青为例。狄青出身贫寒,十六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狄青精通骑马射击,所以在军中起步就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宝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当时前线的偏将屡次被西夏打败,士兵大多畏惧胆怯,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作战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乱箭多达八次。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了砽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族,焚烧西夏储备的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又建桥子谷城,筑建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城堡,这些城堡都扼制着敌方要害之地。安远一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西夏军队到了,就又挺身飞速赶往,士兵们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狄青在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西夏军均望风披靡,无人敢挡。狄青曾任枢密使四年,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长”,达到武将职业的顶峰。每当他出现时,士卒总会表现出拜服、学习的样子。大宋御史台的谏官据此多次对狄青发难,称其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请求将他调出京师以便保全其声誉。
这样的一个人,说是大宋的‘长城’毫不过分。有一次,曾任同平章事(相当于总理)的韩琦邀请还没有当上‘国防部长’的狄青去参加自己举办的宴会,请了几个不错的美女来助兴,会上大家喝的都挺愉快的,狄青还非常高兴能和韩琦缓和了关系。可是一个叫牡丹的美女给狄青敬酒的时候说:“斑儿,喝了这杯酒”——这是讽刺狄青作为军人面有刺青的话语,等于在狄青这位大宋高级军官的脸上扇了一巴掌!狄青听见这话顿时把酒放下走人了。韩琦呢,歌女气跑了自己的客人,他只当一个笑话看,并没有训斥这个女人。第二天,狄青咽不下这口气,派人把这个女子打了一顿板子。按说以他的官职,把一个不尊敬自己的舞女打一顿也没什么,可是韩琦觉得狄青落了自己面子,从心里开始暗恨狄青。
后来狄青的老部下焦用来找他。焦用是押解犯人路过狄青的驻扎地,两人很长时间因为工作忙都没见面了,狄青就和焦用在一起喝了一场酒。宋律,押解人犯的过程中是不能喝酒。当时另一位巡查官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韩琦。韩琦把焦用抓起来问罪。狄青知道后向韩琦赔礼,说焦用是军中的一条好汉,不该应为一点点过失被问罪,请求韩琦放过焦用这一次。于是韩琦就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考中功名或者当上状元的人,能在东华门唱名的才是好汉子!像你们这些脸上有刺青的人算什么好汉?做了错事,一定要杀!韩琦当着狄青的面就把焦用给杀了。同时韩琦还说焦用克扣士兵的军饷,这点没人考证,但两下加在一起狄青也没办法辩白。
狄青后来慢慢坐上了枢密使,但还是有文臣看不起他,不过也找不出他有什么很严重的借口,开始编造了说狄青想造反的话语。宋神宗知道这只是两派斗争,知道狄青不会这样做的。但是他也没说什么力保狄青的话语,文官乘势追击,把狄青流放出去。即便如此,还是经常有文官用巡视的理由去狄青那里,监视他,折辱他,踩着他为自己博取名声!狄青对这些人,是既不能打又不能骂,没过多久就抑郁致死了。
狄青是有宋一朝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武将。比起岳飞、韩世忠等人还要深远!只不过到了岳飞的时代,南宋有亡国之忧,对武将的制约没有北宋那样严苛罢了。
一句话,皇宋的文人大头巾,看不起武夫,是不需要理由,也掩盖不住的!
暮光老大瞬间想通了:因为自己的职业,苏家的祖先看不起他!
………………………………
第六百七十六章:骂一顿更健康
设定符合历史,暮光子爵也辩无可辩!但对这种赤果果的藐视,苏老大是一定要反击的:“敢问前辈——”称呼从‘老祖’改成‘前辈’,已经存了划清界限的意思:“夫子身长八尺,行必佩剑。夫子是不是武人?”
孔夫子不但身材高大,习惯随身携带武器,还‘力能扛鼎’,你说说看:夫子是不是武人?
苏老泉摇头道:“小子狂妄!夫子剑诛少正卯,是允文允武的圣人!武道,是他辅佐自己文道的依仗。夫子不能说是武夫!”
暮光老大的陷阱不在这里:“夫子佩剑,也就是说铁匠职业是在儒家先贤出现之前就为人族所用的职业!儒生又怎么敢轻贱这样一份职业?”
苏老泉道:“道有高下之分!匠人何敢于我儒家争锋?”
谁想和你儒家争锋了?我就是想先把辈分定下来:“黄帝战胜炎帝,依靠的是我铁匠锻造的轩辕剑、木匠制成的指南车,可没听说黄帝用一篇论语击败炎帝!你儒家又凭什么轻贱我们我们铁匠职业?”
“儒家学说,是治国理政的大道!你的铁匠职业和我儒门道统,根本没有可比性!”
刚刚和董明珠争论过一场的子爵觉得心头冒出一股真火:“没了百行千业,你儒家治理个屁!不过分工不同罢了!苏东坡你不要躲,我问你,没了厨子,你家里每顿都能吃些什么?”
苏东坡和苏老泉不同,他本人是个老饕,吃饭无肉不香,是根本不敢想象没有厨师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啊,没有厨师,我自己做饭啊!”感觉自己说话有点儿虚,他又道:“老夫……本人的厨艺比寻常的厨子还是要好上三分的!”他老子在边上站着,自称‘老夫’似乎有点不妥。
“那你就是个厨师了?一个厨子,你跟我说说,你凭什么看不起铁匠?”
苏辙在一边看着想笑。自己这个哥哥,除了好吃这个把柄,还真没有其他的短处。他上来打转圜:“少年,不要把自家的老祖想的这样不堪!我们并不是看不起百工,只是我们苏家诗书传家,当然希望子孙后代能传承衣钵,以文章诗词来光宗耀祖!我们看不起的,是黔首刺面的武夫!不是你的铁匠职业!”
“那就更不对了!你等身为皇宋臣子,岂不知太祖太宗在后周的官职?”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的官职是殿前都点检,标准的武职!
赵匡胤为了夺取后周政权,联合镇州、定州的守将,谎报说辽国和北汉联合进犯,拿到后周的兵符,领兵到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作为皇宋的官员,你们可以看不起武夫,可是谁敢看不起武夫出身的太祖?
这个问题,三苏纵使学富五车也答不上来,或者说是不敢回答!
妹的!要是狄青敢于用这句话来答复韩琦,恐怕韩琦都不一定能在后来当上宰相!想想心塞。
三苏答不上暮光老大的问题,面子上有点下不来。苏轼点头道:“我皇宋要是早日能更改崇文抑武的国策,说不定不会有靖康之耻和崖山绝唱。不过,我看你作为,实在没有做人子孙的觉悟。算你过关。你想要我等苏家老祖给你什么奖励?”
当孙子是没办法的事情,谁想主动跑去‘作孙子’?你们的奖励,哥还不想要了!暮光老大哼了一声:“什么奖励?道不同不相为谋!要你们的奖励,和吃掉‘嗟来之食’有什么区别?诗言志,文载道,你们好好想想,没有农家的田产、墨家的纸笔,你们儒家能不能得到只手遮天的煌煌权势?哼,一群伪君子!以后咱都不会来祭奠你们了!小曼,咱们走!”
苏酥酥在一边看的傻眼:“老大,你有骨气,你牛臂!我还想得到老祖宗的好处呢!我怎么办?”
暮光老大也在想这个问题。自己不屌三苏,不代表自己不想给手下兄弟从三苏这里捞点好处:“表现的恭顺点吧。这三个家伙,都是文道上的传奇,我也想不出,他们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苏酥酥的办法,是装可怜!
一炷香敬上:“各位老祖,子孙愚昧,既不会作诗,也不会写文章!三位老祖,你们以为谁都能像你们一样做出锦绣文章?千载以下,文章不过八大家!可是子孙也要养家糊口啊!不肖子孙的职业,是猎人。虽然没本事发家致富光宗耀祖,可是子孙觉得,能凭一己之力辛勤劳作养家糊口,也不曾愧对任何人。各位老祖要是看不上子孙,子孙也无法自辩。这一炷香,不过是子孙的孺慕之情,还请三位老祖笑纳!”
最有可能帮助苏家光大门楣的,不用说,肯定是刚才那位子爵!现在子爵被气跑了,又来了一位男爵。三苏心里都觉得不能再把这位男爵后代气跑了。
苏老泉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我苏家后代,能不能写文章不要紧,最重要是做人要有骨气!刚才那位子爵,虽然冥顽不灵,可是这一身骨气,还是让老祖我颇觉欣慰。你们是不是认识?”
儒家都是臭脾气啊,被人骂了才会觉得通体舒泰。苏酥酥道:“那人是子孙的表哥。也是子孙所在的七剑佣兵团的首领、小石城的城主。日前曾有一位大儒,就是仲舒公的后人董民珠,进入七剑的小石城,在城中为一帮化外之民的孩子讲解论语。”
苏东坡不解:“我看他样子,似乎对我儒家不怀好意、不存敬意,如何还会允许一位大儒在自己的城中讲解论语?”
这事儿苏酥酥门清:“三位老祖有所不知。暮光子爵对孔圣是一片尊崇。他不满意的是儒学的后人设法罢黜百家的举动!子爵以为,只有百家争鸣,才能促使儒家在学问道统上更进一步。而不是利用帝王权势打压别家。他认为儒家这样做,对整个天下都是极其有害的!”
苏老泉道:“他有这样的看法?你能不能分说清楚?”
“小子愚钝,说不清楚!不过,暮光子爵是有极高智慧的!他不仅仅已经就职胡杨镇子爵的爵位,还领取了少校军衔。和三位神明保持着极好的关系——都是正牌的神明!”
苏东坡苦笑道:“我等自诩诗词文章天下无双,可是还不曾得到哪位神明的青睐。看来,苏家想要振兴,还是得落在这位暮光子爵身上!”
“不敢欺瞒各位老祖,子爵是不在乎苏家是否振兴的!他想要的,是具备仁慈、诚信、公平、智慧、勇敢等诸多品质的任何人的强大。也包括他自己。”
这样的人,要是三苏不予帮助,恐怕会在日后遭到别人的耻笑。
苏老泉思量半晌,作出决定:“老夫决定施以援手。我这里有三个技能点交给你。只要这个暮光子爵真如你说的一般行事,你就好好的辅佐与他。”
苏辙给出五个任意属性点的好处:“我也给点好处,就当是你代他领受我苏家的好处吧!”
苏东坡名头最响、影响最大,给出的好处也最实在:“我这里有手书的《赤壁赋》一幅。若是七剑佣兵团的驻地受到攻击,可以拿出来挂在城头!”
《赤壁赋》,战争宝物。紫色中品宝物。可在守城战中挂在城头,提高守城一方的生命上限、力量上限、耐力和火抗。水战中挂在船头,可以大幅度提高己方船只的生命值。(唯一物品)。
“我去!这件东西给你,我这一趟三苏祠真是赚大发了!”暮光老大还在苏酥酥组队,看见苏酥酥得到这件宝物,当时就高兴合不拢嘴了:“十个金币的奖励,你绝对有份!赶紧回去放公会仓库。万一爆掉,我可饶不了你!”
苏酥酥:“亲哥哎!说真的,要不是你不吃嗟来之食刺激到这三个老祖宗,我还真拿不到这件宝贝。我现在就回去。你们下一个祭拜的是谁?”
暮光子爵吟诗一首: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既然来到四川成都,不去看看蜀相祠堂岂不是白来一趟?”
“祭奠诸葛亮?”
暮光老大:“No!我是想去骂他。你问下公会主力团中间有没有复姓诸葛的,有的话,让他来一趟,看能不能捡个漏!”
“橙哥,你是不是骂人骂上瘾了?再说了,诸葛亮,那可不是一般人得罪得起的。”
“我懒得骂他。是想替曹得旺骂他!你忘了?咱们在肯尼国认识的曹孟德后人?我打算先把诸葛亮痛骂一顿,然后去祭奠曹操。咱公会要是有诸葛家的后人,就喊过来。没有的话,随便派一个核心团成员过来试试!这人的传承,绝不会简单的。”
七剑没有诸葛家的后人。来的是白衣天使。
PS:今日两更。
………………………………
第六百七十七章:诸葛后裔
七剑主力团和咖啡园主人曹得旺是有交情的。暮光老大也早就想替曹得旺出一口气了。这一次《清明上坟图》任务,正是一个还曹得旺人情的好机会。而且,暮光老大身上还带着曹得旺给的玉佩,是‘祭奠’曹操的最佳人选。
至于想去骂诸葛亮一顿,那是暮光老大的临时起意。反正现在角色就在蜀地,离成都不远,骂诸葛亮,也是搂草打兔子,顺道而已。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一环武侯祠大街,是华夏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成都武侯祠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参观游览,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南约四十里),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省汉中的勉县(沔县),但目前最有影响的是成都武侯祠。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于公元二二三年病故于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称惠陵。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诞生。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成都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处。
武侯祠大门的匾额为“汉昭烈庙”。
大门内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东侧碑廊内,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八百零九年)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清廉的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又名昭烈庙。
进入武侯祠正门,即可见到气势恢宏的昭烈庙。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高三米,仪容丰满庄重,耳大垂肩。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谌像。刘备像侧原有其子蜀汉后主刘禅像,因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丧权辱国,宋真宗时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来就没有再塑。在蜀汉后主刘禅降魏时其子刘谌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杀身亡。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表现了关、张两人的不同外貌和不同性格,又反映了他俩武艺超群、勇猛过人的共同特征。两侧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每个塑像如真人大小,像前立有一通小石碑,刊其姓名、生平,便于游人了解。这些塑像,个个气宇轩昂,形神兼备,反映了我国清代民间艺人的高超泥塑技艺。昭烈庙正殿西壁挂有据说为岳飞所书《出师表》木刻,东壁为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隆中对》木刻。
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八月,葬惠陵”。据《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名刘备墓称“惠陵”。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 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陵前有规模较小的神道为清代所建。惠陵与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样亦为坐北朝南,紧邻在汉昭烈庙与武侯祠西侧。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
刘备殿后,下数节台阶(武侯祠低于汉昭烈庙,象征古代君臣关系),是一条过厅,挂有“武侯祠”匾额。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对联“攻心”:“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