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刀遗录-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奚思明本人温文尔雅、举止得体,让认识他的人都如沐春风,兼且为人大气,对于白鹿书院中想向他请教学问的学子们都来者不拒。所以短短一旬之间,就已经受到阖院年轻学子的敬佩爱戴。
其实这也是因为本地书院实在太少,缺乏竞争的缘故。白鹿书院聚集了西州最顶尖的一批学子,可是他们几乎没有机会与其他高级书院交流。除了见识较少,为人也比较单纯,现在遇到了比自己高明的人,也基本没有生出什么嫉妒或龌龊,反而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向对方学习。
这也算是敬不违教导的好,正所谓以身作则,敬院长本身就是一个正直严明的人。而且更为珍贵的是,他很善于调教弟子的品格,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因此哪怕他的学问根本不入汉州鸿儒们的眼睛,但在他的教导下,白鹿书院的弟子们绝大部分都能算是符合儒家对弟子的品格要求。至少在这一方面,他们的平均水平要比鱼龙混杂的汉州儒生好得多。
总的来说,奚思明很轻松的就融入了白鹿书院。而且以他的学问来说,只需要自己沉淀思考,已经并不需要敬院长教导什么了。相反,他带来的汉州最新的理论和思考,很是充实了书院渴求知识的学子们的心灵,就连敬不违也常常与他坐而论道,甚至还邀请他为书院年轻人们讲学。
儒家不像佛道之流那样以师父徒弟关系来明确传承,而是以老师和学生的身份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老师会有许多学生,一个学生也不会只有一个老师,这亦是孔夫子留下的方式。
不过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在一起争了这么久,显然也会自觉不自觉的吸收别人的优点,至少在佛道儒三家的理论上也能看出他们又互相借鉴的痕迹,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过融汇三家的大能。
相比师徒关系,虽然儒家的方法能够让自家的学说更大规模的传播,但老师和学生之间就少了一些亲密感与信任感,这就导致了二者之间总会存在一定隔阂。因此为了防止老师不信任学生而藏私或学生不信任老师而背弃,儒者们就会寻找资质优异的学生作为自己的亲传。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师徒关系,只是称呼的不同而已。而儒者们最核心的学问和本事,也基本都只会传给这些遵循自己理念的学生。
敬不违身为书院院长,理论上是书院所有学子的老师,但也照样还是有些亲疏之别的。以他的为人,倒不会对学生们藏私,他会把基础乃至更进阶的学问公平的传授给大家。
但每个人资质不同,想法不同,他也自然只会把自己的核心思想传授给那些真正认同自己且有能力学习的亲传学生。而现在他还留在身边的亲传只有两位,正是蓝祖颜和宁德海。
说起来,这两位年纪轻轻却资质不俗,二十出头已经是先天境界,对于儒家经典的理解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被敬不违寄予厚望。只是因为生在西州,所以获得的教导比不上中原之地的士子,否则以他二人的天资,扔到汉州应该也不会泯然众人。
敬不违也明白一直在西州呆着不会有出息,因此就打算让二人去中原求学。他本人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在汉州也算有一二人脉,到时候能够推荐过去,也不算是辜负了他们的才华。只不过他认为这两个弟子还太年轻,性子并未完全安定,加上最近正好有一件事需要他们的辅助,因此就打算过段时间再说这件事。
正好奚思明这个时候来到了白鹿书院,敬不违就让两个弟子多多与其接触,也好提前了解一下汉州那边的儒家思想及文化理论,算是做个准备。
就这样,奚思明与蓝宁二人也就迅速熟悉了起来。
三人的交往过程之中,因为宁德海的一些疏漏,让奚思明机缘巧合接触到了他们正在研究的问题,竟然是前周八公主的长信宫遗迹所在的位置,这让他很是惊奇。
。。。。。。
所谓长信宫,虽然只是一座宫殿,但却并不普通。
它是周朝中兴之皇周明帝为自己的八女儿长信公主修建的宫殿,距今已经有两千年了。而且这座宫殿并不在周朝皇宫之内,甚至不在国都中,而是坐落于长信公主的封地。
每位皇子公主都有封地,可是其他的皇子公主基本都只是名义上统治封地,其实是由朝廷的官员代管。这位八公主却是明帝唯一一个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封地的女儿,在她的封地之内,连皇命有时候都不太好使,而明帝也听之任之,足可见他对这个女儿的疼爱程度。
而八公主也不负厚望,从小就聪明伶俐异常。琴棋书画,茶艺插花,刺绣女红,甚至是舞文弄墨,诗词歌赋,治国策论无一不通无一不晓。别人用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学会的学问,她短短时间就可以做到精通。
最厉害的是,八公主不仅在杂学上面有天赋,武道一途更是天资惊人。小小年纪就一路畅行无阻,别人眼中的关隘对她来说等于不存在,不仅不到二十五就成就外神,更是将只适合于男子的武氏皇族至高武学典籍《武皇惊世书》进行了修改,变成为她的根本功法《女帝惊世书》,甚至凭此进阶天人。
长信宫就是她成为外神之后明帝龙颜大悦,耗费无数给她修建的宫殿,虽然加上外围园林也不过几百亩的大小,但只是因为八公主非要将其建在一座山的山顶之上,实在不够地方所致。而为了补偿女儿,明帝在内部装饰上下足了功夫,据说其中奢华美丽远超明帝的皇宫。
长信公主虽然也精通治国方略,但一方面身为女子得不到大臣们的认同,另一方面她也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并没有在朝中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反而将兴趣放到了江湖之中。
在长信宫建成之后,她就以此宫为基,建立了一个江湖门派——女帝宫。
其实这个名字在当时还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有大臣认为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更何况八公主只是个女子,如何能称为“帝”?
不过明帝只是哈哈一笑,说道:“朕素闻江湖中人有剑皇刀帝这样的称呼,也没见你们如此大呼小叫,怎么今日我女儿自称女帝就不行了呢?朕是天下的皇帝,小八就是江湖的女帝,何如?”
大臣们面面相觑,那些能被称为“皇”、“帝”、“王”的武者基本都是天人大能,他们这些家伙怎么敢去指手画脚。另外明帝因为是周朝的中兴之帝,权威甚重,他都同意了八公主的自称,大臣们自然也就不会自讨没趣,只是当作没看见就罢了。
本来大家包括江湖中人都以为女帝宫不过是长信公主过家家的玩具,结果没想到她不仅自己的境界飞速提升,而且带着仅以皇宫中仕女和嬷嬷组成的女帝宫,在江湖上攻城拔寨,百战百胜。
等到江湖中人回过神来的时候,女帝宫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配合着八公主在自己领地的权威,将附近的江湖门派全部拔除,其中甚至还包括一家一流大派。她们还不断向外扩张,足足占领了三州之地,等到长信公主在三十出头的时候晋升天人,其他门派就彻底对女帝宫没了脾气,而这个完全由女子组成的门派也成为了最新的顶尖门派,站在了武林之巅。
(啊,又晚了。啊,拖延症真是让人又焦虑又开心。)
(本章完)
………………………………
第124章 传奇女帝和线索
长信公主就是她那一个时代的主角,成就天人之后就不断的挑战当世存在的天人大能,从败多胜少到胜多败少,再到打败所有的天人,她只用了不到二十年。
在之后的岁月里,她带领下的女帝宫威压天下,也让当时的朝廷罕见的压制住了所有世家与门派,让明帝真正做到了一言九鼎,言出法随。
“女帝”也正式成为了长信公主的代号,她更是最近几千年来唯一一个以女子之身成为天人榜第一的大能。要知道女子天人本就罕见,现在天人榜上十一人全都是男子,而女帝长信公主能做到天下第一,可见她的天才程度已经不是凡人所能够理解的了。
而作为她大本营的长信宫,虽然底蕴浅薄,可是架不住朝廷和江湖都要仔细倾听她的声音,在女帝宫称霸天下的五十余年中,搜罗了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神功妙法,神兵利器。
而长信公主也是个豪迈的性子,经常邀请交好的江湖中人来长信宫中宴饮聚会,也愿意将一些武林中重要的会盟放在自家宫内,为他人做个中正,因此就有不少江湖轶事的传说是以长信宫为背景的。而宫中奢华的场景也随着这些传说流传在民间。
当时的大儒冷左道就曾写过一篇《长信宫赋》来详细描绘了宫中的景色及当时的热闹场景。其中辞藻华丽,意境优美,还记载了不少当时出名的江湖大佬,因此这一篇饱含文学性和历史性的长赋也是被历代文人所津津乐道的。
本来女帝年仅三十就成为天人,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她会镇压世间至少百年,而女帝宫也会在顶尖门派的位置上停留很久,留下一道《女帝惊世书》的传承。但是没有想到,就在她成为天人的第五十年,某一日她的长信宫所处之地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四起,接着暴雨倾盆,千百道闪电同时击向地面,周围百里都进不去人,附近城市的人甚至以为末日来临。
足足过了一个时辰这恐怖的景象才慢慢散去,而直到一日之后,才有人大着胆子上山查探,却发现整个长信宫完全消失,徒留一个大坑在山顶。
而之后就再也没有长信公主和女帝宫弟子的任何消息,好似那一夜的雷暴将长信宫完全摧毁。
可是不论是朝廷还是武林中人,都没在那座山上发现任何宫殿的碎片,也没有人体的遗骸。所有探查过现场的人,都认为长信宫是整个消失的,但这又完全超出凡俗的认知。
要知道虽然这个世界的武者也有某些虚空存物的手段,但首先要对空间领域有精深的研究,其次要有至少外神的实力。就算这样,也不过相当于多了一个还算不小的包裹,其实放不了太大的东西。
所谓的纳须弥于芥子,衣袖展开直接笼住一座城的手段,对于这个世界的天人们也是传说中的事情。而天人大能想要摧毁一座宫殿,甚至一座城都十分容易,但那都是以破坏力而言。想要将一座占地几百亩的宫殿切割带走,还要保证殿中人员不死,这就有些超出天人们的能力了。
于是江湖中众说纷纭,却无人能猜出事情真相。甚至还有人认为长信公主达到了这方天地的极限,破碎虚空而去。而因为公主的绝世天资,让整个女帝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带着长信宫一起飞升上界。而这种说法竟然是所有说法里最靠谱的——尽管到现在人们也没搞清楚飞升到底存不存在,而有可能只有天人们才能对这件事略知一二了,可所有的大能们却又都对此守口如瓶。
总之,长信宫和长信公主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而女帝宫也随着女帝和绝大部分主力的离开而烟消云散,这几十年来的一切对当时的武林来说就好像一场梦。一个突兀出现的庞然大物压制天下,却又在某一天突兀的消失,之后再无人知道长信宫的任何消息。
。。。。。。
以上就是关于长信宫的故事,而敬不违则是在两年前一次对某处西州出现的遗迹进行探索的时候,意外的获得了可能是长信宫消失后下落的线索。
说起遗迹,这也是一种这个世界武者们碰机缘的地方。这里武者的传承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但至少最近的三个朝代罗朝、周朝和宣朝加起来就有近五千年的历史了。
而外神和天人武者虽然都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威能,却抵不过时光的摧残,所以就有人用各种的方法将自己的遗产保存,留待有缘。而这些方法有高有低,有的存在百年可能就会破败不堪,而有的几千年过去了依然历久弥新。
甚至还有一些从已经失落的朝代遗留下来的大型遗迹,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某些禁地,就比如当初张卿在天刀遗书中得知的阿房宫。
总之,一年前一处小型遗迹出现,被断剑阁之人认为是某一个千年前的外神巅峰武者所留,对于像断剑阁这样的顶尖门派没有太大价值,也就将其留给了本地的其他门派和散修。
这也是断剑阁的一贯策略,毕竟这些小门派和散修都是江湖的一部分。
他们断剑阁虽然身为顶尖门派,但毕竟距离其他顶尖门派都很远,他们需要保持西州武林的活跃性,也要拥有一些附属于自己的势力。自然会自己吃肉,但还要留一些汤汤水水培养这些小门派。
就这样,敬不违进入了这一处遗迹,且在其中发现了一捆竹简,可惜上面的文字连博学如他也一点都看不懂。他本以为这是那个外神强者的某种用密文记载的功法,想要带回书院慢慢研究,结果在离开的时候被另一个西州的帮会大圣门的门主发现,欲要抢夺他手中的这卷竹简。
如果说白鹿书院是正经的正道门派,那么大圣门就属于半黑不白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类型上其实和亭河帮差不多,也是把持着多处府城的某些生意。当然了,实力要比亭河帮厉害的多。
大圣门的门主功力与敬不违相若,加上两者经营性质不同,没有生意上的交错,也不在西州的同一区域,因此对方完全不害怕敬院长,直接就动了手。
总之最后二人都没占到什么便宜,一人抢到一半的竹简返回了自家门派。
本就艰涩难懂的密文还少了一半,让他的破译工作举步维艰。不过好歹经过他的研究,发现这些密文是一种已经失传的古代文字,所以还是慢慢的开始翻译了出来。
可是翻译出来的内容却让他心惊不已,这卷竹简并不是他以为的某种功法,而是那位外神强者的心情随笔。除了一些无意义的日常记录之外,其中记载了这位外神在千年之前竟然进入过长信公主的长信宫!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自从长信宫消失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它的消息。可是这位外神语句条理分明,并不像是他胡乱臆想出来的。
于是敬不违就耐下心来,慢慢的破解着其中的含义,希望能够找到解惑的答案。
说实话,当他知道这是长信宫的线索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赶紧脱手,因为这种顶尖门派的遗迹不是他一个区区外神第二阶梯不到的人物能够染指的。但是随着破译工作的推进,他慢慢的放下心来。
因为那位外神的记录中写着,他发现的这一处长信宫并不是完整的,只是其中的一座宫殿。而且不是最重要的正殿和最神秘的后殿,是它的前殿。
相比女帝宫的中心正殿和长信公主居住的几乎无人进入过的后殿,前殿的重要性要低得多,那个时代的许多人都在前殿参观过,留下的记载也最为详细。所以这里能获得好东西的概率也就更低,但同时这里的危险性也是最低的。
在那位外神的记录中,虽然他最后有了外神巅峰的修为,可是他进入长信宫的时候却是刚刚踏进外神的时候。这位武者在其中得到一件仅此神兵的奇兵长剑,以及一套配合的剑法,就狼狈的被逼出了宫殿。不过他后来也确实靠着这两样东西在江湖上闯下了不小的名头。
在敬不违想来,对方初入外神都能进入,自己就更没问题了。而且虽然有长信宫的名头,但只是前殿而已。这种程度的遗迹也不会让他怀璧其罪,到时候没人发现最好,就算被发现了大不了大家一起闯闯关,还不至于为了这样的遗迹杀人灭口。
毕竟可能击杀他的只有三阶后的高手。在西州,这种高手几乎都是断剑阁的长老。但是他们不会为了一个长信宫前殿就杀死他这位素有贤名切多有交情的书院院长,他们也不屑于去杀人灭口。
就这样,敬不违一点点的破译密文,同时小心的隐藏着这个秘密,只是让两个亲传弟子做一些辅助工作,但其实他俩并看不懂这里面说的什么。
直到他破译到具体的地址和寻找遗迹的方法前面,敬院长被难住了。
(本章完)
………………………………
第125章 帮助
这种语言毕竟是敬不违从未接触过的一种文字,哪怕他从一些古籍中了解到了只鳞片爪,也只不过连蒙带猜的明白了记录者的大概意思。可是涉及到精确的地址和开启遗迹的方法,他就抓瞎了。要知道这方面真的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他完全不敢瞎蒙,天下那么大,差一个字可能就会从西南杵到东北去。更别说千年时光已过,中间还遇到了改朝换代,地名也变更了不少。
也正因为如此,敬不违就没有把这本笔记上的文字秘而不宣。书院中有那么几位老师也是知道院长最近一直在研究着一种失传的文字,只不过他们只是以为这是敬不违的一个兴趣,而没想到其中蕴含着一个著名遗迹的秘密。
敬院长没有阻止小段文字的传播,其实也有求助他人的意思。如果你完全不认识,那么这个东西放到你眼前也不会泄漏分毫;可是如果你能懂得这个文字,那么大家就可以一起前去遗迹一探。这就是敬院长的朴素想法。
毕竟这半篇竹简的内容也只是在书院里流传,而书院里的儒生们都算是自家人。把这份机缘分润一些给自家人,在敬院长看来并不算什么大事。
可惜的是,这种文字当年就是一种很小众的文字,懂的人没有多少,后来更是直接失传。他现在凭借着深厚的文学素养左拼西凑,却还是卡在了最后一步。敬院长身为白鹿书院,乃至西州儒生中最博学的人,都没办法一窥全豹,其他人更是没辙,甚至都没有人能够了解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
就这样,破译的工作一直耽搁了下来,直到奚思明的到来。
因为敬不违没有跟两个弟子说明笔记的重要性,而宁德海也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他知道全院也就自家老师对这文字有所研究,其他人看了也看不懂,就连自己也只是做一些整理工作,照样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他甚至不知道老师安排他查找的长信宫的历史资料与这幅文本有关联,只以为是老师的两个不同的课题,因此就将其随意放在了书案之上。
而奚思明一日前来探望宁德海的时候,就看到了案上的手抄本。
好巧不巧的,奚思明曾经见过这种文字,还因为某些原因学过一些。不过他也奇怪宁德海为何会拥有这种罕见文字记录的资料,好奇之下就看了起来。
结果这一看之下不得了,竟然发现其中记载着长信宫的秘密。说实话,奚思明此时是十分慌张的,心思敏捷的他知道一个没被人大规模发掘的遗迹是有多么的珍贵,他也从宁德海那里知道这是敬先生最近研究东西,显然敬先生至少也了解一二,这就让他感觉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
可是刚开始看的时候他也没想到这里面会有这种秘密,宁德海看他研究文本的时候问他是否认识这种文字,他顺口就认下了。等到他发现这玩意儿沾不得的时候,兴奋的宁德海已经把敬不违叫了过来。
当时奚思明死的心都有了,他本就是因为一些不好言说的原因躲来了西州,结果没想到在这也逃不掉祸患。敬不违再怎么说也是外神强者,在他面前奚思明连跑都别想跑。
按照他对那些蝇营狗苟的汉州鸿儒们的了解,对付他这种不知根底的人,此时不是将他杀人灭口,就是榨干利用价值再灭口,总之肯定会灭口。虽然这段时间跟敬不违的接触让他觉得对方是个正人君子,但谁知道面对巨大利益的时候是否会翻脸不认人?
就在他想拼死一搏的时候,没想到敬先生根本没做任何出格的事,而是急匆匆的赶来直接开始跟他探讨起这失传的文字来。而等到得知奚思明对这种文字了解比他还深的时候,更是秉承着达者为师的观点进行讨教,最后还询问他是否愿意与自己一起去探索遗迹。
奚思明当时都惊诧的不会说话了,要知道在汉州儒生之间的等级观念是十分严重的。毕竟是受到了天下武者为尊的影响,外神的鸿儒们面对先天的儒生根本不可能做到像敬不违这样平等的进行学问探讨的。而且面对这种巨大的利益,外神鸿儒们吃肉,再给先天们一点残汤剩饭,才是正确的打开姿势,哪有敬不违这种不看修为的做法。
他本来以为这是敬院长的缓兵之计,想要等到安排好了再对自己动手,因此表面答应下来,背地里却偷偷藏了一手,没有直接进行翻译,想要留足时间应对可能的危机。可是接连几天的接触下来,他才发现敬不违确实是一个赤诚君子,在敬院长看来,天下儒者是一家,只要有足够的本事,与他共享机缘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甚至于敬院长还会有意识的向奚思明这种年轻有为的士子进行资源的偏斜,希望他能够在将来有一番成就的心意是真的不能再真了。
在敬不违看来,奚思明有见识、有学识、有天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