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院上坟-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6炳林说得非常郑重,虽然马达的轰鸣声常常掩盖住6炳林的声音,但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内心。特别是东星号的黑影越来越清晰,周围的雾气变得愈诡异之时。曹队神情复杂的看了我一眼,我可以轻松从他的眼神中读出他的想法:6炳林进入的魔鬼城以及即将进入的蜃海,和三十多年前北京地下的玄门无比的相似,至少对每一个进入者内心的感受,是如出一辙的。

    我默默向曹队点了点头,笑了笑。曹队也好像深深出了一口气,面罩上浮现出一层雾气。

    快艇的动机动力充沛,我们与东星号之间的距离逐步缩小,五百米、三百米、一百米、五十米,东星号周身的锈迹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船原本浅灰色的船漆斑驳不堪,大量的珊瑚海贝寄生其上,怎么看也不像是失踪一年的船只。

    又是一声低沉的汽笛音,沙哑而苍凉,快艇动机挣扎了两下,还是无力的停了下来。我们艇上的人就在那一刹那,像是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身体紧紧贴在了座位上。

    (画者不敢易于圆象,苟易之,必有咎。刻者不敢侮于本偶,苟侮之,必贻祸。始制作于我,又要敬于我,又真祸于我。是故张机者用于机,设险者死于险,建功者辱于功,立法者惧于法。动一穷则百穷相会,举一事则万事有害,所以机贵乎明,险贵乎平,功贵乎无状,法贵乎无象。能出刻书者,可以名之为大象。……《化书》)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三百八十五章 蜃海 续16

    即便经历了多次误入玄门的经历,看到很多亲友故旧因玄门永诀,也有了陆炳林的提醒,但进入蜃海的一刹那,我的身体依旧不能承受这份沉重。而快艇的发动机也恰在此时,发出两声沉闷的轰响之后,彻底的熄火了。

    与其说紫雾是在飘散,不如说它是在流淌。周围气体的密度仿佛上升了百倍,身体像落入凝胶之中,每挪动一次,哪怕是开口眨眼般细微,也要用尽气力,耗费多时。更恐怖的是,时间感的丧失,这是一种很难拿文字形容的感受,时间如同变成了固体,周遭的一切不再是流动,而成了无数的立体碎片,每一次的前进,身体也好像被拉伸、被扭曲。

    紧接着是心跳的放慢,是思维的停滞,是置身虚空后的心念空落。而气力却从浑身成千上万个毛孔,如那薄暮般缓缓飘散了。

    小艇上所有人,应该都有了同样的感受,震惊、恐惧、疑惑,只是大家的表情藏在了面罩之后,动作又变得无比迟缓,周围成了死一般的沉寂。

    在丧失时间概念之后,不知道过了多久,在东星号巨大的阴影将小艇遮盖时,我们慢慢恢复了正常的思考能力。

    曹队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东星号,比了个攀爬的姿势,陆炳林第一个从小艇上起了身,拿起了挂着软梯的矛枪,手上有桨的,则慢慢滑动起来,朝东星号五六层楼高的船舷靠过去。

    东星号的锈蚀程度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船漆几乎都已剥落殆尽,上面附着珊瑚海贝足足有几十公分厚,这绝不可能一年左右堆积而成,但对于时间的悖论,已经不是我现在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因为在靠近东星号时,我们已经注意到,在它两个巨大龙门吊下方的甲板上,魏智华搭乘的直升机赫然就停在上面。

    船上厚重的防辐射装备所带来的弊端就是,人对外部世界丧失声音的联系。在平时这似乎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声音的割裂其实有助于大脑的思考,但此时,无声的世界则会将心中的恐惧无限的放大。视觉所带来的图像信息也会变得不那么真实。

    曹队、陆炳林、焕生他们纷纷开始互相比划着,力图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进行沟通,其实能够彼此读懂地信息非常有限,某种意义上说,大部分的多余动作都是对自我存在状态的确认。但如果有一个第三视角来看现在的状况,那么一定荒诞无比,一帮穿着厚厚防化服的人,围着一艘破船,尽力的手舞足蹈却发不出半点声音来。

    陆炳林将软梯固定到了东星号的船首,留下两个人守着小艇,但我们剩下的七八个人,足足用了二十多分钟,才全部登上东星号。我登船的时候,曹队、小雷和陆炳林已经攀了上去,径直赶向了中部甲板停靠的直升机。我在甲板等了片刻,焕生攀上来时,曹队他们已经返了回来。

    曹队指了指直升机的方向,又摊了摊手,食指在头顶绕了两圈儿,我心里明白,曹队的意思是直升机里没人,魏智华他们也没有了踪迹,大家要商量一下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陆炳林从背包里拿出个大号的硬皮本,在最上面写了”两路“两个字,一字的后面写了个”曹“字,另一字的后面写了个”陆“字,然后,曹字的后头画了个向上的箭头,陆字后面画了个向下的箭头。写好后,翻过来给我们看了看,我们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

    显然,陆炳林是准备兵分两路,自己带几个人下底舱检查,曹队则带上我们几个上驾驶舱。虽然兵分两路可以让我们的搜索面变广,速度更快,但仔细想想,几年前陆炳林带着追蜃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几天前,魏智华在南海将科考船和补给船摆在两个不同海域,哪一次又不是兵分两路?哪一次又没有遇到躲避不开的意外?效率未见的提高,风险倒是大了不少。

    陆炳林见大家都很迟疑,心里也想得明白原因,又在本子上匆匆写下几个字,翻了过来。

    “电磁发射功率低,蜃海还能维持半小时,行动要快。”

    陆炳林、曹队的目光都转向我,我知道此时大家早已不把安全放在心上,上了东星号,也不会再有稳妥二字。对陆炳林而言是付出十几年心力研究的最后机会,对曹队更是二十多年心结的了断,对焕生则是错过波澜壮阔过往的难得补偿,甚至是自己,何尝不想揭开家族宿命的梦魇?

    当决定奔赴东星号时,我们已经将性命当成了赌注,谁又在乎在赌桌上再加点注?

    我向陆炳林点了点头,从他手里拿过笔记本,在上面写到:“魏已经造出蜃海,东星号也出现了,他为什么一定要先登上东星号?他要在东星号上找什么?”

    尽管陆炳林的面罩遮住了大部分面庞,我还是从玻璃的反光中看到了神色的仓惶,似乎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漂流瓶”三个字。

    看着这潦草的字迹,我实在猜不出其中的意思,陆炳林从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皮夹,放到我的手里,又向我点点头,就招呼自己的人准备去底舱。我一把攥住他的手,在笔记本上又写了一段话。

    “背包放在软梯处,任何有价值的发现,都安排人马上放进背包里,大家保重。”

    写完后,我把自己的背包放在了软梯旁,只从里面拿出了手电,又向大家指了指敞开的背包。陆炳林向我竖了竖大拇指,又拍了拍我的肩膀,大手一挥,带着他的人向浓雾里的底舱走去。

    东星号的甲板此时只能用崎岖难行来形容,原本在金属甲板上铺设着防腐木,大部分破损了,坑洼不平,关键是露出的金属底板也腐蚀严重,很多地方变成了筛子般空洞,从底舱冒上来的寒气顺着孔洞蜿蜒而上,在甲板蔓延开来,像无数猛然有了生命,兴奋翻腾的小蛇。

    没有被腐蚀的防腐木上也附着了厚厚的一层沉积物,大部分是珊瑚和贝类,也有少部分的石灰岩,用手掰了掰,非常的坚硬,沉积的年代十分久远,这应该是长期浸泡在水下的结果。再看看东星号桥楼的框架,同样锈迹斑斑,但并没有附着那些沉积物。

    焕生向我比划了一下,指着桥楼下部,大约在人小腿上方的位置,桥楼的外壁上有一条手指粗细的灰白色线条。这应该是长期被海水侵泡,盐分大量沉积形成的,看来东星号应该是长时间处在浅海搁浅的状态,海水没过甲板,只露出了桥楼。

    我们几个到了桥楼下面,几十米的距离,大约就用了五分钟的时间,每个人都不慎摔倒了几次,甲板上障碍物太多倒在其次,主要是那一身的防辐射服实在是让人不习惯。头盔笨重不说,还将人的视角限制的非常小,向下看时,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双腿,怎么能躲避甲板上的障碍物?几乎是完全靠脚的触觉。摔得多了,大家都自觉的放低了身体重心,手脚并用的反而快了一些。

    曹队走在我们几个前面,接近桥楼时已经拧亮了手电。他特意从科考船上找了一个大号聚光手电,在黑夜中,光柱能打出去一公里不散。可手电筒的光柱进入桥楼的舱门时,却好像被黑暗吸收了一般,只剩了一圈圈模糊的光晕。

    曹队倒是没有多想,带着小雷就钻进了舱里。这时,我也从刚刚的手忙脚乱中恢复了过来,想起了和陆炳林分开时他说的“漂流瓶”,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它真的能够解释魏智华一定要上东星号原因?而魏智华又是怎么知道这其中的秘密?还有那个牛皮夹子。

    我在桥楼的舱门前停下,倚着门框,稳住身形,把电筒放在一边,拿出那个小皮夹仔细端详起来。焕生见我不动,也好奇的站在我身边,在一侧举着电筒,替我照着亮儿。

    皮夹只有巴掌大小,倒是用上好的小牛皮缝出来的,只是这牛皮看上去并不是批量生产的,边缘比较粗糙,缝合的线脚也不够规整,应该是个手工作品。

    翻开皮面,里面是一个小本子,纸张有些发黄,看着颇有些时日。第一页用钢笔写了几行字,字迹工整,颇有些笔力,但显然和刚刚陆炳林写下的字迹完全不同。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上面的内容,一张皱巴巴的薄纸已经掉了出来,立刻吸引了我和焕生的目光。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六祖坛经》)
………………………………

第三百八十六章 蜃海 续17

    这是一张烟盒的包装纸,烟也是寻常不过的最便宜的利群。纸揉得有点烂了,似乎还被水侵泡过,正面印刷的图案和文字都剥落了不少。但这张小小烟纸的背面,却让我和焕生震惊无比。

    那上面是一幅铅笔勾勒的简单画作。之所以称之为画作而不是画,完全是因为无论从构图、线条、明暗虚实还是从笔触中表达出来的独特情感,这都不是一幅简单的涂鸦,而是个功底深厚、视角独特的艺术家才可完成的。至关重要的是,这幅画画的是海上的雾霭,以及从雾霭中钻出的巨轮。这巨轮的形廓我们太过熟悉,因为本来就置身其上。

    如果没有之前的经历以及先入为主的观念,即使第一次看到这张烟盒纸画,我想我和焕生依旧会被它震撼到。很难想象,方寸之间,又只用铅笔,没有任何的其他着色,可以把海上的浓雾描绘得如此阴森恐怖,如同有生命一般,仿佛即将从纸片上升腾而出。而画面里的线条,每一根都好像绷得紧紧的,紧到有一种神经质的抽搐,那种绝望而阴郁的情绪更是让人周身发冷。

    但这张画似乎年代有点久远,因为大部分被水浸泡,很多地方呈现出了水墨晕染的效果,晾干后边缘还出现了一圈圈细细的盐线,但独特的绘画风格依旧具有极强的辨识度。

    纸片的最下方,用极细的笔触写了一行蝇头小字,却是二十几个正字,最后一个只写了三划。

    此时,焕生拿着电筒的手也不禁微微有些颤抖,一脸震惊的转过脸望向我,我知道他也在第一时间想到了这幅画的作者,虽然技法高妙的画家无数,但有丁剑这种独特风格的怕是很难找到第二个,况且像他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画家,也不可能有人去模仿他。

    问题是,从这张烟盒纸破损的状况看,既经历过风吹日晒,也经历过海水浸泡,纸的边缘明显曾经长期卷起,形成一个纸卷,再加上陆炳林没头没脑写的“漂流瓶”三个字,我马上反应出,这应该是个曾经装在玻璃瓶里的瓶中信。

    那些正字是否代表绘画者记录的被困时间?但他为何不直接标出时间,要用这记正字的原始方法?除非他失去了对日期的判断能力。如果从画的艺术风格上看,这是丁剑的作品无疑,但是丁剑并没有被困东星号的记忆,和他一起的渔民也都能证明,丁剑只不过在东星号上失踪了一晚,这似乎有着明显的矛盾。

    丁剑返回海南岛后,虽然我并不知道他的去向,但魏智华开启蜃海计划,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他,就证明丁剑并没有离开相关部门的视线,也就更不可能重上东星号,并困在上面。

    还有重要的一点,丁剑前一天曾和我聊起他艺术风格的转变,东星号的经历无疑是那个关键点。一个画家独有的艺术风格需要漫长的时间沉淀和积累,与科学研究以及修仙一样,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过程的长短,却是由自身的悟性与天赋决定,所以有很多绘画者画了一辈子依旧没有找到自己的风格,也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这幅画在烟盒纸上的画,出现的时间一定在丁剑离开东星号之后,如果那些正字,每一划代表一天,这已经是一百多天,装进瓶子投进大海,到有人偶然发现捡到,天知道需要多少时间,这又与丁剑等上东星号的时间相矛盾。

    猛然我又想起王胡子曾经提起的一个细节,丁剑他们找到的那本航海日志最后的那几页,有几幅炭条画的画,丁剑为什么有意隐瞒了下来?这只有一个解释,一个本身又充满矛盾的解释,登上东星号的丁剑看到自己画在航海日志里的画,意识到自己丢失了一段记忆,自己曾被困在东星号上的记忆。

    那么丁剑怎么会登上东星号的?难道说魏智华之前便和丁剑认识?这似乎也不可能,魏智华不可能带一个画家加入绝密的调查项目吧?

    “如果每发现一个新证据都会推翻之前的结论,那么说明最初推论的方向出了问题。”这是曹队的名言,想到这里,我不禁问自己,蜃海计划到底是什么?丁剑到底是谁?亲身经历是否就是真实的?不在场是否就意味着不会发生?

    大脑中飞速的闪过这一切,我也只能把疑惑放在一边,开始仔细阅读本子上那些工整的字迹。如果这是魏智华的字迹,那么里面一定会有他和丁剑之间交集的秘密。

    虽然海面阴云密布,几乎遮避了所有光线,白天与夜晚没了分别,我也早失去了对时间的判断,但在潜意识里,我总觉得这会儿应该已经开始入夜,至少气温慢慢降了下来。虽然装在封闭的防辐射罩子里,但面罩外面开始积聚的雾气,还是让我有了清晰的判断。

    焕生拿的虽然是个聚光电筒,但牛皮本子上的字太小,我几乎要把本子贴在面罩上,才能勉强看清上面的字迹。

    “一号纸卷,二零零零年六月,南海橙山礁东,渔船36524。所用烟纸有批次编号,系东星号二零零零年二月所采购十箱中的一盒。除正字外,无任何文字符号。所用玻璃瓶为东星号二零零零年一月所采购东林罐头厂之糖水橘子外包装罐,有生产批次号。“

    ”技术部门鉴定,纸卷有部分着水,系瓶盖密封不严造成,触水时间为两年四个月至九个月之间。纸卷背面有明显暴晒脱色痕迹,推断形成时间与着水时间吻合。“

    ”由此推断,漂流瓶应是东星号被困人员所投放,但有两个重要疑点,一是时间不吻合,时间相差达到两年左右。二是,受困人员为什么不写下求救文字,或标明受困地点,反而要画一幅没有多大意义的插图,而且东星号上人员似乎也没有一个具备绘画专业能力的人。“

    这几段话之后,是几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假定这些文字出自魏智华之手,那么他基本上问出了与我同样的困惑,而且也间接的证明了魏智华与丁剑之前并不认识。我连忙向牛皮本子后面翻去。

    其后的几页中,每一页都有一张画着黑白素描插图的纸片,有与第一张一样的烟盒纸,也有破损更为严重的罐头标签,后面还有两张划着浅蓝色格线的绘图纸,总数有九张之多。

    每一张纸上描绘的内容不尽相同,如同一幅幅连环画,讲述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画面中既有迷雾笼空,巨轮出海,也有东星号上的一些细节描绘,甚至还有船首几个或立或坐的人影。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幅舱内的特写,凌乱的工作台上散乱的堆放着各色物品,海图,记录册,书籍堆得老高,坍塌下来,空烟盒、空罐头、饭盒、餐具摆的哪里都是,到处是一片腐朽的气息,只剩下桌角上一个即将燃尽的蜡烛,还发出微弱的光芒。

    工作台的正中摊开了一本厚厚的硬皮本,也许就是那本东星号的航海日志吧?打开的那一页,似乎正画着一幅插图。只是这幅画尺寸太小,尽管作者的写实能力超强,但依旧无法分辨那硬皮本上到底画得是什么,但我宁愿相信那上面就是王胡子所提到的,航海日志的最后几页,也是丁剑一直可以掩盖的内容。

    我再次仔细翻看牛皮本上的文字,与第一页类似,上面详细标注了每一个漂流瓶发现的时间和位置,通过这些记述我大概清楚了,在第一个漂流瓶被发现后,魏智华和他背后的机构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毕竟这是找到东星号的重要线索。之后他们开始派出力量,大面积的搜寻漂流瓶。

    于是,之后的两个多月里,又有八个漂流瓶被陆续找到,当然,这些漂流瓶未必是从东星号上放下的全部,但至少已经可以从中推论出很多重要的线索。而在牛皮本的最后,记录者做了一个总结和分析。

    “所有漂流瓶都是从东星号上投放下来,但从发现地点分析,与南海洋流分布没有必然联系,出现的毫无逻辑可言。”

    “从每一章纸片下部的正字分析,因为没有重复,正字所标示的应是纸片之间的时间关系,或者说是插图的完成的先后顺序,但所有图片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搞不清楚。”

    “图片上所绘制的内容应是东星号上曾出现的场景或发生的事件。”

    “所有插图所描绘的似乎都是夜间的场景?亦或是绘画风格所造成的错觉?”

    “绘画者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东星号所遭遇的状况,并不符合东星号上技术人员及船员的行为习惯,绘画者究竟是谁?为什么不用文字或数字来记述求救内容?如果漂流瓶并不是为了求救,这些插图的意义是什么?投放漂流瓶的目的又是什么?”

    “为什么失踪的宁波号、长春号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漂流瓶的出现与东星号上的多频电磁发射装置有关?”

    “纸张水浸时间的鉴定没有任何问题,与东星号失踪时间的矛盾只有一种解释,是我们对蜃海所知太少。”

    “东星号的失踪应该是蜃海计划成功的开始,只是这种成功恐怕永远无人可知”

    (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者无的爱惜,都无所畏忌。……《列子》)
………………………………

第三百八十七章 蜃海 续18

    看完这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我不知用了多长时间,焕生已经换了无数次手,胳膊已经快抬不起来了。所有的文字都表明,文字的撰写者并不清楚这些插图画的作者是谁,至少在留下这些文字时。而我却清楚,这个人曾与我们近在咫尺,此刻又远得恍如隔世。

    丁剑也一定在东星号上呆过漫长的极夜,如果正字的一笔代表一天,那么从发现的最后一个漂流瓶算起,他困在上面至少有半年之久。但我实在想不出,他是何时登上东星号。显然,他失去了对于那段经历的记忆。在科考船上丁剑好像回忆起了一些当时的事情,之后变得神情恍惚。很可能是在航海日志上看到的插图,意识到是自己留下的,而陷入深深的迷惑。

    那么他只可能是东星号失踪时就已经在船上,但魏智华怎么可能不知道?而相关的文件中也根本没有丁剑的名字?

    在我陷入深深的思索时,焕生也匆匆的看完了牛皮本上的大致内容,他把电筒递到我的手上,笨拙的从包里拿出纸笔,匆匆的写了一句话:”如果漂流瓶中的画是丁剑留下的,那他放出漂流瓶并不是为了求救。“

    我在头顶比划了一个圆圈,又摊了摊手,等着焕生进一步的解释。

    “他是在验证什么,比如自己所处世界的真实性。”写完这一句,焕生仰起头,呆呆的看着我。

    多年相交,我丝毫不怀疑焕生的直觉和洞察力,他这个人如果不是出生在这个年代,一定会是个得道高人或是乡野大巫。也许治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跳出学问自身的条条框框,能另辟蹊径找到事物的本源。焕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