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周鼎记-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启禀中郎将,如果不考虑炉子的耐烧程度和成本,这炉温当然是越高越好,比如中郎将您制成的这种焦炭,它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比炭燃烧时温度高,而且也更加耐烧。”
安和听到对方的回答后,哈哈大笑道:
“焦主事,你们既然知道温度越高越好,可为什么还要向里面吹冷风呢,这不就像是往一锅快要沸腾的开水里倒凉水吗,怎么可能会让里面的炉温达到最高呢?”
、
有道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安和一句看似戏言的话听在焦主事耳中,却好像是一道炸雷一般,将他早已经固定成型的思维炸开了一道缝隙,再加上安和的那个比喻十分形像,让他一下子就抓到关键,激动地说道:
“中郎将,您的意思是说,可以将这空气加热后再吹入炉中?”
“呵呵,焦主事果然经验丰富,一下子抓住了要害!”
安和赞道,空气预热其实也就是一层窗户纸,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么办,主要还是前人的经验限制了他们的思维。
安和上前走到水排的旁边,伸手在地面上比划道:
“段尚书和焦主事你们请看,可以在这里建一个预热室,将空气加热后吹入炉中,这样一来,可以使得炉中的温度不会因为冷风而降低,而炉温越高,铁矿石中的铁也能尽快被炼出,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炼出铁的品质也要比以前强的多。”
段纶做为工部尚书,对于冶铁之术还是懂得一些皮毛的,所以对于安和的话也能听得懂,不过做为一统筹大局的官员,他却从安和的话中听出一个不当之处,当下提问道:
“中郎将,你说的这个预热室我听明白了,不过你想过没有,这个预热室也是要消耗燃料的,虽然炼出铁来的品质好了,但是成本却也增加了,这会不会有些不划算啊?”
听到段纶的疑问,正在兴奋中的焦主事却抢先说道:
“尚书大人,增加预热室并不会增加成本,因为炉温提高后,冶炼的时间缩短,这样一来,冶炼时就可以减少燃料的量,省下的燃料刚好可以用来加热空气之用。”
“咦~,妙啊!这倒是我的疏忽了!”
段纶听到焦主事的解释。当下两眼放光的赞道,同时对安和的才能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人家刚来不一会儿,对高炉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一下子就让高炉炼出铁的品质上升了,而且还能加快炉子出铁的时间。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提升,大唐有无数个炼铁炉,若是每个炉子都按安和所说的做了改动,那么不但每年的铁产量会增加不少。而且铁的品质也能提升一个档次,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功绩啊!
“中郎将,人人都说你得神人指点,本来我还不太相信。今日一见才知道,那些传言对你来说简直没有任何夸大的成份!”
段纶想到自己凭空得了一个这么大的政绩,心中兴奋之下,再也顾不得什么仪态,上前拍着安和的肩膀大声赞道。
“哪里哪里,段尚书你太夸奖在下了!”
安和急忙谦虚道,不过脸上的得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特别是看到焦主事对自己更是敬佩的两眼放光,看自己好像是看到一堆金银财宝似的。恨不得把抢过来抱在怀里亲两口。(未完待续。)
………………………………
第二四八章 灌钢炼钢
做工匠的都是行动派,焦主事立刻将几个主要的匠人都召集过来,把预热室的办法一说,立刻引得这些人震惊不已,看向安和的目光也都和焦主事如出一辙。
这些人都是专家,而且安和也在。所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就把这个预热室的详细方案给搞出来了,而且其中还有人提出来,这预热室加热时,燃料和空气是隔开的。这就对燃料的要求很低,根本不必使用那些省下来的焦炭,大可以用更便宜的石炭来做为燃料。这样一来,虽然增加了一个预热室,可其实却能省下不少的燃料花费,绝对能让一炉铁的成本下降一些。
这个提议一出,立刻引得安和和焦主事等人的赞赏,连被晾在一边打瞌睡的段纶也是大声叫好,别看工部每年能拿到的款项很多,可是花钱的地方更多,所以他这个工部尚书只要一听到能省钱,马上就会变得精神百倍。
预热室的方案一搞定,焦主事本来想马上亲自去办,不过安和却将他和那些工匠叫住,改造高炉只是安和立威的一个小举动,他最主要是想将这些工匠组织起来,帮自己一起把那个灌钢法搞出来。毕竟高炉炼出来的只是生铁,可是如何把生铁变成钢?这才是最麻烦的一步。
大唐的炼钢用的还是炒钢法,所谓炒钢,其实就是把生铁融化,然后不停的搅拌,就好像是炒菜一样,这样可以让空气中的氧气和生铁中的杂质和炭发生反应,使铁中的含炭量降低,不过这种炒钢法炼出来的大部分都是熟铁和低碳钢,如果掌握的好,也可以得到一些用处更广的中碳钢和高碳钢。
安和要搞的却是更进一步的灌钢法,虽然无论是炒钢法还是灌钢法,安和都是只知道一个大概,毕竟他也没有专门学过这方面的知识,只是从一些杂书或网络上看过这方面的介绍。不过即便是对炼钢之事一知半解,但安和却有十足的把握把灌钢法搞出来,毕竟对于钢铁的本质,他却是再清楚不过。说白了,所谓的钢,不就是含碳量在一定范围内的铁吗?
要想让焦主事他们帮自己把灌钢法搞出来,安和就得先让他们明白钢与铁的区别,因此安和只好暂时客串一下化学老师,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了一遍。当然了,安和可没傻到讲什么原子分子之类的,只是告诉他们,这铁里面含有许多杂质,这个焦主事他们当然知道,然后安和又说,这些杂质里其中有一样十分特别,它的含量会影响到铁的性质,含这种杂质多了就是生铁,少了就是熟铁,正处于中间就是钢了。
这么一说所有人都听明白了,然后安和就将灌钢法的原理讲了一下,虽然灌钢法在汉末就有了,不过直到宋朝时,才开始大规模使用,所以在唐初时,知道这个炼钢方法的人极其稀少。其实所谓灌钢法,就是把生铁和熟铁混合在一起,只要比例正确,钢也就出来了。当然了,灌钢法肯定没有安和想像的那么简单,不过原理却是没有错的,只要按这个方向花点精力和时间研究一下。绝对能将灌钢法搞出来。
听完安和的灌钢法,焦主事和一帮子匠人都陷入了沉思,对于安和的讲解,他们也听懂了,如果是别人在他们面前大讲钢铁的区别,他们肯定是嗤之以鼻,毕竟论起对钢铁的认识,他们这些玩了快一辈子铁的人,可谁都不服谁。不过刚才安和对预热室的见解。已经让他们
对安和这位与众不同的皇子产生了一种敬畏,现在仔细听了安和的讲解后,再和自己对钢铁性质的了解加以印证,发现以前自己只知其所然。而不知所以然的地方,如果用安和讲的理论加以解释,竟然一下子都畅通起来。
焦主事和周围的匠人小声商量了一会,然后站起来禀报道:
“中郎将,您说的这个灌钢法,属下们都明白了,虽然实际操作起来,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不过倒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若是给我们一段时间研究一下,的确有把握将这种办法搞出来!”
“好!”
安和一听有门,立刻大喜,伸手用力的在焦主事肩膀拍了两下,
“焦主事,若是能将这灌钢法搞出来。肯定能使大唐的钢产量增加好几倍,而你们做为此事的主要参与者,也绝对能名垂大唐史册!”
“不错!你们都给我大胆地去做,需要什么就来找我,这段时间你们把手头的其他事情都放下。全力将这个灌钢法搞出来。”
段纶这时也站出来说道,只是他脸上的表情却有几分奇怪,脸色红通通的看起来不像是兴奋。反而让人觉得有几分憋气。
看到连尚书大人也全力支持搞这个灌钢法,焦主事他们再也没有了顾虑,立刻开口说道:
“谢尚书大人支持,属下定当全力以赴,争取早日将灌钢法研究出来!”
安和虽然身为皇子,但毕竟管不到焦主事他们,段纶才是人家的老大,所以在这里,还是段纶的话更管用一些。
安和交待完了灌钢法后,接下来就没他什么事了,毕竟提起冶铁炼钢的实际操作,他和焦主事这些人差的远了,所以理论知识一说完,安和和段纶也就不再打扰这些已经开始行动起来的匠人,一起离开了这个大工坊。
走在路上时,段纶怒哼一声道:
“你小子可真是滑头,这就是你说的帮我们改进冶铁炼钢的技术?”
“咦?,难道一个预热室和一个灌钢法还不够吗?
这可是能让大唐的钢铁产量翻几翻的好东西啊!”
安和眨巴眨巴眼睛,十分无辜地回道。
“屁!那个预热室虽然是个好办法,不过你那个灌钢法纯粹就是个画饼,自己也就只知道个大概,然后和匠人们讲一下,就让他们自己研究去了,能不能研究出来暂且不说,可花费的人力物力肯定不少,这些可都是要我们工部掏腰包的。”(未完待续。)
………………………………
第二四九章 皇上驾到
看到安和无赖的样子,连段纶这么一个文质彬彬的人都忍不住暴了粗口,安和当初求他帮忙时,可是把自己吹的像个专家一样,好像只要他一出马,立刻就能把所有事情搞定,可谁知到了最后,安和只指了一个大概有方向,至于具体的工艺流程,就要靠他手下的那些匠人自己去研究了,而且花费还要他这个尚书来报销,这让他怎么能不生气?
“段尚书,话可不能这么说,我那个灌钢法可是货真价实的,若是没有我今天的指点,只让他们自己去研究的话,估计就算是百年也很难研究出来!”安和说的十分理直气壮,其实他这的话显然有些吹牛,灌钢法早在汉末就出现了,只不过在大唐知道的人极其稀少罢了。
“哼~”
看着这小子面前耍无赖,段纶就算尚书,可也拿他没有办法,最后只能冷哼一声,扭头转向一边,不再看这个无赖小子。
看段纶好像真有几分生气了,安和也有些担心,他以后要用到段纶的地方还多着呢,如果因为这点小事把关系闹僵了可不划算。于是安和想了想,忽然灵机一动,一脸讨好的扯了扯段纶的袖子,让他转过脸来,然后这才说道:
“嘿嘿,段尚书,这次是侄儿的不对,要不这样,我再拿样新东西出来,这次我保证,绝对不会再拿类似灌钢法这种半成品糊弄您好了!”
“哼,你小子有那么大方?”
“那当然了,而且这东西还和农事有关,您也知道,我大唐最重农事,连皇上都亲自下田,只要我把那东西拿出来,然后由你们工部献上去,若是以后推广开来,段尚书您作为主要推广人,也绝对能名垂大唐史册。”
安和又开始忽悠了,最后一句话他刚才就已经对焦主事他们说过一遍了,甚至连一个字都没有改动。
“嘿嘿,这次就算是你所东西夸上天来,我也不会相信,除非你把实物给拿出来!”
段纶也是个聪明人,绝对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
“不就是实物吗,段尚书你稍等两天,我回去就让府上的工匠做出来,做好了就当着你的面做个示范,到时你就知道这东西的好处了。”
安和仍然一脸牛逼轰轰的说道。
回到工部之后,安和就和段纶告辞,哪也没去,立刻就回了安府,将一副曲辕梨的图形画了出来,准备送给段纶。
安和正在画曲辕犁,李会慌慌张张地来报:
“阿郎,皇上来了。”
安和忙放下笔,再去迎接。
李小九带着新立的太子李忠来了。
“哼~,小子,让你府上把那个所谓的野猪肉给朕送上来,朕倒是想尝尝,到底是什么美味,几个大臣都说好吃?”
李小九冷哼一声吩咐道。
听到李小九的吩咐,安和是一脸的苦笑,知道肯定是李敬业与程伯献两人回家向他的两个老爹炫耀了,才又传到皇上哪儿。
“是,臣遵命!”
随着安和的吩咐,不一会的功夫,厨房早就准备好的午餐就送了上来,其中红烧肉、咕老肉、糖醋里脊等几样猪肉做的菜是一样不少。
随着这几样色香味俱佳的菜肴送上,李小九也忍不住抽了抽鼻子,一来他也真的饿了,另外这些新菜式香味独特,让人闻到就食欲大开,因此李小九一时间竟然忘了野猪肉之事,提起筷子夹了块色泽红润的红烧肉,放入口中品味了一番,立刻发现这肉肥而不腻,入口酥软即化,的确是一种难得的美味。
安和没想到李小九的动作那么快,自己还没来得及阻止,他就把猪肉扔嘴里了,而且还一脸享受的神色,这下他心中哀叹,不知道皇帝老爹知道自己吃的是下贱的猪肉时,会不会治自己个欺君之罪?
“嗯,不错!”
李小九筷子不停,眨眼间就把面前的菜尝了个遍,这才点头称赞道。不过随即又用有些玩味的目光看着安和,淡淡地说道:
“安卿,能将平民百姓才吃的猪肉做的如此美味,你府上的厨子本事可真不小啊!”
“咳~咳~”
旁边的李忠一听,嘴里嚼的正香的糖醋里脊立刻吐了出来,他刚才也饿了。看到李小九动筷子,自己也夹了几筷子尝了尝,结果发现美味无比,当下也不管其他人,自己就已经开吃了,但他吃的正香时,没想到李小九说这是猪肉,立刻就被呛了一下。
“呃~,皇上,您怎么知道……”
安和听到李小九的话出中一愣,这菜上又没有注明是用猪肉做的,可是李小九一尝之下就立刻知道这是猪肉,难道他以前吃过?
“哼!不就是猪肉吗,先皇当年东征高丽时,听说连老鼠都吃过,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皇上~”
听李小九说的恶心,李忠脸上带着不满的神色。
“唉!你啊,从小长于深宫之中。根本没有机会品尝民间疾苦,吃个猪肉也要这么偷偷摸摸,要知道,就算是猪肉,也不是所有人都吃的起来。”
李小九没理会李忠,反而一脸正色的教训道。
看李忠不太高兴。安和忙抢着说道:
“皇上说的是,臣也知道有些大唐百姓生活疾苦,这主要还是社会财富不足所造成的,不过却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哦?安卿有何想法?”
李小九有些意外,没想到安和敢在他面前说这种大话。
“皇上,其实这个很简单,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现在我大唐因为均田制的推行,所以农业十分稳定,最少在几十年内都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也只是解决了吃饭的问题。要想让民间富裕,一定要大力发展工业,工业与农业和商业都不同,农业虽然也创造社会财富,不过因为土地的限制,所以农业创造的财富有限,而工业则不同,也许某个人灵机一动,就能创造出一种新产品,进而养活依靠生产这种新产品的工匠及其家人,甚至还能带动一大批的相关产业,可以说只要人的智慧不绝,工业能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是无限的。”
安和说到这里时,禁不住激动的站了起来,刚开始他只是想为李忠解围,可是没想到越说自己越投入,最后连自己内心深处的话也讲了出来。(未完待续。)
………………………………
第二五0章 纵论工商
看着安和神采飞扬的样子,李小九也不禁有些讶然,他以前只觉得自己这个家伙聪明有文才,甚至对某些事上也有些独到的见解,可是没想到他竟然还对农、工、商三个行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安卿,你说了农业和工业,那么剩下的商业呢?”
李小九沉吟了一下,接着问道,对于农、工、商三个行业,他也十分了解,不过却从来没有从社会财富这个角度来想过。
“启禀皇上,商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它本身是不产生什么财富的,只是借助买低卖高赚取差价,这也是世人之所以鄙视商人的根本原因。”
李小九点了点头,安和说的也是世人对商人的共识。
“可是,世人只看到商人投机取巧,却没有看到商人为此付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比如就以大唐十分常见的行商为例,这些行商贩卖货物,首先,他们要先调查各地某种商品的价格,分析贩卖这种商品的风险与收入,然后再花上本钱卖上大批货物,千里迢迢运到目的地进行贩卖,而在这其中所花费的脑力、体力以及承担的风险和各种花费成本,都会叠加在这批货物的原成本上,所以人们看到商人赚取的差价,也是商人经过劳动所得来的,只是将商品的原有价值人为的提高了一部分。而且商人将工业和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运往各处行销,使得天下间的财富流通起来,只有这些财富流通起来后,那些财富才能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价值。”
安和说起商人这个职业时,除了后世在网上或书上看到的外,大部分都是他自己思考得来的,而且用到的新名词也比较多,他还真怕李小九听不懂。
“嗯,六郎你说得不错,虽说世人都鄙视商人的不劳而获,不过从你的分析来看,其实商人也是付出的劳动。”
李小九毕竟是一国之君,理解能力十分强悍,因此对安和的话想了一下也就明白了。
“皇上,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农、工、商三个行业的特点与区别,那么解决民间贫苦也就很简单了,农业就不提了,除非忽然得到一大块的肥沃土地和足够的人口,否则很难会短时间增加,如此一来,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能从工业和商业上想办法,其中工业和农业又是商业的基础,因此若是想要快速增加社会财富,第一步就是要大力发展工业!”
安和斩钉截铁地说道。
李小九听到安和的话时,却是忽然心中一动,想起这段时间安和的种种举动,忽然有种福至心灵的感觉,当下脱口说道:
“安卿,你这段时间搞出的炒茶、五粮液、水泥、石炭等新商品,是不是开始就存了想要发展工业的念头?”
“皇上英明,其实臣开始搞出炒茶和五王醉时,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一时手紧,所以才想赚些钱,不过随着资本的积累,我发现自己还可以做许多的事情,虽然无法在政务上帮助皇上,但若是能将工业发展起来,使得我大唐百姓受惠,也算是侧面为皇上您解忧了。”
安和一脸道貌岸然的说道,能讨皇帝欢心的话,说多少都不嫌多。
“这我就想不明白了,工业发展起来后,最受惠的不还是那些工场主和那些商人吗,怎么能让我大唐百姓都受惠呢?”李小九问道。
“皇上您想一想,若是工业发展起来后,总归是要雇佣人手的吧,一般家里富足的百姓当然不屑于做工,可是那些贫苦人家却能从中找到一条新的收入,而且工业越是发达,雇佣的人手也就越多,受到惠及的百姓当然也就更多。”
安和笑呵呵的解释道。
“嗯,不错!”
李小九点了点头道:
“就好像六郎你搞的那些水泥厂和石炭矿,虽然没有做过统计,不过按我的估计,最少有数十万户的大唐百姓受到惠及。”
“皇上,其实你还是小看了这水泥和石炭!”
安和一听李小九的话,立刻出言反驳道。
“哦?”
李小九一愣,有些惊奇地看着安和,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自己看不透的东西?
“启禀皇上,您只看到了水泥和石炭这两样产品,却没有将与之相关的产业也计算在内,比如水泥的生产,就立刻带动了石炭石、石膏、矿渣等原料的开采及运输,而且随着水泥的应用推广,肯定还有更多的水泥制品被人们发明出来。而石炭也是一样,虽然现在它还主要做为炼制水泥和冶铁的燃料,不过它的其他功能,我们石炭工业协会也已经掌握,到时推出来时,肯定会让大唐更多的人受惠!”
安和说的十分豪迈,在他当初的计划中,水泥和石炭这两样东西,可是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与另外一件即将出现的东西一样,都是安和布局天下的关键道具。
李小九看着神采飞扬的安和,忽然间第一次发现,自己对于这个家伙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虽然对于安和话中的一些观点他还持怀疑的态度,不过却并不影响自己对安和的欣赏。
“安卿,你的话虽然有些道理,不过却太过看重工商的作用了,要知道,农业才是立国之本,而士人更是治国之本,只有将这两者抓在手里,整个国家才会稳定,国家稳定之后,才有可能大力发展工商业!”
李小九语重心长的教训道。
虽然李小九是皇帝,但受限于从小的接触到的教育,已经将以农立国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