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逐鼎-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骁果军,不少百姓,尤其是商人和那些与商人有过交流的百姓,都是知道的比较清楚的。再者,骁果军辖地生活好,赋税低,分田地等一系列好处,还是在天下各地都流传的。所以,在这告示张贴之后,城中的百姓都是喜上眉梢,倒没有多少惧怕之色。
城中的百姓们很快就发现了,原本巡视的并州北军士卒现在一个也看不到了,城中那些大族的嚣张家奴,现在也很少出现在人前了。不少大族豪绅的府宅之地,已经被这城中的骁果军封门了,这让那些对城中那些黑心的大族豪绅不满的百姓,更是心中暗喜。
城东城西的两处大营,以往这里早上都会进行点卯操练一番,虽然并州北军欺软怕硬,不敢和突厥人对战,但并不是说并州北军就不行了。曹刚麾下的并州北军半数还是昔日和幽州都督李怀远麾下的龙骧军同出一源,只不过是上面的主帅和突厥人媾和,下面的士卒自然不敢有异议。
所以,每日的训练,还是正常进行的,虽然效果和以往边军的龙骧军不敢比,但依旧是每日训练,声传半个城池,只是今天早上太阳都已经挂上半空了,营中却依然静静的。好似昨夜所有的士兵都还在沉睡当中,偶尔出现一两队士兵,却也都是穿着骁果军士兵。
军营之中当然不是没有士卒了,只不过,在昨晚行动之后,两处大营之中除了各三千骁果军之外,还有一千并州北军和一千五百余大族豪绅的私丁。骁果军步军都尉此时的忙着对城中的这些士卒进行整编。
对于骁果军来说,并州北部诸地,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既然打了下来,那就不能不管不顾,对于这些不安定因素,骁果军那绝对是快刀斩乱麻,先将之处理干净。
并州北军原本则是又龙骧卫和并州之地的府军混编而成,是为并州北部之地的边军。至于战斗力,那自然不用多言。但是,自从中原诸大势力纷争,司徒雷派遣司徒健前来并州之地接管并州军权开始,这曹刚麾下的是早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武将出身的曹刚很清楚自己能有如今地位的原因,手中有兵,他才是威震并州北部的镇北将军,要是没兵,他什么都不是。尤其是在这乱世,他比话虽都看的清楚。他亲眼看到了骁果军的一步步崛起,自然不甘心将手中的兵权交给司徒雷派遣的并州副都督司徒健。司徒健一时奈何不了曹刚,但是,也停止了粮草辎重和钱饷的供应,就是兵甲器具,也没有再继续往北提供了。
这一下算是给曹刚的打击不小,但是,曹刚依旧不屈服,其将手中的兵马整合一番之后,将那些朝廷派来的人全部清理掉,将自己的亲信全部放在各部领军之位,使得这十余万将士变成了他的私兵。为了筹集粮草,为了供养大军,他开始和突厥人进行各种贸易,没有任何禁忌。
虽然曹刚通过这种手段养活了十余万将士,但是,其治下的百姓可就是遭了殃。不知道多少百姓惨死在突厥人之手,多少人被突厥人掳掠而去,成为草原之上的奴隶和累累白骨。也因为此,不少士卒对曹刚心有不满。因此,这收拢士卒的行动还是很好进行的。再加之骁果军士卒的待遇非常不错,这些降卒就更没有什么异议了。
所以,在两日之后青年近卫军第二镇军护卫着文官抵达之时,代州府很多地方已经彻底平稳下来,而他们需要做的不是稳固地方,而是负责分配田地,安置那些被骁果军救回来的二十余万百姓。
在解决了城中的守军之后,还将城中经过训练的青壮也统一哦一起,进行了一番整顿。当然,骁果军不是需要这些青壮成为骁果军士卒,而是不希望这些青壮在城中被人诱导,搞出什么祸事来。
在解决完城中的安全问题之后,骁果军步卒留下了五千守军之后,带着五千降卒,合计又是一万五千大军离开强阳县,向南而去,准备对其他城池进行行动。
一夜之间,骁果军兵分十余路,对整个代州府进行了突袭。不得不说,因为这里是并州北部,是和突厥人接壤,所以,曹刚并没有在各县留下太多的驻军。当然,他也养不起那么多的军队。虽然有青壮,但那都是在战时守城才会用到。再加上以突厥人的身份出现,所以,代州府九县十五城除了四座城池发现了异常之外,其余的尽皆被拿下。
除了代州府治所代州县两城因为守军较多,是代州府大本营之外,其余两城虽然发现异常,但还是在骁果军大军骗开城门的刹那间,强攻而下。可以说,整个代州府在一天之间就被骁果军给拿下了。其中,突厥人是最大的立功者。这也是曹刚屈服在突厥人之下所付出的代价,否则,突厥人进城,守城士卒焉能连问都不敢问一声?
代州府毕竟是一府之地吗,虽然各县守军不多,但是,在这代州县内,可是有着一万余士卒的。这也是为了防止代州府出现问题,毕竟,曹刚再怎么和突厥人走的近,他也是知道这代州府还是他的辖地的。
李尘风在决定展开行动之后,就知道代州府各地的实际情况。除了从突厥人俘虏之中询问之外,骁果军的探子也早就密布并州之地也是重要原因。所以,这代州县两城之地,李尘风亲自带了五千骑兵来取。当然,在其后,还有两万步卒。
代州县两城,相隔三十余里。代州城是代州府的治所,另一城宁山城则是代州府的粮草辎重重地,位于代州城南部。因为宁山城依山而建,城内并无太多的百姓,所以,这里只有三千守军。因为在内线,平日又没有人会轻易抵达,所以,倒也安稳无恙。
此次李尘风行动,前部的骑兵却在这两地收到了阻碍,城中的守军根本不让他们进城,反而询问他们的军队主将名号和番号,甚至还要行动军令。这样,一下子就把冒充突厥大军的骁果军给难住了。很快,对方就察觉了异常,识破了阴影之地的假冒突厥大军,并且发出警示,召集守军守城。无奈,骑兵只好后撤。
第二日通过查问周围的百姓,李尘风知道,城中守军将军是李守明,乃是负责代州府军务的武贲郎将。此人出身龙骧军,是个人才。也是因为他,才使得代州府各县之地的训练从未因为各种原因停息过。也是因为他,才使得各县都多多少少有着经过训练的青壮存在,是为守军的后备兵马。奈何,各县的守军军官在曹刚的军令之下,不敢得罪突厥人,致使诸县一一陷落。
对于城外忽然有敌军攻城,守城的李守明也是极为不解,不明白对方来自何地。随后在看到对方解除突厥人伪装之后,打出的旗帜才明白,对方则是东面的骁果军。虽然他很佩服和敬重骁果军,但是,并不代表他就愿意向对方屈服。所以,李守明毫不犹豫的回绝了城外的劝降。当然,他也不清楚骁果军现在的攻势究竟如何,为何会出现在代州府境内?甚至是,他对其他诸县的情况也不甚了解,因为,他们派出去的探子,皆被对方的骑兵给袭杀了。
五千骑兵没有强行攻城,因为他们是骑兵,也因为他们手中没有攻城器械。而步卒一时半会又抵达不了,所以,李尘风准备将城中的守军给调出城来再行动。
城内的并州北军没有骑兵,不是他们没有战马,而是他们养不起。断绝了朝廷的供养之后,曹刚就将仅有的骑兵统一在自己的直辖之下,所以,这各地守城的守备军队,是没有骑兵编制的。也因为此,城内守军对城外的情况一无所知。可以说,虽然骁果军没有围城,但是,他们已经断绝了和外界的联系。
骁果军用骑兵断去代州与外界的联系,然后佯装攻打南部的宁山城,由于城外都是骁果军骑兵探骑,所以李守明根本就搞不清楚城外的骁果军是不是真的去强攻宁山城了,而外界各县是否已经查知这有骁果军入境。
虽然加上青壮,城中守军现在有着两三万之数,但是,在第三日,他也看到了城外万余骁果军的步卒。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守明终于坐不住了,虽然他有十足的信心守住代州城,但他却对兵力较少的宁山城极为担心。虽然宁山城易守难攻,但是,毕竟守军太少。再加上和突厥人走得近之后,并州北军的战备也就松懈了下来。在宁山城,可是没有青壮协助的,阵亡一人,那可是少一人的。
宁山城作为代州府的后勤重地,是一府之地的要害。并州北军通过和突厥人贸易,获得利润,在从各地购买粮食,代州府的粮草,平日都是贮存在这里的。要是被攻陷了,代州府全境就完了,各县的军粮绝对不会超过撑一月所有。当然,他并不知晓代州府已经是全境陷落。之所以不将代州府的粮草辎重放置于此,很关键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时常有突厥军队驻扎,不管是曹刚还是李守明,都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粮草辎重,最后却落入突厥人之手。
在第三日下午,代州城收到了宁山城守军的求救信函,李守明这下再也沉静不下来了,于是,其趁着城外骁果军步军不备,亲帅五千士卒和五千青壮武装的新卒,向南而去,准备支援宁山城。说起来,宁山城在一定程度上,要比代州城更重要。
在城中守军出城之后,城外的骁果军自然就得到了消息,随后,就将之传到了各部。在代州城和宁山城之间,距离代州城几近二十里之处,有一山岭,卧虎领。虽不险要,但却是必经之路。在此,李尘风早就将那尚未出现的一万步卒和五千骑兵安置在这里。至于宁山城,除了大肆的示威了一番之后,倒也没有强行攻城。不过,震天雷的出现,也使得宁山城守军军官急匆匆向李守明求了援。
在李守明离城不久之后,城外的骁果军顿时一改前态,不再是围而不攻,而是进行了攻城。万余大军全军而上,霎时间,整个代州城一片喊杀声。与此同时,城中安置的些许探子和内应,也开始在城内鼓动气来,响应城外的骁果军大军。
城内主帅离去,守军调走半数,城中又到处都出现了问题,守军士卒在骁果军的喊杀声和劝降声之中,很快败退下去。半个时辰之后,在付出了三千人伤亡的代价下,骁果军拿下了代州府治所代州城。
夏日的白天很长,十余里的路途,在急速心觉得情况下,很快就走过去了。因为关心宁山城的情况,李守明倒也顾不得其他。但几乎就在他领军到达卧虎领山下之时,李守明的前军刚到山脚,前方突然一阵烟尘缭绕,地面微微颤动,李守明顿时脑子一清,随即脸色一白。他是军中出身,一听声音就知道不好,“敌袭!盾阵御敌,快!”
尽管李守明反应机敏,但是行进之中的的大军哪能这么快列阵。如果皆是精锐老兵,百战之兵还成,但这里的万人军队,其中半数是士卒半数是青壮。就算士卒之中,也只有半数能算的上是老卒,其余的,不过是从原府军之中整编而来。自从曹刚和突厥人媾和之后,这些士卒少有血战经历。面对如此情况,大军当即就有些混乱轰而混乱,延缓了盾阵的组成。
“骑兵!该死,他们不在宁山城!”看到对方最前面的是骑兵,李守明暗骂一声,但此刻,他的麾下,也不过是勉强在前方组成一道防御阵而已,但对方却已经杀了过来。
五千骑兵是为先锋,就好似一道离弦的箭,又好似山呼海啸般的巨浪金重重的拍击在岸边。砰的一声,骑兵前方手中的长枪如同犀利的闪电,在半空中划小过一道残影,将几面厚木牛皮盾几乎瞬间一分二半,连带着几个巨盾的士兵胳膊上也被锋利的长枪划出一道几寸长的口子。鲜血滴答滴答的留下,不过那几个士兵还没来得及叫喊,下一刻他们的眼睛猛地凸起,啊的一声被汹涌而来的骑兵洪流卷入其中。
李守明的麾下都是步卒,在经过半晌的长途新军,早已经疲惫不堪,焉能是这以逸待劳的骑兵的对手?再加上没有重甲步兵,而轻甲步兵在面对汹涌的骑兵冲锋,连阵型都没有列好的情况下,根本就无法阻挡骑兵的冲击,瞬间轰两个匆忙建立起来的防线就被撕裂。
李守明只能咬牙带领手下士卒迎战,不过在对方两侧各杀出五千步卒之后,他手中的一万士卒此刻显得那般渺小之。李守明果然不愧是昔日边军龙骧军出身,武艺确实不凡,一连斩杀数名骁果军骑兵。但是,在接二连三的围攻之下,在箭矢的突袭之下,他还是身受重伤,瘫软的到在马背之上,被亲卫护卫着后撤。
骁果军大军就好像似下山猛虎,所向无敌,尤其是李守明受伤后撤之后,并州北军一下子就没了士气。虽然并州北军多次在军官和喝令之下,在后面继续组建防线,在都在骁果军铁骑之下,就好似一把锋利的刀子般被撕裂,一道道动摇的防线金被打垮。一开始就措手不及的并州北军面对士气大胜的骁果军逐渐的陷入下风,被打的没有还手之力。
“反击!不要跑,给我结阵,结阵!”李守明身上插着数支箭矢,胳膊和肩部分别被刺了一枪,但他还是厉声的嘶吼着。此刻的他,双眼通红,直喘粗气。眼前的局势,可不是他想要的。这一万将士,竟然眼睁睁在他眼前被骁果军围杀,他怎么能甘心……
“将军,我们撤吧,现在看来,我们是中计了。不管宁山城有没有被骁果军拿下,我们都不能再继续打下去了。一万将士,现在连半数都没有了。将军,如果你不回到代州城,那么,我们将什么都没有了。”李守明还准备继续组织麾下士卒反击,但身边的军官都急声劝阻。
李守明看着眼前已经败相显现的情况,心中叹了一声轰道:“撤,能撤多少是多少!我们回到代州城,等待各地援兵抵达。他日,定要这一支进入我并州境内的骁果军贼子好看。”
………………………………
第694章 北线强袭
更新时间:2013…01…09
见无法抵御,李守明便开始组织身边的人马撤退,准备回到代州城驻守,以挡住骁果军,在图日后为今日遭遇雪耻。
李守明这一撤,使得本就在崩溃边缘的代州城守军彻底失去了抵挡之心,顿时犹如决堤的洪水,造成大面积溃散。而恰逢此山脚之下地势狭长,以平原为主,正适合骑兵追击,两条腿跑的再快也跑不过四条腿的,顿时局面变成了一面倒的屠杀。
虽然李守明竭尽全力的组织麾下的近万士卒撤离,但是,在一万五千骁果军,尤其是还有五千骑兵的冲击和突袭之下,使得李守明根本没办法带上大军撤离。最后,李守明只是带领五百骑兵撤离,这些骑兵,除了李守明自己的亲卫之外,就是一些军官和军官的亲卫队。至于那些大军,皆是步卒,已经陷入骁果军的围杀之中无法脱身。不仅如此,而且身后尚有一千骑兵穷追不舍。
李守明等人在暗淡的黄昏之下急匆匆的赶回来代州城,来到城前,李守明的亲卫当即对着城上士兵急声喊道:“还不快开开城门,让我们进去。”
城上空寂无声,就在祖李守明等人不耐烦的时候,从城墙之上金哗啦一声出现上千弓箭手,而城头上的并州北军大旗,也被换上了骁果军的火焰麒麟旗。骁果军军官站在城门楼上哈哈大笑,道:“李守明,代州城已经被我骁果军拿下,不仅如此,整个代州府已经全部落入我骁果军之手。今日,你要么投降,要么就死于此地。”
在听闻代州府全境陷落之后,李守明顿时大惊,几乎不敢置信。但因为此刻他已经无法脱身,也就向城上骁果军询问实情。在听闻骁果军真的大败突厥大军并已经杀入代州府境内之后,李守明最终还是投降了。毕竟,不为自己考虑,他也要为自己身边的亲卫和他们的家眷考虑。
在李守明投降之后,宁山城也在李守明的协作之下被拿下,骁果军一举得到了数万旦的粮草和一些兵甲器具。代州城的陷落也宣告骁果军正式结束了代州府之战,而代州府也从此换了新的主人。
对于代州府的攻取,并不代表着骁果军就此满意,也不代表着李尘风就会停下脚步。在拿下代州府之后,解救回来的二十余万百姓就得到了暂时的安置,而随之而来的青年近卫军和文官体系,很快就会在代州府进行统治。至于那些俘虏的突厥人,在实行连坐制制度之下,会成为代州府的免费劳动力。等待他们命运的,那自然就是奴隶的开始。
…………
中国历朝历代,对于游牧民族的政策就是一个模式,强盛的时候打,弱的时候则守。就算是互市贸易也对游牧民族有着严格的限制,从来都不会去想怎么去同化掉这群游牧名族,并原有规划利用这些游牧民族去帮助守护广袤的疆域。自诩天朝大国高高在上,就算是贸易,也走出于一种大国恩典,对这些蛮夷的不屑之让东方这个灿烂的文明失去了太多次机会。
游牧民族掠夺中原,只是因为他们要生存,要粮食,耍各种生活必需品。当他们得不到这些的时候,唯一的手段就是抢。当抢掠成性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化解草原民族的危机,打永远是打不干净的。历史之上,强大的大汉王朝,将大匈奴打跑了,但没有多少年,草原上又有了其他的游牧部落崛起。赵询想做的,那就是逐步的压制这些强大的部落,将之分解,随后拉拢一部分,打压那些不听号令的另外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赵询想要逐步开始同化这些部落,在水草之地,适合建城之地,将建筑城池,将草原一步步纳入入棋盘般的统治之下。定州,原契丹草原。虽然是草原之地,但接近幽州之地,在城池、坞堡和官道的划分之下,这些草原变成了被城池、坞堡和官道分割开来的一个个小地域。使得契丹人就算是放牧,也不会脱离骁果军的管辖。
此外,大批的汉人迁入,将一些适合耕种的地方变为农田。还将限制契丹人的武力,并将之冠以汉籍、汉名,识汉字,学汉文化,随之就将之逐步的变为汉人。
北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西部是于都斤山,东部则是浑河下游。这里,则就是突厥王庭之所在。这片位于并州北方千里之外的草原,靠着于都斤山之上雪水融化后的河流和浑河流域的水源生活,也因为此,这里小河流众多,草原肥沃。方圆数百里之内,居住着众多大小的草原部落。但都是薛捏可汗的部族势力,亦或者是依附薛捏可汗的小部落。
赵询集结了契丹八旗、靺鞨八旗、靺鞨骑兵以亲卫军合计十万铁骑。先是逐步借道进入室韦部,与室韦部的两万室韦骑兵一起,组成一支庞大的联军,呼啸西向。在熟悉路途的向导的带领下,十余万铁骑兵分四路,相距不过五十里,金呈四支箭头一般杀入突厥大草原之地。
因为去年的雪灾使得突厥各部遭受很大的损失,所以,在薛捏可汗的组织下,草原之上,很多部落派出骑兵,组成联军南下并州,进入汉境劫掠。除了在南路,也就是在并州略北之地进行截杀之外,赵询也亲自准备给突厥人一个教训。赵询此行的目的很简单,彻底的瓦解这在突厥草原之上有号召能力的薛捏可汗部落,让各部各自为政,随后,骁果军才好拉拢一,打压一批。最后,征服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让其臣服在自己的脚下。
因为北方天寒,所以冬雪融化较慢,再加之去年雪灾,使得草原各部都损失惨重,苦不堪言。除了部分部落响应薛捏可汗,率军南下并州汉人境内劫掠财物之外,还有不少部落彼此之间也开始了征伐。也是因为此,赵询所部联军杀入突厥草原,才容易了许多。除了一开始就打着突厥部落的旗号之外,也因为各部的混战。使得他们的行动,不被各部所详查。
虽然有一些部落对此有怀疑,毕竟四路大军,每一路都有着三万余人,这可不是小数目。在经过雪灾之后的草原之上,也是需要大部落才能拥有的。而这些大部落,大都都相应可汗诏令,前无南方汉人境内劫掠去了。但是,虽然这些部落有怀疑之心,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会是汉人军队,是骁果军。
所以,这些毫无防备的部落,在大批的骁果军骑兵到来时。整全部落被被数万骑兵团团围住,一阵箭雨过后,这些人口不过千人的部落被血洗一番,最后基本上没有能够幸存下来的。
在李尘风拿下代州府的同时,赵询也抵达了薛涅部王庭之地,依山临水,地势极为优越。从北部河流和从西北高山雪水而出的河流蜿蜒纵横,好似一条条银白色的飘带散落在青色的画卷之上。充沛的水源让这牛羊成群,战马飞奔。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上,无数的突厥人在四处放牧渐……
“环境不错,好地方,可惜……”骑在战马之上,立于山包之上,望着视野前方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和草原之上欢腾的牲畜,以及那绿色之中的白色毡房,赵询忍不住叹息道。
不要说,其他人也知道赵询的意思。眼前的景色很美,这里也很宁静。奈何,双方是不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