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龙八部之慕容有复-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迨勘髡降氖焙蚝苡赂遥峭督狄埠艹<菰墓嬖蚓褪侨绱耍刻模反蟮乃盗怂恪O啾绕胀ǖ牟菰耍时白逅坪跆焐诹斓肌⒅富雍陀挛渖厦娓佑判悖虼司3鱿忠恍∪合时白迦送陈蚀蟛糠植菰说那榭觯热缥飨耐匕舷时岸晕飨那甲濉⑼鹿然胂时岸郧甲澹庋R灿锌赡苁窍时白甯厥幽甭匝暗脑倒剩时白逡幌蚨己苤厥友昂鹤逦幕颖蔽骸⒗钐频轿飨模薏蝗绱恕O肫鹄淳秃芎寡眨抑盎拐煸谟镦堂媲俺靶Ρ墒雍鹤宓浼翟谟行┎恢健
提拔卢俊义为游骑将军兼任河套封地的负责人,顺便说一句,我很看好这小子的领导能力和指挥才干,这是一位天生的将领,我让他加强军队训练,打造护国军最强班底,留下灵鹫宫和燕山卫部分人马协助管理后,我便携着银川公主、语嫣和密族正派一行返回宋国。
………………………………
74、再临东京
东京城可真是个好地方啊,基本上什么都有,街上到处叫卖的商贾百姓,热热闹闹的,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在这座世上最庞大的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找到自己的快乐——这是我重回东京城时的最大感受,相较起来西夏的都城还是太小了,人口少不说,商品贸易和酒馆青楼也无法跟东京相比。
我和语嫣、清露漫步东京街头,一种盛世和平与危机四伏的感觉同时涌上心头,盛世和平是眼前的景象,危机四伏是这趟塞外之行的最大收获,塞外的西夏、吐蕃、辽国还有许多草原部落都在摩拳擦掌、蠢蠢欲动,而大宋依然整天提倡文教兴国、以文治天下等等,这繁华的世界之都化为断瓦残垣仿佛就在眼前。这悲剧倘若发生在赵家朝廷上我一点都不介意,只是这积攒一百多年的繁荣和生命就这么毁于刀兵之下,实在可惜。更何况,危巢之下,焉有完卵,即便我自己无所谓,我的亲人朋友还要在这个国度生活呢。
看来大宋皇宫之行却是无法回避,回到碧游居后,我便跟众人交代了拜见皇宫的事宜,顺便说下,这碧游居是灵鹫宫诸女为我建设的一处府邸,位于朱雀门外,我嫌江南院人来人往太过嘈杂,加上密族众人加入之后,也需要有个地方容纳招待贵宾,因此便让灵鹫宫出面购置、整治了这么一处占地十多亩、亭台楼阁练武场等五脏俱全的府邸。要说东京城贵,这处宅邸花费将近一百万贯,也算是京中豪宅了。碧游居附近的房屋也早已被买下来,作为我下属居住的所在,同时方便守护碧游居,当然,以我现在的名气,也没什么人敢上门捣乱就是了。
独自一人在朱雀街漫步,街上行人如织,一种被监视的感觉涌上心头,不止是哪些拙劣的皇城司密探,还有一些躲在暗处的杀手若有若无的杀意、不明来意的各大势力密探都在有意无意地观察着我——这种感觉不是现在才有,从我第一次踏进东京城就开始了,到了现在随着我的名气上升,监视我的人数和频率可是越来越高了。我冷哼一声,双手轻轻挥动结了个佛家宝瓶印,十五道真气无声无息地从双手十指激射出来向四周奔去。
待我走后大约十息,或明或暗的十五个密探再也无法忍受,几乎不约而同地吐了口鲜血,密探们惊骇地发现自己的气海被废,内力尽失,已经变成废人。心有余悸地看了眼慕容复远去的身影,这些人强忍重伤之躯,急忙散开回复各家主子去了。这些都是跟得比较近,比较明显,也比较嚣张的,大部分以皇城司密探为主,而远处一些大势力或家族的高手则明白这是警告,要是下次再这样跟随监视,恐怕就不是武功被废这么简单了。
到了皇宫门口,禁军士兵拦住了我,守门的校尉到时认识我,恭敬行礼道:“拜见国师,下官马上派人禀报陛下。”
“不必了。”我淡淡道,“姑苏慕容复拜见大宋皇帝陛下。。。。。。”声音远远传开,不止传遍皇宫内外每一个角落,就连附近的五六个坊司街道都清晰可闻,一时之间以皇宫为中心的世界似乎都静了下来,为我大胆妄为的“觐见”方式所震惊。
守门皇宫禁军校尉和士兵惊骇地瞪着我,双手微微发抖,但是“放肆”这两个字始终不敢说出口,只能泥塑木人般地拦在我面前,却又不敢亮出兵刃。我微微摇头,这禁军如此畏缩胆小,反映了大宋整体风气实力,实在教人失望,想起塞外密族悍不畏死的草原勇士,高下立判。好在边疆以种家、杨家、折家为首的几大军团还是颇为勇猛的,否则守着这么个花花世界早就被灭了。
没过多久,一个太监迅速地跑过来道:“传慕容国师觐见!”
皇宫内外如临大敌,禁军士兵比平日多了三倍以上,且各个执枪明甲,不远处还有弓箭上弦的弓箭手在待命,仿佛即将到来的是洪水猛兽。我近乎天下无敌的名气已经传遍大宋内外,就连远在极西的草原到东边的海岛都在口口相传在南方姑苏城出了个无敌剑神,而我的杀人的名声亦是可以让任何蛮族都忌惮三分,怪不得皇宫禁军如此紧张了。其实这也不过是赵宋皇族缺乏自信,猜忌多疑罢了,我自问并未做过任何对不起大宋的事情,更无举兵反叛之心,可惜这种话说出了大宋朝廷估计没几个人信,而皇帝要的是绝对的安全,任何影响皇帝宝座的威胁都必须消灭在萌芽之中。
紫宸殿内,一干文武大臣如临大敌,都瞪视着缓步走来的慕容复,赵煦坐在殿上,镇定地看着我,一时之间大殿之上虽有上百号人,却是静如暗室。我抬眼看了下赵煦,双手抱拳道:“姑苏慕容复拜见官家。”
赵煦微微站起抬手道:“爱卿免礼,慕容国师征战西夏,促成西夏与我大宋永久和平,西夏王主动退去皇帝之位,战功彪炳,堪称我大宋有史以来第一战将,朕代表天下感谢国师!来人,上座!”
我不客气地在赵煦下首的位置上落座,沉吟片刻,发现皇帝和大臣们都在沉默,于是开口道:“慕容复虽然接受国师一职,然而并未归属赵家管辖,我身为道家门下,过的是闲云野鹤、遵循天道的生活,问鼎天下、至尊宝位向来都不是我的追求。奈何赵氏天子和一干大臣心胸狭隘,整天怀疑在下想谋朝串位,却是让某感觉可悲可笑。道家《南华经》曾说,猫头鹰怕凤凰和自己抢腐鼠吃,于是发出尖利而奇怪的叫声企图吓跑凤凰,眼前诸位的行为却与那猫头鹰有何区别?呵呵呵,哈哈哈。”
整个紫宸殿都传播者我的嘲笑声,赵宋上下一时都有些尴尬,赵煦道:“国师言重了,之前朝廷确实有过议论,有人言道国师武功势力过大,可能损害我大宋社稷根基,特别是以吕大防为首的旧党一派,力争国师为妖师乱国,并在明里暗里多有动作掣肘,朕也是一时糊涂,被后宫妇女迷惑了,因此而对国师有失礼之处,在这里朕向国师道歉了。”
皇宫之内鸦雀无声,我一开始还有些不屑,听到后面不由动容道:“官家身为九五至尊,却知错能改,还能主动认错,实在难得,罢了,这些乌糟事情我也不追究了。只是你赵家掣肘甚多,李唐的牛李党争在朝廷内外不断上演,不仅消磨国力,办不成什么大事,恐怕还会有盛世转衰的一天。毕竟,你们可以继续这样内耗下去,敌人,可是不会等你们的。”
吕大防站出来道:“妖言惑众,国师口口声声危机和威胁,无非就是草原上的几个蛮子,大辽、西夏虽然势大,然而我大宋雄兵百万,只要尊礼重德,又有何惧,古人云,仁者无敌,当前还是应该遵循祖宗规矩、仁爱治国,方能重新仁宗盛世。”
我微微皱眉道:“口舌之争实在没啥意义,不管是无为而治还是以仁治国都需要认清形势、因势利导,你连实际的形势都看不清楚,哪有什么资格跟我谈什么仁爱治国,大宋如果灭亡,必定亡在你们这帮自以为是的所谓正义之辈手上。话不多说,我今天来这里,就是想问官家,迁都长安之事,到底你们进展如何了。”
赵煦皇帝为难道:“国师走后我朝大臣就迁都长安一事议论甚多,除了之前谈到的长安衰败,无法承担如今汴梁繁华的经营重任、损伤国本之外,谈论更多的是迁都费用巨大,户部汇总上报初期迁都费用就要数千万贯,非一日之事,需要缓缓图之,连章惇爱卿都认为迁都虽然很重要,然而也无法立刻成事,只能先行筹措费用,预计迁都之事需要十年左右。”
我手指轻轻扣着桌子,等赵煦说完后,缓缓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不惜小费,千万贯虽然多,其实以朝廷的实力并非不能筹措,而且事有轻重缓急,之前就说过,可以先搬朝廷主体,官家和朝廷主要部门先行过去,其他的徐徐图之,可惜官家始终下不了决心,加上朝廷重臣大都享受汴梁的繁华便利,打心底不愿迁都罢了。虽说故土难离,诸位也都习惯了汴梁,更有不少人买地置业汴梁早已扎根此处,迁都伤筋动骨,其实主要也是损害诸位的利益罢了,于国于民又有什么损害了。”
“官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此乃我朝的国本,根本不牢,国家难安,且迁都之后汴梁繁华将化为乌有,损失之巨难道是国师想见?再则即便国师和官家以及部分大臣愿意迁都,难道汴梁地区和周遭的百姓难道就愿意吗?迁都关系重大,国师此举过于草率,实在不妥。”苏辙站出来道。
“迁都的利弊早已经讨论很久,我今天来此,要说的是,第一,迁都并非我突然提出来的,而是宋太祖赵匡胤皇帝在世就准备进行的工作,甚至已经进行到一半,只不过被他弟弟赵匡义处于私利阻止了;第二,迁都确实关系重大,我朝久拖不决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契机,而我本人的出现就是这个契机,这就是我朝中兴的契机;第三,迁都必须尽快执行,任何反对和阻碍迁都之举的人便是我朝上下所有人的敌人。”我一字一句地说道,“大宋的敌人或许可以在朝野、在塞外蹦跶的好好的,但是我慕容复的敌人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
………………………………
75、皇宫深谈
朝廷上下一时鸦雀无声,大宋的士大夫虽然很有骨气,但是面对我的强势作风却是不敢多说什么,最后赵煦开口道:“迁都之事宜在年内实行,三省六部和宰执商议迁都事宜之后,年底完成迁都。朕希望我朝是为了天下百姓和社稷中兴而迁都,而非效仿唐玄宗之流因为战乱而迁都。”
退朝后,赵煦双目炯炯道:“请慕容国师随我到后宫一叙,国师英明神武,朕也有不少问题想要请益。”
随着赵煦穿过一片花园就到了延福宫,大宋朝虽然国力强大,但是宫室并不宏大,主要的宫殿就5座左右,其他的都是小宫室,说实在的比起民间的一些富豪还尚有不足,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大宋历代官家还是比较节制有度的,这也是大宋虽然有着种种不足,但还是受到广大百姓和武林义士支持的缘故,所谓藏富于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延福宫是休憩娱乐的宫殿,里面的桌椅摆设都颇为讲究,就连普通宫女都是民间少有的绝色。肤若凝脂的苗条宫女递上茶点退到一旁后,赵煦微微笑道:“西夏之行后,国师威名响彻朝野,以吕大防和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到处攻击国师有反叛之心,将来会谋朝串位,可笑至极。朕以为,国师乃是天赐我大宋的护国仙人,有国师在的一天,我大宋朝必定国事蒸蒸日上,收复幽燕十六州指日可待。”
我点了点头道:“官家过誉了,大宋终究是由官家做主,如何处理好国事才是官家的本职,慕容只是江湖闲散人,一心修行问道,红尘之事还需红尘中人来解决。”
赵煦不以为意地道:“公子过谦了,倘若没有公子支持,朕如何能够亲自掌权上位,要知道当日太后垂帘之时,司马光那帮奴才上朝行礼只向太后跪拜,以至于上朝议事之时,朕居然只能看到大臣们的后背或屁股,着实可恶!”
说道这里赵煦紧紧握了握拳,继续道,“更何况有了公子支持后,朕的许多变革政策才能顺利推行,除了迁都以外,青苗法、保甲法、市易法等新法尽皆恢复推行,并且由于用人得当,新法的施行比先前王安石丞相在时效果好了很多。其实王公新法并未像太后党等许多人批评的那么不堪,之所以出现劳民伤财或者损害百姓生计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用人不当,且施行过于激进欠考虑的缘故,朕相信,只要再给朕五年,我大宋朝实力必将远超汉唐,爱卿与我联手,必然可以超越唐太宗李世民的威名!”
我微微苦笑道:“官家厚爱,慕容不胜感激,可惜慕容天性喜好浪荡
冶游,争权夺利、劳心劳力的事情不适合我,让我向魏征、长孙无忌那般辅佐官家,恐怕慕容无法胜任。更何况,慕容也无心于此,慕容所能做的,只能守护大宋和平百年,官家也大可以解散大部分禁军,让他们去耕作劳役,这样既减轻了国库的负担,也能够进一步创造更多的财富,民富则国强,等再过几年我朝国势必将远超辽国,到时候要夺回幽燕十六州又有何难?”
赵煦闻言抚掌笑道:“爱卿所言极是,既然公子超凡脱俗,无意红尘俗世,那么可否常驻京城,朕于道家长生之道向往已久,早就听闻慕容公子乃道家领袖,若是能够有所教益,朕愿拜先生为师!正好先生除了国师之职再兼帝师教导朕长生之道,如何?”
“国师帝师都是浮名,但是官家有向道之心,这是好事,”我欣然道,“官家愿意亲近我道家,自然极好。长生之道虽然渺茫,但并非不可触及,道家讲究顺其自然,并不如何繁琐复杂,关键在于身体力行。皇室向来崇尚道家,于自然之道了解不少,可惜几代皇帝都未能善始善终,这就是未能彻悟人道的缘故,就拿官家来说,”
我指了指赵煦周边的美貌宫女道,“官家身边服侍的宫女各个都是绝色,听闻官家最近宠幸刘美人,流连宫闱,慕容观官家气色,实有阳气消磨之相,身体羸弱,危机潜伏,不可不察。”
赵煦微微笑道:“倘若普通大臣甚或民间百姓劝告朕远离女色,那也罢了,慕容帝师这么说有些让朕意外。阴阳交融既是人道,也是天道,朕也不过偏爱刘美人一些,并不为过,也不影响国事。国事繁琐之余,若有美色养眼伺候也可放松一些。再则,朕尝闻国师也并非清心寡欲的圣人,身边妻妾都是世间少有的绝色,新进娶的更是西夏国的银川公主,真是羡煞世间多少男儿呢。”
我微微苦笑,不知不觉自己身边妻妾婢女却是都是世间少有的美女,不过我还是正色道:“阴阳交融确实是人道,只是官家确实纵欲过度了,须知世间事往往过犹不及,官家频繁男女之事,已经是阳气消融,寿元受损了,倘若再不节制,恐怕不仅看不到天下一统的那天,甚至十年之内还有难测的危机”
赵煦听出了我言尤未尽之处,皱眉道:“那么以先生之意,朕当如何自处,方能摆脱此危机。慕容公子显然也不是不食烟火之人,若有何妙策,还望不吝赐教才是,朕身系天下,如果能够善始善终必当善待天下万民,奉国师为天人,不敢须臾怠慢。”
我摆了摆手道:“官家言重了,其实天道也是人道,官家若能依从以下三点,想必善始善终并不为难:一是清心寡欲,官家目前身体阳气衰竭,确实需要休养生息一年才能再近女色;二是由在下替官家运功疗养,同时配以培元固基的丹药来恢复阳气;三是常诵《金刚经》和《道德经》两部经书来启迪智慧、厚德载物。其实官家之危,纵欲过度、身体羸弱只是表象,追根究底,当年高太后培养官家过于严苛,未能建立深厚的德望,以致外邪有可乘之机,造成今日之危,因此望官家平日多修德政,以德养生,方是王道。”
赵煦听后立刻站起来躬身行礼道:“朕钦慕慕容先生已久,先生肯费心思为朕疗养,赵煦感激不尽!当下便听从先生指导,修身养性,专心国事。只恨煦此生身为帝王,不能常跟先生左右,探索修真炼丹长生之道。”
我心下一动,想到了长生谷,于是道:“替官家恢复健康体魄这是我的职责,只是听官家之意,宫中于修真炼丹之道颇有涉猎?不知可否让慕容见识一二?”
赵煦立刻挥手道:“来人,摆驾凝和殿。”
随着赵煦来到延福宫附近的凝和殿,尚未靠近,便有股淡淡的丹药清香缭绕左右,我轻轻嗅了嗅,摇头道:“丹药集合人参、当归、何首乌等多味上等药材,可惜未能提炼精华、融会贯通、得炼丹精要,成丹只能归于下品,效果也是有限。”
“谁敢妄言本道炼的丹药药效有限,可敢进来跟于某比划比划。”话音刚落便冲出一位头发须白、仙风道骨的老头,见到赵煦和我等一群人后微微一怔,随即下跪行礼道,“洛阳于清风拜见官家。”
“罢了,于道长请起,”赵煦淡淡道,“这位便是我朝慕容国师,也是天下道门的领袖,刚才国师言及道长丹药未得炼丹精要,颇有道理,近来服用道长丹药效果有限,道长的丹道造诣着实让朕失望。”
于清风着急道:“官家勿听信慕容国师片面之词,须知国师只不过江湖武夫,即便剑法出神入化,又怎知我道家丹道玄妙之处,培元固本丹药本来就需要长期服用方能见效,须知欲速则不达,还望官家明鉴。”
赵煦听了转过头来看着我眼中有问询之意,我微微笑道:“不错,慕容确实是以武入道,于炼丹之术知之甚少,只是恰好有几位丹药高手,对丹药的好坏还是能辨别一二的。就拿阁下正在炼制的培元固本丹来说吧,此丹药用的是凡火,未能炼化药材精华,使不同的药材君臣相佐,实际药效只不过是普通的大补丸,我说的对也不对?”
“这这。。。。。。”于清风在我目光注视下承受巨大压力,最后终于崩溃道,“官家恕罪,老道也是急于为官家治病,才会加速炼丹,以致丹品不佳。请再给老道一段时间,贫道一定会炼出让官家和国师满意的金丹出来。”
我摇了摇头道:“于道长,本来看在武林同道的份上,我不愿多说什么,但是既然你死皮赖脸,那我就不客气了。你的丹药不仅实际药效有限,甚至还有激发阳气,导致阳气加速消耗的恶果,如果继续服用下去,只会掏空官家的身体,导致寿元巨亏的恶果。”
赵煦听了大怒道:“来人,给我拖下去,严刑拷打,看看此人到底为何胆敢用劣质丹药蒙骗朕。”
于清风被左右禁军士兵拖下去,临走前恶毒地盯着我道:“慕容复,你敢阻碍我少阳派传道炼丹,此仇我派掌门和长老一定不会放过!”
我转过头对赵煦道:“原来此人是受少阳派指使,请官家明鉴,少阳派以丹道著称于世,却派此劣徒入宫炼丹,其心可诛,请官家查明主使者严厉惩处,同时禁止少阳派传道炼丹。”
于清风听了一愣,心中又悔又恨,只是已经被禁军拖出去了。
………………………………
76、真人遗作
大概是在我面前失了面子,赵煦脸色有些阴沉,继续带着我往凝和殿
里面走,这时我才发现里面规制颇为可观,前半部分是个大型的炼丹场,除了一个硕大的丹炉,还有大量的珍贵药材,我就闻得到的两百年以上的人参特有的清香。
丹房的后半部却是个空旷的房间,里面只有一个书柜和一块石碑,几块书桌,其他就没有了。我一进来就被殿中的石碑深深吸引,这是一块散发奇异魅力的石头:通体黝黑、坚硬如铁,但是又泛着微微的光芒,石碑上刻着不知名的文字,虽然看不懂却能感受到某种浩如渊海的内涵——这种内涵我曾经见到过——在灵鹫宫后山石洞的天人剑石刻上,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高手留下的痕迹,代表着创作者的某种感悟,这种作品都不能单纯从表面文字上去理解,而是要细心揣摩文字的轨迹以及后面代表的某种道韵!
是的,这是具有绝顶高手道韵的石刻,这样的石刻除了灵鹫宫后山的天人剑诀石刻,只有密宗大卫堡圣地的计然仙人雕像才有如此功底,对,这一定是仙人石刻。不过,我隐隐感觉这块石碑的道韵境界更胜一筹,似乎代表某种更精深的道,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这种奥妙实在无法描述。我渐渐沉迷进入这种无声无息的道韵,整个世界都消失无踪,只剩下眼前这块散发着天地大道的石碑。
以凡人的智慧和境界来揣摩仙人的道韵是很艰难的,我自问虽然近年在内功心法上颇有成就,甚至已经可以说站在当今武林的顶峰,但是面对这神秘莫测的仙人石刻还是有些高山仰止的感觉,只能像棉花一般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能够领悟到的东西。饶是如此,我也是逐渐迷失其中,不知今夕何夕。
等到一种强烈的饥饿感将我从忘我的感悟中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