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成了吴应熊-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齐良准备去难民较集中的地方看看,昨天他便让桂明探听好了,整个北京城难民较集中的地方有三处,一处在城郊柳树屯,两处在城内梅花池和南土房。

    出发前,小六子为齐良着装,桂明进来问:“世子我们是去梅花池、南土房还是柳城屯”

    齐良机械地被小六子摆布着道:“哪里人多”

    桂明道:“梅花池”

    齐良道:“好我们就去梅花池”接着问:“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桂明敬重道:“世子请放心,全都准备好了”齐良昨日便让钱云房准备了大量的烧饼和窝窝头,桂明得知是为那些可怜的灾民准备的后心里十分感动,对世子又多了一份崇敬。

    “小六子你弄好没有”齐良拍打一下小六子的头,被摆弄来摆去没个完齐良烦了。

    唉哟小六子摸着头,精灵古怪笑道:“主子恕罪这就好了”齐良拍得极轻,透着一股亲热,小六子知世子不是真的怪他。

    桂明微笑,这一幕让他感到十分温馨。

    “好了我们出发”齐良最后戴上帽,样子看起来像一个土地主。

    梅花池名字好听,却是一个荒芜的地方,有一个占地十几亩的水池,却没有一株梅花,齐良不由奇怪问:“这里为什么叫梅花池”

    紧跟在身边的桂明回答:“据说是当地百姓的狗喜欢来这里喝水,它们留在泥地上的脚印象梅花,因此叫梅花池”

    齐良差点晕厥,狗留个脚印就叫梅花池那猪来留个脚印是不是叫喇叭池不知道这是恶搞还是风雅

    梅花池边零零碎碎搭着几个棚子,不能遮风也不能避雨,一些老幼病残挤在里休息,大部分的人还只能睡在树下,幸好现在是夏天,如果是冬天真不敢想像他们怎样度过

    离梅花池不到四里的地方有一座寺院,叫宝惠寺,在北京城也算一个大的寺院了,这里常有人进香,寺院每天也会薄饭稀粥周济一餐,这应该是难民集中在梅花池的主要原因吧

    寺院每天午时施粥,现在离施粥还有一段时间,难民们大部分在躺着休息,不是说他们不想动,而是他们想省着点力气呆会好排队,他们已经两餐没吃一点食物了。

    “就是这里了”桂明指一圈。

    齐良吩咐:“桂明找一株大树设一个点,让侍卫们维持好秩序,让灾民们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注意发食物的时间老人小孩每人一个烧饼或一个窝头,壮年人每人两个烧饼或两个窝头”他怜悯扫视一周,灾民怕是有上千吧,个个面黄肌瘦,瘦骨嶙峋,见有人来也只是用呆滞的目光盯着。

    桂明奇怪问:“世子老人小孩体弱多病更为可怜,为什么不给他们多些反而要给身体好的壮年人多些”

    齐良笑笑道:“正是壮年人身体好所以要给他们多些,让他们吃了好有力气,有了力气才能去干活养这些老人小孩”

    “哦明白了”桂明恍然,钦佩地望着齐良,世子比别人都想得远。

    “灾民们发食物了有烧饼有窝窝头”一切准备妥当后,几个侍卫被派出分散在各地叫喊。而在设置的食物发放点周围早围上了一群小孩,几个机灵点的小孩近水楼台先得月已在大口大口贪婪地咬着饶饼了,烧饼很大比小孩的脸还大

    “有食物了有食物了”听到叫声,难民们哄地拥上,顿时把齐良等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别挤别挤大家都别挤”

    “大家都有份先排好队一个一个地来”

    侍卫们维持着秩序,灾民们虽然饿却也有纪律,可能大家在一起久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都有了感情。

    队伍被排成两条,长长的蛇龙足有百多米长。

    “你要什么烧饼还是窝窝头”小六子问排在第一个的人,是一个花甲老人

    老人咽着口水,激动道:“我要窝窝头”

    “给这是你的”小六子递过一个足有两个拳头那么大的窝窝头。

    老人抖着手接过,脸上流满的泪水,良久说不出话,突跪下道:“谢谢大善官人”

    其它人都跟着跪下:“谢谢大善官人”一半以上的人在哭。

    小六子措手不及,他亦是感动得泪流满面,连忙搀扶起老人。

    齐良坐在大树下,这时也站了起来,眼睛湿润道:“大家都起来都起来不要谢什么,大家受苦受难了”中国的老百姓太朴实太容易满足了,不管古今,只要给他们一点好处,他们就对你感激不尽,永远记得你。

    “大家都起来都起来”维持秩序的侍卫们叫着。

    “快发食物,快发食物”齐良提醒小六子、桂明等人。他偷偷地别过脸擦掉脸上挂着的一滴泪珠。
………………………………

第三十九章 大善大爱

    已到了施粥的时间,宝惠寺门外只有少量的灾民在排队等待,这与往日的蜿蜒长龙形成鲜明对比。 几个僧人奇怪人数怎么变少了相互交头询问,这时台阶下出现一群人,三顶轿,仆从、丫环、轿夫一众,还有几位锦衣绸缎的公子

    轿子停下,先后从三顶轿中走出三位娇艳夺目的美女,赫然是怡香院三块红牌柳依依、韩红儿、易英。

    “易英姐你不是说这里灾民最多的吗怎么现在并不见几个人”韩红儿红唇素齿,下轿便问。

    易英也是一阵奇怪,昨日她来上香时这里确实是成群成堆的灾民,他们衣不遮体,瘦骨如形,甚是可怜“我们上去看看,问问再说”易英左瞧瞧右瞧瞧未发现什么。

    昨日她上香回去,便把这边的情况跟好姐妹说了,柳依依与韩红儿大发怜悯之心,三女遂决定为灾民做点善事,拿些银两出来捐给宝惠寺,让宝惠寺每日能多施舍一餐。孟群君陪着柳依依,出门时又遇到京城几大才子:杨真、刘慎、田寂园、方申等人,便都一起来了。

    宝惠寺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的香客很多,三位绝世美女的出现引起一阵轰动,许多路人纷纷驻脚观看,星辰拱北的几位才子面上有光,甚是得意,头高高昂起,颇有对芸芸众生不屑一顾模样。

    “各位施主好”一位中年僧人迎上,这些人大多是京城名人,宝惠寺不敢怠慢。

    “见过明光大师”众人齐声道,大家都识得这明光大师,明光大师乃宝惠寺的知客僧。

    “各位施主里面请”明光大师退至一边。

    众人以三女为首,见三女未动即均不动,易英礼貌问:“请问大师,这里的灾民怎么少了他们都哪去了”

    灾民少,施粥很快完了,但粥缸里还有满满一大缸。明光大师颌首合礼道:“贫僧也正奇怪呢”宝惠寺的施粥工作便是由他主持。

    这时,上来一位咬着大饼的干瘦青年道:“小的来告诉你们吧梅花池那边有位大善人在发烧饼和窝头,所以这边人就少了”

    韩红儿等人正不耻这人咬着大饼还拿着碗讨粥呢明光大师却识得此人,他是一个灾民,叫马致中,施粥时常帮助维持一下秩序。

    “马施主此话当真”明光大师不敢相信。

    “当然当真,大师对我们有救命之恩,难道我还骗您不成不见我正咬着大饼吗”马致中嚷道,他是过来叫那些早早过来排队的灾民回去的,顺便也讨碗粥喝。

    “那边有烧饼吃,我们快去”

    “哪边哪边有烧饼吃”

    “梅花池那边”

    “说有什么吃啊有什么吃啊”

    “有烧饼窝头”

    “快去我们快去”

    消息传递很快,灾民飞跑而去,一会儿便走光了。

    哪来的大善大柳依依等人十分好奇,亦十分欣慰,这世上还是有好人的。

    “依依姐我们也过去看看”韩红儿娇道,她十分想看看那位大善是谁

    柳依依噙笑点点头,明光大师道:“贫僧也想看看是哪位大善人,我得在佛祖面前为他祈福”

    大家一起往梅花池走去

    梅花池边,灾民们还在井然有序地领着食物,食物已发出大半,有的人在树荫下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咬一口便舍不得吃了,小心地包裹着藏在怀里;有的则往宝惠寺走去,那里还有粥施呢

    齐良在人群中穿梭,看着灾民们充满感激的目光和满足的笑容,心中十分欣慰,原来做善事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

    “小妹妹怎么在哭呢没有拿到烧饼吗”见有人在哭,齐良走了过去蹲下问。

    “没有没有我们领到烧饼了,小春快谢过大善人”快步过来一位已添了白发的妇人,过来便跪在地上谢恩,她手中拿了一个缺了口的碗,里面盛着水,可能刚打水去了。

    小女孩大约七八岁的样子,怯怯跪下,哭声虽停了,小身子还在不停抽搐,断断续续道:“谢谢大老爷”

    齐良把小女孩扶起,问:“告诉叔叔哭什么是不是没有吃饱”

    妇人扯小孩不准她说,旁边一位老人忍不住道:“大善人小女孩确实没有吃饱,她只吃了两口就让她娘给收了”

    齐良听了怒道:“你怎能这样对待小孩呢难道你没有领到食物吗”

    妇人憷然,又重重跪下道:“是贱妾的错,小春别哭,快拿去吃”从怀中拿出包了好几层的烧饼递给小女孩。

    小春强忍着诱惑,呷巴着嘴,坚定摇头道:“小春不要娘亲不吃,小春也不吃”

    妇人一把抱过小女孩伤心哭道:“小春我的好女儿”

    齐良大为感动,疑窦丛生,问:“你们领了食物为何不吃呢”

    还是那位老人道:“大善人她是想留给她的男人吃,她男人出去找事做去了”

    齐良恍然,原来是自己的错,为了防止有人多领、冒领,定了一个一人只能领一次食物的规矩。“小六子去给小姑娘再拿一个烧饼过来”他吩咐。

    “诶”小六子应下,飞跑去了。

    “谢大菩萨大善人谢大菩萨大善人”妇人拉着小女孩又要跪下,齐良不准小女孩再跪,他不希望小女孩从小便养成这种奴性。

    小六子飞快回来,递给母女一个大大的烧饼。

    看着母女俩分着一个烧饼吃,齐良欣慰站起,恰见前面过来一大群人。

    “柳依依”齐良十分惊讶。

    “世子”柳依依比他更惊讶,其它众人亦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大善人就是你”柳依依不可思议状,易英眯着眼甜甜而笑,韩红儿仍不相信这是事实,冷眼怀疑眼前一切。京城才子杨真则不服,讥讽:“假仁假义,沽名钓誉”

    “你们怎么来这了”齐良惊喜问,却不理杨真。

    “怎么世子能来,我们就不能吗”柳依依俏皮道,她对齐良的印象越来越好。

    “易英见过世子”这是冷漠的易英第一次主动向男人施礼,柳依依与韩红儿讶然望向易英,知内情的杨真等人忌妒众女对齐良的态度,刺道:“真是破天翻了,吴世子会大发善心做好事了”

    齐良不理这些戴着有色眼镜的男人们,用强有份,争吵起来又没完没了,转向易英回礼:“易姑娘好”

    “原来是世子在做善事,贫僧有礼了”明光大师没有政治偏见,对齐良很是尊重。

    “大师才是大善大爱,令人钦佩”齐良道。

    杨真对齐良却是愈发看不惯,大声道:“你们不知道他是平西王吴三桂的世子吗”言下之事,此乃大汉奸吴三桂之子,他给的食物你们也要

    柳依依与易英蹙眉,韩红儿颇有点认同,齐良勃然而怒
………………………………

第四十章 策划救助

    原来是吴世子大发善心,救我等灾民于饥腹之中下面跪倒一大片,震天声响起:“叩见世子,世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你们”杨真气恼,“真是一群贱民”

    齐良大为感动,含泪道:“谢谢谢谢你们”百姓很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认谁

    柳依依与易英笑容满面,韩红儿颇为不屑,孟群君、杨真等人愤懑。

    齐良知道只有他们离开,灾民们才会站起来,对身边的美人儿道:“依依小姐易英小姐大师大家这边请”

    “世子请移驾去宝惠寺歇息一下如何”此时太阳已升至正空,阳光特别的辣也特别的毒,见齐良一身的汗,明光大师发出邀请道。

    齐良欣然答应:“甚好”转身对小六子吩咐:“让师爷他们赶快发食物,发完后也到宝惠寺这边歇息一会儿”

    “扎”小六子应一声退下,柳依依粲然笑道:“此番世子可辛苦了”

    齐良道:“不苦不苦为老百姓做点事不苦”在后世中国,这只是很正常的应答,他说得很自然,很流畅,可听到柳依依众人耳里,却如八级地震,这还是吴世子吗

    柳依依深受感染,盈盈一礼道:“世子请受小女子一拜”

    齐良慌措:“应熊愧不敢当”旁边易英笑脸望着齐良,而另一侧的孟群君则双眼都快喷出火来了。

    “这些灾民真是苦,仅是给他们提供一餐食物是远远不够的,我准备拿出一些钱财来安置灾民,不仅要给他们提供食物还准备给他们提供住处。”齐良设想道。

    柳依依愕然,倏地停下脚步,她已被深深震撼,但还是怀疑问:“那么多的灾民世子能照顾得过来吗何况还要提供住处”

    齐良道:“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得让灾民们就业,要让他们有地耕有土种,有事做有活干,自己维持自己,这样就不需长期地向他们提供食物了。”

    柳依依钦佩齐良的深谋远虑,仍摇头道:“就是这样,开始也是需要很一大批的资金啊”

    齐良胸有成竹道:“本世子早考虑好,准备拿出府里的贵重东西来拍卖,拍得的所有款项全都用于救助灾民。”望一眼貌比梨花的柳依依笑笑:“到时,依依小姐你们可要来捧场哦”

    人家这才叫救助,柳依依深深折服,她看胖胖的吴世子居然觉得可爱了。没人敢再怀疑吴世子是在作秀,易英的眼越来越迷人,韩红儿还是不服气,孟群君等人则阴沉着脸。

    众人已到宝惠寺,明光大师合手道:“世子请”

    “大师请”齐良谦让。这时,从上面下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婆婆,一脚不稳正往下倒去,离老婆婆最近的孟群君迅闪一边,而齐良则飞扑而上扶住老婆婆。

    所有人都怔住了,“老婆婆你没事吧”老婆婆手中的碗已碎,齐良身上还被飞出的粥溅湿了手臂,幸好那粥已不是很烫,但也灼着人肉疼。

    “老生该死老生该死”老婆婆惊惶跪下,浑身瑟瑟发抖。

    “没事没事老人家快起来”齐良温和道,一点也没有怪罪的意思。

    老婆婆惶恐中喘气不及,眩晕中倒在齐良手臂上,齐良大叫:“小六子拿水过来”

    “在”小六子飞跑过来,递过皮囊水袋,这是齐良专用袋。

    喝了一点水后,老婆婆稍好些,齐良猜想老婆婆一定是有某种疾病,但他不是医生,帮不上什么,只能吩咐:“小六子找个碗去再给老人家盛碗粥过来”

    第一幕是人的本能反应,一点假也掺不了,柳依依悸动之余,心中愧疚,以前怠慢世子了。

    “依依,我”孟群君面红耳赤,柳依依淡淡一笑,什么也没说,易英睥睨一眼,暗自不屑,韩红儿一阵茫然,其它人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处在孟群君的位置会怎么做

    在宝惠寺休息一阵,待桂明等人发完食物过来后,齐良便告辞走了。

    下午,齐良召桂明与钱云房商量,齐良开门见山道:“你们都看了灾民很惨很苦,上午的行动我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为后面的救灾探个情况,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灾民的困难我们需有长远的规划,长期的帮助”

    桂明崇敬道:“世子你说怎么办”

    齐良沉思片刻,组织好语言,道:“一、派人摸清灾民的情况,包括居住地点,人口数量,男女老幼成分,职业技能特点等;二、在城郊找几块适宜的地方,建设简易住房,能挡风避雨就可;三、在灾难居住点设置物资发放点,要长期发放,直至灾民们度过难关至”

    钱云房吓一大跳,急道:“那要多少钱啊”

    齐良胸有成竹道:“钱我会想办法,我不是让先生把府里贵重的东西罗列了一份清单吗先生准备一下,我准备筹办一个拍卖会,把那些重的、大的、贵的统统拿去卖了,筹得的款项全拨做灾民的救助资金在这之前,先生要派人到处发传单,大造舆论,要让北京城人人都知道。”

    钱云房道:“即便这样,钱还是够啊”心里却被世子的大手笔深深折服。

    齐良惙惙道:“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得靠灾民们自己,我们提供的帮助只能起一个过渡作用。”他思虑片刻,道:“再补充两点:一、灾民基本安顿好后,让灾民们自发组织建筑队、农夫队、洗衣队、搬运队、木匠队、铁匠队等各种行业工作队,自己找活干,早日自产自救;二、额驸府各产业尽量为灾民提供工作岗位,聘请搭建临时安置棚、设置物资发放点的人员等需从灾民中挑选,按劳发酬。”

    齐良也不是不想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承担救助事务,可他不知道各界名流会否相信他这个浪荡王子,广大群众会否认同他这个大汉贼吴三桂的儿子他也不想去找清政府,不想牵扯太深。

    “世子还有什么吩咐”钱云房自问不能想这么多,可能当世都没几人能想得这么周到,世子当是不同凡响啊。

    齐良道:“这事就劳先生负责了,桂明你负责安全工作”接着又道:“先生去忙吧桂明再留一会儿”

    钱云房走后,齐良问:“最近景山有什么消息”

    桂明道:“张统领暂无消息传回。”

    齐良道:“让他抓紧点另外,把府里那些细小的贵重之物交由他处理,让他全都卖掉换成银票,这事我会向师爷说一声,你去接交就是”
………………………………

第四十一章 很多人来

    康熙十二年六月中旬,也就是公元1673年6月18日那天,齐良搞的慈善拍卖会正式举行。 天干地支齐良根本不懂,这公元历法齐良是询问了北京城的西洋传教士才知道的,从此他便自己搞了个日历表,以免又把时间给丢了。

    昨夜北京城难得地下了一场午夜雨,第二天空气清新,晨风泠泠,气温凉爽,拍卖会在晋商会馆举行,当时下,山西与安徽富商最多,这是齐良选中此处作为拍卖地的主要原因。晋商会馆很大,里面有一块大坪,可容纳上千人。由于宣传工作做得好,会馆里早早便坐满了人,会馆并不阻挡百姓的进入,这是齐良的主意,目的是为了扩大影响力,为此还专门在大坪后部辟出一块空地作为普通百姓的观看区,它与中央的主场区有栅栏隔开着,两者之间的不同处是主场区有桌子凳子,而观看区什么也没有。

    正前方,高高地搭着一个木台,上面放有一张铺有黄布的长桌,这应是拍卖台了,顶端写着的“慈善赈灾拍卖大会”八个大字赫然显目。会馆四周不管是横梁还是立柱上都挂着一些红布,上面写的都是宣传标语,有了它们的衬托会场显得相当有气氛。

    齐良坐在最前排的一张桌上,今日来了一些官员他得陪着,与他坐一桌的就是裕亲王福全、惠郡王博翁果诺,两人都已是花甲之人,去年疏辞议政被康熙准了。

    在他们一桌后面不远处,坐着柳依依、韩红儿、易英三女,韩红儿喜欢热闹,自进入会场后,她的一双好奇的眼睛一直不停向四处扫视,现在她们是整个会场的中心,韩红儿的清纯美丽,柳依依的风姿迷人,易英的冷艳冶致,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许多人把充满渴望、倾慕、、占有的目光集中到她们身上,而她们的目光却望着第一排。

    她们进来时齐良便与她们打过招呼了,现在齐良回头又与她们的目光碰在一起,柳依依与易英展颜一笑,给予齐良于赞扬与鼓励,齐良第一次纯洁地接受她们的目光,没有丝毫的歪心色念。

    旁边的裕亲王也在笑,齐良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对象竟是刚与他含笑过的易英,易英向裕亲王很隐蔽地揖一礼,齐良顿生一种不舒服感,难道易英与这老头有一腿

    巳初拍卖正式开始,一位着青色长衫的拍卖师登上台,他简单介绍了一下今天有关拍卖的内容与拍卖的规则后,火火热热地拍卖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今天拍卖的第一件贵重物品是宋代龙泉窑鬲式炉,起价五千两”拍卖师宏亮的声音传遍全场。

    他的话音刚落,竞买者纷纷亮牌起价:

    “五千一百两”

    “五千二百两”

    “五千四百两”

    一个肥头大耳的胖子直接喊出“六千两”随着一声槌响,第一件物品拍卖成功,来至关外的皮商王袖中了头彩

    接着,两个强壮有力的杂役搬出一个一米多高的大花瓶,拍卖师介绍道:“这是唐代的青釉双鱼瓶,起价一万两白银”

    下面竞买声又起,最后被一位来至安徽的油商以二万一千两竞得,这次交易成功引来热闹的掌声。

    接下来是一幅字画,因为很长很大齐良也拿来卖了。“这是一幅五代宋初李成的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