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才子-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如此深入,其困难是非常之大的,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主要目的是想占领粤汉铁路和西兰公路,所以经历非常残酷三场战役。

    你们日军虽然获胜,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为了保持后勤的运转,你们必须保持重兵在铁路沿线,否则只需要简单的破坏,你们后勤就会瘫痪。

    这时,我军的作战计划,可以把你们可能占领三点甚至三点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区并可能互相联系起来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

    这一阶段我军敌后部队,将化整为零,所采取的战争形式,主要的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正面战场血战抵抗。

    此阶段中,华夏虽有颇大的损失,但是同时却可以稳定住阵脚。

    而你们曰军方面,士气会随着战局展开,开始表现颓靡,敌人陆军进攻的锐气,此阶段的中期已不如初期,末期将更不如初期。

    你们将面临财政和经济已开始表现其竭蹶状态,人民和士兵的厌战情绪已开始发生,各军团的内部已开始表现其“战争的烦闷”,生长着对于战争前途的悲观……”

    随着苏怀的讲解推演,大地图上的曰本兵力分散,陷入僵局,那些曰本年轻的军官们只是露出不时惊讶的神情,可松井大佐,与东乡大将这些高级将领,神色却越来越凝重了。

    虽然苏怀推演到现在,都是历史上发生的战况,但是这华夏人当时曰本陆军的心态与战略,完全摸得清清楚楚,这实在令他们有些始料未及。

    可更令他们震惊的还在后面。

    对于这个时空来说,抗日战争后面六年并没有发生,可苏怀原本的世界这些却是真实存在的历史!

    刚才苏怀讲的“论持久战第一阶段”,虽然透析了曰本军部的情况,但是这也只能说明他准备很充分,翻阅了很多资料。

    毕竟二战之后,无数军事专家都分析过这个过程,很多观点都被提出过,苏怀只是选择了其中相对正确的一个讲出来而已。

    他很高明,却并没有超越所有人的认知~

    可“论持久战”进入第二阶段,性质就不一样了……

    苏怀跳到下一个幻灯片介绍:

    “在刚开始的2年的第一阶段后,华曰战争就会进入第二阶段――相持阶段。

    第一阶段之末尾,由于你们兵力不足,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我猜测,这个战略终点可能就是‘武汉’……”

    苏怀把手指点到了地图中心的位置,东乡大佐看到他这个动作指向的地点,陡然坐直了身体!

    他心中正在大声惊呼!这个华夏人怎么会知道当时军部的作战计划!?

    其实在华曰战争进行到了第二年时,其实曰本军部已经开始感觉力不从心了,他们发现后勤补给已经完全供应不上了。

    他们需要更多的战略物质来维持战争的消耗。

    他们看上太平洋上,大灾难之后形成的,石油矿产丰富的破碎群岛,所以才对新欧洲发起了海战。

    可如果不发动入侵太平洋的战争,曰本军部就会选择战略收缩,而这个战略收缩点,在无数选择中,军部最终选定正是这个武汉!

    这个事情是曰本军部军事机密,这个苏怀竟然推演出来了!?

    台上,苏怀的推演还在继续:

    “到达此终点以后,曰本军将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

    此阶段内,你们的兵力只能保守占领地,尽量诱敌,让我军出击歼灭有生力量。

    而我军可以不主动出击,除正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选择在你们的占领区后方,发动游击战争。

    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你们曰军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

    在双方对峙中,如果你们曰本国力强大,可以从后方调入更多人员物质进入华夏战场,就可以一举击溃我们防御。”

    苏怀说着,往下台下的曰本军官们,脸上浮现出一个极为残酷无情的神情:

    “可惜啊……你们曰本只是个区区物质匮乏的岛国,战略物质缺乏,又困于游击战争,根本没有这个能力继续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而我们华夏军队却有本钱相持下去,就算付出6:1的伤亡代价,我们能慢慢消耗掉你们所有的精锐……”

    你们真以为我是空想吗?以为我是纸上谈兵吗……你们根本啥都不懂啊!

    这场残酷的战争,在我原本世界,整整打了八年啊,接下来的推演,每一场战役,每一个事件,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你们将看到的,并不是“推演”,而是“复盘”……

    此刻无论是东乡大将,还是松井大佐,看
………………………………

第三百九十四章 游击战的艺术

    看着苏怀说着“我们将消耗掉你们曰军的所有精锐”,东乡大将终于忍不住色变,站起来愤怒道:“这不可能!?你们不可能能与我们曰本军部维持到消耗战!”

    “是吗?”苏怀咧嘴一笑:“要不,东乡大将,你上来,我们进行沙盘战术推演吧?按照正面战场6:1的伤亡比例,你指挥曰军,我指挥华夏军队,我们来场双方推演,战果则五星上将邓尼金将军来评判。”

    东乡大将要的就是这个机会,声音几乎是从喉咙里低咆而出:“好。”

    但是这个要求却被主持人拒绝了:“节目时间不够,还是让苏老师直接推演吧!”

    东乡大将听着也无可奈何,下去时候,连连摆手,表示坚决不认可苏怀说的,华夏可以与曰队打持久战的能力。

    坐回座位之后,东乡大将阴沉着脸,旁边的曰本军官们都不服道:

    “八嘎,这些支那人就是不敢让东山大将上去推演。”

    “简直欺人太甚,这个苏怀肯定是故意显得我们曰军很弱。”

    “理论而已,我就不信他能讲出个什么门道来?”

    所有曰本军官心中,都是一样的想法,华夏人怎么可能能战胜他们?

    简直是胡扯!!?

    东乡大将内心愤怒不以,觉得苏怀在耍巧戏弄他,但是当他抬头仔细听苏怀讲解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神色却变了……

    与他想象的完全不同,苏怀不是空泛的理论讲解,而是一边讲,一边推演着,几乎把双方兵力运转,各个集团军的调转,各个战役结果伤亡数据,都有详细的标明。

    就好像这场从未进行完的战争,真实地在历史上发生了后半部分一样……

    所有各**官都看得目不转睛,很多人都是带着挑剔的目光,想找出当中的漏洞,毕竟苏怀并非什么军事大师,大家对他的能力都抱有怀疑态度。

    一开始能推演比较精确,还比较容易,因为涉及的战争规模并不大,战局也不复杂。

    但是,渐渐的,现场所有这些军事专家们都开始发现,战局越来越复杂,两国的部队交战规模也越来越大,每个人的嘴巴都无法控制地张开了。

    哇…后期的战争……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规模……

    而苏怀…在如此复杂庞大的战争推演中,竟然一个数据错误都没有犯。

    行军的时间,各地的资源储备,粮食弹药的消耗,都一清二楚,毫无纰漏。

    这……这怎么可能?

    而且更加令人觉得惊叹的是,在推演中,虽然正面战场一直在惨败,但是苏怀那些后发打游击的军队,利用了三十六计中‘围魏救赵’,‘釜底抽薪’,“声东击西”的战术,不断用优势兵力蚕食曰军。

    这导致了曰军的几大战区之间,后勤频频中断,部队调度也备受牵制。

    名名有几次曰军,有几次大兵团战役可以正面推进的机会,都因为后勤调度些许偏差,导致功亏一篑。

    这些精细的战争细节,是外行人无法看出的,普通人只会看那些伤亡数据大小,无法理解战争中后勤与调度对战役的重要性。

    此刻,看着这些数据,伽利略,潘兴,贾委员,高云等军事专家都是瞪大眼睛,听着目不转睛,时而不时思考其中某个局部战役的力量对比。

    核对一下华夏与曰本兵团的伤亡力量对比。

    “这个小苏怎么会懂得这么多?”贾委员越看越是惊讶道。

    伍金龙笑呵呵地道:“都是我让高参谋教他的,我早有准备。”之前三十六计是华夏古代资料,这二战肯定就是参谋部的功劳了。

    贾委员望向高云,满脸震惊道:“你小子倒是个人才,论战略,三个我都不是你对手啊,”

    “不是……我根本没给苏老师讲解关于二战的任何事。”高云想解释,伍金龙却是笑道:

    “贾委员是自己人,不需要隐瞒团委的安排。”他还以为高参谋长只是谦虚而已。

    高云都无语了,苏怀现在讲解的“论持久战”真的与他无关啊!?

    现在,这个军事竞赛论辩的发展,已经完全颠覆了高云的想象,原本团委是派他们参谋部来给苏怀参谋,拔高他的形象的。

    可现在,事情完全反过来了!

    他们参谋部根本什么都没做,苏怀论辩反而拔高了他高云参谋部的形象了……

    在场的华夏军官们,望着苏怀,脸上原本愤怒,不甘的神情也都变了,眼神中都充满一种疑惑与敬佩。

    “这苏圣人,还真是了不起啊。”

    “我从来没有看过如此精确的华日战争的推演。”

    “苏先生这个论持久战,可以作为战略教科书了。”

    “我怎么觉得他比我们战区司令的方略布置,还更胜一筹。”

    “是啊,我也这么觉得。”

    刚刚赢得军官们掌声的伽利略少将,托着下巴看着台上苏怀的推演,越看越是入神,无比敬佩感叹道:“这家伙简直就是军事天才……”

    或许这个推演就是二战可能发生场景,或许不会,但这个推演过程确已经令任何军事专家看得惊叹不以。

    因为苏怀推演,是一套崭新战术与战略的执行全过程。

    单凭一个空有概念的理论,根本不足以令在场的军事精英们信服,苏怀的推演真正令人惊讶的是他那出神入化“游击战”术。

    他提出了“地雷战”“地道战”,“铁路游击战”等非常新奇,破坏敌方后勤的实战操作方法。

    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如何避免被敌人大规模扫荡的策略,结合“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策略,把一场强弱悬殊的战斗,几乎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就好像,这个家伙参加过这长艰苦卓绝的漫长战役一样。

    如果说,之前“三十六计”还可以用理论知识,与华夏流传下来的兵书来解释。

    那么现在苏怀讲的关于“论持久战”的一切,就完全是属于他的自己衍生归纳出来的东西了。

    他的战术,简洁,朴实,却处处透露的狡猾与智谋,光是想想要在战场与这样的人为敌,伽利略就觉得头皮发麻。

    实在想象不到,这家伙到底是怎么研究
………………………………

第三百九十五章 你死我亡

    而到了苏怀讲解“论持久战”第三阶段的时,特别是讲到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台下的各国将领们,脸上的表情就从惊讶意外转变为彻彻底底的惊叹!

    作为名将的潘兴,忍不住看着双手捏住了扶手,眼珠不住跟随苏怀的讲解游动,嘴巴里不时发出“天哪!”“他怎么想到的!”的惊叹声。

    不光是潘兴,很多将领看到这场三大战役的攻防时,都不住的抱头惊呼。

    “太惊人了!”“这种调度我从来没见过谁使用过。”“这简直是神级指挥啊!”

    特别是,在面对曰军优势兵力时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顶尖战略。

    苏怀竟然主动在主力分兵两路,“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精妙战术,彻底利用地形,戏耍了曰本,从而从弱势渐渐占据了优势。

    而后,在大决战时,苏怀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两翼大迂回,正面大突破的精妙战术,直接包围了曰本最后的主力精锐,连逃跑的机会都不给对方,彻底歼灭的那一段只会。

    令整个现场,都是响起一片惊呼!!

    “竟然全歼了!”

    “那可是三十万的主力部队啊!?”

    “这真能做到吗?”

    此刻,没有人注意到东乡大将,与佐井大佐等人,却是越听脸色越白,到后面整个人看着苏怀就像是看到怪物一样……

    因为在场其他人,根本没明白苏怀此刻在做什么。

    这个华夏人,正在做一场为期长达8年,整个华曰战争的推演过程。

    他的幻灯片中,包含了全华夏地区10大个战区,20多场大型战役,华夏500万兵力,曰本200万兵力,加上240万的伪军调动……进行无比复杂而精确的调动。

    其中苏怀特别点明了,曰本军队进攻的路线,兵力,推进具体时间。

    这些看似只是随口说些数字,但是真正军事专家们,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高低差别。

    像是《三国演义》这部虽然写的极度精彩,但是你对比剧情,把华夏地图拿出来一看,很多部队根本不可能像是书中的剧情那样,在短短时间内四处调动,这就证明作者只是家,根本不符合战争实际。

    这也是刚才苏怀谈三十六计,东乡大将根本看不上的主要原因。

    可苏怀现在推演的这8年战争……所有的曰本兵团与华夏军队调动,完全严格事实为依据的战略,每一步的发展都是合情合理。

    而且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重点在于!

    苏怀推演的曰军的战略方针,与进攻路线,兵团调动方案,就是他们曰军陆军部在当年制定的战略计划啊!

    几乎是百分之百一模一样的!

    这可是除了曰本陆军总部的高官之外,任何人都无从知晓的军事机密啊!?

    这简直令东乡大将等人都头皮发麻。

    而在这个基础之上,苏怀就像是一个完全洞悉华夏战局的伟大战略家一般。

    在8年的战争推演中,把华,曰各个兵团的调动,运营,以及各个战略要地的推演,丝丝入扣,比他看过的任何曰本军部内部的推演都要完整,细节也更加丰富。

    很多战略临机的变动之巧妙,令东乡大将等人都大开眼界。

    此时苏怀已经讲道了“论持久战”的第三阶段,开始推演这场未发生的战争最后阶段。

    看着地图上华夏军队不断反攻,吞噬掉一个个曰本军占领的城市,曰本军的阵地越来越小,华夏力量越来越强大。

    此时,台下的曰本军人都露出惊慌失措的表情。

    明明只是一个外行人推演罢了,可怎么给他们如此真实的感觉……

    每名曰本将领,都好像看到自己引以为傲,天下无敌的大曰本帝**队,被一群装备落后,战斗力弱小的华夏人,慢慢消灭殆尽……

    所有人的脑海中,都仿佛看到了战火中,无数的曰本士兵在惨叫,四处都是残肢断臂,残缺太阳旗缓缓倒下……枪炮声,冲锋号声,无数的华夏人排山倒海一般,从四面八方的包围过来……

    心底都生出同一个念头……这个国家不是他们与之为敌的对手……

    东乡大将更是望着台上苏怀的讲解,瞳孔都开始微微的颤抖起来,苏怀给他带来难以言喻的震撼,渐渐堆叠,开始转化成一种莫名而巨大的恐惧感。

    他禁不住开始想象,当年曰华战争不是2年就结束,而是真的持续八年,而华夏由苏怀这样人物负责华夏全国战略的话,曰军就会被彻底拖垮……完败于苏怀……

    他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苏怀刚才战略推演,想象着曰本占领的城市,一点点被华夏军队蚕食着。

    曰本的那些最精锐老兵死完了,就只能召集国内的青壮年,用新兵蛋子上战场。

    而华夏的士兵们经验却日渐丰富,双方的战斗力会进一步的拉近。

    最后双方就会变成一场拉锯战。

    曰本国内的资源,国内的青年男人,都会投入到这场犹如绞肉机一般的战场中来。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激战中,华夏分散的力量会不断的凝聚,破碎的民族将形成一股无匹巨大的合力,而孤悬海岛的曰本,则终将渐渐枯竭。

    这时候,曰本唯一的办法就是进攻其他弱小了东亚国家,吞并他们,占领更多的资源与华夏抗衡。

    可那样就会开辟新的战场,面对新的敌人,新欧洲还是会来,俄国还是会进攻他们。

    他们从头到尾都错了,这场战争从一开始,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如果不顾一切与华夏死战,最后曰本终究会被耗尽,整个国家都会彻底崩溃。

    那时候,就算战火烧不到国内,曰本整个国家也将不复存在。

    如果事情发展是那样,那曰本今天不仅仅是输掉了一场战争了。

    还会彻底失去主动对华夏这个邻国为敌的勇气。

    在如此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科技,经济,巨大优势下,曰本依然无法战争华夏。

    这就证明了,苏怀一开始论点是完全正确的……

    “除非华夏自己内部动乱,否则没有军队能征服华夏!”

    曰本当年不行,今天不行,以后更不可能!(
………………………………

第三百九十六章 围城必缺

    东乡大将,只感觉自己心中突然像是被某种巨大的力量抽空。

    几十年来,他心中怀着无比骄傲“曰本必胜华夏”信念,都在苏怀这场旷古绝今的军事推演面前,彻底轰塌。

    苏怀的这个“持久战论”,彻彻底底击败了他们当时曰本陆军三大名将制定的战略。

    这个结果意义,远不仅仅是推演出了当年战局失利,更是会让曰本军部精英认识一个令他们绝望的事实――“曰本永远不可能战胜华夏”

    从而彻底丧失了那种“我绝对能打败华夏”的心理优势。

    日后就算国际形式风云突变,曰本再强大起来,华夏再衰弱,只要华夏将领依照苏怀这个“论持久战”的方略,曰本就永远赢得不了这场战争。

    这究竟是什么样天才,拥有如此宏大的大局观,才能制定出的方略啊。

    东乡大将面如死灰,松井大佐在旁边几番提醒,该他发言反驳了,这位老将却双腿不住发抖,连站起来力量都没有。

    苏怀望着台下正在微微颤抖的东乡大将,感受到望向自己目光中的恐惧,心里却是一阵冷笑。

    曰本军部虽然战斗力很强,士兵也是被洗脑不惧牺牲,但是论到战略战术,你们根本与华夏将领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

    华夏历来乱世出名将,三国时期是如此,抗曰战争更是如此,在华夏最动乱的时代,永远会涌现出一批令人惊叹的人才,拯救这个即将衰败的民族,这就是华夏数千年来延续至今的原因!

    东乡,你真以为这场6年的战争是我在纸上画出来吗?

    与你们这些纸上谈兵的推演不同,你们根本不知道,这每场战役的数据,都是无数炮火,鲜血,牺牲锤炼出来的。

    你看到不是我苏怀想出来的,而是抗日战争中武术的华夏名将们的精心谋略。

    8年……3500万军民的伤亡,换得的一场胜利,不值得骄傲,却是无法撼动的事实!

    旁边松井大佐看到东乡大将呆如木鸡,也是急了,苏怀推演得再好,也只是理论,而且他这个理论当中有个巨大的漏洞啊!

    东乡大将,难道您这没看出来吗?苏怀推演的这一切有个明显的漏洞啊!!难道你是老糊涂了?

    松井大佐最后实在是忍不住了,直接抢过东乡大将的话筒,站起来,对苏怀反驳道:

    “苏先生,果然是军事理论高手,但是这一切都是理想化的结局。”

    主持人急了,连忙制止道:“松井大佐,现在还不到你的发言时间……”

    华夏军官们那个气啊,怎么你松井大佐又来插嘴了,你们这是想二对一吗?

    论辩规则,一方只能拍出一个代表,难道你这小胡子鬼子不懂吗?

    众人正怒火滔天间,却看苏怀波澜不惊地对主持人压压手:

    “松井大佐有什么想说,就让他说吧,我可以回答他的任何疑问。”

    “可苏老师……”华夏军方主持人对他连连摇头,示意别给这些鬼子机会了。

    苏怀却不以为意,作了一个“让他秀”的手势。

    没办法,主持人只得重新让工作人员打开了松井大佐的话筒信号。

    “喂喂……”松井大佐的话筒一能发声,就大声质问苏怀道:

    “你说的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华夏人在战争中顽强抵抗我们攻势的结果,可华夏人哪里有你想象的这么团结!?在华曰战争初期,那么多华夏军阀不战而降。

    我们不费吹灰之力打下了东北三省,几个月的时间拿下了你们首都金陵,以你们华夏人的脾性,你觉得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