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传奇-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我们做空了不少网络科技股,也低价吸纳了不少亚马逊、甲骨文、谷歌、苹果、微软的流通股,netflix也接受了我们的注资。”
小库恩知道秦大小姐为什么这么开心,这次互联网股灾,严重程度是超乎华尔街所有人的预料的,除了秦氏财团预先准备,在危机中稳住阵脚,其他那些大而不倒的伙伴们,也都不同程度地承受了损失,就连一向对危机很敏锐的乔治威尔斯,也栽在了这次泡沫破裂上,旗下的基金损失不轻,这也让他尤为开心。
表面上,小库恩和秦伊莎名下的财产也缩水了至少一半,但是,他们保住或增加了在苹果、谷歌这些明星科技公司的股份,等到危机过去,他们的财富必然会向整个互联网行业一样,迎来强劲的反弹。毕竟,互联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互联网用户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
“好,好!”闻听这个消息,小库恩也睁开了眼睛,疲劳感尽去,笑道:“有了netflix,在好莱坞,我们就能更好地顺应未来的趋势。其实华纳的眼光也挺敏锐,只是他们的运气不好。”
互联网是大趋势,六大早就预料到了,他们的旗下也都纷纷组建了互联网部门,只是他们缺乏专业的it人才,互联网业务都发展不起来,别说成功,能活下来的都没有几个。所以,他们只能寻求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就是在这种心理驱动下,时代华纳的ceo列文积极推动与互联网巨头aol的合作。
“哈哈!”提到华纳的合并,秦伊莎也被逗得笑了起来,“最近一段时间,杰夫罗宾诺夫可是头疼得很呐!”
原本华纳集团和aol合并,是打算给自己找个财大气粗的靠山,哪料到最终给自己找了个巨大的麻烦回来了呢?合并刚过了2个月,互联网泡沫破裂潮就来袭了,aol又属于其中水分比较多的存在,当然被打击得不轻。好吧,华纳集团的人觉得算自己倒霉,aol虽然水了些,市值也在哗哗地往下掉,但aol怎么说也都是有两三千万用户的老底子在的,对其他业务还是有帮助的。
可是,在合并之初,那时的互联网泡沫还没破裂呢,aol的市值正处于高峰,两者合并,当然是原aol的管理层占据了上风。时代华纳作为一家好莱坞企业,当然是那种比较讲究传统的,他们固然搞不好互联网业务,但是那些it精英们,真的就能管好电影业务么?
原本的华纳集团是诸侯并起、各自为政的状态,各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子公司都比较**,不大受总公司的约束。但合并之后,aol的管理层当然把硅谷的那一套拿到了好莱坞,哪里能够容得下像华纳兄弟、时代杂志、特纳广播等搞半**?
本来么,像杰夫这种诸侯心里不爽,心里不爽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谁叫华纳集团的市值没有aol高呢?谁让他们只是子公司,要听母公司的招呼呢?但是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潮改变了这一切,在这次股灾中,aol不仅暴露出了自己的水货本质,迅速贬值,还被揭露出业务造假的事情来,口碑恶化,就这种货色,还想干涉我们的具体业务?
近年来因为拉拢了小库恩,而成为集团新星的杰夫罗宾诺夫,一直是集团内业绩最突出的hbo老总杰夫比克斯,还有其他分公司的头头脑脑们,登时就产生了造反的冲动。华纳现在的内斗,可比合并之前还严重得多!
不过这种内斗对小库恩没有多大影响,即使杰夫罗宾诺夫内斗失败,华纳集团和小库恩关系破裂,也不会对他造成伤害。新闻集团的默多克,可是眼巴巴地盼望着华纳犯傻,把小库恩逼到福克斯的怀抱呢。就是迈克尔艾斯纳,心里也未必没有和小库恩修补关系的意思。
因此,最关心《谍影重重3》票房的人,无疑就是华纳兄弟的ceo杰夫罗宾诺夫了,他想要和aol那帮人对抗,就必须得拿出有说服力的成绩来,才能做到下克上而身不败。马特达蒙这些演员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演的角色在观众中造成什么影响,造成多大的影响,戏不红人红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小库恩这个导演也早过了要靠票房证明自己的阶段,只要口碑能保住,就无损于他的地位;只有杰夫罗宾诺夫这些电影公司高层,对票房成绩最为在意,股东们不会在乎你拍出多少部高质量电影,只在乎你每年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回报。
现在的情况是,首映结束后,影评人和观众都认为这个三部曲终章是部杰作,演员演技精湛,导演功力扎实,整部影片都没有短板,剧本、摄影、剪辑、配乐、布景、动作设计,无一不是好莱坞的标杆,演员和导演都被外界狂赞。
但这些可说服不了杰夫罗宾诺夫,毕竟还有《肖申克的救赎》这个打脸的反例在,这部当初也是得到影评人和看过的观众狂赞,只是观看的观众太少,电影只能通过长期受益缓慢回本,制片公司被打击得够呛。当然,《谍影重重3》肯定不会和《肖申克的救赎》落到同一下场,马克库恩的电影都是大赚特赚的,只是最终结果票房回本,还是票房大爆,对杰夫则有着不同的意义!
但杰夫能做的,只能是焦灼的等待,盼望着《谍影重重3》公映的日子早日到来,期待着市场能给他一份满意的回馈!
(本章完)
………………………………
第351章 有没有续集?
“一个人玩弄了一个组织,伯恩真是酷到家了!”
“是啊,但伯恩又是那么值得人同情和喜爱,你知道,一般的间谍动作片,我只想看动作场面,但这一部就不同了,我还打算再看两遍――一遍关注伯恩和对手斗智,一遍关注伯恩的心理变化,我就是那么喜欢他,亲近他,敬佩他!”
“谁说不是呢?wow,第三部前两部还要好看,真可惜,导演说这个系列完结了!”
“是啊,小说的原作者也说很喜欢这个改编的版本……我也觉得电影改编得更带劲!那种紧张感和战栗感真的是小说给不了的,我是说,里边的几段动作戏真的是太炫了,和他比起来,007真的是太软了……”
在6月的第一个周末,这样的对话随时随地都可以在影院内外听到,在2000年的暑期档,《谍影重重3》无疑能够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也算应验了上映前人们的乐观预测,以首日周五3000万,次日周六3100万,周日2400万,累计8500万,比第二部同期票房增长了1500万左右。
悠然地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面前就放着这两天《谍影重重3》的票房报表,杰夫罗宾诺夫的面色一派沉稳,只有嘴角若隐若现的笑意才能证明他现在的心情有多愉快。
“这个数字――呃,怎么样?”在他办公桌的对面,坐着一个同样西装革履、戴深色领带、面色沉稳的中年白人,“能问一下,你们内部预测的数字是多少?”
这位中年白人,正是杰夫罗宾诺夫现在的盟友,华纳体系内又一位重量级诸侯,他95年就接管了hbo,让这个电视网成为华纳旗下最赚钱的存在,很得杰里列文的看重;这两年,杰夫罗宾诺夫接掌华纳兄弟后,因为有小库恩的加盟,华纳兄弟的业绩也突飞猛进。
因为时代华纳集团的ceo杰里列文年纪不小,而且因为痛心儿子意外去世,早就有退隐的心思,所以两个杰夫还隐隐存着彼此的竞争心理――在华纳体系里,就他们两个掌管的子公司影响力最大,业绩也最好,想要更进一步也很正常。但是时代华纳与aol合并却给了他们两人的野心一个重创,因为合并之后公司的大权由aol的创始人史蒂夫凯斯掌握,凯斯今年才42岁,年富力强,根本就不需要继承人。
杰夫罗宾诺夫端起了桌上秘书送上来的咖啡,喝了几口,才沉稳地答道:“我们内部的预测实际上很保守,能够和第二部的票房成绩持平,就是胜利……so,结果比预测得还要好一些。”
他的眼底闪出一丝兴奋之色,但神情依旧十分矜持,“首周末累计票房8500万,比上部提高了1500万,看来,核心观众们对这个系列有很深的感情。”
两个人现在还是有些同病相怜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合并之后,aol那帮人就想把手插进原时代华纳的几间子公司,像华纳兄弟和hbo这种明星企业当然惹人觊觎,抵挡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合纵连横的事情可没少做,所以罗宾诺夫也没拿假话忽悠比克斯,再说也不是啥机密消息。
比克斯略显诧异地看了罗宾诺夫一眼,道:“这个成绩可比不上《黑客帝国2》啊,我还以为惊奇小子亲自执导的电影票房会更好一些呢!”
他当然知道《谍影3》比不过《黑客2》的票房是正常的,题材的差距可不是一个导演就能弥补的,而且你这边有马克库恩和马特达蒙,《黑客》那边还有靓汤、朱莉、杰克逊三人组呢,这么说不过是用话挤兑一下罗宾诺夫而已。
“不能这么比。”罗宾诺夫也是内斗经验快点满的人物,哪里能够让比克斯挤兑住,愉快地说道,“《谍影3》的制片成本只有一亿,《黑客2》的制片成本是15个亿,票房比不过也是正常的。再说了,马克也是《黑客2》的制片人和原作者,左手输给右手,并不丢人。”
这话有些避重就轻了,在商业成绩上,《谍影3》的确是比不过《黑客2》,不仅北美票房上超不过,海外票房上更是被吊打,在碟市上、衍生品授权上,还是拼不过《黑客2》,但这些就没必要告诉比克斯了。再说,《黑客2》也是华纳兄弟出品发行的,都是亲生儿子,何必非得分出谁是手心谁是手背呢?
“唉,这部电影的口碑这么高,但是票房的提升,不能说很如意吧?”比克斯又悠悠地说了句,似乎是想要和罗宾诺夫抬杠到底。
这种心思也不奇怪,这次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风浪很大,aol的风光很可能被雨打风吹去,两人都有很大的把握能把史蒂夫凯斯从ceo的位子上赶下去,到时两人又是竞争对手了,同仇敌忾的心思立时就淡了,互相捅刀子的时候还没到,但别下苗头还是免不了的。
“谁说的?”罗宾诺夫淡淡笑道,用看外行的眼光看向比克斯,“杰夫,你这么说,是因为你不了解系列电影的规律。一般而言,电影的续集都不能与开创系列的首部相比,无论在票房上还是口碑上,比如经典的《教父》系列,比如国民情怀《星战系列》,还有我们的《蝙蝠侠》系列等等一些列商业作品。当然,也有系列电影开篇平平,第二部迎来爆发的,但几乎没有逃过‘第三部魔咒’的。杰夫,你知道三部曲电影中,无论票房还是口碑,一部比一部更强,最终章完整的收束,这有多难得么?”
比克斯有些目瞪口呆地看着罗宾诺夫,他是hbo的ceo,玩的是电视网,对电影圈的内情还真的比不过罗宾诺夫,只不过是看到影评人和影迷,都有许多人吹捧《谍影3》,吹得都有些向《教父》系列靠拢了,但票房上,还真的没有让他有多感到震
(本章未完,请翻页)动,所以才打算揶揄罗宾诺夫几句,没想到被对方实力打脸了。
“当然,杰夫,你不是电影圈的人,不了解这些很正常,没有什么可羞愧的。”罗宾诺夫笑眯眯地给了对方一个台阶,“我同样也不大了解你们的hbo电视网,反对外行领导内行,这不就是我们共同的信念吗?”
这话说得,还真是堂皇大气,既堵了对方的嘴,又没有破坏统一战线。但罗宾诺夫的心里,在高兴之余,也未尝没有些许失望的情绪。在首日上映之后,《谍影重重3》的imdb评分就非常好看,随着大量的观众涌入评分,也只从上映前的92分降到了89分,也就比《教父2》的90低一点。
当然,首日观看的观众是最宽容、最铁杆的存在,以后的评分肯定还是会降的,比不了人家《教父2》是最终评分,但是《谍影》系列的趋势就是一部好过一部,评分滑落的曲线非常平缓,第一部最终评分81,第二部最终评分83,第三部估计最后会落在84~85那里。反正imdb的讨论区和各大电影网站上,用户留言基本都说第三部是整个系列里最精彩的。
虽然也有人说“镜头晃的人头晕”,“伯恩太平凡了”之类的话,但这些人只是极少数,而且下边都有很多粉丝自发的反驳。大多数影评人这次也罕见地选择了和大众站在一起,盛赞了《谍影3》各个方面,尤其是摄影和剪辑,简直让他们爱得不行。
这种态势,当然也让杰夫罗宾诺夫的心更加狂热,期盼电影能够爆出更大的奇迹,如果能像《泰坦尼克号》那样创造票房纪录就更好了。但很可惜,小库恩能够提供稳定的高输出,但并不是卡神那种能够打出暴击的导演,所以罗宾诺夫心中还是有那么一丝失望的,也仅有那么一丝,而且谁也不会告诉。
“的确如此。”比克斯矜持地赞同了一句,他不想再刺激罗宾诺夫了,现在也承受不起两人间脆弱的友谊翻船的现实,他笑道:“今年的票房年榜,《黑客帝国2》和《谍影重重3》可能会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上,集团年末总结会上,可有好戏看了。”
“彼此彼此。”罗宾诺夫也投桃报李道,“你们hbo历来强势,有《监狱风云》、《**都市》和《黑道家族》这三大王牌,听说今年你们制作的《抑制热情》,也很被看好啊!年末总裁会上,真的有好戏看了。”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一笑,反正今年aol那边的财报会是无比难看的,真的不知道史蒂夫凯斯还有什么脸来插手各个子公司的业务,难道要让一群失败者去指导胜利者怎么开展业务?
“杰夫,你准备怎么处理《谍影重重》这个系列?真的像那位惊奇小子所说的,不会重启,也不翻拍续集么?”比克斯带点好奇地问道。
(本章完)
………………………………
第352章 我们不能失去他
前文已经多次说过,电影业是个投资大、风险大而又回本慢的行业,观众口味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六大高层也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这种行业特点,决定了好莱坞对知名影片的翻拍和出续集的方式十分热衷,而在原创题材上相对谨小慎微。
像是《谍影重重》这种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取得佳绩的商业系列片,对于每一个电影公司来说都是难得的瑰宝,不仅会在其他方面给制片方带来不菲的利益,而且也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能挖之不绝的宝藏。
《谍影重重》三部曲,一部比一部的成绩更好,因此,原本杰夫罗宾诺夫打算采取两种方式挖掘这个系列的潜力。一个方法是重启,间隔7、8年之后,淡化一下影迷对老版演员的印象,换一批演员翻拍,重新演绎杰森伯恩的故事;另一个办法是继续出续集,可以间隔个2、3年,主角还是启用原班人马,反正马特达蒙和艾米亚当斯都很年轻,又不是演不动商业片的老人,就是他们打算辞演,也可以采用《007》系列的方式――不换角色换演员。
这两种方式,无论哪种杰夫罗宾诺夫都能接受,就看小库恩喜欢哪个了,就算他以后不打算本人执导,那也没问题。处理这种续集问题,六大的经验都很丰富,能够找到经验丰富的人接手,到时只要让小库恩随便挂个顾问的名就好,能够提出建议当然更好。
只是没想到,小库恩给他送来了第三种选择――没有续集,也不会翻拍,他打算终结这个系列,说实话,罗宾诺夫一点也不喜欢这个答案。
听到比克斯的那个问题,罗宾诺夫的笑容就僵硬了一下,转瞬即逝,随即,他洒然笑道:“马克对这个系列没有什么新想法了,但是把这个系列交给别人的话,他又不太放心,所以,我们决定把这个系列暂时封存,不考虑重启,也不考虑续集计划。”
可这微妙的表情变化,怎么能逃得过比克斯的观察,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是随口说了句:“是这样啊,还真有些可惜了,像《谍影重重》这种系列片,可是很难得的。”
对于电影业,杰夫比克斯也不是完全不懂,只是有些见识没有罗宾诺夫深刻罢了。
罗宾诺夫呵呵一笑,他心中暗生警惕,这就是他不太喜欢比克斯的地方,这家伙太阴,权力**要比杰里列文重得多,手段也比列文阴沉得多,他爽朗地道:“没什么好可惜的,马克认为电影该封存,那我就封存这个系列。”
比克斯在罗宾诺夫的办公室里待一阵子就走了,他来这里只是协调双方的某些步调而已,并不是来和罗宾诺夫喝咖啡聊天的,两人之间没有那么密切的关系。
等比克斯走了之后,罗宾诺夫通过内线电话嘱咐秘书,要一个人静静,暂时不要转接那些不重要的电话。
他一个人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了很多,罗伯特达理退休之后,他迅速顶上,又很快地站稳脚跟,甚至开始布局集团ceo位置的争夺,就源于在他的掌控下,华纳兄弟赚取了大量的利润。而这些利润,很大一部分都是同小库恩的合作带来的,《黑客帝国》系列和《谍影重重》系列,就像两个大金矿一样,每年都能为公司带来数亿美元的利润,《哈利波特》系列也被大众看好,还有金凯瑞和小库恩合作的新商业片,更是没有赔本的可能。
杰夫罗宾诺夫的地位,说是小库恩带来的也不为过,罗宾诺夫心里对小库恩是感激的。当然,能当上ceo的人,在利益面前,几乎不会受到私人感情和道德的影响。ceo可以不讲感情、不顾道德,但不能不动脑子。
这些年来,马克库恩这个名字,随着他的电影的不断成功,随着他的世纪婚礼,在北美也越来越响亮起来,成为了业界、媒体人士和公众口中多次谈论的存在,“惊奇小子”、“天才导演”、“上帝宠爱的男孩”,这些外号也都一次次被翻了出来,成为大家对他最好的形容词。
27岁,算上《谍影重重3》的预估票房,他的累积票房全球今年会冲到35亿,北美累积票房也会冲到16亿,而且这还只是对《谍影3》保守估计的结果,这还只是盘点了他亲自执导的电影,而是算上那些他挂了制片人名字和参与编剧的电影――想象一下吧,如果把《电锯惊魂》系列七部、《惊声尖笑》系列三部、《黑客帝国》系列、《霹雳娇娃》,还有《心灵捕手》都算上,那这个数字就会更加恐怖!
即使如此,在票房这块,不调整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把所有导演都算上,能排在他前边的目前也只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目前积累的全球票房是551亿,北美累积票房是279亿,老斯就是那种所谓的好莱坞工业的集大成者,能够又快又好地拍出电影来,而小库恩紧随其后。
排在第三位的是罗伯特泽米基斯,目前为止,他积累的全球票房是237亿,北美累积票房是115亿,与小库恩的差距,最保守的估计是113亿和45亿,当然,这位大导有《危机四伏》和《荒岛余生》会上映,但没有人看好他能够凭这两部电影追平这巨大的差距(事实上也的确没有)。
也就是说,在整个世界上,总票房上,只有斯皮尔伯格能够确定无疑地压住马克库恩的风头,这位27岁的小伙子,用了7年时间,凭借着扎扎实实的票房成绩,压过一大帮从业几十年的老家伙,登上了票房榜的榜眼位置――
而估算平均值呢?小库恩8部电影,平均每部北美票房2亿,全球票房44亿,只排在乔治卢卡斯和詹姆斯卡梅隆后边,还是力压斯皮尔伯格的平均每部北美票房155亿,全球票房306亿的。
可是,史蒂文斯
(本章未完,请翻页)皮尔伯格今年54岁,乔治卢卡斯今年56岁,詹姆斯卡梅隆今年46岁,在他们面前,马克库恩无疑具有明显的年龄优势,他有充足的时间来追赶这些前辈。
而且,马克库恩的排片速度还是他们中最快的,平均一年一部的速度谁都比不上,而且每一部都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没有失手的作品。如果算上他参与制片的电影,那就更加复杂了,反正有这个“惊奇小子”参与的电影项目,就没有赔钱的!
诚然,在奥斯卡上,马克库恩还不能和那些大导演比,至今还没有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小金人,尴尬程度和乔治卢卡斯差不多。可杰夫罗宾诺夫是华纳兄弟的ceo,不是电影学院的教授,小库恩的票房表现就能晃瞎他的眼睛了。
拉拢到马克库恩=拉拢到一座移动的金山,这已经是整个好莱坞的共识了,所以,罗宾诺夫又怎么会因为《谍影重重》系列续集的小小不快,就做出得罪金山的事情呢?能做上ceo的人,不会如此不懂得取舍。
罗宾诺夫喝光了咖啡,就又按下了内部通话键,让秘书通知凯瑞奥伦特来办公室一趟,凯瑞是他心腹,一直负责处理与小库恩和cms的合作事宜。
没过多久,凯瑞就气喘吁吁地赶到了,罗宾诺夫早就命令秘书给他准备好了苏打水,这种拉拢的小手段杰夫也不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