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莱坞传奇-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醉2》的毛病是如此显眼。

    虽然托德菲利普斯替小库恩背了一口黑锅,可他的肩膀才多大?华纳兄弟替小库恩背锅也不行,因为即使是普通民众都知道了,华纳兄弟的ceo杰夫罗宾诺夫对小库恩有求必应,根本不带违抗的。

    这就是太强势的坏处了,等到事情搞砸了,外人都不用分析,直接就把责任放到你的身上了。

    不过,这也难不倒小库恩,等到影评人们以及观众的情绪发酵的时候,他就直接对媒体宣布:《宿醉》系列将只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三部不会拍摄。

    为了这个决定,小库恩还与杰夫有了小小的争执,大家都知道电影公司是什么德行,一个系列只要还赚钱,无论得到什么样的恶评,他们都会把这个系列继续下去。

    前文说过,《宿醉2》的成本8000万美元,全球票房却是586亿美元,仅靠票房就让华纳兄弟赚翻了,在杰夫眼中,《宿醉2》就是一颗味道并不那么好的金苹果,虽然气味难闻,可毕竟是黄金铸就的,谁还在乎他的气味呢?

    在《宿醉2》的首周末票房出炉后,杰夫就要手下人着手进行续集开发工作,影评人的看法?真的有哪个电影商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会看重他们吗?尽管恶评一片,但《宿醉3》的前景依旧光明――嗯,盈利的前景。

    只要前景光明,片商就会继续投钱拍下去,这是《蝙蝠侠与罗宾》、《侏罗纪公园3》出现的原因,除非观众自己用脚投票,不再走进电影院让这些影片亏一笔,他们才会改弦更张。

    可小库恩不能干,他身上的导演的标签,要浓重于cms老板的标签,其实cms在观众的口碑也不错,“cms出品,必属精品”这个口号,基本和“这是hbo”一样有名,都已经真正走进了大众的心里去了。

    有很多时候,观众们看到电影海报上cms出品的字样,只要觉得类型合适,根本就不用多考虑,就直接冲进购票窗口买票去了――他们迷信于cms的口碑。

    这种好口碑,小库恩可不会因为一部《宿醉3》就丢掉,而且《宿醉3》的盈利前景,在他眼里也只是一般。

    首先,《宿醉2》的成本已经是8000万美元了,《宿醉3》的成本肯定会更高,超过1亿那是肯定的,《宿醉1》和《宿醉2》在全球那么卖,赚了那么多钱,演员们的咖位水涨船高,随之水涨船高的当然还有他们的片酬。

    这是免不了的,如果片酬不动的话,就是再好的交情,演员们也会分分钟翻脸。

    还有,《宿醉2》已经炒了一次冷饭了,即使是《宿醉》的铁杆粉,心中有不满情绪那都是肯定的,观众们不是傻子,他们能够被你骗了一次,但不会被你骗第二次。

    《宿醉1》的大卖,那是因为十几位巨星加盟,引起了全球的跟风观影效应;《宿醉2》的大卖,是因为前作是巨大名气以及圈到了大批粉丝;可第三部呢,它要靠什么吸引观众?

    与其在观众的唾弃中倒了《宿醉》系列的牌子,破坏了cms和小库恩的良好口碑,最终收获一个投资大、盈利少的果子,不如及时急流勇退的好!

    所以,小库恩硬拗着杰夫,宣布了《宿醉》系列仅只两部,就此完结。

    如此行事,反倒是将前面的恶劣印象反转了过来,影评人们追求的就是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成就感,他们一批评,小库恩这边就把这个系列终止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而观众们,对于系列结束这个消息,心中也充满了不舍的情感,第一部的情怀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观众们看待《宿醉2》,有点像父母看待顽劣的孩子,孩子在身边的时候,各种不耐烦,但是孩子走了,心里又空落落的。

    《宿醉2》没有后续了,他们反而想起电影的好处来,其实许多情节还挺好笑的,于是也就不再责怪小库恩了。

    甚至还有《宿醉2》的粉丝们,在网上收集签名,阻止cms和华纳砍掉这个系列。嗯,这也不奇怪,再烂的电影都会有粉丝,何况《宿醉2》还没烂到家。

    总之,因为砍掉了《宿醉3》,小库恩的形象就又金光闪闪了!

    (本章完)
………………………………

第577章 04年下半年票房综述(上)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是在《宿醉2》后一周开始大规模放映的,放映场馆数达到了3855家,开画首周末三天票房就达到了9367万美元,是目前为止《哈利波特》系列最高的记录。

    与前两部相比,这部最大的改变就是导演从克里斯哥伦布换成了阿方索卡隆——未来的好莱坞墨西哥三杰之一,也给影片注入了更多阴郁黑暗的元素。

    原来的哥伦布,是好莱坞著名的儿童片导演,他拍摄的前两部虽然都取得了极其优异的票房成绩,但是在影评人中的口碑却很一般,大家都认为他虽然忠实于原著,但却灵气不足过于保守。

    当初选择阿方索接班的时候,是引起舆论大哗的,因为这哥们儿是靠艺术片起家的,对青少年性的表现十分大胆(具体例子就不举了),让他来接拍《哈利波特》,大家还真的怕他给小孩子教坏掉。

    而影片出来时不同了,影评人们都夸赞说:影片一下子就深刻起来了,这是最好的一版《哈利波特》,这部将新鲜和黑暗混合在一起的新作不但会让哈迷们满意,还会让更多观众加入哈迷的阵营。

    imdb上,这一部《哈利波特》78分,分值为系列最高;metascore上,40家权威媒体影评人,给了82分的高评价,同样创造了新纪录,比前两部的评分涨了一大截。

    但吊诡的是,在取得了周末票房开门红,影评人和资深影迷一致认可之后,电影的票房却急转直下,在首周拿下123亿美元票房之后,次周票房直接跌落到4983万美元这个数字,跌幅为595%,相当的吓人。

    一般来说,只有大烂片,或者是极度粉丝向的作品才会有这种跌幅,但《哈利波特3》明显不是。

    有人会说,《哈利波特》就是一部粉丝向的电影,这么说有点道理,但这个系列的粉丝向并不严重,从广义上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合家欢性质的系列电影。

    这点从前两部的次周跌幅就能看出来,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次周跌幅为486%,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的次周跌幅为417%,都相当的健康。

    那么,口碑形势一片大好的《哈利波特3》何以高开低走呢?华纳和cms很快就找到了原因,那是因为这个系列最主要的观众群体是小孩子,而给出评价的都是大人。

    前两部在成年人眼中,是那种忠实于原著但却很平庸的作品,尤其是主角哈利与赫敏他们都还是孩子,孩子的故事,对于成年人来说,总显得有些低幼。

    但反过来,这些故事在孩子们眼中,就非常有共鸣了,哈利他们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克里斯哥伦布的风格又很儿童向,当然轻易地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导演换成阿方索卡隆就不一样了,如果说克里斯是儿童片导演的话,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么阿方索就是青少年片导演,青少年的世界,当然要比儿童深刻和复杂许多,看在成年人眼中,这是巨大的进步。

    可在孩子们眼里,阿方索的这一版《哈利波特》,那种黑暗与复杂是孩子们不太乐意接受的,因为这破坏了他们眼中的“美好”。

    孩子们虽然不能准确说出自己对影片的评论,但是观影感受是降低的,观影**也是下降的。

    这对票房的影响,可不仅仅是流失了部分儿童观众的问题,因为儿童去影院,都是要家长陪着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

    所以,《哈利波特3》次周票房的跌幅有些吓人!

    最终,《哈利波特3》北美票房249亿美元,系列新低;海外票房547亿美元,依旧是系列新低!尼玛,这是把一个十亿美金级别的电影做成了8亿美金级别,实在不能容忍!

    因而,杰夫罗宾诺夫连犹豫都没有,毅然下了换导演的决心,惹得许多人都在报纸上位阿方索卡隆喊冤,拍出了最好的一部《哈利波特》,但最终只能卷铺盖走人。

    阿方索冤么?真冤!

    谁都知道,《哈利波特》系列脱离儿童片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哈利等小主角们总要长大,他们不能总是生活在童话故事里,总要面临一些实际问题,从无忧无虑的儿童向青少年过度。

    而且,《哈利波特》最庞大的粉丝群体,那群喜爱小巫师的孩子们,他们也总会长大,他们的喜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

    这是自然规律,如果不能及时转型的话,这个系列最终就要走向完蛋,这是克里斯哥伦布被踢走的原因,也是阿方索被请来执导必须完成的使命。

    从这个角度看,阿方索完成的非常好,成功地完成了从儿童片向青少年电影的过度,而且保质保量,绝对是《哈利波特》项目中的大功臣!

    可杰夫罗宾诺夫的决定也不能说错,好莱坞商业片,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票房,观众们真金白银地用脚投票,永远都比影评人的笔杆子有力。

    阿方索卡隆即使功劳再大,再得影评人们的青睐,只要在票房上没有达到公司的预期,那么杰夫就完全有理由开掉他!

    《哈利波特3》的票房不如预期,无论怎么说,剧情肯定是有不如意的地方,片方如果还要继续把观众忽悠进影院,那么就必须给观众一个交代,起码做出改变的态度。

    而所谓的改变,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直接换一个导演,一来展示自己悔改的态度,二来也是让观众保持对影片的新鲜感,毕竟一个导演一种风格么。

    对于导演阿方索卡隆来说,放弃执导《哈利波特》续集,也未见不是一件好事,他是一个有追求的导演,而《哈利波特》这种运作成熟的系列,把它当做一个向更好层级攀登的跳板即可,长久待

    (本章未完,请翻页)下去未必对他的职业生涯有多少好处。

    这点从他自己的经历就可以知道,票房好是应该的,票房差导演要背锅,而整个项目中,导演永远都不是最耀眼的那个,丹尼尔、艾玛这些小演员,罗琳这位原作者,还有小库恩这个不怎么关心具体运作的制片人,都要比他大牌。

    做这个导演,其实没有多大的意思,因为辞去导演而获得了业界和公众更多的关注,也让他收获不少。

    对于华纳兄弟和cms来说,《哈利波特3》其实没有让他们有多么不满意,13亿的成本,将近8亿的票房回报,还得到了非常好的口碑反馈,足够他们信心十足地把项目运作下去了。

    最终,续作的导演选定,由英国老牌导演迈克内维尔担纲,此君的代表作有《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和《蒙娜丽莎的微笑》等等,希望能够用他的轻喜剧风格冲淡阿方索给人留下的“恐怖”印象。

    消息一公布,美国这边还没怎么样,英国那边却已经开始欢腾了,嗯,《哈利波特》的原作者是英国人,演员也是英系的,可是在导演的选择上,克里斯哥伦布是标准的“美国派”,阿方索卡隆则是“墨西哥风情”,现在终于回到正确的大英绅士口味了。

    呵,要不怎么说,老牌帝国的民族自尊心就是强呢!

    2004的暑期档相当精彩,在《哈利波特3》的热潮刚过,《蜘蛛侠2》就气势汹汹接过了接力棒,成本两亿,于6月30号的时候,在全北美4156家影院上映,上映之初,就是一副横扫的架势。

    这部漫改大片是在周三开画的,周三、周四两天就拿下6425万美元的票房,位列榜首,第二周直接拿下147亿美元的票房,举目四顾,毫无敌手!

    依旧和前作一样,高口碑、高评分,票房抢眼,上映九天,票房就过了2亿美元,追上了《x战警》系列的单部北美总票房,不愧是4亿级别的洪荒巨兽。

    毫无疑问,《蜘蛛侠2》的横扫姿态,让各大片商进军漫改的心思更加强烈,漫威的管理层,以更加坚决的姿态同派拉蒙展开了谈判,同时也加大了对漫威影业的支持力度;凯文辻原和罗伯特威尔斯对《超人归来》的信心也更加充足,超人可是与蜘蛛侠是同一级别的超级英雄。

    漫改电影大兴,小库恩当然也很开心,唯一有些小失望的就是,《蜘蛛侠》系列现在的版权完全属于索尼,由索尼**运作,小库恩这边连一点手都插不进去。

    他能够从《蜘蛛侠》系列中收获的,大概只能是名声上的,因为感激小库恩《蜘蛛侠》第一部出现时帮忙宣传,第二部的制片组里,仍然让小库恩挂了个名,虽然他半点意见或者建议都没有提。

    不过他也不用遗憾,因为cms与福克斯合作的《猩球崛起2》,就在《蜘蛛侠2》的三周之后上映!

    (本章完)
………………………………

第578章 04年下半年票房综述(中)

    《猩球崛起》系列,现在已经成了福克斯公司的王牌系列,第一部上映的时候,在北美票房表现上,这部经典科幻片的前传就已经能够媲美《x战警》系列,而在海外,它的票房表现要比《x战警》系列还要强势得多。

    而《猩球崛起2》这部续作,编剧依旧是小库恩亲自操刀,导演还是彼得杰克逊亲执导筒,特效还是由维塔工作室保驾护航。

    自然,福克斯上下对待这部续作,也都抱着非同一般的期待。本片的拍摄预算,也从前作的1亿美元,飙升到现在的17亿美元,这还是去除了罗素克劳这位高片酬影星之后的预算,多出的那些钱,都被彼得杰克逊花在了特效上。

    而且,福克斯还花了大力气,让这部电影在全球各个体量不小的电影市场上同步上映,不论是南美的阿根廷,还是东欧的乌克兰,都能保证观众们在同一天看到凯撒跃马持枪、带领众多猿族冲锋的壮丽场面。

    因为福克斯和cms在特效这块投入了巨资,下了比前作更多的功夫,这一部的视觉效果更加精细,各只猩猩的呈现愈发活灵活现,时过境迁之后,它们的智慧、语言能力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最终,《猿族崛起2》的表现,也绝没有辜负福克斯对它的支持与期待!

    首周末三天,这部特效大片就在北美3967家影院轰下了7561万美元的票房,而他在海外的表现则更加恐怖,首周末3天共拿乐154亿美元票房,全球共收获票房2301亿美元。

    这还是在还有二十几个小市场没有开画的前提下,否则的话,它的成绩会更加亮眼!

    而它取得的口碑,也是相当的让人满意,在小库恩最注重的cinemascore的院线观众评分为“a”,可能大多数观众对电影里体现了多少内涵、或者引发多少深刻的思索并不在意,但是震撼的特效却是能够说服所有人最有效工具。

    现在还不是观众们被《阿凡达》的神级特效把胃口给养刁了的时代,而彼得杰克逊又是一个在视效上特别有天分的导演,安迪瑟金斯又是最擅长动作捕捉的演员,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观众们就享受到了一席顶级的视听盛宴。

    在这一点上,知名媒体们再次和普通观众站在了一起,《timeout》如此评价:“或许该片的导演缺乏一定的野心,但是当片中的子弹、长矛、拳头开始飞翔舞动的时候,你会觉得之前的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

    《综艺杂志》不吝赞扬道:“影片中的凯撒,那个带领自己同类建立**帝国的猩猩,是科技的产物。它在银幕上的光彩,是所有幕后部门的努力的结果。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些技术部门做到了极致。

    本片是2001年《猩球崛起》的整体上极好的续集,影片对类人动物凯撒困于寻求**的生动鲜明而又略显暴力的延展描述,在技术层面和立意概念上都完爆上一部电影。”

    但是和别的视

    (本章未完,请翻页)效大片不同,《星球崛起2》的剧情也非常给力,用媒体的话说,这是一个“莎士比亚式的故事”,凯撒终于在续集中成为了猿族的凯撒大帝,它统领猿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园,指挥俨然如军队的精壮争斗地盘和狩猎,在族内建立了猿猴不杀猿猴的基本准则。

    其中,人类与猿族的战争,和老版《人猿星球》的某些处理不同,并不是双方都有责任,而是把挑起战争的责任都归结到了猿族那边,就是科巴觊觎凯撒的首领地位,耍弄诡计,刻意挑起两个族群的战争。

    而凯撒呢,就像莎士比亚戏剧里的人物一样,有着光辉的一面,也有着“人(猿)性”的弱点,并不是那种不会犯错的英明领袖,被小人所坑,酿成惨重后果,连累整个族群,充满了悲情的意味。

    这种人性化的设置,在保证了故事精彩的同时,也能引发比较喜爱思考的某些观众深思。

    这点也得到了挑剔的影评人们的赞同,《今日美国》的评价可见一斑:“这是一部十分刺激的科幻片,它既有极佳的视觉特效,又有强有力且与真实社会冲突相呼应的人本主义主题,以及安迪瑟金斯奉献的真正令人惊奇的表演。”

    还有《华盛顿邮报》也给出了高度评价:“《猩球崛起:黎明之战》无论是作为一种寓言还是一部动作冒险电影都是成功的。猿族之间互相残杀的冲突正是我们人类种族发展的真实写照。”

    这可是非常的难得一件事,要知道,这些权威媒体,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高谈阔论民众的堕落以及好莱坞的媚俗。

    最终,烂番茄网站收录173家媒体评论新鲜度达到91%,平均分80,爆米花指数观众喜爱度也高达93%。权威媒体评论收录网站metacritic收录45家媒体平均分给出79分。

    甚至,好莱坞权威电影杂志《thr》兴奋地评价道:续集里,很少有如此令人热血沸腾的作品,对于《人猿星球》系列来说,《猩球黎明》就相当于《星球大战》系列中的《帝国反击战》――这部电影就是这么给力。

    这可真是极高的赞誉,《人猿星球》不过是科幻迷小群体里亚文化的一种,而《星球大战》已经杀入了主流,是国民级的作品,《帝国反击战》更是“星战三部曲”中最受好评的那一部。

    拿《猩球崛起2》与《帝国反击战》做对比,还没有遭受到公众大规模的群嘲,这就足够体现出这部续作的质量和口碑来了。

    最兴奋的当然是《人猿星球》系列电影的粉丝们了,他们不断翻找各家报纸对这部电影的影评,《playlist》评论说:这部极有趣而且主题丰富的“猿星”续集更像是一部剧情片而不是一部动作片,但它依旧满足了爆米花大片制作的意愿和需求。――他们觉得很中肯!

    《卫报》评论说:影片完全符合预期,并且令人对下一部更加期待。――他们深表赞同!

    《每日电讯

    (本章未完,请翻页)报》评论说:虽然猴子暴动这个主意看上去没那么聪明,但是影片却一点也不愚蠢。――他们窃喜不已!

    呃,《国际银幕》评论说:影片中没有一个银幕形象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而且,那些大问题,比如生态学问题、种族歧视问题,也太过于含糊和模棱两可而没能令人产生印象和共鸣。――猩猩粉们表示:这是什么野鸡媒体?!

    总之,彼得杰克逊成为了他们最爱戴的导演,小库恩也又一次成为最受他们欢迎的电影人,对《猩球崛起2》取得的每一个成绩,他们都欢欣鼓舞。

    小库恩呢,他可不会被这些媒体和粉丝的赞扬给耀花眼,他时刻保持着清醒,对于一位商业片导演来说,第一重要的就是票房成绩,第二重要的还是票房成绩。

    幸好,《猩球崛起2》没有发生《哈利波特3》那样高口碑却票房降低的惨剧,在良好口碑的助推下,票房高开高走,北美首周拿下113亿美元票房的同时,海外首周票房达到了232亿美元,全球首周共收割了345亿美元。

    次周,这部口碑极佳的续作,在北美又拿下了71755万美元,跌幅仅为365%,海外市场的跌幅倒是大一些,为429%,拿下了1324亿美元的票房,现在总票房已经积累到了55亿美元!

    14天,全球55亿美金的票房,这又是一部《哈利波特》和《蜘蛛侠》级别的电影,比前作有了相当大的提升,福克斯的高管们都快要乐疯了,看着这个数字,汤森罗斯曼就觉得自己之前被迫向小库恩道歉没有什么了。

    看看《猩球崛起2》的成绩,在次周,直接与华纳兄弟的女性超级英雄电影《猫女》正面相撞,将影后哈莉贝瑞和莎朗斯通的组合碾得连渣都不剩,这部投资一亿的大制作,首周竟然只有2330万美元的票房,真是丢尽了脸面,这个表现可比去年福克斯的扑街货《夜魔侠》要惨多了!

    听说这个数字出来之后,哈莉贝瑞直接与莎朗斯通闹翻了,暗地里和别人诉苦:都是那个女人带来的霉运!

    之前哈莉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