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沦陷之武汉抗战-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这就叫运气。”王家瑞兴奋的回答。他在想,到底是表哥的运气呢还是自己的运气呢?管他呢,有运气就行!

    “他们9点开门。现在几点?”表哥知道他戴着手表。

    “8点10分,还早。我们先在附近转转,9点钟再回来这里。”王家瑞看了看表。

    王家瑞和张子芳继续往前走,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店铺要转让的。很快,他们就穿过法租界,进入第二特区(原俄租界)的五族街。第二特区不大,但街上的店铺很多,不过没有要顶出去的。

    穿过第二特区,就是第二特区和第三特区(原英租界)的分界线合作路。汉口电话局就在合作路口。过了电话局,来到天津街口的电报局,他们俩就走进电报局营业厅逛了逛。

    从电报局出来后,时间差不多了,两人就慢慢往回走。回到昌淇电器行时,已经开门营业了。
………………………………

第九章 沦陷(四)

    四

    王家瑞和张子芳走进电器行。他们看到一个面无表情的伙计站在柜台里面,就走了过去。

    “门口的牌子说这个店要出售,是吗?店主在吗?”王家瑞问伙计。

    “是要出售。店主在里面,我马上去叫,你们等一下。”伙计一听他们的来意,马上变得热情了许多,说不定这两个人是他以后的老板。说罢,这伙计走进柜台后面的门。不一会儿,伙计带着一个中年女人出来。

    伙计对王家瑞和张子芳说“老板,这是我们店的老板娘刘太太。”

    “两位老板早。请问两位贵姓?”刘太太很客气的问。

    “我姓王,这是我表哥,姓张。”王家瑞回答。

    “听说两位对本点有点意思?”刘太太谨慎的问。

    “是的,我们看到店主有意出售这个店,想了解一下情况。”王家瑞的回答有点含糊。

    张子芳明白,表弟这样说,是不想让对方看出他们很迫切的想要顶下这个店,好和对方讨价还价。

    “要是方便的话,请到里面谈。”刘太太倒是很有诚意。

    “好吧。”二人跟着刘太太穿过柜台后面的门,进到里间。

    里面是一个走廊,一直通到后门。走廊的左手边是通向二楼的楼梯,楼梯下面是一个楼梯间,楼梯间有一个门,不过没有门板。走廊的右手边有两个房间。

    刘太太领着二人进了右手边的第二间房。这是一间办公室,办公室还算宽敞,有十來个平方米。办公室里正对着门的,是靠墙摆放的一个带转角的皮制长沙发,沙发前面是一个茶几。进门的左手边,靠近屋子的中间横放着一张写字桌,写字桌上有一部电话,还有一个台灯。屋子中间的天花板上,吊着一把风扇。整个房间只有后面墙上有一个大窗户。

    刘太太给王家瑞和张子芳让座,自己在他们旁边坐下。她吩咐伙计给他们泡茶,然后开门见山的说:“王老板,张老板,不瞒你们,这个电器行是我先生打理的,我根本就不懂做生意,所以从来没有过问过电器行的生意。可是,我的先生两个月前去世了,留下我和三个小孩子。我的婆家在香港,他们一直对我和孩子很好。我婆婆要求我和孩子尽快搬去香港,和他们一起住,也好照顾孩子。所以我是急着转让,如果你们有诚意,价钱好商量。”

    看来刘太太真的不懂生意,那有这么快就亮底牌的。王家瑞想。

    “既然刘太太这么爽快,那我们也不拐弯抹角。我们确实想盘下这个店。这样吧,你开个价钱,我们回去商量商量,尽快给你一个答复。另外,我们可以在店里到处看看吗?”张子芳也很直接。

    “2800块大洋,包括房契,家具和所有的库存。库存大概值300多块,有账目的。如果你们不要库存,就2500块大洋吧。”

    “行。你先带我们看看吧。”

    刘太太领着王家瑞和张子芳从办公室出来。她指着办公室隔壁的房间告诉二人这是仓库,然后用钥匙打开房门。仓库里面很暗,刘太太伸手打开里面的电灯。

    “这个仓库没有窗户,所以里面很暗,每次进来都要开灯。”刘太太领着他们进了仓库。

    仓库比较小,里面靠墙放着两排货架,货架上是一些装电器的纸箱。仓库里存货不多,估计刘先生去世之后就没进过货。

    从仓库出来,刘太太带他们看了看楼梯下面的楼梯间。楼梯间是一个厨房。厨房里有一个烧煤的灶台,灶台上放着做饭的家什和一些油盐酱醋的瓶瓶罐罐。厨房里还有一个水龙头和一个水池。

    接着,刘太太就带着他们上了二楼。

    二楼的楼梯口连接着一个走廊,走廊的二边各有一个房间,右边的房间隔壁是一个卫生间。两个房间都很明亮,家具是半旧的,但很齐全。

    “你和你的家人住在这里吗?”王家瑞问刘太太。

    “没有。我们住在黄陂路。这里的房子一间给三个伙计住,我已经辞退了其中二个。另外一间本来是租给别人住的,因为要卖掉,所以我让房客搬走了。”

    卫生间有抽水马桶,这是相当不错的。汉口很多房子没有抽水马桶,多数家庭都用便桶。表哥还从来没有看过抽水马桶,觉得很新奇,就想试试怎么用。不过被王家瑞阻止了。

    从楼上下来,王家瑞和张子芳又仔细看了店面,问了伙计一些生意方面的事情,伙计详细回答了他们。

    最后,王家瑞和张子芳答应刘太太三天之内给她答复。

    从昌淇电器行出来,王家瑞和张子芳直接回了王家瑞的杂货店。

    张子芳和王家瑞都对昌淇电器行很满意。张子芳必须马上向上级汇报情况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王家瑞拟了一份电文,向上级报告电器行的情况。他将电文念给表哥听,表哥认为可以。

    接着,王家瑞拿出发报机和密码本。他问表哥,“那边规定了固定的收发报时间吗?频率是多少?”

    “规定了,每天晚上9点到9点半之间,频率写在小纸片上,粘在电台的背面。”

    王家瑞将电文译成密码。然后将发报机,密码本和拟好的电文密码放回楼梯下的间隔里面。他要等到晚上9点才能发报。

    中午王家瑞和表哥也不走远,就在附件随便吃了午饭,然后回到杂货店。王家瑞让张子芳上楼休息,自己开门营业。

    王家瑞心不在焉的坐在杂货店的柜台面。生意不多,偶尔有人来买点日用品。光顾杂货店的多数是附近的居民。有跟王家瑞混得熟的,还会和他聊上几句。

    要是上级同意买下电器行,以后组织需要的电台零配件,就有了可靠的来源,既稳定,又安全。王家瑞想。

    今天晚上就要用电台发报了,不知道自己行不行?这么久没摸过电台,手法肯定很生疏。以前学的时候也就是半桶水。今天第一次就要发这么长的电文,真的有点难。王家瑞有点担心。想到这里,他开始在心里默默的回忆摩尔斯码的长短组合。他希望自己发报时不要出错。

    这将是王家瑞第一次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发电报。以前训练的时候用过,但那时只是练习。更何况自那时起,都过去两、三年了。

    晚上8点多,王家瑞已经架好天线。他接通发报机电源,然后将发报机调到规定的频率,接着开始试机。他试着发了几组摩尔斯码,感觉手法很生疏,而且很慢。但他至少可以发出正确的电码,王家瑞吁了口气。

    张子芳不懂发报,所以他看不出什么门道来。

    晚上9点整,王家瑞开始发报,电文如下:

    张子芳安全到达。我已经了解这次任务,会尽力完成。

    今天看了一家要出售的电器行,在法租界。上下两层楼,一楼是店面和办公室,二楼有两间房和一个卫生间,有自来水和电灯。非常适合作为联络站。对方售价2800大洋,有房屋契约。请求上级指示。

    王家瑞。

    终于发完电报!虽然速度很慢,但起码没有什么致命的错误,王家瑞想。他现在等着收报。

    大约二十分钟后,电台有信号了。王家瑞赶忙戴上耳机,开始收报。

    他用铅笔在一张纸上记录下电文密码。十几分钟后,收报结束。

    他对着密码本开始译码,对方回电:

    同意以你的名义买下电器行,作为联络站。你做电器行的老板,将原来的伙计全部辞掉。组织会安排二名自己人给你当助手。你现在只需在武昌和汉阳各找一处合适的店铺,找到后通知我们。派去武汉的人到达之后,我会电告你接头时间,地点和接头暗号。由张子芳与他们接头,你不要路面。也不要让他们知道你的存在。

    夏群

    夏群是当年在鄂豫皖根据地训练王家瑞特工技能的老师。

    武昌和汉阳的两个独立联络站的地不久就找到了。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张子芳就回了川陕根据地。

    就这样,王家瑞的身份变成了电器行老板。上级给他配了两个助手,一个是从江西方面来雷明亮,另一个是从四川方面来于连浩。

    从那以后,这个电器行就成为一个情报站和联络站。王家瑞不断的给红军发送搜集到的情报。特别是在1934年10月以后,江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撤出江西红军根据地并开始长征。红军长征进入到偏远地区后,几乎失去了所有外界信息,处于盲目状态。在这困难时刻,王家瑞将从报纸收集到的公开信息以及从各种途径收集到的情报,不断的发送给红军,供红军最高领导层决策参考。这些情报对于当时与外界隔绝的红军有很大的帮助。红军最后选择陕北,就是因为从王家瑞的情报中了解到,陕北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根据地。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成立了由李克农领导的统一的情报机关中央社会部,王家瑞改由李克农直接领导。

    西安事变后,李克农肩负秘密使命前往南京。路过武汉时,就是由王家瑞的联络站负责接送和保卫工作。这样他们不仅认识了,并且相互了解了。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王家瑞受到组织和李克农的器重和信任。
………………………………

第十章 军统武汉区(一)

    一

    深秋的夜晚,秋风瑟瑟。

    昏暗的路灯下,只见四个人匆匆的沿着河街,向日军汉口货运码头走去。这个码头是日军在汉口的主要后勤码头,很多军用物资都是从这个码头卸货,然后通过陆路转运给江北前线的日军。

    借着昏暗的路灯,能够看清楚这四人中有一个日本军官,其他三个人身着蓝色工作服,手里提着工具箱,看起来是三个工人。

    四人来到码头的大门口。门口两个站岗的日军哨兵拦住他们。其中的一个哨兵走到日本军官面前,向日本军官敬礼,然后对日本军官说:“请出示证件!”

    日本军官掏出证件递给哨兵。哨兵看了证据后,接着问日本军官:“这么晚了,你们进去有什么事吗?”

    “我奉命带人来维修码头的装卸货吊车。吉本号上的货物明天必须卸完,因此吊车必须在今晚修好,事情紧急。”

    “这三个人是谁?”

    “他们是藤田公司的技工。藤田公司是专门从事码头机械维护的公司,现在是军特务部指定的码头机械维护公司。”

    “明白了。不过我得跟码头上的人核实一下,请原谅。”说完,哨兵将证件交还给日军军官,然后走进岗亭,给码头趸船上站岗的哨兵打电话,请他帮忙核实一下。过了一会儿,码头上的哨兵打电话给大门口的哨兵,证实了日本军官说的话。

    这四个人是军统武汉区的特工人员。化妆成日本军官的是军统潜伏在法租界的日语翻译张春蕙,另外三人分别是副区长宋岳,行动队员方仁先和华相成。

    “我需要检查他们三人的工具箱!”哨兵接完电话后,走过来对张春蕙说。张春蕙让宋岳他们打开工具箱。

    三人打开工具箱让哨兵检查,箱子里面全是工具。不过,当哨兵看到华相成工具箱里有一个仪表时,便好奇的问华相成:“这是什么东西?”

    华相成听不懂日本话,张春蕙翻译给他听了之后,他用中国回答:“这是测量马达转速的转速表。”

    张春蕙用日语告诉哨兵这是一只转速表,哨兵点点头,便放他们四个人进去了。

    进了码头大门之后,宋岳他们四人顺着台阶下到船舶停靠的趸船上,他们看到码头的几只趸船边停靠着三艘货船。其中一艘就是吉本号。

    他们向吉本号停靠的趸船走去。趸船上的哨兵见宋岳他们四人走过来,便问他们:“喂,你们是来修吊车的吗?”哨兵问。

    “是的。”张春蕙回答。

    “吊车司机正等着你们呢!”哨兵指着吊车那边说。

    “谢谢你!”张春蕙客气的说。

    吊车司机人称老张,是军统武汉区的成员。他奉命故意将吊车弄出故障,然后要求请码头机械公司来维修,让宋岳他们装扮成维修人员伺机混进码头。

    老张见宋岳他们来了,忙迎上去。

    “你们终于来了!我一直等着你们呢。”老张一语双关的说。

    “这是负责维修的技工,你带他们去看看吧!”张春蕙对老张说。

    “让我们先去看看吧。”宋岳对老张点点头。

    老张领着他们四人来到吊车旁,打开吊车控制箱的门,开始装模作样的检查。

    “情况怎么样?”宋岳问老张。

    “趸船上有一个哨兵,吉本号的甲板上也有一个哨兵,看到了吗?”老张回答。

    “看到了。船上的船员呢?”宋岳接着问。

    借着船上驾驶楼外昏暗的灯光,可以看到一个日军哨兵在甲板上站岗。

    “船上共有5个船员,现在都在舱室里面。”

    “我们必须想办法上船,将定时引爆装置放进船上装炸药的箱子里面。”宋岳看着老张说。

    “等下我会将吊车的故障排除,然后试验吊车。到时候需要一个人上船配合,你们其中一个人就可以乘机上船。”

    “很好,到时候看我手势,一起动手,同时干掉船上和船下的两个哨兵。”

    商量好之后,他们继续假装检修吊车。

    半小时之后,老张将吊车的故障排除,吊车可以运转了。

    张春蕙走到船舷边,对船上的日军哨兵说,我的人需要上船配合试吊车。

    船上的哨兵答应了。

    方仁先顺着舷梯爬上船,来到船前面的货舱盖旁边。

    这艘船共有二个货舱,都在主甲板的下面。最前面的货舱里装的是军火。此时两个货舱盖都是关着的。

    日军哨兵在甲板上继续来回走动巡逻。

    见方仁先上了船,张春蕙便走到趸船上的哨兵身旁,开始和哨兵聊天。

    老张开始*纵吊车,他*纵吊车的吊臂旋转到船舱上方,然后开始放下吊钩,方仁先在下面接住降下来的吊钩。

    宋岳举起右臂,好像是在示意老张停下,其实,他是在向方仁先和华相成发出信号。

    华相成看到行动信号后,立刻朝正在聊天的张春蕙和日军哨兵走去。与此同时,方仁先笑着朝船上的日军哨兵打手势,示意让他过来。

    日军哨兵不明就里,便带着一丝疑问走到方仁先身边。

    方仁先指着上面的吊臂,让哨兵看。哨兵好奇的抬起头,朝吊臂看去。就在这一瞬间,方仁先拔出腰间的匕首,猛的刺进哨兵的胸膛。日军哨兵来不及哼一声就倒下了。

    与此同时,已经来到张春蕙和日军哨兵身边的华相成见方仁先开始行动,便突然挥起藏着袖口中的匕首,猛的将匕首刺进日军哨兵的心窝。日军哨兵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就倒下了。华相成和张春蕙二人合力将这个哨兵的尸体扔进江里。

    见二个哨兵都被干掉,宋岳立刻提着一个工具箱上船。他来到最前面那个货舱的人孔盖前,此时,方仁先已经将人孔盖打开。

    宋岳和方仁先二人顺着人孔盖下面的梯子下到舱底。

    宋岳打开手电筒,照了照四周,只见四周堆满了一箱箱的军火。

    他们很快找到一箱炸药。打开箱盖后,他们看到里面装满了一包包的烈性炸药。

    方仁先从工具箱拿出那只看起来像转速表的定时引爆器。这个引爆器可是中苏情报技术合作研究所提供给军统的先进装置。

    方仁先将引爆器设定在15分钟之后爆炸,然后启动计时器。他将引爆器放进那只装满炸药的箱子里面,盖上箱盖。

    放好引爆器之后,宋岳和方仁先顺着货舱的梯子爬出货舱,来到甲板上。在甲板上担任警戒的华相成见他们上来,便打手势告诉他们一切正常。

    三个人赶紧下船和张春蕙以及老张汇合,然后顺着阶梯朝码头的大门走去。

    五个人很快就到了码头的大门口,两个日军哨兵见他们出来,主动的冲他们打招呼。

    眼看就要安全的撤出码头,没想到突然听到身后的船上传来喊叫声。

    张春蕙听见有人用日语在喊“杀人了!杀人了!”

    大概是吉本号船上的人发现了日军哨兵的尸体。

    大门口的两名日军哨兵听到喊叫声,先是愣了一下,不过马上明白过来宋岳他们有问题。于是两名哨兵急忙从肩上取下枪,准备拦住宋岳他们。

    眼看两名日军哨兵取下肩上的步枪,正开始拉枪栓。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两道寒光一闪,宋岳手里的两把飞刀已经迅疾的出手。两把飞刀带着寒光,分别向两个哨兵飞去。两名哨兵看到急速飞过来的飞刀,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就被飞刀刺中了喉咙。

    不等两名哨兵倒下,宋岳已经率先走出了大门。方仁先,华相成,张春蕙和老张都目瞪口呆的看着宋岳,他们被宋岳的飞刀武功惊呆了。过了片刻,回过神来的方仁先他们才跟在宋岳身后离开了码头。

    五个人迅速穿过河街,来到河街对面的街道。这里的街道纵横交错,非常复杂,到这里就比较安全了。

    几分钟后,码头上传来了剧烈的爆炸声。爆炸声持续了十多分钟。

    满载军火和其他军用物质的吉本号被炸成两段,半沉在江水里,并且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映红了黑夜的天空。
………………………………

第十章 军统武汉区(二)

    李国盛走出汉口大智门火车站时,已经是黄昏了。

    深秋的武汉,天气已经有些寒冷。黄昏的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枯黄的树叶,在萧瑟的秋风中从树枝上飘落。铺满地面的枯黄落叶,随着秋风在地上翻滚,或者被秋风吹离地面,在空中乱舞,显得如此的无助,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和世道的凄凉。

    这个季节最令人讨厌的就是法国梧桐了。它干枯了的果毛从果实上散开脱落,随着凄冷的秋风,飘散在空气中。这些在空气中飘散的毛絮,被人吸入鼻腔和喉咙,会刺激黏膜,造成呼吸不适;如果飘进人的眼睛,会弄得眼睛刺痛难忍,影响视力。秋天的法国梧桐很容易让人忘记它曾经在夏天用它那巨大的树冠,庇荫着这个火炉般城市里的人们渡过那炎热的夏天。

    李国盛戴着一顶黑色礼帽,穿着一件米色的风衣,手里提着一个小箱子。他踩着满地的落叶,沿着玛领事街(注:现在的车站路)匆匆的向法租界走去。李国盛看上去三十七、八岁,中等偏上身材。黑色的帽檐下,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挺拔的鼻子下面是两撇浓密八字胡,让他看起来显得威严。他的双肩宽阔,腰板挺直。举止投足之间都透出成熟男人的风流倜傥。

    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他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萧杀气氛。

    快要走到法租界入口的时候,他看到前面的路口有一个日本兵设的哨卡,哨卡上架着机关枪。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在哨卡盘查过往行人和车辆。

    李果谌走了过去,一个日本士兵拦住他。

    “证件!”日本兵冲着李国盛厉声的问,也不管他懂还是不懂日语。

    “我是法租界的居民,刚刚从上海回来。”李国盛一边用日语回答一边掏出法租界的居民证递给这个日本兵。

    “哦,你会讲日语,太好了。你是日本国民吗?”日本兵的态度好多了。

    “我不是日本国民,我是中国人,不过我在日本读过几年书。”

    “在日本读过书,很好。”日本兵看了看李国盛的证件,然后还给他,“你以后要注意,宵禁时间是不能出来的,明白吗?”

    “明白了。我刚从上海回来,不知道实行了宵禁。以后会注意。”李国盛说完,微微的躬了一下腰。他鞠躬的样子让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日本人。

    “好了,你可以走了。”日本兵放行了。

    李国盛过了日本人的哨卡后,很快就来到了法租界的出入口。

    6月份的时候,为了防止难民的涌入,法租界当局在租界的四周竖起了2、3米高的铁丝网,只有专门设立的几个通道才可以出入法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