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沦陷之武汉抗战-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仁先和杜兴城远远的看着李国盛沿着下水管爬上一座房子的二楼,便在巷子中保护着他。
李国盛赶紧示意方仁先和杜兴城跟着自己离开房子的后门,在离后门不远的地方停下来,然后转身紧盯着房子的后门。
方仁先和杜兴城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好安静的站在李国盛身边,观察着事态的发展。
几分钟后,那座房子的后门打开了,只见一个人从后门走出来。
这个人一身农夫打扮,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可李国盛立刻就认出此人就是肖清。
方仁先和杜兴城没见过肖清,因此不认识他。
肖清出门后,朝巷子两头看了看。当他看到不远处的李国盛时,他的目光在李国盛身上短暂的停了一下,然后转过身去加快脚步朝巷子口走去。
李国盛不敢肯定肖清是否认出了自己。不过,即使肖清认出了他,他也没时间去管这些。他得按找先前的约定先去见福本龟治,然后尽快将他刚才偷听到的消息报告给组织。
方仁先和杜兴城不知道李国盛刚才到底在干什么,因此忍不住问李国盛发生什么事。李国盛支支吾吾的搪塞了方仁先和杜兴城一下,没有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
虽然方仁先和杜兴城是李国盛出生入死的战友,但他们毕竟是军统特工,因此李国盛担心他们知道此事后对他产生误解和怀疑。
方仁先和杜兴城见李国盛不愿意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便不敢多问。不过,他们还是对李国盛近来一些不同寻常的行为产生了疑问。
李国盛,方仁先和杜兴城原路返回汽车旁。上车后方仁先问李国盛去哪里,李国盛告诉方仁先马上去宪兵队。方仁先开车掉头,回到宪兵队大门口。
李国盛独自一人下车,走进日军汉口宪兵队大门。
李国盛顺着楼梯上了三楼,来到宪兵队长福本龟治的办公室门前。
福本龟治办公室的门是开着的,李国盛看到福本龟治此刻已经回到办公室,正坐在办公桌的后面。
见李国盛来了,福本龟治立刻站起身来迎接李国盛。俩人客气的寒暄了几句之后,李国盛立刻转入正题。他请求福本龟治顾全大局,马上释放张履鳌。
出乎李国盛意料的是,福本龟治心平气和的告诉他,张履鳌二小时前就已经被释放,是邹军长派人将张履鳌接走的。
李国盛听说张履鳌已经被福本龟治给释放了,心里不禁觉得有些蹊跷。
结合刚才偷听到的日军阴谋,李国盛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可他又不便直接向福本龟治打听情况。因此,李国盛只好向福本龟治告辞,先离开日军宪兵队再说。
从宪兵队出来回到汽车上后,李国盛吩咐方仁开车先回伪武汉行营办公室。
二十分钟后,李国盛回到他伪武汉行营的办公室。
不等在办公桌后的椅子上坐稳,他就立刻拿起电话打给王家瑞,打算立刻约王家瑞见面,将刚才偷听到的情报告诉王家瑞,请王家瑞马上将情报报告给组织。
可是,王家瑞电器行的电话没有人接听。李国盛连续拨打了好几次,始终没有人接听电话。
李国盛失望的放下电话。
思考了一下之后,李国盛便有了主意。他决定马上将此情报发给戴笠,提请**不要中日军的诡计。然后再和王家瑞联系,时间还来得及。
于是,李国盛将情报草拟成一份密码电文,然后将方仁先和杜兴城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吩咐他们马上开车出发,有紧急情报需要马上发给总部。
李国盛,方仁先和杜兴诚三人开车出了伪武汉行营大门。
十分钟后,方仁先将汽车停在一条僻静的小街里。
虽然日本人已经宣布投降,但李国盛三人还是不敢大意。杜兴城从汽车上下来,站在汽车旁假装等人,像以前一样警戒四周的情况。方仁先留在汽车的驾驶位上,随时准备开车撤离。
李国盛从汽车后座下面取出电台,然后开始发报。
十分钟后,李国盛发完密电,然后开始等待总部回电。
不到五分钟,李国盛就收到的戴笠的回电。戴笠的回电很简单,只是通知李国盛总部收到情报,命李国盛等待总部的进一步指示。
发完电报后,李国盛着急的心情平静了许多。目前,至少军统已经知道日军的阴谋,因此**肯定不会轻易上日本人的当。
等一会儿,李国盛还会继续与李国盛联系,希望能够尽快将此情报发给组织。
戴笠坐在办公桌前,他的面前是放着李国盛刚才发回的情报。他低头再次看了看桌上的电文,然后抬起头来。此刻,他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的目光有一瞬间变得非常冷酷,然后很快又恢复到原来的柔和。
戴笠划着一根火柴,将桌上的电文点燃烧掉。他的双眼凝视着前方空间中的某一点,慢慢陷入沉思。
沉思中的戴笠,目光时而变得迷惑,时而变得清晰;时而变得严厉,时而变得宽厚;时而变得犹豫,时而变得坚定;时而变得愉悦冷酷,时而变得痛苦;时而变得冷酷,时而变得仁慈。
半小时后,戴笠的目光不再显得犹豫不决,已经变得坚定起来。戴笠的内心经过一番挣扎之后,终于作出决定。
他拿起一支笔,在电文稿子上拟好一份绝密电文,然后让电讯处长将这份密电立刻发出去。
………………………………
第一百〇四章 身份确认(一)
仲夏的下午,骄阳依然如火,将四周的田野考得炙热…
田里的晚稻已经长高,使田间显得一片青葱翠绿。田边的野草虽然开始由青返黄,但大地仍然是一片绿色。
田间小路上,王家瑞,雷明亮和于连浩正顶着仲夏的烈日,匆匆往汉口方向赶路。
王家瑞刚在新四军五师总部开完会。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关于日军投降后,新四军接受日伪军投降以及伺机进占武汉的工作。
会议进行了三天。
在会上,新四军谈判代表老张向与会者介绍了与武汉日伪军谈判的进展情况。老张乐观的表示,日伪军肯定会按照双方商定的条件向新四军投降,并配合新四军抢在**之前全面占领武汉。
听了老张的报告,会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兴奋的与会者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憧憬着占领武汉后的美好生活。毕竟与会者们大多数都是乡下人,多年来一直蹲在山沟里打游击,有的人从没有见识过城市的奢华和现代化生活。这次如果能够占领武汉,他们就可以享受享受令人羡慕的城市生活。
会议结束后,五师首长和敌工部负责人单独召见了王家瑞,向他布置任务。
五师首长告诉王家瑞,新四军五师的四个旅,将按照与日伪军商定的时间表,于第二天,也就是8月22日早上出发,分别从东,北,西三个方向进军武汉。在双方规定的时间,8月25日上午进入武汉,接受日军投降并实施对武汉的占领。
五师首长向王家瑞透露,新四军谈判代表肖清,将用电台与新四军五师进军武汉各旅保持联系,全权负责日伪军和新四军五师之间的协调工作。
五师总部要求王家瑞回去后,利用武汉特委的所有情报来源秘密配合新四军占领武汉,并暗中协助新四军维持武汉的安全与稳定,防止日伪及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活动。
接受任务后,王家瑞立刻动身赶回汉口。他希望早点赶回武汉向特委传达上级指示,布置任务,配合新四军接受武汉日伪军投降并伺机占领武汉。
此刻王家瑞的心情非常好。
虽然由于匆匆赶路,再加上仲夏依然炎热的天气已经让他满头大汗,可他的脚步依然轻快。他已经等不及了,希望早一点赶回汉口。
一来,日军已经宣布投降,抗战就要胜利结束,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抵抗,在付出数以百万计的牺牲之后,终于战胜日本强盗,取得抗战的胜利。
日军投降的消息让所有中国人都兴奋不已。这个消息让八年来冒着随时被捕牺牲的危险一直战斗在沦陷区日寇铁蹄下的王家瑞更是欣喜若狂。
除了日军投降之外,另外一件事也让王家瑞非常开心。此事与李国盛有关。
在五师开会的第二天,王家瑞收到延安总部请五师首长转给他的一份密电。
密电指示王家瑞,回去后立刻通知李国盛,组织上已经证实他的身份,并决定立刻恢复他的组织关系。总部请李国盛耐心等待组织上的进一步指示。
这个消息让王家瑞激动万分,他为李国盛高兴得几乎落泪。十几年来,李国盛在失去组织的绝望中,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不顾危险,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党工作,这份对党的忠诚和对信仰的执着,让王家瑞感动不已。
王家瑞恨不得能够生双翅膀,马上飞回汉口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李国盛。他能够想象得到李国盛听到这个消息后,会有多么激动。
当年,王家瑞也与组织失去过联系。这段时间虽然只有两年,但他的那时的心情一直非常压抑,像失去根基的浮萍,整天惶恐不安,度日如年。直到他的表哥代表组织到汉口找到他,这才恢复了他与组织的联系。他当时的激动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可李国盛与组织失去联系长达十多年。这十多年时间对李国盛来说无异于炼狱般的煎熬。惶恐,焦虑以及在几乎快要绝望中仍然残存在心底的一丝希望,这种长达十多年的折磨给李国盛造成的痛苦,让王家瑞感同身受。
因此,王家瑞非常荣幸能够由他本人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亲口告诉李国盛。
自从李克农找张菲菲了解李国盛过去的事情之后,无意中触动了一直埋藏在张菲菲内心深处的一丝希望。
张菲菲内心深处一直埋藏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她认为李国盛被逐出湘鄂西根据地,一定存有什么隐情。
根据当时的严酷斗争环境,夏曦绝不可能让李国盛活着离开根据地。因为那样做会给党组织和红军根据地带来致命的打击。
即使在李国盛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南昌行营调查科和军统之后,张菲菲也从没有动摇过这种信念。她了解李国盛,她认为他不可能背叛党。
抗战爆发后,张菲菲从一些不同的渠道了解到一些李国盛的情况。她从这些情况中得知,即使在李国盛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之后,他也从来没有出卖过自己原来的同志。这一点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不过,她只能将这种信念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张菲菲才会偶尔将封存在心底的这种信念捧出,以此温馨一下自己的心,同时抖落掉由于长久的封存而蒙在这信念上的灰尘,从而让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份情变得像初恋时一样清新而甜蜜。
实际上,从李国盛被逐出根据地那一刻起,张菲菲就认为李国盛是带着崇高的秘密使命离开的。她没有证据,不过她一直固执的这样认为。后来,她的这种想法逐渐在她的心里形成了一种信念。
李克农找她谈话之后,张菲菲心里的这种信念变得更加强烈。她深信,李克农找她了解李国盛以前的情况,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一定是因为他们也产生了和她一样的想法。她为此激动的几乎几夜没有合眼,她希望能够找到证据。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张菲菲一遍又一遍的回忆当时的情形。
李国盛被夏曦抓起来后,张菲菲只和他见过一次面。当时见面的时间很短,李国盛除了一次又一次的告诉她,要她相信他绝不会背叛党组织之外,李国盛什么都没有说。
后来,红军背叛放弃湘鄂西根据地,转移到黔湘鄂川边区。
有一天,夏曦将一支手表和一支钢笔,一支手枪带枪套的手枪交给张菲菲,说是李国盛的个人物品。夏曦还感慨的对张菲菲说,即使李国盛背叛了革命,但他毕竟是她的丈夫,因此希望她好好收藏这几件物品,留着做个纪念。
张菲菲认识这几件东西,确实是李国盛的,因此她怀着激动的心情收下了这几件东西。
张菲菲将这几件物品当作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她总是将它们藏在随身的挎包里面,从来不让它们离开自己的身边。长征时那么艰苦,她扔掉了很多东西,但她一直保留着李国盛留下的这三样物品。
长征到了延安后,张菲菲和孩子有了自己的住所,她就将这几件东西锁在自己的箱子里,从来不愿意让别人看到。
夜深人静的时候,张菲菲有时偷偷的从箱子里拿出这几样东西,放在油灯下的桌面上仔细的端详。每次看到这几样东西,她就仿佛看到了李国盛。这几样东西总是将她带回到他们在一起的日子,让她感到既甜蜜又心酸。
当李克农问张菲菲,夏曦有没有交给她什么东西时,她对李克农撒了谎。因为她当时不信任李克农,她担心李克农会收缴她最珍贵的东西。
后来,她好几次拿出这三样东西仔细的检查过。可遗憾的是没有发现任何线索。
一天下午,李浩从学校回家,正好看见妈妈坐在桌前凝视着桌上的一支钢笔,一块手表和一支手枪发呆。
张菲菲由于发呆,儿子走到她面前她才发现。
张菲菲发现有人来,担心被别人看到这些物品,因此慌张的想要藏起这些物品。她惊慌的样子让儿子感到很诧异。
见来人是儿子李浩,张菲菲这才放下心来。
李浩问妈妈,这些东西是哪来的?
儿子已经长大。既然他问起这些东西的来历,张菲菲认为干脆将他爸爸的事情全部告诉他,希望他能正确对待这件事。
因此,张菲菲让李浩坐下,开始给他讲他爸爸李国盛的故事。
由于幼年时就离开了父亲李国盛,李浩对李国盛的记忆非常模糊,只在记忆中留下一些残存的碎片。
李浩依稀记得,父亲李国盛是红军军官,可后来就没有再见到他。
李浩小时候曾经问过妈妈,爸爸去了哪里?妈妈告诉他,爸爸早年为革命牺牲了。因此,李浩一直相信爸爸是革命烈士。虽然失去了父爱,但李浩为爸爸感到自豪。
直到有一天,儿子李浩鼻青脸肿的放学回到家。
张菲菲见状,忙问李浩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浩见妈妈问自己,压抑在胸的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他既委屈又生气的质问张菲菲,他爸爸李国盛到底是不是叛徒?妈妈为什么要骗他。
………………………………
第一百〇四章 身份确认(二)
原来,李浩的一个同学无意中听到他的父母在闲聊中说起老战友李国盛的事情。这个同学从父母的对话中得知,李浩的父亲李国盛早年背叛革命,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是党的叛徒。
第二天上学的时候,这个同学便告诉班上别的同学,李浩的父亲是叛徒,根本不是什么烈士。
李浩听了之后,非常生气,便和这个同学吵了起来,最后俩人打成一团,结果双方都鼻青脸肿。
儿子李浩的质问像一柄冰冷的利剑一样刺穿了张菲菲表面上已经麻木但实际上仍然痛苦不堪的心脏。痛苦和无助让她的眼泪一下子涌进眼眶,更让她失去了理智。她下意识的抬起右手,重重的扇了李浩一耳光。
妈妈的反应吓得李浩目瞪口呆。自从李浩记事以来,妈妈从没有打过他,这是第一次。他忘记了疼痛,圆瞪双眼惊恐的看着妈妈。
儿子惊恐的样子让张菲菲从极度的痛苦中清醒过来。她意识到自己不该拿儿子来发泄自己内心的痛苦,不由得为李浩感到心酸。她一把将李浩揽在怀里,嘴里不住的对李浩说,她不是生他的气,请他原谅她。
孤立无助的母子俩再也无法忍受内心的痛苦和折磨,开始抱头痛哭。他们的哭声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带着痛苦和屈辱,又包含着辛酸和委屈。
张菲菲一边哭,一边告诉李浩事情的经过。
爸爸的事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深深的刺伤了李浩骄傲的心。李浩虽然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可他心里明白,妈妈不会骗他。
原来爸爸并不是革命烈士,而是革命的叛徒。
从拥有一个革命烈士爸爸到拥有一个叛徒爸爸,这个巨大的落差让李浩稚嫩的心灵无法承受。他对爸爸李国盛满腔的自豪感现在已经转变成了耻辱感。
妈妈从李浩的眼神中看出了他的失望和痛苦,但她并没有试着去安慰他,而是将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希望告诉他。
从那时起,一直快乐开朗的李浩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失去了往日的快乐。
“孩子,其实,我始终认为你爸爸并不是叛徒。”
这么多年来,这是张菲菲第一次对另外一个人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说这话时,她的眼神充满了坚定和执着。她热切的看着儿子,希望儿子支持她的想法。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妈妈?你有什么根据吗?”
听了妈妈的话,李浩黯淡的眼神突然闪出一丝亮光。他何尝又不希望爸爸不是叛徒。
“我没有任何根据,我只是凭直觉认为你爸爸没有叛变!我非常了解你爸爸,他绝对不会背叛革命。”
听妈妈这样说,李浩内心里刚刚燃起的一线希望马上就破灭了,他的眼神又变得黯淡起来。
“相信妈妈,孩子!妈妈一直有一个信念,你爸爸当年是奉组织的命令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情报员。”
“可你没有证据,妈妈。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罢了。”
李浩的语气明显带着失望。
“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证据。”
张菲菲的显得有些犹豫。
“那就是说你有证据啦?”李浩立刻又兴奋起来,“快告诉我,妈妈。”
张菲菲告诉李浩,当年长征的时候,组织上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要求所有人尽量轻装从简。因此很多红军干部都不得不忍痛将自己的孩子留下来,寄养在老百姓家里。可是夏曦不顾很多人的反对,特许张菲菲带着李浩长征。而李浩的爸爸李国盛当年却是被夏曦打成反革命后逐出根据地的。
夏曦特许张菲菲带着李浩长征的举动引起很多红军官兵的不满。他们认为,许多革命者的孩子尚且被迫留下来寄养在老百姓家里,一个叛徒的孩子却可以带在身边,实在叫人难以理解。
“就这样,你才没有像很多孩子那样,被父母抛下,从此了无音讯。”
说到这里,张菲菲的眼里闪着泪花,痛惜的看着李浩。
李浩觉得妈妈的分析很有道理,心中快要熄灭的希望又重新燃烧起。
“那你为什么不去问夏曦呢?”
“夏曦在长征中死了。”张菲菲的语气充满的无奈,“如果他还活着,事情可能早就弄清楚了。”
“夏曦死了?”
“死了。”张菲菲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桌上这几样东西就是他死之前转交给我的。我认识这几样东西,确实是你爸爸的。”
“哦?为什么过这么久他才将爸爸留下的这些东西交给你呢?”
李浩略有所思的问道。他低下头看了看这几样物品,“这几样东西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我查看过,没什么特别之处。”
“你打开过吗?妈妈。”
“没有。你的意思是……”
“妈妈,按照你的分析,我只是在想,如果爸爸真的是夏曦秘密派出的情报员,而夏曦想要留下这件事的重要证据,却又不想让其他人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证据留在你的手里。”
李浩虽然只有十六岁,可他分析事物的能力明显超出了他的年龄。
李浩的推测让张菲菲如同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一丝光亮,虽然这亮光很微弱,但毕竟看到了希望。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叫道:
“李浩,快想办法将这几样东西打开来看看,说不定秘密就藏在里面!”
李浩依照妈妈的话,首先拆开手枪,检查手枪的枪膛,枪管和弹夹,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其他的东西藏在里面。接着,李浩又打开照相机的后盖,仔细检查照相机里面所有的地方,仍然没有发现他希望找到的字条之类的东西。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只剩下这块手表了。因为没有工具,李浩无法用手拧开手表的后盖。
可是手表这么小,里面能藏住什么秘密呢。虽然心里不再抱什么希望,但张菲菲和李浩在没有亲眼看到结果前,绝不会死心。
李浩拿起手表,和妈妈打了声招呼,然后冲出家门,去找镇上的修表匠帮忙打开手表后盖。
半个小时后,李浩兴匆匆的跑回来。还没进家门,他就激动的大声叫道:
“妈妈,找到了,找到了!妈妈。”
屋里边,一直焦虑不安,等着李浩回来的张菲菲听到儿子兴奋的叫喊声,知道事情可能有了转机,不由得跟着激动起来,
“是吗?快,快给妈看看!”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