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沦陷之武汉抗战-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车在白雪茫茫的原野上急驶。这是日军占领武汉之后,刚刚恢复的平汉铁路区域运输,能通车的只有汉口到信阳这一段。
昨天夜里,刚刚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足足有三寸厚。晶莹洁白的雪花,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漂亮的银装。
车厢里面的王家瑞用手摸去车窗上凝结的水汽,透过车窗看着原野上茫茫的白雪,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远处的农舍,屋顶上盖着一层厚厚的雪。矗立在农舍边的树,树干和树枝上裹着厚厚的一层雪花。远远的看去,美得像是一副静止的画。只有从农舍屋顶的烟囱袅袅升起的炊烟,提醒着人们这是真实的世界。
王家瑞对白雪美丽而又短暂的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近乎执着的悲悯。每当夜降大雪的第二天清晨,他开门出去的时候,都会迟疑片刻,才无奈的迈出自己的脚步。他不忍心自己或者别人用脚去践踏地上晶莹剔透的白雪,他觉得那是一种对纯洁的玷污,对美的亵渎和对生命的毁灭。这个时候的他,内心深处总是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悲悯。直到冰雪消融,大地回春,他内心的这种悲悯才会转化成对新生命的赞美。
火车到达横店站,王家瑞下了火车。
虽然他穿了一件灰色的呢子大衣,戴着一顶厚厚的棕色绒帽,但迎面吹来的刺骨寒风,还是让他打了一个寒颤。正在溶化的雪,吸收着空气中的热量,让空气变得更加阴冷潮湿。呼啸的寒风,吹得人的脸和手刺骨的痛,象刀割一般。武汉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同时也造就了在这片土地养育的人民既冰冷又火热的性格。
月台上有两个背着步枪站岗的日本宪兵,他们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戴着棉帽,站在寒风中注视着上下火车的乘客。
王家瑞快步走过月台,向出站口走去。
横店是汉口北郊平汉铁路边的一个小集镇,大约有几百户人家,三、五千人口。平汉铁路由镇子东头自北向南穿过。横店镇的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随着历史的沧桑,横店几经兴衰。到清末年间,横店没落成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镇。后来兴建平汉铁路,横店才又逐渐兴旺起来。
横店火车站在镇子的东头。火车站有一个不大的候车室,候车室绿色的大门朝着直街。进了大门,左手边是两个售票窗口。正对着大门的,是通向月台的检票口和出站口。候车室有几排长凳子,供候车的乘客坐着休息。
从火车站出来,就是一条南北向的直街和一条东西向的横街,这两条街是横店的主要街道,大多数的店铺和手工作坊都开在这两条街上。街上有茶楼,酒楼、饭馆、杂货铺、粮食行栈,手工作坊、碾米厂,猪鬃厂等各种店铺。
王家瑞顺着直街向南走,然后向右拐进横街。按照李克农的指示(注:长江局已经撤销,重新成立了中原局领导。不过王家瑞的武汉特委还是李克农的直属情报组织。),接头地点是这条横街上的齐记裁缝店。
王家瑞到了齐记裁缝店,但他并不停下,而是继续往前走。当他确认没有人跟踪他时,这才返回,进了齐记裁缝店。
时间已经是中午,裁缝店里面只有一个人。这个人正坐在店堂里面的火盆边烤着火。看来他是这个店的伙计或者老板。他的旁边是一个裁剪衣服的大案板,上面放着正在裁剪的衣服。
“老板,请问一下,你们店做西装吗?”王家瑞问这个正在烤火的人。
“那要看是什么料子?”烤火的人抬头看着王家瑞,问道。
“灯芯绒的料子。”王家瑞回答。
“灯芯绒料子可以,料子有多宽?”
“三尺三。”
烤火的人站起来,走到门口,看了看外面四周的情况。然后对王家瑞说:“里面谈。”
王家瑞跟着这个人穿过店堂,来到后面的一间屋子。屋子里面有一个看上去40岁左右的男人,带着眼镜,正坐在桌边缝制衣服。
“老板,接头的人到了,接头暗号完全正确。”带王家瑞进来的人称呼里面的人老板。
老板站起来,伸出双手,说:“欢迎你!我姓齐,叫我老齐吧。”
王家瑞和老齐握了握手,“我姓王,奉上级的命令来与你接头。”
“我是小邓,老齐的助手。”不等老齐介绍,带领王家瑞进来的伙计抢着自我介绍。
“你好,小邓。”王家瑞边说边和小邓握手。
“你去外面看着,有人来就发出信号。”老齐吩咐小邓。
照老齐的吩咐,小邓到店面警戒去了。
“请坐,王先生。”老齐指着桌边的凳子,对老王说。
“横店也住了日军?我在火车站看到了日军宪兵。”王家瑞坐下来,问老齐。
“是的,镇子北面的铁路仓库,改成了兵营,住着几百日军。镇子原来的警察所,也住进了一个日本宪兵班,有11个人,负责的是一个军曹。”老齐告诉王家瑞。
“我这次来,是奉上级指示,请你利用各种关系,弄清楚麻城,黄安,黄陂,孝感,云梦和应城的一带的民间抗日组织和头领的背景。上级准备收编这些民间抗日力量,扩大新四军的武装。”王家瑞向老齐交代了任务。
“这件事好办。”老齐信心十足的说:“你从车站过来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直街和横街的交叉路口,有一个春喜茶楼?”不等王家瑞回答,他接着说:“这个春喜茶楼看起来和别的茶楼没有两样,可是,这个茶楼是一个各方面势力收集和交换情报的场所。有国民党的人,我们的人,日伪的人,还有各种民间武装的人。”
“这地方这么复杂?”王家瑞问了一句。
“是的,很复杂。但是各方面都遵守一个游戏规则,就是彼此心照不宣,不去揭穿彼此的真实面目。据说日本人也知道这个情况,但是他们不敢贸然行动。毕竟他们的人也可以从春喜茶楼获得他们需要的情报。横店地处汉口,孝感、云梦和应城,以及黄安、麻城的中间地带,所以有了这样的方便。汉口是日占区,孝感,云梦和应城一带,有国军的游击队和民间游击队,黄安,麻城一带,有国军的游击队,新四军的游击队和民间游击队,横店正好成了各方力量的交汇点。”老齐分析的很详细,王家瑞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这样说来,你的联络站会不会暴露?”王家瑞有点担心。
“不会。我和小邓从来不去春喜茶楼。我们在春喜茶楼负责收集情报的同志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存在。”老齐进一步补充道:“他们的情报可以从另一条线转到我这里的。我们这里一般不负责情报的收集和传递,只是负责联络和交通。”
“很好。这一次情况特殊,你们收集到情报后,转交给我,由我转发给总部。”王家瑞知道联络站没有电台,无法直接与总部联系。
“好的。不过我怎样将情报转交给你呢?”老齐问。
“一个星期后我会派人来你这里取情报。”王家瑞回答:“如果他来的时候,你还没有搞到情报,他过一个星期再来,直到拿到情报为止。接头暗号不变。”
………………………………
第十三章 烽火燎原(一)
一
王家瑞正在看于连浩从横店联络站齐记裁缝店老齐那里取回来的情报。
根据老齐收集到的情报,应城,孝感和黄陂一带活动的抗日武装,主要有第五战区应城县长孙耀华领导的县直属队改编的应城抗日游击队,孝感许金彪的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程汝怀的鄂东游击总队下辖的黄陂县长胡季荪的第七游击支队,黄陂任士舜领导的梅店自卫队;徐宽领导的平汉铁路破坏总队第三大队。另外,还有活动在汉阳县蔡甸区的汉阳游击队。
根据之前秦晋南收集到的武汉东、南部抗日武装的情报,在武汉南部,有王粟的梁湖抗日游击大队;黄人杰的鄂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又称为樊湖大队);方步舟的鄂南抗日游击队;活动在武汉东北面黄安,麻城,浠水,蕲春一带有程汝怀的鄂东游击总队,还有第五战区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以大别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
中原局在给王家瑞下达任务的电报里,就明确的告诉他,中原局的意图就是要将武汉周围的各个零散的抗日武装收编到新四军的领导下,扩大新四军的抗日根据地。
王家瑞将收集到的情报,汇总后,他拟了一份电报。主要的内容是;
1。孙耀华,浙江绍兴人,国民政府应城县长。拥护抗日统一战线,支持国共合作。比较容易争取,建议派员打入他的应城抗日游击队,做争取工作。
2。许金彪是孝感县人,前鄂豫皖根据地红军战士。随四方面军长征到陕北。四方面军西征失败后被俘。抗战爆发后,被国民党释放,重新回到八路军部队。因为被俘过,不受组织信任,所以后来从八路军复原回老家孝感。回到家乡后,他自发组织抗日游击队。他的湖北抗日游击队可以立刻收编。
3。任士舜是黄陂梅店人。去过延安。在家乡梅店发动群众,自发组织梅店自卫队。与组织关系密切,他的梅店自卫队可以立刻收编。
4。黄人杰是武昌县人,早年参加革命并入党。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回到家乡。抗战开始后,自发组织樊湖大队抗击日军,是很有希望争取的抗日武装。
5。方步舟是湖北大冶人。原红军十六师长,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西安事变后,于一九三七向国民党投降。抗战爆发后,回乡组织抗日武装。他的鄂南抗日游击队是可以争取的抗日武装。
6。王粟是湖北鄂城人,早年参加红军并入党。1934年在湘鄂赣边区作战时负伤被俘,并被转送回家乡鄂城。后由乡里地方保甲联名具保,被当局释放。抗战爆发后,王粟自发组织了梁湖游击大队,与组织多有联系,可以收编。
7。黄陂县长胡季荪的鄂东游击总队第七游击支队,是值得争取的国民党抗日武装,应该派人渗透到他的队伍,做争取工作。不过其上司,鄂东游击总队程汝怀,是顽固的反共派,需要小心谨慎。
8。鄂东地区的国民党势力非常强大,包括大别山抗日根据地第五战区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程汝怀的鄂东游击总队,是个很难渗透的地区。
9。平汉铁路破坏总队第三大队。平汉铁路破坏总队是由平汉铁路工会主任委员和国民党平汉铁路特别党部特派员刘文松1938年5月在武汉成立的国民党抗日武装。平汉铁路破坏总队第三大队负责对信阳至孝感一线铁路进行破坏。第三大队队长徐宽,是原信阳站工会负责人,其队员多来自信阳车站至江岸车站的铁路工人。是可以争取的抗日武装。
电报稿拟好后,王家瑞对照密码本将其编成密码电文。密码电文译好后,他将密码电文稿放进上衣口袋。
一切准备就绪。王家瑞看了看手表,决定给向小雨打电话。
“喂,圣约瑟女中吗?我找向小雨老师。什么?她在上课。好的。请转告她我会在学校门口等她。下午五点半。是的,我是她男朋友。谢谢!”
这是第一次由向小雨给上级发报,王家瑞心里对她还没有把握。
………………………………
第十三章 烽火燎原(二)
二
王家瑞来到圣约瑟女中的大门口。
冬天的武汉,寒风凛冽。王家瑞被寒风吹得直打寒颤,他呼出的空气一出口,马上变成了白雾。尽管他穿了一件厚呢子大衣,围着羊毛围巾,戴着一顶绒帽和一双皮手套,可仍然挡不住旁晚刺骨的寒风。他在那里不停的跺着脚,想让自己身体暖和一点。
他的清鼻涕不知不觉的掉下来了,他赶紧用带着手套的手去擦了一下,马上觉得不对,就从大衣口袋里面拿出手巾,擦了擦鼻子,然后又擦干净手套上的清鼻涕。
五点半到了,向小雨按时出了校门,来到王家瑞身边。
她今天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大衣,带着一顶毛线编织的漂亮的花帽子,脚上穿着一双棕色的皮靴,显得高雅而又端庄。
看着漂亮的向小雨走过来,王家瑞有点走神了。向小雨真的太清纯太漂亮了!王家瑞内心发出由衷的赞叹,他的心跳不由得有点加快。见向小雨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王家瑞赶紧将眼睛从向小雨身上移开,他怕向小雨察觉到他内心里的微妙变化。
如果不是组织安排和工作需要,王家瑞认为自己在生活中难得有机会和这么清纯漂亮的女人靠得这么近。他这样一想,心情就慢慢的平静下来。这是工作,王家瑞!别想入非非了!他告诫自己。
“等蛮久了吧?冷吗?”向小雨关心的问王家瑞。
“不冷。刚到,呵呵。”王家瑞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他不知道向小雨出校门的时候,已经看到他冷得直跺脚。
“我们走吧,去我住的地方,屋里会暖和一些。”向小雨笑着说。
“好。我这里有情报要发出去,今晚九点按约定的时间发报。”王家瑞嘴里轻声的对向小雨说,眼睛却警惕的扫视着四周。
俩人一边逛着街,一边朝向小雨住的方向走去。
向小雨住在大智路和五族街(注:现在的中山大道黎黄陂路到黄石路一段)交叉路口边的公新里,离这里不算太远。
王家瑞和向小雨只是默默的走着,没有怎么说话,看起来不象是一对恋人。
“还没有吃晚饭吧?等下我请你喝排骨汤,暖暖身体。太冷了。”王家瑞终于想出了一个话题,试着打破沉默的尴尬。他觉得自己还不算太笨。
“真的?太好了。我就喜欢喝藕煨排骨汤。”向小雨本来是个性格活跃的年轻女人。但由于王家瑞是她的上司,她在他面前有些拘束,因此一直不敢多说话。现在王家瑞一开口,她倒放松了一些,也显得自然多了。
“你想去那一家?”王家瑞问。
“随便那一家,反正不管那一家的藕煨排骨汤都好喝。”向小雨的拘束感几乎没有了。
“那我给你推荐一家吧。离你的住处公新里不远,就在吉庆街,有一家叫月湖藕的排骨汤店很有名。去过没有?”
“没去过。我来汉口的时间不长,对汉口还不太熟悉。”
“那好。我今天就请你去尝尝月湖藕的排骨汤。保证你喝了以后还想喝。”王家瑞的话匣子打开了,“这武汉的排骨汤,是民间美食,不登大雅之堂。但武汉人并不在乎这些,人人爱喝。”
“藕煨排骨汤怎么做呢?”
“据说,正宗的藕煨排骨汤,用料是切成一寸长的猪横排,配以用花刀切成块的汉阳月湖莲藕。先将排骨在油锅里爆炒,然后将爆炒过的排骨放进沙吊子里,加满水,将沙吊子放在碳炉子上先用大火烧开,煨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藕块,然后改用温火煨。通常要从早上煨到下午,差不多煨一整天,到晚饭时才喝。煨好的排骨汤藕嫩肉香汤鲜。”王家瑞努力的搜索着自己脑中有限的烹调知识。
“我们学校的同事带我去学校旁边的小餐馆吃过,很好吃。你说的湖藕排骨汤,肯定更好吃。”
“绝对好吃!”王家瑞十分肯定的说。他自己的口水都快要出来了。
王家瑞带着向小雨兴致勃勃的来到月湖藕排骨汤店。此时,店里面已经是顾客盈门了。好多食客正在排队等座位,王家瑞和向小雨只好加入排队的行列。
王家瑞得意的看了向小雨一眼,嘴上虽然什么都没说,但那意思分明是在说:怎么样,我没瞎说吧!
足足等了半个钟头,才轮到王家瑞和向小雨有座位。
坐下来之后,王家瑞要了一个藕煨排骨汤暖锅,一个清炒洪山菜薹,两碗米饭。
很快,藕煨排骨汤暖锅上来了。暖锅下面的木炭,烧得旺旺的。暖锅里面热腾腾的汤,香气扑鼻,叫人胃口大增。
向小雨用汤勺舀了一勺乳白色的排骨汤,喝到嘴里,品了品,非常鲜美,油而不腻。那味道果然比她之前吃过的还要好。接着,她用筷子夹起一块藕,放在汤勺里,咬了一口,感觉粉嫩嫩的,带有微微的甜味,还有藕丝连着。她又尝了一块排骨,肉很嫩,很香。太解馋了!向小雨在心里说。
“好吃吧?”王家瑞看着向小雨大快朵颐,得意的问向小雨。
“好吃,真的蛮好吃。”向小雨一边回答,一边大口的吃着。
过了一会儿,清炒洪山菜薹和米饭也上来了。
“你再常常这洪山菜薹,今天是清炒的。现在腊肉没有腌好。等腊肉腌好了,洪山菜薹炒腊肉,更香!“这是向小雨第一次吃洪山菜薹。她夹起一根洪山菜薹,放进嘴里嚼了几下,嫩,甜,脆,嘴里充满了馥香。加上鲜美的藕煨排骨汤,今天算是大饱口福了。
毕竟都是年轻人,就这一顿饭,王家瑞和向小雨之间的陌生感就消除了一大半,他们的话也渐渐多起来。俩人一边吃一边聊,主要是王家瑞这个老武汉给向小雨介绍武汉的风土人情,游玩的景点以及好吃的菜肴。
吃完饭之后,王家瑞和向小雨从‘月湖藕’出来。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他们就直接去了向小雨家。
一路上,向小雨还意犹未尽,不停的说好吃,解馋,下次还要去月湖藕吃排骨汤。她还不顾女孩子的矜持,一边说话一边打着饱嗝。
………………………………
第十三章 烽火燎原(三)
向小雨住在公新里,房子是她租的。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房子。向小雨用钥匙打开门,房子里面很暗。向小雨进门后,熟练的伸手摸到门边的电灯开关线,打开电灯。王家瑞在门外往四周看了看,才跟着进去。房子的面积不大。一楼是厨房和饭厅,饭厅有一个饭桌和四个凳子。进门的右手边是上二楼的楼梯,楼梯有点狭窄。
向小雨领着王家瑞上了二楼。二楼只有一个房间,房门是开着的。向小雨走到房间门口打开房间的电灯。
这就是向小雨的闺房。房间里面很简陋,只有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一个写字桌和一个带有镜子的梳妆台。房间的南北各有一个窗户。窗户虽然都关得严严实实的,但是房间里仍然让人觉得格外的阴冷。
本来,王家瑞是可以在学校门口将密码电报稿交给向小雨,不必陪她回家的。可是王家瑞内心里很想和向小雨在一起多呆一会儿,加上这是向小雨第一次为武汉特委发送情报,他也有必要观察一下向小雨的工作能力。因此他决定和向小雨一起回家,陪她给上级发报。
向小雨拉上前后的窗帘,然后她移开梳妆台,掀开梳妆台下面的一块活动木地板,从地板夹层里面取出发报机。她将发报机放在写字桌上,然后熟练的架设好天线,接通电源。
“准备好了,老板。”向小雨的口气跟刚才有点不一样,变得严肃了。
王家瑞看了看手表,九点差五分。
“开始吧。”说完,他从衣服口袋里拿出那份秘密电文,交给向小雨,“呼叫联络上以后,马上发出去。”王家瑞也严肃起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向小雨立刻开始呼叫,对方很快就有了回应。
向小雨开始按照密码电文稿发报。她的手法非常娴熟,十多分钟后,她就发完密电,等着对方回复。
王家瑞觉得当初对向小雨的印象是错的。至少现在看来,她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还蛮不错。
对方有了回复。向小雨立刻开始收报,她记录下来电文密码。收报完毕后,她将抄收的密码电文交给王家瑞。
王家瑞必须马上回去译电。他不敢久留,立刻和向小雨告辞,离开向小雨的住处。
王家瑞回到他的电器行已经是晚上十点了。
他直接从后门进屋,上了二楼。
雷明亮和于连浩还在等他呢。听到他上楼的脚步声,雷明亮和于连浩从他们的房间出来迎接他。
“回来了,老板。吃晚饭了吗?”雷明亮关心的问王家瑞。
“吃过了。不早了,天又冷,你们休息吧。”王家瑞回答。
“楼下厨房的炉子上烧了热水,你去泡泡脚吧。”于连浩说。
“好的。你们去睡觉吧。”王家瑞回答。
王家瑞进了自己的房间,从里面锁上房门。
他打开衣橱的门,然后取下衣橱的一块背板,露出衣橱后面的木板墙。他拆掉木板墙上的一块木板,木板里面是一个夹层。他的电台和密码本就藏在夹层里面。
他拿出密码本,开始译电。
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不日将由司令李威(注:李先念化名)率领从鄂豫边区开赴武汉外围地区开创根据地。他们将跟据你的情报,派员展开对武汉周边抗日武装的争取与收编工作。
收集武汉日军在武汉周边的军事情报,提供可以作为打击的目标,作为我武汉周边抗日游击队制定作战计划时的参考。
收集药品和军需物资,送往各根据地和游击区。
王家瑞看完电文后,拿起火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